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锦鸡儿灌丛引起的植物生物量和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_李香真
科尔沁沙地南缘小叶锦鸡儿和黄柳灌丛生态系统碳汇动态研究
科尔沁沙地南缘小叶锦鸡儿和黄柳灌丛生态系统碳汇动态研究王娟;姚云峰;郭月峰;汤军;常伟东【摘要】To understand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theCaragana microphylla andSalix gordejevii shrub ecosystem in the southern edge of Horqin Sandland, we choose theCaragana microphylla andSalix gordejevii shrub ecosystem plantation both of nine forest age sequences from the Aohanqi wind-sand region of Chifeng City as the study target. We use the Space for Time sample land approach to quantify the carbon density change rule of these two types of bush wood plantation in the level of shrub layer, herb layer, litter layer, soil layer and the ecosystem, analyze the carbon density and the annual carbon density change trend of shrub ecosystems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years and make the equation for the planting years, carbon density and annual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rbon density for the shrub layer, herb layer, litter layer and the soil layer of theCaragana microphylla and Salix gordejevii increases as the planting years; the carbon density for each layer: the soil layer is the biggest, accounting for 60% and 75% of the ecosystem’s carbon density 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carbon density of the shrub layer, accounting for 23% and 38% of the ecosystem’s carbon density respectively; the carbon density of the herb layer and the litter layer are minimum, both accounting for 1% of the ecosystem’s carbon density; The shrub layer carbon densities in various organs are branch > root > leaf, the herb layer carbon density in various organs are ground >underground; the carbon density changes of two shrubs over time could be expressed in log functions, the annual carbon sink rate for the ecology could be expressed by the power formula, when the planting years <10a, the annual carbon sink rate has a rapid growth, when the planting years > 10 a, the annual carbon sink rate declines.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carbon density for theCaragana microphylla andSalix gordejevii shrub groups has obvious variation rules with certain carbon sink potentialities; when the planting years < 10a, the annual carbon sink rate has a rapid growth; with the growth of the planting years, the annual carbon sink rate declines, and it’s suggested to make effective forest management and tending measures on the forests and shrubs.%为了解科尔沁沙地南缘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黄柳(Salix gordejevii)灌丛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在赤峰市敖汉旗风沙土区分别选择9个林龄序列的小叶锦鸡儿和9个林龄序列的黄柳典型灌丛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曹成有;蒋德明;全贵静;耿莉;崔振波;骆永明【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04(18)6【摘要】选取科尔沁沙地不同年龄的小叶锦鸡儿固沙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人工固沙林发育过程中土壤的颗粒组成、容重、孔隙度、持水性、透水性、养分和水分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等理化性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固沙林内土壤理化性质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土壤粘粒含量增加,表层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大,土壤持水性和渗透性能均有所提高,有机质、速效N、P、K的含量大幅度增加,但土壤水分含量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同时,随着林龄的增长小叶锦鸡儿固沙林土壤酶活性逐渐提高,20年生的土壤酶活性基本接近于天然群落,表明小叶锦鸡儿是本地区优良的固沙树种。
固沙林内结皮层的酶活性总体上不高,但均高于其毗邻下层土壤,其中转化酶活性高出近20倍。
【总页数】5页(P108-111)【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区;土壤;理化性质【作者】曹成有;蒋德明;全贵静;耿莉;崔振波;骆永明【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Q948.12【相关文献】1.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土壤特性及平茬抚育后的变化 [J], 阿拉坦花;包哈森高娃;蔡云辉;芒来;刘德森;姜鹏2.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灌木林固沙效应的研究 [J], 贺山峰;蒋德明;阿拉木萨;刘志民;骆永明3.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群落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和蒸散量估算 [J], 王娟;贺山峰;邱兰兰;蒋德明;阿拉木萨4.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群落保育土壤作用的研究 [J], 贺山峰;王娟;邱兰兰;蒋德明;骆永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晋西北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人工灌丛营养特征与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晋西北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人工灌丛营养特征与土壤肥力状况研究【摘要】:小叶锦鸡儿(CaraganamicrophyllaLam.)为锦鸡儿属(CaraganaFabr.)多年生豆科落叶灌木,是锦鸡儿属植物(又统称柠条)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栽培种之一。
它既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又是优质的灌木饲料植物资源,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价值。
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叶锦鸡儿即在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大量种植,成为当地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的重要灌木树种之一。
但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肥力退化现象,还有部分地区因对其营养状况不了解,利用和管理措施不当,导致小叶锦鸡儿灌丛木质化严重、植被退化,使其生态和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对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的植物营养特征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揭示小叶锦鸡儿灌丛对环境的响应和影响特征,提出对小叶锦鸡儿灌丛应采取的管理措施,为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小叶锦鸡儿灌丛的可持续经营和生态环境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1.对小叶锦鸡儿灌丛地上部生物量和植株矿质养分含量的动态监测研究表明,其生物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呈现随林龄增大先逐年增大而后逐年降低的态势。
小叶锦鸡儿生物量(地上部干重)随生长年限的延长逐渐增大,30年时生物量最大,其后生物量开始减少。
就植株不同器官(根、枝、叶)的各种矿质养分而言,以叶部的含量最高。
与生物量趋势相同,小叶锦鸡儿不同器官的养分含量基本呈现先逐年(5龄、10龄、20龄)增高而后(30龄以后)有下降的趋势。
对小叶锦鸡儿作为饲料的品质研究表明,其营养成分在平茬后随着生育期(从休眠期到开花期)的变化,主要营养成分含量逐步增加,呈浓缩型发展趋势,有利于家畜利用。
随着生长年限延长体内粗蛋白、粗脂肪逐年下降,粗纤维含量上升,木质化程度高,适口性下降。
综合考虑枝条生物量的大小和小叶锦鸡儿正常生长的需求,平茬后第3年应是小叶锦鸡儿作为饲料的最佳利用时间。
小叶锦鸡儿固沙灌丛的肥岛效应及对植被影响
、0 . 9 ,12 No2 .
