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膜炎的护理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一般病人护理常规及病毒性脑膜炎、癫痫、脑梗塞、昏迷等专科病人主要表现和护理措施
![神经内科一般病人护理常规及病毒性脑膜炎、癫痫、脑梗塞、昏迷等专科病人主要表现和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f56b50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4.png)
输液器的选择
静脉输液甘露醇的患者必须选择 8号输液器(绿色)
不使用甘露醇的患者有静脉留置 针的最好使用8号输液器
不使用甘露醇的患者且无静脉留 置针的患者使用5.5号输液器(紫 色)
收取输液单(悬挂患者床头)的操作方法
更换输液单上每袋液体必须签名 及时间,输液完毕后经患者或家 属确定并签字
3、保持室内温度和温度,防止患着凉并 发呼吸道感染;定时时间通风和紫外线空 气消毒,防止病房内交叉感染。
瘫痪:随意运动功能(肢体活动度) 减低或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 症状之一。
肌力分级: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
身重力,既无能抬起。
神经内科一般病人 护理常规
入院后护士作入院宣教,包括病房 环境、有关制度如禁用热水袋, 马扎禁止带入,主管医师、 责任
护士及陪人制度,指导床的正确 使用。
病人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准备床单位 迎接新病人 观察及评估(症状及体征) 填写有关表格 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体重,并
记录于体温单上 通知医生(协助查体) 了解病人的身心需要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 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组成
12对
31对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听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
每周剪指甲一次 鼻饲、危重者行口腔护理bid,留置胃
管的患者每天更换固定胃管的胶布, 不洁时随时更换 导尿病人膀胱冲洗qd,会阴擦洗bid。 每周(周二、五)更换尿袋,预防感 染。
病毒性脑炎护理 PPT课件
![病毒性脑炎护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57a25283c4bb4cf6ecd15e.png)
病情观察
瞳孔的观察: • 正常瞳孔直径为2mm~5mm 双侧等大等圆,对光
反射灵敏; • 双侧瞳孔进行性扩大 ,常见于颅内压增高; • 双侧瞳孔忽大忽小,且伴有“二慢一高”(呼吸
慢、脉搏慢、血压高),可为脑疝的早期症状。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一般2-4h 测量1次 , 心电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应让 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 以免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入气管 而窒息。
病情观察
• 压眶实:昏迷病人先做压眶实验(即压迫眶上切 迹,观察面部及肢体反应),然后观察瞳孔大小及 对光反应 。
• 如压眶时有痛觉反应、瞳孔大小对称、对光反应存 在则为浅昏迷;
• 如压眶反应消失而瞳孔对光反应存在为中度昏迷 ; • 如压眶反应消失而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为深昏
迷。
病情观察
观察昏迷病人的瞳孔变化 对确定昏迷的病因、损害部位 病变程度、抢救治疗和预后 判断帮助极大, 是昏迷的重要观察指标。
• 病毒学检查:发病早期应收集大便、咽分泌物和 脑脊液等作病毒学检查。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血液检查:周围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病 毒分离和组织培养是诊断本病唯一可靠的方法。
•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发现脑水肿,脑钙化灶等。 • 脑电图检查:表现为弥漫性慢波、阵发性高波幅
慢波或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与病情呈平行关系。
• 意识模糊:意识模糊病人表现对时间、地点、 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思维混乱,语言 表达无连贯性,应答错误,可有错觉、幻觉、 兴奋躁动、精神错乱、谵语等表现。
意识障碍判断
• 昏睡:病人处于沉睡状态,仅能被压眼眶、用力 摇动身体等较强的刺激唤醒。一旦刺激停止,立 刻又进入沉睡状态。醒后回答问题困难。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27b36b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7c.png)
1.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 心。 2.向家长介绍日常生活护理常识和基本操作。 3.指导家长掌握肢体瘫痪恢复期功能训练和智力训练的方法。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病因】 80%以上是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引起,其次 为虫媒病毒、腺病毒病毒性脑炎 2.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2.脑电图 3.病毒学检查 4.血常规
【治疗原则】 1.对症支持治疗 降温、止惊、降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等。 2.抗病毒治疗 选用阿昔洛韦等。 3.康复治疗 有后遗症者早行针灸、按摩、功能锻炼等。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2.急性意识障碍 3.躯体移动障碍 4.潜在并发症 脑疝。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 2.昏迷的护理 3.促进功能恢复 (1)加强生活护理 (2)恢复肢体功能 (3)遵医嘱给予促脑代谢的药物 4.观察病情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病因】 80%以上是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引起,其次 为虫媒病毒、腺病毒病毒性脑炎 2.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2.脑电图 3.病毒学检查 4.血常规
