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学的特点
古代学者对蒙学特别关注,在教育家的训蒙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特点的蒙学理论和训蒙方法。具体来说,古代蒙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重视早期教育
蒙学本身已是一种早期教育,而古代教育家提倡尽早进行启蒙。宋代教育家二程就积极主动进行早期教育。他们认为“幼学”是立圣之基,对人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如果没有这个根基,就好像“做室而无基也,成亦难”。
至于早期教育的起始问题,有些教育家认为“自能食能言而教之”,还有一些教育家主张从胎教开始。汉代刘向的《列女传•周氏之母》就记载过文王之母太任的胎教。此后,东汉的王充,南北朝的颜之推,西晋时的张华,唐代的孙思邈,宋代的朱熹、二程等人均对此有大量论述。这些论虽不乏荒诞无稽,不合科学之言,但其中也有若干合理的成分。
2.重视家庭教育
在中国古代,家庭不仅是生产和生活的单位,而且是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儿童不论是否进学校,家庭教育总是须臾不可离的,对于小学之前的孩童而言,家庭更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古代教育家非常重视家庭的功能,“教小儿,不但是出自外传谓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在教育方法上,古代教育家比较重视家长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教子须是以身率先”。此外父母还要正确处理爱护与教育两者的关系。如颜之推认为做父母的关键是“威严而有慈”,威严中有慈爱,慈爱里愈威严;当慈爱是慈爱,当威严时威严。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好歹,“终为败德”。
3. 重视行为教育
古代教育以孩童的身心特点出发,强调蒙学应侧重于行为教育,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即所谓“教之以是”。朱熹在《童蒙须知》中明确指出,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儿童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让他们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即所谓“使由之”;而大学阶段则是给他们讲解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即所谓“使知之”。中国古代教育家编著的蒙学教材无不侧重阐明行为训练的基本要求,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屠羲英的《童子礼》、真德秀的《家塾常仪》等,都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了学童的行为规范。
4.重视正面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家比较注意对童蒙的正面引导,通过正面教育对他们施加积极的影响。明
代教育家王廷相就说过:“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这里所说的正导就是正面引导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儿童,才能取得先入为主的效果,德育工作才不至于陷入被动。明代王明阳则是从儿童的心里特点的角度论述了正面教育的意义,任务儿童的心灵总是向着一切美好的东西敞开的,必须循循善诱,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正面教育犹如时雨春风,能发其意志,肃其威仪和开其直觉,使儿童的天性得到尊重;而如果反之,则犹如冰霜剥落,使儿童畏首畏尾,从而怨恨师长,得不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