文章 编号 :1 0 — 5 22 1 )20 3 —4 0 80 6 (0 0 0 -3 60
辽 宁工程技 术 大学 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 u n l f a nn e h ia ie s y ( trl ce c o r a o igT c n c l o Li Unv ri t Nau a in e) S
LIX u hu e a, J A N G m i g, LUO ng i I De n Yo m ng
(n t u eo Ap l d Ec lg , i eeAc d myo ce c s S e y n 1 0 6 Ch n ) I si t f p i oo y Ch n s a e f in e, h n a g1 0 1 , ia t e 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 i f ri ln so r b c n p n o l e t ei a d f h u a o y a d i a t nv g t t n i l s s mp c so e ea i o n
c r n s q e c fCar g n c o h o o e u n eo a a a mir p l l a
pa tt n sr b c mmu i r in f a t we a a au a o ln ai h u o o nt a esg i c nl l y i y o rt nt t nn tr l mmu i : h h i c nt y
i aua o n n tr l mmu i n c nt a d y
s r b s b ih d i 8 , o a a d o g n cmat ri u f c o l n e h u a o y a e s n f a t ih r h u se t l e 1 7 t t l n r a i t s ra e s i u d r r b c n p r i i c n l h g e a s n 9 N e n s g i y t a a ewe n s r b . we e . h r Sn i n f a td fe e c o h u s e t b ih d i 0 0 a d 1 9 ; h n t t t e h u s Ho v r t e e i o sg i c n ifr n e f r s r b sa l e n 2 0 n 5 h b i s 9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灌丛化过程中小叶锦鸡儿引起的土壤碳氮资源空间异质性分布pdf
第25卷第7期2005年7月生 态 学 报A CTA ECOLO G I CA S I N I CAV o l .25,N o.7Ju l .,2005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灌丛化过程中小叶锦鸡儿引起的土壤碳、氮资源空间异质性分布熊小刚1,2,韩兴国13(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2000018603)收稿日期:2004208201;修订日期:2005204213作者简介:熊小刚(1968~),男,甘肃天水人,博士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草原恢复生态学研究。
E 2m ail :xi ong -cai @sohu .com 3通讯作者A utho r fo r co rrespondence .E 2m ail :xghan @ibcas .ac .cnFoundation ite m :the State Basic R esearch and D evelopm ent P lan (G 2000018603)Rece ived date :2004208201;Accepted date :2005204213Biography :X I ON G X iao 2Gang ,Ph .D .candidate ,A ssistant p rofesso r ,m ainly engaged in grassland resto rati on eco logy .E 2m ail :xi ong -cai @sohu .com摘要:过度放牧下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由于小叶锦鸡儿多度增加导致植被灌丛化,这已经成为该地草原退化时的普遍现象。
草原灌丛化过程中,灌丛内凋落物的累积使得养分循环区域化,草原土壤有机碳(SOC )、土壤全氮(STN )空间异质性增强,导致灌丛沃岛形成。
小叶锦鸡儿灌丛对土壤水分下渗及优势流的影响
小叶锦鸡儿灌丛对土壤水分下渗及优势流的影响李柳;郑肖然;李小雁;张思毅【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15(29)2【摘要】基于非积水条件下的染色示踪试验,对比分析了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及其斑块间草地的土壤水分下渗差异。
灌丛下最大下渗深度(14.67±2.08)^(37.00±2.82)cm比草地(10.00±1.00)^(32.00±1.41)cm更深,但二者间的平均入渗深度差别不大,表明当相同水量分别进入灌丛和草地土壤中时,其总的渲染范围差别不大,不同的是水分向下运移的路径。
对灌丛进行地表刈割处理之后,灌丛与草地间的水分下渗差异仍然存在,这是由于灌丛通过根系网络及改变土壤渗透特性等作用促进了水分的下渗。
自然组灌丛的最大下渗深度(14.67±2.08)^(19.67±3.06)cm高于刈割组灌丛(12.00±1.73)^(17.00±3.00)cm,说明保留灌丛地表部分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最深入渗深度,这是由于地表灌丛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改变了降雨达到地表时的空间分配。
灌丛的优势流比大于草地的,该比值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表明水分在灌丛下入渗的比草地下更深,同时在自然降雨条件下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以均匀下渗为主,优势流下渗为辅,这与在积水条件下进行的染色示踪试验结论有所差异。
【总页数】6页(P55-59)【关键词】模拟降雨;非饱和下渗;刈割;冠层截留;干旱半干旱区【作者】李柳;郑肖然;李小雁;张思毅【作者单位】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5.3【相关文献】1.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孔隙特征的影响 [J], 李宗超;胡霞2.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J], 杨治平;张强;王永亮;张建杰;冀瑞瑞3.平茬处理对小叶锦鸡儿灌丛邻居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的影响 [J], 丁新峰;郝广;董轲;王宇坤;高韶勃;陈磊;何兴东;赵念席;高玉葆4.围封年限对内蒙古灌丛化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结构及群落种间关联的影响 [J], 董轲;丁新峰;郝广;王金龙;赵念席;高玉葆5.人工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J], 阿拉木萨;蒋德明;范士香;骆永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孔隙特征的影响_李宗超
第52卷第1期土壤学报Vol.52,No.12015年1月ACTA PEDOLOGICA SINICAJan.,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019)、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0250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018)资助 通讯作者,胡霞(1978—),女,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物理及其生态功能研究。
E-mail :huxia@ 作者简介:李宗超(1988—),男,硕士研究生,从事土壤物理结构研究。
