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互换定律

合集下载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连锁互换定律是指在一个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元件相连,那么它们之间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可以通过连锁互换的方式进行推导和计算。

这个定律在电路分析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路中元件之间的关系。

一、定律的表述连锁互换定律有两种表述方式:1. 电压表述:在一个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元件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压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元件相连,则有:U_AB = U_12 + U_23 + … + U_n-1,n其中U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的电压,U_ij表示第i个元件和第j 个元件之间的电压。

2. 电流表述:在一个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元件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流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元件相连,则有:I_AB = I_1 = I_2 = … = I_n其中I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通过的总电流,I_i表示第i个元件通过的电流。

二、应用举例1. 串联电路中的连锁互换定律在一个串联电路中,如果有n个电阻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压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电阻相连,则有:U_AB = U_1 + U_2 + … + U_n其中U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的电压,U_i表示第i个电阻上的电压。

同样地,在一个串联电路中,如果有n个电阻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流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电阻相连,则有:I_AB = I_1 = I_2 = … = I_n其中I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通过的总电流,I_i表示第i个电阻通过的电流。

2. 并联电路中的连锁互换定律在一个并联电路中,如果有n个分支相连,则它们之间的电压满足连锁互换关系。

即对于任意两点A、B,如果它们之间有n个分支相连,则有:I_AB = I_1 + I_2 + … + I_n其中I_AB表示点A到点B之间通过的总电流,I_i表示第i个分支上通过的电流。

连锁互换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互换定律名词解释

连锁互换定律一、引言连锁互换定律(Chain Rule)是微积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用于计算复合函数的导数。

在微积分中,复合函数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函数通过连续组合构成的函数。

根据连锁互换定律,我们可以通过导数相乘的方式求得复合函数的导数。

二、定义设函数y=f(u)与u=g(x)均可导,则复合函数y=f(g(x))也可导,且有如下关系:dy/dx = dy/du * du/dx这一关系即为连锁互换定律。

三、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连锁互换定律,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示例。

假设有函数y=sin(2x),我们想要求得y关于x的导数。

首先,设u=2x,则可以得到y=sin(u)。

根据导数的定义,我们知道dy/du=cos(u)。

接下来,我们需要求得du/dx。

由于u=2x,所以du/dx=2。

根据连锁互换定律,我们可以将以上两部分的结果相乘:dy/dx=(dy/du) * (du/dx) = cos(u) * 2。

将u=2x代入上式,我们最终得到dy/dx=2cos(2x)。

这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连锁互换定律求得复合函数的导数。

四、连锁互换定律的证明连锁互换定律可以通过导数的定义和极限的性质来证明。

我们先从导数的定义开始,设函数y=f(u)与u=g(x)均可导。

根据导数的定义,我们有:dy/du = lim(h->0) [(f(u+h)-f(u))/h] (1)du/dx = lim(k->0) [(g(x+k)-g(x))/k] (2)下面我们考虑复合函数y=f(g(x))的导数。

首先,我们可以将函数y=f(g(x))表示为y=f(u),其中u=g(x)。

根据导数的定义,我们有:dy/dx = lim(h->0) [(f(u+h)-f(u))/h] (3)为了证明dy/dx与dy/du * du/dx相等,我们需要将(3)式左边与右边进行比较。

我们将(1)式与(2)式代入(3)式左边,即可得到:dy/dx = lim(h->0) [(f(g(x)+k)-f(g(x)))/k] (4)为了继续比较(4)式与dy/du * du/dx,我们对(4)式进行化简。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一、什么是连锁互换定律连锁互换定律(Chain of Substitution Law)是一种逻辑推理规则,用于证明或推导命题的等价性。