【治疗原则】 1.对症支持治疗 降温、止惊、降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等。 2.抗病毒治疗 选用阿昔洛韦等。 3.康复治疗 有后遗症者早行针灸、按摩、功能锻炼等。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2.急性意识障碍 3.躯体移动障碍 4.潜在并发症 脑疝。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 2.昏迷的护理 3.促进功能恢复 (1)加强生活护理 (2)恢复肢体功能 (3)遵医嘱给予促脑代谢的药物 4.观察病情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健康教育】
急性病毒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急性病毒性脑膜炎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9faae6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8.png)
急性病毒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概念】
本病是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类型。
其临床表现为高热、抽搐、头痛、意识及人格改变,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表情呆滞,木僵,缄默或动作增多,行为冲动,智能障碍。
神经症状可见偏瘫,共济失调,脑膜刺激征,嗜睡,昏迷,去皮质状态,癫痫,颅压升高,脑疝等。
【护理评估】
1、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注意发热程度。
(2)头痛、呕吐症状。
(3)精神状态及意识变化。
(4)有无癫痫发作及意识变化。
2、心理状况。
3、自立能力。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内科病人护理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
3、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
恢复期病人应协助肢体功能锻炼。
4、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
5、高热者,按高热患者护理指南执行。
6、精神失常者,要加强安全护理,防止自伤或伤人。
7、意识障碍者,按意识障碍病人护理指南执行。
8、癫痫发作者,按医嘱及时给药,尽快控制发作,并按癫痫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9、瘫痪者,按瘫痪病人病人护理指南执行。
10、按医嘱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
11、按医嘱执行药物治疗。
12、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交流,讲解有关本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本病的防治及急救知识。
2、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语言训练、肢体运动和功能锻炼的方法。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f9e662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9.png)
温暖和支持。
功能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针对患者出现的语言障碍,进行 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发音练习、 词汇积累等,帮助患者恢复语言
表达能力。
运动能力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 的运动计划,如散步、游泳、瑜 伽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
认知能力训练
通过脑力活动、游戏等方式,提 高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 能力,帮助他们恢复认知功能。
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意识状态、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防止抽搐和癫痫发作
病毒性脑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和癫痫发作,应采取措施防止发作 ,如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刺激患者等。
保持肢体功能位
在患者意识不清或抽搐时,应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关节僵硬和肌 肉萎缩。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社会支持
了解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的 支持情况。
护理诊断和问题
护理诊断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如意识障碍、高热、皮肤黏膜出血、 偏瘫等。
护理问题
针对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
03
CATALOGUE
急性期的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与家庭成员和其他医护人员有效沟通
与家庭成员保持沟通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家庭成员沟通,让家庭成员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进展以及护理措施。
与其他医护人员沟通
护理人员需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商讨病人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确保治疗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教育和指导病人和家庭成员
提供疾病知识
向病人和家庭成员普及病毒性脑炎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注 意事项,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并配合治疗。
病毒性脑膜炎护理查房图文PPT课件
![病毒性脑膜炎护理查房图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0db0309b6648d7c0c74637.png)
病毒性脑炎
概述
常见 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单纯胞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80%为肠道 病毒!
