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弹丸飞行初速测试实验》课程实施可靠性的探讨

合集下载

弹丸测速

弹丸测速

炮弹初速度测量的两种方式目前国内炮弹初速度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利用多卜勒原理做成的测速仪。

它由高频发射接收装置、放大装置、滤波装置、信处装置、控制装置、以及显示装置和固定装置等组成。

但是,由于炮弹初速极快,可达每秒数千米,完全不同于普通运动目标的速度测量,所以,对系统的性能要求非常高。

比如,要求系统的频率源要很稳定,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要很宽,信号处理电路的处理速度要很快,总之,要系统地响应能力非常强,响应时间非常短,而普通的一些电子元件很难达到如此的高要求,所以,此类测速系统的造价往往非常昂贵,价位从几十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

第二种,就是利用截取装置,来获得炮弹初速在截取装置的不同截面(该截面是垂直于炮弹的飞行速度的,也就是炮弹飞行方向上的物理法平面)上的响应时间,而截取平面的距离是事先设计好的,而且可以做到很精确,同时炮弹飞过截取平面时靠的是光电或电磁感应,所以响应非常快,利用距离除以时间,从而可非常精确地测量出炮弹的飞行初速度。

目前,广泛使用的几种截取装置是天幕靶、光幕靶、线圈靶、网靶和金属箔靶等几种。

之所以把截取装置叫做什么靶,那是由于该截取装在跑弹飞行方向的前方或平行于炮弹的飞行方向,似乎是要击中,实际上只是穿过或飞过,所以形象地称为什么靶。

由于天幕靶和光幕靶与炮弹非接触,而且不受飞行物材料的限制,使用方便,相对于多卜勒测速仪的价位要低得多,渐渐为广大用户而采用。

HG202C-4两路测速仪是在保留了HG202C-3型测速仪的优点、改进了它的不足之处,并集中了国内所有测速仪的优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新型智能化测速仪,其特点如下:一、本机工作可靠、芯片采用新型的单片机,集成度高、所用元器件少、因此可靠性高,将单片机应用于测速仪上是本机的独创。

二、本机操作简单、数据处理智能化、用户不需要学习计算机“语言”,只要按“用户手册”揿动按键就可进行数据处理。

三、本机对所测到的速度Vx可自动进行空气阻力修正;药室容积修正;药温修正;弹重修正;当日修正;射角修正;射频及每发间隔时间等,凡制式弹或用户事前提出的弹道参数可全部固化在机内,非制式弹的弹道参数,可通过“双功能键”很方便的输入机内。

天幕靶测量弹丸初速度适应性探讨

天幕靶测量弹丸初速度适应性探讨
Analysis on the Adaptability of Sky-screen to Measure Projectile Initial Velocity
Li Panfei (713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oration,Zhengzhou Henan,450000)
0 引言
弹丸出炮口初速度是火药和弹药定型试验的重要指标, 测定弹丸在弹道上某一点的速度可以推算出弹丸在炮口处 的初速度以及其他点的速度。目前,测量速度的方法主要有 定距测时法,多普勒雷达测速法,高速摄影等。高速摄影测量 速度时相机和弹道的垂直程度无法精准衡量,且最终测算距 离和时间是人工判读,所以存在较大的误差。多普勒雷达测 速计算方法复杂,数据量巨大,且现场试验安装有一定局限 性,因此,现场试验应用最广泛的是定距测时法。
Abstract: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initial velocity is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interior ballistics which greatly effect weapon perform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elocity measurement principle and test method of sky-screen target .The uncertainty of the initial velocity measurement with the sky-screen target is analyzed ,which provides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velocity measurement with the sky-screen. Key words:sky-screen;initial velocity;uncertainty of the measurements;sensitivity; time-measuring instrument; anti-interfenrence

初速测试仪的原理和作用

初速测试仪的原理和作用

初速测试仪的原理和作用初速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弹丸或其他物体发射初速的仪器。

它常用于军事、射击运动、工业生产等领域,其原理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理初速测试仪的测量原理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当弹丸发射时,推进力作用于弹丸上,使其获得加速度,从而产生初速。

初速测试仪通过捕捉弹丸的一组位置数据,并分析其时间间隔,从而计算出弹丸的初速。

2.作用(1)测试弹丸初速:初速测试仪主要用于测量弹丸的初速,包括枪弹、炮弹、火箭等各种类型的发射物。

通过测量初速,可以评估弹丸的射程、杀伤力、穿透能力等重要指标,为军事作战和射击训练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优化射击姿势:初速测试仪可以帮助射手优化射击姿势和动作。

通过测量弹丸的初速以及偏差等数据,射手可以调整射击的力度、方向和位置,以提高射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质量控制:在工业生产中,初速测试仪可以用于质量控制,确保生产出的产品具有一致的初速和性能。

通过对产品进行初速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研究弹道学:初速测试仪也常用于弹道学研究中。

通过测量不同发射物的初速和相关参数,可以深入了解弹丸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运动规律,为弹道学理论的建立和应用提供实验数据。

3.结构和工作原理初速测试仪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软件组成。

传感器:传感器是初速测试仪的核心部件,用于捕捉弹丸的位置数据。

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光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

光电传感器通过发射和接收光信号的方式,测量弹丸通过传感器时的时间间隔,从而计算出弹丸的速度。

压电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则通过测量弹丸与传感器之间的接触力或压力,来推算出弹丸的初速。

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收集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数据采集系统通常由AD转换器、数据采集板及相关电路组成。

AD转换器将传感器信号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数据采集板将数字量转换为计算机可读取的格式。

弹道学实验报告

弹道学实验报告

弹道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弹丸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研究弹丸在不同条件下的弹道特性,探索弹道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弹丸的弹道学研究中,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高精度的测距仪和计时器来测量这些参数。

实验装置1. 弹丸发射装置:包括弹射器、弹丸、弹丸座和角度调节器。

2. 测距仪:通过激光测量原理,能够高精度地测量弹丸的飞行距离。

3. 计时器:用于测量弹丸的飞行时间。

实验步骤1. 调整弹丸发射装置的角度,使其与地面平行。

2. 将弹丸放入弹丸座中,并确保其稳固。

3. 启动计时器,同时启动测距仪。

4. 在观察到弹丸发射后,停止计时器。

5. 记录测距仪测量到的飞行距离和计时器的显示结果。

6.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7.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平均飞行时间和平均飞行距离。

实验数据与结果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次数飞行距离(m) 飞行时间(s)1 10.2 1.82 9.8 1.73 10.1 1.94 9.9 1.85 10.0 1.7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计算平均飞行距离为9.96m,平均飞行时间为1.76s。

数据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弹丸的飞行距离在10m左右,飞行时间在1.7s到1.9s之间。

在实验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测量弹丸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还可以通过改变发射角度、调整发射速度等来研究弹丸的弹道特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利用测距仪和计时器的精度,分析弹丸的运动曲线、初速度等参数。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主要源自测距仪和计时器的精度问题。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此外,还需要注意实验环境的影响,如风力、摩擦力等因素都会对弹丸的运动造成一定的干扰。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研究了弹丸的弹道特性,并获得了弹丸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的数据。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弹丸的运动轨迹和初速度等参数。

弹丸炮口初速及姿态测量方法研究

弹丸炮口初速及姿态测量方法研究

729弹丸炮口初速及姿态测量方法研究王恒*,李杰, 孟召丽,刘保林(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山西太原,030051)摘要摘要::针对实时位置跟踪、远程目标监控等应用需求, 通过对现有炮口测量系统与引信装定系统互联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弹丸炮口初速及姿态的测量方法, 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构成框架及工作流程, 做了相关实验,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关键词::姿态、初速、炮口、PSD 、雷达测速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TJ43 文献标识码: AThe Analyses of Cannonball Muzzle Velocity and GestureMeasurementWang Heng, Li Jie ,Meng Zhaoli ,Liu BaolinNational Key Laboratory for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Taiyuan, Shanxi, 030051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030051Abstract :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real time track and the long-distance stakeout,muzzle measure system and fuse fixation system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the way which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annonball muzzle velocity and gesture is put forward, shows the general structure and the operating process, did interrelated experiment, discuss the related question, and finally get the approach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words : gesture, start-velocity, muzzle, PSD, radar measure velocity1. 引言引言随着现代各种高新科技在军事领域内的广泛运用,武器装备的性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对弹箭飞行姿态测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提高《弹丸飞行初速测试实验》课程实施可靠性的探讨

关于提高《弹丸飞行初速测试实验》课程实施可靠性的探讨

关于提高《弹丸飞行初速测试实验》课程实施可靠性的探讨作者:邓士杰靳秀文唐力伟于杰超来源:《价值工程》2015年第33期摘要:弹丸飞行初速的测量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在培养装备保障和指挥类人才中,弹丸飞行速度的测量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雷达测速法是诸多测量方法中的一种,由于测速雷达适用武器范围广、不受场地限制及在高射角射击时架设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某初速雷达的教学实施使用过程中,发现该雷达的可靠性不够高,尤其在测量小口径弹丸的飞行初速时经常得不到可靠数据。