它允许在命题中进行逐级的替换,直到达到所需的等价关系。

连锁互换定律是推理和证明过程中常用的重要逻辑原则。

二、连锁互换定律的表述连锁互换定律可以用以下语言形式表述:对于命题P,Q和R,如果P与Q等价,Q与R等价,则P与R等价。

简化为逻辑符号表示,即:(P ↔ Q) ∧ (Q ↔ R) → (P ↔ R)三、连锁互换定律的应用3.1 逻辑推理连锁互换定律在逻辑推理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逐级替换等价命题,可以简化推理过程,减少繁琐的推导步骤。

这种推理方法可以用于证明一系列与待证命题等价的中间命题,从而最终得出结论。

3.2 简化命题在数学和逻辑学中,连锁互换定律也常用于简化复杂的命题。

通过替换等价的命题,可以将复杂的命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四、连锁互换定律的证明连锁互换定律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符号演算进行证明。

以下是一个示例证明过程:1.设定待证命题为P ↔ R。

2.根据连锁互换定律的定义,需要证明(P ↔ Q) ∧ (Q ↔ R) → (P ↔ R)。

3.假设(P ↔ Q) ∧ (Q ↔ R)为真。

4.根据双向蕴含的定义,(P ↔ Q) ∧ (Q ↔ R)等价于[(P ∧ Q) ∨ (¬P ∧¬Q)] ∧ [(Q ∧ R) ∨ (¬Q ∧ ¬R)]。

5.根据交换律,可以将(P ∧ Q) ∨ (¬P ∧ ¬Q)和(Q ∧ R) ∨ (¬Q ∧ ¬R)重新排列为[(P ∨ ¬P) ∧ (Q ∨ ¬Q)] ∧ [(Q ∨ ¬Q) ∧ (R ∨ ¬R)]。

6.根据平凡性质,可简化为[T ∧ (Q ∨ ¬Q)] ∧ [(Q ∨ ¬Q) ∧ T]。

连锁互换三定律讲解

连锁互换三定律讲解

连锁交换定律一.发现:W.Bateson和R.C.Punnett他们所研究的香豌豆F2的4种表型的比率却不符合9∶3∶3∶1,其中紫长和红圆的比率远远超出9/16和1/16,而相应的紫、圆和红、长却大大少于3/16;结果进行x2检验时,x2=3 371.58。

如此可观的x2数值,无疑说明实计频数与预计频数的极其显著的差异不可能由随机原因所造成。

重复实验,其中x2=32.40,证明它仍是显著不符合9∶3∶3∶1的。

(紫、长,红、圆)称为互引相,(紫、圆,红、长)为互斥相。

当两个非等位基因a和b处在一个染色体上,而在其同源染色体上带有野生型A、B时,这些基因被称为处于互引相(AB/ab);若每个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个突变基因和一个野生型基因,则称为互斥相(Ab/aB)。

二.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Morgan用果蝇灰体长翅(BBVV)和黑体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F1都是灰体长翅(BbVv)。

用F1的杂合体进行下列两种方式的测交,所得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凡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群,均称为一个连锁群(linkage group),玉米的染色体也正好是10对(n=10)。

链孢霉n=7,连锁群有7个。

水稻n=12,连锁群就是12。

有些生物目前已发现的连锁群数少于单倍染色体数,如:家兔n=22,连锁群是11;而家蚕n=28,连锁群却是27;牵牛花n=15,连锁群是12等等。

三.重组频率计算:遗传学以测交子代中出现的重组型频率来测定在这样的杂交中所表现出的连锁程度。

求重组频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RF)的公式是:用玉米为材料:①很多性状可以在种子上看到,种子虽然长在母本植株的果穗上,但它们已是子代产物;②同一果穗上有几百粒种子,便于计数分析;③雌、雄蕊长在不同花序上,去雄容易,便于杂交;④它是一种经济作物,某些实验结果有经济价值。

