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简答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完整word版)生理学简答题(必考)
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几种,举例说明之。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五种:(一)单纯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二)易化扩散:又分为两种类型: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三)主动转运(原发性)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四)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五)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均为被动扩散,其扩散通量均取决于各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电位差和膜的通透性。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一) 单纯扩散的物质具有脂溶性,无须借助于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跨膜转运;而易化扩散的物质不具有脂溶性,必须借助膜中载体或通道蛋白质的帮助方可完成跨膜转运;(二)单纯扩散的净扩散率几乎和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而载体易化扩散仅在浓度差低的情况下成正比,在浓度高时则出现饱和现象;(三)单纯扩散通量较为恒定,而易化扩散受膜外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而不恒定。
3描述Na+--K+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Na+--K+泵活动的生理意义是:(一)Na+泵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是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的;(二)Na+泵不断将Na+泵出胞外,有利于维持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的正常容积;(三)Na+泵活动形成膜内外Na+的浓度差是维持Na+-H+交换的动力,有利于维持胞内pH值的稳定;(四)Na+泵活动建立的势能贮备,为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以及非电解质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4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
生理学上最早把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之为兴奋性,而把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的外部可见的反应(如肌细胞收缩,腺细胞分泌等)称之为兴奋。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
0.9%NaCI溶液
和 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其生理意义如何 ?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
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3、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区的传导速度很慢,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约为
0.1s ,称为 房- 室延搁 。
4、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正常心脏兴奋的发源地,心的节律性活动是受自律性
最高的窦房结所控制,故把 窦房结称作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
5、有效不应期:由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 3 期膜内电位为 -60mV这
段不能再次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简答题:
1、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答: ①特点:心室肌细胞兴奋时,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 -90mV 迅速去极
到 +30mV左右,即膜两侧原有的极化状态消失并出现反极化,构成动作电位的上
升支。历时 1-2ms,此期电位变化幅度约 120mV。
②机制: 0 期的形成原理:在外来刺激作用下,心室肌细胞膜部分
Na+
通道开放引起少量 Na+内流,造成膜轻度去极化。 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 (-70mV)
时,膜上 Na+通道开放速率和数量明显增加, 出现再生性 Na+内流, 导致细胞进一
步去极化,使膜内电位急剧升高。 1 期( 快速复极初期 ) :主要由 K" 快速外流形成。 2 期(平台期):Ca2+内流和 K+外流同时存在, 缓慢持久的 Ca2+内流抵消了 K+外流,
生理学简答题总结精华版
生理学简答题总结精华版作者:日期: 21. 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答:(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 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 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Na、K、(3)钙泵;交换。
(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
5. 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都是将较小的分子和离子顺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跨膜转运。
不同点:①单纯扩散的物质是脂溶性的,易化扩散的物质的非脂溶性的;②单纯扩散遵循物理学规律,而易化扩散是需要载体和通道蛋白分子帮助才能进行的。
6. 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和特征是什么?答:(1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这类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快速开放和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快速跨膜传导。
(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它是通过与脂质双层中以及膜内侧存在的包括G蛋白等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之间级联式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完成信号跨膜传导的。
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和参考答案.doc
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和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和参考答案第一章名词解释:1.兴奋性:身体对刺激的感觉和反应的特性或能力被称为兴奋性。
2.阈值:能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组织的阈值强度,简称阈值。
3.反思:反射是指身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刺激的有规律的反应。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它是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快速、可逆的电位逆转或波动。
3.兴奋-1.兴奋性:身体对刺激的感觉和反应的特性或能力被称为兴奋性。
2.阈值:能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组织的阈值强度,简称阈值。
3.反思:反射是指身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刺激的有规律的反应。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它是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快速、可逆的电位逆转或波动。
3.兴奋:肌肉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肉细胞的机械收缩之间的中间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合,钙是耦合因子。
第三章血液名词的解释:1.血细胞比容:全血中红细胞的体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等于血浆渗透压,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短的回答:3.什么是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它的生理意义是什么?回答: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收水分的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小分子如晶体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它在维持红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它能把组织液中的水分吸引到血管中,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血液量。
4.为什么正常人血管中的血液保持液态?回答:由于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凝血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溶解,以维持血液的流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回答:根据抗原A和抗原B是否存在于红细胞膜上,ABO血型分为4种类型:A型、B型、AB型和O型。
