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精品课程)上课讲义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1、背景:(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要求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地《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旗帜民主科学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层层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进行分析。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
“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文化运动》。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新文化运动》属于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的内容之一。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西学东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发生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的1915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开始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向封建传统进攻,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向西方学习成为不可阻挡的浪潮。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该运动,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情景设置、问题引导等,使学生通过对教材、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振兴中华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二、说学情高中学生相对初中生来说,思想活跃,理性思维有所提升,但他们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不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通过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小清新排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课: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新文化运动迅速展开之时,正是北大起飞阶段)北大红楼——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北大图书馆、文化部。
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曾经在这里执教,新文化运动时期重要的刊物《新潮》在这里诞生。
现北大红楼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新课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1、兴起的背景:思想方面:在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政治黑暗。
(直接原因)教师过渡: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不断被人改造,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袁世凯亦是如此,掀起尊孔复古以为复辟帝制服务。
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无法容忍如此的丑剧上演,奋起反击。
陈独秀----引言(可打在投影上)。
具体陈独秀是如何做的呢?投影——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伟大人物为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2.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3.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新文化运动,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针对新文化运动中的关键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在探讨中不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明确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组织小组汇报、分享成果,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文化运动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探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学会分享、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高中历史_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课件设计
文明传承视角下的新文化运动
自“文五四化”以是后,一中个国人民(至族少和是知国识分家子的)逐灵渐建 立 底了 摧魂一毁,个中牢 国抛不 文弃可 化破 传传的统观为统念其等,前现提于代。隔化即断是西了化自,而己必的须以彻 人精文文主化神义命中思汲脉—想—取。发余展英营时时:养代《“发,五展传四”应统新文该文化从化运动传应的统该反思》
请回答: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 比发生这了两科什位么先学变生是化分?一别是种什思么?想这方与以式前。向西方学习相
——《胡适自述》
民主:不仅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更强调人权、自由、 平等、博爱等民主精神。 科学:不仅指科学知识,更强调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陈: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 常:所谓孔教,指后人所依傍之孔教?抑指真正孔子
思想:西学东渐,民主、平等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80 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60
1911年
1919年
40
20
0 纱厂
纱锭 资本(百万
胡 适
陈 独 秀
鲁 迅
蔡李 元大 培钊
辜鸿铭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文随艺着复兴时代的发宗展教改赋革予其时启代蒙内运动涵,
实(复现兴)文化创新(。发展)
(成熟)
人性
人权
原因:旧文学承载了旧道德、旧政治;
作用:有利于实现文化平民化; 有利于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这场运动的开始阶段是太急功近利了。 也许有人会讥笑整个运动,讥笑它不够 成熟,不够深刻。……然而,正是这场 运动,为中国未来奠定了一块最牢固的 希望的基础。
【K12学习】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案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
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教学过程知识与技能(1)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难点归纳近代思想的演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北京大学,戊戌变法唯一留下来的见证;蔡元培,将北大推向中国现代化前沿的大教育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至今影响着教育界;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根据地,汇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向旧文化提出了最坚决的批判。
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新课学习一、陈独秀与《新青年》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条件(1)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人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第二十一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进入山东的日军
1915年5月9日 袁世凯 接受“二十一条”
政治:(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行祭天礼
政治:(国内)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小结:新文化运动的阶段
《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五四运动 1919年
前
期
后
期
资产阶级思想 文化反对封建 旧文化的思想 解放运动
旧民主 主义革 命
无产阶级思想 文化反对封建 旧文化的思想 解放运动
新民主 主义革 命
△巩固练习: 1、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加剧
(
D)
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新青年》 2、主要阵地:_____________ 北京大学 3、活动基地:_____________
4、指导思想: _____________ 民权、平等思想和进化论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 上海 创办 《青年杂志》
2、主要思想阵地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民主(实 质):资 产阶级 民主制 度、民 主思想 科学 (实 质): 西方的 自然科 学知识 和科学
“打倒孔家店”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打倒孔家店”
新道德、旧道德 是指什么?
