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基本理论思考题
宪法问答
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一、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何异同?答: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就其法律属性来说,和普通法律的区别在于:第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它的内容在于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国家的总章程。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都是国家生活中最重大和根本的问题,它是国家和公民活动的法律基础。
正因为宪法的内容在于确认一国的根本制度,因此有的国家就把宪法与根本法等同起来。
基于宪法的根本法特征,宪法不能像普通法律那样具体。
第二,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宪法不仅具有一般的法律效力,而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为了体现宪法的权威性,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定程序。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即所谓制宪权)是一种最高的国家权力,体现着国家的主权。
宪法的以上特征表明了它和普通法律的区别和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如何理解宪法的概念及其本质?答:在本质上,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但是,在一个已消灭了阶级对抗的社会,宪法本质的表现形式将发生变化。
所以,从更广泛意义上说,宪法客观地反映着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
宪法与政治力量对比和政治形势发展变化的关系,表现为:首先,宪法是在政治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任何一部宪法的产生,都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结。
没有阶级斗争的胜利,没有取得政权并建立起阶级统治的国家,就不可能制定出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宪法。
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为了建立适合于本阶级利益的制度,并使社会全体成员都能按照它的意志来行动,这就需要借助于宪法这一工具,来达到它的目的。
其次,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具体历史条件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决定并影响着宪法的具体内容。
即使是同一个类型的宪法,其具体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宪法思考题
宪法1.简述我国宪法结构的特点。
P336宪法结构的概念:宪法结构是指宪法内容的具体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是成文宪法的表现形式。
各国宪法会受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公民的宪法意识和立法技术会对宪法结构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宪法结构的组成部分:a.序言:国家的历史发展、根本任务、基本国策、根本法地位、最高效力;b.正文: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和国家标志;c.附则2.简述宪法规范的特点。
P338宪法规范的概念:是指调整宪法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所谓宪法关系是指国家或国家关系始终作为重要参与者的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关系。
既包括社会、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宪法规范的特点a.宪法规范具有政治性。
制宪过程是一种政治性的选择;宪法规范具体内容的确定反映一种政治选择;宪法规定的调整方式与调整过程受一定政治利益的约束。
b.组织性与限制性。
宪法规范是一种组织国家权利的规范,国家权力通过宪法规范的运用得到合理的组织和分配。
为了保证权力运行的合宪性,宪法规范不仅要发挥组织的功能,同时要发挥其限制的功能。
c.最高性。
I宪法规范是社会生活中具有最高价值的准则;ii宪法规范的最高性体现法律效力的最高性;iii宪法规范的最高性意味着宪法是调整社会生活的最高的依据,是判断政治行为是否合法、合理的标准。
d.稳定性与适应性。
I宪法规范作为构成宪法的基本要素,需要在社会生活中长期稳定,不得轻易变动;ii为了保障其稳定性,宪法规范本身的内容要合理,要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
e.制裁性。
先发发挥其制裁功能的主要形式是具体的司法实践活动。
3.试述宪法解释的原则与类型。
P341-342宪法解释是指对宪法内容、含义及其界限所做的说明。
宪法解释的原则。
A.解释宪法应符合制宪目的与精神;B.必须遵循依法解释原则;C.要反映社会发展需求。
宪法解释的类型。
A.主体与效力不同:有权&学理;B.目的:违宪&补充;C.方法:语法、逻辑、系统&历史;D.尺度:字面、限制&扩充。
西南大学《宪法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141)《宪法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我国国务院总理是政府首脑(√)2.我国的经济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我国的宪法是刚性宪法,也是成文宪法(√)4.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选举制度(√)5.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6.英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7.村民委员会是乡政府的派出机构(×)8.英国的政府必须对议会负责(√)9.宪法是其它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10.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1.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12.我国是成文宪法的国家,没有宪法惯例(×)13.重视人权保障,扩大公民权利是宪法的发展趋势(√)14.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16.宪法关系具有政治性的特点(√)17.宪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所有权(√)1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保护“人权”(√)19.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20.在我国,所有国家机关都实行首长负责制(×)21.中央军委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22.我国地方人民政府受上一级国家权力机关领导(×)23.宪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24.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5.在我国,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二、不定项选择题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ABCDA、言论自由B、平等权C、宗教信仰自由D、社会保障权2.英国宪法的特点 ADA、制定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一样B、制定修改程序严于普通法律C、刚性宪法D、柔性宪法3.我国实行首长负责制的国家机关有 ADA、国务院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地方人民政府4.我国宪法规定,下列任职不超过两届的有 ABD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中央军委主席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5.我国的地方人民政府受 BD 的领导A、国家主席B、国务院C、上一级国家权力机关D、同级国家权力机关6.一九五四年宪法确认的基本原则是 ACA、人民民主原则B、法治原则C、社会主义原则D、分权与制衡原则7.下列属于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 ACDA、邓小平理论B、四项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依法治国8.全国人大的职权有 ABCDA、制定基本法律B、任免国家领导人C、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D、决定国家重大问题9.我国宪法是 ACA、成文宪法B、不成文宪法C、刚性宪法D、柔性宪法10.我国实行直接选举的范围包括 BDA、省级人大代表B、县级人大代表C、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D、不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11.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包括 ABCDA、立法权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C、货币发行权D、财政独立权12.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CDA、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B、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C、取临时宪法的作用D、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3.英国宪法的内容包括 BCDA、宪法法典B、宪法性文件C、宪法性判例D、宪法惯例14.我国实行合议制的国家机关有 ACDA、人民检察院B、各级人民政府C、人民法院D、人民代表大会15.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 ABCDA、服兵役的义务B、依法纳税的义务C、受教育的义务D、遵纪守法的义务16.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经济形式主要有 ABCDA、全民所有制经济B、集体所有制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17.宪法的渊源主要有 ABCDA、宪法典B、宪法性法律C、宪法判例D、宪法惯例18.根据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宪法可分为 ADA、刚性宪法B、成文宪法C、不成文宪法D、柔性宪法19.西方国家宪法原则主要有 ABCA、法治原则B、分权与制衡原则C、主权在民原则D、公有制原则20.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有 ABCDA、选举的普遍性B、选举的平等性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D、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和罢免21.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 ABCD A、国家利益 B、社会利益C、集体利益 C、其它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2.我国宪法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理由包括 ABCDA、宗教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现象B、宗教信仰属于思想领域C、宗教具有民族性、群众性D、宗教具有国际性23.我国宪法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BCDA、总纲B、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国家机构D、国家标志24.美国的宪法是 ACA、成文宪法B、不成文宪法C、刚性宪法D、柔性宪法25.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国家机关有 ABCA、人民政府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人民政协三、名词解释1.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行政区域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专门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
