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艺术作品论(王宏建《艺术概论》)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 笔记 王宏建

艺术概论 笔记 王宏建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艺术概论(一)基本框架1(本教材由“艺术总论”、“艺术种类”和“艺术系统”三部分(三编)组成。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和“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上编“艺术总论”包括:“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四章。

其中“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章,讲述了“艺术本质”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如:“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论述了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的起源”一章,归纳了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如:“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于‘表现’”,分析了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关系。

“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一章,论述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如“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讲述了“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章,讲述了“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分析了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与道德和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中编“艺术种类”包括:“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五章。

其中“实用艺术”一章,讲述了“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具体论述了什么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从艺术本质和现象的组合上分析了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

造型艺术”一章,主要讲述了“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其中主要涉及的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论述了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如: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

“表情艺术”一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主要有: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论述了“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如:抒情性与表现章,讲述了“性,表演性与形象性等。

“综合艺术”一章,讲述了“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主要有: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等。

《艺术概论》王宏建大纲

《艺术概论》王宏建大纲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考试用书(教材):《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说明:在考试过程中,对目前学术界存在学术争论或有不同表述方式的问题,将一律以本考试指定教材的论述为准,同时也不超出其论述范围。

题中如涉及时间要素,均只要求回答到年份。

一、考试性质与目的《艺术概论》是我校硕士招生美术学理论专业学生必考的基础理论之一。

本考试指定教材主要概述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的基本规律,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研究艺术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共分六部六章,①艺术的本质特征;②艺术的门类划分;③艺术的发生与发展;④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⑤艺术作品;⑥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

考试目的:在于综合考察学生是否较全面、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原则,检验学生是否把握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否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是否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考核目标第一章艺术本质论(一)考核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考核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以及艺术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地位、特征和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都是总体理解艺术的基础,和学习全课程其余内容的前提,是本考试的重点、难点部分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1、艺术的社会本质2、艺术的认识本质3、艺术的审美本质(三)考核要求1、艺术的社会本质识记:(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2)艺术与社会生活关系的两个方面;(3)艺术与社会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

领会:(1)艺术与政治、道德的关系;(2)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关系。

2、艺术的认识本质识记:(1)艺术的定义;(2)艺术以特有方式掌握世界的两个方面;(3)艺术以形象反映世界的三个方面;(4)艺术反映世界真实性的三个方面。

领会:(1)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区别;(2)艺术形象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3)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的关系。

3、艺术的审美本质识记:(1)艺术与美的关系的三个方面;(2)艺术美;(3)艺术审美本质的三个方面;(4)美与美感的本质;(5)艺术主要的审美特征。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整理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 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概论》笔记王建宏

《艺术概论》笔记王建宏

《艺术概论》笔记王建宏《艺术概论》笔记第一章艺术的基本性质一、艺术的定义▲1、艺术的定义:系借助于富于情感的形象塑造或意绪的渲染,真实地反映现实或精神生活,并表白作者审美理想地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

)▲2、对于艺术本质地探寻,归根起来地说法有:(1)认为艺术是创作主体情感的传达和心灵直觉的表现。

普列汉诺夫的劳动说;克罗齐、克林伍德的表现发生说(2)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摹仿和再现。

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摹仿发生说(3)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

▲3、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分析:不是孤立的关照而是立体性的,首先界定它在社会中的历史和现实地位。

把它看作是特定的历史现象,看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一种社会存在在艺术家头脑中的能动的反映。

它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是以特有的形象和审美方式进行的。

这一从科学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艺术的宏观审视,无疑将艺术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揭示的明白无误。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答:(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

(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

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

(3)艺术隶属于社会精神层面,是一种有别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

它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2、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3、艺术与哲学的关系?答:(1)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使某些艺术流派的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具有哲理性的作品。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王宏建《艺术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绪论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1.概述(1)性质《艺术概论》是艺术理论,作为课程,它是《艺术概论》;作为学科,它是艺术理论。

《艺术概论》是概括地、简要地讲述或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

(2)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①哲学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说,它以整个世界(包括宇宙、自然界、社会和人)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切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发展规律,解决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以及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等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

c.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高度概括,涵盖一切学科,包括美学、心理学和艺术理论。

②美学a.美学是以一切美的领域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就是美的存在、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认识、美的感受、美的创造等领域。

b.美学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美的存在、美的本质、美的认识等,又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美学领域的体现,所以许多美学家把美学看成哲学的一个分支。

c.美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艺术,而且艺术是美学的研究重点,以至一些美学家如黑格尔、丹纳等把美学看做是“艺术哲学”。

③艺术理论a.艺术理论在研究人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问题上是同美学相通的,同时又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b.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规律的学科,如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能力、性格等心理特性的规律。

c.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和艺术创作活动等,确实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心理现象,于是又出现心理学美学、艺术心理学等交叉学科,这些学科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美感或艺术活动的。

