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冲击动力接触问题数值分析的一种高效算法
CAE复习资料
CAE1简介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CAE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
CAE从60年代初在工程上开始应用到今天,已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理论和算法都经历了从蓬勃发展到日趋成熟的过程,现已成为工程和产品结构分析中(如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结构等领域)必不可少的数值计算工具,同时也是分析连续力学各类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不断提高,CAE系统的功能和计算精度都有很大提高,各种基于产品数字建模的CAE系统应运而生,并已成为结构分析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计算机辅助4C系统(CAD/CAE/CAPP/CAM)的重要环节。
CAE系统的核心思想是结构的离散化,即将实际结构离散为有限数目的规则单元组合体,实际结构的物理性能可以通过对离散体进行分析,得出满足工程精度的近似结果来替代对实际结构的分析,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工程需要解决而理论分析又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
其基本过程是将一个形状复杂的连续体的求解区域分解为有限的形状简单的子区域,即将一个连续体简化为由有限个单元组合的等效组合体;通过将连续体离散化,把求解连续体的场变量(应力、位移、压力和温度等)问题简化为求解有限的单元节点上的场变量值。
此时得到的基本方程是一个代数方程组,而不是原来描述真实连续体场变量的微分方程组。
求解后得到近似的数值解,其近似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单元类型、数量以及对单元的插值函数。
针对这种情况,表示应力、温度、压力分布的彩色明暗图,我们称这一过程为CAE的后处理。
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技术的提出就是要把工程(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组织起来,其关键就是将有关的信息集成,使其产生并存在于工程(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三维拉格朗日法计算原理
三维拉格朗⽇法计算原理1 三维快速拉格朗⽇法的基本原理1.1 概述⽬前在岩⼟⼒学中常⽤的数值计算⽅法有差分⽅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种,特别是后两种⽅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其应⽤尤为⼴泛。
但是,这⼏种⽅法都是以连续介质为出发点,⽽且往往囿于⼩变形的假定。
它们虽然也可以⽤来解决由⼏种介质所组成的⾮均质的问题,并且对于个别的断层或弱⾯,也可以⽤设置节理单元的办法来解决,但是⽤以解决富含节理和⼤变形的岩⼟⼒学问题,往往所得的结果与实际的物理图景相差甚远。
于是离散单元法和拉格朗⽇元法就应运⽽⽣。
离散单元法是Cundall于上世纪70年代初所提出的。
该法将为弱⾯所切割的岩体视为复杂的块体的集合体,允许各个块体可以平移或转动,甚⾄相互分离。
拉格朗⽇元法则是由Cundall所加盟的美国ITASCA咨询集团于1986年所开发的。
该法将流体⼒学中跟踪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法应⽤于解决岩体⼒学的问题获得成功。
三维快速拉格朗⽇法是⼀种基于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的数值分析⽅法,它可以模拟岩⼟或其他材料的三维⼒学⾏为。
三维快速拉格朗⽇分析将计算区域划分为若⼲四⾯体单元,每个单元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遵循指定的线性或⾮线性本构关系,如果单元应⼒使得材料屈服或产⽣塑性流动,则单元⽹格可以随着材料的变形⽽变形,这就是所谓的拉格朗⽇算法,这种算法⾮常适合于模拟⼤变形问题。
三维快速拉格朗⽇分析采⽤了显式有限差分格式来求解场的控制微分⽅程,并应⽤了混合单元离散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材料的屈服、塑性流动、软化直⾄⼤变形,尤其在材料的弹塑性分析、⼤变形分析以及模拟施⼯过程等领域有其独到的优点。
1.2 三维快速拉格朗⽇分析的数学模型三维快速拉格朗⽇分析在求解中使⽤如下3种计算⽅法:(1)离散模型⽅法。
连续介质被离散为若⼲六⾯体单元,作⽤⼒均被集中在节点上。
(2)有限差分⽅法。
变量关于空间和时间的⼀阶导数均⽤有限差分来近似。
(3)动态松驰⽅法。
由质点运动⽅程求解,通过阻尼使系统运动衰减⾄平衡状态。
CAE技术概述
简介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
CAE从60年代初在工程上开始应用到今天,已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理论和算法都经历了从蓬勃发展到日趋成熟的过程,现已成为工程和产品结构分析中(如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结构等领域)必不可少的数值计算工具,同时也是分析连续力学各类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不断提高,CAE系统的功能和计算精度都有很大提高,各种基于产品数字建模的CAE系统应运而生,并已成为结构分析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计算机辅助4C系统(CAD/CAE/CAPP/CAM)的重要环节。
CAE系统的核心思想是结构的离散化,即将实际结构离散为有限数目的规则单元组合体,实际结构的物理性能可以通过对离散体进行分析,得出满足工程精度的近似结果来替代对实际结构的分析,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工程需要解决而理论分析又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
其基本过程是将一个形状复杂的连续体的求解区域分解为有限的形状简单的子区域,即将一个连续体简化为由有限个单元组合的等效组合体;通过将连续体离散化,把求解连续体的场变量(应力、位移、压力和温度等)问题简化为求解有限的单元节点上的场变量值。
此时得到的基本方程是一个代数方程组,而不是原来描述真实连续体场变量的微分方程组。
求解后得到近似的数值解,其近似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单元类型、数量以及对单元的插值函数。
根据经验,CAE各阶段所用的时间为:40%~45%用于模型的建立和数据输入,50%~55%用于分析结果的判读和评定,而真正的分析计算时间只占5%左右。
针对这种情况,采用CAD技术来建立CAE的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完成分析数据的输入,通常称此过程为CAE 的前处理。
同样,CAE的结果也需要用CAD技术生成形象的图形输出,如生成位移图、应力、温度、压力分布的等值线图,表示应力、温度、压力分布的彩色明暗图,以及随机械载荷和温度载荷变化生成位移、应力、温度、压力等分布的动态显示图。
冲击过程建模方案
冲击过程建模方案摘要本文介绍了冲击过程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建模方案。
首先,我们将介绍冲击过程的定义和冲击响应的特性。
然后,我们将详细描述基于数值模拟的冲击过程建模方案,并给出一个实例说明其应用。
最后,我们将讨论该方案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1. 引言冲击过程是指在物体受到外部冲击时的一种动态响应。
冲击过程的研究在许多工程领域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汽车碰撞、爆炸物冲击、地震等。
为了理解和预测冲击过程的行为,建立合适的模型是必要的。
2. 冲击过程的定义和特性冲击过程的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物体与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本身的动态响应。
物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是指物体受到外界力量的作用,如碰撞、爆炸等。
这些外界力量会引起物体的变形和运动,并且会产生压力波、应力波等。
物体本身的动态响应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作用后的变形和运动。
在冲击过程中,物体通常会经历一个瞬间的变形和运动,然后逐渐恢复到平衡状态。
冲击过程具有以下特性:•非线性:冲击过程中物体的变形和运动通常是非线性的,即物体的变形和运动与外界作用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非平衡态:冲击过程是一个瞬态过程,物体在受到外界作用后会迅速发生变化,并逐渐恢复到平衡状态。
•多物理场耦合:冲击过程中涉及到多个物理场,如力学、热学、电磁学等,这些物理场之间存在相互耦合的关系。