虫媒病毒
巨细胞病毒(多为胎内感染)
病毒性脑炎
概述
蚊虫叮咬
呼吸道
血性播散 为主
胃肠道
淋巴系统繁殖
病毒性脑炎
发病机制
病毒侵入人体后,在淋巴系统繁殖,通过血循环感 染各种脏器,形成病毒血症,在侵入中枢系统前即 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若其进一步繁殖可直接破坏 神经系统,导致脑组织和脑膜弥漫性充血、血肿, 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及局部出 血性软化坏死灶。神经组织对病毒抗原的剧烈反应 导致脱髓鞘病变、血管和血管周围损伤,造成供血 不足。
病毒性脑炎
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强直,尤其是伸肌。头 前屈明显受限,即被动屈颈遇到阻力,头侧 弯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 ,头后仰无强直表现。
病毒性脑炎
脑膜刺激征 ❖Brudzinski征
患者仰位平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膝部屈曲, 压迫其双侧面颊部引起双上臂外展和肘部屈曲, 叩击其耻骨连合时出现双下肢屈曲和内收均为 Brudzinski征阳性。
病毒性脑炎
脑膜刺激征 ❖kernig征
又称屈腿伸膝试验。患者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成 直角,然后被动使屈曲的小腿伸直,当膝关节不 能伸直、出现阻力及疼痛而膝关节形成的角度不 到135°时为Kernig征阳性。
病毒性脑炎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
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总数轻 度增高,一般<300 ×10^6/L,早期中性粒 细胞为主,后期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大多 正常或轻度增高,氯化物和糖一般在正常范 围。
病毒性脑炎
概述
常见 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单纯胞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80%为肠道 病毒!
虫媒病毒
巨细胞病毒(多为胎内感染)
病毒性脑炎
概述
蚊虫叮咬
呼吸道
血性播散 为主
胃肠道
淋巴系统繁殖
病毒性脑炎
发病机制
病毒侵入人体后,在淋巴系统繁殖,通过血循环感 染各种脏器,形成病毒血症,在侵入中枢系统前即 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若其进一步繁殖可直接破坏 神经系统,导致脑组织和脑膜弥漫性充血、血肿, 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及局部出 血性软化坏死灶。神经组织对病毒抗原的剧烈反应 导致脱髓鞘病变、血管和血管周围损伤,造成供血 不足。
病毒性脑炎
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强直,尤其是伸肌。头 前屈明显受限,即被动屈颈遇到阻力,头侧 弯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 ,头后仰无强直表现。
病毒性脑炎
脑膜刺激征 ❖Brudzinski征
患者仰位平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膝部屈曲, 压迫其双侧面颊部引起双上臂外展和肘部屈曲, 叩击其耻骨连合时出现双下肢屈曲和内收均为 Brudzinski征阳性。
病毒性脑炎
脑膜刺激征 ❖kernig征
又称屈腿伸膝试验。患者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成 直角,然后被动使屈曲的小腿伸直,当膝关节不 能伸直、出现阻力及疼痛而膝关节形成的角度不 到135°时为Kernig征阳性。
病毒性脑炎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
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总数轻 度增高,一般<300 ×10^6/L,早期中性粒 细胞为主,后期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大多 正常或轻度增高,氯化物和糖一般在正常范 围。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病毒性脑炎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5e0ec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a.png)
护理评价
患儿意识清醒
34
05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营养失调--与摄入不足及消耗增加有关
营养失调--与摄入不足及消耗增加有关
1)遵医嘱予补充电解质。 2)进食前后保持口腔的清洁,予以口腔护理,饭后予饮少量水。 3)每日予高蛋白,高热量的营养物,牛奶等,避免甜食,予以少量多 餐,以减轻胃部的饱胀感。
23
02 诊疗过程—风险评估
1
跌倒/坠床
2分 低危度
2
压疮
28分 无危度
3
脸谱疼痛
2分 有一点疼, 予家长讲解 分散注意力
方法。
4
昏迷量表 8分
24
02 诊疗过程—昏迷量表
检测
患儿反应
最佳睁眼反应
自动张开 听到语言指令张开 由于疼痛张开
无反应
得分
检测
患儿反应
4
定向
3
迷惑
2 对听和视觉刺激的最 不恰当言语
3
查房目的
护理查房
选择专科疾病的典型病例护理方 案进行查房,目的是带领大家共 同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护 士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从而在 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提高患儿的护 理质量 。
4
1 疾病概念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 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累 及脑实质炎症。 如果脑膜同时受累则称为病毒性脑膜炎, 而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时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脑脊液
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 清亮,白细胞总数轻度 增多,一般<300*10^6/L
病毒学
病毒分离及特异性抗体 测试为阳性
脑电图
早期以弥漫性或局限性 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 征
病毒性脑膜炎的健康宣教
![病毒性脑膜炎的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cbbe614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b.png)
讲座:邀请专 家进行病毒性 脑膜炎的讲座, 提高公众对疾 病的认识
网络宣传:利 用网络平台, 发布病毒性脑 膜炎的相关信 息,提高公众 的防范意识
04
社区活动:组 织社区活动, 宣传病毒性脑 膜炎的预防措 施,提高公众 的参与度