玉米籽粒的糊粉层有色(C)对糊粉层无色(c)为显性;饱满种子(Sh)对凹陷种子(sh)为显性。

连锁与互换定律

连锁与互换定律


上述现象表明:亲本中原来连在一起的两个不同性状
(或两个不同的基因)在F2中往往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这种现象就称为连锁(linkage)遗传现象。
二、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
?
为什么F2不表现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例 例一、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
采用白眼、黄体雌蝇(wwyy)与野生型红眼、灰体
配子
白色卷羽IiFf × 有色常羽iiff
↓ ↓↓
IiFf =If iF if × if = 有色常羽12只, IF 白色卷羽15只,iiff Iiff = 白色常羽 4只,iiFf = 有色卷羽 2只。
连锁遗传规律 的内容:
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
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基因间具有连锁关
(3)由于基因交换而形成四种基因组合不
同的染色单体,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 种不同类型的性细胞,其中包括两种亲 本组合和两种新组合。
P F1
(复制)
同源染色体联会(偶线期)
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偶线期到双线期)
终变期
四分体
3、标识染色体的遗传
标识染色体:具有特殊记号的染色体。在实际中可以
用来辨别某一特定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花色:
紫花(P)
对 红花(p)
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 长花粉粒(L) 对 圆花粉粒(l) 为显性
以上结果表明F2: ① 同样出现四种表现型; ② 不符合9:3:3:1;
③ 亲本组合数偏多,重新组合数偏少(与理论数相比)。
例二:花斑、短毛兔与全色、长毛兔杂交

花式:花斑 (En)

全色 (en)
为显性
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4.基因互换的原因是: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染色体互换,导致位于其上的等位基因彼此互换。
5.减数分裂时,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多数不同基因常常进入同一配子,表现出连锁;部分等位基因会在四分体时期,随着染色体的互换而互换,产生基因重组。
6.互换引起的基因重组,产生生物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来源。
[学习指导]
1.完全连锁遗传后代只出现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比例为1∶1,无重组类型出现,完全连锁现象一般出现在雄果蝇和雌家蚕中。
2.不完全连锁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两种亲本类型(占多数),两种重组类型(占少数)。不完全连锁在生物中普遍存在,不同的基因的连锁的程度不一样。
3.基因的连锁原因是,决定不同形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连在一起,不分离,表现出连锁现象。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1.完全连锁
⑴.用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交配,子一代都是灰身长翅。
⑵.F1代的雄果蝇与双隐性的雌果蝇测交
结果:
P纯种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bbvv
测交F1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bbvv
测交后代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50% 50%
F1为灰身长翅:果蝇灰身(B)对黑身(b)是显性
7.互换率是F1产生的重组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
8.交换的可能性与基因间的距离大小有关。交换率=0,表现为完全连锁;交换率=50%,表现为自由组合;0<交换率<50%,表现为不完全连锁。
9.交换的配子百分率是交换的性母细胞百分率的一半,因为任何一个交换的性母细胞所产生的四个配子中总有两个是亲本类型的,两个是重组类型的。
交叉互换后形成四种配子,其数量相同;其中有两种配子是亲本类型,两种配子是重组合类型,各占一半。但是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的性母细胞并不多,所以,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亲本类型的配子最多,重组合类型的配子占少数。

连锁交换定律的内容

连锁交换定律的内容

连锁交换定律的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是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首先明确提出来的。

该定律揭示了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对基因的遗传。

它告诉人们,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常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但是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以一定频率互换等位部分的基因,从而改变基因的连锁关系。

它是遗传学的三大定律之一。

另两大定律为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连锁和互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越大,即交换率越高;
反之,相距越近,交换率越低。

