1微生物学基础技术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精华版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c2a54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3.png)
总结
通过本培训,您已经了解了卫生和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卫生的重要性、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常见细菌和病毒,以及预防措施。希望您能 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传播途径
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接触传播等。了解这些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制定 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
常见细菌和病毒
了解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对我们识别和预防感染至关重要。不同的微生物会引发不同的疾病,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 迅速识别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培训精华版
欢迎参加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精华版。本培训将为您提供关于卫生 和微生物学的重要知识,让您了解其基本概念、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细菌和病 毒。一起来学习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吧!
培训目标
通过本培训,您将能够:
1 理解卫生的重要性
2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3 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
4 识别常见细菌和病毒
5 掌握预防措施
卫生的重要性
卫生是保护健康的基石。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可以预防感染疾病 和传播细菌和病毒。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也关系到整个社区的福祉。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是肉眼无法看见的生物体,包括细菌和病毒。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的 周围,有些对我们有益,而有些可能会引发疾病。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是 预防疾病的第一步。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1f1694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9.png)
放线菌
微
生
真菌
物
的 种 类
真核微生物 显微藻类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水绵
没有细胞结构的
微生物:病毒
原生动物 草履虫
微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非细胞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酵母、霉菌、蕈菌
病毒 亚病毒(类病毒、拟病 毒和朊病毒)
细菌形态与结构
❖ 细菌形态 ❖ 圆形的有机体被称之为球菌。这些细菌可以形
❖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较革兰氏阳性的细菌薄,但 是它们也同样具有多层脂质成分的外膜结构,以便保
护细胞不受外来有害物质的侵害。
细菌形态与结构
细菌形态与结构
❖ 细菌孢子有着硬的保 护性皮层环绕和保护 细胞的重要部位。
❖ 孢子中休眠的细菌可 以在干旱、高温甚至 放射线照射的环境里 存活数周,甚至数年
的特殊性不是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而是细菌死亡或解体后才释放出 来的一种具有内毒素生物活性的物质。 ❖ 一般来说内毒素是热原,但热原不全是内毒素。 ❖ 严格地讲,不是每一种热原都具有脂多糖的结构。 ❖ 但所有己知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都有热原活性。 ❖ 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一般可以接受的观点是:不存在细菌内毒素意味着 不存在热原。
❖ 细菌生长的必备条件:温度、营养、空气、水
细菌形态与结构
滞后期(Lag)、增长期(Log)、稳定期(Stationary)、死亡期(Death)
霉菌和酵母菌
❖ 霉菌和酵母菌不属于细菌类,他们是真菌。
❖ 酵母菌是具有圆形外层的单细胞生物,类似于 细菌但是比细菌要大。
霉菌和酵母菌
❖ 霉菌具有丝状外型,最终会产生霉菌孢子(分 生孢子)
(整理)微生物学基础
![(整理)微生物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f007c9f9e314332396893de.png)
一.名称解释1. L型细菌2. 毒血症3. 侵袭力4. LD505. 补体6. 单克隆抗体7. 化能异养菌8. 发酵9. 互生10. 佐剂11. SPF动物12. 菌血症13. 内毒素14. CPE 15. 灭菌16. 体液免疫17. 荚膜18. 病毒包涵体19. 干扰素20. 类毒素21. 细菌22. 消毒23. 抗原24. 病原微生物25. 凝集反应26. 鞭毛27. 滤过除菌28. 外毒素29. 抗体30. 沉淀反应31.病毒32.无菌法33.毒素34.半数致死量35.单克隆抗体36. 芽胞四.填空1. 细菌的一般形态主要有三种,即、和。
2. 外毒素、类毒素、内毒素的化学成分分别是、、。
3. 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和。
4. 请简述病毒体外培养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即、和。
5. 血清里含量最多的抗体种类是;抗原免疫后机体产生最早的抗体种类是。
6. 大肠杆菌、嗜血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结核杆菌在革兰氏染色反应中分别呈性、性性、性和性。
7. 细菌的一般形态主要有三种,即、和。
8. 外毒素、类毒素、内毒素的化学成分分别是、、。
9. 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和。
10. 请简述病毒体外培养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即、和。
11. 机体免疫应答分为三个阶段,即、和。
12. 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狂犬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所属病毒科名分别是、、和。
13. 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有、、和纤毛。
14. 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15. 病原微生物引起传染的必要条件是、、和。
16. 抗体种类有五类,分别、、、和。
