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18八年级数学上册作业第14章全等三角形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5课时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用斜边、直角边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5.【中考·济宁】如图,在△ABC 中,AD⊥BC,CE⊥AB,垂足 分别为 D,E,AD,CE 交于点 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 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AEH≌△CEB.
【点拨】∵AD⊥BC,CE⊥AB,垂足分别为 D,E, ∴∠ADC=∠AEC=90°. ∴∠EAH=90°-∠AHE,∠BCE=90°-∠DHC. 又∵∠AHE=∠DHC,∴∠EAH=∠BCE,根据 AAS 添加 AH=CB 或 EH=EB;根据 ASA 添加 AE=CE 均可证 △AEH≌△CEB.
4.如图,AB⊥BD,CD⊥BD,AD=BC.求证: (1)AB=CD;
证明:∵AB⊥BD,CD⊥BD, ∴∠ABD=∠CDB=90°. 在 Rt△ABD 和 Rt△CDB 中,∵BADD==DCBB,, ∴Rt△ABD≌Rt△CDB(HL),∴AB=CD.
(2)AD∥BC.
证明:∵△ABD≌△CDB, ∴∠ADB=∠CBD,∴AD∥BC.
【答案】AH=CB(或EH=EB或AE=CE)
6.【蚌埠淮上区期末】如图,AD=AE, ∠ADC=∠AEB,BE 与 CD 相交于点 O.
(1)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由已知条件可以 得出许多结论,例如:△ABE≌△ACD,∠DOB=∠EOC, ∠DOE=∠BOC 等.请你动动脑筋,再写出 3 个结论(所写 结论不能与题中举例相同且只要写出 3 个即可).
2.如图,在△ABC 中,AB=AC,AD⊥BC 于 D,由____H_L_____ 可证明△ABD≌△ACD,从而有 BD=__C_D_______,∠B= __∠_C_____.
3.如图,在△ABC 中,∠C=90°,ED⊥AB 于点 D,BD=BC, 若 AC=6 cm,则 AE+DE=___6_c_m___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其他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件
E
∠ACB=∠EFD (已证)
AB=ED (已知)
∴△ABC≌△EDF(AAS)
仿例1 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在边AB上, 使DB=BC,过点D作EF⊥AC,分别交AC于点E,CB的延长 线于点F.求证:AB=BF.
证明:∵EF⊥AC, ∴∠FEC=90°, ∴∠F+∠C=90°, ∵∠ABC=90°, ∴∠A+∠C=90°, ∴∠A=∠F, 在△ABC和△FBD中, ∴△ABC≌△FBD(AAS), ∴AB=BF.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
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4课时 其他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导入新课
旧知回顾 我们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如何叙述? 答:SAS,ASA,SSS共三种. 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 边”“SAS”);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 角”“ASA”);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SSS”).
∴∠BAD+∠ABD=90°,∠BAD+∠EAC=90°,
∴∠ABD=∠CAE.
∠A=4, ∠ABC=∠FBD, BC=DC, ∴△ABD≌△CAE(AAS),
∴BD=AE,AD=CE,
∵AE=AD+DE,AD+DE,
∴BD=DE+CE.
随堂练习
1. 分别写出下列两题中符合已知条件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
∴△ABD≌△ACE(AAS),
∴AB=AC.
AAS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例 已知:如图,点B,F,C,D在一条直线上,AB=ED,
AB∥ED, AC∥EF ,求证:△ABC≌△EDF.
证明 ∵ AB∥ED, AC∥EF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知2-练
4如图,∠ACB=90°,AC=BC,BE⊥CE于点E, AD⊥CE于点D,下面四个结论:① ∠ABE=∠BAD;②△CEB≌△ADC; ③AB=CE;④AD-BE=DE.其中正确 的是________. 5如图,MN∥PQ,AB⊥PQ,点A,D在直线MN上,点 B,C在直线PQ上,点E在AB上, AD+BC=7,AD=EB,DE=EC, 则AB=________.
已知:Rt△ABC,其中∠C为直角[如图(1)]. 求作:Rt△A′B′C′,使∠C′为直角,A′C′=AC,A′B′=AB.
知1-导
作法: (1)作∠MC′N=∠C=90°; (2)在C′M上截取C′A′=CA; (3)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 交C′N于点B′; (4)连接A′B′. 则Rt△A′B′C′ [如图(2)]就是所求作的直角三角形. 将画好的Rt△A′B′C′与Rt△ABC叠一叠,看看它们能否完 全重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AF AF, AD AB,
∴Rt△ADF≌Rt△ABF(HL). ∴DF=BF. ∴CB-BF=ED-DF,即CF=EF.
知2-讲
知2-练
1已知:如图,AB∥CD,AB=CD,AD与BC交于点O, EF过点O,分别交AB,CD于点E、点F.
求证:OE=OF.
(来自教材)
知2-练
2下列条件不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B.有两边对应相等 C.有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D.有一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3如图,在△ABC中,AD⊥BC,D为BC的中点,以下 结论:①△ABD≌△ACD;②AB=AC; ③∠B=∠C;④AD是△ABC的角平分线.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B.2个 C.3个D.4个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BC D
F
E
分析:
A
1、寻求已知条件:
---------------------------------------------------------------------------
已知AB⊥BD,ED⊥BD,且AE交
---------------------------------------------------------------------------
B
C
A
A
∴ △ADB≌△AEC(SAS),
DE
∴ ∠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相等).
B
C
解决问题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在平地上
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至D使CD=CA,
连结BC并延长至点E使CE=CB,连结ED,那么量出DE的长,
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2)如图,在△AEC和△ADB中,
AE =AD (已知),
_∠__A__= __∠__A__( 公共角 ),
AC= AB (已知),
A
∴ △AEC≌△ADB(SAS).
C
D E
D
A
E
A
C B
B
2.已知: 如图,AC=AD,∠CAB=∠DAB. 求证: BC=BD.
证明:在△ACB和△ADB中,
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C
┎
O
B
解: △AOC ≌△BOC.
∵CA ⊥OM,CB⊥ON,
P
∴∠CAO=∠CBO=90°.