(3)哲学、美学、艺术理论以及相关的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从上图示可以看出:①美学、艺术理论、心理学等,都包含在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②在审美认识、审美观念、美感等问题上,美学和心理学又是相交叉的;③艺术理论又包含在美学同时也包含在哲学的研究范围内,在某些问题(如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等)上,又同心理学相交叉。

艺术概论 王建宏版(总结)

艺术概论 王建宏版(总结)

艺术概论王建宏版(总结)大一第二学年的艺术概论。

名词解释① 艺术语言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往、表意的工具盒方式。

艺术语言,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它再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艺术语言是艺术形象的感性外观,属于艺术知觉的结构层次。

② 艺术风格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在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它原来的含义是“柱子”、“棍子”,后来把写字的棍子叫“风格”。

③ 艺术格调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成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

④ 艺术品位艺术作品中不同品位的形成是艺术家从不同的艺术观念出发把握生活的结果。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与精雕细琢、严谨精细的作品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

这种差别反映了艺术家对待世界的不同态度,岁艺术的不同追求,对审美趣味的特定偏爱和喜好,由此也就形成了不同品位的艺术作品。

所谓“品位”,原是矿物学上的术语,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率,含量的百分率愈高,品位愈高。

⑤ 艺术美所谓“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

它是由艺术家的审美意识而产生、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得目的而创造的作品的美。

艺术美是美得高级形态,具有比现实美更高的审美价值,给人以更强烈的审美感受。

创造艺术美,是艺术创作的最高要求和根本要求,是艺术家艺术造诣的极致,也是艺术作品价值的最高准则。

⑥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同时由是观众的审美对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艺术形象虽然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但他们的基本特征确是相同的。

艺术概论王宏建教案

艺术概论王宏建教案

艺术概论王宏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

2. 掌握艺术的审美原则和创作方法。

3. 认识中国艺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承。

4. 了解世界艺术的概况及其代表性流派。

5.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1 艺术的定义1.2 艺术的基本特征1.3 艺术的审美属性2. 艺术的分类2.1 视觉艺术2.2 表演艺术2.3 音乐艺术2.4 文学艺术2.5 综合艺术3. 艺术的审美原则3.1 和谐与统一3.2 对比与变化3.3 比例与均衡3.4 节奏与韵律4. 艺术的创作方法4.1 现实主义4.2 浪漫主义4.3 抽象主义4.4 表现主义4.5 立体主义5. 中国艺术的起源与发展5.1 中国艺术的起源5.2 中国绘画艺术5.3 中国书法艺术5.4 中国雕塑艺术5.5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审美原则、创作方法及中国艺术的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理论和审美观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艺术现象或作品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艺术概论》王宏建著。

2. 课件:艺术图片、视频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艺术网站、博客、论坛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讨论、作业等。

2. 期中考试:测试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3. 课程结构:3.1 艺术基本概念与特征(4课时)3.2 艺术分类与审美原则(6课时)3.3 艺术创作方法(6课时)3.4 中国艺术起源与发展(8课时)3.5 世界艺术概况与代表性流派(8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艺术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审美原则、创作方法及中国艺术的发展。

王宏建《艺术概论》思考题答案

王宏建《艺术概论》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王宏建__艺术概论__填空 选择 论述题_答案

王宏建__艺术概论__填空 选择 论述题_答案

王宏建艺术概论填空+选择+论述题答案1:艺术起源说有模仿发生说、游戏发生说、表现发生说、巫术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

2: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说是人是艺术产生的前提3:马克思提出的两种生产的理论是指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论和“艺术生产”的理论。

4:美术的主要特征是:造型性、静止性。

5:艺术发生理论“游戏说”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5: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性;二是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三是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6: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

7: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

8:艺术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题材,二是作者的思想情感9: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10工艺美术所追求的一般标准是实用与美观相统一。

11:依据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艺术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四个类型。

12:艺术的创作过程可大致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意向物化三个阶段。

13: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14:艺术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15,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是听觉艺术中的音乐艺术。

15:天鹅舞是视觉艺术中的舞蹈艺术。

16:口技是听觉艺术中的曲艺艺术。

17: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

18:巴黎圣母院是造型艺术中的建筑艺术。

19:五针松是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

20:龙灯是造型艺术中的雕塑艺术。

21:金顼链是想象艺术中的文学艺术。

22:鲁迅的《阿Q正传》语言艺术中的小说艺术。

23:郭沫若的《屈原》是视觉艺术中的戏剧艺术。

24:相声《打电话》是综合艺术中的曲艺艺术。

25:电视剧《公关小姐》综合艺术中的电视剧艺术。

26:京剧《打渔杀家》是综合艺术中的戏剧艺术。

27:《红高梁》影片综合艺术中的电影艺术。

艺术概论-王建宏版(总结)