17.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外周免疫器官包括、和。
18. 致仔猪水肿的大肠杆菌、嗜血杆菌在革兰氏染色反应中分别呈性、性。
19. 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包括二个方面的组成,即和。
20. 病原微生物引起传染的必要条件是、、和。
21. 完整的抗原应具有二种性能,即抗原的和。
22. 能感染细菌的病毒称为。
微生物学--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微生物学--细菌检验基本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417596710a6f524cdbf8579.png)
• 常用的指示剂:酚红、中性红、溴麝香草酚蓝、溴甲酚紫、 甲基红等
一、培养基
(二)培养基分类
1.按成分分类
• 合成培养基:是人工合成,组分明确,都是无机盐和化学 纯物质组成的培养基 • 天然培养基:也称复合培养基。是指含有化学成分不完全 明了或各批物质的成分很难一致的天然物质所组成的培养基, 如蛋白胨、牛肉膏、肉浸液、鸡蛋、马铃薯等。细菌检验常 用
一、培养基
6.灭菌 • 高压蒸汽灭菌
• 无糖:103.4kPa
121.3℃维持
15~20min
• 有糖: 68.95kPa 115℃ 维持
15min
• 间歇蒸汽灭菌法:血清、牛乳、鸡蛋 • 血清凝固器灭菌
一、培养基
7.质量检验 • 无菌试验:将制好的培养基在35℃温箱培养过夜,判定是否 灭菌合格 • 效果检查:按不同的培养要求,接种相应菌种,观察细菌的 生长、菌落形态、色素、溶血及生化反应等特征,判断培养基 是否符合要求
(2)结果 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革兰染色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未脱色细菌呈红色为抗酸性细菌 •脱色经复染呈蓝色为非抗酸性细菌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3.其他染色方法
(1)鞭毛染色 (2)荚膜染色
第二节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重点提示
•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 培养基的种类 •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程序 • 细菌接种与培养方法 •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2020/2/28
7
常用诊断流程
• 表解法 区别比较复杂细菌,将各种细菌及其多 种
特性列成矩阵表格,使相互区别点十分明显,便于分析 比较
•
肠杆菌科初步分属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4d620f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c.png)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1.研究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有哪些(显微镜技术、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和纯种培养技术)2.光学显微镜又称“复式显微镜”,由哪两部分组成?显微镜的什么最为关键?为什么?答: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组成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3.油镜的放大倍数为多少?与其他物镜相比,油镜的使用比较特殊,需在载玻片与镜头间滴加什么?其什么作用?答:10*100 需要滴加镜油增加照明亮度和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4.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光源的波长、物镜的镜口角和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5.油镜使用后应怎样处理?镜油擦拭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答:用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镜油,然后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的油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6.制造接种环、接种针的金属常用铂或镍,原因是软硬适度,能经受火焰反复灼烧,又易冷却.7.培养皿的包装一般以多少套作一包比较合适?5~8套。
8.灭菌吸管的包装的注意事项:(1)吸管必须干燥;(2)在距其粗头顶端约0.5cm处,塞一小段约1.5cm 长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
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吸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
9.空的玻璃器皿一般用干热灭菌,若用湿热灭菌。
则要多用几层报纸包扎,外面最好加一层牛皮纸或铝箔。
10.接种环在用前必须烧灼灭菌,用后也应立即烧灼。
11.简单染色的原理是什么?其主要操作步骤是什么?固定的作用是什么?染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环节?答:原理及步骤健实验课本71页。
固定作用:使细胞质凝固,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12. 革兰氏染的原理及步骤是什么?革兰氏染色后的正确结果是什么颜色?答:原理见实验课本82页步骤: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结果颜色:阳性:菌体保持原有的蓝紫色阴性:洗脱后菌体变为无色,用复染剂染色后又变为复染剂颜色13.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答:(1)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2)脱色,此环节最关键。
现代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现代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1e2cf9f551810a6f4248667.png)
现代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准确、快速检验和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并对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微生物形态学检查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础,可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性等,为进一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显微镜检查由于细菌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的放大才能看到。
一般形态和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常用显微镜有如下几种。
1.普通光学显微镜采用自然光或灯光为光源,其波长约为0.4μm。