∵OP是∠MON的平分线,
∴∠AOC=∠BOC.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1)
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手大赛:沪科八年级数学上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第1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SAS)教学目标:1. 学会用已知两边和其夹角画三角形的方法,掌握边角边的判定方法,并且会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经历从动手操作到理性证明,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判定方法.3.通过“边角边”的应用,掌握转化的数学方法.4.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边角边”判定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并灵活应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复习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创设情境:①家里衣橱上镶有两块全等的三角形玻璃装饰物,其中一块被打碎了,妈妈让明明到玻璃店配一块回来, 该怎么办才能做到呢?②房子里的钢窗,开窗时,随着∠ABC的大小改变,开窗的大小也随之改变。
△ABC能唯一确定吗?2.导入新课:三角形有六个基本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只给定其中的一个元素或两个元素,能够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共同探究,学习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1.只给定一个元素:(1)一条边长为4 cm;(2)一个角为60°.2.只给定两个元素:(1) 一条边长为4 cm,一个角为30°;(2) 两个角分别为30°、50°;(3) 两条边长分别为4 cm、2 cm.师:同学们可以试着画画,看根据这些已知的条件能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操作,并思考、讨论.3.小结:只给定三角形的一个或两个元素,不能完全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4.师:那么还需要增加什么条件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呢?教师拿出一个圆规,边操作边说明:圆规的两脚的交点记为O,我在圆规的两脚上各取一点A、B,自由转动其中一个角,△AOB的形状、大小随之改变,那么还需增加什么条件才可能确定△AOB的形状和大小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给夹角∠AOB的大小.)5.教师拿出两块三角板,边操作边讲解:把30°的这个角记为∠B,45°的这个角记为∠C,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交点记为点A,沿着B、C两点确定的直线l左右移动三角尺,△ABC的形状、大小随之改变,那么还需要增加什么条件才可以确定△ABC的形状、大小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参与.6.下面,条件,①师:因为A'B'和B'C'CMB'N=∠B,②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我们先作一条射线B'N,然后以B为圆心,以小于BA且小于BC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与BA、BC的交点分别记为D、E,然后再以B'为圆心,以与刚才同样的半径画弧,与B'N交于一点,记为E',然后E'为圆心,以DE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一条弧于一点,记为D',连接B'D'并延长得射线B'M,这样我们就作出了∠MB'N=∠B.下面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作一个角等于你画出的三角形的一个角.学生交流讨论后操作,教师巡视指导.③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然后在B'M上截取B'A'=BA,在B'N上截取B'C'=BC,然后连接A'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学生操作): 师:将你所作的△A'B'C'与△ABC叠一叠,看看它们能否完全重合?由此你能等到什么结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小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第一种方法就是下面的基本事实: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S表示边,A表示角)用符号语言表达为:在△ABC与△DEF中:AB=DE∠B=∠EBC=EF∴△ABC≌△DEF(SAS)⑤练一练:在下列三角形中,哪两个三角形全等?⑥说一说:如图:AB=AD,∠BAC= ∠DAC,△ABC和△ADC全等吗?为什么?三、范例学习,加深理解【例1】如图,在湖泊的岸边有A,B两点,难以直接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学习了边角边定理后,聪聪想到了测量的方法,应该怎么做呢?同学思考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师:我们不能直接量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如果可以有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可以量出AB的对应边的话,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我们就可以知道A、B间的距离了.学生交流.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因此,我们在岸上取可以直接到A、B的一点C,连接AC,延长AC 到点A',使A'C=AC;连接BC,并延长BC到点B',使B'C=BC.连接A'B',量出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你能说出这样做的依据吗?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后,教师找一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证明过程.解:在岸上取可以直接到达A、B的一点C,连接AC,延长AC到A',使A'C=AC;连接BC,并延长BC到B',使B'C=BC,连接A'B',量出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理由:在△ABC与△A'B'C中,∵AC=AC,(已知)∠ACB = ∠A'CB',(对顶角相等)BC=B'C,(已知)∴△ABC≌△A'B'C'.(SAS)∴A'B'=A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2】已知:如图所示,AD∥BC,AD=BC.求证:△ADC≌△CBA.师:根据题意,你知道那些相等的条件?△ADC中AC边与△CBA 的哪条边对应?它们相等吗?还有什么相等条件呢?依据什么?小结:我们就找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就能判定△ADC和△CBA全等了.教师板书证明过程.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实际应用:某校八年级一班学生到野外活动,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
沪科版八数14.2_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例9:小兰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 ∠EDH=∠FDH, ED=FD ,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小 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与同桌进行交流。 D 解:在△EDH和△FDH中:
E
F
ED=FD(已知)
∠EDH=∠FDH(已知)
DH=DH(公共边)
H
∴△EDH≌△FDH(S.A.S) ∴EH=FH(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可以发现只给一个 条件画出的三角形 不能保证一定全等
60°
60°
60°
操作:
①一边一内角: 30° ②两内角: 30° 50°
2.给出两个条件:
30°
30°
30°
50°
可以发现给出 两个条件时画出的 三角形也不能保证 一定全等。
③两边:
2cm 4cm 2cm 4cm
探究1
对于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A 如图, △ABC和△ADE中, 如果 DE∥AB,则 ∠A=∠A,∠B=∠ADE, ∠C= ∠ AED,但△ABC 和△ADE不重合,所以不 全等。
答案:
(1)全等
(2)全等
说一说
1、今天我们学习哪种方法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答:边角边(SAS)
2、这说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你发现了什么? 答:至少有一个条件:边相等 “边边角”不能判定两个 三角形全等
注意哦!
则它们完全重合?即△ABC≌△ DEF ?
A 3㎝
300
D 3㎝
300
B
5㎝
C
E
5㎝
F
问:如图△ABC和△ DEF 中,
AB=DE=3 ㎝,∠ B=∠ E=300 , BC=EF=5 ㎝
则它们完全重合?即△ABC≌△ DEF ? D A 3㎝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说课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利用斜边、直角边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一、教材分析㈠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两种判定方法:由直角三角形定义判定或由有两个角互余判定。
在学生原有的这些认知水平上,通过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从边的数量关系出发,丰富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另一方面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做了必要的延伸。
㈡教学目标: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考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兼顾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由三边关系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这一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经历探索特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发现此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形”的特点的过程,再一次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交流、体验、说理归纳等活动,感知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动手摆一摆、做一做、算一算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㈢教学重点与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将三角形边的数量关系经过代数变化,最后达到一个目标式,来判定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㈣教具、学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一根长绳并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3.每位学生准备三根小木棒,不同同学小木棒的长度可不一样,但要能构成三角形。
二、学情分析考虑到我校学生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课。
第一在认知上:学生已学了勾股定理,在探求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已经有过把特殊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的体验,对数形结合思想有了一定的认知。
第二在能力上: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几个特殊情况入手合情推理出一般情况下的结论,但思维的严谨性相对薄弱。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用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
(2)若∠1=48°,求∠BDE 的度数.