本文对该初速雷达的测速原理进行了简要论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

经验证,改进后可有效提高某初速雷达的测试可靠性。

Abstract: Radar-testing-speed is one of many bullet muzzle velocity methods which is often used. It is applied widely because of its excellences, for example, it is for a wide range of weapons and environments, convenient to use in a large angle when shooting. In the employing of the muzzle velocity radar, we find that its reliability is not enough, especially when we test the muzzle velocity of a small-caliber projectile. In regard to the muzzle velocity radar, we make the reliability of muzzle velocity radar better by making a simple exposition for its speed-testing principles,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improved measures for problems.关键词:提高;弹丸飞行初速;初速雷达;可靠性Key words: improve;bullet muzzle velocity;muzzle velocity radar;reliability中图分类号:TJ4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3-0199-030 引言弹丸飞行初速作为武器系统中重要的一项参数,在武器系统的研制、定型、生产质量控制、产品验收以及弹道学理论的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其作为影响射击精度的诸多因素当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且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在部队和试验基地经常对弹丸飞行初速进行测量,以衡量火炮特性、弹药特性和弹道特性等等,同时在培养装备保障和指挥类人才中,弹丸飞行速度的测量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弹丸发射安全性及膛内运动正确性分析

弹丸发射安全性及膛内运动正确性分析

第章第三章弹丸发射安全性及膛内运动正确性分析引言¾弹丸在发射时的安全性:1.是指各零件在膛内运动中都能保证足够的强度,不发生越过允许的变形;2.炸药、火工品等零件不会引起自燃、爆轰等现象,使弹丸在发射时处于安全状态。

¾弹丸在膛内运行中,除了必须保证安全性以外,还必须保证运动正确性,即有良好的运动姿态。

研究内容¾第一节发射时所受的载荷¾第二节弹丸发射时安全性分析¾第三节弹丸强度的有限元法计算¾第四节弹丸膛内运动正确性分析第节弹带设计¾第五节第一节发射时所受的载荷¾弹丸及其零件发射时在膛内所受载荷有:a.火药气体压力b.惯性力c.装填物压力d.弹带压力(弹带挤入膛线引起的力)e.不均衡力(弹丸运动中由不均衡因素引起的力)f.导转侧力g.摩擦力¾设计时,使弹丸在各相应临界状态下均能满足安全性要求。

(一)膛压曲线膛压:弹后容积的平均压力获得膛压曲线的方法:按照装药条件以内弹道基本问题解出; 试验测定。

(二)弹底压力¾任一瞬间弹后容积内的压力分布是不均匀的,近似线性递减。

¾弹底压力的试验测定(三)火药气体的计算压力¾即计算弹体及零部件强度所采用的压力。

¾发射药温度对膛压的影响十分显著;¾最大膛压:相应于标准条件t=15o 下的数值。

¾计算压力取mj p p 1.1=¾靶场验收试验,对弹体强度试验采用强装药射击。

¾强装药:用增加装药量或保持高温的方法,使膛压达到最大膛压的1.1倍。

(四)弹丸上的压力分布¾旋转稳定弹丸;----弹带¾滑膛炮弹;----闭气环弹丸在膛内作加速运动,整个弹丸各零件上均作用直线惯性力。

旋转弹丸还产生径向惯性力和切向惯性力。

(一)轴向惯性力m r p dt dv a 2π==m m r p a m F n n n 2π== 目前常用火炮系统的最大加速度值小口径高炮:a=40000g线膛火炮:a=10000g~20000g迫击炮:a=4000g~10000g无坐力炮:a=5000g~20000g(二)径向惯性力 是由于弹丸旋转运动所产生的径向加速度(向心加速度)而引起的。

提高弹丸极转动惯量测试精度的途径

提高弹丸极转动惯量测试精度的途径

提高弹丸极转动惯量测试精度的途径【摘要】本文通过弹丸极转动惯量测试误差分析,找出误差因素,同时提出现有仪器的改进措施和方案,达到提高该类仪器测试精度的目的。

【关键词】弹丸;极转动惯量;测量误差弹丸极转动惯量是弹丸按其回转轴线转动的动量指标。

所谓的回转轴线是指以弹丸定心部为基准的回转轴线。

他是弹丸飞行稳定性、实现精确打击的重要指标,也是弹丸发射安全、外弹道安全、火炮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

因此,掌握弹丸的极转动惯量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国内此类仪器在转动系统、弹体定位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弹丸极转动惯量测试精度。

根据对现有仪器的了解和分析,现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以满足科研、试验、生产等测试的需要。

1、测试误差分析从式1可以看出,测量弹体转动惯量公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系统空载时转动惯量I其它;二是弹丸转动周期f,与其他因素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式1有两个未知量f和I其它,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标准体(已知的转动惯量I)测量两次T1和T2去求出f和I其它,这样就把公式中的两个常数求出来了。

那么利用这个公式,只要测得转动周期T,就很容易得到物体的转动惯量。

在利用式1测量物体转动惯量时,一般要求被测弹体的转动惯量在两个标准体的转动惯量之间,这样才能保证被测弹体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分析式1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测量弹丸极转动惯量误差因素主要有系统空载时转动惯量I其它和弹丸转动周期T,与其他因素没有关系。

若要减小测试误差,就必须减小系统空载时转动惯量I其它和弹丸转动周期T的计量误差。

2、减小误差措施2.1减小系统空载时转动惯量I其它减小随动系统质量是减小系统转动惯量的有效措施,也就是说,在满足强度条件下,除被测弹丸以外的质量越小越好,现有设备的定位、固定装置在测量时是与弹丸一起转动的,这样就使I其它增大。