3. 基于数值模拟的冲击过程建模为了对冲击过程进行建模,我们可以使用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
数值模拟是利用计算机对实际冲击过程进行仿真的方法,通过求解数学模型来预测冲击过程的行为。
基于数值模拟的冲击过程建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模型建立首先,需要建立冲击过程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可以是基于力学原理的方程组,也可以是基于实验数据统计的经验公式。
根据冲击过程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3.2 网格划分在数值模拟中,需要将计算区域划分为离散的小单元,称为网格。
离散元法在求解三维冲击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离散元法在求解三维冲击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Ξ刘凯欣 高凌天(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北京,100871)摘 要 提出了三维连结型离散模型,建立了可实现连结型模型(用于连续介质)2接触型模型(用于非连续介质)转化的三维离散元计算程序,用来模拟连续介质转变为非连续介质的力学过程.利用该计算程序对冲击载荷下混凝土块体内(连续体情况下)的应力波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的数值与LS 2DY NA 程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计算程序的计算精度.在此基础上,模拟了混凝土块体的动态破坏(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转化)过程.其计算结果可用动画显示,得到的破坏形式与由实验得到的破坏形式相近.两个算例说明该离散元模型及其计算程序是模拟计算伴随有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转变的动态破坏问题的有力工具.关键词 离散元法,三维模型,冲击,应力波,动态破坏0 引言冲击载荷下材料的动态损伤、破坏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力学模型由连续介质转变为非连续介质的一个复杂的力学过程.建立在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基础上的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及特征线法等数值方法适于预测损伤和破坏的大致区域[1],但难以模拟具体的破坏形式和破坏过程.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利用非连续介质力学的数值方法分析计算此类问题,其中离散元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数值方法.离散元法中的单元连接形式可分为接触型和连结型这两大类.接触型是散体特有的连接形式,最初由Cundall 提出[2],后来发展成为计算边坡稳定、颗粒体加工和运输等散体力学行为的重要工具[3,4].连结型模型的连接形式考虑单元间没有间隙且符合变形协调条件,用来处理连续介质力学问题.相对于接触型的连接形式,连结型连接形式方面的研究很不充分.这主要是由于离散元法比起有限元法等计算方法在求解连续体问题上并无算法上的显著优势.不过对于伴随刚体运动、材料损伤和破坏等非线性力学问题,离散元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离散元的节点在单元的形心上,只需实行连接形式从连结型到接触型的转换,无需改变单元类型或重分网格就可实现连续体到非连续体的转变.Sawam oto 等提出了连结型圆盘模型[5]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交各向异性连结型圆盘模型,并通过混凝土在冲击载荷下应力波传播和动态破坏的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6~8].本文提出了三维连结型离散元模型.该模型将求解空间离散成规则空间排列的刚性球体单元的集合,单元间由三种线性弹簧相互连接,根据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原理求得弹簧系数,并采用M ohr 2C oulomb 型破坏准则[9]判断材料的破坏.进而,采用C ++语言依照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编写了可实现连结型2接触型模型转化的三维离散元计算程序,还配有应用OpenG L 技术开发的前后处理软件包.利用该套程序,模拟了冲击载荷下材料内的应力波传播过程,并将其与LS 2DY NA 程序[10]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且,对准静载荷下混凝土材料的动态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动画显示,还将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其破坏形式.1 基本方程1.1 两球单元i 、j 间的位移、受力分析在我们提出的三维连结模型中,将连续体离散成由弹簧连接且大小相等的刚体球单元系统,单元间由一个法向弹簧和两个切向弹簧连接,其排列形第25卷第2期2004年 6月 固体力学学报ACT 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Vol.25No.2J une 2004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978005,1023204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0025212)资助.2002212210收到第1稿,2003206211收到修改稿.式如图1所示.对于规整的边界其组成部分还包括半球单元和1Π4球单元.考虑最密集的一种排列方式,每一个单元都被周围的12个其它单元(见图1中所示的13个球单元)包围起来,呈密排六方排列.在块体中任意取出单元i 和任一与单元i 相接触的单元j ,分别建立右手笛卡尔局部和全局坐标系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局部坐标系x ′2y ′2z ′是将全局坐标先绕y 轴旋转α角度,再绕z 轴旋转β角度所形成,α、β角的正负符合右手螺旋法则.x ′坐标轴方向为从单元i 指向单元j ,为法向方向n ,y ′、z ′坐标轴方向分别设定为切向s 1和切向s 2方向.全局坐标到局部坐标的转换关系为图1 三维离散元模型空间排列形式图2 全局坐标和局部坐标转换关系r ′=x ′y ′z ′=cos βsin β-sin βcosβ0001・cos α0sin α010-sin α0cos αx y z=cos αcos βsin 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cos β-sin αsin β-sin αcos αx y z=L (α,β)・r (1)其中L (α,β)为坐标转换矩阵.假设单元只做刚体位移,则单元上的位移可以由单元形心的六个广义位移左乘以一个矩阵N 表示u =Nu g (2)其中u g =[u g ,v g ,w g ,θx ,θy ,θz ]T为单元质心的广义位移.矩阵N 为N =1000(z -z g )(y g -y)010(z g -z )(x -x g )001(y -y g )(x g -x )(3)设从(t -Δt )时刻到t 时刻的变形过程中,单元i 、j的接触点在局部坐标系下的位移增量为Δu ij={Δu ij n ,Δu ij s 1,Δu ij s 2}T ,其中Δu ijn 为法向位移增量,Δu ij s 1、Δu ij s 2为两切向位移增量.则有[Δu ij ]t =-L ([αij ]t ,[βij ]t )(N i [Δu i g ]t -N j [Δu j g ]t )(4)其中Δu i g 、Δu jg 为单元i 、j 的质心广义位移增量,[αij]t 、[βij]t 分别为i 、j 两单元间在t 时刻的夹角.根据连续介质的变形协调条件,在连结模型中只计及单元质心的线位移,不考虑转动.由弹簧的虎克定律可以得到i 、j 两单元间t 时刻在局部坐标系下的作用力[f ij ]t ={[f ij n ]t ,[f ij s 1]t ,[f ij s 2]t }T的分量,分别为[f ijn ]t =[f ij n ]t -Δt +k n [Δu ijn ]t [f ij s 1]t =[f ij s 1]t -Δt +k s 1[Δu ijs 1]t [fij s 2]t =[fij s 2]t -Δt +k s 2[Δu ij s 2]t(5)式中k n 和k s 1、k s 2分别为单元i 、j 间的法向和两切向的弹簧系数,并设三种弹簧的变形相互不影响.单元i 所受的合力在全局坐标系下表示为[Fi]t =∑ζ(n i)j =ζ(1)L-1([αij ]t ,[βij]t )[fij]t (6)其中ζ(k )(1≤k ≤n i )为所有与i 单元相接触的单元的编号,∑符号只表示对单元编号ξ(1)到ξ(n i )求和,n i 为与i 单元相接触的单元总数.根据牛顿运动第二定律,可得到单元i 质心的运动方程为m i [¨r i ]t =[F i]t (7)其中m i为单元质量.由上式可计算出t 时刻的线加速度向量[¨r i]t .应用Euler 公式对运动方程按数值积分,t +Δt 时刻的质点i 的速度[ r i]t +Δt 和位置[r i]t +Δt 可近似表示为[ r i]t +Δt =[ r i]t +Δt [¨r i]t[r i]t +Δt=[r i]t +Δt [ r i]t(8)通过这一计算循环可得到所有单元质心在任意时刻的运动参量.