解:由(1)得△AEC≌△BED,∴∠C=∠BDE,CE=DE. ∴△CDE 为等腰三角形,∴∠C=∠EDC. ∵∠1=48°,∴∠C=180°-2 ∠1=66°,∴∠BDE=66°.
11.如图,在△ABC 中,MN⊥AC,垂足为 N,且 MN 平分 ∠AMC,△ABM 的周长为 9 cm,AN=2 cm,求△ABC 的 周长.
2.如图,∠1=∠2,(1)当 BC=BD 时,△ABC≌△ABD 的依据 是__S_A_S____;(2)当∠3=∠4 时,△ABC≌△ABD 的依据是 ___A_S__A____.
3.【淮南潘集区期中】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 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 省事的办法是( C )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AOB≌△FOE(ASA),∴AB=EF.
10.【合肥包河区期末】如图,∠A=∠B,AE=BE,点 D 在 AC 边上,∠1=∠2,AE 和 BD 相交于点 O.
(1)求证:△AEC≌△BED;
证明:∵∠B+∠BOE+∠BEO=180°, ∠A+∠2+∠AOD=180°,∠BOE=∠AOD,∠A=∠B, ∴∠BEO=∠2. 又∵∠1=∠2,∴∠1=∠BEO. ∴∠1+∠AED=∠BEO+∠AED,即∠AEC=∠BED. 又∵AE=BE,∠A=∠B,∴△AEC≌△BED.
解:∵AC⊥CD,DF⊥CD,∴∠ACO=∠FDO=90°.
∵O 为 CD 的中点,∴CO=DO. 在△AOC 和△FOD 中,∵∠COA=COD=O,∠FDO=90°,
∠AOC=∠FOD, ∴△AOC≌△FOD(ASA),∴AO=FO,∠A=∠F.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第14章全等三角形14
=60°,则∠ACD 的度数为
( B)
A.45° B.30° C.20° D.15°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第 13 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8.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点 D,E,BE 与 CD 相交于点 O,
且 AD=AE.有下列结论:①∠B=∠C;②△ADO≌△AEO;③△BOD≌△COE;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第 19 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解: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HL 可知 ①当 P 运动到 AC 的中点时,此时 AP=BC, ∵∠C=∠QAP=90°, 在 Rt△ABC 与 Rt△QPA 中, BC=AP,AB=PQ, ∴Rt△ABC≌Rt△QPA(HL), 即 AP=BC=10;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14.2.5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自主学习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思维拓展
第1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要点感知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常用方法是:(1)找一个锐角和一条边对应相 等,其根据是 A AAS AS 或 ASASA A;(2)找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其根据 是 SASAS S;(3)斜斜边 边和一条直直角角边 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这是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方法,简称为“斜边、直角边”或 HL HL.
思维拓展
第 21 页
八年级 数学 上册 沪科版
13.已知:点 O 到△ABC 的两边 AB,AC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 OB=OC. (1)如图①,若点 O 在边 BC 上,求证:∠ABO=∠ACO; (2)如图②,若点 O 在△ABC 的内部,求证:∠ABO=∠ACO.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全等三角形知识例题讲解与练习
第14章 全等三角形【知识剖析】一、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二、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注:用全等符号“≌”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例1] 如图,将△ABC 绕其顶点B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DBE ,请说出图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例2] (1)如图,△ABE 与△CED 是全等三角形,可表示为△ABE ≌_______,其中∠A=30°,∠B=70°,AB=3cm ,则∠D=_____,∠DEC =_____,CD=_____.(2)如图,△ABC ≌△DCB ,若CD=4cm ,∠A=28°,∠DBC=35°,则AB=_____,∠D=_____,∠ABC=_______.(3)如图,△AOB ≌△COD ,若CD=2cm ,∠B=45°,则AB=_____,∠D=______.[例3] 如图,△ACB ≌△A /CB /,∠A /CB=30°,∠ACB/=110°,则∠ACA/=______.[例4] 如图,在Rt △ABC 中,∠ACB=90°,且AC=BC=4cm ,已知△BCD ≌△ACE ,则四边形AECD 的面积是_________.[例5] 如图,将△ABC 沿直线DE 折叠后,使得点B 与点A 重合,已知AC=5cm ,△ADC 的周长为17cm ,则BC 的长为_______.[例6]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点C 落在点C /处,折痕为EF ,若∠EFC /=125°,那么∠ABE 的度数为________.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边角边”定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ABC 和△DEF 中,AB DEB E BC EF =⎧⎪∠=∠⎨⎪=⎩ABC ≌△DEF 2、.(ASA ) 在△ABC 和△DEF 中,∵ B EBC EF C F ∠=∠⎧⎪=⎨⎪∠=∠⎩∴△ABC ≌△DEF 3、“角角边”定理: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 在△ABC 和△DEF 中,∵B EC F AB DE ∠=∠⎧⎪∠=∠⎨⎪=⎩∴△ABC ≌△DEF4、“边边边”定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在△ABC和△DEF中,∵AB DE BC EF AC DF=⎧⎪=⎨⎪=⎩∴△ABC≌△DEF另外,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另一种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在Rt△ABC和Rt△DEF中,∵AB DEAC DF=⎧⎨=⎩∴ Rt△ABC≌Rt△DEF四、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ASAASAAASSASAASSSSHLSAS[例7]如图,已知AB=AE,∠1=∠2,∠B=∠E,求证:BC=ED.[例8]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EA⊥AD,FD⊥AD,AE=DF,AB=DC.求证:∠ACE=∠DBF.[例9]如图,在Rt△ABC中,∠ACB=90°,CA=CB,D是AC上一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AE=BD,BD的延长线与AE交于点F.