宪法思考题
宪法第一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宪法:宪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以保障人权为目的,对社会进行制度安排的基本形式,经历了由单一的政治制度安排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全方位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宪法是每一个民主国家最根本的法的渊源,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权利义务,集中体现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或集团的利益的国家根本大法。
2、宪法学:以宪法理论、宪法历史以及由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和原则以及宪法的实际运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3、宪法惯例: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并被反复运用,为国家机关、政党及人民所普遍遵循而实际上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习惯和传统。
4、宪法规范:调整宪法关系并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宪法规范是指宪法所确定的规范。
实际上,有两种意义上的宪法规范:一是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规范,即一切调整宪法关系的规范,包括宪法中确定的调整宪法关系的规范和一般法律中确定的调整宪法关系的规范;二是根本意义上的宪法规范,即仅仅指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中确定的调整宪法关系的规范。
宪法学上所说的宪法规范应当是后一种意义上的宪法规范。
5、宪法类型: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4、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5、平时宪法和战时宪法;6、君主宪法和共和宪法;7、原始宪法和派生宪法;8、规范宪法、名义宪法和语义宪法;9、长宪法和短宪法;10、有标题的宪法和无标题的宪法;11、至上性的宪法和非至上性的宪法;12、纲领性的宪法和实用主义宪法;13、单一制宪法和联邦制宪法;14、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5、法定的宪法与现实的宪法。
6、违宪:指违反宪法,包括违反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就宪法文本而言,包括违反宪法的序言、正文和附则。
《宪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1.宪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具有怎样的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如国家制度及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设置及相互关系等),而法律规定的内容只涉及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制定:宪法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一般由常设的立法机关负责;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制宪机关成员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有的需全民公决,而普通法律的通过一般只要代议机关的议员或代表半数通过。
修改:1.特点主体;2.修改宪法的通过程序更严格;3.修改宪法内容的限制(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2.如何理解“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关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是从部门法意义上按法律调整的对象所作的一种学理分类。
两种含义:(1)不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一般立法程序、效力与规定其他内容、调整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相同)(2)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作为宪法的表现形式,宪法性法律应当是指不成文宪法国家规定宪法内容、作为宪法组成部分的一系列法律。
宪法性法律仅具有一般法律效力而不具有高于法律的效力。
3.如何理解宪法制定、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的关系?宪法制定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程序并通过制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宪法制定不同于宪法修改,后者是在原有宪法的基础上对宪法内容作全部或部分的变动,但不改变原有宪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都是使原有的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保持一致、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方法。
宪法基本理论思考题
宪法基本理论思考题1、如何理解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宪法是部门法学中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特点有:1、它属于基础理论学科;2、宪法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3、它研究的都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4、宪法学的涉及面极为广泛。
2、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的区别(1)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宪法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但保护私有制。
资本主义宪法强调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宣布私人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
(2)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宪法规定民主原则为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其民主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
资本主义宪法规定其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民主只是形式上的自由,没有物质上的保障。
(3)国家制度:无产阶级专政,人民当家作主;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民主的国家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为什么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各国宪法不论长短都是两大部分,即国家机构和公民基本权利。
(2)国家机构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和组织原则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3)国家权力存在和运行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4)宪法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显然在于保障的意义。
可见,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5、宪法产生的条件(1)经济: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促使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出现,为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普选制度议会制度的产生,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3)思想:资产阶级理论家提出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的观念,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4)法律:法律体系的日益发达,部门法律的增多。
6、苏俄宪法产生的意义(1)它突破了资产阶级宪法和宪政的局限性,使宪法成为无产阶级实现民主和组织国家政权的根本法。
宪法思考题
简述国家的概念与国家的双重性质国家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国家的双重性质是阶级性和社会性。
何谓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也就是政体,即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用何种原则和方式去组织其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权机关。
组织政权机关,特别是组织中央政权机关的原则和方式,显示着特定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反映着政权组织内部结构的状况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着人民同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因此,它是特定国家的民主制度的最基本表现。