E-mail :348555963@ 收稿日期:2014-04-16;收到修改稿日期:2014-08-12DOI :10.11766/trxb201404160179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孔隙特征的影响*李宗超1,2胡霞1,2(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摘要以内蒙古太卜寺旗地区退化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草地中的灌丛斑块和草地斑块分别取原状土柱各三个进行CT 扫描,利用Fiji 软件分析土壤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土壤的孔隙结构有较大影响,灌丛斑块土壤的总孔隙数、大孔隙数、总孔隙度、大孔隙度和孔隙等效直径均大于草地斑块土壤,灌丛斑块土壤的平均大孔隙度是草地斑块土壤的3倍。
草地斑块土壤的大孔隙主要分布在0 50mm 土层深度,而灌丛斑块土壤的大孔隙在0 400mm 深度都有分布,这与土壤中灌丛的丰富根系分布有关。
关键词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土壤大孔隙;根系中图分类号S152.4文献标识码A灌丛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普遍现象,遍布于非洲、美洲、澳大利亚、亚洲以及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是全球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1-2]。
据周道玮[3]统计,内蒙古共有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草地500余万hm 2,占草地总面积的6.5%。
《2024年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灌丛化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范文
《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灌丛化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篇一一、引言土壤有机碳(SOC)作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在气候调控和生态环境改善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灌丛化荒漠草原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景观,近年来因其固有的生境多样性及其与荒漠化防控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
藏锦鸡儿作为一种具有极高生态价值的灌木植物,广泛分布在灌丛化荒漠草原中,其与沙堆的相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灌丛化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期为相关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材料(一)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本研究所选区域位于典型的灌丛化荒漠草原区,研究对象为该区域的藏锦鸡儿及其与其他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采集不同区域土壤样本,分析其有机碳含量、土壤结构等指标,探讨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土壤采样工具、土壤分析仪器等。
三、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一)藏锦鸡儿灌丛的分布与特征藏锦鸡儿在灌丛化荒漠草原中广泛分布,其灌丛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
其独特的生长习性使其在维持生境稳定、防风固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沙堆的形成与变化在藏锦鸡儿灌丛周边,沙堆的形成和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气候、地形、生物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沙堆的形成与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积累。
(三)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机制藏锦鸡儿灌丛通过其根系、凋落物等途径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同时沙堆的形成和变化也影响着土壤的通气性、水分状况等,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和积累。
研究表明,藏锦鸡儿灌丛的存在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沙堆的形成和变化则进一步促进了这一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结果通过采集不同区域土壤样本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藏锦鸡儿灌丛区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非灌丛区,且沙堆区土壤有机碳含量也相对较高。
《2024年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灌丛化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范文
《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灌丛化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加剧,荒漠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作为我国典型的生态类型之一,荒漠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至关重要。
藏锦鸡儿灌丛作为荒漠草原的重要植被类型,其生长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灌丛化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为荒漠草原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某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具有典型的藏锦鸡儿灌丛植被。
(二)研究方法1. 采样方法:在研究区域内设置不同梯度的藏锦鸡儿灌丛样地,包括灌丛边缘、灌丛内部及沙堆区域,采集各样地的土壤样品。
2. 实验方法:利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
三、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土壤有机碳的特征(一)不同区域土壤有机碳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藏锦鸡儿灌丛内部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灌丛边缘次之,沙堆区域最低。
这主要是由于灌丛内部植被覆盖度高,生物量较大,土壤有机碳积累较多。
而沙堆区域由于风力作用,土壤表层易受侵蚀,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
(二)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递减趋势。
表层土壤由于植被根系、凋落物等输入较多,有机碳含量较高。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这些输入逐渐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也随之降低。
