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监测系统建设的设计-论文
广播电视顺利播出的监测设备设计
![广播电视顺利播出的监测设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54d04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f.png)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引言 • 监测设备设计原则 • 监测设备硬件设计 • 监测设备软件设计 • 监测设备网络设计 • 监测设备应用案例分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确保广播电视节目顺利播出
监测设备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顺利播出,避免播出 中断或出现错误。
节目质量监测
监测设备可以对节目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画面清晰度、声音质量等。通过对这 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节目质量问题。
案例二:广播电视信号质量监测
信号强度监测
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广播电视信号的强度,确保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出现中断 或衰减。
信号干扰监测
监测设备可以检测信号传输过程中是否存在干扰,如电磁干扰、噪声干扰等。一 旦发现干扰,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干扰,确保信号质量。
控制。
接入交换机
具备较高的端口密度和扩展能 力,支持用户端口的灵活配置
。
无线路由器
选用高性能、支持高速无线传 输的路由器,实现无线覆盖和
互联网接入。
网络安全性设计
访问控制策略
通过ACL(访问控制列表)和安全组策略, 控制网络设备的访问权限和数据传输。
加密传输
采用SSL/TLS协议对数据传输进行加密,防 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01
数据采集功能
该功能负责从广播电视信号中 采集音频、视频、同步信号等 数据。采集的数据经过预处理 后,传输到数据处理模块进行 处理。该功能支持多种信号源 的接入和处理。
02
数据处理功能
该功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进一 步处理,包括信号质量分析、 异常检测等。处理后的数据存 储在本地数据库中,供后续分 析和展示使用。该功能支持多 种数据处理算法和算法的自定 义配置。
《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范文
![《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a1f47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2.png)
《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广播电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该系统的设计理念、架构、功能及其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应用。
二、系统设计理念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理念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智能化、高效化、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集成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广播电视信号的实时监测、分析和管理,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系统架构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主要包含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信号接收器、处理器和分析器等设备,软件部分则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等模块。
硬件部分主要负责接收、处理和分析广播电视信号。
其中,信号接收器负责捕捉信号,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初步处理,分析器则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深入分析。
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展示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硬件部分获取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存储;数据分析模块则通过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展示模块则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四、系统功能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信号监测、数据分析、预警管理和用户管理。
1. 信号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包括信号强度、噪声比、失真度等指标,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分析:系统通过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信号质量评估、节目收视率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等数据支持。
3. 预警管理: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阈值,对异常信号进行预警,帮助用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广播电视的正常传输。
4. 用户管理:系统支持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系统还提供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管理。
五、应用场景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范文
![《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60b58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c.png)
《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广播电视的传播效率与质量,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该系统的设计理念、技术实现及实际应用价值。
二、系统设计背景与目标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旨在解决传统广播电视监测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下、准确性差等问题。
该系统以智能化、自动化为设计背景,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监测效率,降低人工成本;2. 提高监测准确性,确保广播电视信号质量;3. 为广播电视播出提供数据支持与决策依据。
三、系统设计原理与构成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 数据采集层:通过布置在各地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广播电视信号数据,包括音频、视频、信号强度等。
2. 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存储,以供后续使用。
3. 智能分析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包括信号质量评估、干扰识别、节目内容分析等。
4. 用户界面层: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查看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及系统运行状态。
四、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1. 数据采集技术:采用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广播电视信号数据。
通过数据预处理技术,提高数据质量。
2. 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提高监测准确性。
3. 数据库技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存储海量监测数据,确保数据安全与可靠。
4. 系统集成技术:将各部分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系统整体功能。
