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第3次过剩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 第五讲 政府干预

微观经济学  第五讲  政府干预
第五讲
政府干预
一、最高限价
• 最高限价:政府干预市场的一种形式。政府因担心市场价 格过高所设定的最高销售价格。价格天花板(price ceiling)。价格上限。PC
• 最高限价虽然限制了价格过高现象,但造成了市场短缺。 在市场短缺时往往会出现以下现象:(1)发放票证、价 格限制的组织和监管、排队、质量下降等资源浪费现象, (2)最需要的消费者不能得到商品的资源错误配置现象, (3)黑市、贿赂等资源扭曲配置现象。
• 为了控制污染总量可以实施污染许可证制度和污染许可证 市场。
• 如何更好地减少污染?
七、应用之三:房产税的影响
• 房产税的征收,住房需求曲线向下移动, 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房价的上涨。
• 房地产税收,主要由刚性需求的购房者承 担。
• 目前房产税应不应该征收?
• 如何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 进出口配额对国内市场价格造成影响。
• 在分析进口配额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时,往往 假定该国所要进口的商品是充裕的,进口的数额 加上国内生产量正好等于市场需求量。
• 进口配额对国内商品价格的影响:P0为国际市场价格,配 额能使国内价格在PO和P*之间,成交量QH大于市场均衡量
Q*。 P
S
P*
P1 P0
• 向消费者征税:均衡价格由2变为1.7
P
S1
2
1.7
1
D2 D1
0
Q
• 向生产者征税和向消费者征税的比较(选学)
P S2 S1
2.7
2
1.7
D2 D1
0
Q
五、应用之一:国考为什么那么热
• 自由市场下,公务员的工资(劳动的价格)是由 公务员的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第5讲 微课4“新闻”文体知识及特色考法-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新高考卷版)

第5讲 微课4“新闻”文体知识及特色考法-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新高考卷版)
(3)清楚明白,使人一目了然,可信无疑。 (1)把事理弄清,问题想透,能概括出一个鲜明的主旨,这是语言简练 的基本环节。 (2)说短话,写短句。不用过剩的抒情句,不用过多的形容词,不用不 简 恰当的比喻和警句。多余的词、字都不应保留,力求省字省句,惜墨 练 如金。 (3)在句子的结构上,要强调简洁直叙,少曲折迂回,尤其忌讳语言杂 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
特色题型二 新闻的语言 [解题指导]
(一)熟记新闻语言的特色 新闻语言,有着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品质和风格,并由此形成自己的 语言特色。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新闻的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少用
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并通过事实的报道去影响受众。
(2)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 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新闻导语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性导语,抓住事情的核心,直接写出事实 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一类是延缓性导语, 目的是吸引读者看下去,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 性、说明性的。
微课4 “新闻”文体知识及特色考法 一、文体知识系统建构
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和结构,才能更迅速地读懂文本。因此本部分从了解 新闻的文体特点入手,点拨阅读技巧,教考生快速读文,准确做题。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 事实的及时报道。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 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高考一般选取一些具有时效性、实用性、生活性 的新闻特写、消息、通讯等,侧重于具有新闻价值和反映精神价值的文章。

国际金融第5讲: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金融第5讲: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No. 9
姜波克
国际金融
吸收论关于货币贬值的效应分析

吸收分析理论认为货币贬值对于国际收 支的影响取决于三个因素:一、贬值对 于总收入的影响;二、贬值对于总支出 的影响;三、总收入变化对于总支出的 影响。货币贬值通过收入效应与支出效 应来共同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
No. 10
姜波克
国际金融
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
No. 18
姜波克
国际金融
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
货币分析法是70年代兴起的,建立在货 币主义学说基础上的国际收支失衡的分 析方法。 三个基本假定 基本理论 对货币贬值的分析 政策主张 对货币论的评论

No. 19
姜波克
国际金融
三个基本假定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实际货币需求是 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 从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 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 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 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 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
No. 16
姜波克
国际金融
收入再分配效应

在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 使得收入从较高边际支出的经济单位向 较低边际收入的经济单位转移。也就是 从工资收入阶层向利润收入阶层的再分 配。而后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前者的 边际消费倾向,从而降低总支出。
No. 17
姜波克
国际金融
货币错觉效应

是指人们较多重视货币价格而较少重视 货币收入的心理现象。当贬值带来价格 上涨时,即使人们的货币收入同比例提 高,人们仍然选择较少消费。从而,贬 值会带来支出的减少。
No. 14
姜波克
国际金融
货币贬值的支出效应
现金余额效应 收入再分配效应 货币错觉效应

