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下有机合作学习之五结构推断
(深度解析)2014高中化学(教材知识详析+知识能力提升+综合能力测评)专题5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
+ 2+ ( ) u +2 H+ ——N 2 NO O+C u +H2O 2 +C
┈┈┈┈┈┈┈┈┈┈┈┈┈┈┈┈┈┈┈┈┈┈┈┈┈┈┈┈┈┈┈┈┈┈┈┈┈┈┈┈┈┈┈┈┈┈┈┈┈┈┈┈┈┈┈┈┈┈┈┈┈┈┈┈┈┈┈┈┈┈┈┈┈┈┈┈┈┈┈┈┈┈┈┈┈┈┈┈┈┈┈┈┈┈
O
生成的产物是 (
A.CH3 C O C 2H 5 — B.CH3 C C.H2O
8 D.H21 O
— O
1 8
属 体, 含上述元素又无污染的气体应该是 C H+ ) O N N O 2 ( 2、 2 等;
【 精析 】 根据题给信息 , C O 与 NO 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气
毒副作用的药物 ; 搞清楚食草动物胃内的酶把植物纤维分解
为小分子的反应 机 理 , 就能为充分利用自然界丰富的植物纤 维资源打下基础 ; 合成具有 生 物 活 性 和 生 理 活 性 的 分 子 , 可帮 理调控的化学机理 , 创造 “ 新陈代谢 ” 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
—
O 2 △
—
1 8
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 :
元素组成的 5 种 化 合 物 , 其 中 V、 W、 X、 Z 均为两种元素 组 成, 上述 5 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 原 子 序 数 之 和 等 于 3 5。 它 白色固体 )+ X( 无色无味气体 ) → W(
H2O
【 】 V、 案例 3 W、 X、 Y、 Z 是 由 周 期 表 中 1~2 0号部分
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 可 以 得 到 强 度 大、 密 度 小、 稳 定 性 好、
OH 3
O CH3
→ ]
【 】 案例 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合成与推断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有机合成与推断科目化学教学对象高二6班学生课时1课时教师司康康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连接整个知识点的桥梁。
有机合成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衍生关系以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基础知识。
目前,学生掌握了醇、酚、醛、羧酸、酯等含氧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有了显著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认识到合成的有机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通过有机物合成分析法的推理,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学生基础较为扎实,但是对于题目的理解能力还欠缺,有待提高。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主要采用PPT展示课件,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Chem3D动画与PP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并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强自主性、实效性。
五、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①回顾并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的相互转化②掌握有机合成与推断的方法③高考题型的分析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②通过有梯度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②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③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六、教学重难点重点: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难点:有机合成与推断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展示教学目标利用PPT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及重难点认真听课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从心理上给予重视2、基础回顾对已学知识的提问,掌握学生的最新学习状态认真回忆,参与到课堂教学温故而知新3、课前热身让学生做课前热身试题,并自己总结解题思路,分析题型认真思考试题,找到突破口,准确无误的作出答案,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小组讨论短时间集中学生的思想,积极思考,认真作答并总结4、五年高考试题展示五年高考试题2010-2014认真观察,总结高考试题考查的题型,悟刺激学生的高考欲望,从心理上让他们重视,发现高考试题并不是很难5、题型解析(详解)教师总结近五年试题类型认真听讲,做笔记通过教师讲解,再自己加工,思考,总结题型6、讲解方法教师讲解做题方法认真听做笔记,思考点拨迷津7、当堂检测感悟高考让学生动手做题准确无误的作答训练,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8、学生、教师总结学生总结解题思路教师补充,通过做题总结方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9、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认真完成课后巩固10、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并改正课后查缺补漏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强化做题能力八、帮助及总结。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从一道试题来看有机的结构分析题解法
