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备课组集体教案15.2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以及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2.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和应用。
3.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机械效率。
教学重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1.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和应用。
2.掌握实验测量和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材料:滑轮、弹簧秤、块状物体、测量尺、线规等。
2.实验操作步骤和记录表。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教师给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功率表的读数远大于我们实际使用的功率,比如家用电器的功率?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
Step 2:概念解释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机械效率的概念。
机械效率指的是机械设备(如滑轮、机器)从输入能量向输出能量转换的比例,也就是实际输出功率与理论输出功率之间的比值。
Step 3:计算方法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公式展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机械效率=实际输出功率/理论输出功率×100%。
并解释理论输出功率和实际输出功率的概念。
Step 4:机械效率的意义和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意义和应用。
与机械效率有关的问题可以是:机械效率越高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机械效率?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来得出结论。
Step 5:实验测量机械效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机械效率。
实验装置可以是一个简化的滑轮系统,学生通过测量负荷物体的高度、时间和施加力的大小来计算机械效率。
Step 6: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机械效率,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可以讨论实验误差、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等。
Step 7:总结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对机械效率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并展示学生提出的好问题。
Step 8:拓展学习学生可以继续探究机械效率和功率之间的关系,机械效率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等。
Step 9: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Step 10: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复习和预习下一堂课的内容。
15.2斜面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知识回顾】(C) 1、有用功: 。 额外功: 。 总 功: 。 2、机械效率: 。公式: 。 【导学指导】 一、先认真阅读课本 109 页“探究”部分,然后动手实验并完成下面的问题:(A、B) 1、注意事项:a.实验不要用小车; b.选用的木块要重一些; c.木板的摩擦要大一些; d.拉动中要尽量匀速; e.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要仔细准确。这样实验的成功率就较高。 2、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 3、实验中,有用功就是对物体所做的功,用公式 来计算, 总功就是拉力所做的功,用公式 来计算。 机械效率的表达式: 。 4、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5、完成下面的表格: 斜面的倾 斜程度 较缓 较陡 最陡 结论:斜面越陡,斜面机械效率越 。 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A、B) 1、实验中,有用功就是对物体所做的功,用公式 总功就是拉力所做的功,用公式 机械效率的表达式: 。 2、完成下面表格:G 动滑轮= N. 实验 次数 1 2 3 结论: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 。 物体的重 力 G/N 物体上升 的高度 h/m 弹簧测力计 的来 F/N 拉力的移 动距离 s/m 小车重力 G/N 斜 面 高 度 h/m 沿斜面拉 力 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 有/J 总功 W 总/J 机械效 率
(1)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____________个,其中动滑轮有____________个。 (2)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____________第一次的机械效率(填“大于”“小 、 于”或“等于” ) 6、(A)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一个为题: “斜面的倾 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没有关系?” 针对这个问题他 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的探究实验(如图)并记录实 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实验次数 1 2 3 斜面的倾斜程度 较缓 较陡 最陡 物体移动距离 s/m 0.5 0.5 0.5 物体重 G/N 5.0 5.0 5.0 有用功 W 有/J 物体上升的高度 h/m 0.1 0.15 0.25 总共 W 总/J 沿斜面的拉力 F/N 1.6 2.2 3.1 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
(2)能够运用机械效率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珍惜能源、提高效率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
2. 难点:(1)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和计算。
(2)实验操作中数据的准确测量和处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概念。
(2)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和意义。
2. 实验一: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实验目的:了解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步骤:① 组装滑轮组,测量重物的重力。
②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用刻度尺测量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③ 计算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
(3)实验分析:讨论实验数据,分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实验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1)实验目的:了解斜面的机械效率,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步骤:① 搭建斜面,测量重物的重力。
②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用刻度尺测量斜面上的移动距离。
③ 计算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
(3)实验分析:讨论实验数据,分析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4. 实验总结:(1)总结实验结果,得出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2)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数据的准确测量和处理。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强调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课后作业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2. 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举例说明。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15.2 机械效率