谢谢
病毒性脑膜炎的康复护理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饮食、睡眠等
02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监测病情变化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和抑郁
04
适当进行康复训练,
05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如肢体功能锻炼等
避免病情复发
病毒性脑膜炎的健康 教育
病毒性脑膜炎的健康教育目的
01
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脑膜 炎的认识和了解
病毒性脑膜炎的健康宣教
刀客特万
目录
01. 病毒性脑膜炎的基本知识 02. 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和诊断 03. 病毒性脑膜炎的预防和治疗 04. 病毒性脑膜炎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膜炎的基本 知识
病毒性脑膜炎的定义
1
2
3
4
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种由 病毒引起的脑膜炎症
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原体 包括多种病毒,如肠道
病毒性脑膜炎的症 状:发热、头痛、 呕吐、颈项强直等
病毒性脑膜炎的传 播途径: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等
病毒性脑膜炎的治 疗方法:抗病毒药
物、对症治疗等
病毒性脑膜炎的康 复指导:注意休息、 合理饮食、保持良
好的心态等
病毒性脑膜炎的健康教育方式
01
02
03
宣传资料:制 作病毒性脑膜 炎的宣传资料, 包括病因、症 状、预防措施 等
接触传播:直接 接触感染者或与 感染者接触过的 物体表面,可能 导致病毒传播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42e00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a.png)
心理支持与辅导
情绪管理
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面对疾病, 提供情绪疏导和支持。
减轻焦虑和恐惧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 ,减轻他们对病情的担忧和焦虑
。
建立信心
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康复期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及家属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
生活方式调整
病因与传播方式
病因
大多数情况下,病毒性脑膜炎是由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引起。
传播方式
病毒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或接触感染者的体液传播。
诊断与治疗
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脑 脊液检查结果来诊断病毒性脑膜炎。
治疗
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性护理和针对症状 的药物治疗,如止痛药和抗恶心药物 。对于特定病毒的治疗,可能需要抗 病毒药物。
医疗设备
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诊疗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社区支持组织
患者家属支持团体
为患者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经验交流平台。
志愿者组织
为患者提供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等志愿服务。
公益组织
筹集资金,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医疗援助和康复支持。
患者互助与分享
病友交流会
01
患者之间分享治疗经验、康复心得和日常生活,增强战胜疾病
03
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
疾病认知教育
病毒性脑膜炎定义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毒性脑膜炎是一 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可能 导致头痛、发热、恶心等症状。
预防措施
指导患者及家属采取预防措施,如勤 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体液等。
传播途径
说明病毒性脑膜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 传播,强调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重 要性。
病毒性脑膜炎(概述与护理)PPT课件
![病毒性脑膜炎(概述与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c0a4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3.png)
诊断
通过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含量增加等炎症表现 。病毒分离可直接检出病毒,血清学检查可检测出病毒抗体 。
02
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病毒药物
针对病毒的特异性药物, 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缓解 病情。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锻炼
认知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 当的肢体功能锻炼。
通过认知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记忆、 思维等认知功能。
语言训练
针对患者语言障碍的情况,进行有针 对性的语言训练。
04
病毒性脑膜炎的预防与控制
疫 对应的疫苗可供接种。
接种建议
根据地区和年龄段,按照国家免 疫规划或专家建议进行接种。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的食物,以增强患者的免 疫力。
监测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意 识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 就医。
心理护理
情绪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帮 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沟通交流