封建纲常伦理 自由、平等、独立
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 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让学生全面了解新文化运动,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体会到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同时结合本节内容,理解一定社会文化现象由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原理,使学生进一步认清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以此提高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理解历史问题及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回顾、回答
观看、体会Leabharlann 回答问题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
学法指导
温故(必修II相关知识)而知新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民主追求与专制现实的矛盾。
使学生认识到先进的思想追求与落后的思想现状之间的矛盾。
观看、听讲
观看、听讲
拉近师生距离
凝神、激趣
点题
新
课
讲
授
一、追根溯源——寻背景
根据历史架构主义:经济是历史的骨骼,政治是历史的血肉,文化是历史的灵魂。我们分别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认识其背景原因。
1.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2.政治: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而袁世凯统治下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3.材料教学:提供丰富的图片、故事、趣事、诗歌、文字、表格等形式多样的历史材料,品读运动的内容,探讨运动的影响;
第21课_新文化运动_公开课
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 号,面对今天的中西文化碰撞,我们应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 文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 因
直接原因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3、思想: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4、个人: 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新认识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概况
核心 (两面旗 帜) 主要阵地 (思想阵地 活动基地)
新 文 化 运 动
兴起 时间
兴起 标志
主要代 表人物
北大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民主政治和民主思 想 科学技术和科学 精神
民主
科学
(赛先生)
(德先生)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 自治的国民政治。”—陈独秀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 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 封建伦理道德 资产阶级的道德,即提倡人权、 自由、平等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 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 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国的 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 可。” ——陈A、思想和文化多元发展的需要 B、儒家思想实际上是君主专制思想基础和 精神支柱 C、儒家思想已趋反动 D、资产阶级独立人格发展的需要
第21课《新文化运动》讲课
1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民主与法治 C、科学与技术 B、民主与科学 D、科学与进步
13、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C、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D、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14、之所以提出“打倒孔家店”,是因为 ( ) A、思想和文化多元发展的需要 B、儒家思想实际上是君主专制思想基础和 精神支柱 C、儒家思想已趋反动 D、资产阶级独立人格发展的需要
兴起标志
主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胡适、刘半农等 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 的进化论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活动中心
北京大学
北大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方针; 2、北大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3、北大培养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 青年。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 针的实质是什么?
背景: 政治、经济、思想
新 文 化 运 动
概况
兴起标志、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活动中心、指导思想
“新‛在何处?
指导思想新
内容
影响新 积极 ①辛亥革命的继续,空前的思想解放; ②打击专制主义,动摇传统礼教的正统地位 ③促进青年知识分子觉醒,启发民主觉悟 影响 ④推动五四马克思主义传播和科学发展; 局限: ⑤不能用辨证观点看待东西方文化
‚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 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 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 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 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 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 展。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新文化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2)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3)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教师可选取相关的电影或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新文化运动和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得出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并从整体上梳理出近代先进的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会出现倒退的现象。
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了解与分析,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新文化的内容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影响;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过程】导入:请你猜一猜三令五申打一《西游记》中的人物八戒向西方取经之路总结近代先进中国人如何向西方学习的?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层面洋务派——“中体西用”,兴办洋务维新派——“君主立宪”、变法维新制度层面革命派——暴力革命,创立民主共和情景创设一:请你来当医学专家:有人说19世纪末20世初的中国大病缠身,学过医学的孙中山给他动了一次“手术”,你认为这次“手术”是什么?“疗效”如何?学生回答后引导: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说课课件(08岳麓版必修3)
★知识掌握不够系统条理,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
缺乏一定深度。(如何解决?为此,学习中应当
注意知识框架的建构和思维的拓展延伸)