・281・ 固体力学学报 2004年第25卷1.2 弹簧系数的确定如图1中所示的单元的排列方式,连接单元的弹簧可分为12组弹簧.其中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组弹簧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组弹簧.每一组弹簧中都包括一个法向弹簧和两个切向弹簧,分别设为:k m n,km s 1和k m s 2,其中(1≤m ≤6).单元i 与周围其它单元位置关系变化所产生的变形能为e i =2r2∑12j =1[k mn(5u ij n Π5x l )2+k m s 1(5u ij s 1Π5x l )2+k ms 2(5u ijs 2Π5x l )2] (1≤m ≤6)(9)其中r 为单元的半径,5u ij n Π5x l 、5u ijs 1Π5x l 和5u ijs 2Π5x l 分别为i 和j 两单元间法向方向的线应变和两切向s 1、s 2方向的切应变.弹簧刚度的上标m 表示6组不同弹簧组的组号,依据图1上单元间相互位置来选取.结构中的单位体积变形能e 如下式表示e =e iΠV (10)其中V 为单元i 所占据的平均体积,根据图1所示由单元的排列方式可求得V =42r3(11)由格林公式,应力σlm 可以由下式求得σlm =5e Π5εlm (l ,m =1,2,3)(12)其中εlm =5u l Π5x m ,(l ,m =1,2,3).将由上式求解得的σ2ε关系式与弹性体的本构关系式相比较,可以得到各种弹簧的系数,如下式k 1n =k 2n =k 3n =k 4n =k 5n =k 6n =k 4s 2=k 5s 2=k 6s 2=-2Er2(-1+2ν)(13a )k 1s 1=k 2s 1=k 3s 1=k 4s 1=k 5s 1=k 6s 1=k 1s 2=k 2s 2=k 3s 2=2(-1+5ν)Er 2(1+ν)(-1+2ν)(13b )其中E 为弹性模量,ν为泊松比.1.3 破坏准则采用M ohr 2C oulomb 型破坏准则[9],将材料的破坏形式简化为状态(一)和状态(二).在状态(一),单元间受压力、拉伸力及剪切力.当拉伸力达到拉伸破坏极限时被拉断,不能承受拉伸力,就变为状态(二):单元间受压力和剪切力,即单元开始就处于分离状态或当处在状态(一)的单元达到破坏极限后的状态.此状态即为单元间的连接状态由连结型转为接触型.本模型中采用了目黑等人[11]提出的与应变率相关的破坏参数 F t =f td ・D ,F c =f c d ・D ,C =c d ・D(14)其中F t 、F c 和C 分别为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和粘着力,D 为单元的直径,c d 、f c d 和f t d 分别为与应变率有关的系数,由式(15)确定f t d =[0.8743+0.02987log εt + 0.04379(log εt )2]・f t f c d =[1.021-0.05076log εc + 0.02583(log εc )2]・f c c d =c ・(f c d Πf c )・(f t d Πf t )(15)其中f t 、f c 、c 分别为静载下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和粘着力强度.当弹簧破坏后单元间作用关系相应地变为离散元中的接触模型,该模型与文献[12]的模型相同,由于篇幅的限制,在这里不再详述.2 算例及分析本文计算了混凝土(水泥沙浆)块体(3.2cm ×3.2cm ×3.2cm ,见图3)在冲击载荷下的应力波传播和破坏过程这两个算例.在算例1中,块体的下表面固定,上表面加冲击载荷,如图4所示.其中σ0=1MPa ,升载时间t 1=0.1ms.离散球体单元的半径为r =1.5mm ,单元总数为2033,时间步长为Δt =0.1μs.材料参数为:杨氏模量E =23.3G Pa ;泊松比μ=0.2;密度ρ=2400kg Πm 3;静抗拉强度f t =2.31MPa ;静抗压强度f c =25.48MPa ;静粘着力强度c =3.084MPa ;内摩擦角φ=11.3°.在同一计算条件和模型下,我们用LS 2DY NA 程序进行了计算.选用S O LI D64单元,立方体网格大小为3mm ×3mm ×3mm.图3中的点A 为立方体中心点.本文算法计算的A 点的εx 和εy 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数值结果与由LS 2DY NA 程序计算的相应的数值结果比较如图5、6所示.从图5、6可见其结果相当接近.其它方向上A 点的应变值也大体相同,由于篇幅所限在此省略.以上算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算法的计算精度.算例2模拟了在强制位移速率下混凝土块体的破坏过程.块体的大小和材料参数与算例1相同,单元总数为12111(约为算例1的6倍),下表面固定端约束,上表面所受的强制位移速率为v c =0.5m Πs ,・381・第2期 刘凯欣等: 离散元法在求解三维冲击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图3 算例示意图图4 算例1中上表面加载应力2时间历程图5 本算法计算的与LS 2DY NA 计算的关于A 点εx应变随时间变化的计算结果比较图6 本算法计算的与LS 2DY NA 计算的关于A点εy 应变随时间变化的计算结果比较方向向下,计算步长为Δt =0.05μs.图7为t =0、50μs 、100μs 时刻的初始状况和破坏状况,t =100μs 破坏形式与混凝土块体在准静载荷条件下的破坏形式[13]大致相当.图7 混凝土块体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3 结论本文提出了三维连结型离散元模型,并利用离散元法在模拟非连续体动力学问题上的优势,建立了基于球体单元的三维离散元计算程序.通过模拟计算混凝土立方体三维应力波传播和冲击破坏过程这两个算例,验证了该计算模型和程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实用性,是模拟材料发生从连续介质到非连续介质转变的破坏过程的有力工具.参 考 文 献1 孙训方,李建康,陈蚱,黄正中,刘先斌.断裂分析中的随机有限元方法.固体力学学报,2001,22(1):85~88・481・ 固体力学学报 2004年第25卷2 Cundall P A.A com puter m odel for simulating progressive largescale m ovement in block rock system.Sym posium ISRM.Nacy ,France ,1971,2:129~1363 王洪涛.隙网络渗流与离散元耦合分析充水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27(2):30~334 Vu 2Quoc L ,Zhang X ,Walton O R.A 32D discrete 2elementmethod for dry granular flows of ellips oidal particles.C om 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0,187:483~5285 Sawam oto Y,Tsubota H ,K asai Y,K oshika N ,M orikawa H.Analytical studies on local damage to rein 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under im pact loading by discrete element method.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1998,179:157~1776 刘凯欣,高凌天,郑文刚.混凝土动态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工程力学,2000,(增刊):470~4747 Liu K,Zheng W ,G ao L ,T animura S.A numerical analysis forstress wave propagation of anis otropic s olids by discrete elementmethod.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 posium on Im pact Engineering ,Japna ,2001,589~5948 刘凯欣,郑文刚,高凌天.脆性材料动态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力学学报,2003,20(2):127~1329 M ohr O.Die Scher festigkeit des Betons.Armierter Beton ,1991,247~25010Hallquist J O.LS 2DY NA Theoretical Manual.Liverm oreS oftware T echnology C orporation ,1998,511目黑公郎,博野元彦.用粒状体模拟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分析.