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其心理 状态,缓解焦虑和恐惧。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病毒性脑膜炎相 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
抗炎药物
对于炎症反应较重的患者, 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抗 炎药等,减轻脑水肿和颅 内压。
营养支持
对于食欲不振、营养不良 的患者,需要补充营养, 如静脉输注营养液等。
手术治疗
脑室引流
对于颅内压较高的患者,可以采取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
脑膜修补术
对于脑膜受损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脑膜修补术,修复受损的脑膜。
病毒性脑膜炎(概述与护 理)ppt课件
通过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含量增加等炎症表现 。病毒分离可直接检出病毒,血清学检查可检测出病毒抗体 。
02
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病毒药物
针对病毒的特异性药物, 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缓解 病情。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锻炼
认知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 当的肢体功能锻炼。
通过认知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记忆、 思维等认知功能。
语言训练
针对患者语言障碍的情况,进行有针 对性的语言训练。
04
病毒性脑膜炎的预防与控制
疫 对应的疫苗可供接种。
接种建议
根据地区和年龄段,按照国家免 疫规划或专家建议进行接种。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的食物,以增强患者的免 疫力。
监测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意 识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 就医。
心理护理
情绪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帮 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沟通交流
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其心理 状态,缓解焦虑和恐惧。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病毒性脑膜炎相 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
抗炎药物
对于炎症反应较重的患者, 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抗 炎药等,减轻脑水肿和颅 内压。
营养支持
对于食欲不振、营养不良 的患者,需要补充营养, 如静脉输注营养液等。
手术治疗
脑室引流
对于颅内压较高的患者,可以采取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
脑膜修补术
对于脑膜受损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脑膜修补术,修复受损的脑膜。
病毒性脑膜炎(概述与护 理)ppt课件
腺病毒性脑膜炎的个案护理
![腺病毒性脑膜炎的个案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85360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d.png)
个案护理的要点
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如 头痛、呕吐、抽搐等
评估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如 腹痛、腹泻、呕吐等
评估患者皮肤黏膜症状,如 皮疹、红斑、水疱等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如焦虑、 抑郁、恐惧等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 征、瞳孔反应等
评估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如 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
评估患者心血管系统症状, 如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
个案护理的总结和反思
患者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发生 患者康复速度快,生活质量提高 护理团队协作良好,工作效率高 患者满意度高,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
护理过程中,需 要密切关注患者 的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护理方案。
在护理过程中, 需要与患者及家 属保持良好的沟 通,了解他们的 需求和感受。
在护理过程中, 需要注重患者的 心理护理,帮助 他们缓解焦虑和 恐惧。
增高等
并发症:脑积 水、脑疝、癫
痫等
病原体:腺病毒
感染部位:脑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发病机制:病毒侵入脑膜,引起炎 症反应
症状: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CT、MRI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在护理过程中, 需要不断学习和 总结经验,提高 自己的和知识水平
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辅导,提高护 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护 理服务质量
加强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提高护 理工作效率
汇报人:刀客特万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保持积极态度: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供心理支持: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引导患者表达情绪: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恐惧、焦虑等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提供心理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脑膜炎诊断及护理
![脑膜炎诊断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52655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9.png)