因此,交换率可用来反映同一染色体上两个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

以基因重组率为1%时两个基因间的距离记作1厘摩(centimorgan,cM)。

连锁互换定律

连锁互换定律
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遗传距离)。
例如:3.6%即可称为3.6个遗传单位。
• 遗传单位值愈大,两基因间距离愈远,愈易交换。
精选完整ppt课件
30
第三节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精选完整ppt课件
31
一 基因定位
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基因在染色体上各有其一定的位置
确定基因的
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间的距离和顺序
符合系数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干扰严重符合系数常变动于0符合系数等于1时无干扰两个单交换独立发生符合系数等于0时表示完全干扰即一点发生交换后其邻近一点就不交换46通过连续多次二点或三点测验可以确定位于同一染色体基因的位置和距离可绘成连锁遗传图一种生物连锁群数目与染色体对数一致如
第三章 连锁与互换定律
多,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有限 必有许多
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引起连锁遗传。
♣ 连锁:若干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而发生连系
遗传的现象。
♣ 完全连锁: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不能发生非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F1只产生两种亲型
配子、其自交或测交后代个体的表现型均为亲本组合。
精选完整ppt课件
17
精选完整ppt课件
∴ 表现型比率= d2 =1338/6952×100%=19.2%。
F1 pl 配子频率=
d2 = 0.44 即44%
亲本型配子(pl – PL)的频率相等,均为44%;
重组型配子(Pl – pL)的频率各为(50–44)% =6%
∴ F1形成的四种配子比例为
44PL∶6pl∶6pL∶44pl 或0.44∶0.06∶0.06∶0.44
现重组类型,且重组率很接近,其重组型配子是如

连锁互换定律整理

连锁互换定律整理

连锁与互换定律1、连锁遗传:原来在亲本中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连锁遗传。

连锁相包括互引相(AB、ab)、互斥相(Ab、aB)。

2、亲本型:与两亲本相同的性状表现型称为亲本型;不同的称为重组型。

3、完全连锁遗传:仅有亲本型,缺少重组型,eg:仅见于雄果蝇、雌家蚕。

4、不完全连锁遗传:在连锁遗传的同时发生性状的交换和重组;绝大多数生物为不完全连锁遗传。

5、利用测交法验证连锁遗传现象:特点:连锁遗传的表现为: 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 50%; 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 50%。

亲组合类型多, 重组合类型出现少6、交换值(Cv):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百分率,平均次数) 。

重组值(Rf):不完全连锁的双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比率(百分率)。

通常又把交换值称为重组值。

但严格说,交换值不能等同于重组值,因为若两个基因座之间相距较远,其间发生偶数次多重交换时,结果不形成重组型配子,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低的估计。

7、连锁群: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特点: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

即有n对染色体就有n个连锁群。

8、染色体作图:把染色体的多种基因相互之间的排列顺序确定下来。

连锁遗传的特征1)摩尔根连锁互换是经典遗传学第三定律,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2)发生在两对或以上基因间,且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3)连锁基因发生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4)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是形成重组型的分子基础;5)两对基因座间距离越大,交换概率越大、连锁性越弱;6)完全交换即为自由组合,完全不交换即为完全连锁情形;染色体作图(基因定位)方法包括两点测交法和三点测交法计算基因间相对距离(1)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的直线距离与基因间的互换率大小有关;(2)遗传学上规定,以互换率的1%作为一个遗传单位将基因定位在一条直线上。

连锁互换定律

连锁互换定律

连锁与互换定律1、连锁遗传:原来在亲本中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连锁遗传。

连锁相包括互引相(AB、ab)、互斥相(Ab、aB)。

2、亲本型:与两亲本相同的性状表现型称为亲本型;不同的称为重组型。

3、完全连锁遗传:仅有亲本型,缺少重组型,eg:仅见于雄果蝇、雌家蚕。

4、不完全连锁遗传:在连锁遗传的同时发生性状的交换和重组;绝大多数生物为不完全连锁遗传。

5、利用测交法验证连锁遗传现象:特点:连锁遗传的表现为: 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 50%; 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 50%。

亲组合类型多, 重组合类型出现少6、交换值(Cv):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百分率,平均次数) 。

重组值(Rf):不完全连锁的双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比率(百分率)。

通常又把交换值称为重组值。

但严格说,交换值不能等同于重组值,因为若两个基因座之间相距较远,其间发生偶数次多重交换时,结果不形成重组型配子,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低的估计。

7、连锁群: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特点: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