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汇报,1991,63(4):409~46812D onze F V ,Magnier S A.Numerical study of com pressivebehavior of concrete at high strain rates.J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1999,8:1154~116313Bach C.E lastizit t und Festigkeit ,6πEd ,Berlin ,1911,160~161THE APPLICATION OF DISCRETE E L EMENT METH OD IN SOL VINGTHREE 2DIMENSIONAL IMPACT DY NAMICS PROB L EMSLiu K aixin G ao Lingtian(Department o f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Science ,Peking Univer sity ,Beijing ,100871)Abstract A three 2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m odel with connective type is presented.M oreover ,a three 2dimensional numerical analysis code ,which can carry out the transitional process from connective m odel (for continuum )to contact m odel (for non 2continuum ),is developed for simulating the mechanics processes from continuum to non 2continuum.The wave propagation process in a concrete block (as continuum )made of cement grout under im pact loading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using this code.C om paring its numerical results with those by LS 2DY NA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the m odel and alg orithm are proved.Furtherm ore ,the failure process of the concrete block under quasi 2static loading is dem onstrated ,which illustrates the basic dynamic transitional process from continuum to non 2continuum.The results of calculation can be displayed by animation.The damage m odes are similar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tw o numerical exam ples above prove that our m odel and its code are powerful and efficient tools for simulating the dynamic failure problems accom panying with the transition from continuum to non 2comtinuum.It als o shows that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will have widespread availability and perfect development prospect.K ey w ords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hree 2dimensional m odel ,im pact ,stress wave ,dynamic failure・581・第2期 刘凯欣等: 离散元法在求解三维冲击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
三维动力接触模型
具有特殊裂隙面岩质高边坡地震反应分析党康宁,闫博,刘云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安710048)摘要:分析不连续裂隙面的受力状态和运动特性,利用罚函数和拉氏乘子方法引入不连续裂隙面的特定条件,基于广义变分原理建立裂隙岩体不连续系统理论框架体系,并应用于某岩质高边坡具有特殊不连续裂隙面倒楔形体的数值分析研究中。
研究结果表明,岩质高边坡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不是线性增大的,在不同的高程处加速的峰值放大呈交错变化;岩质高边坡存在凌空面的放大作用,同一高程处坡面的加速度值都大于山体内部的响应值;不连续裂隙断层对边坡的地震响应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裂隙周围岩体的影响更显著。
研究结果为该工程的高边坡动力特性的认识和后期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高边坡;裂隙;地震;动力响应;数值分析中图分类号:TU435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for high slope with specialfractured rockDANG Kangning1,YAN Bo1,LIU Yunhe1(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48, China)Abstract:The seismic response of high slope with special fractured rock 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 Forced state and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scontinuity fracture surface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of discontinuity fracture surface was introduced by the penalty functions and Lagrange multipliers method. Based on generalized variational principle, the discontinuity theory framework of fractured rock mass was established, which was applied in the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special discontinuous fracture surface of high rock slope with inverted wed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hod was reliable. The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high rock slope did not linearly increase. The amplifier of peak acceleration at different elevation was staggered. The input seismic waves were affected by surface amplification of the slopes. The peak acceleration in the slope was greater than the mountain at the same elevation. The discontinuous fracture surface of rock mass has an important implication on seismic response of slopes, particularly mor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discontinuous fracture surface. The study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awareness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lope engineering and later management.Keywords:high slope; fractured rock; seismic; dynamic response; numerical analysis我国西部地区多高山峻岭峡谷,几乎所有开发建设的重大工程都涉及高边坡安全问题。
冲击-接触问题有限元仿真的并行计算
1 2 r
= 1f t 2 +/ t‘
f △/ ) +( c 2
() 3
根据 ( ) ( ) 可建立 时 间递推公 式 : 2和 3 ,
+
=
M‘[ a )( F + + 一 u. ] (t Q一 F ) 2 M △ 1
2 显式有限元的并行性分析
区域分割法就是把一个复杂系统或 区域 , 按照一 定 的原则( 如物理特性 、 几何形状、 离散方式等 ) 分割为 若干个子系统或子 区域 , 然后将各个子 区域分 配给不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编号 :6 14 2 ) 0 7 0 3 和教育部博 士点基金项 目( 编号 :2 0 0 40 8 0 12 80 )