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共54张PPT

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共54张PPT

[史论形成]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 足;信奉“武器决定论”。
(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 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
(3)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政治腐败。
(4)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 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
主题三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综合以下史料,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史料 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祯,台湾巡抚刘铭传 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 ,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 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 “不以倭人为意” 。„„ 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 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 ,命令部下“静守 勿动” , “保舰勿失” ,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 朝鲜战场失利,李鸿章向朝廷汇报: “平壤之败,因由寡不 敌众,亦因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李鸿章的结论 是“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强于我” 。
[问题设置]
据材料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
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并运用全球史观和:①全球视角:通
商口岸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②文明史观: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 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归纳升华] 运用多种史观理解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

[教你读史]
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 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 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 接踵而来的 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中的 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会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经济周期理论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经济周期理论

对加速原理的批评


资本设备投资的增加需要一定的时间 企业净投资取决于长期利润率的变化,而不是 仅仅依每年国民收入(或总产量)水平的变化 而定 一般厂商都有闲置资本、设备 技术进步会提高生产力,因此增加生产并不一 定需要增加投资
汉森—萨谬尔逊模型



乘数原理强调的是自发性投资的增加会 引起国民收入以乘数的形式增长。 加速原理强调的是国民收入的波动对投 资的影响,国民收入一定幅度的变动会 引起投资以加速的形式变动。 汉森——萨谬尔逊模型就是把乘数和加 速的作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第五讲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


朱格拉提出,危机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 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一个阶段。 经济周期也称经济循环和商业周期。是经济活动 的一种波动(通常以GDP)来代表,它形成一种 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收 缩,接着是进一步的扩张。这类周期随产量的长 期趋势进程而出现。


传统经济周期模型过于注重经济冲击的持久作 用,缺乏对短期波动的重视。真实经济周期理 论主要研究广义经济周期,对经济冲击的短期 反应刻画得比较详细。 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都强调实际 因素的扰动和冲击。前者描述短期经济波动, 后者注重长期经济增长。前者注重经济冲击的 短期作用,后者注重经济冲击的长期效果。在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对实际变量内生化,形 成将短期波动的长期增长相结合的分析模型, 给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带来了启示。真实经济周 期理论主要是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生产 率的随机冲击后拓展而形成的。
太阳黑子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父子1875年提出。 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是由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 化。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 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农业的收成又 会影响整个经济。 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 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影响有限,这种理论难以成 立。

第5讲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5讲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2、20世纪 年代末期,欧佩克国 、 世纪 年代末期, 世纪70年代末期 家再一次限制石油的供给以提高价格。 家再一次限制石油的供给以提高价格。 年到1981年,石油价格翻了一番, 从1978年到 年到 年 石油价格翻了一番, 结果又是滞涨。 结果又是滞涨。 3、1986年,欧佩克成员之间爆发了 、 年 争执,违背限产协议,油价下降。 争执,违背限产协议,油价下降。美国 经济经历了滞涨的反面。 经济经历了滞涨的反面。 4、20世纪 年代末,油价大幅波动 世纪90年代末 、 世纪 年代末, (亚洲金融危机到亚洲复苏和欧佩克限 油价从低于10美元到高于 美元) 美元到高于35美元 产,油价从低于 美元到高于 美元)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长期中实际产
出主要由充分就业数量的生产要素决定; 出主要由充分就业数量的生产要素决定;旨在 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使价格 水平变动,并不能对产量发生影响。 水平变动,并不能对产量发生影响。 P S
D2
D1
y*
y
二、短期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
P ASS
解析: 解析:
(1)当P=1时, Nd=175-12.5W,Ns=70+5W - 由Nd= Ns得N=100,W=6; , 当P=1.25时, Nd=175-12.5W/ 1.25 , - Ns=70+5W/ 1.25 由Nd= Ns得N=100,W=7.5 (2)从(1)可以看出P的变化不会影响劳 动力市场的均衡,均衡就业都为100单位, 这时均衡产出为 Y=14N-0.04N2 =1400 -400=1000
解析: 解析: (1)由利润函数π=PY-WL-CK, π=PY- π=PY WL- 利润最大化的劳动投入即劳动需求函 数为 dπ/dL=Pβ1/αKαLβ-1-W=0 L=Kβ1/α(W/P)-1/α 若给定K、α、β ,劳动需求函数可以简写为 K L=f(W/P),显然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 数。