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后期维护与升级。
五、系统应用与效果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将带来以下效果:1. 提高监测效率: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大幅提高监测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2. 提高监测准确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信号质量、干扰等进行准确评估,确保广播电视信号质量。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072378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c.png)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电视行业的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各大电视台都纷纷加大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投入,致力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监控电视台的播出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成为了电视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很多电视台已经开始引入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以实时监测播出情况,为电视台的管理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设计1.系统的功能需求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时监测:能够实时监测各个频道的节目播出情况,包括节目名称、播出时间、播出持续时间等;(2)异常检测:能够对播出情况进行异常检测,并及时发出预警;(3)数据存储:能够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备后续查询和分析;(4)数据查询:能够方便快捷地对存储的数据进行查询,以便对播出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5)报表生成:能够根据监测到的数据生成各类报表,直观地展现播出情况。
2.系统的整体架构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整体架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展现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获取各个频道的节目播出情况;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行异常检测和数据分析;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数据展现模块负责对存储的数据进行查询和展现,生成报表等。
3.系统的技术架构在技术架构方面,可以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利用集群技术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以支持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以支持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可以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各个频道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二、系统实现1.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主要包括数据接口的设计和开发。
可以设计数据接口,通过网络和广播信号等方式,实时获取各个频道的节目播出情况。
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利用传感器对播出设备进行监测,实时获取播出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播出情况。
广播、电视播出信号监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广播、电视播出信号监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79f4428ae53a580216fcfef0.png)
广播、电视播出信号监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广播、电视信号的监播系统,该系统不仅解放了劳动力,同时也为广告客户和栏目组提供录制、回放和资料查询。
关键词:模拟音频监测与分析系统;电视卡;软件功能1 前言亳州广播电视台为打造皖北区域强势媒体安徽广电第一方阵,台领导不仅带领大家干好工作,同时还要求全台人员都要接受监督,在阳光下操作运行。
为此,亳州广播电视台成立台监察室,一部分人专门对人员进行监察考核,一部分人员专门成立视听监播组,视听监播组专门对我台所播出和转播的广播、电视信号进行监听、监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出台监察通报,以共醒、共勉全台职工。
广播自办频率三个,转播频率九个,共计十二个频点。
电视自办频道五个,电视转播频道三个,共八个频道。
为充分利用广电技术,解放劳动力,设计上马一套自动监听监看软件,既可以随时监听监看,也可录制回放监听监看。
2 该套软件介绍如下:2.1 广播部分:2.2 电视部分:电视卡简介:佳的美“影视俏佳人”pt307电视卡,采用高品质的视频采集芯片,插如台式电脑的pci插槽上,立刻使你的电脑变成一台高清数字录像电视机。
然而pt307不单单是一块电视接收卡,除了标准的pf(cadle tv)端子输入外,还有标准av端子(rca 插座)输入,标准s-video端子输入。
完全支持vcd、dvd、dv甚至是ps2游戏平台的视频输入。
因为我台只需要监视和录制节目或广告用,所以我台只要把有线电视或无线输入的插头插进tv ant 插空,把附带的音频线一头插进电视卡的audio out插空,另一头插进电脑的音效卡。
如果想使用遥控器,就把原配的红外接收适配线插入电视卡的r/m插空。
所附带的应用软件光盘装入电脑光驱中,把tvr plus软件安装在电脑中,然后打开就可以运用了。
打开tvr plus后会同时打开播放窗口以及主控制面板,播放窗口就是收看电视的那个窗口了,可以双击此窗口使其最大化。
广播电视内容智能监管系统方案设计
![广播电视内容智能监管系统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c07e9751e79b89680226c0.png)
广播电视内容智能监管系统方案设计0 需求概述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数字广播电视的整体平移推进,广播电视监测业务类型已经从传统信号层异态监测延伸到对节目内容的综合监测。
准确及时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播出内容,已经成为宣传主管部门、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客观全面的掌握播出情况和社会舆情以及了解和改进广播电视播出效果的重要手段。
构建全面、自动、智能的广播电视内容综合监管系统对于确保节目的合法、合规播出和掌握广播电视内容舆情动态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广电总局61号令、71号文件等精神,切实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监测分析能力,维护广播电视用户收听收看权益,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内容监测水平,有效地做好各种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及其防范应对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辽宁省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拟利用专项资金,建设辽宁省广播电视内容智能监管系统,为省局加强对省内各个播出机构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监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1 设计原则考虑到广播电视智能监管系统具有监测任务数据传输量大,实时性强,对数据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要求高的特点,要求采用B/S架构,值班员可在客户端界面上通过IE浏览器进行信息查询、信息处理等工作,各个子系统应当基于统一系统,具体要求如下:1、可靠性: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信息上报处理迅速。
能够对网络故障等问题具有容错性,在故障恢复之后系统能够自动恢复运行,不影响正常使用,平均无故障时间3个月以上。
2、安全性:建立在一个专用网络中,,注重信息和数据的保护与隔离,可保证广播电视监测网系统的安全,具有完善、可靠的系统访问权限机制。
3、先进性:采用先进的视音频智能处理技术和体系结构,不仅满足现在应用的需要,而且要充分考虑到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能够使网络在尽可能长的时期内保证应用的需要。