从一道试题来看有机的结构分析题解法南昌市湾里一中马锋【内容提要】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是核心的思想。
本文从期中考试中一道题开始,总结归纳有机化学结构中共线、共面这一类型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和思路。
【关键字】有机化学结构分析杂化共轭在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中,高二化学乙卷有这么一道题:已经知道C-C单键可绕轴旋转。
某烃分子结构简式为该分子中至少有多少个C原子处在同一平面上()个(A)7 (B)8 (C)9 (D)10这道题在很多参考资料上都出现过,下面是其中一本高考资料的解析:[解析] 我们已经清楚:苯环是平面结构,其中的6个C原子和6个H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根据题目给出的烃结构简式可能会推得至少有1-8号共8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而错选B。
若将该分子的结构简式等效变形为则很容易看出2个苯环这间的C-C单键无论怎样旋转,9号C原子始终处于7、8号C原子所在的直线上。
故至少有1-9号共9个C原子始终处于同一平面上。
[答案](C)。
这题主要有二个立足点:1、由于甲基的空间结构的阻碍使得二个苯环无法共面,在稳定构象中,两苯环平面互相垂直。
2、苯环上C-C键,介于单双键中间,键能和键长相等,使得苯环呈正六边形,4-7-8-9四位置C原子对称共线。
前者毫无疑问,但后者却有些偏颇,苯环中的任一个C 原子,基态时的价层电子构型为2s22p2,杂化轨道理论认为,成键时C原子中的一个2s电子可以被激发到一个空的2p轨道上去,使基态的C原子转变为激发态的C原子(2s12p3 )。
同时,C原子的2s轨道与各填有一个电子的两个2p轨道发生sp2杂化,形成三个能量等同的sp2杂化轨道:`苯环上的每个C原子都以sp2杂化方式分别与2个C原子形成C—Cσ键、与1个H原子形成C—Hσ键。
由于C原子是sp2杂化,所以键角是120°,并且6个C原子和6个H 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参见示意图1)。
另外,苯环上6个碳原子各有1个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它们垂直于环的平面(参见示意图2),并从侧面相互重叠而形成一个闭合的π键,并且均匀地对称分布在环平面的上方和下方。
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第五章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机推断解题策略》PPT课件
高考有机考查方式与题型
1、命题展现形式—— 2、命题的切入方式 ⑴由结构限定切入来进行推断 ⑵由性质限定来进行推断 ⑶由实验限定来进行推断 ⑷由计算限定切入来进行推断 ⑸由综合角度限定切入进行推断
为寻找突破口提供必由之路
选择题 填空题
相对较少,但不可忽视 每卷必考,重点突破
典例分析
【例1】(浙江省高考题)
YCY
乙酸,浓硫酸
加热
A 硝酸, Mr=92 浓硫酸△
部分氧化
C Mr=227
E (E能发生银镜反应) Mr=88
思考与总结:(关于相对分子质量增减问题)
RCH2OH RCHO RCOOH;16 )
CH3OH
CH3COOH CH3COOCH2R
(M+42 )
(M+14 )
RCOOCH3
1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⑶含醛基的有机物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时,
(酯化、醇消去、硝化、纤维素水解等) (酯、蔗糖、淀粉水解等) (酯、卤代烃水解等) (卤代烃消去)
(醇氧化)
(苯环上溴代) (烷基上取代等) (加成反应)
突破点1:常见的各种特征反应条件
能与Na反应 能与NaOH反应
(含羟基) (含羧基、酚羟基)
能与NaHCO3反应
能发生银镜反应 能与新制Cu(OH)2共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 遇FeCl3显紫色
【随堂训练2】:
已知: ①累积二烯烃(如:CH2=C=CH2)较不稳定,性 质比较活泼。
②R-CH=CH2
H2,CO 高压
CHO R-CH-CH3
(相对分子质量为M+27)
(相对分子质量为M+57)
化学有机结构推断教案高中
化学有机结构推断教案高中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命名体系。
2.掌握有机分子结构推断的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烷烃:碳氢化合物- 单、双、三键:饱和和不饱和化合物- 功能团:羟基、羰基、羧基等2.结构推断的方法:- 分子式推断:根据分子式判断分子中元素种类和数目- 光谱数据推断: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推断结构- 反应性推断:根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推断结构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有机化合物的案例引入有机结构推断的重要性和方法。
2.基本结构介绍: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命名体系。
3.结构推断方法:分别介绍分子式推断、光谱数据推断和反应性推断的方法。
4.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光谱数据,让他们通过分析推断出化合物的结构。
5.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推断出化合物结构。
6.拓展应用:讨论有机结构推断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思考。
