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4.1正弦和余弦(第3课时)正弦教案(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说课稿4.1 正弦和余弦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说课稿4.1 正弦和余弦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说课稿4.1正弦和余弦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正弦和余弦”是本册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在之前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三角函数,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一定的理解。

然而,正弦和余弦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难点:正弦和余弦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它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性质。

3.提供丰富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正弦和余弦的理解。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描述物体在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置。

2.概念讲解:为学生提供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并通过图形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它们的概念。

3.性质探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例子,发现正弦和余弦的性质,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4.应用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正弦和余弦的性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和性质,并思考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和性质。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正弦和余弦的定义2.正弦和余弦的性质3.正弦和余弦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合作能力的表现。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正弦和余弦(第3课时)》精品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正弦和余弦(第3课时)》精品教案
2
cos45°= sin(90°-45°)=sin45°= 2
2
cos60° =sin(90°-60°)=sin30°=1
2
讲授新课 +
例题讲解
让学生知 老师在例题 道本节课 讲解的时候, 的 学 习 内 自己先思考, 容和重点。 然后再听老 师讲解。
【例 3】利用计算器来求值: 1.已知角的度数,求正弦值: 例 : 求 50° 角 的 余 弦 值 : 在 计 算 器 上 依 次 按 键 ,
( 2 ) cos 50° 48 ′≈
0.6320
(精确到
0.0001);
(3) 若 cos α = 0.965 9, 则α ≈ 14.2 (精确到 0.1°);
(4) 若 cos α = 0.258 8, 则α ≈75.0 (精确到 0.1°).
【例 4】计算:2 × 2sin 45°- 3cos 30°+sin 45°cos45°;
回顾知识 +
导入新课
∠D
=α

∠C =∠F = 90°,
则 AC
AB
=
DF 成 立 吗 ?
DE
为什
么?
学生思考并 回答问题。并 跟着教师的
导入新课, 利用导入 的例子引
讲解思路思 起学生的
考问题,并探 注意力。
究知识。
∵ ∠A =∠D =α, ∠C =∠F = 90°,
∴ ∠B =∠E .
从而 sinB = sinE.
0.0854
(2)已知下列余弦值,用计算器求对应的锐角α.(精确到 0.1°)
①cos α=0.936 7; ②cos α=0.253 8.
20.5°
75.3°
学生自主完 课堂练习中 的练习,然后 在做完之后 根据老师的 讲解进一步 巩固知识。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1 正弦和余弦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1 正弦和余弦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1正弦和余弦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4.1节“正弦和余弦”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学习圆锥曲线、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但对于正弦和余弦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和性质。

同时,学生应能够运用正弦和余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掌握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运用正弦和余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性质。

2.难点:正弦和余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正弦和余弦的性质。

2.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掌握正弦和余弦的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正弦和余弦的案例和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拓展。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正弦和余弦的图像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正弦和余弦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弦和余弦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运用正弦和余弦的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正弦和余弦的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正弦和余弦的知识进行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1.3《正弦和余弦》教案(含答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1.3《正弦和余弦》教案(含答案)

正弦和余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正弦和余弦;2.正弦和余弦的综合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情感态度】经过探索,引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是什么?2.正弦和余弦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学说明】复习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解:根据题意(如图)可知,∠BOD=60°,OB=OA=OD=2.5 m,∠AOD=1/2×60°=30°,∴OC=OD·cos30°=2.5≈2.165(m).∴AC=2.5-2.165≈0.34(m).所以,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约为0.34 m.【教学说明】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弦、余弦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求下列式子的值.2.在Rt△ABC中, ∠C=90°,BC=6, sinA=3/5,求cosA.3.如图,在Rt△ABC中,∠C=90°,cosA=12/13,AC=10,AB等于多少?sinB呢?4.已知: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求证:BC2=AB·BD.(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证明)解:在Rt△ABC中,sinA=BC/AB,在Rt△BCD中,cosB=BD/BC根据上题中的结论,可知:在Rt△ABC中,sinA=cosB,BC/AB=BD/BC即:BC2=AB·BD.【教学说明】使学生掌握正弦、余弦的综合应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1”中第9、10 题.教学反思传统教学存在弊端,同时也具有不合理的元素,因此,我的课堂教学特别强调通过情景引导,使学生学会应用知识,通过探究,将学生引向知识深处,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保证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如何给予每个学生以发展平台,这是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的.昨天我所在学校期中考试成绩,有个别同学考的不太理想,跟我发微信,自己在期中考试前已经非常努力的做题了,但最后的成绩却很差。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正弦和余弦 精品教案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正弦和余弦 精品教案