政权组织形式是国家形式的主要方面,它与国家阶级本质紧密相连。
政权组织形式从国家从属于国家阶级本质,并反映国家本质;国家阶级本质决定着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如何认识我国的人大制度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他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国家本质属性人民通过选举制度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组成国家的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做好途径和方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就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民主集中制组织国家的政权机关,行使对国家的管理职能。
在我国,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当家作主的途径和方式的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途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的反映了国家的政治生活全貌人民代表全面地反映了人民行使其政治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面貌,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国家政治国家政治生活的整个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革命直接创造的,是革命斗争胜利的产物,是人民革命中政权建设经验的总结,它不以其他任何制度为依据,也不是依靠既有的任何法律规定而产生。
宪法思考题
第六章 思考题
公民和国籍的概念 国籍取得的方式和中国国籍的取得方式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基本权利的 法律特性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方式 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第一章 思考题
简述宪法的概念、分类与宪法的渊源形式 论述宪法的基本原则 简述宪法规范的构成要素、逻辑结构 论述宪法关系 什么是宪政?宪政的内容与特征 简述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第二章 思考题
制宪权的性质与特点 宪法制定基本程序和我国宪法制定的特点 宪法修改的原则和程序 我国1982年宪法修改的次数、方式和共同 我国1982年宪法修改的次数、方式和共同 特点
第八章 思考题
政党与政党制度的概念 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含义 宪法意义上选举的含义 选举制度的含义 政党当选制度类型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选举的民主程序 对代表的监督制度
宪法学视域的国家性质的含义 决定国家性质的主要因素 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统一战线、经济制度和文 化制度的基本规定 国家形式和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 政权组织形式与政体的联系区别 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
第五章 思考题
行政区划的含义及我国宪法对行政区划的规定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民族自治机关的概念 我国宪法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的规定 特别行政区的含义及其法律制度的特点 基层群众制度的含义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第七章 思考题
国家机构的概念与特点及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原 则 代议机关的含义、代议机关法律地位及组成类型 我国代议机关体系 国家元首的含义,我国国家主席的条件及职权 行政机关的含义及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国家行政机 关体系 司法的含义及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司法机关体系 军事机关的含义及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军事机关
宪法第一章基本理论答案
第一章(基本理论)答案一、名词解释宪法,规定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制度,反映阶级力量对比的关系,是国家的根本法。
附带性审查: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因提出对所用的法律、法律和法律刑文件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所进行的合宪性审查。
附带性审查往往以争议事件为前提,所审查的也是与诉讼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
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特征在于法律文件上既明确表述为宪法,又大多冠以国名,如《日本国宪法》。
不成文宪法,是指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而且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
不成文宪特征在于,虽然各种法律文件并未冠以宪法之名,却发挥着宪法的作用。
钦定宪法,是由君主或以君主的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它奉行主权在君的原则,往往产生于封建势力还很强大,资产阶级虽有一定力量但还不能占据优势的情况下。
违宪审查,宪法监督机关判断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代表机关的活动是否违反宪法的精神与规定所进行的审查活动。
民定宪法,是指由民选议会、制宪会议或公民投票表决制定的宪法。
民定宪法奉行人民主权原则,因而至在形式上强调以民意为依归,以民主政体价值追求。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1、C2、A 3 、A 4、B 5、B 6、B 7、D 8、C 9、D 10、C 11、C 12、C13、B 14、D 15、C 16、D 17、A 18、B 19、C 20、D 21、B、22、B 23、D 24、B 25.A 26.B 27.C(二)多选题1、BC2、ABCD3、BD4、CD5、BCD6、ABC7、ABC8、CD9、ABC 10、ABD 11、ACD 12、ABCD 13、AB 14、BCD 15、ABCD 16、ABC 17.ABD 18.BD三、判断说明题1.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对2.法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宪法是法,所以,宪法也伴随国家产生而产生错,尽管在近代以前,即存在“宪法”的概念,但是,并不立宪意义上的宪法,宪法是近代以后的产物。
宪法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宪法思考题1、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下为课件答案)政治制度说到底是政治权力安排即政治权力产生和运行的制度。
人大制度作为我国政权组织形式解决了国家权力归属关系及不同国家机关的权力配置问题。
人大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大制度体现了国家权力的终极安排,从最根本意义上反映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性质;另一方面,人大制度是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乃至社会制度的基础和依据。
(以下为网络相同论述题答案)答:所谓根本政治制度意味着: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运用和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其他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其权力、合法性均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制度和机构相比,是本源性的、根本性的。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具有相对低成本和较高可接近性的机构。
相比较而言,在现有的国家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人民”最容易进入和产生影响,人民代表大会最具有直接代表和反映“人民”意愿和要求的能力。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
这三个‘关系’、一个‘基础’、一个‘原则’,概括地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集中地体现了国家的性质。
一句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五,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
宪法思考题
宪法思考题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根据宪法是否与现实相一致,将宪法分为()A.虚假宪法和非虚假宪法B.公开宪法和潜在宪法C.原始宪法和派生宪法 D.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2.“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中“宪法”一词的含义是()A.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B.一般的法律法度C.封建国家的基本法 D.颁布法律,效法,实施法律3.刚性宪法与柔性线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A.列宁B。