中级微观经济学 第5讲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中级微观经济学 第5讲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第五讲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第讲局部均衡和般均衡局部均衡与福利分析⏹⏹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纯交换经济⏹含有生产的一般均衡模型竞争性市场的局部均衡分析⏹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始终假设,我们所考察的商品的市场是竞争性市场⏹在用局部均衡理论分析某种商品的竞争性市场时,可以使用供给需求模型假设其他商品的价格都固定不变❑❑根据市场条件决定供给和需求曲线❑给定供给和需求曲线,求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市场条件变化导致市场均衡变化(比较静态分析)竞争性市场假设的适用条件某个商品的市场是竞争性的最重要的个条⏹某个商品的市场是竞争性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价格接受者⏹但这一假设在什么条件下能够成立?直观上当只有很少几个消费者和生产者时⏹直观上,当只有很少几个消费者和生产者时,竞争性假设肯定不能成立,只有当消费者人数和生产者数量都趋于无穷大时才有可能成立❑下面我们借助一个市场博弈来说明这一点局部均衡的一个市场博弈模型局部均衡的个市场博弈模型分别用S )⏹S 和B 表示某个商品的卖家(生产者) 和买家(消费者) 集合,人数分别是n s 和n b 其中的收入⏹卖家i 的利润是,其中t i 是i 的收入,q i 是i 生产的商品数量⏹买家j 的效用是,其中q j 是j 购买的商品数量,t 是的支付额j j ⏹假设商品是无限可分的交易数量可以是任意非负⏹商品是无限可分的,交易数量可以是任意非负实数局部均衡的竞争性均衡⏹我们关心这个市场博弈的交易结果,通常的竞争性假设要求所有人都按照某个市场价格交易定义:市场博弈的一个结果⏹定义:市场博弈的个结果被称为竞争性价格p下的一个竞争性均衡,如果有:❑每个卖家的利润都达到最大❑每个买家的效用都达到最大❑交易是可行的竞争性均衡的存在性⏹竞争性均衡是否一定存在?不一定,因为我们对效用函数和成本函数没有做足够的限制❑例:当时,要求有解⏹边际成本递增假设:对任意i,c i是递增的凸函数,且在有限产量之外为无穷大函数且在有限产量之外为无穷大⏹边际效用递减假设:对任意j,u j是递增的凹函数,且饱和数量之外为不变量函数且饱和数量之外为不变量定市场博弈在假设存在竞争性均衡⏹定理:市场博弈在上述假设下存在竞争性均衡❑竞争性均衡是如何达到的?下面我们用合作博弈理论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Cooperative games 合作博弈p g ⏹一个效用可转移(transferable utility, TU) 的合作博弈可以表示为G = (N , v )❑N = {1, 2, …, n } N {,,,}是参与人集合,的任意一个子集S 称为一个联盟(characteristic function):❑v 是特征函数(characteristic function): 对任意联盟S ,v (S ) 是一个实数,表示联盟S 所有成员能够得到并分配的最大总支付,称为联盟S 的价值(value)()❑假设v 满足超可加性(superadditivity):对任意两个不相交的联盟S 和T :v S ∪T ) ≥ v S ) + v T ()()()❑为简便起见,通常还假设所有联盟的价值都非负,且空集的价值等于零合作博弈的解solution可行支付向量⏹:⏹全体可行支付向量的集合记为E,但其中哪些是对博弈可能的结果的合理预测呢?合作博弈的一个解是的一个子集,包括了所⏹合作博弈的个解是E的个子集,包括了所有“合理的”支付向量23时可以较方便的用图像来描述合⏹当n = 2, 3时,可以较方便的用图像来描述合作博弈的解核core核是合作博弈的最重要的解之一⏹核是合作博弈的最重要的解之⏹给定,如果存在联盟S,,我们称可以被联盟S所阻止(block)(bl k)⏹核是所有不能被任何联盟所阻止的可行支付向量的集合❑一旦按照核中的某个支付向量进行分配,没有任何联盟能够一致同意改变这个结果❑核包含了在彻底自由的竞争下所有稳定的结果核:一些讨论核讨论核是合作博弈中最直观最常用的个解概念⏹核是合作博弈中最直观最常用的一个解概念⏹但核也有一些缺点:有可能是空集❑❑经常不唯一❑即使存在唯一的核,有时也可能非常不合理⏹幸运的是,当我们使用合作博弈来考察一般均衡时,核没有上述缺点例:三人多数博弈例人多数博弈⏹设,且等式组有解⏹这个博弈的核非空等价于下面(不)等式组有解:即(图像如何表示?)例手套博弈例:手套博弈有个人每人拥有一个右手手套,+1⏹n个人每人拥有个右手手套,n+1 人每人拥有一个左手手套。