即有n对染色体就有n个连锁群。

8、染色体作图:把染色体的多种基因相互之间的排列顺序确定下来。

连锁遗传的特征1)摩尔根连锁互换是经典遗传学第三定律,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2)发生在两对或以上基因间,且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3)连锁基因发生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4)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是形成重组型的分子基础;5)两对基因座间距离越大,交换概率越大、连锁性越弱;6)完全交换即为自由组合,完全不交换即为完全连锁情形;染色体作图(基因定位)方法包括两点测交法和三点测交法计算基因间相对距离(1)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的直线距离与基因间的互换率大小有关;(2)遗传学上规定,以互换率的1%作为一个遗传单位将基因定位在一条直线上。

第三章 连锁与互换定律

第三章  连锁与互换定律

1. 通过三次亲本间两两杂交,杂种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考 察测交子代的类型与比例。
例:玉米第9染色体上三对基因间连锁分析:
子粒颜色: 有色(C)对无色(c)为显性;
饱满程度: 饱满(SH)对凹陷(sh)为显性;
淀粉粒: 非糯性(Wx)对糯性(wx)为显性.
(1).(CCShSh×ccshsh)F1 (2).(wxwxShSh×WxWxshsh)F1 (3).(wxwxCC×WxWxcc)F1 ×
六、交换的细胞学证据
第二节 重组值及其测定
Section 3.2 Determining of Recombination Fraction
一、 重组值的概念 二、 重组值的测定 三、 重组值与遗传距离
一、 重组值的概念
重组值(Recombination Fraction),指重组 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有时也称交换率/ 交换值。即:
例:
• 玉米糊粉层有色C/无色c基因、籽粒饱满Sh/凹陷 sh基因均位于第九染色体上;且C-Sh基因间的交 换值为3.6%。
因此,一次基因定位工作常涉及三对或三对以上基因 位置及相互关系。
两对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根据上述信息可知: C-Sh间遗传距离为3.6个遗传单位; 但不能确定它们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次序,因而
重组型配子的比例
举例: 假定在杂种C Sh /c sh 的100个性母细胞内,有10个 细胞在C和Sh基因之间发生交换,其他90个细胞不发生交换, 则
亲本型配子的比例=(90 ×4 +10 ×2 )/400 ×100%=95%
重组型配子的比例=(10+10)/400 ×100%=5%
即重组型配子数应该是5%, 恰好是发生基因之内交换的性母 细胞的百分数一半。

连锁互换定律的基本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的基本内容

连锁互换定律的基本内容
嘿,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连锁互换定律吗?这可太神奇啦!
想象一下,咱们的染色体就像是一条长长的火车轨道,上面有好多好多的小站点,这些小站点就是基因。

有些基因就像好朋友一样,总是喜欢手拉手紧紧靠在一起,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特别近,这就叫连锁。

比如说,控制咱们头发颜色的基因和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它们可能就连锁在一起。

那它们会一直这样手拉手不分开吗?才不是呢!
在细胞分裂的时候,就像火车轨道有时候会出现意外一样,这些连锁在一起的基因也会出现变化。

它们可能会松开手,和别的基因交换位置,这就是互换。

就好像咱们在玩跳绳,原本站在一起的小伙伴,突然换了位置重新组队,是不是很有趣?
咱们再打个比方,假如有一组基因A 和B 是连锁的,还有一组基因C 和D 也是连锁的。

在细胞分裂的时候,A 和B 可能会和C 和D 发生互换,这样就产生了新的组合。

那这个连锁互换定律到底有啥用呢?它能帮助我们解释好多生物现象呢!比如说为什么有些遗传特征总是一起出现,而有些又会突然发生变化。

你们想想,如果没有这个定律,我们怎么能明白生物遗传的这么多奇妙之处呢?
所以说呀,连锁互换定律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生物遗传的神秘大门,让我们看到了里面丰富多彩的世界。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特别神奇,特别有意思?
我的观点就是:连锁互换定律是生物遗传领域里超级重要的发现,让我们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3连锁与互换定律