蒲来士 C.洛克D.罗文斯坦4.我国宪法修改必须由A.全国人大代表的二分之一以上的多数通过B.全国人大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C.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D.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四分之三以上的多数通过5.典型的不成文宪法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6.下列关于英国宪法构成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B.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等构成C.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等构成D.由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7.以宪法制定的来源为标准,可将宪法分为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B.原生性宪法和派生性宪法C.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D.纲领性宪法与确认性宪法8.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A.1689年的《权利法案》B.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C.1777年的《联邦条例》D.1787年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9.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是()A.《权利法案》B.《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C.1787年美国宪法D.1791年法国宪法10.世界上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11.下列哪一部宪法是历史上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B.1787年美国宪法C. 1871年巴黎公社的《中央委员会宣言》D.1918年苏俄宪法1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1954年宪法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1975年宪法1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具有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五五宪草》D.《十九信条》14.有关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是根据1954年《宪法》制定的B.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1975年《宪法》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D.1982年《宪法》至今共经过了四次修正,通过了31条修正案15.我国宪法制定唯一一次行驶了制宪权的是()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16.自然法学派一般认为宪法制定权是()A.始原的创造性权利B.国家权力C.主权权利的体现D.统治阶级的最高决定权17.下列选项中哪位思想家的“政体三机能说”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开端()A.孟德斯鸠B.汉密尔顿C.亚里士多D.洛克18.近代“三权分立”学说是由()提出的A.洛克B.孟德斯鸠C.潘恩D.托克维尔19.下列选项中最早将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予以规范化的是()A.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B. 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C.1689年的英国《权利法案》D. 1791年的法国宪法20.划分法治和人治最根本的标志是A.法的权威是否高于人的权威B.是否依法办事C.是否有法必依D.是否有法可依21.下列哪个选项表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的权力制约原则()A.监督原则B.民主原则C.少数服从多数原则D.分权原则22.人民主权原则反应在宪法关系之中,则必然要求()A.实行多党制B.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C.权利制约权力D.人民民主专政23.《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D.全国人大法工委24.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条款出现在哪一选项之中A.正文的分则B.正文的附则C.序言D.正文的总纲25.关于我国宪法修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大代表有权提议修改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C.目前我国已对宪法进行了四次大修改五次小修改D.宪法修改有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26.我国现行《宪法》中规定的宪法修正案的公布机关()A.国家主席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D.宪法中并未做明确规定对27.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享有修宪权的主体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28.我国现行宪法通过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下选项中的哪种方式对其进行修改A.通过修改宪法的决议B.通过宪法修正案C.通过宪法解释D.对宪法进行全面修改二.多选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宪法的形式分类的是()A.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B.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C. 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与无产阶级国家的宪法D.钦定宪法,协定宪法与民定宪法2.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A.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的问题B.宪法的效力最高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D.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证书3.以宪法的实施效果为标准可将宪法分为A.规范性宪法B.名义性宪法C.语义性宪法D.中立性宪法4.宪法的基本特征是()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B.宪法是“政治法”C.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D.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证书5.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有A.社会主义原则B.人民民主原则C.法治原则D.法制原则6.1988年宪法修正案涉及以下哪些内容A.关于私营经济问题B.关于市场经济问题C.关于土地问题D.关于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7.下列关于现行宪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现行宪法是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B.现行宪法是1978年宪法的继承和法展C.现行宪法与以前的宪法没有任何关系D.现行宪法是《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8.下列关于宪法的制宪主体或制宪机关的哪些表述错误()A.制宪主体即是制宪机关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C.宪法起草委员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是我国的制宪机关9.下列关于制宪权的表述,正确的是()A.宪法的制定是制定主体依据程序制定宪法,行使制宪权的活动B.制宪权的概念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法治思想以及中世纪的根本法思想C,制宪权,修宪权,立法权属于同一层次的权力形态D.制宪机关不同于宪法起草机关10.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议会主权原则B. 法治原则C.基本人权原则D,权力制约原则11.下列对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理解正确()A.“人民主权”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核心B.“人民主权”原则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C.“人民主权”原则在各国宪法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D.“人民主权”原则与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完全对立的12下列哪些属于我国宪法的渊源()A.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及修正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D.宪法判例13.宪法修改具有的功能主要有()A.废除宪法原来的条款和内容B.变动宪法中的规定C.增补宪法的条款和内容D.维护宪法的稳定性和完整性14.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有权提出宪法修正案议案的主体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B.全国人大主席团C.600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联名D.三个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团15.受各国政体,历史等要素决定,宪法修正案的公布机关也不相同,主要有()A.国家元首公布B.代表机关公布C.行政机关公布D.司法机关公布三.名词解释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2.刚性宪法3.柔性线法4.神的意志论5.中立性宪法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7.权利法案8.人权宣言9.贿选宪法10.制宪权11.制宪权主体12.制宪程序13.主权14.人权15.宪法原则16.权力制约原则17.宪法解释18.有权解释19.调理解释20.宪法修改21.宪法修改提案程序22.宪法完全修改23.宪法无形修改四.简答1.如何理解“宪法是全民意志的体现”2.简述宪法分类的意义3.简述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4.近代中国出现过哪三种不同性质的宪法5.简述魏玛宪法的特点及其影响6.简述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7.简述近代宪法的特点8.简述1949年以来我国宪法的创制和修改情况9.简述宪法的制定程序10.简述宪法机关与宪法起草机构的不同11.简述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12.简述分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13.简述宪法惯例的特点14.简述我国宪法修改的程序15.简述宪法修改的方式五.论述1.为什么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2.如何理解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反映3.试述宪法产生的条件4.论制宪权的制约5.论制宪权的性质和特征6.我国宪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7.宪法至上原则在我国宪法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8.论宪法修改的方式9.论宪法修改的限制。
宪法基本理论的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的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宪法
2、宪法学
3、宪法惯例
4、宪法规范
5、宪法类型、划分标准
6、违宪
7、违宪审查
8、三权分立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9、宪法判例
10、宪法解释
11、宪政
12、宪法关系
二、简答题(问答题)
1、宪法有哪些社会作用?