四、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结构推断讨论,互相交流和学习。
2.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进行结构推断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质疑环节:设计一些结构推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馈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结构推断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口头反馈: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结构推断经验和方法。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过程和结论,加深对结构推断方法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
2.作业成绩: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评定学生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结构推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结构推断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生态系统是( )A.捕食者和寄生生物较少的生态系统B.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相等的生态系统C.分解者种类和数量较少的生态系统D.生物种类较多的生态系统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因此本题答案是D。
答案:D2.下图中,A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B为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以下解释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图中A显示: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B.图中B显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C.图中A显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为10%~20%D.图中B显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解析: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大量输入,不能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自给自足。
答案:B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一般都具有稳定性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相对稳定C.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表现,并不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的。
答案:A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如下图的数据。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竞争B.3、4月份甲种群数量下降是由于乙的数量减少C.甲、乙两种群的变化周期是12个月D.人为消灭乙种群,则甲种群数量将不断增加解析:A项,甲、乙两曲线是捕食关系。
2014化学年会资料 有机推断与合成 说课稿
69560321@
年份 2010
题目分值 19.题 (14分) 17.题 (15分) 17题 (15分) 17题 (15分)
主题 阿立哌唑(A)是一种新的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敌草胺是一种除草剂 合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 有机化工原料
目标化合物 中间体 中间体 基础原料
CH3CH=CHCHO
CH2=CH2
CH3CHO
正向合成分析法
基础原料 中间体 中间体 目标化合物
已知:
Cl2 CH3CH=CH2 ¡ 500 æ CH2CH=CH2 Cl
COOH
以2-甲基-1,3-丁二烯、丙烯为原料合成
CH3
正向合成分析法
基础原料 CH3CH=CH2 中间体 中间体
感谢各位同仁的指导!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
• 今天我将以高三一轮复习 《有机推断与合成》一课为 例,与大家一起探讨“小组 合作与竞争在高三化学复习 课中的教学研究”
• 比较近5年江苏高考有机合成试题,其题型 和分值基本保持稳定,一般以真实应用的 药物或者化工产品为载体,从官能团的性 质,同分异构体书写和合成路线的设计等 多个方面来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核心知识 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
CH2Br CH2Br
CH2OH CH2OH
CHO CHO
COOH COOH
CH3CH2OOCCOOCH2CH3
乙二酸二乙酯
CH3COOCH2CH2OOCCH3 乙二酸乙二酯
二乙酸乙二酯
d.碳链连接方式变化: CH3CH2OH CH2=CH2 C2H6O2
六元环
遇FeCl3 呈紫色
保护酚羟基
芳 香 烃
2014
文学概论(2013-2014)
文学概论导论:1、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文学的性质、特征、构成、功能、价值和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等的规律,从中发现并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命题框架及研究方法。
