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川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山川颂

主研:实验中学 吉林

副研:实验中学 何玉声

审核:实验中学 谢康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王金林

【理论支持】

【教学目标】

1. 从结构、意象、修辞和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入手,了解“颂”的文体特征,指导“颂”

的写作。

2.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3.重视语言的积累,教会学生如何灵活机动地使用已有的优美语言。

4.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

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5.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

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难点是总结“颂”的文体特征,学习写作“颂”体散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延伸

一、识记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无垠. ( ) 沼.泽 ( ) 生意盎.然( ) 堆垛. ( ) 层峦叠嶂.

( ) 吟哦. ( ) 汲. ( ) 涟漪.. ( ) 晨曦. ( ) 回溯. ( ) 瞭.望 ( ) 二、知人论世

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广东眉县(现眉州市)人。杰出的政治活

动家,著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博导。

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并出版诗集《黄花岗上》。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等,著有《沉思集》《黄药眠文艺论文选》等。

黄药眠教授不仅是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奠基人,更是一位学者型的北师大教授。他在1957年撰写的《问答篇》中说道:“真理是客观的,人人不得而私;至于谁先找到它,那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可以说,先生的一生,就是追求真理,并用自己的理论实践真理的一生。

三、写作背景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四、整体感知

1.仔细阅读《祖国山川颂》,说说其中“祖国山川”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以及作者的歌颂赞美之情与之有怎样的联系。

2.《祖国山川颂》采用了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所谓全景式就是着眼于整体。但在具体描写山川风物时,又是多角度地表现了她的秀美多姿。下面归纳了几个角度,请你把有关的自然段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并体味这样写的好处。

①高空俯瞰,如同广角镜头:

②仔细描摹,如同特写镜头:

③按时序变化勾勒描摹:

这样写的好处:

3.《祖国山川颂》还采用了片段式的结构方式,初读起来似乎不够连贯,但这也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请你说说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

课内探究

一、导入专题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说过:“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要

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法国大作者雨果说:“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以“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倾诉了拳拳报国之情。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二、课文学习

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文本

①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讨论明确: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乡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

②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讨论明确:还写了“人民”“文化”“语言”。

③教师小结:《祖国山川颂》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2.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

①教师帮助理清思路结构:

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2段为第二部分,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在阅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

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2)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3-7段是第一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层,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

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第三部分(第33-34段),是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②铺叙的特点:(归纳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