课题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一、教学目标1. 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2. 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3. 能计算出30°、45°、60°角的正弦值;4.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东方明珠”电视塔图片提问:你能实际测量电视塔的高度吗?本章即将探讨和学习的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来测算物体长度或高度的方法。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的第一种:锐角的正弦(二)观察教师用三角板和学生用三角板(30°的)发现: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一定等于二分之一,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提问:如果在直角三角形中,这个锐角不等于30°,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不是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呢?即:当∠A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三)几何画板课件展示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只与这个锐角的大小有关。

(四)引导学生证明这个结论(五)认识正弦如图,在Rt △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 、b 、c 。

师:在Rt △ABC 中,∠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

记作sinA 。

板书:sinA =A a A c∠=∠的对边的斜边 (举例说明:若a=1,c=3,则sinA=31) 显然:sin30°=1/2注意(1).“si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不要误解为sin × A ,今后所学的其他的三角函数符号也是这样。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2《正弦》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2《正弦》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2《正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正弦》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的一部分,主要介绍正弦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新奇感,又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的激活,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正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锐角三角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探究来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被激发,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掌握正弦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正弦函数的定义。

2.正弦函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正弦函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正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正弦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

2.准备正弦函数的性质的探究活动。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正弦函数的概念,如:“在音乐中,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正弦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正弦函数的性质,如:正弦函数的图像、正弦函数的周期性、正弦函数的奇偶性等。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正弦函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运用正弦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角度的正弦值、求一个函数的周期等。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正弦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4.1.1正弦和余弦-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1.1正弦和余弦-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1.1正弦和余弦-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基本概念•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不同象限的取值范围二、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能够画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理解并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取值范围三、教学过程3.1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预习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周期性和取值范围等方面的知识,并尝试画出它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

3.2 导入新知教师向学生介绍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并用图像进行直观展示。

让学生们自己尝试画出图像,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正弦函数的图像看起来像是波浪线?•余弦函数的图像呈什么形状?为什么?3.3 理解周期性教师向学生介绍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并让学生们自己画出图像。

然后通过图像让学生们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3.4 运用取值范围教师引导学生们理解并运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取值范围,并让学生们自己计算出函数取值,并画出函数图像。

3.5 巩固知识点教师出示实际求解问题的例题,让学生们自己去尝试求解,并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理解。

3.6 课后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做到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图像、周期性和取值范围等方面知识掌握熟练。

四、教学方法•图像展示:通过图像直观地展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图像、周期性和取值范围等方面的知识。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探究的方式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及其作用,并加深对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理解。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图像、周期性和取值范围等方面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掌握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图像、周期性和取值范围等方面知识,并通过课堂练习提高了对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年级数学上册 4.1 第3课时 余弦教案2 (新版)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4.1 第3课时 余弦教案2 (新版)湘教版

4.1 正弦和余弦第3课时余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锐角余弦的定义.2.会求直三角形中锐角的余弦值.3.会用计算器求一般锐角的余弦值.【过程与方法】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求直三角形中锐角的余弦值.【教学难点】求直三角形中锐角的余弦值.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什么叫作正弦?2.sin30°、sin45°、sin60°的值分别是多少?【教学说明】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如图,△ABC和△DEF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D=α,∠C=∠F=90°,则成立吗?为什么?由此可得,在有一个锐角等于α的所有直角三角形中,角α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归纳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把锐角α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作角α的余弦.记作cosα.即cosα=角α的邻边/斜边.从上述探究和证明过程看出,对于任意锐角α,有cosα=sin(90°-α),从而有:sinα=cos(90°-α).2.计算cos30°,cos45°,cos60°的值.3.我们已经知道了三个特殊角(30°、45°、60°)的余弦值,而对于一般锐角α的余弦值,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计算.例如,求cos50°角的余弦值,我们可以在计算器上依次按键,则屏幕上显示的就是c os50°的值.4.如果已知余弦值,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求出它对应的锐角的度数.例如:已知cosα=0.8661,求α的度数.我们可以依次按键,则屏幕上显示的就是α的度数.【教学说明】学生先了解计算器各按键的功能,为利用计算器正确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打下了基础.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115例4.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1)对于任意锐角α,都有0<sinα<1和0<cosα<1(2)对于任意锐角α1,α2,如果α1<α2,那么cosα1<cosα2(3)如果sinα1<sinα2,那么锐角α1<锐角α2(4)对于任意锐角α,都有sinα=cos(90°-α)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 C3.在△ABC中,∠C=90°,若,求∠A的度数及cosB的值.分析:利用三角形中边的比值关系,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解决问题,注意对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逆向应用.4.计算:(1)|-2sin60°+sin45°·cos45°;(2)cos260°+cos25.用计算器求值(保留四位小数):(1)sin38°19′;(2)cos78°43′16″.解:(1)按MODE,出现:DEG,按sin,38,“.”,19,“.”,=,显示:0.620007287,则结果为0.6200.(2)按MODE,出现:DEG,按cos,78,“.”,43,“.”,16,“.”=,显示:0.195584815,则结果为0.1956.6.若sin40°=cosα,求α的度数.解:∵sin40°=cosα,∴α=90°-40°=50°.7.在Rt△ABC中,∠C=90°,sinB=3/5,求BC/AB的值.解:∵sin2B+cos2B=1,∠B为Rt△ABC的内角,∴ =4/5,即cosB=BC/AB=4/5.8.正方形网格中,∠AOB如图放置,求cos∠AOB的值.解:如图,在OA上取一点E,过点E作EF⊥OB,则EF=2,OF=1,由勾股定理得,【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作出辅助线,再写出解答过程.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1”中第6、7、8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一直比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对那些积极动脑,热情参与的同学都给予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适时导出概念,自然而合理,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若干年后,或许对余弦概念的表达式已经彻底忘记,但对探索概念的过程,创新意识,数学思想,将深深铭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正弦和余弦》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正弦和余弦》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正弦和余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正弦和余弦》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性质。