摘 要 冲击. 接触问题广泛存在于汽车碰撞等的模拟计算中。简单介绍了求解该类问题的显式有限元方法 , 对
显式有限元方法的并行性进行了讨论 。根据显式有限元 和冲击. 接触 问题 的计 算特点 , 计并实 现 了接触 均衡 的分 区算 设 法 。算例计算 结果 表明 : 该并行算法具有较好 的加速 比和并行效 率。 关键词 :冲击 . 接触 , 限元 , 行计算 , 有 并 区域分割
其平衡方程 为 :
n
{ t v Bd b — + s- fN + v d N Nc 0 p a t一 u Nd r Ft d
() 1
式中:Ⅳ _插值矩阵 ,一节点加速度 , 口 B 一应变一 位移矩阵 ,一应力向量, 6 一体积力载荷 ,一作用牵引载荷 F F一接 触力 经单元计算并组集后 , t 在 时刻式( ) 1 可写成 : M 拉 +F 一Q + = F 0 () 2 式中:M 一质量矩阵 ,一加速度 , n F 一内力 ,一外载荷 ,。 Q F一接触力 对于公式( )采用中心差分法 , 2, 其关系表达式为 :
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破坏的有限元计算
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破坏的有限元计算张强;金利民;张岩;牛智林;孙宝忠【摘要】The low - velocity impact was tested on the 3D angle - interlock woven composite by a conical impactor. The load - displacement curves were obtained to analyze the failure mode. The impact law and unit failure criterion were adopted to compute the damage models, including matrix failure and fiber breakage, and then the material stiffness degradation was employed to model the failure of composite material. VUMAT ( FORTRAN vectorized user - material) connected with commercial FEM software ABAQUS/Explicit to calculate the impact damage evolution of the composite. By compared the FEM results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we can confirm that FEM is effective to simulate experimental process especially the load -deflection curves and failure patterns have a good agreement.%测试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得到复合材料在低速冲击过程中的载荷-位移曲线等。
土木工程中动态接触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中动态接触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动态接触问题,听起来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大家都知道,土木工程就是搞建筑、做桥梁、修马路这些事儿。
而动态接触问题,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物体在相互接触过程中,怎么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复杂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你建的这些大楼、桥梁、甚至高速公路,受到了外力作用,像是地震、风吹、车轮碾压之类的,这些“外来压力”到底是怎么影响结构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关乎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安全。
想象一下,路面上车来车往,桥梁上颠簸不断,那些动态压力会在不知不觉间对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来聊聊其中的数值计算方法和试验研究。
谈到数值计算方法,它可是土木工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活。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如果没有数值计算方法,工程师们就没法准确预测各种外力作用下,建筑物或道路的反应了。
就好比你买了个新车,想知道它跑起来的速度和能耗,只有通过精密的计算才能拿到这些数据。
动态接触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其实就是通过模拟这些外力与结构接触后的各种反应,来预测建筑结构的表现。
你想啊,外力是瞬息万变的,可能一个瞬间的冲击就能导致大楼摇晃,或者马路出现裂缝。
通过数值计算,工程师们能够在计算机上构建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可以不受限制地模拟各种情况,看看建筑物在不同外力下会如何反应,做到心中有数。
数值计算方法挺复杂的,得考虑到很多因素。
像是材料的性质、力的方向、接触的方式,甚至温度变化都有可能影响结果。
计算过程中甚至需要考虑材料的非线性特征。
简单来说,就是材料在不同压力下,表现出的反应可能是不同的,像你压扁一个塑料杯和压扁一个铁块,结果肯定不一样。
所以,数值计算方法不仅需要考虑力的大小,还要考虑力的传递过程。
而这也正是这个领域的挑战所在。
不过,光有理论和计算可不行。
理论归理论,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要真正了解动态接触问题,还得依赖一系列的试验研究。
这些试验研究就是通过实际操作,去验证我们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的结果。
应用于冲击、爆炸的数值方法
应用于冲击、爆炸的数值方法1. 有限元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方法,用于模拟冲击和爆炸过程。
它将连续介质划分为有限数量的小单元,并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模拟结构的响应。
2. 欧拉法是一种用于数值模拟爆炸物质在空间中传播的方法。
它基于流体动力学方程,并适用于模拟高速冲击波和爆炸波的传播。
3. 使用激波方程求解器进行数值模拟,可以有效地模拟爆炸产生的压力波在介质中的传播,从而帮助分析爆炸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数值模拟可以很好地描述物体在受到冲击或爆炸作用时的变形和破坏行为,对于工程结构的破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5. 采用随机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可以考虑到冲击和爆炸事件中的随机性以及不确定性,从而更为全面地分析可能的风险和损失。
6. 粒子法是一种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爆炸和冲击波传播的数值方法,它将物质视为一系列离散的质点,通过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模拟介质的变形和移动。
7.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是一种适用于模拟爆炸和冲击波传播的数值方法,它基于连续介质假设,通过求解流体动力学方程来模拟介质的行为。
8.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方法,适用于模拟冲击和爆炸事件中传播的波动,它将空间和时间离散化,通过数值求解差分方程来模拟物质的响应。
9. 爆炸事件的数值模拟也可以采用热-力学耦合模型,考虑介质在压力波传播过程中的温度和热传导等因素,从而更全面地描述爆炸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0. 基于网格的数值方法适用于模拟冲击和爆炸事件中介质的变形和破坏行为,它将空间划分为有限数量的网格单元,并通过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模拟介质的响应。
11. 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考虑到介质在受到冲击和爆炸作用时的多种物理过程,如力学变形、热传导、化学反应等,从而更准确地描述介质的行为。
12. 使用移动网格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可以更好地描述介质在受到爆炸作用时的大变形和破碎行为,对于冲击和爆炸事件的模拟具有很高的适用性。
混凝土动态冲击问题的一种欧拉数值方法
混凝土动态冲击问题的一种欧拉数值方法混凝土动态冲击问题分析是工程机械动力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准确地研究混凝土结构动态反应,现代的数值解决方案通常采用欧拉数值方法。