五大任务:文学活动论(发生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2、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者的关系。
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
3、学习文学理论的意义文学理论是进一步学习文艺学其他学科的基础。
提高创作、欣赏和批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提高我们分析、处理文学现象的能力。
文学活动本质论:1、为什么说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源于社会生活并依存于社会生活。
这不仅是文学本身的特殊需要,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所致。
也就是说,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产物,和其他社会意识现象一样,同样要受社会生活的制约,同样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文学高于生活。
文学是对生活作出艺术概括,是作者人生感悟和理想追求的表现2、艺术真实的三个要素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3、文学的主体性主体自身的各种条件,尤其是他的人生经验和他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必然会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对生活的把握,由此形成的文学这种社会意识的一个特点,我们称之为文学的主体性。
4、文学活动中的四者关系(P41-42)在文学活动整体中,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是一个相互依存渗透作用的有机整体,既互相联系,又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
表现在:①世界是文学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文学作品反映的对象(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②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不仅是写作的主体,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传达自己对世界的体验的主体;(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③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因为阅读使作品具有存在的价值;(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④作品是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集体备课 2013-2014九年级化学下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导学案设计本学校:雁江区小院镇隆相初级中学——————————————————班级:2013级2班——————————————————学科:化学——————————————————教师:朱甫全——————————————————资阳市雁江区教育局监制2013 年2 月25 日导学须知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一、导学“八认真”1. 认真搜集资料2. 认真备导学案3. 认真上高效课4. 认真辅优补差5. 认真实习实作6. 认真批改作业7. 认真考核评价8. 认真反思总结二、导学“六要素”1. 教材要让学生读2. 问题要让学生提3. 过程要让学生说4. 规律要让学生找5. 实验要让学生做6. 结论要让学生下三、导学“五原则”1. 胸中有纲2.心中有书3.脑中有题4.目中有人5.手中有法四、学习“三方式”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
它表现为: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化学选修五有机合成与推断方法
HO
⑤
③
CHO C、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 ④
D、加入碳酸钠溶液 、 E、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F、加入氢氧化钠醇溶液 、 G、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 、一定条件下与
做好有机推断题的3 做好有机推断题的3个“三”
审题做好三审: 审题做好三审: 文字、 1)文字、框图及问题信息 先看结构简式, 2)先看结构简式,再看化学式 3)找出隐含信息和信息规律 找突破口有三法: 找突破口有三法: 1)数字 2)化学键 答题有三要: 答题有三要: 1)要找关键字词 3)要找得分点 3)衍变关系
1、根据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官能团 、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 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 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物质 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的物质 ②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 能与 ③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的物质 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 ④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物质 能使 ⑤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物质 能与 溶液反应的物质 ⑥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溶液的物质 能与