因此,在设计时将定位、固定装置与弹丸分离,完成定位后辅助系统不与弹丸一起转动,这样系统空载时的转动惯量就会减小,测试精度就会提高。

确保飞行试验一次成功的可靠性技术

确保飞行试验一次成功的可靠性技术

确保飞行试验一次成功的可靠性技术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研究员周育才摘要飞行试验前研制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一次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介绍了飞行过程功能分解及相应的产品保证的过程控制方法,进场前隐患分析的方法和系统参数设计的概率法.关键词飞行试验过程控制隐患分析概率设计法1.确保飞行试验一次成功的必要性和困难(1)飞行试验的意义飞行试验是型号研制过程中重要的考核,验证手段,通常是在一定研制阶段或技术状态下,经过规范的设计,制造,检验,测试,仿真,系统联试,环境试验,可靠性试验等过程后,对系统进行的在真实飞行条件下的全面考核.(2)确保飞行试验一次成功的必要性①"一次成功"是军工产品研制和生产的质量方针;②"一次成功"是国防战备的急需;⑧"一次成功"标志着飞行试验的重要性;④"一次成功"是由于飞行试验代价昂贵;⑤"一次成功"意味着飞行试验失败的严重后果.(3)确保飞行试验一次成功的困难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困难需要在研制过程中克:服:④新型号研制未知因素多,风险大新研制的空空导弹系统功能先进,结构复杂,为在性能上有一个大的跨越,往往不得不采用大量新技术.这样从部件到系统成熟程度差,未知因素多,风险大.需花大力气,下苦工夫,周密思考,反复试验,不怕麻烦,在地面试验阶段充分暴露问题,才能加速型号尽快成熟.2004年第5期(总第113期)②全面实现有效的系统工程管理有诸多困难型号研制过程必须全面实现系统工程管理.为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全员,全系统,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保证:必须实现高水平的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系统设计要求最大限度的周密性;过程控制要求最大限度的严谨性;全体参研人员要发挥最大限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一个环节稍有疏漏就可能导致意外的失败.2.高效的质量管理是确保飞行试验一次成功的前提(1)前提和基础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经过一系列艰苦拼搏就可以获得一次成功的灵丹妙药.本文论述的确保飞行试验一次成功的可靠性技术,必须以下述工作为前提和基础:④严格贯彻执行型号的质量保证大纲和质量体系文件;②落实型号可靠性大纲规定的各工作项目,有效地把高可靠性设计到产品中去.(2)质量管理的方针贯彻周总理的16字方针1965年周总理对航天飞行试验提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16字方针,仍然是我们今天飞行试验准备工作的指导方针.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全部隐患消除在飞行试验之前包括我院在内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一贯以下述准则作为型号研制的质量要求:在图样设计阶段应消除的缺陷,决不带到产品实物中去;部件研制过程中应消除的隐患,决不带到系统中去; 各类地面试验应充分暴露的缺陷(包括设计,制造,工艺,材料和元器件缺陷)决不带到飞行试验中去.3.飞行试验前对研制过程的质量控制(1)产品设计及地面验证试验的原则为确保飞行试验一次成功,产品设计及其地面验证试验必须进行周密的顶层设计,并遵循如下原则:①真实性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所有条件的一致性,要考虑地面模拟状态与真实飞行时的差异.包括环境条件,产品工作状态(尤其是热电池,燃气发生器,火箭发动机等成败型产品),受力状态,动态过程和时序,以及上述各因素的组合影响.对于存在的差异如不能用试验的办法弥补,则应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②覆盖性地面验证试验不能漏掉一个主要环节,不能漏掉一个飞行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状态,否则可能导致飞行试验失败,这方面的教训历历在目.因此,覆盖性包括对系统中所有产品的覆盖,飞行条件的覆盖,参数变化范围的覆盖,等等.⑧设计裕度由于飞行试验中可能会出现某些难以预料的因素,为保证"万无一失"必须要求产品设计具有足够的裕度(见本文第5节).同时地面试验应从严从难考核,才能保证产品的健壮性.(2)飞行试验前过程控制的设计方法飞行试验前整个研制阶段可看作是飞行试验的准备过程.为强化该阶段型号研制工作的质量控制,除常规的流程外建议按下述方法进行过程控制,该方法实际上是功能法FMEA(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和VIA(故障树分析)的一种灵活运用.不仅从反面分析可能产生的故障及其原因和消除措施,还要从正面对产品功能逐层分解,找出确保成功的保证措施.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我国航天型号的飞行试验中.①飞行过程分解为保证系统工作正常对于系统总体,分系统,舱段(或组件),部件在整个飞行过程的各阶段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层层分解,细化.按图1所示流程找出主要控制点和保证措施.匦卜母匝圆图1飞行过程分解例如,飞行过程可划分为起飞前准备,挂飞阶段,发射阶段,自主飞行阶段.自主飞行阶段又可分为初始段,中制导段,末制导段,遇靶段.又如,对于发射前"舵面零位合格"这一功能因素,可分解为"舵机反馈电位器的工作正常","放大器对反馈电位器供电正常","放大器调零电位器和调零电路工作正常"三个控制点. 针对这三个控制点找出严酷度级别高,出现概率大的故障模式及其预防措施.这种功能和性能的层次分解,可以借用故障树的建树方法.故障树是以某一故障模式作为顶事件逐层分解,找出上一层事件的直接原因作为下一层事件,直到找出顶事件的根本原因作为底事件.功能分解也可照此办理,即将所关心的某一功能作为顶事件,然后逐层向下分解找出实现顶事件功能必须具备的直接条件作为中间事件. 依此类推,直到分解至部件的基本功能为止.同时确定实现基本功能的保证措施.该方法可称为"功能树"分析法."功能树法"与VIA,FMEA相结合可避免盲目性,紧密围绕"功能正常"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去消除隐患和缺陷.②产品保证的过程控制在上述"过程分解"的基础上,对各功能因素及其控制点采取并实现过程控制措施,实现流程见图2.匡卜匿卜匿卜匿卜匿卜匿卜圈图2飞行试验前的过程控制2004年第5期(总第113期)图2将全过程分解为七个子过程,针对各层次产品的每个功能因素及其各控制点,在各子过程中都要确定几项质量保证措施并落实,消除所有子过程产生缺陷或隐患的可能.4.飞行试验进场前隐患分析及预防措施(1)必要性在工程研制阶段(或设计定型阶段)开始时应按上节所述方法对全过程控制进行周密的顶层设计和充分有效的地面验证试验.但如前所述,新研制的重点型号结构复杂,新技术多,风险大,研制周期要求短.未知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多,进场前尚无"万无一失"的把握,工作仍难免有所遗漏或残留有缺陷和隐患.因此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周密,细致的质量和可靠性复查,包括进场前的隐患分析及预防措施.这样才有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和"一次成功".(2)进场前隐患分析的方法本方法是在工程研制或设计定型阶段完成了常规研制流程的任务以后,FMEA方法的一种具体运用.由于研制进度紧张,此前忙于各舱段,各组件的各类试验,以及系统试验.对于仿真计算中所用参数是否与实测值一致;各分系统,各舱段和组件之间工作是否协调;地面试验状态与产品空中工作状态与条件是否一致;导弹分系统与发射分系统,机载系统是否协调等等,需要周密地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隐患,采取措施预防消除.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隐患分析:④产品技术状态与飞行试验条件有无不协调之处?②产品已做过的地面验证试验对产品性能,质量及飞行试验条件和状态是否完全覆盖?⑧挂飞过程,发射过程,制导过程及其阶段,环节的物理实现过程中有无考虑不周和不协调之处?④理论计算,系统仿真所用参数是否符合进场产品技术状态?是否考虑了各参数的容差?⑧产品在结构,电气,软件方面有没有隐患,缺陷?⑥导弹系统在挂飞和发射过程中有没有危及载机安全的隐患?⑦在已做过的试验中所发现故障,缺陷和隐2004年第5期(总第113期)患是否全部采取了纠正措施?是否做到"归零五条"(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⑥从过去已做过的FMEA中,找出几个在飞行试验过程中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故障模式(隐患) 进一步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以上仅举例说明本方法的思路和过程,设计人员应从自己所承担的系统性能,分系统和舱段总体,各层次产品的不同角度深入周密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隐患.对出现可能性大的隐患,经充分协调后,采取预防措施.(3)对隐患的预防措施进场前的隐患分析仅仅为确保飞行试验一次成功提供了一定信息.更重要的工作是采取彻底, 有效的预防措施.④找到根本原因首先要保证隐患的原因分析准确,找到根本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②对隐患筛选排序对诸多隐患要筛选出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危害严重的和出现概率大的优先消除.我国"神舟5号"曾运用类似的方法保证某系统安全性达到0.997.5.系统参数设计的概率法系统参数设计的概率法实际上是可靠性工程中"容差设计"和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的概率法在系统设计中的一种运用.在此,系统不仅指系统,也包括有独立功能的各层次产品.(1)系统参数设计不应只考虑标称值产品设计过程是一个逐步逼近,逐步细化,逐步完善和成熟的反复迭代过程.理论计算和仿真用的数学模型参数采用标称值,仅是设计过程的一个阶段,为了得到设计的最终结果,系统中各参数不能只取标称值.而应考虑到产品寿命周期内各种环境条件下及长期存放或使用中老化, 磨损带来的参数漂移等变化.从统计意义上考虑产品参数的变化范围.用概率法设计的系统才具有适应性,健壮性或鲁棒性,才能保证产品性能稳定可靠.例如在导弹制导与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至少应考虑如下因素:④导弹及其各主要部件的结构参数容差;②控制器参数容差;③导弹气动参数容差;电源和负载参数容差;⑤系统内信号,指令传递时序和动态过程的容差.等等.对以上各参数容差可采用Monte—Cado法仿真或容差设计的方法进行系统设计.(2)系统参数设计的概率法众所周知,产品的各类参数(性能参数,结构参数等)大多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由平均值和标准差确定.为保证系统(或产品)的可靠性,对系统参数设计必须采用统计的方法.为确定某一参数值或允许变化范围,必须首先根据产品性能和可靠性要求提出该参数值期望的覆盖概率P,则(1-P) 为设计风险.对系统安全和任务成功率影响大的参数应要求覆盖概率大,如0.95-0.99以上.这样当某参数的覆盖概率给定后,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求得参数测试数据的拟合正态分布曲线的标准差和平均值后即可确定待设计参数的值或允许范围.该方法是基于用有限个样本,通过数理统计的手段,推断由无穷多个样本构成的母体的概率真值的可能区间.同时也表明以有限个试验数据为依据,如果不考虑试验数据的统计特性.设计,+一+一十—._卜一+-+一+-+一+(上接第22页)的系统参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参考文献刘永才.确保飞行试验"一次成功"技术保障分析.国防科技工业可靠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P15~P18.2003年11月北京.吴江摄影一—.卜一—.卜"—.卜一—.卜-+-—卜-+*+"+*+-+-+-—卜一+-+"+-+"+-+-+?+-++一+"+"+-+"+-+-+-+-+19DonovanaJandMurphyE,Anewreliabilitygrowthmodel:itsmathematicalcomparisontotheDuanemodel~].MicroelectronicsReliability,2000.40:533—53920WallsLandQuigleyJ,Buildingpriordistribu—tionstosupportBayesianreliabilitygrowthmodelingusingexpe~judgment[J].Reliability EngineeringandSystemSafety,2001,74:117—12821ElsayedEAandHongzhouW,Bayesand classicalestimationofenvironmentfactorsforthebinomialdistribution[J].IEEETrans,onReliability,V o1.45,1996,No.622BrisR,BayesapproachinRDTusingacceler—atedandlong—termlifedata[J].ReliabilityEn—gineeringandSystemSafety,2000,67:9-1623GuidaMandPulciniG,Automotivereliability inferencebasedonpastdataandtechnicalknowledge[J].ReliabilityEngineeringandSystemSafety,2002,76:129—13724'PandeyA,SinghAandZimmerWJ.Bayes reliabilityestimationusingmultiplesourceofpriorinformation:binomialsampling[J].IEEETrans.onReliability,V o1.43,1994,No.125张士峰.多源验前信息的融合方法[J].飞行器测控.2001,126张金槐.多种验前信息源情况下的融合验后分布[J].飞行器测控技术.1998,327张金槐.Bayes方法稳健性检验[J].飞行器测控.1999.32004年第5期(总第113期)。

基于微泡的弹丸飞行稳定研究

基于微泡的弹丸飞行稳定研究

基于微泡的弹丸飞行稳定研究微泡是一种在液体中形成的微小气泡,可以通过控制微泡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来调节液体的物理性质。

在许多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微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化学反应中的溶解、传热、传质、流动等过程中的增效作用。

弹丸飞行稳定性是枪械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关系到弹丸的飞行轨迹、精度和射程等性能。