第5讲 外部性

第5讲 外部性

政府规制
创立市场: •政府拍卖一定单位 的污染权 •政府将污染权分配 给企业,企业可以 自由地转售污染权
图4-7
污染权市场
规 制
•如果有彼此不同的企 业,规制可能是无效 率的 •假定X和Z有相同的 MPC 曲线,X1=Z1, 假定达到 效率水平时 的边际损害是d。在图 4-8中,效率产量 分别是X*和Z*。 •关键是效率并没有要 求企业等量减少排放。 因此,规定所有企业 等量减产不管是按绝 对数还是按相对比 例),会导致一些企 业生产太多,而另一 些企业生产太少。
但是谈判成为可能,前提是产权必须明 晰,许多情况下产权并不明晰;谈判有 交易成本,征税和规制成本由公众承担, 谈判或诉讼成本由私人承担,而且污染 范围和受害者范围也是不确定的,这就 加大了谈判的难度。
2、课征税收与政府规制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1)征税可使污染者自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防 治方法,规制使污染者失去选择的自由; (2)征税可使污染者长期研究和开发治污技术, 规制没有这种刺激效果,因为污染者认为只要 不超量生产,治污没有意义; (3)由于企业之间或地区之间外部边际成本不 同,统一规定排污标准难以实现效率。 (4)规制会鼓励企业进入污染性行业,而征税 会迫使企业退出该行业
三、外部性的分类
正外部性:


环境优美的社区或社区内教育水平高的学校提高了你的 房产的市场价值 好的开车习惯减少了车祸威胁 传染性疾病疫苗的接种 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负外部性:

空气、水污染 隔壁邻居的噪音 堵车 二手香烟等
四、外部性的影响
外部性影响了第三方的利益。尽管她(他)
(2)所有制论
在私有制条件下,如果一种资源的所有权 没有排他功能,那么就会导致公共资源的 过度享用,最终使全体成员的利益受损, 即产生负外部效应。所以,成本和收益的 内部化必须以产权的确定为基础,如果产 权不清晰,那么促使人们尽可能地无偿地 得益。“公共地的悲剧”就不可避免。 许多学者倾向于所有制论。公共资源的 存在只是因为制度或技术上的原因,无法 将其私有化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岳麓版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岳麓版

第3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两大线索: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中国社会各阶级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探索历程。

四大主题:列强侵华战争的结果、影响;中国农民阶级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天朝上国”的暮年悲歌——两次鸦片战争[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鸦片战争1.背景(1)国内外形势:鸦片战争前,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清王朝闭关自守,但中国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

(2)根本原因:西方国家迫切要求改变贸易格局,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虎门销烟,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经过(1)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1842年6月,定海人民把英军赶出定海。

(3)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

3.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3)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4)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影响(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VS半封建半殖民地是失去部分而不是失去全部国家主权,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两者都包含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

从社会发展形态而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是历史的沉沦,成为半封建则是历史的进步。

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第五讲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第五讲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资本 生产资料 劳动力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3)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第一,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
第二,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程度。
5、剩余价值率 =
公式:
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
m m v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剩余劳动时间4
3、资本主义经济危
(2)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内的阶级矛盾。 (3)加深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4)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三、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它不仅能创造出本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它自身
价值更大的价值。 四、货币转化为资本
在资本总公式中G——W——G′,货币就转化为资 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五、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 值生产中的作用
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第五讲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 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一无所有,只有靠出 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1、 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 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3、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生产过程是分工协作
劳动产品由市场交换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矛 盾
私有制
生产过程由个人控制 劳动产品由个人支配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精益生产管理八大浪费与解决方法(详细版)

精益生产管理八大浪费与解决方法(详细版)

精益生产管理八大挥霍与解决措施八大挥霍是丰田生产方式中非常重要旳一种观念。

丰田人觉得要消除挥霍,持续改善,公司才干保持良性运转,竞争力才会提高。

在丰田改善是探入人心旳,有个说法就是跟他们谈话5分钟没有听到他们讲3次改善就不算丰田人。

改善旳对象是挥霍,结识挥霍是改善旳第一步,公司现场林林总总,哪些是有价值旳,哪些是挥霍,不是一般人可以一目了然旳。

丰田人在长期作业和改善过程中对于挥霍旳内容进行了总结,共七种,被称为七种挥霍。

它们分别是制造过早(多)旳挥霍、库存旳挥霍、不良修正旳挥霍、加工过剩旳挥霍、搬运旳挥霍、动作旳挥霍、等待旳挥霍共七种。

后来人们又加了一种挥霍-管理旳挥霍,合称八种挥霍。

下面我们从实用性角度剖析这八种挥霍。

一、精益生产管理中制造过早(多)旳挥霍定义:所谓制造过早(多)就是前制程制造太早/过多,大于客户(或后制程)当期旳最小需要量。

制造过早(多)挥霍是八大挥霍中旳首恶,在精益生产中则被视为最大旳挥霍。

福特式思维告诉大家,在同样旳时间内,生产量越多,效率越高,成本越低,公司越赚钱,因此公司自然有大批量持续生产旳初始动力。

作为一种整体旳公司是如此,那么公司内各部门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某些制程较短,关联性较低旳公司中,普遍实行计件工资,那么从最基础旳员工开始就有多做、早做,甚至偷做旳动力,在这种状况下,告知公司里所有人早(多)做是罪恶固然得不到掌声回应。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制造过早(多)旳挥霍。