答:宪法作用指宪法规范通过调整宪法关系主体的行为从而最终对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
公民与国家是宪法关系最基本的主体,因此宪法也主要是对公民的权利行为与国家的权力行为进行规范。
宪法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组织国家权力,限制国家权力;②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2、掌握不少于四种的宪法分类。
3、了解美国违宪审查制度。
4、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内容。
5、什么是宪法?宪法(主要是成文宪法)主要规定哪些内容?
6、宪法规范主要有哪些特点?
7、简述宪政和宪法的法律关系。
8、如何理解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
9、简述英国宪法的组成。
10、我国宪法的修改。
宪法第64条
11、我国宪法的结构。
(看目录)
12、宪法的渊源。
13、宪法修改的方式。
全面修改、部分修改、无形修改
三、论述题
1、怎样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三个方面,内容、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制定和法律修改,其实是考宪法与其他普通法的区别)
2、论述马列主义关于宪法的本质。
(列宁关于宪法本质的论述)
3、论述宪法的基本原则(掌握四个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
外国宪法思考题
外国宪法思考题外国宪法思考题1、外国宪法的产⽣条件(1)思想基础:具体指⼈⼈⾃由平等的思想(2)经济条件:近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和资本主义⽣产⽅式的确⽴(3)政治条件:建⽴了⾃由民主制度(4)法律条件: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体系的⽇益完善和整合需求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出现2、宪法的主要特征(1)宪法是公法(针对私法⽽⾔)(2)宪法是授权性法律(3)宪法是保障每⼀个⼈的社会权利契约(4)宪法是基本法(规定⽣活中的重要问题)(5)宪法相对稳定(宪法即基础法)(6)宪法是⽆处不在的3、结合⼥王,谈英国国王制的作⽤⾸先,英王是国家统⼀的象征其次,英王是国家宪政体制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体现和保证再次,英王是英国政党⽃争和社会⽭盾的协调者和缓解器最后,英王通过咨询、⿎励、忠告等形式,对内阁的执政活动作出了实际影响具体结合影⽚谈,⾃主发挥4、司法独⽴原则(英)司法独⽴原则在英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法官应独⽴于政府和双⽅当事⼈。
为了确保法官的独⽴,法官的报酬按法律规定⽀付并且有⾼级⼯薪审计部审核;法官的任期也必须有保障;法官免受政治上的压⼒和胁迫;法官不为其判决政府履⾏职责的⽅式承担刑事或民事法律责任;公民被赋予在合理时间内接受“独⽴和中⽴”的法院或裁判所公平公开的审判的权利5、法国宪法的特点(1)多变:⾃1791年第⼀部宪法颁布到1958年第五共和国宪法为⽌,法国历史上共出现过15部宪法这反映了法国政体演变的历史,也揭⽰了法兰西民族的某些民族特性(2)半总统半议会制:总统任命总理,总理对议会负责(3)⾏政权⼆元化:总统与总理共同⾏使⾏政权(4)司法权双轨制:普通法院与⾏政法院互不⾪属6、法国⾏政法院的特点以及对我国⾏政诉讼制度的影响(1)不按⾏政区划设置:这样⼀来⾏政权对司法权的⼲预减弱,同时便于司法权对⾏政权的监督。
在我国可以打破现⾏的按⾏政区划设置地⽅各级⼈民法院的旧体制,按司法管辖区设⽴⾏政法院。
最⼤限度地⾏使司法监辖区与⾏政管辖区相分离,使⾏政法院远离与案件相关的社会关系⽹,排除⾏政机构的⼲扰,保证审判的独⽴和公正(2)法官来源于⾏政官员:这些法官除具备法律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政经验。
宪法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名字解释1.宪法: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原则、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2.宪法学:宪法学是以宪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法学的分支学科。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宪法的理论 2、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3、宪法的实施 4、国家和性质和形式 5、国家政权的组织及其根本制度 6、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基本义务3.宪法惯例:宪法惯例是指在国家长期政治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涉及有关国家根本问题,调整相应基本社会关系,并为公民及全体社会普遍承认有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的结合。
宪法惯例是一种不成文的政治行为规范,没有特定的法律文书表现形式,因而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也不具有司法上的适用性,违反宪法惯例并不构成违宪,也就不可能引起违宪审查。
4.宪法类型:【1】.形式上的宪法:1.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2.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2】.新式宪法:1.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2.平时宪法和战时宪法,3.君主宪法和共和宪法,4.原始宪法和派生宪法,5.规范宪法,名义宪法和语义宪法.【3】.实质分类宪法:1.资本主义类型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宪法,2.法定的宪法和现实的宪法.5.违宪:违宪是指违反宪法的非法行为。
违宪行为是最高的违法行为。
违宪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违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宪法上的义务主体。
宪法课后思考题
宪法课后思考题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特征1、名词解释: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柔性宪法、民定宪法(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又称为文书宪法或制定宪法。
不成文宪法,是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
(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刚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
柔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
(3)民定宪法民定宪法是指由民意机关或者由全民公决制定的宪法。
2、宪法的特征(宪法的根本法特征)(1)宪法的内容不同与普通法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宪法的效力不同于普通法任何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以及基本内容,违宪的法律不是法律;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3、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点(1)国家或国家机关总是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一方宪法关系的几个基本类型:国家与公民;国家与各民族、社团;国家机关之间;同一体系的国家机关之间(2)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通过宪法规范调整的主体之间发生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权力—权利关系)(3)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的特征4、宪法规范的特点(1)宪法规范的原则性和概括性(2)宪法规范的高度适应性和相对稳定性(3)宪法规范的最高权威性和无具体惩罚性(4)宪法规范的可适用5、如何理解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1)整体效力说,宪法是一个整体,序言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当然的法律效力。