试通过观察、测量、猜想等方法来探索BF与AE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猜想的正确性.[例10] 如图,AC=DF,AD=BE,BC=EF.求证:AC∥DF.[例11]如图,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求证:1()2AD AB AC<+[例12]如图,AB∥CD,EC、EB分别平分∠BCD和∠CBA,点E在AD上,求证:BC=AB+CD.[例13]如图,已知△ABC中,AC=BC=1,∠ABC=90°,把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DEF 的直角顶点D放在AC的中点上(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DE,长直角边为DF),将直角三角板DEF绕D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在图(1)中,DE交AB于M,DF交BC于N.①证明DM=DN;②在这一旋转过程中,直角三角板DEF与△ABC的重叠部分为四边形DMBN,请说明四边形DMBN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是如何变化的.若不发生变化,求出其面积. (2)继续旋转至图(2)的位置,延长AB交DE于M,延长BC交DF于N,DM=DN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继续旋转至图(3)的位置,延长FD交BC于N,延长ED交AB于M,DM=DN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结论,不用证明.【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A、3个B、2个C、1个D、0个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A. 相等B. 不相等C. 互余或相等D. 互补或相等4、已知△ABC≌△DEF,若∠A=50°,∠C=30°,则∠E等于()A. 30°B. 50°C.60°D.100°5、已知△ABC和△DEF中,∠B=∠E,∠C=∠F,若要△ABC≌△DEF,只要满足下列条件中的()A. AB=DFB.BC=DFC. AC=DED.BC=EF6、如图,AB=AC,EB=EC,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A. 1对B. 2对C.3对D.4对7、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变成了如图所示的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应带()去,才能配好.A. ①B.②C.③D.任意一块8、已知:的三边分别为,的三边分别为,且有,则与().A.一定全等 B.不一定全等 C.一定不全等 D.无法确定9、如图,已知点E在△ABC的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F,若∠1=∠2=∠3,AC=AE,则有( )A、△ABD≌△AFDB、△AFE≌△ADCC、△AEF≌△DFCD、△ABC≌△ADE(第9题)(第10题)(第11题)10、如图所示,∠E=∠F=90°,∠B=∠C,AE=AF,结论:①EM=FN;②CD=DN;③∠FAN=∠EAM;④△ACN≌△ABM.其中正确的有()A.1个 B.2个C.3个D.4个11、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64,且BD:CD=9:7,则点D到AB边的距离为( )A、18B、32C、28D、2412、如果D是△ABC中BC边上一点,并且△ADB≌△ADC,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二、填空题13、已知:△ABC ≌△A ′B ′C ′,∠A=∠A ′,∠B=∠B ′,∠C=70°,AB=15cm ,则∠C ′=_________,A ′B ′=__________.14、如图,在△ABC 和△FED ,AD=FC ,AB=FE ,当添加条件__________时,就可得到△ABC ≌△FED.(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15、如图,BE ,CD 是△ABC 的高,且BD =EC ,判定△BCD ≌△CBE 的依据是 . 16、如图,在△ABC 中,AD=DE ,AB=BE ,∠A=80°,则∠CED=_____.17、如图,△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点F ,交DE 于点G ,∠D=25°,∠E=105°,∠DAC=16°,则∠DGB=_________.18、如图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BC 方向平移得到△DEF.如果AB=8cm ,BE=4cm ,DH=3cm ,那么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cm 2. 三、解答题19、如图,在△ABC 中,F 为AC 的中点,E 为AB 上一点,D 为EF 延长线上一点,∠A=∠ACD.求证://CD AE .20、如图,在△ABC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AD 、CE 交于点H ,已知EH=EB=3,AE=4,求CH 的长.21、如图,已知AD为△ABC的中线,试比较AB+AC与2AD的大小.22、如图,∠ABC=90°,AB=AC,D为AC上一点,分别过A、C作B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求证:EF=CF-AE.23、(1)如图(1),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E=CF,DE⊥AC,BF⊥AC,若AB=CD. 求证:BD平分EF;(2)若将图形变为图(2),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24、如图(1),已知△ABC中,∠BAC=90°,AB=AC,AE是过点A的一条直线,且点B、C 在AE的两侧,BD⊥AE于点D,CE⊥AE于点E.(1)求证:BD=DE+CE;(2)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图(2)的位置(BD<CE)时,其余条件不变,问BD与DE、CE 的关系如何?请给予证明;(3)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图(3)的位置(BD>CE)时,其余条件不变,问BD与DE、CE 的关系如何?请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证明.。
沪科8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知6-讲
3.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常用的思路方法
知6-讲
已知对应 可选择的 相等的元素 判定方法
需寻找的条件
锐角 三角
两边(SS)
SSS或SAS
可证第三边对应相等或 证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
形或
可证已知角的另一边对
钝角 一边及其邻 SAS或ASA 应相等或证已知边的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角 角(SA)
或AAS 一邻角对应相等或证已
知1-练
∵∠BAE=∠CAD
∴∠BAE+∠EAD=∠CAD+∠EAD,即∠BAD=∠CAE.
在△ ADB 和△ AEC 中,∵A∠BB=AADC=,∠CAE, AD=AE,
∴△ADB≌△AEC.(SAS)
知1-练
1-2. 如图,已知AB=DC,AB∥CD,E,F是AC上两点, 且AF=CE,求证:△ABE≌△CDF.
的应用,有很多需要保持稳定性的物体都被制成三角形的
形状,如起重机、钢架桥等.
(2)四边形及四边以上的图形不具有稳定性,为保证其
稳定性,常在图形中构造三角形. 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
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门等.