15.2、机械效率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3.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重点是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有关的计算。
2.难点是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导学指导】一、阅读课本107页“想想议议”和108页“有用功和额外功”部分,完成下面的问题:1.叫有用功,叫额外功,叫总功。
2.指出课本107页图15.2—1中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二、阅读课本108页“机械效率”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1. 叫机械效率,其公式为。
2.由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所以有用功总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 1 。
3.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使它更合理、更轻巧。
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使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对于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作用。
4.例题:(根据提示完成例题)某人用图2所示的滑轮组提起1200牛的重物上升2米,所用的拉力是500牛,求:(1)此人所做的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分别是多少?(2)若用此滑轮组提升1500牛的重物,机械效率增大还是减小?提示:在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有用功是对被提升的物体所做的功,可用W有用=Gh来计算,总功是拉力所做的功,可用W总=Fs来计算。
总功减去有用功就是额外功。
在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时,被提升的物体越重,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即机械效率越高。
解:三、先认真阅读课本109页“探究”部分,然后动手实验并完成下面的问题:温馨提示:a实验不要用小车;b选用的木块要重一些;c木板的摩擦要大一些;d拉动中要尽量匀速;e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要仔细准确。
这样实验的成功率就较高。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有用功就是对物体所做的功,用公式来计算,总功就是拉力所做的功,用公式来计算。
九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难点: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生:笔记本、教材。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台简易机械设备(如手摇发电机或手摇绞肉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
Step 2: 导入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计算演示。
例:电动机每秒输出功率为80瓦,吸收的电能为100瓦,求机械效率。
Step 3: 拓展思维提出问题: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呈现各组讨论结果。
Step 4: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使用简易手摇发电机测量不同转速下输出功率的变化,并计算机械效率。
实验操作:1.调整发电机的负载,使输出功率分别为50瓦、60瓦、70瓦、80瓦。
2.测量输出功率和吸收电能。
3.计算机械效率。
实验内容:比较不同负载下的机械效率,分析机械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Step 5: 知识巩固通过给出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况下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案例:电梯使用电磁吸盘制动有噪音问题,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并降低噪音?思考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Step 6: 课堂小结总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五、课堂延伸1.综合小练习给学生分发练习题目,让学生自主解答,并进行班级讨论。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到实验室观察、实践相关设备,体验机械效率的提高方式。
六、板书设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机械效率=有效功÷输入功×100%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减小摩擦损失2.减小其他能量损失3.调整负载大小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机械效率的概念,并掌握了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3.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教学重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计算机械效率;2. 如何分析并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和演示用的模型;2.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3. 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可通过展示图示或实物引入话题,如:一辆汽车沿着平坦的道路运动,车辆在前进时使用了燃油产生的能量,但同时也会有能量由于摩擦等因素损失。
我们应该如何衡量这种损失及如何提高能量利用的效率呢?Step 2: 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向学生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
机械效率指的是机械设备或机械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有用输出能量和输入能量之比,可以表示为:机械效率 = 有用输出能量 / 输入能量。
Step 3: 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教师提供一个案例或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学生可以将观察记录在笔记本中,并思考设备的有用输出能量和输入能量以及计算方法。
Step 4: 分析机械效率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机械效率的意义。
例如,高机械效率意味着能量的损耗较少,设备的工作效率更高。
低机械效率可能意味着能量的浪费和设备磨损加剧。
Step 5: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提高机械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减少摩擦、改善润滑条件、优化设计等等。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讨论。
Step 6: 总结与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通过小结,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Step 7: 拓展教师可引入其他实际案例或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计算机械效率,加深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Step 8: 练习与检测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或小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机械效率,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检测。
物理:15.2《机械效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doc