显微镜的分辨率为波长的二分之一,即0.2μm,而肉眼可见的最小形象为0.2mm。
故用油(浸)镜放大1 000倍,能将0.2μm的微粒放大成肉眼可见的0.2mm。
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用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的观察。
2.暗视野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不染色微生物形态和运动。
在普通显微镜安装暗视野聚光器后,光线不能从中间直接透入,视野呈暗色,当标本接受从聚光器边缘斜射光后可发生散射,因此可在暗视野背景下观察到光亮的微生物如细菌或螺旋体等。
3.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利用相差板的光珊作用,改变直射光的光位相和振幅,将光相的差异转换为光强度差。
在相差显微镜下,当光线透过不染色标本时,由于标本不同部位的密度不一致而引起光相的差异,可观察到微生物形态、内部结构和运动方式等。
4.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光源、滤光片和聚光器。
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是落射光装置,常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可发出紫外光或蓝紫光。
滤光片有激发滤光片和吸收滤光片二种。
用蓝光的荧光显微镜除可用一般明视野聚光器外,也可用暗视野聚光器,以加强荧光与背景的对比。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a20510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e.png)
第一模块微生物学根底知识第一章微生物概述一.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截了当瞧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瞧瞧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生殖迅速、轻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二.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全然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
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
如真菌、藻类等。
三.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1.微生物的作用尽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扬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微生物的危害微生物中也有一局部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冷、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一.细菌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生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瞧瞧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能够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细菌按其形态不同,要紧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球菌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瞧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由于生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学常用技术
![微生物学常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2481af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d.png)
微生物学常用技术
1. 原位杂交:一种用于检测细胞内特定RNA 或DNA 序列的技术。
它使用标记的探针与目标RNA 或DNA 的互补序列进行杂交,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杂交信号。
2. PCR:聚合酶链反应,一种体外复制DNA 的技术。
它使用DNA 建模酶、起始物和引物分别为反向和正向链引导反应,形成两条相同的DNA 分子。
3. 限制性酶切:一种通过特定酶切断DNA 链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构建DNA 序列库、分析基因组结构和筛选重组DNA 片段等应用。
4. 克隆:通过将DNA 片段插入宿主细胞中复制的方法,使DNA 在数量和空间上得到扩增。
克隆是制造重组DNA 或生产重组蛋白的重要技术。
5.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一种通过检测DNA 片段长度差异来确定基因型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人类基因组和微生物基因组的分析。
6. 蛋白质电泳:分离蛋白质并确定它们的分子量和电荷。
这是鉴定微生物特征蛋白质和确定其功能的重要技术。
7. 荧光原位杂交:一种使用荧光标记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分离、定量和可视化微生物群落中的不同成分。
8. 全基因组测序:一种测定一个生物体完整基因组的序列的技术。
它可以提供比传统方法更全面的生物信息学数据,有助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系统的功能和多样性。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e872c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a.png)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观生物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研究。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环境、健康、食品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学的一些知识点,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生长特点、应用等方面。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几类。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通常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
真菌则是一类以孢子繁殖的微生物,分为霉菌、酵母菌等多个类群。
而病毒是一种无法独立生长的微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
微生物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细菌的繁殖周期一般在20分钟到数小时之间,真菌和病毒也具有较快的繁殖速度。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