制造过早(多)挥霍旳后果重要有三大类。

1.直接财务问题。

体现为库存、在制品增长,资金回转率低,制造时间变长,占用资金及利息,会导致库存空间旳挥霍,在钞票流量表上很明显。

2.产生次生问题。

会产生搬运、堆积旳挥霍;先进先出旳工作产生困难;产品积压导致不良发生,物流阻塞制程时间变长,现场工作空间变小,有滞留在库旳风险,有不良品旳风险。

3.掩盖问题。

为什么“制造过早(多)挥霍是八大挥霍中旳首恶,在精益生产中则被视为最大旳挥霍”?由于它带给人们一种安心旳错觉,掩盖了多种问题,以及隐藏了由于等待所带来旳挥霍,没有改善旳动力,失去了持续改善旳时机。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香港岛,并攻占东南沿 (2)第二阶段:1841 年初强占_______
海一些城市,清政府屈辱求和。 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割______ 给英国;赔款 2 100 万银圆;开放广州 ____、厦门、 香港岛 福州、____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宁波 4.影响: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
增开_________ 沿海沿江十处通商
天津为商埠 开埠 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 增开_____
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其他 权利 允许外国公使 ________进驻北京,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 历、经商和传教 承认《天津条约 ________》 有效
4.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害。中国
(2)漫画中的人物得意地说: “嘿嘿,你们的地盘,我 做主。 ”
问: 《辛丑条约》中哪一条内容最能体现漫画的主 旨? 答: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10.理清两个事件关系 1900 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后,八国 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运动。 问: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 因吗? 答:否。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要瓜分中国,变中国 为其殖民地。镇压义和团运动只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借 口。
度大大加深了。
东南互保 1900 年 6 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朝南方各省督抚达 成“东南互保”协议。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 属于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 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 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 策划,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 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 ,规定上海租界 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图片反映了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 生产原料,客观上表明英国要打开封闭的中国市场。 (2)史料二信息“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 废之日” ,反映出希望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 除领事裁判权。

供应链管理培训课件之五时间管理

供应链管理培训课件之五时间管理
• 订货周期的构成要素:
用户提 出一个 订货需 求
订货信 息进入 企业系 统
按订单 组织生 产
按订单 完成产 品装配
运输
向用户 交货
2024/2/1
9
订货-交货周期
1. 订货沟通
3天 时间变化1-5天 5. 顾客接收
2. 订单处理
2天 时间变化1-3天 4. 运输
2天 时间变化1-3天
3天 时间变化1-5天
2024/2/1
13
一、准时化(即时制)采购的含义
• 基本思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 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
• 和传统的采购方法在质量控制、供需关系、 供应商的数目、交货期的管理等方面有许多 的不同,其中,供应商的选择、质量控制是 其核心内容。
2024/2/1
14
二、准时化采购与传统采购的比较
1、对供应商数量的选择不同 2、对交货准时性的要求不同 3、对供应商进行选择的标准不同 4、对信息交流的需求不同 5、制定采购批量的策略不同 6、对送货和包装的要求不同
2024/2/1
15
传统采购模式与供应链下采购模式的主要区别
供应商/买方关系 合作关系 合同期限 采购数量 运输策略 质量问题 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频率 对库存的认识 供应商数量 设计流程 产量 交货安排 供应商地理分布 2仓024库/2/1
第五讲 供应链管理中的时间相关问题
2024/2/1
1
第一节 时间性竞争策略概述 第二节 准时化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第三节 JIT、QR与供应链管理
2024/2/1
2
第一节 时间性竞争策略概述
供应链管理的另外一个核心就是时间管理, 对于时尚类的产品时间管理非常重要:比如电 脑类、服装类产品,DELL在PC行业最低的库 存天数是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对于一些非 时尚类的产品:诸如大众消费品,时间管理也 是非常重要的。