13连锁与互换定律
的计算。
• 重组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RF):重组型配子 (互换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比例。即测交子代中 出现的重组类型的频率,又称为交换值。
重组合配子 交换值(%)= 亲组合配子+重组合配子 ×100%
测交后代中重组型个体数
交换值(%)=
×100%
测交后代个体总数
摩尔根通过大量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
摩尔根(T. H. Morgan, 1866-1945)
摩尔根设计两组实验现象
为什么杂合子果蝇的性别不同,测交的结果不一样?
摩尔根第一组实验的解释
摩尔根认为果蝇的灰身基因和长翅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黑身基因 和残翅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上,在形成配子时,同一条染色体
上的不同基因连在一起遗传,称为基因连锁。这两对基因在雄果蝇体内 不能任意分开,也不能自由组合,称为基因完全连锁。
四分体
3、标识染色体的遗传
标识染色体:具有特殊记号的染色体。在实际中可以 用来辨别某一特定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三、重组率
• 重组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RF):重组型配子 (互换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比例。即测交子代中 出现的重组类型的频率,又称为互换值。 重组合配子
• 重组率(RF)= 亲组合配子+重组合配子 • 实际上交换值不能等同于重组值,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
交换(crossover):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 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互换,从而引起相应基 因间的互换与重组,又称为互换。
一、互换的特性
❖某一染色体上基因座位是线性顺序排列; ❖杂合子上某一基因座位的两个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 相应的位置; ❖互换包括两条同源染色体中每一条的断裂和某些部位的互换; ❖互换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出现; ❖具有连锁基因重新组合的染色体的形成是由于两个座位间的 地方出现交换的结果; ❖两个座位出现交换的概率随着两者距离延长而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锁互换定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连锁与互换定律
1、连锁遗传:原来在亲本中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连锁遗传。

连锁相包括互引相(AB、ab)、互斥相(Ab、aB)。

2、亲本型:与两亲本相同的性状表现型称为亲本型;不同的称为重组型。

3、完全连锁遗传:仅有亲本型,缺少重组型,eg:仅见于雄果蝇、雌家蚕。

4、不完全连锁遗传:在连锁遗传的同时发生性状的交换和重组;绝大多数生物为不完全连锁遗传。

5、利用测交法验证连锁遗传现象:
特点:连锁遗传的表现为: 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 50%; 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 50%。

亲组合类型多, 重组合类型出现少
6、交换值(Cv):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百分率,平均次数) 。

重组值(Rf):不完全连锁的双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比率(百分率)。

通常又把交换值称为重组值。

但严格说,交换值不能等同于重组值,因为若两个基因座之间相距较远,其间发生偶数次多重交换时,结果不形成重组型配子,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低的估计。

7、连锁群: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特点: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

即有n对染色体就有n个连锁群。

8、染色体作图:把染色体的多种基因相互之间的排列顺序确定下来。

连锁遗传的特征
1)摩尔根连锁互换是经典遗传学第三定律,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
2)发生在两对或以上基因间,且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
3)连锁基因发生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是形成重组型的分子基础;
5)两对基因座间距离越大,交换概率越大、连锁性越弱;
6)完全交换即为自由组合,完全不交换即为完全连锁情形;
染色体作图(基因定位)方法包括两点测交法和三点测交法计算基因间相对距离
(1)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的直线距离与基因间的互换率大小有关;
(2)遗传学上规定,以互换率的1%作为一个遗传单位将基因定位在一条直线上。

两点测交的局限性:1.工作量大,需要作三次杂交,三次测交。

2.不能排除双交换的影响,准确性不够高。

3.当两基因位点间距离较远时,两点测验的准确性就不够高。

三点测交:只要通过一次杂交(或一次测交)就能同时确定三对等位基因(即三个基因座)的排列顺序和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且测定结果比较准确。

