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含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理综化学部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理综化学部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H)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H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5页,第H卷6至14 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卷共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6分。

6.物质的量之比为2:5 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4 B.1:5 C.2:3 D.2:5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 向Na2 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 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C. 等质量的NaHCO3和Na? 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体积相同D. 向Na2 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 有NaHCO3结晶析出9.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它是副族元素B .它是第六周期元素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 D .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10.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

按溶液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B .④①②⑥⑤③C .①④②⑥③⑤D .①④②③⑥⑤11. 2H 2 (g ) +O 2 (g ) =2出0 (I )△ H=-571.6kJ mol -1 CH 4 (g ) +2O 2 (g ) = CO 2 (g )+ 2H 2O (I )△ H= -890kJ mol _1现有H 2与CH 4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 CO 2和H 2O (I ),若实验 测得反应放热3695KJ 。

高考电化学试题精选(附答案)

高考电化学试题精选(附答案)

高考热点分类专题(电化学)1.( 09 年安徽理综· 12) Cu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 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 2Cu+H 2O==Cu 2O+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 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 2O 生成。

2.( 09 年北京理综·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 +2H2O+4e-=4OH—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一一 2e 一=C12↑3.( 09 年福建理综· 11)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2Fe3++ 2I-2Fe2++ 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4.( 09 年广东化学· 1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 溶液或 NaOH 溶液为点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 NaCl 溶液或 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 4OH-O2+ 2H 2O+ 4eB.以 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 + 3OH-- 3e= Al(OH) 3↓C.以 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 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5.( 09 年广东理基· 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 2O=2Fe(OH) 2;②4Fe(OH) 2+O 2+2H 2O=4Fe(OH) 3;③ 2Fe(OH) 3=Fe2O3+3H 2O。

2009-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电化学基础

2009-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电化学基础

世纪金榜圆您梦想 2009-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电化学基础(2013大纲卷)9、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C「2O72+ 6Fe2+ + 14H +----- 2Cr3++ 6Fe3+ + 7出0,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阳极反应为Fe—2e「^= Fe2+B.电解过程中溶液pH不会变化C.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D.电路中每转移12 mol电子,最多有1 mol Cr2O72—被还原【答案】B【解析】根据总方程式可得酸性减弱,B错误。

阳-yang-氧,f失氧,A正确;Fe—2e—= Fe2+〜〜〜〜2e —,贝U 6mol的铁发生变化时候转移电子数12mol,又据能够处理的关系式,得6Fe~ 12e —6Fe2+Cr2O72—,所以D正确。

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J得还,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减少,同时生成氢氧根,C正确。

(2013江苏卷)9.Mg-H2Q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 H2Q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 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D. 溶液中Cl —向正极移动【参考答案】C着力考查学生对原电池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解析】本题是电化学基础的一条简单综合题,A. 组成的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镁为负极,而非正极。

B、C.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在石墨上被还原变为水,溶液PH值增大。

D.溶液中Cl —移动方向同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一致,应向负极方向移动。

(2013海南卷)4. Mg-AgCI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I+ Mg = Mg 2++ 2Ag +2Cl -。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 . Mg为电池的正极B .负极反应为AgCI+e-=Ag+CI -C •不能被KCI 溶液激活D •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 [答案]D[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判断, Mg 为还原剂是负极、失电子,所以 A 、B 都错,C 是指电解质溶液可用KCI 溶液代替。

2009年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和解析(无答案修正版)

2009年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和解析(无答案修正版)