(2)部分效力说,从法序言的法律效力有三种不同情况:它记载历史事实的部分完全没有法律效力。
确认基本原则的部分须和宪法正文的规范结合起来才有法律效力。
属于规范性的部分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
1第二章宪法的价值与功能1、宪法价值的具体体现(1)正义正义主要指一种公正的体制(政治正义论)宪法的正义价值是指通过宪法规范社会生活而达到平等、民主和保障人权的目标。
宪法思考题
宪法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什么是宪法和宪政?它们与法治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宪法有哪些分类?●宪法的结构是怎样的?●宪法的特征是什么?●什么是宪政的基本价值与原则?第二章思考题宪政思想在西方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识记:世界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什么?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什么?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什么?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什么?美国制宪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了解近代中国的宪政历程。
新中国共制定过哪几部宪法?宪法的修改需经过哪些程序?重点识记:1982年宪法的四次修正第三章思考题●怎么理解宪法监督的含义和范围?●宪法监督机构有哪三种模式?●重点掌握美、德、法的宪法监督体制。
●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推理是怎样的?●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有什么特点?●如何完善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第四章思考题如何理解人权的内涵?人权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如何理解宪法权利的主体?宪法权利有哪些主体?公民和人民在概念上有何区别?我国国籍法对出生国籍是如何规定的?什么是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什么是三代人权?了解我国宪法基本权利规范体系。
我国宪法没有规定的人权有哪些?各国宪法权利的保障模式主要有哪些?中国宪法的基本权利保障模式是什么?国家权力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第五章思考题1、广义的人身自由包括哪些具体的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和法律在保障人身自由方面还存在哪些缺陷?2、用宪法学原理分析为什么要废除劳动教养制度。
3、为什么要确立财产权为基本权利?财产征收应具备哪些条件?4、广义的表达自由包括哪些具体的权利?为什么要保护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应受到哪些限制?5、中国公民目前的集会游行示威自由受到哪几方面的限制?6、宗教信仰自由有哪些含义?宗教自由受到哪些限制?7、我国公民的社会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8、什么是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如何理解宪法上平等的含义?中国立法上平等的标准有哪些?第六章思考题1、什么是民主及其理论基础?2、民主选举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什么是地域代表制和职业代表制?什么是多数代表制、比例代表制和混合代表制?4、政党的职能包括哪些方面?5、了解政党的宪法地位。
宪法相关问题及答案
一、重点问题:1.宪法的特征是什么?(展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同一法律体系之下的普通法律相比,宪法有如下三个特征:1.宪法的内容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或立法基础。
(2)普通法律与宪法不相抵触的原则。
如果普通法律的规定、原则、精神同宪法的规定、原则、精神相抵触,那么普通法律应该被撤销、改变或宣布无效。
(3)一切宪法主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最根本的活动准则。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复杂(1)宪法的制定一般是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我国的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宪法的修改与普通法律的修改在提起主体和通过程序上不一样。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除了这两个特定的主体以外的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有效的修宪议案。
在修改程序上,修改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三)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与民主紧密相连,民主主体的普遍化,或者说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
而且基于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地位,以及宪法确认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可以说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二)宪法是授权性的(三)宪法是一部保障每个人权利的“社会契约”(四)宪法是“基本法”(五)宪法是相对稳定的(六)宪法是“无所不在的”(七)普通法律具有的特征2.什么是宪政?宪政的本质是什么?书上位置:P11 宪政是指一种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和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的所有权力的行使都被纳入到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
网上参考: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
即民主与法治的结合,构成政权的组织形式。
宪政:宪政也称"立宪政体","立宪主义",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宪政的本质就是限权,通过限公权的方式以保私权,宪法就是规定所有权力来源与分配的法律,宪政是对宪法的践行,故其内容就是权力运行的合理分配与平衡,而目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限权!3.现代宪政的基本价值和原则?(展开)书上位置:P35~P39 现代宪法的四大特征:法治,民主,自由,联邦。
学宪法讲宪法课后题
学宪法讲宪法课后题
1. 宪法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2. 宪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 宪法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4. 宪法如何规定国家权力的分配和制约?