《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第1章绪论(-)名词解释1、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成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_门科学。
2、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的环境,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称为内环境。
3、稳态(homeostasis):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又称为自稳态,是_种动态平衡状态。
4、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称为神经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5、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_种调节方式称为体液调节。
7、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8、神经一体液调节:人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一体写驻反墜_指受控部分发生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10、负反馈:指受控部分发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10、慢性动物实验:是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保持外界环境尽可能接近于自然状态、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观察的一种实验方法。
11、急性动物实验:以完整动物或动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动物某些生理活动进行记录和观察的实验。
12、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于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13、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为种族共有的,是一种初级的神经活动。
生理学简答题归纳
生理学简答题归纳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命过程的科学,主要关注的是动物的内部机体的功能和结构,以及生物的运动,繁殖和发育。
它是生物学的分支,涉及的学科包括医学、神经科学、病理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核心学科,从而了解更多有关生命的本质和特性。
生理学简答题归纳1.理学是什么?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命过程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动物的内部机体的功能和结构,以及生物的运动,繁殖和发育。
它也是生物学的分支,涉及的学科包括医学、神经科学、病理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
2.理学的目的是什么?生理学的目的是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特性,从而更好地掌握生命现象。
通过研究,生理学家可以进行有关人体器官和自然界生物活动的细致观察和研究,从而探索有关生命现象的真相。
3.理学是如何研究的?生理学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生命现象,其中包括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和统计法等。
实验法是生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控制实验变量并观察比较结果,可以探索生物体的机理和特性。
4.理学的应用是什么?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改善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生理学的研究结果和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医生和工程师等专业人士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并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另外,生理学研究还可以为制药、医疗器械、保健和营养以及一些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生理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科学,其内涵覆盖了一系列关于生物的运动、结构、机理、功能和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现象的真相,并为医学、制药、保健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生理学的研究也为改善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完整word版)生理学经典简答题汇总(修改版)
生理学生理简答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答:●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4.物质通过哪些形式进出细胞?举例说明。
答:●单纯扩散:O2、CO2、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易化扩散:①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②经通道易化扩散:如溶液中的Na+、K+、Ca2+、Cl-等带电离子。
●主动转运:①原发性主动转运:如Na+-K+泵、钙泵;②继发性主动转运:如Na+-Ca2+交换。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得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得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得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得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就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得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就是细胞接受适当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得基础上产生得快速而可逆得电位倒转或波动.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得电变化与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得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就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得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得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与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得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得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得分布以及红细胞得正常形态与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得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得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得水平衡与维持血容量.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与纤溶系统得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得纤维蛋白不断得溶解从而维持血液得流体状态.5、ABO血型分类得依据就是什么?答:ABO血型得分型,就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就是否存在A抗原与B抗原分为A型、B型、AB型与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得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
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得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得妇女与需要反复输血得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得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得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简答题生理]生理学简答题大全
[简答题生理]生理学简答题大全答:胸内压等于肺内压减去肺回缩力,是一个负压。
吸气时,肺扩张,回缩力增大,胸内负压更负;呼气时,肺缩小,肺的回缩力减小,胸内负压也相应削减。
2.胸腔内负压有何生理意义?答:(1)对肺有牵拉作用,使肺泡保持充盈气体的膨隆状态,不致于在呼气之末肺泡塌闭;(2)对胸腔内各组织器官有影响,可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3)作用于全身,有利于呕吐反射。
3.肺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功能?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1)能动态地对肺泡容量起稳定作用。
吸气时,可避开因吸气而使肺容量过分增大;呼气时,可防止因呼气而使肺泡容量过小。
(2)防止肺泡积液,保持肺泡内相对“干燥”的环境。
4.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1)滤过膜的通透性。
滤过膜通透性的转变可明显影响生成原尿的量和成分。
(2)滤过压。
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种(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力气中,任一力气的转变都将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5.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为什么增加?答: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削减,肾脏重汲取水分减弱,使多余水分以稀释尿形式排出,尿量增多。