欧拉数值方法是一种容易理解、实现和精确的处理动态冲击问题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将被冲击结构拉伸或挤压分解为可解决的算例,从而求解其动态反应。
为此,欧拉数值方法开发了一系列独特和有效的数学工具,旨在准确研究非线性结构的动态反应。
首先,欧拉数值方法是一种对冲击加载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它可以精确地计算混凝土构筑物动态响应,从而准确地预测混凝土动态行为。
其次,欧拉数值方法可以有效地求解变分问题,如结构弹性矩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混凝土材料结构中的基本方程。
此外,欧拉数值方法利用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方法来模拟混凝土结构的动态响应。
此外,它还可以有效地考虑混凝土材料的损伤和断裂,以及混凝土结构的相关特性分。
而且,欧拉数值方法还可以计算混凝土结构在良好支撑条件下的破坏问题,并对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状态进行详细的分析。
另外,欧拉数值方法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仿真软件,快速地求解复杂的混凝土动态冲击问题,如大梁压缩、正交弯曲等等。
此外,拉数值方法还可以有效地考虑混凝土材料的热传导和热释放,并提供准确可靠的混凝土构筑物动力学行为预测。
以上只是欧拉数值方法求解混凝土动态冲击问题的一般应用,更多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同时,与其他的数值计算方法相比,欧拉数值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这也非常有利于未来针对混凝土动态冲击问题的研究工作。
总之,欧拉数值方法是当前研究混凝土动态冲击问题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也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方法,并找出更多的应用可能。
三维块体接触检索算法改进研究
IMPROVEMENT OF CONTACT DETECTION ALGORITHM OF THREE-DIMENSIONAL BLOCKS
LIU Xingen1,ZHU Hehua2,LIU Xuezeng1,3,WU Wei2
(1. Shanghai Tongyan Civi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Shanghai 200092,China;2.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3. Mapp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stitute,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 490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5 年
1 引
言
[1-2]
非连续变形分析 (DDA) 由石根华博士于 1989 年首次提出,是一种平行于有限元的数值方法 。 由于 DDA 具有理论上的严密性,且能够计算块体 的大位移而倍受重视。DDA 的核心难点是块体间的 接触检索算法,该算法的好坏决定了对实际块体系 统模拟的可行性,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结果的 [3] [4] 可靠性 。正如 G. H. Shi 所说: “The discontinuous contacts between 3D blocks are the main part of 3D DDA algorithms” ,对于三维块体之间的接触检索尤 其复杂。 目前接触检索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公共面法
(1)
如果 d 值为正,则表示点在面的正法向侧,为 负值表示点在面的负法向侧,为 0 表示点在面上。
基于耦合算法的三维复杂结构冲击动力学特性
基于耦合算法的三维复杂结构冲击动力学特性初文华;朱东俊;梁德利;封峰;韦斯俊【摘要】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耦合算法(SPH-FEM)较好地结合了 SPH和FEM的优势,近年来逐渐被引入冲击动力学相关问题研究中.然而早期的研究对象多为单一材料的简单结构,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距离实际工程应用仍有一定差距.为此,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SPH-FEM耦合算法进行适当改进,通过引入复合材料损伤模型,对复合材料蒙皮结构飞行器舱段结构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其在爆炸冲击激励下的冲击动力学特性.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算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初步实现 SPH-FEM的工程实际应用.最后总结了复合材料蒙皮结构飞行器在爆炸冲击激励下的一系列结构动态响应规律,以期为航天飞行器结构设计与防护提供参考.%The coupled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 (SPH-FEM) has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in some researches about the impact dynamics due to its combined advantages of the two algorithms, but the early research focused mostly on simple structures of single material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not applicable in actual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work previously done, we developed a coupled SPH-FEM method using a damage model of the composite, built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composite skin aircraft structure and studied its impact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under explosion loading. The comparison of the numerical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ied the model and algorithm both as valid and accurate, thereby realizing the actu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the coupled SPH-FEM method. Furthermore, we also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dynamicresponse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 skin aircraft structure under shock loading. Our study can serve as references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protection of the aerospace craft.【期刊名称】《爆炸与冲击》【年(卷),期】2018(038)004【总页数】10页(P725-734)【关键词】耦合算法;复合材料;复杂结构;动力学特性【作者】初文华;朱东俊;梁德利;封峰;韦斯俊【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天合汽车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76;上海外高桥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 201306;天合汽车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02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83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方法[1-2]是近年来兴起并快速发展的一种无网格Lagrange型粒子方法。
三维摩擦接触问题不动点算法
图 1 三维摩擦接触问题模型 Fg1 dl he dmes n l i Mo . f i o e o tre ni a ( 1 ) { =[ { } q d} R] P +{ }
第2卷 第1 8 期 20 年 3 07 月
力 学 季 刊
C N S Q A T R Y F E H NIS HI E E U R E L O M C A C
V l2 No l o. 8 .