微生物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行业中,微生物可以用于食品的发酵、熟化等过程,生产出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在医药领域,微生物可以用于制备抗生素、疫苗等药物,对
许多疾病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环境领域,微生物可以进行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等工作,保护环境资源。
总结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微生物学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促进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增进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
兽医基础 模块3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 项目1微生物学基础
![兽医基础 模块3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 项目1微生物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282449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8.png)
模块三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项目一微生物学基础任务一细菌知识点一: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
不同的细菌大小也不相同,细菌的大小常受菌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知识点二: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排列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根据细菌的这三种基本形态相应地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
知识点三:细菌的结构与功能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无色透明,有坚韧的弹性。
它具有维持菌体形态,保护菌体耐受低渗环境,参与细菌的物质交换作用,还与细菌的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及染色特性有关。
2.细胞膜:一层半透性生物薄膜。
它具有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运送、交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提供鞭毛的着生点,参与能量代谢等功能。
3.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内的无色、透明、黏稠的胶体状物质。
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
4.拟核:分布于细胞质的中心或边缘区。
控制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荚膜具有保护菌体的功能,还具有贮留水分,抗干燥的作用;荚膜与细菌的毒力有关;荚膜具有抗原性。
2.鞭毛:鞭毛具有抗原性,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3.菌毛: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的主要功能是传递遗传物质。
4.芽孢: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一个芽孢。
一个芽孢经过萌发后也只能形成一个菌体,故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杀死芽孢的可靠方法是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
评价消毒剂的效果一般以能否杀灭芽孢为标准。
知识点四: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呼吸类型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所有细菌的生长繁殖都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等。
2.适宜的温度:病原菌在15—45_℃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是37_℃左右。
3.合适的酸碱度(pH):大多数细菌在pH4.0—9.0的范围内可以生长,多数病原菌的适宜pH为7.2—7.6。
微生物培养操作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培养操作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02d8b8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a.png)
引言: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基础实验技术,通过培养和繁殖微生物可以方便地获取大量的微生物细胞,为微生物学研究、工业生产以及医学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依据。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培养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掌握正确的培养技巧并避免常见的操作错误。
概述:微生物培养操作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适当的营养条件提供给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温度和pH条件,并且维持适当的氧含量和无菌状态。
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前,需要准备培养基、无菌工具和培养设备,并熟悉培养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正文:一、选择合适的培养基1.了解微生物的营养需求: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如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等。
了解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的前提。
2.选择适当的培养基类型:常见的培养基类型包括富养基、平衡盐基和选择性培养基等。
根据实验目的和微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类型。
3.调整培养基的pH值:对于不同的微生物,其最适生长的pH 值有所差异。
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调整pH值到适宜范围。
4.添加适量的固化剂:常用的固化剂有琼脂、洋菜粉等,添加适量的固化剂有助于培养基的凝胶化。