6.简述肾脏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1)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生成尿液,将机体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
(2)对机体的渗透压、水和无机盐平衡调整起重要作用。
(3)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7.机体如何维持正常体温?答:畜禽正常体温的维持有赖于体内产热和散热两者保持平衡。
体内一切组织细胞活动时,都产生热,同时机体随时都在不断地向外界散热,以保持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平衡。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整,使两者在外界环境和机体代谢常常变化的状况下保持动态平衡,实现体温的相对稳定。
8.什么叫基础代谢?应在什么条件下测定动物的基础代谢?答:基础代谢是指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测定动物的基础代谢的条件是:(1)糊涂;(2)肌肉处于宁静状态:(3)相宜的外界环境温度;(4)消化道内食物空虚。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的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
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
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生理学简答题归纳
生理学简答题归纳
生理学是一门极为复杂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及其复杂的相互作用。
针对这一复杂性,本文将回答一些关于生理学的常见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首先,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以及各种疾病的学科,它旨在探索人类生命的机制,包括发展、活动、运动和衰老等各方面。
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1、细胞生理学:研究细胞生物学如何发挥作用,细胞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生命过程;
2、遗传学:研究基因组如何传承遗传信息,影响人体的特征和功能;
3、解剖学:研究某一器官或组织的形态,和其功能如何起到重要作用;
4、生物化学:研究细胞和组织的魔种化学反应如何发挥作用;
5、生理学:研究某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影响,如心脏和肺的协同作用;
6、神经生理学:研究神经机制及其与感觉、记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7、生殖生理学:研究生殖器官的发育、性别特征的维护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8、发育生理学:研究人体的发育过程及其影响,以及个体如何从出生到成年时期演变;
9、免疫学: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如何保护身体免受外在侵害物质的破坏;
10、病理学:研究身体某一部分有病变时,其影响和变化。
总之,生理学是一门分支科学,它探究人体功能,从多方面研究身体的结构和功能,把生物学和医学结合在一起,以更好地认识人类生命。
上述是对生理学的简单介绍,并不能完全概括这一复杂的学科,但它能够增加我们对生理学的了解。
随着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还可以发掘身体内更多未知和复杂的相互联系,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身体是如何运作的。
此外,生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人体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的认识,从而保护人类的健康。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 28道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2.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
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3.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即细胞外液。
4.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化成为一定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活动的过程。
反射弧是它的结构基础。
5.正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通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增强。
如此往复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破坏原先的平衡。
这种反馈的机制叫做正反馈。
6.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它原先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的反馈调节。
7.稳态:维持内环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8.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按单纯物理学原则实现的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
9.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于借助于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蛋白)的帮助所实现的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属被动转运)10.主动转运:指小分子物质或离于依靠膜上“泵”的作用,通过耗能过程所实现的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行主两类。
11.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时,不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而利用膜内、外Na+势能差进行的主动转运称继发性主动运。
12.阈值或阈强度当刺激时间与强度一时间变化率固定在某一适当数值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或阈值。
阈强度低,说明组织对刺激敏感,兴奋性高;反之,则反。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得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得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得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得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就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得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就是细胞接受适当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得基础上产生得快速而可逆得电位倒转或波动.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得电变化与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得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就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得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得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与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得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得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得分布以及红细胞得正常形态与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得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得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得水平衡与维持血容量.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与纤溶系统得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得纤维蛋白不断得溶解从而维持血液得流体状态.5、ABO血型分类得依据就是什么?答:ABO血型得分型,就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就是否存在A抗原与B抗原分为A型、B型、AB型与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得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
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得A 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得妇女与需要反复输血得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得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得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生理学简答题汇总