2)要规范答题
有机物推断一般有哪些类型和方法? 有机物推断一般有哪些类型和方法?
1、根据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推断同分异构体 根据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推断同分异构体 的结构; 的结构; 根据相互转变关系和性质推断物质结构; 2、根据相互转变关系和性质推断物质结构; 3、根据反应规律推断化学的反应方程式; 根据反应规律推断化学的反应方程式; 4、根据物质性质和转化关系推断反应的条件 和类型; 和类型; 根据高聚物结构推断单体结构; 5、根据高聚物结构推断单体结构; 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物质; 6、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物质; 根据有机物用途推断物质。 7、根据有机物用途推断物质。
2013—2014年度下学期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初中论证几何教学的基本策略》
初中论证几何教学的基本策略河西中学梅勤荣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与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几何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其内容呈现的结构上看,新课程将初中几何内容分为图形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四大模块;从其研究方法上看,新课程将初中几何分为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
新课程实施以来,对于几何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研究方式,多数教师经历了由误解到理解、由陌生到熟悉、由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
到目前为止,应该说多数教师对新课程中几何教学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都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然而,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部分教师对论证几何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有部分教师对论证几何教学的方式、方法运用不当,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后续学习。
虽然新课程中对论证几何的内容进行了调整,难度要求降低,证明技巧淡化,但对几何教学的最基本能力要求并没有降低。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挥几何教学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笔者对论证几何教学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提炼、概括出论证几何教学的一些基本策略。
一、文字语言符号化所谓文字语言符号化就是将文字语言向符号语言转化。
几何教学有三种不同形式的语言,即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三种语言,还要培养学生对三种语言互相转化的能力。
由于这三种语言的特点不同,在几何教学中各自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图形语言形象、直观,能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和理解问题;文字语言抽象、概括,对图形本身及图形中所蕴含的关系能予以精确地描述和解释,对几何的定义、公理、定理、命题等内容能予以精确地表达;而符号语言则是对文字语言的简化和再次抽象,具有更强的抽象性。
在三种语言中符号语言是几何初学者最难掌握的一种,也是逻辑推理必备的能力基础。
高考热点题型突破(五)有机推断题解题方法突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OH H2O+2Ag↓
+3NH3+CH3COONH4。再据 B→C,可知 取代,故其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中的—OH 被—Cl
根据 G 的结构简式知其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酯基,1 mol G 与 NaOH
反应,最多可消耗 2 mol;对于 G 分子中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可分析其结
或
或
+HCl
2.(2013 三明质检)有机物 F 是新型降压药替米沙坦的中间体,其 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1)有机物 F 的分子式为
。
(2)下列关于有机物 F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能发生水解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苯环上的一氯取代产物有 3 种 D.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3)有机物 F 可由下列路线合成:
2.考查特点 (1)通过有机物合成路线的推断,综合考查同分异构 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及物质性质的判断。 (2)提供的信息一般有两类:一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 转化关系(可能有数据);二是通过化学计算(也告知部 分物质性质)进行推断。 (3)很多试题会以新药物、新材料为背景,同时会提供 新的有机化学反应,即所谓信息给予试题。