四、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一)灌丛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藏锦鸡儿灌丛的生长与发育,增加了植被覆盖度,提高了生物量,从而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灌丛通过固持沙土、减少风蚀,为土壤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保存。
(二)沙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沙堆作为风力作用的产物,其表面易受风蚀影响,导致土壤有机碳的流失。
然而,随着沙堆上植被的逐渐恢复与固定,沙堆表面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所提高。
这表明植被的恢复与固定对沙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具有积极影响。
《2024年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灌丛化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范文
《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灌丛化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篇一一、引言荒漠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对维护生态平衡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藏锦鸡儿灌丛在荒漠草原的分布逐渐增多,其对于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灌丛化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期为荒漠草原的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了具有典型藏锦鸡儿灌丛的荒漠草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的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在研究区域内,按照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采集藏锦鸡儿灌丛及其周围土壤样品。
2. 土壤有机碳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三、藏锦鸡儿灌丛沙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一)藏锦鸡儿灌丛的分布与特征藏锦鸡儿灌丛在荒漠草原地区分布广泛,其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
灌丛内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盖度较高,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沙堆。
(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研究发现,藏锦鸡儿灌丛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且与周围区域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灌丛内的植物生物量较大,通过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等途径输入到土壤中的有机碳较多。
(三)沙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藏锦鸡儿灌丛形成的沙堆对土壤有机碳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沙堆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了植被的发育和繁衍,从而增加了有机碳的输入。
另一方面,沙堆的形成过程也促进了土壤的物理性质改善,如孔隙度增加、水分保持能力提高等,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和保存。
四、讨论与结论(一)讨论本研究表明,藏锦鸡儿灌丛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实际的生态环境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此外,不同地区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具有差异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藏锦鸡儿灌丛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影响。
锦鸡儿根瘤菌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对宿主生长的影响
锦鸡儿根瘤菌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对宿主生长的影响文章对两株锦鸡儿根瘤菌的生长特点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回接实验分析两株根瘤菌对锦鸡儿植物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1)在YMA培养基上I号菌株生长比II号菌株快;(2)两菌株细胞表面成分中纤维素含量都较少;(3)两菌株的耐盐能力相同,pH值生长范围一致、但生长的最佳pH值不同;(4)两菌株对所测碳源利用的有差异,对所测氮源的利用情况较一致;(5)两菌株都可以促进锦鸡儿植株的生长,其中II号菌株对锦鸡儿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I号菌株。
标签:锦鸡儿;根瘤菌;生理生化;回接实验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属于豆科植物、落叶灌木,是欧-亚草原植物亚区的典型植被。
全世界约有100余种,我国的锦鸡儿属植物主要分布在荒漠区和草原[1,2]。
锦鸡儿属植物具有耐寒耐瘠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在荒漠化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角色。
李香真等报道在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小叶锦鸡儿灌丛诱导了植物组成、生物量和土壤化学元素含量在空间上的分异,这种生态效应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2-4]。
此外,锦鸡儿属植物具有绿肥、燃料、饲料、油脂等资源价值,在食品、医药、能源、畜牧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5,6]。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体系是已知固氮能力最强的生物固氮体系之一,所固定的氮量占全球生物固氮总量的65%以上[7]。
有许多关于根瘤菌的分类、固氮机理、与宿主相互作用等的报道,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豆、苜蓿、紫云英等草本豆科植物。
对锦鸡儿、沙冬青、刺槐等乔木、灌木、半灌木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的研究有些不足[8-10]。
锦鸡儿属植物是内蒙及西部荒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先锋树种,锦鸡儿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与其根瘤固氮作用密切相关。