5.培养基的无菌处理:制备好的培养基需要高温高压灭菌,以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二、准备培养设备和无菌工具1.烧杀法灭菌无菌器具:包括试管、烧杀针、培养皿等容器,在进行培养前,需要将这些容器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以确保其无菌。
2.使用无菌技术: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操作时,需要掌握无菌技术,如洗手消毒、穿戴无菌手套、操作台面无菌处理等,以避免污染。
三、培养操作步骤1.取出无菌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基倒入无菌容器中,如试管、培养皿等。
2.加入适量的微生物菌液:从已经纯化和鉴定的微生物菌液中取出适量的菌液,通过吸管、针头等无菌工具加入到培养基中。
3.均匀混合微生物菌液和培养基:使用无菌技术将微生物菌液和培养基充分均匀混合,以保证微生物的均匀分布。
4.完成培养器具的封闭:将加入微生物菌液的培养器具盖好,并用无菌膜或橡皮塞封口,防止外界细菌的侵入。
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方法和诊断
![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方法和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dbf20345dd3383c4ba4cd279.png)
五、鲎试验(Limulus test, LT)
鲎试验是利用鲎试剂能与微量内毒素反应形成固态 凝胶来检测内毒素的试验。 鲎试剂是鲎血液中的变形细胞溶解物(Limulus amebocytes lysate,LAT),为白色粉末,易溶于 水和生理盐水中。鲎试剂中含C因子、B因子、凝固 酶原和凝固蛋白原等几种参与级联酶反应的成分。 在一定条件下,微量的内毒素即能激活鲎试剂溶液 中的C因子,活化C因子激活B因子,活化B因子使凝 固酶原转变为凝固酶,凝固酶使凝固蛋白原转变成 凝固蛋白,最终导致凝胶的形成。
培养基的种类—按用途分类
(3)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底物 和指示剂,即为鉴别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用来 作细菌的生化试验,以便鉴定细菌,因此这类 培养基是临床细菌检验常的培养基。如糖发酵 培养基、克氏双糖铁培养基(KIA)、动力-吲 哚-尿素(MIU)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种类—按用途分类
(4)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 或抗生素,以抑制某些细菌种类生长,有助于需要 的细菌种类生长。此类培养基主要用于从含菌种类 (主要是正常菌群)较多的标本(如粪便)中分离 培养专性病原菌。如胆盐培养基、SS琼脂、麦康凯 琼脂、中国兰琼脂、伊红-美兰琼脂用于从粪便中 分离培养志贺菌和沙门菌;庆大霉素琼脂、碱性琼 脂用于从粪便中分离培养霍乱弧菌。 (5)特殊培养基:包括培养细菌L型的培养基,培 养厌氧菌的厌氧培养基。这类培养基用于培养营养 要求和生长条件较特殊的细菌。
细菌L型检查
(一)培养基:培养细菌L型的培养基需 具有丰富的营养和高渗生长条件。培养基 常以心脑浸液及牛肉浸液为基础,加入 1~2%蛋白胨、5%NaCl(使致高渗), pH7.6~7.8、1%琼脂,高压蒸汽灭菌后制 备成固体培养基,必要时高压蒸汽灭菌后 待至60℃左右加入20%无菌马、羊或人血 浆,制备成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20161128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20161128](https://img.taocdn.com/s3/m/9a88f1cb5022aaea998f0f4a.png)
脂多糖
结构
—
三维空间(立体结构)
+
二维空间(平面结构)
细菌内压
细胞壁依赖性
大
大
小
39
小
(二)细胞膜 (cell membrane)
•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者基本相同,由磷 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胆固醇可增强 细胞膜的韧性)。 •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与真核细胞者类似,主要有物 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等作用。 • 细菌细胞膜上有电子传递系统,而真核生物的电 子传递系统在线粒体内膜上。
19
细菌大小的表示方法
球菌:直径 杆菌和螺旋菌: 长和宽 如 2.5 1 m。
细菌大小的测定:在显微镜下使用显微测微尺测定。
20
双球菌 单球菌
球 链球菌 菌 的 形 四联球菌 态
肺炎双球菌
尿素微球菌
乳链球菌
四联微球菌
八叠球菌
尿素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21
• 杆菌的形态
大 中 小
炭疽芽胞杆菌 3-10 μ m
• 是五大共性的基础和关键 • 优点:
– 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 – 巨大的代谢废物排泄面
– 巨大的环境信息交换面
8
2、吸收多,转化快
• 产朊假丝酵母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比大豆强100倍,比食用公牛强 10万倍。 • (大肠杆菌)在1小时内可分解其自身重2000倍的乳糖(约为人 类的3,000,000倍)。 • 1kg酵母菌在一天内能使几千kg糖代谢形成酒精。 • 优点: – 超小型“活的催化化工厂”的作用。 • 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物质基础 • 为物质转化、累积代谢产物提供条件
9
3、生长旺、繁殖快
微生物技能培训内容
![微生物技能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5f12a8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8.png)
微生物技能培训内容微生物技能培训是一种针对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技术的培训。
它旨在培养学员对微生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在微生物实验和生物工程领域的专业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微生物技能培训中的内容:1.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培训可能从微生物的起源、分类和形态结构开始,了解微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理特性和代谢功能等基础知识。
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介绍常见的微生物群落和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微生物实验室技术:培训可能包括常见的微生物实验室技术,如无菌技术、培养基制备和菌株保存等。
学员可能会学习培养和分离微生物菌株,并了解不同培养方法和菌株保藏的原理和技术。
3.微生物检测方法:培训可能介绍微生物检测的方法与技术,如菌落计数、涂布法和PCR等。
学员可能会学习如何选择适当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以及如何正确操作和解读实验结果。
4.微生物实验的安全与质量控制:培训可能强调微生物实验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