第二节 机械效率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教师提问: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二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学生小组讨论后自由回答(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二、进行新课1、学生读教材,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用动滑轮提沙子的过程中,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2)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是指的什么?(3)机械效率是什么?(4)用斜面推沙子(媒体显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5)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媒体显示),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教材中图中的数据可知,三种方案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分别是多少?(6)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2、小组交流,并展示。
师强调对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理解及变形。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1)教师创设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让学生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在斜面高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长、高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
)(2)设计出实验的方案,交流实验方案。
(3)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小结学生交流通过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四、学习小检测:完成课堂作业上的部分练习题,小组批改。
【板书设计】四.机械效率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机械效率》.docx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教学设计1推荐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不仅属于《机械与人》章节的重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整个八年级(初二)物理学习的集大成章节。
其内容包含本章节机械功能特点、功、功率等相关知识,还囊括了多种受力分析、判断和物体运动、平衡等众多知识。
可以这样说,本节内容基本上把一本书大部分知识都融汇交织于此。
因此不仅是一堂新课,而且还是一堂涵盖面非常广的总结课,当然也是一堂很具有难度的挑战课。
2、本节课不仅学习新的物理概念“机械效率”,能够对于机械效率进行分析和计算,而且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真正的理解”效率”的切实意义,能够在生产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人文和科学的高度结合。
3、本节内容基本上可以认为是8年级物理学习一年以来的收关之课,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把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提升一定的层次和高度。
4、本节教学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分析上,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验让学生真切的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考验学生的实验探究,创造性、归纳总结、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通过一年以来的学习,同学们储备了一定量的物理基本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学习方法和具有一定的实验、实践方法和能力。
大部分同学能够适应本节课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应当主意少数同学学习能力不足的现象。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少一些高难度的理论分析和复杂的多步骤计算,尽量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和形象化,让学生通过生活来理解知识,同时利用知识来解释、指导生产、生活。
2、适当的梯度和坡度,照顾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同学,让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学习和思考,有收获。
3、让学习走向生活,给学生预留一定的不同难度的课后实践探究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升知识和能力的高度。
5、根据本地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两个教学时进行。
第一部分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理解机械效率,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达到对机械效率的切实理解,掌握实验探究各种机械效率的方法,为下一节实践探究各种机械效率做好充分准备。
九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设计
九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和步骤。
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机械效率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和步骤。
三、教学准备1.教师:投影仪、电脑、课件、实验器材。
2.学生:教科书、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并回顾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机械能?•什么是能量转化?•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机械能和能量转化的概念。
2. 新知讲解(15分钟)Step 1: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物体在不同形式工作中的能量转化图,并解释机械效率的概念。
引导学生明确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或系统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所能用到的有效能量与总输入能量之比。
Step 2: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和步骤教师通过示意图和数学公式的形式,讲解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和步骤。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机械效率(η)的计算公式为:η = 有用能量输出 / 输入能量 × 100%。
具体的计算步骤为: 1. 确定系统的输入能量和有用能量输出。
2. 将有用能量输出除以输入能量,得到一个小数。
3. 将步骤2中得到的小数乘以100,得到机械效率的百分数。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与机械效率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机械效率。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案例1:某台抽水机将电能转化为液压能,输入能量为800J,输出液压能为600J,求机械效率。
步骤: 1. 输入能量:800J 2. 有用能量输出:600J 3. 机械效率(η)= 600J / 800J × 100% = 75%案例2:某电机的输入功率为400W,有用输出功率为320W,求机械效率。
步骤: 1. 输入能量:400W(功率为能量每秒的转化率) 2. 有用能量输出:320W 3. 机械效率(η)= 320W / 400W × 100% = 80%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探究不同机械设备的机械效率,并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第十五章第二节 机械效率教案
第十五章第二节机械效率
主备人
刘金钟
备课时间
2010-12-2
辅备教师
本组教师
教研组长签字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1.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2.做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3.做相同的有用功,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4.做相同的总功时,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5.用不同的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时,机械效率一定相同