艺术概论-王建宏版(总结)

名词解释①艺术语言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往、表意的工具盒方式。

艺术语言,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它再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艺术语言是艺术形象的感性外观,属于艺术知觉的结构层次。

②艺术风格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在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它原来的含义是“柱子”、“棍子”,后来把写字的棍子叫“风格”。

③艺术格调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成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

④艺术品位-艺术作品中不同品位的形成是艺术家从不同的艺术观念出发把握生活的结果。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与精雕细琢、严谨精细的作品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

这种差别反映了艺术家对待世界的不同态度,岁艺术的不同追求,对审美趣味的特定偏爱和喜好,由此也就形成了不同品位的艺术作品。

所谓“品位”,原是矿物学上的术语,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率,含量的百分率愈高,品位愈高。

⑤艺术美所谓“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

它是由艺术家的审美意识而产生、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得目的而创造的作品的美。

艺术美是美得高级形态,具有比现实美更高的审美价值,给人以更强烈的审美感受。

创造艺术美,是艺术创作的最高要求和根本要求,是艺术家艺术造诣的极致,也是艺术作品价值的最高准则。

⑥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同时由是观众的审美对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艺术形象虽然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但他们的基本特征确是相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风格具有多样化与同一性的特征。往往相互联系、相 互渗透,呈现出十分错综复杂的现象。刘勰曾把艺术作品的风 格划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 靡等八种。
.
二、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一)艺术作品的格调 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 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 格调高的作品:
.
.
(二)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 1、题材 概念有两种含义:
(1)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 也称取材范围。
(2)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 素材与题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题材是从 素材中提炼加工而成的。
.
2、主题 作品的主题往往被称为作品的灵魂。是统帅,主题 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
艺术语言与结构密切配合,在结构的框架中,艺术语言承担描 绘、叙述、抒情等塑造艺术 形象、传达艺术内容的任务。艺术作品的完成,由艺术语言给以 实现。 艺术语言有两个基本功能:1、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 2、审美功能
.
四、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对立统一、互相包容、 互相转化的关系.
观赏影片—金字塔 .
.
(二)艺术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与客观
景物的融合。 意境是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
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 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
(三)艺术作品的风格 风格是由艺术作品的独特内容与形式 相统一,并由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与时代、民族 等社会历史条件相统一而形成的。
在审美创造中,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 它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物化或对象化 到艺术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了精神消费的产品即艺术 作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
.
(三)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是劳动产品,也是交换物。 作为商品的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1、在作品中能看出艺术家深厚的传统功力。 2、富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作品。
.
(二)艺术作品的品位 品位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评判一 件艺术作品的品位高低,主要是看该作品中有益于提高人们 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
.
三、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已从计划经济转型为社
1、是一个欣赏对象,是精神产品。 2、受到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各种思想观念和风格的影响。
观赏影片—魔术揭秘 .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由艺术家的审美意识 而产生,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为美的目的而创造的 作品的美。
.
一、艺术美的根源 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映、深化和升华,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
.
三、艺术美的特征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具有超越现实生活的永恒性、统
一性与普遍性,广泛的传播性、导向性与感染力,以 及高于生活的独创性等特征.
.

.
律性的审美创造。 现实生活是艺术作品艺术美的源泉。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社会生
活和自然界的审美体验及审美认识的物化形态。
.
二、艺术美的条件 1、美的艺术作品必须是完整的,内容与形式必须是和谐的统一 的。 2、健康向上的意境、风格、意蕴与格调。 3、真是艺术美的基础,善是艺术美的前提。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
一、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与风格 (一)艺术作品的意蕴
意蕴指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 艺术作品的意蕴分四个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相互渗透。 1、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 2、包含在作品的形式结构之中 3、作品中的物象、事件、情节等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 4、文化意义
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大量新的现象和新 的事物,如: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画廊、画商、书商、音 乐经纪人、演员经纪人、影视戏剧制作商等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总目标下,将 其文化产品推向全球。
.
(二)艺术作品本质上是精神产品 艺术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和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
第五章 艺术作品论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素
.
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活动的成果,艺术家精神生产的成果。
.
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两个相互渗透、融会合一的因素:外在的物质形式方面和 内在的精神内容方面。 一、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认识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相互包容的辩证关系。 二、艺术作品的内容 (一)对艺术作品内容的理解:艺术作品由题材、主题、 情节、细节、结构、艺术语言、体裁等因素化合融会的具 体、生动、完整的展现。要领会作品的含义,产生联想、 想象、体会,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和艺术欣赏者共同创造 完成的。
作品的主题是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 观思想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的“契合”中发出的具有某种社 会意义的思想。 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 (1)作品的题材 (2)作者的思想感情
.
三、艺术作品的形式 (一)结构 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 联与组织的样式。 (二)艺术语言 在艺术作品中起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