一、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1.(09全国卷Ⅰ.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A.Ba2+、NO3-、NH4+、Cl-B. Ca2+、HCO3-、NH4+、AlO2-C.K+、Ba2+、Cl-、HSO3-D. Mg2+、NH4+、SO42-、K+2.(09安徽卷10)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A. NH4+、H+、NO3-、HCO3-B. K+ 、Al3+、SO42-、NH3·H2OC. Na+、K+、SO32-、Cl2D. Na+ 、CH3COO-、CO32-、OH-3.(09江苏卷7)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强碱性溶液中:K+、Al3+、Cl-、SO42-B. 含有0.1 mol·L-1 Fe3+的溶液中:K+、Mg2+、I-、NO3-C. 含有0.1 mol·L-1Ca2+溶液在中:Na+、K+、CO32-、Cl-D. 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Fe3+、NO3-、SO42-4.(09江苏卷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lO-+CO2+H2O=HClO+HCO3-B.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少量氯气:MnO2+2H++2Cl-Mn2++Cl2↑+2H2O 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AlO2-+CO2+2H2O=Al(OH)3↓+HCO3-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42-+3Cl-+H2O+4H+5.(09广东理科基础3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铁与稀HNO3反应:Fe+2H+=Fe2++H2↑B.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CO2↑+H2OC.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Ca2++CO32-=CaCO3↓D. 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Cu2++SO42-+2OH-+Ba2+=BaSO4↓+Cu(OH)2↓6.(09广东理科基础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0.1 mol/L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B.Al3+、NO3-、Cl-、CO32-、Na+可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C.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7.(09广东化学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 + OH- = H2OB. 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 + 3H+ = Fe3+ + 3H2OC. 铜溶于稀硝酸:3Cu + 8H+ + 2NO3- = 3Cu2++ 2 NO ↑+ 4H2OD. 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8.(09四川卷8)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无色溶液:Ca 2+、H +、Cl -、HSO 3-B.能使pH 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 +、NH +4、I -、NO 3-C.FeCl 2溶液:K +、、Na +、、SO 42-、AlO 2-、 D.()Kw c H +=0.1 mol/L 的溶液:Na +、K +、SiO 32-、NO 3- 9.(09上海卷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24H SO 与2Ba(OH)溶液反应: 2++2-442B a +O H +H +S O B aS O +H O -→↓ B .4CuSO 溶液吸收2H S 气体: 2++2Cu +H S CuS +2H →↓C .3AlCl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 3+-+32242A l +4N H H O A 1O +4N H +2H O∙→ D .等体积、等浓度的2Ba(OH)稀溶液与43NH HCO 稀溶液混合:2+-+-433322Ba +2OH NH +HCO BaCO +NH H O+H O +→↓∙10.(09重庆卷8)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2+--2Na Mg AlO Br 、、、 B. +2+2--43H Fe SO NO 、、、C .++2--43K NH CO OH 、、、 D. 2+3+--3Ca Al NO Cl 、、、11.(09海南卷9)在室温时,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分别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能生成5种盐的是:A .A12O 3、SO 2、CO 2、SO 3B .C12、A12O 3、N 2O 5、SO 3C .CO 2、C12、CaO 、SO 3D .SiO 2、N 2O 5、CO 、C1212.(09宁夏卷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 2:Ca 2++2ClO -+CO 2+H 2O =CaCO 3↓+2HClOB.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 2:Ca 2++2ClO -+SO 2+H 2O= CaSO 3↓+2HClOC. 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HCO 3-+Ca 2++OH -=CaCO 3↓+H 2OD.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 2++4H ++NO 3-=3Fe 3++NO↑+2H 2O13.(09安徽卷27)(12分)某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 -1的Cr 2O 72-,其毒性较大。

2009年高考试题原考纲化学卷7套带答案

2009年高考试题原考纲化学卷7套带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测试试题化学部分 ........ 25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 31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 38
答案.B
n+ -2【解析】M的化合价为+n,Na2CO3与MCln反应对应的关系式为:2M ~ nCO3
2 n
-3-3 15×10×2 40×10×0.5
-+2+OH与NH4 产生NH3,与Mg会产生Mg(OH)2沉淀,正确。
--7、将15 mL 2 mol·L1 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L1 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
液中的Mn+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A.4 B.3 C.2 D.1
可得n=3,故选B。
8、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2Al+2NaOH+2H2O=2NaAlO2+3H2↑
B.KMnO4+HCOOK+KOH=2K2MnO4+CO2↑+H2O
C.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D.K2Cr2O7+6FeSO4+7H2SO4=Cr2(SO4)3+3Fe2(SO4)3+K2SO4+7H2O
.......... 1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全国II)化学部分 .......................... 7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 12

—高考化学 电化学基础试题分类解析

—高考化学 电化学基础试题分类解析

2009—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电化学基础1.(2011浙江高考10)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解析:液滴边缘O2多,在碳粒上发生正极反应O2+2H2O+4e-4OH-。