Ma c 2 0 r h 7 0
三维摩擦接触问题不动点算法
祁德庆 , 高云开 , 徐连 民
AO u - a ,XU a - 乞n Y nk i Li n n2 Q D -i I g ng, G e
( eat et os ut n g er g T njU i r t, nhi 02 C i ) D pr n o C nt c o E i ei , g n es y Saga209 , n m f r i n n n o i v i h 0 ha
、
胜
1匕
、 、 产
2 非光滑混合不动点算法
为了便于说明解法过程 , 将非光滑方程()() 3 ,4 写成等价的分段形式
第 1 期
1 |
祁德庆 , : 等 三维摩擦 问题不动点算法
d
1 祝
h = i( , 熟 ; m n ‘P ) d :
1
一一
夕
(n n d <尸 )
乙 蛇
尸
( 其他)
2) 因
在贴合和分离状态 , 等式条件和定解条件完全一致 , 但在滑动状态, 等式条件无法直接代人式() 1
ABAQUS中冲击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ABAQUS中冲击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冲击载荷随时间迅速变化。
当物体的局部位置受到冲击时,所产生的扰动会逐渐传到未扰动的区域去,这种现象称为应力波的传播。
当载荷作用时间短、变化快,且受力物体在加载方向的尺寸又足够大时,这种应力波的传播就显得特别重要[35]。
研究动力学问题最终将简化为求解动力学平衡方程式:节点质量矩阵M乘以节点加速度u 等于节点的合力(所施加的外力P与单元内力I之间的差值):M-= (2-1)PuI由于考虑了惯性力的影响,动力学平衡方程中出现了质量矩阵,最后得到的求解方程不是代数方程组,而是常微分方程组。
1 冲击动力学求解方法如果加载时间过短或者是动态载荷,需要采用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就属于动态分析问题。
动态分析又分为隐式分析和显式分析。
在隐式分析中,结构的刚度矩阵需要进行多次生成和求逆,这使得分析求解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刚度退化和材料失效常常引起计算收敛问题。
在显示分析中,能够避免计算收敛,较好地求解这一问题。
1.1 显式与隐式分析的区别显式与隐式分析的区别在于[5]:显式分析需要很小的时间增量步,它仅依赖于模型的最高固有频率,而与载荷的类型和持续的时间无关。
通常的模拟需要10000~1000000个增量步,每个增量步的计算成本相对较低。
它的求解方法是在时间域中以很小的时间增量步向前推出结果,而无需在每一个增量步求解耦合的方程系统,或者生成总体刚度矩阵。
隐式分析对时间增量步的大小没有内在的限制,增量的大小通常取决于精度和收敛情况。
典型的隐式模拟所采用的增量步数目要比显式模拟小几个数量级。
然而,由于在每个增量步中必须求解一套全域的方程组,所以对于每一增量步的成本,隐式方法远高于显式方法。
1.2计算方法选择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涉及到复杂的接触问题、材料刚度随着载荷发生变化的问题、材料的退化(degradation)和失效(failure)导致的严重的收敛问题,这些问题在隐式分析中都无法实现或者求解成本比较昂贵。
CAE及其运用概述
CAE及其运用概述引言: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
CAE从60年代初在工程上开始应用到今天,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理论和算法都经历了从蓬勃发展到日趋成熟的过程,现已成为工程和产品结构分析中(如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结构等领域)必不可少的数值计算工具,同时也是分析连续力学各类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不断提高,CAE系统的功能和计算精度都有很大提高,各种基于产品数字建模的CAE系统应运而生,并已成为结构分析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计算机辅助4C系统(CAD/CAE/CAPP/CAM)的重要环节。
CAE系统的核心思想是结构的离散化,即将实际结构离散为有限数目的规则单元组合体,实际结构的物理性能可以通过对离散体进行分析,得出满足工程精度的近似结果来替代对实际结构的分析,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工程需要解决而理论分析又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
其基本过程是将一个形状复杂的连续体的求解区域分解为有限的形状简单的子区域,即将一个连续体简化为由有限个单元组合的等效组合体;通过将连续体离散化,把求解连续体的场变量(应力、位移、压力和温度等)问题简化为求解有限的单元节点上的场变量值。
此时得到的基本方程是一个代数方程组,而不是原来描述真实连续体场变量的微分方程组。
求解后得到近似的数值解,其近似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单元类型、数量以及对单元的插值函数。
根据经验,CAE各阶段所用的时间为:40%~45%用于模型的建立和数据输入,50%~55%用于分析结果的判读和评定,而真正的分析计算时间只占5%左右。
针对这种情况,采用CAD技术来建立CAE的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完成分析数据的输入,通常称此过程为CAE的前处理。
三维流体动力方法计算穿浪双体船的船体响应
第2期郑杰等:≯维流体动力力.法计算穿浪双体船的船体响应312・3运动响应和波浪载荷传递函数Tab.。
Pri表ncilp.。
:絮纂篙:‰。
m础。
在求得第2.1小节中流场的速度势妒i(f=l。
7)后。
应用线性化Bernoulli方程,可得到水动压力p.积分后得到作用于船体的流体力。
求得运动方程组(4)中的各水动力系数后.可进一步求得规则波中船舶运动的稳态解磊(i=l。
6)。
解出规则波中的船舶运动.便可应用达朗贝尔原理计算船体各个剖面上的波浪诱导力和力矩。
规则波中.计算的重要目的是获得船舶运动和波浪载倚的频率响应函数。
即传递函数。
它是船舶运动与波浪载荷的响应幅值r/i和入射波幅f的比值.一般为复值函数.用复数极坐标形式可表示为:日(oJ,卢)=1日(to,卢)fe嘶佃’(5)式中,口为波向角;IH(w,届)I称为响应幅值算子;咖(∞)为相位因子。
I/4(o,,卢)f2可以用于计算不规则波中船舶运动和波浪载衙的统计特性.进行波浪载荷的短期和长期预报。