6.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7.做的额外功一定时,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8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9.机械效率高的机械省功
10.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有用功占总功比值大
总结提高
当堂检测
完成当堂检测的内容
1.学生阅读教材(图15.2-1)
2.演示启发,引入课题。
G(N)
h(m)
W阻(J)
F(N)
S(m)
W动(J)
η
1.96
0.05
0.098
1.2
0.1
0.12
比较W动和W阻发现W动>W阻为什么呢?引入机械效率。
3.有用功的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Gh
4.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W总- W有
教学难点
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教具准备
动滑轮(1个)、绳子、木块、桶、沙。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2.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3.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4.能够应用机械效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机械效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课件、幻灯片等教学工具;2.实验材料:包括不同形式的机械,如滑轮、斜面、螺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导入引入机械工作及机械功等概念,让学生回顾并了解机械效率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什么是机械效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解释机械效率的定义。
机械效率表示机械能输出所占的比例,也可以理解为工作输出所占的比例。
公式:机械效率=机械能输出/机械能输入×100%2.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公式推导,教授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讲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包括减小摩擦损耗、减小空气阻力、改进机械结构等。
三、实验演示(30分钟)1.安排一场小型实验演示,展示机械效率的实际应用。
2.提供不同形式的机械,如滑轮、斜面、螺旋等,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实验演示。
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分发案例分析题目,让学生完成相关计算和问题分析。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巩固和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设计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示机械效率的实际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工具和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精选6篇】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精选6篇】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篇1】教学题目四、试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自的通过学生试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机械效率取决于有用功在总功里所占的成分,(即百分比)从而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教学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教学方法学生试验与讨论。
教学内容首先讨论上节课留的课外作业,指出:1.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是尽可能削减额外功,即削减克服额外阻力所做的功。
2.P171想想议议克服水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绳子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从井里捞水桶时,克服水桶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里所带的水以及绳子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可见有用功,额外功主要取决于我们做功的目的性,加以区别,不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我们用车推货物而做功,由于货物重而影响的摩擦力,克服这个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有用,但由于车重而影响的摩擦力,克服这个摩擦阻力而做的功就是额外的功。
引言:本节课我们要通过测滑轮的机械效率,要进一步明确决定机械效率的两个条件,通过几个不同的方法所测定的效率,进一步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
学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试验中留意事项;1.在试验中要将距离测量的准确些。
2.留意会将细绳绕在滑轮上。
2.尽可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弹簧秤。
4.留意弹簧秤的示数要用牛顿表示。
5.拉动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物体匀速上升。
6.可将各数据填入书中表格内。
7.留意分析试验中所消失误差的缘由。
小结:通过学生试验,老师巡视纠正试验中所存在的问题。
指出有用功还可以这样来求得,作业:P176—177,8、9。
【说明】这个教案基本上是提纲式的,建议新老师要把试验过程再写具体些。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利用斜面拉物体时,有用功与总功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机械效率计算的具体步骤。
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教案、教学PPT、实物模型;2.学生:课本、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台简单的机械装置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与学生讨论机械的组成和作用。
然后,教师通过问题导入机械效率,例如:为什么机械装置会发生能量损耗?如何衡量机械装置的能量损耗?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最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Step 2: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详细解释什么是机械效率,并给出定义。
然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作为示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并结合示例,让学生说明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Step 3: 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20分钟)1.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机械效率等于输出功/输入功乘以100%。
通过示意图和方程式解释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机械效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并给出相关的数据,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计算求解机械效率。
Step 4: 实例分析与实践运用(3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机械装置的图片和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提高机械装置的效率?哪些因素会影响机械装置的效率?如何减小机械装置的能量损耗?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在实例中应用机械效率的知识。