学员可能会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如手部卫生、废物处理和实验室环境消毒等。
同时,学员可能会了解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进行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的解读。
5.微生物生物工程应用:培训可能介绍微生物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学员可能会了解微生物在药物制备、生物燃料、环境修复等方面的作用,并学习相关技术和方法。
6.进阶技术与新技术的应用:培训可能涵盖一些进阶的微生物实验技术和最新的研究技术。
学员可能会学习如何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如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对微生物进行改造和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技能培训的具体内容会根据培训的目标和学员的需求而有所不同。
以上列举的内容仅为参考,实际培训内容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
针对不同领域和应用,微生物技能培训还可以进一步深化特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
微生物通用技术指南
![微生物通用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2f6ce5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1.png)
微生物通用技术指南1. 无菌操作技术
- 正确使用无菌操作台
- 培养基和器皿的无菌处理
- 无菌接种和转种技术
2. 显微镜观察技术
-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操作
- 制备固定染色和活体染色样品
- 显微镜下观察和拍照技术
3. 培养基制备技术
- 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 液体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 选择性和差异性培养基的制备
4. 菌种纯化和保存技术
- 平板划线分离法
- 连续稀释法
- 菌种冷冻保存和活化技术
5. 生化鉴定技术
- 革兰氏染色
- 生化反应试验
- 自动化生化鉴定系统的使用
6.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 纸片扩散法
- 肉汤稀释法
- 自动化药敏分析系统的使用
7. 分子生物学技术
- 基因组DNA提取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 基因测序和序列分析
8. 生物安全和废弃物处理
-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 实验室废弃物的适当处理
- 个人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
以上是微生物实验常用的一些通用技术指南。
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要求,还需要掌握相关的专门技术和方法。
同时,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也是非常重要的。
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3545de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d.png)
倒平板操作
• (3)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 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 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 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 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 (4)等待平板冷却凝固, 大约需要5~10min。然后, 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 在下、皿底在上。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 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 温度?
干热灭菌法
(1)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但仅适 用于废弃物品或尸体等。
(2) 灼烧: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 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图)。
(3)干烤:用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 160℃~170℃经2小时。适用于高温下 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 如玻璃器皿、 瓷器等。
湿热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的灭 菌方法。方法是在一密闭蒸锅—高压蒸汽灭菌器内进行 的。加热时蒸汽不能外溢,容器内温度随蒸汽压的增加 而升高,杀菌力也大为增强。通常 在1.05kg/cm2的压 力下,温度达121.3℃,维持15~30分钟,可杀死包括 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此法适用于耐高温和不怕 潮湿物品的灭菌。
微生物学基础
• 第二课时
五、培养基
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 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 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液。
1.培养基的种类
• 根据物理性质分 –固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 图
–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微生物的运动,鉴定菌种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
• 根据化学成分分
–合成培养基——成分明确,常用于分类,鉴定 –天然培养基——成分不明确,常用于工业生产
细菌的外形与大小
微生物学研究及其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研究及其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ba8f8e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7.png)
微生物学研究及其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微小的生物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了很多生态过程,如有机物分解、厌氧呼吸和氮循环等。
除此之外,微生物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一、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 培养技术。