4、扩展性:系统的建设能满足当前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工作需要,随着广播电视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扩充性。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ef8923a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2.png)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电视台是一个重要的媒体平台,通过电视台向大众传播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方式。
但是,电视台的播出质量对于广大观众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电视台的播出质量,需要一个可靠的播出监测系统。
本文介绍一个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系统架构该系统主要分为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
前端部分由监测系统终端和监测控制台组成。
监测系统终端负责在电视节目播出前抓取节目原始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相关信息并发送到监测控制台。
监测控制台则负责对前端发来的信号进行接收、分析和处理。
后端部分由分析处理服务器和数据库组成。
分析处理服务器负责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将分析结果存储到数据库中。
2. 前端实现2.1 监测系统终端监测系统终端主要负责对电视节目进行抓取、处理和发送。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通过视频采集卡抓取电视节目原始信号,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 提取信号中的相关信息,如视频分辨率、码率、音频采样率等。
- 将提取出的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监测控制台。
2.2 监测控制台监测控制台主要负责接收、分析和处理监测系统终端发送的信息,并将分析结果以报表形式呈现。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接收监测系统终端发来的数字化信号。
- 对信号进行解码,并对信号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
- 将分析结果存储到数据库中。
- 定期生成报表,并通过网络推送给用户。
后端实现主要包括分析处理服务器和数据库。
3.1 分析处理服务器3.2 数据库数据库主要负责存储分析结果并支持报表生成。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对分析处理服务器存储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
- 按照时间、频道、节目等维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和生成报表。
- 将生成的报表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可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
4. 总结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是一个重要的保障电视节目播出质量的工具。
该系统主要分为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前端负责数字化信号的抓取和发送,后端负责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存储。
浅谈射阳广播电视台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浅谈射阳广播电视台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adff95069eae009581becee.png)
浅谈射阳广播电视台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践一、项目背景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是保证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广播电视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广播电视是一项系统工程。
节目从采编到录制,从制作到播出,从传输、发射到接收,由许多环节构成。
在这诸多的环节中,每处都可能出现影响视听质量的因素。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播出差错,造成停、劣播事故。
广播电视监测部门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广播电视从播出到接收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故障,反映服务区内的收听收视情况,为领导和主管部门技术决策、科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和准确数据,因此,射阳发射台机房监测网系统,实现主要包括CVBS、FM发射系统、机房环境三大组成部分监测于一体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反应快捷、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的广播电视监管系统,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系统论述建立具有针对性、切实有效的多功能综合监测系统,主要包括CVBS信源、FM发射系统、机房环境三大组成部分。
该监测系统需要对CVBS信号的各个节点、FM信号的各节点、机房环境的全方位进行高精度的监测,该监测系统要求能将全部功能统一整合到一个软件界面便于操作,部分关键子菜单界面能够独立弹窗上浮与主菜单界面并存。
1.适用性和可靠性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设备监测指标准确,信息上报处理迅速。
(1)确保用户的正常使用和用户之间信息交换共享的顺利进行。
(2)设备充分考虑到各个监测前端的实际情况,能够满足长期无人值守、自动诊断、自动重启、电源监测等远程维护的要求。
(3)监测设备采用全嵌入式解决方案,无PC机来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2.安全性(1)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
(2)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和保密的要求。
(3)为保证系统的安全,综合监管系统必须建立完善、可靠的系统访问权限机制。
(4)安全可靠是电视播出的最重要的原则,要求设计方案合理考虑到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准备好应急措施。
设备要求尽可能采用冗余式备份设计,控制操作要求简单明了。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322e4d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c.png)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电视台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丰富的信息传递和娱乐功能。
而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于确保节目播出质量、保障观众权益、提高电视台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讨论,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系统需求分析1. 监测种类:电视台播出内容包括广告、新闻、综艺节目等多种类型,因此监测系统需要支持多种节目类型的监测,包括画面、声音、字幕等方面的监测。
2. 规模与分布:不同电视台的规模和分布各有不同,有些是国家级电视台,有些是地方电视台,因此监测系统需要支持不同规模和分布的电视台需求。
3. 可靠性与实时性:监测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实时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处理。
4. 数据采集:系统需要具备数据采集功能,可以获取电视节目的画面、声音等相关数据。
5. 数据存储:监测系统需要支持大规模数据存储,能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存储。
6. 异常报警:监测系统需要支持异常报警功能,能够对监测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报警。
7. 数据分析与报告:系统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和报告功能,能够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8. 安全保障:监测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1. 系统架构设计:监测系统的架构设计应当具备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分布的电视台需求。