在传统的方法中,通常采用改变弹丸的形状、尾部设计,以及加装稳定器等方法来增加弹丸的稳定性。

然而,这些方法往往会增加弹丸的重量和阻力,从而降低了弹丸的射程和速度。

而采用微泡技术来提高弹丸的稳定性可以克服这些问题。

现有的研究表明,在飞行过程中,微泡可以形成在弹丸表面并且形成一层气膜,从而降低了弹丸与风阻的接触面积,减小了阻力,并能够提供一种稳定的气动力学作用。

具体来说,微泡可以在弹丸边缘形成一个类似于涡流的区域,从而改变了弹丸的旋转和运动轨迹,使其保持稳定。

为了研究微泡对弹丸飞行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建立一个简化的气动模型来描述弹丸飞行过程。

该模型考虑了气膜厚度、气膜离心力、气膜湍流等因素,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微泡在弹丸表面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通过比较不同气膜参数和弹丸参数(如形状、大小、质量等)对飞行稳定性的影响,可以优化微泡技术的应用。

研究还可以进行实验验证,选择合适的弹丸和液体介质,在不同的飞行条件下进行飞行稳定性测试。

通过测量弹丸的飞行速度、旋转速度和飞行轨迹等参数,可以定量评估微泡对飞行稳定性的影响,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

同时,还可以观察微泡在弹丸表面的行为,如聚集、融合和破裂等,以及其对弹丸表面状况的影响。

除了实验和数值模拟,可以通过分析微泡在弹丸表面的作用机制和动力学原理来深入理解弹丸飞行稳定性的问题。

例如,研究微泡在弹丸表面的湍流行为、压力分布和涡流演化过程等,可以揭示微泡对弹丸运动的影响机制。

综上所述,基于微泡的弹丸飞行稳定研究是一个具有潜力的领域。

通过建立气动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和分析微泡的作用机制,可以进一步优化微泡技术,提高弹丸的飞行稳定性,从而在军事、射击和航天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几何相似法的弹丸类目标初速度测量方法