三、教法学法
史料研读、问题引领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知识学习,能力提升
四、教学过程 45min
课前(根据学案自主学习) 《新青年》与新觉醒 15min
课中
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5min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重 点
难 点
新文化运动评价
重 点 与 难 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突出方法: 史料研读、 问题探究
突破方法: 搜集史料、 合作探究学习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
学生已 有经验 学生已有 学习习惯
有知识
2
学情分析
学
生
已 有
知
识
★初中阶段初步学过新文化运动, 对其内容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必修一学过专制、民主等概念;
4、代表人物
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胡适
(“大兔子”蔡元培,“中兔子”陈独秀,“小兔子”胡
适) 引用胡适先生的俏皮话制造悬念,吸引学生兴趣,从而 合理引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钱玄同、刘半农 相关人物略微介绍,抓住人物的“奇闻异事”如钱玄同 首倡文字横体排版、刘半农发明”她“字等 详略得当,抓住人物鲜明特点吸引学生兴趣,留给学生深 刻印象
★必修三第一、三单元学过孔子、 科学等概念;
2
学情分析
学
生
已
有
经
验
★学生缺乏新文化运动的经历和体
验; ★学生学过鲁迅的文章,但对陈独 秀、李大钊、胡适等的思想接触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隶属于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上承《西学东渐》,下启《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是高考比较经常涉及到的内容,因此需要每个学生加以理解、把握。
教材内容,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学习不断深化的结果(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内容包括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思想主张,以及它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
(2)展示材料,让学生评价新文化运动,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评价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科学、民主的追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改造社会、拯救中国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通过人们对新文化运动评价的变化,认识历史的复杂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学生、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
不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方法】根据历史教研组的要求,高二级现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课题研究,因此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8个人,在课堂上采用合作探究、知识问答、知识抢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后获胜的小组获得小小的奖励。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精品课程)
岳麓版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
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
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
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
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高二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进取心,富有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了“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设计环节】1.介绍概况:《北大钟声》油画介绍2.寻找背景:学生读1911——1915年大事年表,提炼信息,填写表格3.探究内容: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4.讨论影响: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5.课堂小结:新课知识梳理和课堂小测6.师生朗读,感悟历史【课前准备】播放歌曲《兰花草》《希望》(又名《兰花草》)作者:胡适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
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
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
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
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高二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进取心,富有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了“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设计环节】1.介绍概况:《北大钟声》油画介绍2.寻找背景:学生读1911——1915年大事年表,提炼信息,填写表格3.探究内容: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4.讨论影响: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5.课堂小结:新课知识梳理和课堂小测6.师生朗读,感悟历史【课前准备】播放歌曲《兰花草》《希望》(又名《兰花草》)作者:胡适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导入新课】教师:上课,同学们好!学生:老师好!(展示图片:油画《北大钟声》)教师:我们今天的新课学习是从沈嘉蔚1988年创作的一副油画开始,这幅油画的名称是《北大钟声》,这幅画一共画了16位历史人物,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期间活跃在北大讲台上的教授群体。
大家能指出他们分别是谁?学生:(略)教师:站在最前面的这位老头是大名鼎鼎的辜鸿铭。
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懂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国外语,获得西方13的大学博士、中西贯通,偏偏又思想守旧、为纳妾和缠足进行辩论的人。
油画中除了辜鸿铭,还有陈独秀(36岁)、蔡元培(48岁)、胡适(24岁),他们都是属兔,号称“北大三兔”。
手里拿着一本杂志的人是陈独秀。
大家看看他手里拿的这本杂志就是《新青年》,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
我们课前听的歌曲《兰花草》是胡适先生所创的白话诗,他一生共获得过36个博士学位,曾经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他被国际学者公认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
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后排穿着白色长袍的人是著名作家周树人(鲁迅),他后面的人是他弟弟周作人。
油画右侧第一、二位分别是刘半农、钱玄同。
白话文中的“她”就是刘半农首创的。
钱玄同是新文化运动当中的主力干将,他甚至主张取消中国文字,用外国文字取代。
右侧第三位的是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学者梁漱溟,他早年精通印度哲学,后来研究儒学,梁漱溟和辜鸿铭都是国学的坚守者。
这幅油画上所画的16位人物都是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知识分子,除了国学代表梁漱溟、辜鸿铭两位先生以外,其它人物皆以《新青年》为舞台,将大师们的智慧呈现世人,从而使《新青年》领袖群伦,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精神镜像。