高考热点题型突破(五)
有机推断题解题方法突破
(教师用书备用)
一、题型分析
1.近年考情
年份 题号 2011 年
31 福建理综 2012 年
31 福建理综 2013 年 福建理综 32
考查情景 有机合成与推断
有机推断 有机合成
考查点
有机物(官能团)的命名、性质 有机反应类型 分子式、结构简式的书写 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限制条件)
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结构与活动设计研究
学习评价
1、评价的指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习评价需要建立明确的评价指标,包括团队协作 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指标需要与课程目标和教 学目标相契合,以便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评价的方法
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习内容和目标的要求。常见的评价方法 包括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评价方法,以便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需要扮演组织者的角色,为小组合作学习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流程。他们 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如学习资料、实验设备等。此外, 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成果汇报和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和困难,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调整。
3、评价者
教师还需要扮演评价者的角色,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成 果进行科学的评估。他们需要明确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并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 评价。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 加以改进。
小组结构
小组结构是指小组成员的组成和组织方式,它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影 响。以下是小组成员规模、组成员规模:小组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来说,4-6人的小组较为 适宜,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又不会因人数过多而导致难以 管理。
2、成员组成:成员组成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背景、兴趣和能力,以便于 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成员组成也应该尽量保持 稳定,以便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实践效果: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 绩和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但是,也有一些学生表 现出了缺乏合作精神的情况,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
新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同步课件:小专题有机物分子结构推断的方法
ZHUANTIJIFAZHIDAO1. 根据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官能团或物质类别 有机物的官能团往往具有一些特征反应和特殊的化学性质,断的突破口。
(1) 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 和酚类物质(产生白色沉淀)。
(2)能使酸性 KMnO 4溶液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 “/ \ “ 1 ”’ 1 [()\或酚类、苯的同系物等。
(3)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 Cu(OH) 2悬浊液煮沸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CHO 。
⑷能与钠反应放出H 2的物质可能为醇、酚、羧酸等。
⑸能与Na 2CO 3溶液作用放出 CO 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物中含有— COOH 。
(6)能水解的有机物中可能含有酯基或是卤代烃。
⑺能发生消去反应的为醇或卤代烃。
2. 根据性质和有关数据推知官能团的数目f 2[Ag(NH 3>3]+ -------------------- »2Ag(1) -CH(X 2Cu(0H)eL ---------------------------s t . \(2) 2-OH(醇■酚、按酸)—H 2O小专题大智慧(五)有机物分子结构推断的方法这些都是有机物分子结构推如某醇与足量CH 3COOH 发生酯化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醇多 84,则说明 该醇为二元醇。
3 •根据某些产物推知官能团的位置(1) 由醇氧化成醛(或羧酸),-OH 一定在链端(即含—CH 2OH);由醇氧化成酮,— OH—C'H —()11一定在链中(即含);若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则与- OH 相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