基于几何相似法的弹丸类目标初速度测量方法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作者简介 谭广通!&')&"&男&辽宁普兰店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靶场光学测量技术方向的研究%引用格式 谭广通&程国民&李长春!基于几何相似法的弹丸类目标初速度测量方法'*(!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文章编号 &+,&(%') "#"" #%#&$"#+!!-./ &#!&+%"+ 0!1234!&&5(,+" 67!"#""!#%!#"$!!中图分类号 89$文献标识码 :基于几何相似法的弹丸类目标初速度测量方法谭广通 程国民 李长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辽宁葫芦岛!&"%###"摘要 几何相似法隶属于单目视觉测量方法&单目视觉测量方法具有结构简单*计算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测量领域$依据几何相似法测量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几何相似法的单目视觉光学测速方法&主要用于弹丸类高速目标的初速度测量&相比于雷达*激光等测速方法具有可视化优势&目标飞行过程中状态细节可见&相比于其它单目视觉测量方法更加快捷*稳定&并且布站简单$经过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速度测量&能够有效的给出弹丸类高速目标的初速度&测速误差在&b 以内&验证了采用单相机进行弹丸类高速目标出筒初速度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关键词 高速相机$几何相似法$单目视觉$畸变$相机标定M ,0&0*.T '.">0&9)'*+%('#',&)'&6"7"2P ("L '>&0.'S *(1'&+:*+'7",F '"#'&(0>30#0.*(0&9)'&6"78:G <M J 2F 6T 2F &B c ^G <<M T >42&=/B O J 2F1O M 2!'&"(%6U T T 7?&c M V M X J T !&"%###&B O 42J "<=+&(*>&)<E T >E 6U 41?4>4V J U 46I >E 6O T X 4??M Z T U X 42J 6E 6T>T 2T 1M V J UY 4?4T 2>E J ?M U E >E 26>E 6O T X &S T 2T 1M V J UY 4?4T 2>E J ?M U E >E 26>E 6O T XO J ?6O E J X Y J 26JF E ?T D ?4>7V E ?6U M 16M U E &D J ?61J V 1M V J 64T 2?7E E X &F T T X ?6J Z 4V 46I J2X ?TT 2&464?>T U E J 2X>T U E M ?E X 426O E D 4E V X T D 1T >7M 6E U Y 4?4T 2>E J ?M U E >E 26!:11T U X 42F 6T 6O E>E J ?M U E >E 267U 42147V E T D F E T >E 6U 41?4>4V J U 46I >E 6O T X &J>T 2T 1M V J U Y 4?4T 2T 7641J V Y E V T 146I >E J ?M U E >E 26>E 6O T XZ J ?E XT 2F E T >E 6U 41?4>4V J U 46I >E 6O T X 4?7U T 7T ?E X &464?>J 42V I M ?E X D T U 6O E 42464J V Y E V T 146I >E J ?M U E >E 26T D O 4F O \?7E E X 7U T 0E 164V E 6J U F E 6?&1T >7J U E X 6T U J X J U &V J ?E U J 2XT 6O E U ?7E E X>E J ?M U E >E 26>E 6O T X ?O J Y E Y 4?M J V J X Y J 26J F E ?!8O E 6J U F E 61?6J 6E X E 6J 4V ?J U E Y 4?4Z V E X M U 42F D V 4FO 6&J 2X 464?D J ?6E U J 2X>T U E?6J Z V E 6O J 2T 6O E U>T 2T 1M V J UY 4?4T 2>E J ?M U E >E 26>E 6O T X ?&J 2X6O E V J I T M 64??4>7V E !W I 6O E E ]7E U 4>E 26J V Y E U 4D 41J 64T 2&6O E U E ?M V 6??O T [6O J 6&6O E 6J U F E 642464J V Y E V T 146I 1J 2Z E F 4Y E 2E D D E 164Y E V I [O E 26O 4?>E 6O T X 4?M ?E X 6T>E J ?M U E 6O E ?7E E X &6O E ?7E E X>E J ?M U E >E 26E U U T U 4?[46O 42&b!8O E D E J ?4Z 4V 46I T D>E J ?M U 42F 6O E 42464J V Y E V T 146I T D 7U T 0E 164V EO 4F O \?7E E X 6J U F E 64?Y E U 4D 4E XZ I M ?42F ?42FV E \1J >E U J !'9@"(7+)O 4F O?7E E X 1J >E U J $F E T >E 6U 41?4>4V J U 46I >E 6O T X $>T 2T 1M V J U Y 4?4T 2$X 4?6T U 64T 2$1J >E U J 1J V 4Z U J 64T 2A !引言计算机视觉测量方法是近"#年逐步发展并应用于测量领域的&计算机视觉'&"(测量主要分为多目视觉*双目视觉'$(及单目视觉'((%其中双目和多目测量需要利用两个或者多个视觉传感器来完成测量任务%这两种测量方法对相机的位置布置*视场大小*传感器尺寸*相机相对姿态等要求较高&同时存在视场范围小*测量距离短等缺点&并且在实际应用中系统结构复杂&数据处理量大%因此&在很多测量领域被结构简单*速度快*稳定性好的单目视觉测量系统所代替%单目视觉测量是指仅利用一台视觉传感器采集图像&对物体的几何尺寸及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姿态等进行测量%单目视觉测量方法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标定步骤少*视场范围广等优点%几何相似法'%(属于单目视觉测量方法中的一种&基于几何相似法的单相机测量方法是在几何相似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无需按照几何相似法要求相机镜头光轴垂直于测量平面&布站方法更加简单%通过基于几何相似法的单相机测量方法能够对弹丸类快速目标初速度进行测量&经过后期的图像处理和计算&给出有效的测量结果%目前&弹丸类目标速度测量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多普勒测速仪&一种是利用截取装置获得飞行距离和时间&从而计算得出速度%第一种方法对系统要求高&导致造价昂贵$第二种方法系统相对要求简单&适用性较高%但二者均只能计算测量出速度&不能得到目标的飞行状态图像%随着高速相机拍摄能力的发展&计算机视觉测量领域也突飞猛进&提出一种单相机弹丸类高速目标的初速度的测量方法&不仅可以得到弹丸类高速目标的出筒时刻速度&还能够采集到目标飞行图像%第%期谭广通&等)""""""""""""""""""""""""""""""""""""""""""""""""""""基于几何相似法的弹丸类目标初速度测量方法#&$$!#B !单目视觉及几何相似法概述B C B !单目视觉测量方法为了重建运动目标的运动轨迹&获得目标的三维空间位置信息&单目视觉测量'+,(系统使用一台摄像机采集目标图像&在获得的图像序列中&利用景物中的一些自然或者人造的特征&应用预先设计好的算法解算并输出运动目标的相关信息%单目视觉测量是计算机视觉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诸多学科%单目视觉测量结构简单*标定步骤少等优点&同时还避免了立体视觉中的视场小*立体匹配难的不足&因而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活跃%利用单目视觉来对运动目标进行测量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可以概括为几何相似法*几何光学法*特征靶标测量法*激光测距仪辅助测量法等%其中几何相似法相比于其它测量方法具有测量场景布置简单*计算快捷*已知条件需求少等优点&在单目视觉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B C D !相机标定单目视觉测量系统所拍摄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与实际三维环境中的物体对应位置是与相机成像系统存在某种几何关系&这种几何关系主要与相机的探测器尺寸*分辨率*镜头焦距*光轴位置*镜头畸变等参数相关&这些参数称为相机参数&参数的准确性决定了几何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精确度%相机参数一般来源于实验计算&这个过程称为相机标定%相机标定分为内部参数标定和外部参数标定')&#(&相机标定一般是对相机镜头的标定%内部参数简称内参&外部参数简称外参%内参主要包括镜头的像素焦距*主点位置*镜头径向畸变*镜头切向畸变等&外参主要为相机在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转换关系&包含了角度转换矩阵和位置转换矩阵%目标物体的测量须通过相机内参和外参建立几何计算模型%因此&在单目视觉测量系统中&必须对相机系统进行标定&得到相机标定参数%相机参数标定算法可分为线性标定算法'&&&"(和非线性标定算法'&$(%由于线性标定只考虑线性成像模型!针孔模型"&不考虑像差&通过线性变换直接求解%线性模型不能精准地描述相机的成像几何关系&因而精度较差&在测量领域一般不予采用%非线性标定利用线性变换方法并且考虑成像系统的畸变因素得到相机参数的精确值%由于测量弹丸出筒初速度对图像判读要求较高&因此需对相机镜头进行非线性标定%镜头畸变'&(&%(是指光学镜头在成像过程中造成所固有的成像失真情况总称&使得整个光学系统在整个视场范围内成像与实物之间的关系不能严格满足小孔成像原理%镜头畸变主要包括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径向畸变表现为桶形畸变和枕型畸变'&,(&切向畸变表现为角度方向上的变化%在机器视觉检测中&尤其是高精度机器视觉检测中&镜头畸变则是影响精度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现行使用的视觉检测系统中&加入了对相机镜头的畸变校正&大大降低了镜头畸变对图像的影响&从而提高测量精度%镜头畸变校正主要通过非线性标定计算畸变参数&畸变校正方法主要有8?J 4'&)&'(的基于径向畸变的a :B '"#(两步标定算法&H O J 2F '"&(提出的基于"-标定板'""(的相机镜头标定%通过对镜头的标定&能够给出相机内参矩阵和畸变参数矩阵&相机内参包含像素焦距*主点坐标*坐标轴倾斜参数和其他系统误差参数&畸变参数矩阵包含镜头径向畸变系数和切向畸变系数%D !基于几何相似法的单目相机测速方法根据几何相似法测量要求&在测量拍摄图像时需要将相机镜头光轴!相机拍摄方向"垂直于测量平面&再根据视场中的标志物体实际大小*标志物体图像成像尺寸*测量目标成像尺寸进行计算测量&得到测量目标实际尺寸或其他测量数据%几何相似法因为需将相机拍摄方向垂直于测量平面从而在实际应用中限制了相机布站&对于某些无法将相机拍摄方向垂直于测量平面的场景&几何相似法将无法使用%为了更加方便测量&减少测量方法场景限制&在几何相似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改进之后无需保证相机拍摄方向垂直测量平面&极大降低了相机布置难度&提高了测量方法场景适应能力%改进后的测量方法无需将相机拍摄方向垂直于测量平面&只需将相机放置于测量平面一侧&相机视场覆盖标志物和测量目标&标定好位置关系参数和相机及镜头参数供后续判读计算使用%位置关系参数包括相机拍摄方向与测量平面之间的夹角*标志物的实际物理尺寸*相机拍摄仰角&相机及镜头参数包括相机分辨率*像元尺寸*焦距*主点坐标*镜头畸变系数等%以测量某型火炮弹丸出筒初速度为例&对基于几何相似法的单目相机测速方法进行布站&将相机布置于火炮侧方&相机视场覆盖火炮发射管和发射方向弹丸飞行部分轨迹&测速弹丸飞行速度只需设定标志物为火炮发射管%布站方案需要的已知条件包括)相机拍摄方向与弹丸飞行方向!即射向"水平投影方向夹角*&相机仰角.&炮管长度,%相机布置方案如图&所示%图&!相机布置方案具体测量方法如下%&"首先计算弹丸飞行轨迹在经过相机光心水平面上的投影距离公式)试验前通过全站仪标定位置关系&得到相机拍摄仰角.&火炮发射仰角$&使用量具测量标记炮管长度为,%相!投稿网址 [[[!0?01V I3N !1T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第$#""""""""""""""""""""""""""""""""""""""""""""""""""""卷#&$(!#机及镜头参数试验前后标定均可&已知的必要参数包括机分辨率*像元尺寸*焦距*主点坐标*镜头畸变系数%经过相机光心建立一个平面6!水平面"&见图"%弹丸在空中飞行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在发射初始段短时间内可以视为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弹丸飞行轨迹在水平面投影为一直线%如图&L 点为炮管根部位置在6平面内投影&U 为炮管口位置在6平面内投影&;为弹丸出筒后空间某一点位置在6平面内投影&L ;为炮管及弹丸飞行轨迹在该平面上的投影&V K 为炮管及弹丸在相机探测器上成像轨迹在该平面上的投影%Y 为相机光心&L U 为标记炮管在该平面上的投影&;点为某时刻弹丸在该平面上的投影&*为弹丸射向与相机拍摄方向在水平面6投影的夹角&VN 为炮管在相机探测器上成像在该平面上的投影&K 为弹丸成像在该平面投影%图"!平面坐标系计算在6平面内&以光心Y 为原点&光轴在6平面上的投影为0轴&过光心Y 在该平面内与0轴垂直的线为S 轴&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发射仰角为$&则炮管投影长度为,11T ?E &拍摄方向与射向在平面6投影夹角为*&V K 与光心Y 点间距离为X &V 点坐标为!S V &X "&N 坐标!S N &X "&K 坐标!S K &X "%计算得出)s =U ;=&,#1T ?$#!S N )S K "!X )S *#1T 6*"!S *)SN "#!X )S K #1T 6*"!&"!!公式!&"中)I U ;I 为弹丸出筒至;点的距离$,为标记的炮管长度$$为火炮发射仰角$S V 为相机探测器上炮管根部成像点在6平面上的投影点坐标$S N 为相机探测器上炮管口成像点在6平面上的投影点坐标$S K 为相机探测器上弹丸成像点在6平面上的投影点坐标$X 为6平面内V K 与光心Y 点间距离$*为拍摄方向与射向在平面6投影夹角%""根据探测器所在平面成像位置对公式进一步推导)平面M 为相机探测器所在平面&相机拍摄仰角为.时!即P \Y H g .&平面M 与平面6相交于直线V K &既V *N *\*K *Y 所在平面为6平面&Y \为光轴YH 所在直线在6平面内投影"&成像系统关系如图$所示&Y 为相机镜头光心&H 为相机探测器成像主点位置!需通过相机标定得到&一般在图像中心点附近"&其中Y H 距离为成像的像距&在平面M 中&V #N #为炮管成像&弹丸飞行轨迹成像为V #K #%在M 平面中&以H 为原点&水平为S 轴&垂直S 轴方向为0轴&在平面M 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V #*N #*K #点坐标分别为V #!S &&0&"*N #!S "&0""*K #!S $&0$"%根据透镜成像公式)&3g &4`&2!3为相机焦距&4为物距&2为像距"&由于相机拍摄距离远远大于相机物距&既物距4远远大于像距2&此时像距2接近于相机焦距3%因此计算时可将Y H 距离取相机的焦距3%图$!