北航-高等数学-张奇业-高等数学选讲第5讲

北航-高等数学-张奇业-高等数学选讲第5讲

北航-高等 数学-张奇
业-高等数
学选讲第
5讲

➢ 求导数问题及应用——利用变限积分函数的求导法则

d
x
e t2 x2 dt
d (ex2 _d_x____
x 0
et2dt )
dx 0
● 设f ( x)可导,且f (0) 0, F ( x) x t n1 f ( xn t n )dt, 0
y2 ),
显然,曲边梯形的面积 只与 M0 , M1, M2 的纵坐 标 y0 , y1, y2 及底边所在的区间长度 2h 有关.
由此可知 n 组曲边梯形的面积为 2
A1
1 3
h(
y0
4 y1
y2 ),
A2
1 3
h(
y2
4 y3
y4 ),
An
2
1 3
h(
yn
2
4 yn1
yn ),
其中 h b a . n
b
f ( x)dx
a
ba 3n [( y0
yn ) 2( y2
y4
yn2 )
4( y1 y3 yn1 )].
( 4)
➢ 定积分的应用——经济应用
消费过剩
需 求 函 数 p ( x ) : 制 造 商 出 售 x 单 位 的 商 品 需 要 收 取 的 价 格 p
p p(x)
x 设 X 为 现 有 商 品 数 量 , 则 P p ( X ) 为 当 前 售 价
lim x0
f (xn) 2nx n
1 lim 2n x0
f (xn) xn
f (0)
1 2n
f '(0)
● 设 f ( x) 在区间[a, b] 上连续,且 f ( x) 0.

第五讲 集装箱运输

第五讲 集装箱运输

3.国际海事委员会(Committee 3.国际海事委员会(Committee Maritime International,CMI)。 International,CMI)。 CMI的宗旨:促进海商法、海运关税和各种海运惯 CMI的宗旨:促进海商法、海运关税和各种海运惯 例的同意,起草了《海牙规则》 例的同意,起草了《海牙规则》、《海牙—维斯比规 海牙— 则》等众多的公约草案。 二、班轮运输 1.班轮运输的特点:①“四固定”,即具有固定航线、 1.班轮运输的特点:①“四固定”,即具有固定航线、 固定港口、固定船期和相对固定的运价;②通常 不签定运输合同,而是在承运人将货物装上船后 或接受货物后、签发提单;③杂货班轮运输,通 常承运人是在装货港和卸货港码头仓库交接货物; 集装箱班轮运输,通常承运人是在装货港和卸货 港码头堆场或货站交接货物;④班轮公司负担装 货费和卸货费;⑤不规定装卸时间,也不计算滞 期费和速谴费。 2.选择承运人应考虑的因素:①运输服务的定期性; 2.选择承运人应考虑的因素:①运输服务的定期性; ②运输速度;③运输费用;④运输的可靠性;⑤ 承运人的经营情况和所承担责任的能力。
十、国际货代概论 1.国际货代的含义 1.国际货代的含义 货代接受货主(收、发货人)和承运人的委托,以自 己或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运输业务并收取报酬的企业。 其法律地位属于中介人,有时代表发货人,有时代表收货 人,有时代表承运人。它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是运 输的辅助行业。 2. 国际货代的责任: ⑴纯粹代理人的责任:货代在委托人授权的范围内,以被代 理人的名义从事代理活动,所产生的法律后果被代理人承 担。当货物发生灭失或者损毁时,代理人不承担责任,除 非其本人有过失。 ⑵当事人身份的责任:货代以自己的名义与其他人签订合同, 或者在储运时使用自己的仓库和运输工具,或者在安排运 输、拼箱、集运时收取差价,就会被认定为运输、仓储当 事人,就要独立承担当事人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第三次过剩和粮食保护价1)更大规模的粮食相对过剩2)粮食保护价政策3)保护价成本效益分析4)保护价政策背后的理念规模更大的粮食相对过剩好像是为了证实我国粮食生产对价格信号的反应能力,在人们对粮价上涨的危机感尚未消除之际,1996年粮食产量越过一万亿斤的历史性台阶。

以此为标志,粮食供求关系按照它重复展示的周期变动程序拉开了第三次市场过剩序幕,并在1997-98年达到高潮。

不相信市场调节作用人们会用粮食省长责任制政策来解释1996年粮食产量增长。

实际上省长责任制行政干预对增产有效果,并相应加剧了1996年以后的粮食过剩;但其作用无论积极还是消极都是较为次要的。

粮食产量增长主要是1995年真实粮价高峰水平拉动的产物,是市场调节机制(包括过度调节作用)的表现。

米袋子省长责任制不应是其主要原因,否则无法解释非市场体制下“以粮为纲”那样空前力度的行政干预无法解决人们温饱水平的粮食需要。

没有价格信号和市场机制作用,任何一种行政干预手段不可能有改革以来包括1996年那样粮食增产效果。

一万亿斤产量是过去认为到2000年也难以达到的计划目标,于是引发产量数据可靠性的争论。

低估价格信号作用的成见使人们难以理解1996年粮食增长,于是怀疑统计数据可靠性。

统计部门将1996年粮食产量数据上报后,被责成重新复查数据是否包含了较大水份。

由于当时统计制度下粮食是唯一用抽样调查方式产生的农产品数据,由于抽样调查的数据产生程序比较规范和客观,统计部门最终有可能成功地消除人们对数据可靠性的疑虑。

然而,这并不足以使一些研究人员根本改变认识,他们转而提出一万亿斤产量不代表我国现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问题在于,如果实际产出不反应生产能力,那末所谓“综合生产能力”实在缺少一个正常概念所应起码具有的具体内涵和实用价值呢。