锦鸡儿根瘤固氮作用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和植被恢复,有助于提高群落结构复杂性、生物多样性,保持和恢复生态平衡[3,11]。
文章对从锦鸡儿根瘤分离的菌株进行耐盐、耐酸碱、碳氮源利用等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并回接锦鸡儿研究其对宿主生长行为的影响,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可持续性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高寒沙区小叶锦鸡儿凋落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寒沙区小叶锦鸡儿凋落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周虹;杨占武【摘要】为了解高寒沙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的基本状况,测定青海省沙珠玉荒漠人工植被恢复区中小叶锦鸡儿凋落物下的土壤随凋落物的分解,其有机质,N,P,K 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各样地的土壤中全磷含量差异较小,有机质以及其他土壤元素含量差别较为明显,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元素含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丛下含量高于丛间,且随着样地林龄的减小,丛下和丛间土壤条件的差距也在减小;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表现为富集-释放-富集模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净含量的富集,全钾含量变化呈现反复积累和释放的过程,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小叶锦鸡儿凋落物是研究区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且恢复年代越久远,对土质改善的贡献越大,除此之外,丛下土壤条件要好于丛间.【期刊名称】《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4)003【总页数】7页(P54-60)【关键词】青藏高原;沙区;小叶锦鸡儿凋落物;土壤养分含量【作者】周虹;杨占武【作者单位】青海大学,青海西宁 810016;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高原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青海西宁 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2;S717.193凋落物是土壤养分的基本载体,在养分循环中是连接植物与土壤的纽带,所以在养分循环和维持土壤肥力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1]。
目前,国内大多凋落物的研究均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而对于青藏高原高寒沙区这一特殊生态领域的凋落物分解,尚且缺乏深入的研究。
植物凋落物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这对荒漠生态系统来说尤为重要,在改善土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是良好的防风、固沙植物,也是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带的先锋树种,因此,在沙珠玉流动沙丘治理过程中,小叶锦鸡儿被大面积种植,经过近60年的努力,在该区的流动沙区上建立了不同年代的小叶锦鸡儿人工植被群。
锡林河流域草原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原因和结局pdf
锡林河流域草原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原因和结局熊小刚,韩兴国,白永飞,潘庆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摘要: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说明了锡林河流域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认为在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甚至荒漠化(沙化)发生的情况下,小叶锦鸡儿分布的增加首先与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生活史特征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放牧引起的系统物理环境的改变有关,最终可能形成以小叶锦鸡儿为优势种的灌丛化牧场或沙丘灌丛地。
关键词:小叶锦鸡儿分布;草原退化;荒漠化;生物-生态学特性;生活史特征;放牧;灌丛化牧场;沙丘灌丛地中图分类号:S 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5759(2003)0320057206Ξ 在过去大约50~300年间,世界上许多草原和稀树干草原中木本植物的多度(abundance )都明显增加[1~6]。
在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锡林河流域,是否也存在木本植物例如小叶锦鸡儿(Ca rag ana m icrop hy lla )分布的增加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草原植被变化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呢?近20年来,锡林河流域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分布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这是在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甚至荒漠化(沙化)的背景下发生的现象[7~9]。
小叶锦鸡儿分布的增加首先与它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生活史特征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放牧引起的系统物理环境的改变、火烧抑制的去除有关,而以小叶锦鸡儿为优势种的灌丛化牧场或沙丘灌丛地的形成是这种变化的最终结局。
1 锡林河流域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小叶锦鸡儿是草原旱生灌木,它极其广泛地散生于典型草原群落中[10]。
在对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的研究中,李博和赵献英等[11~13]较早注意到家畜放牧和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出现的关系,并且提及其分布生境的土壤特点。
在羊草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在栗钙土和沙性栗钙土上广泛分布,灌丛多呈斑块状出现在丘陵坡地和放牧过度地段,尤其在居民点附近出现密集,而在偏湿的生境如黑钙土中出现较少[11]。
锦鸡儿属植物功能性状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
锦鸡儿属植物功能性状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李媛媛;徐婷婷;艾喆;周兆娜;马飞【期刊名称】《草业学报》【年(卷),期】2022(31)7【摘要】以不同地理种群的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2种锦鸡儿不同地理种群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丰度的差异及其与植物功能性状的关系,为深入理解锦鸡儿属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微生物学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结果表明,2种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隶属于22门62纲131目185科304属。