相机仰角为.时成像系统与光轴关系根据平面M 内的已知条件计算&对公式!&"进一步推导计算得出)=U ;=&,#1T ?$#!S ")S $"!3)S &#1T ?.#1T 6*"!S &)S ""#!3)S $#1T ?.#1T 6*"!""!!公式!""中)3为相机焦距!需通过相机标定得到"$.为相机拍摄仰角$S &为V #点横坐标$S "为N #点横坐标$S $为K #点横坐标%$"计算弹丸实际飞行距离)如图(&已知弹丸实际飞行轨迹为L #;#&Y [为光轴方向!相机拍摄方向"&>*L *U *B *;*R *Y 点所在平面为水平面6&直线>R 为水平面6与弹丸飞行轨迹所在铅锤面相交直线&Y B 为光轴Y [在水平面6内的投影&L ;为弹丸飞行轨迹在水平面6平面投影&L ;与Y B 交与B 点&弹丸射向与拍摄方向在6平面内投影夹角为*&即P L B Y g*&弹丸发射仰角为$&即P ;#>;g $%图(!相机仰角为.时弹丸轨迹与光轴关系根据图(已知条件以及公式!""进行计算&弹丸实际飞行距离U #;#为)!投稿网址 [[[!0?01V I3N !1T >第%期谭广通&等)""""""""""""""""""""""""""""""""""""""""""""""""""""基于几何相似法的弹丸类目标初速度测量方法#&$%!#U #;#&=U;=1T ?$&,#!S ")S $"!3)S &#1T ?.#1T 6*"!S &)S ""#!3)S $#1T ?.#1T 6*"!$"!!由公式!$"可知&根据标记的炮管长度,*弹丸射向与拍摄方向在水平面6平面内投影夹角**相机焦距3*相机拍摄仰角.*炮管根部成像横坐标S &*炮口成像横坐标S "以及弹丸成像横坐标S $&可以计算出所拍摄任意一帧火炮弹丸与炮口间的距离%由此可通过判读炮管出口处某一帧图像弹丸;#与任意其他帧图像弹丸;&点位置&分别计算弹丸与炮口间的距离U #;#及U #;&%要准确测量出弹丸飞行的速度值&必须提供高精度的时间信息&可选用能外接时码钟信号的高速摄像机&目前国产与进口高速摄像机均具备外接时码钟功能&可以给每帧图像提供高精度的时间信息%弹丸;#与;&点之间的时间间隔J 可以通过判读图像时间信息计算得出!图像成像时间来源于相机外接时码钟"&;#;&g U #;&5U #;#&则根据速度公式2g -JgU #;&5U #;#J&得出弹丸飞行速度%E !试验验证E C B !试验图像数据采集为了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利用高速相机结合某型火炮试验进行了试验验证%根据测量方法要求进行布站&单台高速摄像机布置于火炮发射右侧方&相机与火炮位置关系见图%%图%!火炮测量布站方案如图%所示&相机位于>点&拍摄方向与射向在水平面投影夹角为*%使用全站仪进行标定&*g+%j &相机拍摄仰角.g &;+j%相机参数)分辨率)&#"(e &#"($灰度等级))Z 46$工作频率)%##D 7?$焦距)"'>>$像元尺寸)&"#>%为了便于后续判读计算&在火炮发射管上做标记&将火炮发射管作为参考标志物%布站时&需将炮管放置在相机拍摄视场内%将相机放置在离弹丸飞行方向右侧方约(#米处&采用固定拍摄方法%E C D !相机标定在得到拍摄图像后&需对相机镜头内参数进行标定&内参数主要包括镜头的像素焦距*主点坐标*镜头畸变系数等&已知相机像元尺寸可反算出相机镜头焦距值%相机镜头在小焦距宽视场情况下畸变较大&若不进行畸变校正&则在测量应用上会带来较大测量误差&因此需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畸变校正之后再进行判读&降低判读误差%采用"-棋盘格标定板对相机镜头进行标定&"-棋盘格标定方法简单快捷并且技术成熟&在相机镜头标定中应用广泛%在S J 6V J Z "#&(以上版本&使用棋盘格进行相机标定'"$(已经集成为内部工具箱&可以直接使用&且方法简单%这里以S J 6V J Z "#&'版本为例&进行相机标定&标定方法如下%&"选用专用相机黑白棋盘格标定板&规格为""e &(&%#>>%黑白棋盘格标定板如图+所示%图+!黑白棋盘格标定板""用相机从不同角度对标定板进行图像采集&采集数量一般多于'张&图像数量越多标定精度越高%$"如图,所示&程序完成标定后&在右侧窗口显示单张图像的重投影误差&并显示相对于靶板在空间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在S J 6V J Z 中可查看保存的相机标定参数%包括相机像素焦距*主点坐标*镜头畸变系数*外参数旋转和平移矩阵等%("标定结果解释)图)中9U 42147J V 9T 426?为主点坐标&即光轴与相机探测器交点位置坐标%a J X 4J V -4?6T U 64T 2为径向畸变系数&包括X &*X "*X $%8J 2F E 264J V -4?6T U 64T 2为切向畸变系数&包括*&**"%可以根据径向畸变系数X &*X "*X $和切向畸变系数*&**"对图像进行畸变矫正%SJ 6V J Z 提供了去畸变语句M 2X 4?\6T U 6/>J F E &可对原始图像进行畸变校正&得到精确图像&靶板的畸变校正图像对比如图'%!投稿网址 [[[!0?01V I3N !1T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第$#""""""""""""""""""""""""""""""""""""""""""""""""""""卷#&$+!#图,!S J 6V J Z标定程序图)!相机标定结果图'!畸变校正前后对比图像!左为校正前图像&右为校正后图像"!!通过SJ 6V J Z 计算可以得到镜头的内参数&供后续判读计算%根据所标定的畸变参数对试验图像进行畸变校正&再进行判读%选取部分火炮发射管作为参考标志物&标记长度经测量为,g $'$%>>&根据图像判读的点位像素值*发射管长度,*相机镜头焦距3*像元尺寸*拍摄方向与发射方向夹角**两帧图像之间时间间隔J &利用基于几何相似法的弹丸类目标测量方法&可以算出炮弹飞行速度2%E C E !数据处理结果将判读的像素坐标*标志物长度以及相机的关键参数*角度关系等数据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高速相机拍摄帧频为%##c N &为方便计算&分别计算第一帧和第十一帧弹丸位置&算出初速度%试验共发射%枚弹丸&最后测量数据处理结果见表&%H !误差分析该测量方法在测量弹丸类目标时&因为目标会受空气阻力以及重力加速度的影响&目标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在后期的图像数据处理过程中会引入一些人为操作的误差%综合各种情况&主要的误差来源有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像距*判读*镜头标定*角度标定以及时间精度带来的误差%在试验任务中&采用的相机拍摄频率为%##D 7?&测量&#帧间隔图像&弹丸飞行时间为"#>?&根据空气阻力公式!D为空气阻力$>为空气阻力系数$)为空气密度$6为物体迎风面积$2为物体与空气相对速度"&计算得出空气阻力造成的误差影响在&>+?左右&对精度影响为#;#&b %重力加速度在水平方向上对速度没有影响&重力加速度一般取F g ';)>+?"&根据加速度公式可得&在垂直方向上"#>?将会产生#;">+?的速度差&对弹丸初速度影响可以忽略%公式中的焦距3实为像距&与相机焦距3值存在一定的误差%相机焦距经过相机标定得到为"'>>&物距为相机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大于(#>&根据透镜成像公式!3为相机焦距&4为物距&2为像距"&可以计算得出像距小于表&!测量结果序号标志点:!像素坐标"标志点S!像素坐标"第一帧弹丸点位第十一帧弹丸点位测量速度+!>+?"理论值+!>+?"误差+b &!)"&";%+"")%$$;'$)!)$((;%+"")%",;)&"!)(),;$,%")%"#;"%#!)',";###")('%;###,)#;",,+;,#;(%"!)"&";%+"")%$(;%+"!)$(%;&))")%",;%!)%"#;),%")%&';&"%!)&##&;"%")('&;+"%,,';&,,(;)#;%+$!)"&";,%")%$$;$,%!)$((;$,%")%",;$,%!)%&&;%")%&);%!)''&;&"%")('";),%,,%;),,#;$#;,"(!)"&$;###")%$$;)&"!)$((;($)")%");#+"!)(,);+"%")%"&;$,%!)'+";###")('+;),%,,";(,+';$#;(%!)"$,;$&"")(+#;#+"!)$+);%+"")(%$;+))!)%&+;,%#")((+;&"%!)'',;###")("&;#+",,";&,,";%5#;#%!投稿网址 [[[!0?01V I3N !1T >第%期谭广通&等)""""""""""""""""""""""""""""""""""""""""""""""""""""基于几何相似法的弹丸类目标初速度测量方法#&$,!#"';#"&>>&给计算结果带来的误差小于#;#,b &该误差可以后期根据目标测量位置进行修正&像距带来的误差在修正后可以基本消除%判读图像内容包括标志物和弹丸&判读图像所使用软件可以达到亚像素判读&判读误差一般取#;%像素%对于标志物炮管&#;%像素带来的速度测量误差为#;(b %对于弹丸的位置判读&飞行方向上#;%像素带来的速度测量误差为#;"b %镜头标定误差主要为镜头焦距标定&误差一般在#;&>>以内&带来的速度测量误差为#;#%b %角度标定主要为弹丸射向和拍摄方向之见的夹角&标定误差小于#;&j &结果误差小于#;#+b %时间精度取决于相机同步精度和相机外接时码钟授时精度&目前高速相机时间同步精度以及时码钟授时精度均优于&#?&时间精度带来的误差小于#;##&b &可以忽略不计%综合上述误差来源&对测量误差影响较大的主要为判读误差&其中标志物判读误差大于弹丸判读误差%因此&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在试验之前&提前对标志物进行标记处理&提高标志物成像质量&另外可以选择更高分辨率的相机&减小判读误差%I !结束语高速弹丸类目标的可视化测量与高速相机密切相关&随着高速相机性能的发展&高速可视化测量领域也同步快速发展&着眼弹丸类快速目标的可视化测量&在几何相似法的基础上研究一种单目相机弹丸类目标初速度测量方法&并根据该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试验&得到测量图像数据%采用S J 6V J Z 镜头参数标定程序计算得出镜头的内参数&并对高速相机采集的图像进行畸变校正&输出满足判读要求的图像&应用基于几何相似法的单目相机测量原理计算得到测量结果&测量结果误差在&b 以内&同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验证了采用单相机进行弹丸类出筒初速度测量方法可行性%该方法简化了几何相似法测量原理中相机布置的限制要求&使得单目视觉测量更加灵活方便&增强了单相机测量能力&丰富了单目视觉测量领域的内容%随着超高拍摄帧频*高像素分辨率相机的发展&单目视觉测量精度将会越来越高&单目视觉测量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参考文献'&(马颂德&张正友!计算机视觉)计算理论与算法'S (!北京)科学出版社&&'')!'"(S:P-!:P E V D \B J V 4Z U J 64T 28E 1O 24f M E D T U:164Y E_4?4T 2P I?\6E >'*(!/^^^8U J 2?J 164T 2?T 2a T Z T 6J 2X:M 6T >J 64T 2&&''+&&"!&")&&(&"#!'$(唐志豪!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测量技术研究'-(!南京)江苏大学&"##+!'((原!野!基于单目视觉的三维姿态测量方法与系统实现'-(!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于起峰&尚!洋!摄像测量学原理与应用研究'S (!北京)科学出版社&"##'!'+(张世杰&曹喜滨&张!凡&等!基于特征点的空间目标三维位姿单目视觉确定算法'*(!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王!鹏&孙长库&张子淼!单目视觉位姿测量的线性求解'*(!仪器仪表学报&$"!%"&"#&&&%!')(孟晓桥&胡占义!摄像机自标定方法的研究与进展'*(!自动化学报&"##$&"'!&")&&#&"$!''(杨长江&汪!威&胡占义!一种基于主动视觉的摄像机内参数自标定方法'*(!计算机学报&&'')&"&!%")(")($%!'&#(李!鹏&王军宁!摄像机标定方法综述'*(!山西电子技术&"##,!("),,,'!'&&(高立志&方!勇&林志航&等!高精度立体视觉测量中一种通用的摄像机标定技术'*(!机械科学与技术&&'')&&,!%"))#))&&!'&"(张艳珍&欧宗瑛!一种新的摄像机线性标定方法'*(!中国图象图形学报&"##&&+!)"),",,$&!'&$(黄!湛!高精度图像尺寸检测镜头畸变校正方法与实现'-(!广州)广东工业大学&"#&$!'&((朱云芳!摄像机径向畸变校正和内参估计的单图标定方法'*(!光电工程&"#&"&'!,")&"%&$&!'&%(李!勤!任意方向下的摄像机镜头畸变标定'*(!仪器仪表学报&"#&#&')"#"""#",!'&+(@A L &@:G <L &H c :G <*&E 6J V !-E ?4F2T DS 41U T 1J >E U J D T UK 4E V X B M U Y J 6M U EJ 2X -4?6T U 64T 2B T U U E 164T 242S T 2T 1E 26U 41S M V 64?1J V EK T Y E J 6E X />J F 42F P I ?6E >'*(!.7641?B T >>M 241J \64T 2?&"#&,&$)')&)'&'+!'&,(H c .A Q &=/A*!a J 74X G T 2V 42E J U-4?6T U 64T 2B T U U E 164T 2T D :E U 4J V.7641J VH T T >=E 2?P I ?6E >'*(!:16J.7641JP 4241J &"#&%&$%!(")#(&&##&!'&)(8P :/a C!:_E U ?J 64V E B J >E U J B J V 4Z U J 64T 28E 1O 24fM ED T U c 4F O:11M U J 1I $-S J 1O 42ES E 6U T V T F I A ?42F T D D \6O E \P O E V D8Y \1J >E U J ?J 2X=E 2?'*(!/^^^*T M U 2J V T Da T Z T 641?J 2X:M 6T >J \64T 2&&'),&$!(")$"$$((!'&'(8P :/a C!:2^D D 414E 26J 2X :11M U J 6E B J >E U J B J V 4Z U J 64T 28E 1O 24f M E D T U $-S J 1O 42E_4?4T 2'*(!/^^^8U J 2?J 164T 2?T 29J 66E U 2:2J V I ?4?J 2X S J 1O 42E /26E V V 4F E 21E &&')+)$+($,$!'"#(c :a 8=^C a /&c :CS:G ^&-^:<:9/8.=&E 6J V !B J >E U JB J V 4Z U J 64T 2J 2X 6O E P E J U 1O D T U /2D 4246I 'B (++B T >7M 6\E U_4?4T 2&&'''&8O E9U T 1E E X 42F ?T D 6O EP E Y E 26O /^^^/26E U \2J 64T 2J V B T 2D E U E 21E T 2!/^^^&&'''&&)%&#%&,!'"&(H c :G <HC!:K V E ]4Z V EG E [8E 1O 24fM E D T UB J >E U JB J V 4Z U J \64T 2'*(!/^^^8U J 2?J 164T 2T 29J 66E U 2:2J V I ?4?J 2X S J 1O 42E /26E V V 4FE 21E &"###&""!&&")&$$#&$$(!'""(杨幸芳&黄玉美&高!峰&等!用于摄像机标定的棋盘图像角点检测新算法'*(!仪器仪表学报&"#&&&$"!%")&&#'&&&$!'"$(张!曝&黄!亮&徐!洋&等!基于S:8=:W 中B :=/\W a :8/.G 8..=W .L 的相机标定应用研究'*(!微型机与应用&"#&&&$#!&(")$&$$!!投稿网址 [[[!0?01V I3N !1T >。