液滴下的Fe发生负极反应,Fe-2e-Fe2+,为腐蚀区(a)。

A.错误。

Cl-由b区向a区迁移C.错误。

液滴下的Fe因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

D.错误。

Cu更稳定,作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答案:B【评析】本题考察电化学内容中金属吸氧腐蚀的原理的分析。

老知识换新面孔,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关键的知识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想懂,而不是死记硬背。

学生把难点真正“消化”了就可以做到一通百通,题目再怎么变换形式,学生也能回答。

2.(2011安徽高考12)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 AgCl是还原产物解析:由电池总反应可知银失去电子被氧化得氧化产物,即银做负极,产物AgCl是氧化产物,A、D都不正确;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阳离子向电池的正极移动,C错误;化合物Na2Mn5O10中Mn元素的化合价是+18/5价,所以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18/5)×5=2mol,因此选项B正确。

高考化学复习高考电化学真题0

高考化学复习高考电化学真题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09年高考真题——电化学1.(2009年广东卷)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2.(2009年广东卷)可用於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点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3.(2009年广东卷)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4.(2009年广东卷)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5.(2009年江苏卷)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22.4 6L6.(2009年上海卷)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2009—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2009—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2009—2012年高考浙江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2012年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2浙江∙10)已知电极上每通过96 500 C的电量就会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

精确测量金属离子在惰性电极上以镀层形式沉积的金属质量,可以确定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

实际测量中,常用银电量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量计中的银棒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铂坩埚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Ag+ + e- = AgB.称量电解前后铂坩埚的质量变化,得金属银的沉积量为108.0 mg,则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96.5 CC.实验中,为了避免银溶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属颗粒掉进铂坩埚而导致测量误差,常在银电极附近增加一个收集网袋。

若没有收集网袋,测量结果会偏高。

D.若要测定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通过的电量,可将该银电量计中的银棒与待测电解池的阳极相连,铂坩埚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答案:D2011年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1浙江∙10)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答案:B2010年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0浙江卷∙9) 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FeS+2e-=Li2S+Fe有关该电池的下列中,正确的是A .Li —Al 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 的化合价为+1价B .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 +FeS =Li 2S +Fe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 -=Al 3+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 2S +Fe -2e -=2Li ++FeS答案:C 2009年错误!未指定书签。

【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2)

【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2)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答案:A解析: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 项正确。

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2.(09安徽卷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答案:A解析: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参加了反应,所以Cu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选项正确;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D选项错误。

3.(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612622C H O +6H O-24e =6CO +24H ↑C .放电过程中,+H 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2CO 气体22.46L 答案:B解析:A 项,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会变性,所以A 错;B 项,负极是葡萄糖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 对;C 项,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应向正极移动,所以C 错;D 项,消耗1mol 氧气生成1mol 二氧化碳,标准状况下体积是22.4L ,D 错。

2009年高考电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2009年高考电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2009年高考 电化学 试题分类汇编1.2009年江苏高考化学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 6H 12O 6+6H 2O -24e -=6CO 2+24H +C .放电过程中,H +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 2 22.4/6 L2.2009年高考浙江卷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 -ion 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

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 +的高分子材料。

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Li +2Li 0.35NiO 2充电放电2Li 0.85NiO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 -e -Li + B .充电时,Li 0.85NiO 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C .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 .放电过程中Li +向负极移动3.2009年高考天津卷5.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 2结合生成HbO 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 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 2O 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

HbCO 的浓度达到HbO 2浓度的0.02倍,导致人智力受损。

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CO 与HbO 2反应的平衡常数K=c(O 2)·c(HbCO )/ c(CO)·c(HbCO 2 )B .人体吸入的CO 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 2越少C .当吸入的CO 与O 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D .把CO 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4.2009年高考北京卷理综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B .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C .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 2 + 2H 20 + 4e- = 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一一2e一= C12↑5.2009年高考安徽卷12.Cu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为:2Cu+H2O电解Cu2O+H2↑。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钠.按溶液 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A.①④②③⑥⑤ B.④①②⑥⑤③ C.①④②⑥③⑤ D.④①②③⑥⑤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6.(3 分)已知:
绝密★启用前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 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
A.它是副族元素 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C.它的原子核内有 63 个质子 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 89 个中子
注意事项:
5.(3 分)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
C.等质量的 NaHCO3 和 Na2CO3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 CO2 体积相同
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Cl2=Br2+2Cl﹣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
C.3 mol
D.2 mol
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8.(3 分)根据已知回答 24﹣25 题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2009年高考电化学试题扫描