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答:(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4.物质通过哪些形式进出细胞举例说明。
答:(1)单纯扩散:O2、CO2、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2)易化扩散:①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②经通道易化扩散:如溶液中的Na+、K+、Ca2+、Cl-等带电离子。
(3)主动转运:①原发性主动转运:如Na+-K+泵、钙泵;②继发性主动转运:如Na+-Ca2+交换。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
(增加的题)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
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
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
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生理学简答
简答和论述1998年简答:1、简述循环系统运动训练的反应及适应。
答:(1)反应A、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运动时,由于肌肉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出量的保证.另外运动时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使容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也有利于增加静脉回流B、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的。
通过体内的调节机制,使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液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和内脏的血流量减少.C、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许多因素改变后的总的结果。
换句话说,运动时的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心输出量的增加和外周阻力的降低两者比例恰当,则动脉血压变化不大,否则动脉血压就会升高或降低。
(2)适应:A、窦性心动徐缓这是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作用减弱的结果。
窦性心动过缓是可逆的,停止训练多年后,有些人的心率恢复接近正常水平。
B、运动性心脏肥大运动性增大的心脏外型丰实,收缩力强,心力贮备高,因此运动性心脏增大时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反应。
运动性心脏肥大对不同性质的运动训练具有专业性反应。
C、心血管机能改善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会发生变化,心肌纤维内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Ca2+的贮存、释放和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速率增加,冠脉供血良好,是心肌收缩力增加。
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2、简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1)最大摄氧能力最大摄氧量是反映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
也是衡量人体有氧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凡是能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都能影响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另外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都是影响吸氧能力的重要因素.(2)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是决定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3)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在进行较长时间肌肉活动中,要求神经过程的相对稳定性以及中枢间的协调性要好,表现为大量传入冲动作用下不易转入抑制状态,从而能长时间的保持兴奋与抑制有节律的转换.(4)能量供应特点耐力性项目运动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小,运动中的能量绝大部分由有氧代谢供给,所/以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与有氧耐力素质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问答题1. 简述乙酰胆碱作为外周神经递质,它的分布、相应的受体和作用。
[参考答案]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引起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舒血管纤维)以及支配骨骼肌的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
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引起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舒血管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的胆碱能受体都是M受体。
Ach作用与这些受体,可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节后胆碱能纤维兴奋的效应,包括心脏活动的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胃肠平滑肌的收缩、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虹膜环形肌的收缩、消化腺分泌的增加以及汗腺分泌的增加和骨骼肌血管的舒张等。
所有自主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和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分布有N受体。
小剂量Ach能兴奋自主神经节神经元,也能引起骨骼肌的收缩,而大剂量的Ach则阻断自主神经节的突触传递。
2. 血氧分压下降或血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时,呼吸系统的活动会有何变化?为什么?[参考答案]动脉血中Po2下降到10.7kPa(80mmHg)以下,可出现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或摘除人的颈动脉体,低O2不再引起呼吸增强。
表明低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实现的。
CO2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素,动脉血中一定水平的Pco2是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兴奋性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当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到2%时,呼吸加深;增至4%时,呼吸频率也增快,肺通气量可增加1倍以上。
由于肺通气量的增加,肺泡气和动脉血Pco2可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
当吸入气中CO2含量超过7%时,肺通气量不能作相应增加,导致肺泡气、动脉血Pco2陟升,CO2堆积,使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呼吸中枢的活动受抑制而出现呼吸困难、头昏、头痛甚至昏迷。
3. 简述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负反馈性调节。
[参考答案]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它反过来抑制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同时抑制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通过这种负反馈作用,从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此外,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也能抑制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
负反馈作用在应激状态下会暂时失效,于是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大大增加,增强了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4.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后,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及胃运动将如何变化?为什么?[参考答案]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后进食时胃液分泌会减少,胃的运动会减弱。
胃的迷走神经是支配胃的外来神经,食物直接刺激口腔,咽喉部的感受器引起胃液分泌属非条件反射,反射的传出神经为迷走神经,切断后非条件反射被阻断,胃液分泌减少。
同时胃的容受性扩张也受迷走神经的控制,食物直接刺激口腔等消化道时通过迷走神经使胃做容受性扩张,切断迷走神经后胃的运动减弱。
5.何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各有什么生理意义?[参考答案]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控制系统影响中枢,最终加强自身的活动或使活动停止,这种反馈调节方式为正反馈。
负反馈是指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若Sf为负,则为负反馈。
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c),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6. 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参考答案](1)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除极速度快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就缩短,单位时间内爆发兴奋的次数增加,自律性就增高,反之,自律性就降低。