二级轻气炮弹丸速度过程测量实验技术研究

二级轻气炮弹丸速度过程测量实验技术研究

二级轻气炮弹丸速度过程测量实验技术研究彭其先;蒙建华;刘寿先;刘俊;陈光华;马如超;李泽仁【摘要】针对二级轻气炮发射管的特性,设计了测量景深长达13 m的光纤探头,选择条纹常数为100 m/s的高灵敏度激光干涉测速仪,结合任意反射面激光干涉测速技术进行了实验,测量了发射口径Φ32 mm、长度12 m的二级轻气炮弹丸发射过程,测得弹丸运动距离11.3 m时的速度为3960 m/s,与磁测速的结果一致,通过实验测得的速度历史,进而获得弹丸在发射管内的加速度过程,为炮内弹道研究提供了更直接的实验数据.【期刊名称】《高压物理学报》【年(卷),期】2007(021)004【总页数】5页(P383-387)【关键词】应用光学;干涉;多普勒频移;速度;内弹道【作者】彭其先;蒙建华;刘寿先;刘俊;陈光华;马如超;李泽仁【作者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实验室,四川绵阳,621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521.3;O4391 引言轻气炮弹丸在膛内的速度、加速度及弹底压力是轻气炮及发射系统设计的关键参数,实验测量该参数对于完善内弹道理论、研究新型轻气炮、以及对常规武器进行校验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内弹道参数主要是通过微波干涉测量技术[1-2]直接测量和数值模拟[3-5]的方法计算得到。

一种高精度弹丸全弹道飞行时间测量方法

一种高精度弹丸全弹道飞行时间测量方法

一种高精度弹丸全弹道飞行时间测量方法
刘红梅;陈俊彪;吴建敏;薛磊;王凯
【期刊名称】《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41)5
【摘要】为解决兵器试验中弹丸全弹道飞行时间测量时地形地貌复杂、弹道线长、首落区地域时差、传输信号弱等因素对测试结果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以卫星授时
为基础的高精度弹丸全弹道飞行时间测量方法。

简介试验测试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测试操作流程,并通过某型号火箭弹外场试验测试及数据分析验证该系统的布
局合理性、操作可行性及测试高效性。

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设计简单可靠、
性能稳定、测量数据准确,弹丸飞行时间的测量精度约为1ms。

【总页数】4页(P91-94)
【作者】刘红梅;陈俊彪;吴建敏;薛磊;王凯
【作者单位】中国兵器工业试验测试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06
【相关文献】
1.高精度回波飞行时间测量方法及实现
2.求解目标点弹丸飞行时间的一种快速算法
3.一种电子模拟弹丸飞行时间的实现方法
4.弹丸全弹道飞行时间测量方法研究
5.激光测高仪中飞行时间的高精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弹丸炮口初速的智能测量

弹丸炮口初速的智能测量

弹丸炮口初速的智能测量
李汉军;毕建国
【期刊名称】《电子仪器仪表用户》
【年(卷),期】1999(006)005
【摘要】本文介绍一种弹丸炮口初速的智能测量方法,给出了测量原理、硬件构成、软件设计和误差分析。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李汉军;毕建国
【作者单位】空军后勤学院;空军后勤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410.33
【相关文献】
1.基于炮口初速自动测量的弹道修正技术研究 [J], 屈凯明;潘伟鋆
2.基于计转数炮口初速的数理统计外推法 [J], 原红伟;李豪杰;王伟强
3.炮口初速预测方法综述 [J], 梁承栋;张贤椿;王军
4.一种X光幕枪炮口初速测量装置 [J], 周彤;顾金良;夏言;罗红娥
5.高速飞行目标打击中的炮口牵连初速修正方法研究 [J], 戚国庆;李银伢;盛安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弹药学综述题总结

弹药学综述题总结

弹药学综述题总结远程杀爆弹增程技术1.提高弹丸初速:新的发射技术--电磁炮、电热炮;新的发射药--液体发射药、包覆火药;新的装药结构;加长炮管长度;增加装药量;提高膛压2.弹形减阻增程:改变弹丸长径比、弹头占弹丸全长的比例、弹头部弧形部的半径、弹尾长、船尾角等来减小空气阻力,达到增程的目的弹形减阻的关键是减小波阻和底阻。

对波阻影响最大的是弹全长和弹头部占弹全长的比例;对底阻影响最大的是弹尾长和船尾角。

优点:弹丸威力有保障。

当装药结构和弹丸设计合理时,密集度较高。

弹丸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缺点:增程量有限,很难满足大口径远程弹对射程的要求根据弹长和阻力的关系,将远程杀爆弹分为老式圆柱弹、底凹弹、枣核弹底凹弹:弹丸底部采用了底凹结构,并在底凹壁处对称开数个导气孔其特点为:(1)减小阻力:带有气孔的底凹结构,可使弹底低压涡流强度减弱,提高了弹底部的压强,减小了底部阻力。