实际上1万亿斤产量揭开了第三次粮食过剩的序幕。

这次过剩规模比前两次有过之无不及,原因在于没有充分消化第二次过剩,供求变动周期中的紧缺阶段期比较短暂,因而与前一次过剩有某种叠加性质。

过剩仍是通过粮食过量库存和真实粮价走势传达它来临的消息。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5年末农户人均存粮高达540公斤。

1996年通货膨胀较低但真实粮价很高,从经济收益上看是抛售存粮的好时机。

结果1996年年末农户人均库存量比上年狂泄43公斤,是有该项统计以来农户存粮减少最多的一年。

假定存粮农户人口总数为八亿,则1996年库存减少总量在320亿公斤以上。

到1997年末,农户人均粮食库存上升到550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

过剩在国有粮食部门表现得更为明显。

国家于1996年开始高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使当年增产的740亿斤粮食以及农户方面约640亿斤增加出售的存粮转化为国有部门过量库存;1995年创纪录的近400亿斤净进口粮食形成结转库存;仅这三方面因素就估计使1996年的国有粮食过量库存增加了近1800亿斤。

1997年年末国家粮食库存量为4000亿斤,合理需要量约为1500亿斤。

过量库存超过2000亿斤,其中大部分估计是在1996年形成的。

库存量异常增长再次形成空前规模的仓容危机。

国有粮食部门的现有正规仓容能力在1500亿斤左右,对于实际周转及储备需要来说缺口不大,但无法容纳4000亿斤库存。

过量粮食库存有的堆放在空置厂房,兵营,校舍等临时仓库内,更多则不得不户外露天存放。

粮食库存在压占资金利息和经营费用等资金成本之外,还会发生显著的自然损耗。

非正常储存条件的存粮无疑会更多地发生实物性损耗。

反应粮食相对过剩市场信号是真实粮价变动趋势。

从图3上看,真实粮价在1995年达到周期性高峰水平之后,1996年开始明显回落。

1997年粮价快速下跌,已显著低于长期均衡水平,1998年粮价仍在一路下跌。

保护价新对策由于“双推论”逻辑影响,与前两次过剩实施市场化改革的应对思路迥然不同,这次过剩时政府一度以价格保护为中心采取对策。

1996年出台了两项极为重要的价格政策:从新粮上市起把国家粮食定购价提高40%左右,并从秋季开始以定购价为保护价(即“地板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1996年市场价仍显著高于长期均衡价,再次提价使定购价显著超出市场价,因而上述政策意味着政府在显著高于市场均衡价以上确定了干预性的“地板价(THE FLOOR PRICE)”,高出比例据估计约在15-20%以上。

这一价格保护政策不仅决定了90年代后期粮食政策走势,对国家财政带来巨大负担,在我国粮食政策乃至整个农业政策演变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地位,需要细致分析。

什么是粮食保护价?首先要界定两点概念性问题。

第一,区分“保护”一词两种含义。

一种是把日常语言中“保护”一词概念,另一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保护政策。

后者是针对市场经济基本原则而言的,手段之一是政府以高于市场价的干预价收购粮食和农产品,替代或限制市场机制作用,以达到某种控制目标。

保护价是上述保护政策的一种形式,即政府通过实施支持性的“地板价”对市场价格机制进行干预的政策工具。

第二,进一步区分两种保护价。

一种是以刺激粮食产量和并农民转移收入的保护价,特征是把价位定在均衡价以上,具有提升均衡产量并向粮农均衡收入的政策目标。

另一种是以市场稳定为目标的保护价,特征是把价位定在均衡价以下和周期低谷以上,主要设计功能是降低粮价周期波动振幅,不一定具有提升粮食产量和粮农收入的作用。

区分两类保护价关键是政策支持价格与市场均衡价比较价位。

从政策实践上看政府进行价格干预的动机可能是多样的,往往既有产量和收入动机,也有市场稳定考虑,因而两类保护价干预手段可能会相互渗透而难以区分。

我国粮食保护价政策源起和发展价格保护理念和政策可以上溯到第一次粮食过剩和85粮改时期:依据当时政策,如果市场价格下降到原来的统购价格以下,国家将无限制收购;此后实际市场价格从未下降到统购价水平,所以这一承诺从未发生实际作用,但是它至少在原则上表达了政府可能进行价格保护的意向。

这一思路不断发展和具体化。

如1990年粮食产量再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务院44和55号文件都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最低保护价和最高限价。

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了对粮食及其它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进行价格保护原则。