示图
知4-讲
钢架桥(如图14.2-7) 窗户(如图14.2-8) 伸缩门(如图14.2-9)
形
知边的对角对应相等
续表:
知6-讲
已知对应 相等的元素
锐角 一边及其对
三角 角(SA)
形或
钝角 两角
三角 形
(AA)
可选择的 判定方法
AAS
ASA或 AAS
需寻找的条件
可证另一角对应相等
可证两角的夹边对应相 等或证一相等角的对边 对应相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全等三角形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作业沪科版
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1.下列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如图,若根据“SAS”来说明△ABC≌△DBC,则需补充的条件是(B)A.AB=DB,∠1=∠2B.AB=DB,∠3=∠4C.AB=DB,∠A=∠DD.BC=CB,∠1=∠2【变式拓展】如图,已知BD=CD,要根据“SAS”判定△ABD≌△ACD,则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CDA=∠BDA .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SAS”的简单实际应用3.如图,将两根等长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B的长等于容器内径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B) A.边边边B.边角边C.角边角D.角角边4.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至点E,使CE=CB,连接ED.若量出DE=58米,则A,B间的距离为(B)A.29米B.58米C.60米D.116米知识点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SAS”的推理证明的应用5.(泸州中考)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CD=BE,CD∥BE.求证:∠D=∠E.证明:∵C是线段AB的中点,∴AC=CB.∵CD∥BE,∴∠ACD=∠B,在△ACD和△CBE中,∴△ACD≌△CBE(SAS),∴∠D=∠E.6.(重庆中考)如图,在△ABC和△CED中,AB∥CD,AB=CE,AC=CD.求证:∠B=∠E.证明:∵AB∥CD,∴∠BAC=∠ECD,在△ABC和△CED中,∴△ABC≌△CED(SAS),∴∠B=∠E.综合能力提升练7.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有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D) A.1个B.2个C.3个D.4个8.已知AB=AC,AD为∠BAC的平分线,D,E,F,…为∠BAC的平分线上的若干点.如图1,连接BD,CD,图中有1对全等三角形;如图2,连接BD,CD,BE,CE,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如图3,连接BD,CD,BE,CE,BF,CF,图中有6对全等三角形;依此规律,第8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C)A.24对B.28对C.36对D.72对9.(南京中考)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①AC ⊥BD;②CB=CD;③△ABC≌△ADC;④DA=DC.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10.如图,点A,D,B,E在同一直线上,AC=EF,AD=BE,∠A=∠E.(1)求证:△ABC≌△EDF;(2)当∠CHD=120°时,求∠HBD的度数.解:(1)∵AD=BE,∴AB=ED.在△ABC和△EDF中,∴△ABC≌△EDF(SAS).(2)∵△ABC≌△EDF,∴∠HBD=∠HDB.∵∠CHD=∠HDB+∠HBD=120°,∴∠HBD=60°.11.如图,点B,C,E,F在同一直线上,BC=EF,AC⊥BC于点C,DF⊥EF于点F,AC=DF.求证:(1)△ABC≌△DEF;(2)AB∥DE.。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全等三角形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作业沪科版
第2课时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ASA”1.在△ADF和△BCE中,AD=BC,∠A=∠B,直接利用“ASA”证得△ADF≌△BCE的条件是(B)A.AF=BEB.∠D=∠CC.∠F=∠BD.CE=DF2.如图,若利用“ASA”来判定△ACD≌△ABE,则可以添加的条件是(D)A.∠AEB=∠ADC,∠C=∠BB.∠AEB=∠ADC,CD=BEC.AC=AB,AD=AED.AC=AB,∠C=∠B知识点2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ASA”的简单实际应用3.如图,聪聪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画了一个与书本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聪聪画图的依据是(C)A.SSSB.SASC.ASAD.AAS4.如图,要测量河岸相对两点A,B之间的距离,已知AB垂直于河岸BF,先在BF上取两点C,D,使CD=CB,再过点D作BF的垂线段DE,使点A,C,E在一条直线上,测出BD=10,ED=4,则AB的长是(C)A.5B.10C.4D.以上都不对知识点3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ASA”的推理证明的应用5.如图,AB∥CD,E是CD上一点,BE交AD于点F,EF=BF.求证:AF=DF.证明:∵AB∥CD,∴∠B=∠FED,在△ABF和△DEF中,∴△ABF≌△DEF(ASA),∴AF=DF.综合能力提升练6.如图,点B,E在线段CD上,若∠C=∠D,则添加下列条件,不一定能使△ABC≌△EFD的是(C)A.BC=FD,AC=EDB.∠A=∠DEF,AC=EDC.AC=ED,AB=EFD.∠ABC=∠EFD,BC=FD7.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AED≌△AF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EDA=∠FDA(答案不唯一).8.如图,要测量水池的宽AB,可过点A作直线AC⊥AB,再由点C观测,在BA延长线上找一点B',使∠ACB'=∠ACB,这时只要量出AB'的长,就知道AB的长,为什么?解:∵AC⊥AB,∴∠CAB=∠CAB'=90°.在△ABC和△AB'C中,∴△ABC≌△AB'C(ASA),∴AB=AB'.9.如图,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若使△AOP≌△BOP,则需添加一个条件.(1)小明添加的条件是:AP=BP.你认同吗?(2)你添加的条件是∠APO=∠BPO ,请用你添加的条件完成证明.解:(1)不认同,按小明添加的条件,并不能证明全等.(2)理由:∵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AOP=∠BOP,在△AOP和△BOP中,∴△AOP≌△BOP(ASA).10.如图,在△ABC中,∠A=90°,AB=AC,∠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CE⊥BD,垂足为E.试猜想CE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BD=2CE.理由如下:延长BA,CE相交于点F.∵BD平分∠ABC,∴∠CBE=∠FBE.在△BCE和△BFE中,∴△BCE≌△BFE(ASA).∴CE=EF.∵∠BAC=90°,CE⊥BD,∴∠ACF+∠F=90°,∠ABD+∠F=90°.∴∠ABD=∠ACF.在△ABD和△ACF中,∴△ABD≌△ACF(ASA).∴BD=CF.∵CF=CE+EF=2CE,∴BD=2CE.11.(宜昌中考)杨阳同学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在由A处步行到达B处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的空隙O,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其具体信息汇集如下:。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
)
CF=AE(
)
∴△BCF≌△DAE(
)
∴BF=DE (
)
例9 证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已知:△ABC≌△A′B′C′.AD,A′D′分别 是△ABC和△A′B′C′的高.