双交换指检查的双价体的染色体区域发生两次交换。

交换率(重组率)的计算
交换率的计算(测交法)
重组型配子数重组型个体数
交换率= ×100%= ×100%
总配子数重组型个体数+亲本型个体数
交换率=0,完全连锁;交换率=50%,自由组合;1%交换率表示两个基因距离为1遗传单位(图距单位、厘摩,cM);这种通过互换率估算出的距离称为遗传距离。

交换率的计算方法之二(杂合体自交法)用去雄困难的植物。

步骤略
A和C之间的重组率=[(45+50+2+3)/1000]×100% =
B和C之间的重组率=[(75+70+2+3)/1000]×100% =
双交换率=[(2+3)/1000]×100% =
A和B之间的重组率=[(45+50+75+70)/1000]×100% =
(1)找出亲本型和双交换型:亲本型--数目最多的类型;双交换型--数目最少的类型;
(2)确定中间位置基因:
亲本型与双交换型比较,哪个基因交换了,交换的基因一定是处于三个基因的中央(C)。

(3)计算双交换率和AC、BC交换率:双%=%; AC%=10%;BC%=15%;
(4)计算距离最远的AB之间重组率和距离
AB相对距离=+
AB重组率=[(45+50+75+70)/1000]×100% = 24%
=+×
(5)列出结果双%=;AC%=,AC遗传距离10cM;
BC%=,BC遗传距离15cM;AB%=;AB遗传距离24cM;
B 15
C 10 A
基因直线排列定律:两边两个基因的重组率等于两个单交换的重组率之和减去两个双交换率。

干涉(I):指染色体上某两个基因座的单交换减少邻近基因座位单交换发生的可能性的现象。

并发系数(C)(符合系数)=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
理论双交换值:指双交换发生的理论频率。

双交换发生的理论频率等于两单交换频率(交换值)之积。

干涉系数(干扰值)(I)=1—并发系数(C)
1)并发系数为0,干涉系数为1,两个基因紧密连锁;
2)并发系数为1,干涉系数为0,两个基因自由组合;
3)并发系数>1,发生了负干涉:一个交换的发生增加了另一交换发生的概率。

并发系数的大小因物种不同而各有差异。

真核生物的并发系数一般为0~1,称为正干涉。

某些微生物的并发系数往往大于1,称为负干涉。

例1:番茄测交结果如下:
++ s 348
o p + 306
+ ++ 73
o p s 63
+ p s 96
o + + 110
+ p + 2
o + s 2
1] 这3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
2] F1代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3] 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多少
4] 并发系数是多少
答案:1 顺序是p o s.
2 亲本是p o +
3 基因间的距离是p o是21 ,o s是14,p s之间是35.
4 并发系数是:[(92+2)/1000]/(21%*14%)=%.
例2:假定三个基因的连锁顺序是ABC,AB之间是相距19个遗传距离单位,BC相距20个遗传距离单位,符合系数是,试问在1000个AbC/aBc ×abc/abc的杂交后代中,各种基因型分别为多少
答案:实际双交换是××=%
Ab间的交换值19%%=%
bc间的交换值20%%=%
双交换型测交后代ABC/abc和abc/abc各为 1000××1/2=只
ab区间重组型测交后代ABc/abc和abC/abc各为1000×%×1/2=只
bc区间的重组型测交后代Abc/abc和aBC/abc各为1000×%×1/2=只亲本型测交后代AbC/abc和aBc/abc各为(%%%)×1000×1/2=只。

例3:果蝇中三个连锁基因的顺序是ABC并且AB遗传图距是10cM,BC遗传图距是
20cM,试问若无干扰现象,ABC/abc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如何
答案:干扰如果为0,符合系数为1,双交换为10%×20% =2%
ab间的单交换值=10%-2%=8% bc间的交换值=20%-2%=18%
各种配子的频率:
AbC和aBc各为2%×1/2=1%
Abc和aBC各为8%×1/2=4%
ABc和abC各为18%×1/2=9%
ABC和abc各为(1-2%-8%-18%)%×1/2=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