Step 5: 小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总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物理教案-机械效率
物理教案-机械效率引言机械效率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机械设备将输入的能量转化为有用输出的能力。
在工程和科技领域,机械效率的提高可以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本教案将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一、机械效率的定义机械效率指的是机械设备将输入的能量转化为有用输出的比例。
一台机械设备的效率越高,表示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输入的能量,减少能量的浪费。
机械效率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机械效率 = (有用输出能量 / 输入能量) × 100%其中,有用输出能量是指设备产生的有用的输出能量,输入能量是指设备接受的输入能量。
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1. 理论机械效率理论机械效率指的是在理想情况下,机械设备能够达到的最高效率。
对于一个给定的机械设备,理论机械效率通常可以通过物理定律来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理论机械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理论机械效率 = (理论输出能量 / 输入能量) × 100%其中,理论输出能量是指根据物理定律计算得到的机械设备在理想情况下的输出能量。
2. 实际机械效率实际机械效率指的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机械设备的真实效率。
实际机械效率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摩擦、能量损耗和机械结构等。
实际机械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实际机械效率 = (实际输出能量 / 输入能量) × 100%其中,实际输出能量是指机械设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产生的真实输出能量。
三、机械效率的应用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电动工具电动工具的机械效率对于其使用寿命和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提高电动工具的机械效率,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延长电动工具的寿命。
2. 汽车引擎汽车引擎的机械效率对于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提高汽车引擎的机械效率可以减少燃油消耗,降低尾气排放。
3. 发电机发电机的机械效率对于能源的利用率和发电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
(九年级物理教案)《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教案学习任务分析:《机械效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是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范例,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充分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和方法的课,其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是本节课的难点,机械效率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习者分析:通过上一节《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但是并不能深刻理解这句话,本节课就是要进一步的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理解不省功的原因,通过学习能识别在使用机械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由于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实验由同学们自己体验使用机械和不用机械所做的功,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同时也使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由抽象变得具体,有利于难点的突破,使机械效率的教学变得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体验了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理解,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兴趣。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科学态度。
重点:理解机械效率难点:认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计算。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教学资源:学生用实验器材:小桶、沙(10N)、滑轮、细绳、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塑料袋。
教师用实验器材:小桶、沙(10N)、滑轮、细绳、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塑料袋。
多媒体动画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引入新课多媒体图片提问:通过一动滑轮用60牛的拉力提起重为100牛的重物,使重物提高2米。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15.2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
15.2、机械效率(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总有用W W =η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同学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知识点1:有用功和额外功1、自主学习阅读P108“有用功和额外功”完成下面问题。
叫有用功, 叫额外功, 叫总功。
即W 总=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互动暑假学校为了整修楼房,买了一批沙子,现在要把100N 的沙子运到三楼,如图提供了三种方法,阅读课本P107“想想议议”,试着分析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并试着把他们算出来。
提示:运到三楼升高______m ?3、展示提升①抽组把本组计算情况写在对应的黑板上,由另一人作说明。
第一种情况W 有用=_____________J ,W =额1_________ J ,W 总1__________ J 。
第二种情况W 有用=_____________J ,W =额2_________ J ,W 总2=_________ J 。
第三种情况W 有用=_____________J ,W =额3_________ J ,W 总3=_________ J 。
②分析采用哪一种方案,并做出解释。
赛一赛那组解释最好。
③小练习: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功中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的桶里带了些水,所做的功中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知识点2:机械效率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8“机械效率”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推导: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③理解:机械效率η(拼音:yita )没有单位,常用百分数表示。
机械效率教案初中
机械效率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增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 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 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
2. 提高机械效率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模型演示机械装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如电梯、汽车等,询问学生对这些机械设备的效率有何了解。