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微生物细胞,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培养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使得很多难以培养的微生物也能够被研究。
2.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PCR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得微生物的DNA和RNA,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检测微生物是否存在,还可以研究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代谢和生长特性。
3. 生态学方法。
通过对微生物和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揭示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生态学功能和其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二、微生物学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微生物学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生产。
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如酿酒、酿醋、制药和食品工业等。
微生物可以利用糖等有机废弃物作为基质,生产各种含有生物活性物质的产品,如维生素、抗生素和酶等。
2. 疾病诊断。
微生物可以作为重要的疾病诊断标志物之一,对于高度传染性的病原体,如新冠病毒等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学的方法进行检测。
3. 生物农药。
微生物可以作为优良的生物农药应用于农业生产,如蚜虫菌、苦苣菌等菌类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4. 生态修复。
微生物可以作为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们可以分解有机废物和毒物,降解环境污染物,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恢复环境生态平衡。
三、微生物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微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未来微生物学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 多学科交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基础技术---培养基、包扎、灭菌一、学习目的•了解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和教学方法;•学习培养皿包扎等常规微生物学基础技术;•学会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观看在线视频,学习并实践以下技术:•学习培养基的制备,全班分组制备本学期所需的各种培养基;•微生物的接种和培养技术;•培养基及其他材料的灭菌,无菌倒平板的技术;第I部分培养基的制作实验目的•学习药品的称量方法,•掌握培养基的配置方法,•学会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配制本学期实验课程需要的培养基。
实验试剂与器材▪试剂:乳糖,牛肉膏,酵母粉,蛋白胨,NaCl,葡萄糖,琼脂粉,1mol/L NaOH,1mol/L HCl;▪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等。
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培养基种类繁多。
但无论如何,一般均应含有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以及生长因素等。
▪基础培养基含有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
其中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能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无机盐。
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
液体培养基斜面培养基平板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微生物的培养固体平板培养固体斜面培养液体振荡培养液体静置培养各种培养基配方(1L)1.细菌LB:Tryptone(胰蛋白胨):10g, Yeast Extract(酵母提取物):5g,NaCl(氯化钠):10g,琼脂粉15克;pH 7.2,121℃灭菌20 min。
2.放线菌高氏1号:可溶性淀粉20g(先用少量冷水把可溶性淀粉调成糊状,用文火加热,再加入水和其他药品);NaCI0.5g;KNO31g ;K2HPO4.3H2O 0.5g;MgSO4.7H2O 0.5g ;FeSO4.7H2O 0.01g; 琼脂粉15克,pH 7.4~7.6,121℃灭菌20 min。
各种培养基配方(1L)3.霉菌PDA:马铃薯200g,去皮,切小块,用电磁炉煮30min,用4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定容,再加蔗糖20g,琼脂粉18克,121℃灭菌20min;4.酵母YPD:酵母粉10g,蛋白胨20g,无水葡萄糖20g,琼脂粉18g,115℃灭菌20min;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通常用旧报纸包紧。
一般取10套培养皿作一包。
注意培养皿的取向应一致。
包装时,一边卷滚,一边将两头的报纸往内覆折。
•收尾时将露出来的纸头一并折入里面。
最后,将包好的培养皿放在手上轻轻1、天平的调节调节天平底部两侧手轮至水平仪气泡处于中心*称药品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用于一种药品,或称取一种药品后,洗净,擦干,再称取另一药品。
称取完毕,立即盖好瓶盖,不要盖错(注意内盖)。
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各种药品放入烧杯中。
2、称量3、溶化水量,用玻棒或磁力棒搅拌溶解。
也可以在电炉、微波炉上加热使其溶解。
待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定容。
4、调pH在未调pH前,先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滴加入1mol/L 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直至pH达本实验所需;反之,用1mol/L HCl进行调节。
琼脂的使用琼脂的特点:▪凝点和熔点之间的温度相差很大。
在水中需加热至95℃时才开始熔化后的溶液温度需降到40℃时才开始凝固,所以它是配制固体培养基的最好凝固剂。
琼脂的浓度,通常是液体培养基的1~2%之间。
固体培养基配制中琼脂的使用:▪方法1:琼脂可以与其他药品同时称量,但需要加热煮沸才能熔化,应控制火力,以免培养基因沸腾而溢出容器。
同时,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烧焦。