5. 宪法对司法体系的安排和功能有哪些?
6. 宪法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问题?
7. 宪法修正的程序和条件是什么?
8.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
9. 宪法如何保障国家的统一和团结?
10. 宪法如何保护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平等?
11. 中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12. 宪法如何实施监督和审查?
13. 如何加强宪法教育和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14. 宪法修正的必要性和适时性如何衡量?
15.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如何界定?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重要内容,加深对宪法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同时可以促进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许崇德第五版宪法思考题
第一章第一节1、从不同角度理解宪法的含义2、深入理解为什么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将宪法与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的其他组成部分,特别是法律相比较而言的。
与法律相比较,宪法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由此决定了宪法在一个国家的法的体系中的根本法地位。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性的内容。
宪法的内容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交往等各方面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涉及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①在宪法制定方面,与普通法律的制定相比较,主要有两点不同:a宪法的制定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该专门机构的职责就是起草或者制定宪法,在完成起草或者制定宪法的任务以后,该专门机构即予以解散。
b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一般要求最高立法机关的议员或者代表的特定多数。
②在宪法修改方面,与普通法律的修改相比较,宪法修改主要有三点严格要求:a有宪法规定的有限的特定主体才可提出修改宪法的有效议案。
b修改宪法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c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宪法的某些内容不得修改或者在宪法通过以后的一定时间内不得修改宪法。
第一章第二节1、了解常见的宪法分类及含义。
(1)宪法的传统分类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宪法是否具有法典形式。
成文宪法是指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
不成文宪法是指由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和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例等。
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a.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的严格,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属于刚性宪法。
b.柔性宪法,是指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完全相同的宪法。
(英国)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划分标准:以制定宪法的主体为标准而作的划分。
a.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自上而下地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宪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基本理论思考题1、如何理解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宪法是部门法学中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特点有:1、它属于基础理论学科;2、宪法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3、它研究的都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4、宪法学的涉及面极为广泛。
2、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的区别(1)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宪法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制,但保护私有制。
资本主义宪法强调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宣布私人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
(2)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宪法规定民主原则为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其民主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
资本主义宪法规定其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民主只是形式上的自由,没有物质上的保障。
(3)国家制度:无产阶级专政,人民当家作主;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民主的国家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为什么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各国宪法不论长短都是两大部分,即国家机构和公民基本权利。
(2)国家机构设置的基本出发点和组织原则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3)国家权力存在和运行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4)宪法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显然在于保障的意义。
可见,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5、宪法产生的条件(1)经济: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促使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出现,为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普选制度议会制度的产生,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3)思想:资产阶级理论家提出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的观念,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4)法律:法律体系的日益发达,部门法律的增多。
6、苏俄宪法产生的意义(1)它突破了资产阶级宪法和宪政的局限性,使宪法成为无产阶级实现民主和组织国家政权的根本法。
并形成了无产阶级宪法和资产阶级宪法并行的发展局面。
(2)它第一次系统地规定了经济制度,扩大了宪法的调整范围,使宪法由传统的政治领域进入到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从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推动了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发展。
使宪法突破了西方文化的范围,开始成为世界文化现象。
7、制宪机关与起草机构的区别(1)从性质上,制宪机关是行使制宪权的国家机构,起草机构是具体的工作机关。
(2)从时间上,制宪机关是常设机关,而起草机构则是临时机构。
(3)从权利上,制宪机关有权通过宪法,而起草机构则无权通过宪法。
(4)从产生上,制宪机关由公民选举产生,注重民意的广泛性,起草机构则由任命的方式产生,注重来源的广泛性。
8、简述宪法的渊源形式(1)成文宪法典。
这是一国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由一种有逻辑、有系统的法律文书加以明确规定而形成的宪法,它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宪法性法律。
它分为宪法本体法和宪法关联法。
(3)宪法惯例。
它是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和同行并经国家默认、具有宪法效力的习惯和传统。
(4)宪法判例。
是指宪法条文中无明文规定,由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逐渐形成,并经国家认可、具有宪法效力的判例。
(5)宪法解释。
就是对宪法条文涵义进行的释义和说明。
(6)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国际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就权利义务关系缔结的一种书面协议,而国际习惯则指各国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种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7)权威性宪法著作。