影像学检查设备
如CT、MRI等,用于进行脑部影像 学检查。
诊断结果判定
01
根据诊断流程所得结果,结合患 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对脑膜炎的类型和病情进行 判定。
02
根据判定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 案,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脑膜炎的护理
家庭护理
休息与饮食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 劳累;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高 维生素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瘦 肉、鱼、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
飞沫传播
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 将带有病原体的飞沫传播到空
气中,他人吸入后感染。
血液传播
通过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方式 传播。
母婴传播
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脑膜炎, 胎儿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02
脑膜炎的诊断
诊断流程
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 进行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
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观察 脑部是否有炎症表现。
实验室检查
采集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等样 本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病 原体类型。
病理学检查
在必要时进行脑部活检,直接 观察病变组织的情况。
诊断工具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 等。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及家属关于疾病的症状、发 展过程和既往病史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设备
如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 生化分析仪等,用于进行各种血液和 尿液检查。
脑膜炎的症状
头痛
患者可能会出现剧 烈的头痛,尤其是 在后枕部。
意识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嗜睡 、精神萎靡甚至昏 迷。
发热
患者通常会突然出 现高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意识障碍 : 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有关;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特征的变化。 2) 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3)遵医嘱给予激素治疗,如地米10mg/d,加
入液体中静滴,应用期间要严密注意血压改 变,有无出血及感染扩散等副作用。
4)加床栏,防止坠床。 5) 对抽搐精神症状,颅内压高应分别予以抗
4)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2500ml或选择喜欢的饮料,必要时静 脉补充液体。
5) 遵医嘱给予抗炎,抗病毒及静脉补充水,电解质。
6)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
7)做好皮肤护理,出汗时及时擦干汗液。保持衣裤,床单清 洁干燥。
8)体温过低时注意保暖,嘱饮热饮料及全身热敷,协助医生 积极治疗原发病。
谢谢大家!
1)合理使用保护性措施,如气垫床、海绵床 等。
2)避免局部刺激,保持床单平整无皱折,清 洁干燥。
3))促进血液循环,每天给温水擦浴,热水 或50%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受压处。
4))鼓励病人摄入充足营养和水分
小结
经过这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现患者神 志清醒,对答切题,能进食米饭及半流质饮 食,能下床活动,血压正常,体温仍有偏低 了,尿量减少,出入量平衡,皮肤完好,为 进一步明确病因,建议到上一级医院诊治。
1)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2)遵医嘱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通风良好。 3)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4)给氧,每日更换湿化瓶内的水及导管 一次。 5)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必要时给雾化吸
入。以稀释痰液。
6)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q2h翻身。拍背要由健 侧到患侧。
P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卧床 有关。
P3低血容量性休克:与腺垂体功能减 退可能有关。
1)遵医嘱静脉泵入多巴胺,视血压调节泵速。 予床旁心电监护监测血压,羟乙基淀粉补充 血量
2)遵医嘱予补钾,补钠。 3)尿多时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2ml iH以减少尿
量。
4)准确记录出入量。
P4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胸腔积液, 肺不张,结核性胸膜炎有关。
病毒性脑膜炎的护理
诊断
1、病毒性脑膜炎 2、低血容量性休克 3、低钠、低钾血症
4、右侧胸膜炎并纤维板形成 5、结核性胸膜炎 6、右侧中下肺不张 7、右侧包裹性胸腔积液 8、甲状腺功能低下 9、腺垂体功能减退 10、垂体囊肿
治疗措施:
1)、促醒:醒脑静;(2)、护胃:奥美拉 唑;(3)、补钠:10%氯化钠注射液,及补 钾。(4)补充维生素及对症支持等治疗, (5)抗炎抗病毒治疗(6) 多巴胺升压、羟 乙基淀粉酶扩容处理(7)激素减轻炎症水肿
抽搐,镇静及降颅内压的处理。
P2 体温过高及过低:与颅内感染及 甲状腺功能减低有关。
护理措施:
1) 卧床休息,降低代谢。人多饮水每天
2500ml或选择喜欢的饮料,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
2)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2次。
体温高时给予局部冰敷及冰冻输液等物理降温。注意冰敷处 皮肤有无青紫苍白现象,做好体温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