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
在属水平上,根瘤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RB41和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
中间锦鸡儿与小叶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Chao1、ACE、香农和辛普森指数)无明显差异,但主坐标分析表明2种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
Mantel检验分析表明植物功能性状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冗余分析显示株高、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厚度和叶长是驱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构建的主要性状(P<0.05)。
综上所述,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受到植物性状的显著影响。
【总页数】12页(P38-49)【作者】李媛媛;徐婷婷;艾喆;周兆娜;马飞【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相关文献】1.甘蔗宿根矮化病感病与非感病株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及细菌群落结构特征2.黄连根腐病发生与根际土壤、根茎内生、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关系3.雅鲁藏布江下游沿岸湿地建群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4.藏北高寒草原典型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根系特征分析5.3种红树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叶锦鸡儿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Abstract : Functiona1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1 communities in rhizosphere of Caragana microphylla ,a dominant shrubby leguminous species in the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Ecosystem,was examined using the Biolog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soil nitrogen level and water level on soil microbia1 commun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amount of carbon sources utilized by microbes in rhizosphere of C. microphylla increased with the incubation time. The main types of carbon sources utilized were polymers,carbohydrates and amino acid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al diversity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8 treatment groups. Fourteen categories of carbon sourc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1 ,which belonged to polymers,carbohydrates,amino acids,and carboxylic acids. Elevated CO2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value of average well colour development ( AWCD ) ,richness index and Shannon evenness. Under nitrogen addition treatments, AWCD,richness index and Shannon evennes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but this inhibition was slightly alleviated under elevated CO2 . Water addition showe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AWCD and diversity indice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Rhizospheric microbial activity were higher under combined treatments of elevated CO2 and nitrogen addition than CK,
小叶锦鸡儿固沙群落草本种群重要值与生态位的研究
小叶锦鸡儿固沙群落草本种群重要值与生态位的研究
贺山峰;蒋德明;李晓兰;阿拉木萨
【期刊名称】《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年(卷),期】2007(21)10
【摘要】本文以不同恢复阶段小叶锦鸡儿群落内的草本物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草本种群的重要值与生态位动态特征。
结果表明:在5年,10年和天然锦鸡儿群落中狗尾草的重要值最大,而在21年锦鸡儿群落中地锦占优势地位;狗尾草和烛台虫实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态位宽度值都较大,大多数物种的生态幅度较窄;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群落内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的平均值呈下降趋势,群落的生态位配置得到改善,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趋于稳定。
【总页数】6页(P150-155)
【关键词】小叶锦鸡儿;固沙群落;草本;重要值;生态位
【作者】贺山峰;蒋德明;李晓兰;阿拉木萨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
【相关文献】
1.不同年龄小叶锦鸡儿固沙群落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 [J], 滕晓慧;曹成有;富瑶;崔振波;高恩亮;高菲菲;陈家模
2.科尔沁沙地人工固沙群落草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J], 李明;蒋德明;押田敏雄;
周全来;骆永明
3.狭叶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灌丛沙堆的形态和发育及灌丛固沙能力的比较研究 [J], 韩磊;张媛媛;解李娜;张国刚;马成仓
4.小叶锦鸡儿固沙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活性的季节动态 [J], 曹成有;蒋德明;滕晓慧;崔振波