2009年高考电化学试题扫描

() O 3 Mn 的生 产 方 法 之 一 是 以 石 墨 为
电极 , 电解 酸 化 的 Mn O S 溶 液. 阴极 的 电极 反应式 是

— —
若 电解 电路 中通过 2to l o — g .
电子 , Oz Mn 的理论 产量 为—
解析 : 1 根 据 原 电池 的 工 作 原 理 , 活 () 其 泼 金 属 做 负 极 , 负极 材 料 是 Z ; 故 n 电子 的 流 向与 电流相 反 , 电 子 流 向 正 极 ; 2 锌 置 换 故 ()
答 案 : D
. 除 去 C 抖 , 好 选 用 下 列 欲 u 最
( 填代 号 ) .
二 、 料 电池 燃
a N a H b Zn C Fe d. . O . . NH 3・H2 O
【 2 ( 苏化 学第 1 例 】 江 2题 ) 以葡萄糖 为 燃 料 的微生 物燃 料 电池 结构 示 意 图如 下 图所 示 . 于该 电池 的叙述 正确 的是 ( 关 ) .
竹 南
的负极 反 应 为 : 6 2 ) + 6 O一 2 e C Hl(6 H2 4 一一
6 02 2 H , 极 反 应 为 : O + 2 H C + 4 正 6 2 4 +
池 反 应 为 : i 2 i O L + L 5 2 Ni
乙 B
2 . O2 I 05 i8Ni .
1 l O2 质量 为 8 . mo Mn , 7g
F Cz固体 , 中石 墨 电极 为负极 e1 乙
解 析 : 中 I 失去 电子 放 电 , 生氧化 反 乙 一 发
发 生还 原反 直
C 该 电池 不能用 水溶 液作 为 电解 质 . D. 电过 程 中 I 放 r向负极移 动 解析: 根据 锂离 子 电池 的电池 反应 , 电 放

2007年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电化学(清楚word版、解析详细)

2007年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电化学(清楚word版、解析详细)

电化学1.(07年广东化学·9)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

电池负极反应为:A.H2+2OH-=2H2O+2e-B.O2+4H++4e-=2H2OC.H2=2H++2e-D.O2+2H2O+4e-=4OH-答案:C解析:难度:易,电解液为酸性,故A错,负极通入氢气,正极通入氧气,故B、D错。

2.(07年广东化学·12)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A.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B.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答案:BD解析:铜绿是生活中常见现象,反应原理为2Cu+O2+CO2+H2O==Cu2CO3(OH)2,故青铜器应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或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防止被腐蚀。

A可能发生原电池反应而被腐蚀。

3.(07年广东文基·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答案:B解析: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如可燃物的燃烧反应,A选项错误;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选项错误;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D选项错误。

正确选项为 B4.(07年广东理基·25)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 +O2 2Fe2++4OH-。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 4OH-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答案:A解析: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2H2O+O2+4e- 4OH-,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溶液中的氧气不断溶解,因此在空气与水交界处钢铁更容易腐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答案:A解析: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 项正确。

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2.(09安徽卷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答案:A解析: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参加了反应,所以Cu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选项正确;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D选项错误。

3.(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612622C H O +6H O -24e =6C O +24H ↑ C .放电过程中,+H 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2C O 气体22.46L答案:B解析:A 项,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会变性,所以A 错;B 项,负极是葡萄糖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 对;C 项,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应向正极移动,所以C 错;D 项,消耗1mol 氧气生成1mol 二氧化碳,标准状况下体积是22.4L ,D 错。

4.(09浙江卷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 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

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 +的高分子材料。

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Li+2Li 0.3520.8522N iO L i N iO −−−→←−−−放电充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 -=Li +B .充电时,Li 0.852N iO 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C .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 .放电过程中Li +向负极移动答案:D解析:A 项, Li 从零价升至正价,失去电子,作为负极,正确;B 项, 反应逆向进行时。

反应物只有一种,故化合价既有升,又有降,所以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正确;C 项, 由于Li 可以与水反应,故应为非水材料,正确;D 项,原电池中阳离子应迁移至正极失电子,故错。