(2) 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基本确定“一 OH ”或“一X ”的位置。
(3) 由取代反应的产物的种数可确定碳链结构。
(4) 由加氢后碳架结构确定或 - 的位置。
4.根据反应中的特殊条件推断反应的类型 (1) NaOH 水溶液,加热 一一卤代烃,酯类的水解反应。
(2) NaOH 醇溶液,加热一一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五 有机框图推断
请完成下列各题 (1) A的同分异构体有___4____种(包括A),
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__(C__H_3_)2_C_H__C_H_2_C_l__。 (2) 与①、⑦反应类型相同的是___⑤____(填序号),
(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E:
;
G+F→H:
。
2(CH3)2CHCH2OH+O2
例1 有机化合物A~E的转化如下列反应框图所示,1 mol A和
2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饱和一元醇X,X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5%。
A B Ag(NH3)2OH, H+
①
HCl ②
C D NaOH/H2O, H+
③
浓H2SO4 △④
E(C4H6O2) (五元环状酯)
(1)X的分子式为
是
。B和D分别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都只能
得到有机化合物E。以上反应及B的进一步反应如下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结构简式 :A 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_ (2)B转变为F的反应属于 取代 反应。 (3)B转变为E的反应属于 消去 反应。
3.根据有机物的知识网络推断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7/2520 21/7/2 52021/ 7/25Ju l-2125 -Jul-2 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7/25 2021/7 /25202 1/7/25 Sunday , July 25,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 1/7/25 2021/7 /25202 1/7/25 2021/7 /257/2 5/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7 月25日 星期日 2021/7 /25202 1/7/25 2021/7 /25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7月 2021/7 /25202 1/7/25 2021/7 /257/2 5/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 醚
脂肪醚: ① 分子离子峰弱。
② α 裂解,进一步发生βH重排生
成系列 CnH2n+1O 峰(31、45…)
③ i 裂解,生成一系列 CnH2n+1
碎片离子 (15、29、43、57…) 芳香醚: ①分子离子峰较强。
②裂解方式与脂肪。
6. 胺类化合物 (1).脂肪胺
② 裂解方式和脂肪醛类似, 同时有苯的特征峰。
( 2) . 酮
① 酮类化合物分子离子峰较强。 ② α裂解和 i 裂解产生系列29+14n 峰; ③ γ氢重排生成 酮的特征峰 58+14 n
(3). 羧酸类
脂肪酸:
① α 裂解出现 (M-17) (OH)、 m/z 45 (+COOH)
② i 裂解出现烷烃系列碎片峰。 ③ γ 氢重排 羧酸特征峰 m/z (60+14 n )
R-C
+
OH
. R’-CH-CH (CH2)n n=1,2,3
m/z 61+14n
4)偶电子离子氢的重排
H — CH2
+. α-裂解 RCH2—CH2NHCH2CH3 βH重排
+ CH2=NH2 m/z 30
+ CH2=NH—CH2
四、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
1. 烷烃:系列CnH2n+1峰簇组成,m/z 43,57
同一种键振动频率: vas>
vs
>δ
(面内大于面外)
4. 分子的振动方程式:
1 2
k
v
c
1
k
2 c
m1 m2 m1 m2
由此可见:v (v)∝ k,v (v)与μ 成反比。
5.影响振动频率的因素 (1). 物态变化的影响
通常同种物质气态的特征频率较高,液态和固态较低。
相对强度较大,往往是基峰 2. 烯烃 (1)α 裂解生成系列CnH2n-1峰(41+14 n) 41、55、69… ; m/z 41往往是基峰 (2)γH重排生成系列42+14n峰。
3. 炔烃
炔烃的质谱裂解反应和烯烃类似
4.芳烃
(1)芳烃类化合物稳定,分子离子峰强。
(2)α裂解生成的苄基正离子(m/z 91)往往
5.3 红外光谱
1. IR的产生原理:分子吸收红外光的能量从低的振动能级 跃迁到高的振动能级,对应产生的吸收光谱。 2. 红外光谱的分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分析物质结构 的是中红外区,其波长为2.5-25 μm,对应的波数为 4000-400 cm-1。 3. 分子的振动方式: (1)伸缩振动:改变键长的振动。 包括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 (2)伸缩振动:改变键角的振动。 包括面内弯曲振动(平面摇摆和剪式振动) 和面外弯曲振动(非平面摇摆和卷曲振动)
7. 红外谱图解析的基本步骤:
(1).计算不饱和度 (2).官能团的确定( 查看波数>1500 cm-1的峰) (3).指纹区确定细节(1500~600 cm-1) 特别是官能团区确定有碳碳双键或苯环, 进一步利用指纹区确定双键的取代和苯环的取代 (4).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5).验证:同一基团几种形式的振动吸收峰同时存在
一般先发生α 裂解,再进一步βH
重排生成系列 30+14 n 的含氮离子峰
(2).芳胺 分子离子峰很强,往往是基峰;易失
去中性分子HCN,同时有苯的特征峰。
7 . 羰基化合物 ( 1) . 醛
脂肪醛: ① 分子离子峰明显。 ② α 裂解和 i 裂解生成 15+14n系列峰。