5.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区植被恢复生态过程的研究 [J], 曹成有;蒋德明;阿拉木萨;骆永明;寇振武;刘世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锡林河流域草原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原因和结局
锡林河流域草原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原因和结局熊小刚;韩兴国;白永飞;潘庆民
【期刊名称】《草业学报》
【年(卷),期】2003(012)003
【摘要】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说明了锡林河流域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认为在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甚至荒漠化(沙化)发生的情况下,小叶锦鸡儿分布的增加首先与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生活史特征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放牧引起的系统物理环境的改变有关,最终可能形成以小叶锦鸡儿为优势种的灌丛化牧场或沙丘灌丛地。
【总页数】6页(P57-62)
【作者】熊小刚;韩兴国;白永飞;潘庆民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5
【相关文献】
1.宁夏荒漠草原小叶锦鸡儿可培养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 [J], 代金霞;王玉炯
2.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灌丛化过程中小叶锦鸡儿引起的土壤碳、氮资源空间异质性分布 [J], 熊小刚;韩兴国
3.小叶锦鸡儿灌丛化对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的影响 [J], 刘书润
4.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流域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径流深动态变化——以锡林河流域为例 [J], 薛浩;于瑞宏;张艳霞;多兰;胡海珠;郝艳玲;吕喜玺
5.典型草原不同土壤类型对群落特征和种群生态位的影响——以锡林河流域为例[J], 王慧敏;朱仲元;张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荒漠草原2种锦鸡儿灌丛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分布规律
荒漠草原2种锦鸡儿灌丛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分布规律潘军;安超平;吴旭东;周娟;米楠;宋乃平【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15(29)6【摘要】以生长在荒漠草原地区常见的柠条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灌丛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探讨2种锦鸡儿在灌丛化各发育阶段不同深度和不同部位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1)在荒漠草原区中间锦鸡儿属于低矮但树冠较密的灌丛,而柠条锦鸡儿属于高大但树冠稀疏的灌丛。
(2)2种锦鸡儿在灌丛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柠条灌丛沙堆从小变大的变化过程中,灌丛内部各土层的土壤整体呈极显著差异(P<0.01)。
2种锦鸡儿灌丛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灌丛沙堆面积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灌丛内部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增加明显大于边缘和外部,说明2种锦鸡儿在灌丛化过程中均出现了"肥岛效应"。
2种锦鸡儿灌丛土壤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整体上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局部有波动;土壤碱解氮含量在各发育阶段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整体上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3)中间锦鸡儿灌丛的发育是伴随着土壤条件改善和地表草本植被共同作用进行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灌丛尺度上呈现从土壤表层至下层养分改善同时进行,而柠条锦鸡儿灌丛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表现出"自下而上"的恢复演替特征。
【总页数】6页(P131-136)【关键词】荒漠草原;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灌丛;土壤养分【作者】潘军;安超平;吴旭东;周娟;米楠;宋乃平【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5;S812.2【相关文献】1.荒漠草原中间锦鸡儿灌丛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J], 王德凯;李颖;王跃棠;梅续芳;解李娜;李清芳;马成仓2.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灌丛化过程中小叶锦鸡儿引起的土壤碳、氮资源空间异质性分布 [J], 熊小刚;韩兴国3.荒漠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土壤线虫群落研究 [J], WANG Yue-tang;MEI Xu-fang;XIE Li-na;ZHANG Guo-gang;LI Qing-fang;MA Cheng-cang4.草原化荒漠区中间锦鸡儿灌丛土壤线虫群落 [J], 宋承承;梅续芳;张鹏;王业林;王德凯;解李娜;马成仓5.芦芽山鬼箭锦鸡儿灌丛营养特征及土壤养分分布规律 [J], 张强;程滨;杨治平;郜春花;张一弓;张丽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分析测定。植物样品取回室内后, 将枯草分出, 对现存绿色部分, 将禾本科和非禾本科草分开, 烘箱中 60 ℃烘干 24 h, 称重, 留作化学分析用。1998 年 8 月中旬又在 3 个灌丛周围取样, 其中 1 个灌丛直径在 3 m 左右, 另 2 个直 径均在 1. 5 m 左右。 每个灌丛只沿一个方向取样, 方法同上。 2. 2 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化学测定方法
26
A CTA PRA TA CU L TU RA E S IN ICA (V o l. 11,N o. 1)
3 2002
图 1 距 3 m 和 1. 5 m 直径灌丛 0. 4 m 处的生物量组成 F ig. 1 The plan t b ioma ss com position 0. 4 m away from the shrub w ith 3 m and 1. 5 m d iam eter
距灌丛距离 (m )
小叶锦鸡儿 Ca rag ana m icrop hy lla 羊草 L eym us ch inensis 灌丛内 In the sh rub 1. 2 4. 2
小叶锦鸡儿 Ca rag ana m icrop hy lla 羊草 L eym us ch inensis 灌丛内 In the sh rub 1. 2 4. 2
1997 年取 1 次样。选取一典型小叶锦鸡儿灌丛, 灌丛直径 2. 5 m ; 沿灌丛周围按东、西、南、北 4 个方向, 在距 灌丛边缘 0. 4、1. 2、4. 2 m 处取样。植物地上生物量采用 20 cm ×20 cm 小样方。在植物样方处和丛内 ( IS) 用土钻 取 0~ 10 cm 土壤混合样品。在距灌丛边缘 1. 2 m、4. 2 m 处和丛内分别取一定量的羊草和小叶锦鸡儿样品, 供化