9、宪法规范的特点有哪些?西方宪法是如何保障其最高性的宪法规范的特点有:(1)政治性;(2)组织性与限制性;(3)最高性;(4)稳定性与适应性;(5)制裁性;(6)原则性;(7)历史性与概括性。
为了保障宪法规范的最高性,西方国家普遍采取了以下措施:(1)实行严格而复杂的宪法修改程序;(2)建立权力分立与监督机制;(3)健全违宪审查制度。
10、简述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中的法治原则在我国,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日益丰富和发展。
因为依法治国作为治国之道,不仅是控权与保权的辩证统一,也是主权与人权的辩证统一,而且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的辩证统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原则有以下内容:(1)法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2)法治与民主相结合;(3)树立宪法和法律应有的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简述各国宪法对基本人权原则是如何规定的(1)大多数国家既明确规定基本人权原则,又以公民基本权利的形式规定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2)如美国等一些国家,并不铭文规定基本人权原则,只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3)如法国等一些国家,原则上确认基本人权,但对公民权利的内容却规定较少。
12、简述资本主义宪法中的分权原则从资产阶级各国政治实践中来看,分权原则对于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对国家政权服务于有产阶级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各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规定上来看,对分权原则的运用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1)美国式,其分权与制衡的关系极为明确、明确。
目前,实行总统制的现代各国才去的一般都是美国式;(2)英国式,其特点在于立法权胜过行政权,下议院胜过上议院,立法权是三权的重点,并建立以议会为重心的责任内阁制。
(3)法国式,其在运用分权原则过程中,既吸收了总统制的特点,也借鉴了议会制的特点,通过加强总统的权力,削弱议会的权力,从而把分权与制衡的权力重心由立法转移到行政,并建立起半总统半议会制的体制。
13、简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1)从总体上看,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秩序,体现着社会政治关系应当遵循的运动规律,决定着宪法关系的性质和基本结构形式,是宪法关系中公民和国家两个主体法律地位的体现。
(2)从区别上看,公民和国家是宪法中两个不同的主体,公民权利具有主体性,社会性和形式性;而国家权力对内具有强制性,对外具有主权性。
(3)从联系上看,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又相互制约。
所以,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国家权力为公民权利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14、简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法律应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的原则。
资产阶级确立这一法治原则,是对封建阶级特权的否定,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巨大的进步。
但是,资产阶级的法律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它的所谓的法律上的平等,掩盖着实际存在的人们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
社会主义法律确认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表现在:对于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一律按法律的同一尺度一体对待;所有公民的各项权利遇到侵犯时,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等地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同等的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15、论述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经历了“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和“八二宪法”。
今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改革推动下的宪法发展有了更为明确的走向。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宪法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1)国家权力配置日趋平衡、科学;(2)公民基本权利将得到重大发展;(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政宪实践中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4)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16、宪法作用于公民和国家方式的区别(1)从指引作用上来讲,宪法对公民的指引是具有原则性和选择性的,采用不完全例举的方式为公民设定各项自由与权利。
对国家提供了具体性,确定性的指引,不仅限制国家权力的范围,而且限制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
(2)从预测作用上来讲,宪法对公民权利,是以“可以这样做”的行为模式来确定的。
对于国家,宪法规定国家及其职能机关所享有、掌握和行使的权力,同时也是一种义务,不能随便放弃。
(3)从评价作用上来讲,宪法对公民权利行为的评价,重在评价其行为本身,对其行为动机、目的和后果的评价则是次要的。
而对国家权力行为的评价,则既重视其行为本身,又重视其行为的动机和后果。
17、宪法对经济关系的作用(1)宪法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确定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从而决定一国经济关系的基本性质。
(2)宪法以一定方式确认或确定适合于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
(3)宪法可以规定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措施。
18、宪法对政治关系的作用(1)宪法是构建一国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及其构成要素的根本依据。
(2)宪法是确认和保障一国民主制度的根本依据。
(3)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政治关系必须以国家法治为基础进行运作和发展。
19、宪法观念的基本特征(1)宪法观念具有独立性。
(2)宪法观念是普遍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3)宪法观念直接受哲学、政治、宗教思想的影响,一国的主导宪法观念直接由改过主流意识形态所决定。
20、宪法关系的基本特征(1)宪法关系是特定社会民主政治关系的法律模式,同时对政治关系产生特定的影响。
(2)宪法关系是近现代社会法制体系中最为基本的法律关系。
(3)宪法关系以宪法规范为调整依据,是宪法规范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4)宪法关系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静态宪法联系,也是宪法主体之间权利义务互动的方式。
(5)宪法关系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事实关系,也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21、怎样理解宪法文化结构三要素宪法文化结构的三要素是认知要素、评价要素和情感要素。
(1)认知是指人们对一件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宪法文化的认知,解决的是事实判断问题,是主体对于宪法是什么的回答,是人们对宪法理性的认识,也是对宪法规范和实践比较深刻的反映。
(2)评价要素是指人们对各种宪法现象进行价值判断、选择和排序。
他要解决的是宪法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它反映了人们对宪法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情感要素是指与宪法现象相关联的情绪体验,是认识宪法和实施宪法中形成的普遍心理。
它是长期形成的,也是超稳定的结构,它也影响着个人的行为选择和社会的制度选择。
这三大要素是按照主体对宪法文化的认识深度、认识角度而区分的,但同时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22、宪法关系的内容(1)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
这是宪法关系的基本内核。
(2)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
这是宪法关系的基本精神。
(3)国家权力的互相制约。
这是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的重要补充。
(4)国家权力限制公民权利。
这是宪法关系的另一项内容。
23、为什么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是由人民主权决定的(1)从权力的运作特点上来看,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权力运行既会为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也可能对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