求证: AD=A′D′
A
A′
B
D C B′
D ′ C′
根据步骤填空
证明:∵——≌——( ) ∴—— = ——,—— = —— ( )
又∵—————————— ∴—— = —— =9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和△——中
∵
∴——≌——(AAS) ∴ AD=A′D′( )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全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课后练习1、2、3、4
6、已知:△ABC中∠BAC=∠BCA,AD是△ABC 的中线,延长BC到F使CF=AB。
求证:AF=2AD。
找两角的夹边(ASA) 已知角是直角,找一边(HL)
(3):已知两角---
找夹边外的任意边(AAS) 注意:1、“分别对应相等”是关键;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经过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得到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 3、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途径。
初中数学课件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 “SSS”)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简写成“SAS”)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等(可简写成“ASA”)
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可简写成“AAS”)
例8 已知:如图AB=CD,BC=DA,E、F是AC上的两 点,且AE=CF.求证:BF=DE
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全等三角形14.1全等三角形作业新版沪科版
第14章全等三角形14.1全等三角形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全等形1.下列说法:①用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10张1寸相片是全等形;②我国国旗上的4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形;③所有的正方形是全等形;④全等形的面积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有(C)A.1个B.2个C.3个D.4个2.在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的图形的是(C)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及对应元素3.如图,已知图中有两对三角形全等,填空:(1)△ABM≌△ACN,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中,AB的对应边是AC ,BM的对应边是CN ,MA 的对应边是NA ;(2)△ABN≌△ACM,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中,∠BAN的对应角是∠CAM ,∠B的对应角是∠C ,∠ANB的对应角是∠AMC .【变式拓展】如图,△ABC≌△ADE,∠E和∠C是对应角,AB与AD是对应边,写出另外两组对应边和对应角.解:对应边:AC与AE,BC与DE;对应角:∠BAC与∠DAE,∠B与∠D.知识点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4.若△ABC与△EDF全等,A和E,B和D分别是对应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BC=EFB.∠B=∠DC.∠C=∠FD.AC=EF5.如图,已知△ADE≌△BDE,若△ADC的周长为12,AC的长为5,则CB的长为(B)A.8B.7C.6D.56.已知△ABC≌△DEF,点A与点D、点B与点E分别是对应顶点.(1)若△ABC的周长为32,AB=10,BC=14,则AC=8,DE=10,EF=14;(2)∠A=48°,∠B=53°,则∠D=48°,∠F=79°.综合能力提升练7.如图,Rt△ABC沿直角边BC所在直线向右平移得到Rt△DE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BE=ECB.BC=EFC.AC=DFD.△ABC≌△DEF8.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下列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C)A.1B.2C.3D.49.如图,∠C=∠CAM=90°,AC=8,BC=4,P,Q两点分别在线段AC和射线AM上运动,且PQ=AB.若△ABC与△PQA全等,则AP的长度为4或8.10.如图,已知△ABE≌△ACD,∠1=∠2,∠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解:AB与AC,AE与AD,BE与CD是对应边;∠D与∠E是对应角.11.如图,已知△ABE≌△ACD,且AB=AC.(1)说明△ABE经过怎样的变化后可与△ACD重合.(2)∠BAD与∠CAE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3)BD与CE相等吗?为什么?解:(1)△ABE翻折180°后可与△ACD重合.(2)∵△ABE≌△ACD,∴∠B=∠C,∠AEB=∠ADC,∴∠AEB-∠C=∠ADC-∠B,∴∠CAE=∠BAD.(3)∵△ABE≌△ACD,∴BE=CD,∴BD=CE.12.如图,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和C,D和E是对应点.(1)用符号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用等号表示各对应角,对应边之间的关系;(3)请在图中找出与∠BAD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解:(1)△ABE≌△ACD.(2)对应角:∠BAE=∠CAD,∠B=∠C,∠E=∠D;对应边:AB=AC,AE=AD,BE=CD.(3)∠BAD=∠CAE.理由:∵∠BAE=∠CAD,∴∠BAE-∠BAC=∠CAD-∠BAC,∴∠BAD=∠CAE.13.如图,△ABD≌△EBC,AB=3 cm,BC=4.5 cm,点A,B,C在一条直线上.(1)求DE的长;(2)判断AC与B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1)∵△ABD≌△EBC,∴AB=EB,BD=BC.∴DE=BD-BE=4.5-3=1.5(cm).(2)AC⊥BD.理由:∵△ABD≌△EBC,∴∠ABD=∠EBC.又∵∠ABD+∠EBC=180°,∴∠EBC=90°.∴AC⊥BD.14.如图,△ABC≌△ADE,且∠CAD=35°,∠B=∠D=20°,∠EAB=105°,求∠BFD和∠BED的度数.解:∵△ABC≌△ADE,∴∠CAB=∠EAD.又∵∠CAD=35°,∠EAB=105°,∠EAD+∠DAC+∠CAB=∠EAB=105°,∴∠EAD=∠DAC=∠CAB=35°.∴∠DFB=∠DAB+∠B=70°+20°=90°,∠BED=∠BFD-∠D=90°-20°=70°.拓展探究突破练15.如图,A,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BAD≌△ACE.(1)证明:BD=DE+CE;(2)△ABD满足什么条件时,BD∥CE?解:(1)∵△BAD≌△ACE,∴BD=AE,AD=CE,又∵AE=AD+DE=CE+DE,∴BD=DE+CE.(2)∵△BAD≌△ACE,∴∠ADB=∠CEA.若BD∥CE,则∠CED=∠BDE,∴∠ADB=∠BDE,又∵∠ADB+∠BDE=180°,∴∠ADB=90°.即△ABD是以∠ADB=90°的直角三角形时,BD∥CE.。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用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在△ADO 和△BDO 中,∵DO=DO, AO=BO,
∴△ADO≌△BDO(SSS),∴∠AOD=∠BOD,
即 OD 为∠AOB 的平分线,∴轮船航行时没有偏离预定航线.
11.如图,已知 AB=AC,AD=AE,BD=CE,求证: ∠3=∠1+∠2.
证明:∵AB=AC,AD=AE,BD=CE, ∴△ABD≌△ACE(SSS), ∴∠2=∠ABD,∠1=∠BAD. ∵∠3=∠BAD+∠ABD,∴∠3=∠1+∠2.
(2)如果 AC=6,BD=4,求筝形 ABCD 的面积. 解:S 筝形 ABCD=S△ABD+S△BCD=12BD·(OA+OC)=12BD·AC=12.
8.如图,工人师傅做ຫໍສະໝຸດ 一个长方形窗框 ABCD,E,F,G,H 分别是四条边的中点,为了使它稳固,需要在窗框上钉一根 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 ) A.A,C 两点之间 B.E,G 两点之间 C.B,F 两点之间 D.G,H 两点之间
解:∠B=∠E.理由如下: 在△ABC 和△AED 中, ∵AB=AE,BC=ED,AC=AD, ∴△ABC≌△AED(SSS).∴∠B=∠E.
(2)若点 F 为 CD 的中点,那么 AF 与 CD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 说明理由.
解:AF⊥CD.理由如下:∵点 F 是 CD 的中点,∴CF=FD. 在△ACF 和△ADF 中,∵AC=AD,AF=AF,CF=DF, ∴△ACF≌△ADF(SSS).∴∠AFC=∠AFD. 又∵∠AFC+∠AFD=180°,∴∠AFC=∠AFD=90°. ∴AF⊥CD.