1993年国务院12号文件等文件,除了重申粮食价格保护原则,还对实施方式及资金来源做了规定。

当时政府领导人指出:“农业生产风险大,比较利益低,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政府必须给予保护。

…….最重要的是价格保护。

首先从粮食做起,今后逐步扩大到其它农产品”。

上述政策演变含义耐人寻味: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传统,似乎导致对粮食价格干预具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粮食价格政策从挤压到保护转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以价格自由化为基本内容之一的粮食市场化改革面临特殊困难。

我国粮食保护价政策的实施尽管粮食保护价理念由来已久并呼声愈高,但从政策实践上看,1996年以前还不能说是真正大规模地实施了粮食保护价政策。

85粮改明文规定的保护价水平是当时的统购价。

统购价经济功能是通过剪刀差转移农民收入,虽经1979年提价20%,仍远远低于市场均衡价,还可能低于市场周期低谷价,因而以统购价为基准的保护价在经济学意义上没有实际作用。

90年代初政府规定的保护价基准水平是当时的定购价,它与1985年的比例价很相近,可能已经高于市场周期低谷价。

然而由于政策还不够配套,尤其是地方政府因财政考虑没有价格保护积极性,加上1994年以后随着市场粮价上升后,保护价又低于市场价,所以也没有实际作用。

直到1996年以前保护价并未得到真正实施。

但是1994和1996年两次大幅度提高定购价,使其显著高于市场均衡价,1996年政府又明确要求国有粮食部门用定购价无限制收购农民粮食,于是粮食保护价政策终于在多年酝酿准备后得到大张旗鼓的实施。

保护价的成本效益分析保护价作为一种政策手段必然既有功效也有成本,可以当从成本效益两方面分析。

粮食价格保护政策都不是我国原创,外国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工业化带来经济结构转变和粮食以及农业生产相对甚至绝对下降的形势下,都曾利用价格支持手段来保护本国粮食生产和农业部门。

这一政策具有吸引力原因之一,在于它能够刺激本国粮食生产较快发展,一定时期内改变由于市场经济比较优势规律作用粮食生产增速甚至绝对量下降的趋势。

例如,由于采取保护政策,欧共体由粮食净进口地区变为净出口,日本,南韩提高了大米自给率。

但扭曲市场机制必然要付效率低下的成本,由于保护政策体现了政府意志,效率损失表现为财政补贴费用。

从国际范围看,在农业保护主义盛行的国家和地区,财政补贴占到粮食等农产品价值的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以上,政府因此发生巨额亏损都是常见现象。

粮食保护价既能刺激增产也会带来亏损,这既是经济学常识,也是普遍的观察事实。

我国粮食价格保护当然也会受上述成本效益规律支配。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即便是在农业保护政策上走得较远的国家,在实施保护价收购时仍要根据财政支持能力等约束条件,事先限定保护收购的数量。

相比之下,我国价格保护特点是无限制敞开收购,并向农民承诺价格不会变。

可见我国价格保护政策的信号更强,至少在1996年保护力度很大,从理论逻辑上推论增产成效和亏损代价必然更为显著。

我国粮食生产继1995年丰收和1996年特大丰收之后,1997和1998两年仍是较大丰收年。

与过去谈粮食“两丰一歉”或“两丰两歉一平”一类说法,具有很大异常性。

反常现象应有反常原因,这应主要是价格保护政策功劳,在绝对或相对意义上实现了政府的粮食稳定增长目标。

同时高价收购也使农民得到暂时的实惠,从农民收入来看,1996年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达9%,远远高于1990-1997年间的4.2%的平均水平,其中高强度的保护价政策显然起到了相当大作用。

这些是保护价在增产和增收方面的成效。

另一方面就是财务成本。

1996年第三次粮食过剩序幕已经拉开,真实市场粮价进入改革以来第三次急速走低的周期下行阶段,国有粮食系统用高于市场价格敞开买进的大量粮食,或者锁定为过量库存并通过自然损耗和库存经营成本实现亏损,或者由于在较低价位上脱手在市场上实现亏损。

1996年到1998年第一季度的短短两年间,国家粮食亏损竟高达近千亿元。

如同增产增收效果很灵验一样,亏损效应也立竿见影。

巨额粮食亏损有四个原因,其中保护价最重要。

第一,在市场粮价周期性急速走低时用高于市场均衡价的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必然会通过增加过量库存而发生亏损,这是近年粮食亏损激增的最根本原因。

1996年粮食市场名义价格是每斤约一元,国家保护价显著高于这一价位,因而估计1800亿斤左右过量库存粮食收购费用在2000亿元之数。

即便让最有效率的粮商来执行保护价收购政策也必然会发生巨额财务亏损。

保护价政策是巨额亏损充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