中国近代重大的文化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浪潮所以俱发轫于《新青年》,其关键便在于它所拥有的超级豪华的编辑与作者队伍。
设计意图:油画《北大钟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群英荟萃、激扬文字、碰撞交锋的盛景。
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等,学生在初中学习或通过其他途径已经基本掌握,此环节以油画为载体,引导学生对人物特点进行概括,帮助学生认识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从而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让历史课带有“人”味、“故事”味,学生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教师:胡适先生对《新青年》有过这样的评价,“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
”那么《新青年》究竟创造了什么样的新时代?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走近《新青年》,一起读《新青年》,悟“新文化”。
【讲授新课】一、《新青年》为何而生(寻背景)(史料解读: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教师:请同学们阅读1911——1915大事年表和教材87页上的第一自然段,填写表格所缺的内容。
1911——1915年大事记1911年 10月武昌起义 12月南北议和1912 年 1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一些鼓励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法令。
12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立了福新面粉公司,它与茂新面粉公司共同构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私营面粉企业集团。
1913 年 6月袁世凯发布《尊孔令》10月国会受到恐吓,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1914年 9月袁世凯颁发《祭孔令》 12月袁世凯至天坛,模仿封建帝王登坛祭天,29日,袁世凯炮制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中规定总统任期十年,且可以连任,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
1915年 1月日本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3月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馆开幕。
中国在博览会中出尽风头,夺获金牌258枚。
中国产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胜,一度刺激了中国实业的发展。
8月,袁世凯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鼓吹君主制。
杨度随即召赴总统府见袁世凯,商议组建推动帝制复辟的团体—筹安会。
9月梁启超于《京报》上发表文章,对即将实行的帝制大加嘲讽。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打起人权与科学两面大旗12月袁世凯称中华帝国大皇帝;城固文庙复设奉祀宫,学校加授《四书》、《五经》民国初年中国的社会现状(“新”与“旧”的冲突)“新”领域“旧”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政治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
二、《新青年》生而何为(探内容)(自主学习: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材料1.根据《青年杂志》的封面信息和目录,归纳《青年杂志》的主题是什么?材料2:“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思考: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孙中山的“民主”有何不同?材料3: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他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是科学与民主的典型结合,他是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
思考:《新青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材料4.一个14岁的望门寡,父亲劝女儿绝粒饿死。
父亲循循善诱地说:“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你娘沾你的光,更不说了。
”……死后第二天,县太爷派人送来“贞烈可风”四个字的一方匾额。
——《一个贞烈女孩子》思考:《新青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材料5:胡适授课时,北大的学生抵触白话文,嫌其啰嗦。
于是胡适出题目: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请替我用最少的字复电拒绝。
结果:文言用字最少的是12个字“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胡适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思考:《新青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学生观看电影《建党伟业》截取视频的“北大新旧文化辩论”)设计意图:设置材料情景,通过层层设问,步步推进,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观看电影视频能使到学生进一步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回到历史现场,领略大师风采,感受新旧思潮交锋之高潮。
教师: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一直刊登发表了大量宣传这些新思想的文章,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有了新变化。
这就是开始刊登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文章,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李大钊。
李大钊于1919年9-11月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从此,新文化运动有了实质上的新发展,便是从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转向宣传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
所以我们一般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把新文化运动分为前后期两个阶段。
三、《新青年》生而何用(论影响)(合作探究:下面我们结合新文化运动后出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影响)现象一: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8 年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新青年》改用白话文体,用新式的标点。
1919年全国有400多种白话文报刊1921年中小学白话文逐渐取代古文现象二:两则消息消息1: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
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消息2:1920年2月,北大首开女禁,第一次招收了9名女生入校现象三: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1919年12月4日记云:“看《新青年》杂志。
”1919年12月5日记云:“上午看《新青年》。
下午看《新青年》。
1919年12月7日记云:“看《新青年》,定课程表。
”1919年12月10日记云:“看《新青年》,易卜生号”。
1920年4月9日记云:“在船中看《新青年》杂志。
”——蒋介石现象四: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课堂小结】《新文化运动》知识梳理为何而生——寻背景◆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上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生而何为——探内容◆前期(1915-1919年):四提倡,四反对◆后期(1919—1926):传播马克思主义生而何用——论影响◆思想解放;文化平民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巩固练习】1.(2016.北京卷)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