12.【中考·河北】如图,点 B,F,C,E 在直线 l 上(F,C 之间 不能直接测量),点 A,D 在 l 异侧,测得 AB=DE,AC= DF,BF=EC.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用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BF=DE, ∴△FBA≌△EDC.∴AB=CD.
13.如图①,在△ACB 中,∠ACB=90°,AC=BC,直线 l 经过 点 C,AD⊥l 于 D,BE⊥l 于 E.
(1)求证:①△ADC≌△CEB;②DE=AD+BE. 证明:①∵AD⊥l,BE⊥l, ∴∠ADC=∠CEB=90°. ∵∠ACB=90°,∴∠ACD+∠ECB=90°. 又∠1+∠ACD=90°,∴∠1=∠ECB.
解:猜想:DE=AD-BE. 证明:同(1)可证△ADC≌△CEB, ∴AD=CE,DC=EB. ∴DE=CE-CD=AD-BE.
14.如图,AB∥CD,CE,BE 分别平分∠BCD 和∠CBA,点 E 在 AD 上,求证:BC=AB+CD.
证明:方法一:如图①,在 BC 上取一点 F,使 BF=BA.
(1)△AED≌△CFB; 证明:∵DE∥BF,∴∠E=∠F. 在△AED 和△CFB 中,∵∠∠E1==∠∠2F,,
AE=CF, ∴△AED≌△CFB(AAS).
(2)AB=CD.
证明:由(1)易知 DE=BF 且∠E=∠F. ∵AE=CF,∴AE+AC=CF+AC,即 EC=FA.
FA=EC, 在△FBA 和△EDC 中,∵∠F=∠E,
5. 如图,在△ABC 中,∠C=90°,AD 是∠BAC 的平分线,交 BC 于 D,且 DC=15,则点 D 到 AB 的距离 DE 的长为 ___1_5____.
【点拨】易证△AED≌△ACD, 从而得出 DE=CD.
6.【阜阳颍上联考】如图,在△ABC 中,∠B=∠C,BD=CD, DE⊥AB,DF⊥AC,垂足分别为点 E,F. 求证:△BED≌△CFD.
证明:∵DE⊥AB,DF⊥AC,∴∠BED=∠CFD=90°. 在△BED 和△CFD 中, ∵∠B=∠C,∠BED=∠CFD,BD=CD, ∴△BED≌△CFD(AAS).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全等三角形14.1全等三角形作业新版沪科版
第14章全等三角形14.1全等三角形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全等形1.下列说法:①用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10张1寸相片是全等形;②我国国旗上的4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形;③所有的正方形是全等形;④全等形的面积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有(C)A.1个B.2个C.3个D.4个2.在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的图形的是(C)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及对应元素3.如图,已知图中有两对三角形全等,填空:(1)△ABM≌△ACN,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中,AB的对应边是AC ,BM的对应边是CN ,MA 的对应边是NA ;(2)△ABN≌△ACM,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中,∠BAN的对应角是∠CAM ,∠B的对应角是∠C ,∠ANB的对应角是∠AMC .【变式拓展】如图,△ABC≌△ADE,∠E和∠C是对应角,AB与AD是对应边,写出另外两组对应边和对应角.解:对应边:AC与AE,BC与DE;对应角:∠BAC与∠DAE,∠B与∠D.知识点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4.若△ABC与△EDF全等,A和E,B和D分别是对应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BC=EFB.∠B=∠DC.∠C=∠FD.AC=EF5.如图,已知△ADE≌△BDE,若△ADC的周长为12,AC的长为5,则CB的长为(B)A.8B.7C.6D.56.已知△ABC≌△DEF,点A与点D、点B与点E分别是对应顶点.(1)若△ABC的周长为32,AB=10,BC=14,则AC=8,DE=10,EF=14;(2)∠A=48°,∠B=53°,则∠D=48°,∠F=79°.综合能力提升练7.如图,Rt△ABC沿直角边BC所在直线向右平移得到Rt△DE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BE=ECB.BC=EFC.AC=DFD.△ABC≌△DEF8.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下列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C)A.1B.2C.3D.49.如图,∠C=∠CAM=90°,AC=8,BC=4,P,Q两点分别在线段AC和射线AM上运动,且PQ=AB.若△ABC与△PQA全等,则AP的长度为4或8.10.如图,已知△ABE≌△ACD,∠1=∠2,∠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解:AB与AC,AE与AD,BE与CD是对应边;∠D与∠E是对应角.11.如图,已知△ABE≌△ACD,且AB=AC.(1)说明△ABE经过怎样的变化后可与△ACD重合.(2)∠BAD与∠CAE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3)BD与CE相等吗?为什么?解:(1)△ABE翻折180°后可与△ACD重合.(2)∵△ABE≌△ACD,∴∠B=∠C,∠AEB=∠ADC,∴∠AEB-∠C=∠ADC-∠B,∴∠CAE=∠BAD.(3)∵△ABE≌△ACD,∴BE=CD,∴BD=CE.12.如图,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和C,D和E是对应点.(1)用符号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用等号表示各对应角,对应边之间的关系;(3)请在图中找出与∠BAD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解:(1)△ABE≌△ACD.(2)对应角:∠BAE=∠CAD,∠B=∠C,∠E=∠D;对应边:AB=AC,AE=AD,BE=CD.(3)∠BAD=∠CAE.理由:∵∠BAE=∠CAD,∴∠BAE-∠BAC=∠CAD-∠BAC,∴∠BAD=∠CAE.13.如图,△ABD≌△EBC,AB=3 cm,BC=4.5 cm,点A,B,C在一条直线上.(1)求DE的长;(2)判断AC与B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1)∵△ABD≌△EBC,∴AB=EB,BD=BC.∴DE=BD-BE=4.5-3=1.5(cm).(2)AC⊥BD.理由:∵△ABD≌△EBC,∴∠ABD=∠EBC.又∵∠ABD+∠EBC=180°,∴∠EBC=90°.∴AC⊥BD.14.如图,△ABC≌△ADE,且∠CAD=35°,∠B=∠D=20°,∠EAB=105°,求∠BFD和∠BED的度数.解:∵△ABC≌△ADE,∴∠CAB=∠EAD.又∵∠CAD=35°,∠EAB=105°,∠EAD+∠DAC+∠CAB=∠EAB=105°,∴∠EAD=∠DAC=∠CAB=35°.∴∠DFB=∠DAB+∠B=70°+20°=90°,∠BED=∠BFD-∠D=90°-20°=70°.拓展探究突破练15.如图,A,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BAD≌△ACE.(1)证明:BD=DE+CE;(2)△ABD满足什么条件时,BD∥CE?解:(1)∵△BAD≌△ACE,∴BD=AE,AD=CE,又∵AE=AD+DE=CE+DE,∴BD=DE+CE.(2)∵△BAD≌△ACE,∴∠ADB=∠CEA.若BD∥CE,则∠CED=∠BDE,∴∠ADB=∠BDE,又∵∠ADB+∠BDE=180°,∴∠ADB=90°.即△ABD是以∠ADB=90°的直角三角形时,BD∥C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HL”
1.如图所示,已知△ABC与△ABD中,∠C=∠D=90°,要利用“HL”判定△ABC≌△ABD,还需添加的条件是(B)
A.∠BAC=∠BAD
B.BC=BD或AC=AD
C.∠ABC=∠ABD
D.AB为公共边
【变式拓展】如图,已知AB⊥CD,垂足为B,BC=BE,若直接应用“HL”判定△ABC≌△DBE,则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C=DE .