(2)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
最大舒张电位的绝对值变小,与阈电位的差距就减小,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就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则降低。
(3)阈电位水平阈电位降低,由最大舒张电位到达阈电位的距离缩小,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降低。
7 有哪些方法可加速或延迟血液凝固?[参考答案]加速血液凝固的方法有:(1)向血液中加入Ca2+,因为Ca2+是参与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
(2)让血液接触粗糙面,如用纱布压迫出血组织,这是因为粗糙面有利于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发挥其凝血功能。
(3)适当加温,如温盐水纱布止血,因为合适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凝血因子的活性。
对于凝血过程缓慢的机体,可补充Vitk,使血液凝固速度恢复正常。
延缓血凝的方法主要有:(1)加Ca2+络合剂,去除游离的Ca2+,如草酸钙,枸椽酸钠。
(2)血液接触光滑面,如内面涂硅胶的试管,不利于凝血因子激活和血小板发挥作用。
(3)降低温度,使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
(4)应用抗凝剂,如肝素,抗凝血酶Ⅲ。
因为抗凝血酶Ⅲ可使凝血酶等失活,而肝素可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
8. 呼吸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在何处?其适宜的刺激是什么?[参考答案]调节呼吸活动的化学感受器,依其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前者是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冲动分别沿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呼吸中枢;后者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Ⅸ、Ⅹ脑神经根附近,能感受脑脊液中H+的刺激,并通过神经联系,影响呼吸中枢的活动。
(1)CO2对呼吸的调节:CO2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素,动脉血中一定水平的Pco2是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兴奋性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2)低O2对呼吸的调节:低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实现的。
(3)H+对呼吸的调节:动脉血中H+浓度升高,兴奋呼吸;H+浓度降低,使呼吸抑制。
H+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实现,9.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和消化的主要部位?[参考答案]小肠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上都起重要作用。
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是全面的和最后的。
因为在小肠内,食物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作用,各种需消化的营养成份均最后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小肠还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的运动对促进化学性消化和吸收都有重要作用。
一般食物在小肠停留3~8小时。
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和吸收过程基本完成。
10. 何谓胆碱能纤维?哪些神经纤维是胆碱能神经纤维?[参考答案]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胆碱能纤维包括:植物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11. 何谓去大脑僵直?其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参考答案]去大脑动物(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在肌紧张方面表现亢进现象,动物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
正常情况下,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易化作用和下行抑制作用保持着协调平衡,其中下行易化作用稍占优势,从而维持正常的肌紧张。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如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会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过度紧张的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其发生是因为切断了大脑皮层、纹状体等部位与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的联系,使抑制区活动减弱而易化区活动增强,肌紧张亢进,造成了僵直现象。
当人类患某些脑部疾病时,也会出现类似去大脑僵直的现象。
12. 甲状腺素有什么生理作用?[参考答案]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过程。
(1)对代谢的影响1)产热效应。
甲状腺激素可使绝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和产热量增加,尤其以心,肝,骨骼肌和肾等组织最为显著,甲亢时,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增高,患者喜凉怕热,极易出汗。
反之,甲低时,基础代谢率降低,喜热怕凉,均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2)对蛋白质,糖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a.蛋白质代谢,T3、 T4 分泌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肌肉无力,但组织间的粘蛋白增多。
可结合大量的正离子和水分,引起黏液性水肿,反之,则加速蛋白质分解,特别是加速骨骼肌的蛋白质分解,使肌酐含量降低,尿酸含量增加,并可促进骨的蛋白质分解,从而导致血钙升高和骨质疏松,尿钙的排出量增加。
b.糖代谢,甲状腺激素一方面促进小肠粘膜对糖的吸收,增强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并加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生长素的升糖作用。
另一方面,还可加强c.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酸氧化,增强儿茶酚胺与胰高血糖对脂肪的分解作用。
T 3、T4 既促进胆固醇的合成,又可通过肝加速胆固醇的降解,但分解的速度超过合成。
(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在人类哺乳动物,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不可缺少的激素,特别是对骨和脑的发育尤为重要。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儿童,表现为以智力迟钝和身材矮小为特征的呆小病。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不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以分化为成熟神经系统活动也有作用。
甲亢时,兴奋性增高,主要表现为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过敏疑虑,多愁善感,喜怒无常等,甲低时,兴奋性降低,出现记忆力减退,说话和行动迟钝,淡漠无情与终日思睡状态。
另外,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有明显的影响,T3、T4 可使心率增快。
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与心作功增加。
13.在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发生哪些周期性的变化,为什么?[参考答案](1)增殖期的形成女性青春期开始,下丘脑分泌GnRH使腺垂体分泌FSH和LH。
FSH促进卵泡发育,并与少量LH配合使卵泡分泌雌激素。
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呈增殖期变化。
至排卵前约1周,血中雌激素浓度明显上升,通过负反馈使血中FSH 下降,LH仍稳步上升。
此时雌激素可加强FSH作用,通过局部正反馈使本身浓度不断提高,到排卵前1~2天达高峰。
高峰浓度的雌激素通过正反馈,触发腺垂体对FSH特别是LH的分泌,形成血中LH高峰,导致了排卵,并促使黄体的形成。
(2)分泌期和月经期的形成排卵后生成的黄体在LH作用下发育并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
随着黄体长大,这两种激素分泌不断增加,并在排卵后8~10天达高峰,出现了对下丘脑—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抑制了GnRH、FSH、LH的分泌。
此期若不受孕,黄体将由于LH分泌减少而蜕变,致使血中孕激素、雌激素浓度迅速下降,一方面导致子宫内膜剥脱出血形成月经,另一方面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馈抑制解除,卵泡又在FSH的作用下发育,新的周期又开始了。
14.何谓主动转运,试以钠泵的活动说明Na+,K+的跨膜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物质依靠膜上“泵蛋白”的作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这是一种耗能过程,所以称为主动转运。
[参考答案]主动转运是靠细胞上的一种特殊的镶嵌蛋白质实现的,这种特殊的镶嵌蛋白质,称为泵蛋白质,简称泵。
细胞膜上的泵蛋白质具有特异性,按其所转运的物质种类可分为钠泵、钾泵、钙泵等等。
Na+K+泵也称Na+K+依赖式ATP酶,具有酶的特性,可使ATP分解释放能量。
Na+K+泵的主要作用主要是把细胞内多余的Na+处细胞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