2. 学生分享对机械效率的初步理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2. 解释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3. 给出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4. 通过实例解释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榨汁机等,引导学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分析结果。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机械设备的效率。
2. 学生操作实验设备,测量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机械效率,并进行讨论。
五、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2. 讨论减小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的方法。
3. 分析实际应用中提高机械效率的例子,如汽车节能、电梯节能等。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 学生分享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计算生活中常见机械设备的效率,并提出改进意见。
2. 推荐阅读:有关机械效率的科普文章或实际应用案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引导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物理机械效率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以及其重要性;•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3.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选择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4. 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和计算来理解机械效率和影响因素;•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提高方法。
5. 教学内容和步骤5.1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通过实例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重要性;2.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机械效率等于给定输出所对应的有用输出与输入之比;3.引入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机械效率 = 有用输出 / 输入。
5.2 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1.讲解摩擦力对机械效率的影响,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摩擦力以提高机械效率;3.讲解其他影响因素,如负载大小、传动装置的精度等。
5.3 实验演示和计算1.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测量一个简单机械系统的机械效率;2.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进行数据测量和计算;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5.4 讨论和总结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2.小组讨论,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3.总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概括重点内容。
6. 课堂练习1.给出一个机械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让学生计算机械效率;2.给出一个机械系统的情境描述,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7. 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教材或网上资源,了解不同机械系统的机械效率计算方法;2.设计一个机械系统,并计算其机械效率;3.写一篇关于机械效率的小论文,包括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8.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简易机械系统、测量工具等;•计算器;•教材和相关参考书。
9.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课堂讨论和作业的质量。
10. 参考文献1.福尔德, 诺贝尔. 物理思维[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2.李中元, 武振江, 罗云平. 高中物理教材[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一、基本概念1.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机械转换时输入能量的还原比例。
它是机械转换效率的一种表现方式。
2. 机械转换效率:机械转换效率是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也就是说,机械转换时回收能量的比例。
3. 机械功:机械功是由机械设备向外做的功。
4. 机械工作:机械工作是机械设备在执行任务期间所完成的工作,也就是输出功。
5. 机械损耗:机械损耗是指机械设备在转换能量过程中因摩擦、传递等因素导致的能量损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效率及其计算公式,理解机械效率与机械转换效率之间的关系。
2. 学会如何衡量机械功、机械工作和机械损耗,并深刻了解机械设备在执行任务期间所需要的能量。
3. 理解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和应用,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仿真模拟、故事、实验等多种形式介绍机械效率与机械转换效率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 知识讲解(1)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机械效率 = 输出功÷ 输入功(2)机械转换效率的计算公式:机械转换效率 = 输出功÷ 输入功(3)机械功的计算公式:机械功 = 力× 距离(4)机械工作的计算公式:机械工作 = 机械功× 时间(5)机械损耗的计算公式:机械损耗 = 输出功 - 机械工作3. 应用实践(1)通过案例分析与模拟实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机械效率的重要性与应用,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测量力、加速度等物理量,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4. 总结回顾通过课堂讨论、比对实验数据等方法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1. 学生对机械效率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掌握。
2. 学生对机械功、机械工作、机械损耗的思维转化与操作实践能力。
参考资料:1.《初中物理教科书》2.《实用物理教程》3. 《机械设计手册》。
九年级物理 15.2节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15·2机械效率(第一课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下列名词W有用,W总,W额;η;
2、经历斜面效率的探究过程;
3、培养学生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始终关注提高机械效率的意识;知识准备:
1、W机=?;
2、W手=?;克服重力做功W=Gh。
导学达标:
一、三个名词:
1、从井中捞桶从井中打水;
2、W有用;W额;W总;
3、探究P107想想议议:哪种方法最好?(以同桌为小组进行合作);
二、机械效率:
1、定义;
2、公式;
3、变形;
4、应用;①P109例及物理意义;②探究;
三、斜面机械效率的探究:
(一)1、提出问题;2、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得出结论;(二)1、实验原理;2、实验方法;3、实验器材;4、实验记录;5、分析论证;当堂训练:
Ⅰ、小结;
Ⅱ、作业:P1101
教学反思:
第36课时
课题:§15·2机械效率(第二课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测定两类效率
导学达标:
导入:测定η的原理是什么?
四、测定两类机械效率:
1、斜面:①公式;②变形及作用;
2、滑轮:①公式;②变形及作用;
当堂训练:
Ⅰ、小结;
Ⅱ、双动:P1101-4 作业:取于点。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备课组集体教案
课题:15.2机械效率
课型:新授课课时:1
一、课前预习
1、学习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
(4)会利用公式η=W
有/W
总
进行有关计算.