1997 年 7 月份极为干旱, 8 月份取样时牧草大量枯死, 而且枯草以禾本科草为主, 这是由于禾本科牧草根系 分布浅, 抗旱能力较差造成的。总枯草量和现存绿色部分之和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群落形成的总生物量。调查 结果表明 (表 1) , 现存生物量以距灌丛边缘 1. 2 m 处最高, 总生物量、现存禾本科草量和枯草量也表现了相似的 趋势。 现存禾本科草主要是羊草、黄囊苔草、冰草、大针茅、糙隐子草, 非禾本科草主要是冷蒿、星毛委陵菜等。 现 存禾本科草量占现存总生物量的比例在距灌丛边缘 0. 4 m 处最大, 向外则减少。在 1. 2 m 处羊草生长旺盛, 群落 高度也明显大于较远处。在灌丛周围明显地形成了禾本科草生长旺盛的一圈, 这种群落高度较大的区域在东南方 向可以延伸到距灌丛边缘 3 m 处, 在其它方向一般只有 1~ 1. 5 m。这可能是由于该地秋季多为西北风, 使灌丛下 风向受灌丛影响较大的缘故。 1998 年调查直径 3 m 的灌丛与以上的结果相似, 但直径 1. 5 m 的 2 个灌丛则表现 为距罐丛 0. 4 m 处生物量大于 1. 2 m 和 4. 2 m 处, 而且其生物量大于相对应的 3 m 直径灌丛 (图 1、2)。这一现象 说明大直径灌丛已经对其较近处植物产生了抑制作用。 3. 2 小叶锦鸡儿灌丛周围羊草中元素含量的变化
N (% ) 3. 96 2. 33
P (% ) 0. 0727 0. 0503
S (% ) 0. 203 0. 146
1. 82a 1. 52b Mo 9. 95 7. 55
0. 0860 0. 0817
Ni 10. 1 1. 79
0. 138 0. 124
Sr 47. 1 17. 9
5. 43 5. 77
对退化草地恢复 8 年后, 由于小叶锦鸡儿灌丛引起的周围植物生物量、禾草比例、羊草中化学成分、土壤中大 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的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 并对小叶锦鸡儿灌丛的生态意义进行讨论。 1 研究地点的环境条件
研究地点在内蒙古锡林浩特中科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的放牧样地禁牧围栏内。该地年均温 0. 5~ 1 ℃, 年 降水 350 mm , 土壤为栗沙土, pH 7. 5~ 7. 8, 质地以中、细沙为主。1989 年设立围栏, 每个围栏 1 hm 2。围栏前, 该 地为羊草小禾草草原的退化型, 主要植物有羊草 (L eym us ch inensis)、冰草 (A g ropy ron m ichnoi)、冷蒿 (A rtem isia f rig id a)、星毛委陵菜 (P oten tilla acau lis)、糙隐子草 (C leistog enes squa rrosa) 等。 2 材料和方法 2. 1 取样方法
灌丛内羊草和小叶锦鸡儿叶片中的元素含量相比较, 小叶锦鸡儿中含有相对较多的N、P、S、Ca、M g、N i、B、 M o, 小叶锦鸡儿中N i 含量较高, 是羊草的 5. 65 倍, 其次是 Ca, 3. 7 倍, Sr 是 2. 63 倍, B 是 2. 1 倍, M g 是 1. 8 倍, N 是 1. 7 倍, P、S 是 1. 4 倍。Zn 和M n 在 2 种植物中相差不大。羊草中N a、K、Fe、Cu、A l、Si、T i、C r 等元素含 量高于小叶锦鸡儿, 其中羊草中的 T i 是小叶锦鸡儿的 7. 8 倍, 其次是N a、A l、Cu、Fe、C r、K、Si, 分别是小叶锦 鸡儿的 4. 5、4. 5、2. 7、2. 3、2. 1、1. 8、1. 2 倍。 小叶锦鸡儿和羊草生长在相同的环境中, 其体内各元素含量的不同 即是其本身对各元素吸收积累能力差异造成的, 又是相互竞争的结果。小叶锦鸡儿中含有大量元素 (N、P) 和中量 元素 (S、Ca、M g) 较多, 羊草中相对较少。
第 11 卷 第 1 期 V o l. 11, N o. 1
草 业 学 报 A CTA PRA TA CU L TU RA E S IN ICA
小叶锦鸡儿灌丛引起的植物生物量和 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
1- 3 3 2002
李香真, 张淑敏, 邢雪荣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室, 北京 100093)
0. 55 0. 58
14. 5 13. 4
Ca (% ) 1. 266 0. 338
0. 260 0. 239
B 48. 2 23. 4
18. 4 16. 7
Mg (% ) 0. 265 0. 156
Mn (m g kg)
Ξ 收稿日期: 200120322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2000018607)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SCX 1- 08)。 作者简介: 李香真 (19672) , 男, 黑龙江人, 助理研究员, 博士。
第 11 卷第 1 期 草业学报 2002 年 2 5
摘要: 对退化草地恢复 8 年后, 由于小叶锦鸡儿 (C a rag ana m icrop hy lla) 灌丛引起的周围植物生物量、植物组成、羊 草中化学成分、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的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小叶 锦鸡儿灌丛诱导了植物组成、生物量和土壤化学元素含量在空间上的分异, 这种生态效应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并对小叶锦鸡儿灌丛的生态意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空间分异; 植物组成; 生物量; 化学元素 中图分类号: S812. 8; S15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5759 (2002) 0120024207
(g)
(g)
C 现存枯草量 L itter b iom ass
(g)
A+ C
群落高度
BA Comm un ity heigh t
(% ) (cm )
0. 4m 处 1. 2m 处 4. 2m 处
75. 5a3 105. 3b
79. 3a
63. 5a 83. 0b 28. 7c
81. 2a 142. 0b
22. 0c
156. 7a 247. 2b 101. 5c
84. 1a 78. 8a 36. 3b
31. 7a 43. 5b 19. 0a
3 1997 年调查数据, 所列数据均为 4 个方向样方数据的平均值, 以下同。 同一列中标有不同字母者为差异显著,P ≤0. 05, 以下同。 T he data w ere from 1997. A ll the data w ere average of sam p les from 4 d irection s. T he sam e below. D ifferen t letters in one co lum n m ean s sign ifi2 cance at 0. 05 p robab ility level.
Ξ 小叶锦鸡儿 (C a rag ana m icrop hy lla) 是一种豆科灌木植物,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分布十分广泛, 有时可以成 为优势种, 呈斑块状出现在丘陵坡地、过牧、放牧地和居民点附近, 从而使草原群落出现灌丛化现象[1]。灌丛内沉 积较多的被风携带而来的土壤和枯枝落叶, 地面较高, 这种特殊生境下形成的土壤- 植被组合构成了草原上的 一个个“岛屿”。
图 2 距灌丛不同距离处的生物量 F ig. 2 The plan t b ioma ss in d ifferen t
d istance to shrubs
表 2 小叶锦鸡儿叶片、丛内羊草、距离小叶锦鸡儿灌丛 1. 2m 和 4. 2m 处羊草体内的元素含量 Table 2 Elem en t con ten t in leaves of Ca ra ga na m icrop hy lla , L eym us ch inens is in the shrub, 1. 2m and 4. 2m far away to the shrub
表 1 距灌丛不同距离处的植物生物量和群落高度 Table 1 Plan t b ioma ss and comm un ity he ight in d ifferen t d istance to shr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