2.如图,已知AD⊥BC于点O,且O是BC的中点,添加一个条件后可利用“HL”证明Rt△AOB≌Rt△DOC,则所添加的条件是AB=CD .
知识点2“HL”的简单实际应用
3.如图,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即BC=EF),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上的长度DF相等,若∠ABC=32°,则∠DFE的度数为(C)
A.32°
B.28°
C.58°
D.45°
4.如图,C是路段AB的中点,甲、乙两人从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CD和CE行走,并同时到达D,E两地,DA⊥AB,EB⊥AB.D,E两地与路段AB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解:相等.
理由:由已知得CD=CE.
∵DA⊥AB,EB⊥AB,∴∠A=∠B=90°.
在Rt△ADC和Rt△BEC中,
∴Rt△ADC≌Rt△BEC(HL),
∴AD=BE.
∴D,E两地与路段AB的距离相等.
知识点3“HL”的简单推理证明的应用
5.如图,在△ABC中,AB=AC,AE是经过点A的一条直线,且B,C在AE的两侧,BD⊥AE于点D,CE⊥AE于点E,AD=CE,则∠BAC的度数是(C)
A.45°
B.60°
C.90°
D.120°
6.如图,AC⊥CB,DB⊥CB,AB=DC.求证:∠ABD=∠ACD.
证明:∵AC⊥CB,DB⊥CB,
∴∠ACB=∠DBC=90°.
在Rt△ACB和Rt△DBC中,
∴Rt△ACB≌Rt△DBC(HL),∴∠1=∠2,
∴∠DBC-∠1=∠ACB-∠2,即∠ABD=∠ACD.
综合能力提升练
7.下列条件中,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D)
A.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O为坐标原点,A(-4,0),B(0,3).若在该坐标平面内有以点P(不与点A,B,O重合)为一个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与Rt△ABO全等,且这个以点P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与Rt△ABO有一条公共边,则所有符合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A)
A.9
B.7
C.5
D.3
提示:以AB,OA,OB为公共边的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各有3个.
9.如图,两棵大树间相距13 m,小华从点B沿BC走向点C,行走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E,此时他仰望两棵大树的顶点A和D,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且EA=ED.已知大树AB的高为5 m,小华行走的速度为1 m/s,则这时小华行走的时间是(B)
A.13 s
B.8 s
C.6 s
D.5 s
10.(镇江中考)如图,AD,BC相交于点O,AD=BC,∠C=∠D=90°.
(1)求证:△ACB≌△BDA;
(2)若∠ABC=35°,则∠CAO=20°.
解:(1)在Rt△ACB和Rt△BDA中,
∴Rt△ACB≌Rt△BDA(HL).
11.如图,AD为△ABC的高线,E为AC上的一点,BE交AD于点F,且BF=AC,FD=CD,求证:BE⊥AC.
证明:∵AD为△ABC的高,
∴∠BDA=∠ADC=90°,
在Rt△BDF和Rt△ADC中,
∴Rt△BDF≌Rt△ADC(HL),∴∠BFD=∠C.
∵∠DBF+∠BFD=90°,∴∠DBF+∠C=90°,
∴∠BEC=90°,∴BE⊥AC.
12.如图,AB=AC,AD⊥BC于点D,AD=AE,AB平分∠DAE交DE于点F,请你写出图中三对全等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加以证明.
解:(1)△ADB≌△ADC,△ABD≌△ABE,△AFD≌△AFE,△BFD≌△BFE,△ABE≌△ACD.(写出其中的三对即可) (2)以△ADB≌△ADC为例证明.
∵AD⊥BC,∴∠ADB=∠ADC=90°.
在Rt△ADB和Rt△ADC中,
∵AB=AC,AD=AD,
∴Rt△ADB≌Rt△ADC(HL).
13.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
(1)求证:Rt△ABE≌Rt△CBF;
(2)若∠CAE=30°,求∠ACF的度数.
解:(1)∵∠ABC=90°,∴∠CBF=∠ABE=90°.
在Rt△ABE和Rt△CBF中,
∵AE=CF,AB=BC,
∴Rt△ABE≌Rt△CBF(HL).
(2)∵AB=BC,∠ABC=90°,
∴∠CAB=∠ACB=45°,
∴∠BAE=∠CAB-∠CAE=45°-30°=15°.
由(1)知Rt△ABE≌Rt△CBF,
∴∠BCF=∠BAE=15°,
∴∠ACF=∠BCF+∠ACB=45°+15°=60°.
14.如图,AB=AC,CD⊥AB于点D,BE⊥AC于点E,BE与CD相交于点O.
(1)求证:AD=AE;
(2)连接OA,BC,试判断直线OA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1)在△ACD与△ABE中,
∵∠A=∠A,∠ADC=∠AEB=90°,AB=AC,
∴△ACD≌△ABE(AAS),∴AD=AE.
(2)互相垂直.
理由: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点F.
在Rt△ADO与Rt△AEO中,
∵OA=OA,AD=AE,
∴Rt△ADO≌Rt△AEO(HL),
∴∠DAO=∠EAO.
在△ABF和△ACF中,
∴△ABF≌△ACF(SAS),
∴∠AFB=∠AFC=90°,
∴直线OA与BC互相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