(5)知道利用斜面拉物体时,有用功与总功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6)会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2、知识链接
效率这个词在词典中有多少种意思,怎样解释。
3、预习提纲
1、必须要做的功叫______;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______;_______加_______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效率。
有用功总是______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______1。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预习测评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为600牛的重物,动滑轮重20牛,则拉力要多大?(摩擦及绳的重力不计)要使重物上升2米,绳子自由端需拉过几
米?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焦?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多少焦?提升动
滑轮所做的功是多少焦?直接把物体提高2米,要做多少功?
上题中进一步分析:哪是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额外功
______________;总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二、课堂探究
1、自主学习
一、阅读“想想议议”,根据图15.2-1和1-3段找出哪是“有用功、额外功
和总功”?
1、交流讨论:额外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2、练一练:
用定滑轮提升重为200N的物体,所用拉力为220N,当物体升高到2m时,求定滑轮的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
二.机械效率
1.自学“机械效率”部分并完成填空
(1)______跟_______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是_______.
(2)______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____;
(3)机械效率通常用_______表示.
(4)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为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抽水机的机械效率________.
2、思考回答:机械效率有没有可能大于100%?
2、合作交流
根据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判断机械效率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3、精讲点拨
如何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利用斜面做功,目的是把物体抬到一定高度。
我们不把它竖起提升,而是沿着斜面把它拉上去,这是为了省力。
演示实验:沿斜面拉物体,
注意观察并思考:怎样计算有用功?怎样计算总功?实验中需要测量哪几个物理量?
猜想并交流讨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2、想一想;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有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探究?
3、探究实验:
(1)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斜面的_______和_______一定,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
(2)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斜面的_______和_______一定,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
分别在毛巾、木板、玻璃斜面上做三次。
(3)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时,应控制斜面的_______和_______一定,改变物体的重力,分别用较轻、较重、最重的物体做三次。
(4)各小组的同学只能就其中一个你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进行探究,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写下来,设计出实验表格。
(温馨提示:a实验不要用小车;b选用的木块要重一些;c木板的摩擦要大一些;d拉动中要尽量匀速;e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要仔细准确。
这样实验的成功率就较高。
)
(5)进行实验并填写表格: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效训练
1、使用简单机械可能会省,也可能会省,但一定不会省,反而会费功。
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a. 。
b. 。
c. 。
3、下面有关机械效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B使用任何机械总功都大于有用功;
C使用机械提升重物时,总功越大,机械效率越底;
D使用同一机械提升不同的重物时,机械效率会发生变化。
三、课后提升
一、填空题
1.使用滑轮组提起20N的重物,使它上升0.4m,拉力为8N,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1.2m,拉力对滑轮所做的功为____J,这个功叫____功。
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J,这个功叫____功。
用来克服滑轮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是____J,这个功叫____功,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
2.斜面长5m,高1.5m,把重为800N的物体匀速推向斜面顶端。
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推力为____N,如果斜面不光滑,所用推力为300N,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
二、选择题
l.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C.实际生产中.使用机械比不使用机械做功的效率高;
D.使用机械做功时,如不考虑机械本身重力及所引起的摩擦,那么,机械的效率是百分之百
2.某机器的机械效率的大小,正确的可能是()
A.0.07%;B.82%;C.100%;D.120%
3.某人用手将一物体竖直举高3米和用机械效率为80%的斜面将它升高3米,比较这两种情况下人所做的功()
A.用斜面使物体上升做的功多;B.用手竖直举高物体做的功多;
C.两种情况做的功一样多;D.无法比较;
4.使用机械效率高的机械,一定()
A.省距离;B.省时间;C.省力;D.省功
6、已知甲机器的机械效率是65%,乙机器的机械效率是8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机器一定比乙机器省力;B.甲机器一定比乙机器省距离;
C.甲机器做的有用功一定比乙机器多;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四、板书设计
15.2 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教学反思
学生由于缺乏实践,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感到能力不足、束手无策。
因此怎样让学生把知识学活,能从实际生活中找出对应的物理量,是摆在我们物理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主备人:参与备课人:
备课时间:2011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