▪方法2:琼脂也可以待其他药品溶化好,调节pH后,再按照分装的量称入锥形瓶中,注意灭菌前一定充分摇匀;注意:斜面不可以用这样方法配制!•试管的分装:利用分装器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
以其高度的1/4左右为宜。
•锥形瓶的分装:以量筒或烧杯向锥形瓶分装培养基,以其高度的1/4--1/3左右为宜。
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在管(瓶)分装器口上,以免沾污塞子而引起污染。
(分装完毕后马上清洗)•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塞上硅胶塞(双层铝箔纸、8层纱布、棉塞等,后两种外面需要报防潮纸),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在瓶外写好培养基名称和制作日期。
6、加塞和标记、灭菌7将上述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气灭菌第II部分高温高压湿热灭菌121℃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气。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逸出,而增加了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高压蒸汽灭菌原理实验设备手提式半自动灭菌器1.下手柄;2.上手柄(内有安全锁);3.排汽孔;4.放汽阀;5.压力表;6.安全阀;7.桶身;8.底座;9.电源开关;10.放水阀;11.调温旋钮;12.加热灯;13.保温灯;14.时间旋钮7121381494321561011DSX-280B (自动)内部构造手提式灭菌锅结构1、首先将内层锅取出,再用纯水将外层锅的水面补齐到与三角搁架相平。
灭菌步骤(两人一组)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妨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
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
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锅的排气槽内。
顺时针旋转拧紧。
红箭头朝右。
12374、打开电源开关,调节温度和保温时间,同时打开排气阀。
5、待水沸腾将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大量冒气七分钟),关上排气阀。
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
当锅内的压力上升到所需压力时,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
常规灭菌条件:121℃条件下灭菌20min。
6、灭菌时间到后,切断电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将盖子打开一缝,利用锅内的余热烘干灭菌物品,取出灭菌物品。
17、验菌培养灭菌结束后,培养皿等物品放入烘箱烘干;取出试管培养基摆制斜面,待凝固后,让入37℃温箱内培养48小时,无菌生长则可以使用,否则重做。
待灭菌后的试管培养基冷至60℃左右(以防斜面上冷凝水太多),将试管口端搁在玻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7、搁置斜面过滤除菌▪过滤除菌法(filtration)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的细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目的。
所用的器具是含有微小孔径的滤菌器(filter)。
主要用于血清、毒素、抗生素等不耐热生物制品及空气的除菌。
常用的滤菌器有薄膜滤菌器(0.45μm和0.22μm孔径)。
第III部分干热灭菌、无菌平板的制作实验目的•学习干热灭菌技术;•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学习无菌平板制备技术。
干热灭菌原理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
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
火焰灭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烧灼的灭菌方法。
该方法灭菌迅速、可靠、简便,适合于耐火焰材料(如金属、玻璃及瓷器等)物品与用具的灭菌,不适合药品的灭菌。
干热空气灭菌法•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
该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不适合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
•在干热状态下,由于热穿透力较差,微生物的耐热性较强,必须长时间受高温的作用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
因此,干热空气灭菌法采用的温度一般比湿热灭菌法高。
为了保证灭菌效果,一般规定:135-140摄氏度灭菌3-5h;160-170摄氏度灭菌2-4h;180-200ºC灭菌1-2h。
高温干热灭菌箱干热灭菌培养皿用不锈钢箱装熔化培养基1.将三角瓶中已灭菌的培养基置于电炉上或微波炉中加热使其熔化,加热时必须不时摇动三角瓶,以免受热不均而引起爆裂。
待培养基完全熔化后,置一旁冷却至55-60 ℃。
超净工作台紫外灭菌30 min ,酒精棉球擦手和超净台。
当培养基冷却至60 ℃左右时,在火焰旁打开灭菌培养皿的包装,准备倒平板。
2.超净台准备▪揭下瓶塞,右手持三角瓶于火焰旁边,瓶口要保持对着火焰,左手拿将皿盖打开,迅速倒入培养基,以液体刚好盖满平皿底部为宜(25ml 左右的培养基制成的9cm 平板厚度约4mm ),合上皿盖后,置于水平桌面上略加转动,等待其凝固。
3.手持法倒平板皿成摞放置,左手拿将皿盖打开,右手持三角瓶倒入培养基;在无菌培养皿底部注明培养基名称(小字靠边)。
皿加法4.皿加法倒平板制好的平板5. 验菌培养培养基凝固后,倒置于37℃温箱内培养过夜,第二天取出,无菌生长则可以使用,否则重做。
第III部分微生物的接种和无菌培养实验目的•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学习微生物划线培养技术。
实验原理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即使取很少量的样品也是许多微生物共存的群体。
人们要研究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首先需使该微生物处于纯培养状态。
也就是说培养物中所有细胞只是微生物的某一种或株,他们有着共同的来源,是同一细胞的后代。
▪为了获得单菌落,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分离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可分为连续划线和分区划线,但两种方法的主导思想都是将样品由浓变稀,从多组分的混合样品最后得到较纯的单菌落。
▪将平板划线分离得到的单菌落接种到斜面上,可进一步观察其生长特征。
微生物在斜面培养基上生长,可以呈丝线状、刺毛状、念珠状、舒展状、树枝状、或假根状。
培养特征可以作为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指征之一,并能为识别纯培养是否被污染作为参考。
平板划线分离连续划线分区划线酒精灯接种棒(接种环)接种工具及灭菌方法酒精灯火焰外焰灼烧接种棒金属部分(接种棒其他部分用酒精棉擦过)灭菌并冷却的接种环蘸取少量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基1、灼烧接种棒灭菌,在酒精中冷却无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