③ γ氢重排,生成 44+14n的特征峰 芳香醛: ① 分子离子峰很强。
④环张力效应: 环内C=C双键的伸缩振动频率随环的缩小而减小; 环外C=C双键和C=O双键的伸缩振动频率随环的缩小而增大。 ⑤氢键效应
氢键的形成会使基团的振动频率降低
6.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 (1) 红外光谱的分区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把4000cm-1-400cm-1波数范围又分 成四个峰区,分别称为第一峰区(4000cm-1-2500cm-1) 、第二峰 区(2500cm-1-1900cm-1) 、第三峰区(1900cm-1-1500cm-1) 、第四 峰区(1500cm-1-400cm-1) 。第一第二第三峰区合称为官能团区; 第四峰区又称为指纹区。
芳酸: ①分子离子峰较强。 ②邻位取代羧酸会有 M-18(-H2O)峰。
(4). 酯类化合物
① α 裂解,强峰,产生(M-OR)m/z 29+14 n
系列峰和(M-R)m/z 31+14 n系列峰 ② γH重排:酯的特征峰 74+14 n ③ 乙酯以上的酯可以发生双氢重排, 生成 61+14 n的酯特征峰
第五章 结构推断
推断题通常都是将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波谱性质综合到一起,根据给出的化合 物三方面的性质特征推断物质结构。属于知识的 综合应用。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前面已总 结过,本章主要总结有机物波谱性质的一些重 要规律。
5.1 质谱
一、分子离子峰的识别
1).在质谱图中,分子离子峰应该是最高质荷比的离子
-C(CH3)3 振动偶合峰1390 cm-1(弱)、1370cm-1(强)
苯环上取代情况的确定: 一取代—770~730 cm-1,710~690 cm-1 二取代—邻:770~735 cm-1 对:860~800 cm-1 间:900~800 cm-1,810~750 cm-1, 710~690 cm-1
5.2 紫外光谱
一、有机分子电子跃迁类型及能量关系: → * >n → * > → *(孤立) > n→ *
二、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共轭体系越大,共轭链上的取代
基越多,物质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越大。
三、共轭型有机化合物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经验计算 基本模型: λmax = 基值+延长共轭双键+环外双键+共轭链上
(2). 浓度的影响(主要对易形成氢键的化合物) 若OH浓度增大, vO-H移向低波数,强度增大,带变宽。
游离态伸缩振动位于高波数区,带尖锐
(3). 分子结构对红外吸收峰的影响 ①诱导效应
羰基上连有强吸电子基时,C=O双键的电子云向碳偏移, 从而使C=O的双键性增加,两个原子间的力常数k增大, C=O的伸缩振动的频率向高波数移动。 ②共轭效应 羰基上连有双键或带孤电子对的杂原子时,可以形成 - 共轭或p-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中单双键的键长平 均化、电子云密度平均化,从而使C=O的双键性减小,力 常数k降低,C=O的伸缩振动的频率向低波数移动。 p-共轭体系要同时考虑到+C效应和-I效应。 ③空间效应 空间障碍造成羰基与双键的共平面性降低,共轭效应 受到限制,振动频率向接近正常值的方向移动。
(2) 典型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的位置
OH NH SPC-H
游离 3600 ,缔合 3300 游离 3500 ,缔合 3200 3300
C=O C=C
2200,峰弱 2200,峰强 1700 1600
SP2C-H 3100-3000
SP3C-H 3000-2800
芳环 1600~1450 有3 ~ 4个峰 C-O 1300-1000
(4)若RI(M):RI(M+2): RI(M+4): ≈1:2:1,则分子中含两个Br
(5)若RI(M):RI(M+2): RI(M+4): ≈3:4:1,则分子中含两个Cl
三、质谱裂解反应:
1 . -裂解
由自由基引发的、由自由基重新组成新键
而在-位导致碎裂的过程称为-裂解。
O CH3 C O+ H 离子化 CH3 C -e H
1. 如何判断分子式的合理性
①该式的式量等于分子量;
②是否符合氮律;
③不饱和度是否合理(UN≥0);
④ UN过大而组成分子式的原子数目 过少,不符合有机物结构的合理性
2. 分子组成与同位素相对丰度之间的关系:
设化合物分子式为Cx Hy Nz Ow Ss,则满足:
RI(M+1) × 100 = 1.1x + 0.37z +0.8s
取代基
四、空间结构对紫外光谱的影响
空间位阻若阻碍共轭,会使物质的λmax变小;
顺反异构体:反式 λmax ﹥ 顺式 λmax
五、紫外光谱提供的结构信息
200-400nm 无吸收带。饱和化合物,单烯。
270-350 nm有吸收带(ε=10~100)醛酮 n→π* 跃迁产生的R 带。
250-300 nm 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带(ε=200 ~ 2000),芳环的特征吸收(B带)。 200-250 nm有强吸收带(ε104),表明含有一个共轭体系(K)带。 300 nm以上有高强吸收,说明分子具有较大的共轭体系。
5.4 1H NMR谱
1. 1HNMR的产生原理:1H受到一定频率(n)的电磁辐射, 且提供的能量 =ΔE,自旋核吸收电磁辐射的能量,从低的自旋
能级跃迁到高的自旋能级,对应产生共振信号。
2. 核磁共振谱研究的对象; 对自旋量子数I=1/2的自旋核,核电核呈球形分布于核表 面,核磁共振现象较为简单,是目前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 主要有1H,13C,15N,19F,31P。 3. 核磁共振的两种方式: 固定H0 ,改变 (扫频式),不同原子核在不同频率处发生
RI(M)
RI(M+2) RI(M) × 100 = (1.1x)2 200
+0.2w +4.4s
若化合物含氯或溴,其同位素峰相对丰度见 有机波谱分析课本P28图2.13
3. 同位素峰族的应用
(1)若RI(M):RI(M+2) ≈100:4.4,则分子中含一个S (2)若RI(M):RI(M+2) ≈1:1,则分子中含一个Br (3)若RI(M):RI(M+2) ≈3:1,则分子中含一个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