正弦和余弦是三角函数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内容为后续学习正切函数及其他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大部分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但是,对于正弦和余弦这两个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直观的图形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研究三角函数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及其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形演示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初中阶段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引出正弦和余弦的概念;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及性质;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析正弦和余弦的内在联系,总结性质;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阐述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及其联系;5.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性质;7.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弦: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余弦: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余弦》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余弦》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余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余弦》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余弦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弦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后续学习三角函数其它部分的基础。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余弦函数,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理解余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正弦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余弦函数与正弦函数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去感受和理解。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余弦函数的定义,理解余弦函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余弦函数的定义。

2.余弦函数的性质。

3.余弦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余弦函数的存在,引导学生去探索和理解余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出余弦函数的性质。

4.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三角板、直尺等,用于直观展示余弦函数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音乐演奏中的音调与弦长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余弦函数的存在。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数学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在学生对余弦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出余弦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正弦和余弦 同步教案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正弦和余弦 同步教案

问题3、在Rt △ABC 中,∠C =900,∠A 、∠B 、∠C 的对应边分别为c b a ,,,b =60,sinA =1312,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三、当堂达标1.Rt ΔABC 中,∠C 是直角,AC =1,BC =1,则sinB = ,sinA = 。

2.Rt ΔABC 中,∠C 是直角,AC =3,BC =4,则sinB = ,sinA = 。

3.Rt △ABC 中,∠C 是直角,斜边AB 是3,AC =2,则sinA =_,sinB =__。

4.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若三边长都扩大2倍,则锐角A 的正弦值( ) A 、扩大2倍 B 、不变 C 、缩小2倍 D 、无法确定。

5.在Rt △ABC 中,∠C=900,sinB =31,AB =5cm ,则AC =6.亮亮沿与地面成角α的山坡向上走了90米,如果sin α=31,那么他上升了_____米。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1、教材P102 T1、P106 T1.2、在Rt △ABC 中,∠C 是直角,AC =62,sinA =12,求.ABC S ∆六、拓展提升:1、若sin α=3m +2(α为锐角),求m 的取值范围。

2、在Rt △ABC 中,∠C 是直角,sinA =13, 求sinB 。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达标1-2 达标3-4 达标5-6要求:先独学,后对学,再群学。

上台要积极,板书要工整,要有解题过程;点评声音要宏亮,姿态要端正,重点讲解题思路及方法。

教师点拔: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图,将数值标在图形上,没有告诉的边用勾股定理求出来,再按要求进行计算。

5、整理落实学案5分钟。

6、及时小结本课时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惑?找出问题,以便课外加强巩固与提高。

7、分层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吃得更饱。

8、拓展提升,让学生记住0<sinα<1(α为锐角),巩固解不等式的方法;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中边的关系求出正弦值。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正弦和余弦》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正弦和余弦》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正弦和余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正弦和余弦》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又是为后续学习更复杂三角函数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性质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弦和余弦这两个三角函数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来进行引导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并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利用正弦和余弦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正弦和余弦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正弦和余弦的图示和实例。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测量一个斜边为10的正弦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正弦和余弦的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正弦和余弦的变化规律。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正弦和余弦的性质。

操练(10分钟)老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加深对正弦和余弦的理解和应用。

巩固(10分钟)老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

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新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1正弦与余弦(3)

最新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1正弦与余弦(3)

∵∠A =∠D = α,∠C =∠F=900. ∴∠B =∠E. ∴Sin B =Sin E.
AC DF 即 . AB DE
α
C
D α
E F
A
结论成立
因此,在有一个锐角等于α的所有直角三角形中,角α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一个常数,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
结论 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α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 作角α的余弦, 记作 cos, 即:

互余两角余弦的关系:
A
α
C
Cos2α+Cos2 (900-α)=1
即互余两角的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
思考:正弦与余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900-α)
B
例1 在Rt △ABC 中, ∠C= 90º , AC=4,AB=6.求 cos A , cos B 的值.
B
2 5
解(1) ∵∠A的邻边AC=4,斜边 AB=6.
答:他上升了大约68米.
练习
1.在Rt △ABC 中, ∠C= 90º , AC=5,AB=7.求 cos A , cos B 的值.
B
C
A
2.
10
3.用计算器求下列锐角的科弦值(精确到0.0001 )
(1)35°
(2)68°12′
(3)9°42′
4.已知下列余弦值,用计算器求对应锐角(精确到0.10 )
ALeabharlann α 邻边C斜边
B
角的邻边 cos . 斜边
(0 <Cos α <1)
注意: 1.求一个锐角的余弦值的前提条件是直角三角形,要分清 哪边是锐角α的邻边及斜边; 2.锐角的余弦值是一种比值,它只有大小没有单位,它的 大小仅与角的大小有关,与它所在三角形的边的长度无 关,且锐角的度数与它的余弦值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正弦和余弦》教学设计1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正弦和余弦》教学设计1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正弦和余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正弦和余弦》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部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正弦和余弦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定义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为后续的三角函数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弦和余弦的定义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来深入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定义方法。

2.能够运用正弦和余弦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其定义方法。

2.难点:正弦和余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正弦和余弦解决实际问题。

4.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正弦和余弦的定义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正弦和余弦的定义课件,以便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2.实际问题:准备一些与正弦和余弦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正弦和余弦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正弦和余弦的定义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正弦和余弦》说课稿3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正弦和余弦》说课稿3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正弦和余弦》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正弦和余弦》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初中的重要知识,也是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正弦和余弦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锐角三角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和性质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和余弦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难点:正弦和余弦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正弦和余弦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它们的性质。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弦和余弦的知识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总结提高:对正弦和余弦的性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弦: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余弦: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1)周期性(2)奇偶性(3)单调性(1)解决实际问题(2)推导其他三角函数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二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弦和余弦第3课时余弦[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的含义,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

2、能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问题1:如图,小明沿着某斜坡向上行走了13m后,他的相对位置升高了5m,如果他沿着该斜坡行走了20m,那么他的相对位置升高了多少?行走了a m呢?2、问题2:在上述问题中,他在水平方向又分别前进了多远?二、探索活动1、思考:从上面的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__________;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___________。

(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弦的定义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a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______,记作________,即:sinA=________=________.3、余弦的定义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b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______,记作=_________,即:cosA=______=_____。

(你能写出∠B的正弦、余弦的表达式吗?)试试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牛刀小试根据如图中条件,分别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值。

5、思考与探索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呢?如图,当小明沿着15°的斜坡行走了1个单位长度时,他的位置升高了约0.26个单位长度,在水平方向前进了约0.97个单位长度。

根据正弦、余弦的定义,可以知道:sin15°=0.26,cos15°=0.97(2)你能根据图形求出sin30°、cos30°吗?sin75°、cos75°呢?sin30°=_____,cos30°=_____.sin75°=_____,cos75°=_____.(3)利用计算器我们可以更快、更精确地求得各个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

(4)观察与思考:从sin15°,sin30°,sin75°的值,你们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cos15°,cos30°,cos75°的值,你们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它的正弦值是怎样变化的?余弦值又是怎样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的__________。

三、随堂练习1、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5,则sinA=_____,cosA=_____,sinB=_____,cosB=_____。

2、在Rt△ABC中,∠C=90°,AC=1,BC=,则sinA=_____,cosB=_______,cosA=________,sinB=_______.3、如图,在Rt△ABC中,∠C=90°,BC=9a,AC=12a,AB=15a,tanB=________,cosB=______,sinB=_______4、在Rt△ABC中,如果各边长度都扩大3倍,则锐角A的各个三角函数值()A、不变化B、扩大3倍C、缩小D、缩小3倍5、根据图示填空(1)(2)(3)(4)6、若0°<α<9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i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B、cos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C、tan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D、sinα、cosα、tanα的值都随α的增大而增大7、在Rt△ABC中,AC=BC,∠C=90°,求(1)cosA;(2)当AB=4时,求BC的长。

8、在Rt△ABC中,∠C=90°,tanA=,AB=10,求BC和cosB。

四、请你谈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五、拓宽和提高已知在△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且a:b:c=5:12:13,试求最小角的三角函数值。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