5.(09广东理科基础3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 .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答案:B解析: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用,再次使用,属于二次电池,A 项正确;铜锌原电池中铜为正极,故电流为铜流向锌,而电子是由锌流向铜,B 项错;电池的实质即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 项正确;Zn 失去电子生成Zn 2+,故作为负极,D 项正确。

6.(09福建卷11)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322Fe I +-+222Fe I ++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 3+被还原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 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答案:D解析:乙中I -失去电子放电,故为氧化反应,A 项正确;由总反应方程式知,Fe 3+被还原成Fe 2+,B 项正确;当电流计为零时,即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可证明反应达平衡,C 项正确。

加入Fe 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Fe 2+失去电子生成Fe 3+,而作为负极,D 项错。

7. (09广东化学10)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 2(OH)3Cl 覆盖在其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B .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C .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D .生成Cu 2(OH)3Cl 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答案:BC解析:锡青铜属于合金根据合金的特性,熔点比任何一种纯金属的低判断A 错;由于锡比铜活泼,故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锡失电子保护铜,B 正确;潮湿的环境将会加快金属的腐蚀速率,C 正确;电化学腐蚀过程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属于化学反应过程,D 错。

8.(09广东化学1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 溶液或NaOH 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NaCl 溶液或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 2+2H 2O +4e -=4OH -B .以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 +3OH --3e -=Al(OH)3↓C .以NaOH 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 保持不变D .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答案:A解析: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或中性, 该燃料电极的正极发生反应为:O 2+2H 2O +4e -=4OH -,A 对; 铝作负极,负极反应应该是铝失去电子变为铝离子,在氢氧化钠的溶液中铝离子继续与过量的碱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因此负极反应为:Al +4OH --3e =AlO 2——+ 2H 2O ,B 错; 该电池在碱性条件下消耗了碱,反应式为4Al +3O 2+4OH -= 4AlO 2——+ 2H 2O 溶液PH 降低,C 错;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出来经过外电路流到正极,D 错.9.(09北京卷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B .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C .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22O +2H O +4e 4O H =D .工业上电解饱和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2C l -2e =C l ↑ 答案:A10.(09上海卷13)右图装置中,U 型管内为红墨水,a 、b 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 .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2+-→Fe2e Fe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答案:B11. (09上海理综11)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

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

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④答案:A12. (09天津卷10)(14分)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

下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用a、b 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

(3)电极表面镀铂粉的原因为。

(4)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提供电能。

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

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Ⅰ.2Li+H2∆2LIHⅡ.LiH+H2O==LiOH+H2↑①反应Ⅰ中的还原剂是,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

②已知LiH固体密度为0.82g/cm3。

用锂吸收224L(标准状况)H2,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比为。

③由②生成的LiH与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答案:(1)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由a 到b(2)222444H O H e H O --+-=或22222H O H e H O --+-= (3)增大电极单位面积吸附2H 、2O 分子数,加快电极反应速率(4)①L i 2H O ②11148或-48.7110⨯③32解析: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

(1)原电池的实质为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总反应为2H 2 + O 2 =2H 2O ,其中H 2从零价升至+1价,失去电子,即电子从a 流向b 。

(2)负极为失去电子的一极,即H 2失电子生成H +,由于溶液是碱性的,故电极反应式左右应各加上OH -。

(3)铂粉的接触面积大,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4)I.Li 从零价升至+1价,作还原剂。

II.H 2O 的H 从+1降至H 2中的零价,作氧化剂。

由反应I ,当吸收10molH 2时,则生成20molLiH ,V=m/ρ=20×7.9/0.82 ×10-3L=192.68×10-3L 。

V (LiH)/v(H 2)= 192.68×10-3L/224L=8.71×10-4。

20mol LiH 可生成20mol H 2,实际参加反应的H 2为20×80%=1.6mol ,1molH 2转化成1molH 2O ,转移2mol 电子,所以1.6molH 2可转移3.2mol 的电子。

13.(09全国卷Ⅰ28)(15分)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 5.00%的NaOH 溶液、足量的CuSO 4溶液和100g 10.00%的K 2SO 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 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 2SO 4浓度为10.47%,乙中c 电极质量增加。

据此回答问题:①电源的N端为极;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③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g;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甲溶液;乙溶液;丙溶液;(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答案:(1)①正极②4OH--4e-=2H2O + 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