底凹深度的取值应为0.2~0.9d,亚音速和跨声速时,底凹深度为0.5d,超音速时深度与低压关系不大。

导气孔的倾角应为60~75°,相对通气面积应为0.32 (2)提高弹体强度:底凹结构时,将弹带设在弹体和底凹之间的隔板处,提高了弹体的强度(3)增强了飞行的稳定性:底凹结构,弹的质心向前移,压心后移,给飞行稳定性带来好处,使空气阻力减小,弹丸的散布得到改善(4)提高威力:底凹弹弹壁减薄,药量增加,弹丸的威力增加底凹弹结构的问题:出炮口瞬间由于底凹部分内外压力差很大,可能出现强度不足的现象,所以底凹部分的材料和厚度要满足炮口的强度要求。

由于底凹部分是附加结构,与弹体的要求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轻质材料单纯的底凹结构的增程效果不明显,应该采用综合措施,比如:底凹结构,增加弹长径比,弹头流线型好枣核弹:没有圆柱部,整个弹体由4.8d长的弧形部和1.4d长的船尾部组成。

长径比较大,一般大于6倍弹径。

弹头占弹全长0.8。

采用底凹结构枣核弹的阻力系数最小,约为0.7,比老式圆柱弹的阻力减小25%~30%由于其长径比较大,在飞行中的攻角不可避免,由于弹丸的摆动和旋转,弹丸受到马格努斯力和力矩,它使弹丸的质心向侧向偏移,力矩会影响飞行稳定性。

基于网靶和高速数据采集方法的弹丸速度测量

基于网靶和高速数据采集方法的弹丸速度测量

文章编号:1006-1576(2008)03-0072-03基于网靶和高速数据采集方法的弹丸速度测量刘福才,刘阳,王世国,王振春(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河北秦皇岛 066004)摘要:根据弹丸出口速度测量原理,提出一种基于网靶区截装置和高速数据采集的弹丸飞行速度测量方法。

在合理设计放大隔离电路的同时,用数字滤波方法滤除干扰信号,增加测量可靠性,并分析选取相应参数对测速精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实弹发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可以满足弹丸速度测量的要求。

关键词:弹丸速度测量;网靶;放大隔离;高速采集中图分类号:TJ810.6 文献标识码:AMeasurement of Bullet Velocity Based on Net Targetand High-Speed Data CollectionLIU Fu-cai, LIU Yang, WANG Shi-guo, WANG Zhen-chun(Dept. of Automatio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principle of measure bullet export velocity, introduce a measurement method of bullet flight velocity based on net target cut device and high-speed data collection. At the same time of reasonably design the amplified and insulated circuit, use the method of numeral filters wave to filter interference signal, increase the measurement credibility, and analyze effects of selection on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to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Finally,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to be able to satisfy the request of bullet velocity measurement through experiment of actual bullet shoots.Keywords: Bullet velocity measurement; Net target; Amplification and insulation; High-speed collection0 引言在轻武器的生产和研制中,检验枪、弹性能,需要测量弹丸的枪口速度。

飞行课检总结

飞行课检总结

飞行课检总结一、引言飞行课检是飞行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飞行员的操作和技术水平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以确保他们具备独立完成飞行任务的能力。

本文旨在总结飞行课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飞行课检。

二、飞行课检的重要性飞行课检是培养和提升飞行员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评估飞行员技能水平飞行课检可以全面评估飞行员的技术水平,包括驾驶技巧、应急反应、航空知识等方面。

通过课检结果,可以确定飞行员是否具备独立操作和掌握飞行任务的能力,为进一步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2. 检验飞行员适航性飞行课检可以检验飞行员的体能和适应力。

飞行员需要经受长时间飞行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保证飞行员安全完成任务的基础。

3. 确保飞行安全飞行课检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确保飞行安全。

通过对飞行员的技能测试和操作规范的评估,可以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飞行安全隐患,提高飞行任务执行的安全性。

三、飞行课检的要点为了进行有效的飞行课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制定合理的课检计划根据飞行员的训练阶段和任务要求,制定合理的课检计划。

课检计划包括飞行任务的内容、难度和评估标准等,同时还应考虑飞行员的个人特点和训练进度。

2.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飞行课检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测试,飞行员需要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流程和规定,确保飞行任务的顺利进行。

3. 全面评估飞行员技术水平飞行课检应对飞行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驾驶技巧、导航能力、气象判断等方面。

评估结果应准确反映飞行员的实际水平,为后续训练提供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4. 注意飞行员的心理状态飞行课检过程中需要注意飞行员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对于新手和处于压力状态下的飞行员,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确保他们能够在测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四、总结飞行课检是飞行训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飞行员的技术水平和适应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可以确保飞行任务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航模项目能力的策略分析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航模项目能力的策略分析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航模项目能力的策略分析一、课程设置1. 制定细化的课程目标航模项目在小学高年级的教育中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课程目标,以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这些目标可以包括学习飞行器的基本构造原理、飞行原理、飞行器的操控方法等,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

2. 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将航模项目与课程内容融合,设计一些与航模相关的课程内容,例如航空知识、空气动力学、飞行器模型制作等,从而能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

3. 强化实践环节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航模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飞行器模型,并进行实际飞行操作。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1. 注重启发式教学在航模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2. 组织相关竞赛活动可以组织航模比赛、飞行表演等相关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锻炼自己的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提供个性化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相应的辅导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师资培训1. 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航模教师或者相关专业人士为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航模项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2.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建立航模教师的交流平台,让教师们分享教学经验、课程设计、教学反思等,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航模项目的教学水平。

3. 定期评估和反馈学校可以定期对航模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保障教师的教学质量。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航模项目能力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三个方面进行策略分析和改进。

通过制定细化的课程目标、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组织相关竞赛活动,提供个性化辅导,并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定期评估和反馈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航模项目能力,使其在航模项目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x c e l l e n c e s ,f o r e x a mp l e ,i t i s or f a wi d e r a n g e o f we a p o n s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s ,c o n v e n i e n t t o u s e i n a l a r g e a n g l e w h e n s h o o t i n g . I n t h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据 。 本文对该初速雷达的测速原理进行 了简要论 述, 对存在的 问题进行 了详 细的分析 , 提 出了改进措 施。 经验证 , 改进后可有效提 高
某初速雷 达的测试可靠性 。
Ab s t r a c t :Ra d a r — t e s t i n g — s p e e d i s o n e o f ma n y b u l l e t mu z z l e v e l o c i t y me t h o d s w h i c h i s o t f e n u s e d . I t i s a p p l i e d w i d e l y b e c a u s e o f i t s
e mp l o y i n g o f t h e mu z z l e v e l o c i t y r a d a r , we i f n d t h a t i t s r e l i a b i l i t y i s n o t e n o u g h ,e s p e c i a l l y w h e n w e t e s t t h e mu z z l e v e l o c i t y o f a s ma l l —
关键 词 : 提 高; 弹丸飞行初速 ; 初速雷达; 可 靠性
Ke y wo r d s : i mp r o v e ; b u l l e t mu z z l e v e l o c i t y ; mu z z l e v e l o c i t y r a d a r ; r e l i a b i l i t y
中图分 类号 : T J 4 1 0 .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 4 3 1 1 ( 2 0 1 5 ) 3 3 — 0 1 9 9 — 0 3
Va l ue Eng i n e e r i ng
・1 9 9・
关于提高《 弹丸飞行初速测试实验》 课程实施
可 靠性 的探 讨
The Di s c us s i on f or I mpr ov i ng t he Re l i ab i l i t y o f Mu z z l e Ve l o c i t y Te s t i ng Cou r s e
c a l i b e r p r o j e c t i l e . I n r e g a r d t o t h e m u z z l e v e l o c i t y r a d a r , w e m a k e t h e r e l i a b i l i t y o f mu z z l e v e l o c i t y r a d a r b e t t e r b y m a k i n g a s i m p l e
邓士杰①D E NG S h i - j i e ; 靳 秀文①J I N X i u — w e n ; 唐 力伟①T ANG L i — w e i ; 于杰超②Y U J i e — c h a o
( ①军械工程学 院一 系, 石家庄 0 5 0 0 0 3 ; @7 1 4 2 6部 队保 障部 , 焦作 4 5 4 1 0 0) ( (  ̄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A r t i l l e r y E n g i n e e i r n g , O r d n a n c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l l e g e ,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 5 0 0 0 3 , C h i n a ; @S e c u i r t y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F o r c e 7 1 4 2 6 , J i a o z u o 4 5 4 1 0 0 , C h i n a ) 摘要 : 弹丸飞行初速 的测量是一项 经常性的_ T - 作, 在培 养装备保 障和指挥 类人 才 中, 弹丸飞行速度 的测量是 学习的重要 内容之 雷达测速 法是诸 多测量方法 中的一种 , 由于测速 雷达适 用武器范围广 、 不受场地 限制及在 高射角射击时架设 方便等优 点, 得到了 广泛应用 在 某初速 雷达 的教 学实施使用过程 中, 发现该 雷达 的可靠性不够 高, 尤其在测量 小口径弹丸的飞行初速 时经 常得不到可 靠
e x p o s i t i o n or f i t s s p e e d — t e s t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s , a d e t a i l e d a n a l y s i s a n d i mp r o v e d me a s u r e s f o r p r o b l e m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