3模犁试验和数值计算方法3.1模型试验本文试验的船型为穿浪双体船.试验模型由玻璃钢材料制成.缩尺比为A=18。
船模的附体为带导流包的尖削水翼.水翼攻角为一20.导流包前端位于模型的18号站处。
试验采用双桨、双舵自航模试验方法。
试验模型如图1所示。
图1试验模型Fig.1Testmodel实船和船模的主尺度如表l所示,规则波试验工况如表2所示。
3.2数值计算方法根据以上理论.本文应用以Rankine源方法为求解器的计算程序计算分析了某型穿浪双体船在规则波中的运动响应和波浪载荷频响函数。
该程序在时域上计算了有航速时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和波浪载荷.时域计算结果经过Fourier变换转到频域上进行分析。
表2规则波试验工况Tab.2Modeltestconditionsinregularwave计算时.水动力模型的总重量、重心和对重心的惯性矩与实船一致.考虑到计算速度和精度.水动力计算时划分的总网格数为4188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若把阻尼取为 0%12"34 阻尼, 即( 物体的 ’ ’ ) ), *) 阻尼矩阵为 [ 0’ ]) 1[ , 其中 1 ) 3 ., 1* ) 2 ’ ]$ 1[ * -’ ] 则有效刚度矩阵为 3 . 为比例系数。 1 )# ) , ’ ])() $ 0*#) [[ -’ ]$( ) [ 2’ ] (5) * $ " !! !! " !! " 有效载荷矩阵为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1 )# 1 )# 1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分方法加以解决 。目前对多体系统冲击 : 动力接 触问题数值方法的研究及计算机仿真程序的研制已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用三维冲击 : 动力接触有 限元法研究两体冲击接触问题。由于动力接触面边 界条件的非线性, 有限元数值方法的计算效率对冲击 : 动力接触问题的求解非常重要。考虑到动力接触 面边界区域相对很小, 一般将接触面接触状态的迭代 计算凝缩到接触区域上进行, 以提高计算效率。
6,
振
动
与
冲
击
*... 年第 )7 卷
逐步积分格式。对于冲击 ! 动力接触问题, 在物体初 始接触和初始分离时, 由于接触压力发生突变, 不满 足 !"#$%&’ ( ! 法关于加速度在 " # " $ ! " 内线性变 化的假设, 必须作适当的修正 。修正的方法可采用拉
[)] 、 等效节点力面积加权系数法等。本 格朗日乘子法
利用 !"#$%&’ ( ! 直接积分公式可得关于 {& (" } 的动力接触有限元方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 — — — 杆长。 由所给参数可得 ) $ - % 04 ’ ’! ( 4 秒, 由计算结果可知两杆冲击接触时间为 ) $ - % "$ ’ ( 4 秒, 两者仅相差 ( % -, , 表明了本文的动力接触有 ’!
文综合上述两种方法, 给出如下简化修正公式。 ())初始接触 $ %( (( %( 设{ } 、 { }和{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别为第 ( 个物体修 & ’ ’ ) ), *) ! ") ’ " $ ! ") 正前与修正后的速度、 加速度。 上标 * , +, " 分别表示 接触点的三个局部坐标方向。 当接触点对的接触状态为连续时, 修正公式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接触点对的接触状态为滑动时, 修正公式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接触点对的接触状态为混合时, 若 + 向连续, " 向滑动 ( " 向连续, , 修正公式为 + 向滑动时同理可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初始分离 当 " $ ! " 时刻接触点对的接触状态为分离时, 修 万方数据 正公式为
模型如图 ( 所示。杆 ’ 以 #! $ ’ % ! ) * + 的初速度冲击 两杆的弹性模量 & $ ( % ’ ’ ’!’’ , * )( , 泊 静止的杆 (, 松比" $ ! % -, 密度# . / & 0 1 ’! 23 * ) , 取 !" $ ( ’ ( / 秒。 ’! 图 - 给出了两自由度杆冲击时接触面的冲击力、 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 两杆冲击接触时间的解析解为
9 引
言
初始条件为 * ( *9 时 式中 [ !!] [ !8] , — — — 物体 !, 8 的质量矩阵; [ %!] [ %8] , — — — 物体 !, 8 的阻尼矩阵; [ ’8] , — — — 物体 !, [ ’!] 8 的刚度矩阵; {)( } , {)( } — — — 物体 !, 8 的外载荷向量; ! *) 8 *) {+( } , {+( } — — — 物体 !, 8 的接触力向量; ! *) 8 *) & !} " !} & 8} " 8} , { , { , {# 8} { , { — — — 物体 !, {# !} # # # # 8的 位移向量, 速度向量, 加速度向量 。 & !}( { & !9} {# !}( {# !9} { # # & 8}( { & 89} {# 8}( {# 89} { # #
三维冲击 : 动力接触问题数值分析的一种高效算法 "
李润方
摘 要
林腾蛟
陈兵奎
陶泽光
#999##)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
[;] 本文在二维冲击 : 动力接触问题 和三维弹性接触有限元混合法的基础上, 给出了三维冲击 : 动力接触
问题的有限元混合算法。该方法将整个系统的等效刚度方程凝缩到接触边界, 建立关于接触面的等效柔度方程, 在采用 本文给出了修正方法。由于用直接积分法进行每一时间步动 (<=>?@A 直接积分法求解动力接触问题时必须作适当修正, 力接触迭代计算时, 只震反复求解接触面有效柔度方程, 因此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 关键词: 冲击, 动力响应, 接触问题, 有限元法 中图分类号: %;8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显然, 通过以上各式的修正可以保证两物体初始 接触和初始分离时动力接触面的加速度线性变化。
+ 动力接触问题有限元混合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