可采用分布式架构,将监测系统的功能模块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异常报警等功能。
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数据采集模块负责获取电视节目的画面、声音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实时传输。
可以采用专门的数据采集设备,将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模块。
3.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画面质量监测、声音质量监测、字幕质量监测等功能。
同时还需要支持数据存储和报告生成功能。
4. 异常报警模块设计:异常报警模块负责监测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的监测结果,当发现异常情况时进行及时报警。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22518c2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2.png)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电视台作为传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信息、文化、娱乐的重要使命。
随着电视节目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逐渐成为电视媒体管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围绕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电视节目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实际的监测需求和技术要求,以满足对电视节目播出情况进行监管和评估的需要。
系统功能包括对电视频道的监控、录制和分析,以及节目内容的智能识别和分类。
数据分析是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为电视台节目制作和播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克服诸多技术挑战,包括对大规模视频数据的高效处理、内容识别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不断地优化和改进,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将更好地服务于电视节目的管理和监管工作。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技术和方法,以确保监控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希望本文的讨论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电视媒体监测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整体架构、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的流动方式。
我们需要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
一个好的系统架构应该是清晰、简单、易于维护的。
在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中,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架构,将系统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展示层。
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个电视台获取播出数据,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数据展示层则负责展示处理后的数据给用户。
我们需要设计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不同模块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清晰明了的,各个模块之间应该有明确的接口和数据交换方式。
浅谈数字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架构设计
![浅谈数字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架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8d0d23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5.png)
浅谈数字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架构设计数字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利用计算机、通信、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全面监测,保障广播电视节目流畅播出,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数字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架构设计是其设计、开发和运行的基础,本文将浅谈数字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架构设计。
1.系统架构设计目标数字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架构设计目标是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全面监测,提供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可靠的结果输出,并满足系统的易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通过设计一种合理的系统架构,来保证系统的全面性和精准度。
2.系统架构数字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架构可以分为三层:应用层:应用层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用户界面和应用功能。
用户界面设计要符合用户操作习惯,结构简洁、应用易懂、操作流畅。
应用功能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信息查询和分析处理等功能,要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性能。
例如:数据可以通过采集设备或者直接从网络等多种形式采集。
对数据的预处理可以包括数据去重、数据格式化、数据分析统计等。
数据存储主要包括存储设备的选择和数据备份等方面。
信息查询和分析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整合、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数据报告等功能。
中间件层:中间件层是系统的桥梁,主要负责数据传输、数据转换和数据存储等工作。
其中,数据传输主要结合应用层和底层设备,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数据转换主要是将数据从不同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系统所支持的格式,例如:数据采集可以采用不同的设备和传输协议,需要将其转换为标准格式,方便应用层的处理。
数据存储主要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备份,确保数据在系统中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等问题。
底层硬件层:底层硬件层是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数据采集设备包括监测器和传感器等,监测器主要负责接收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据,传感器主要负责对环境变化进行监测。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30915d7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3.png)
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越来越重要。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和广告的各具特色给电视台的播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要保证播出质量,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监测系统来对电视节目进行监测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系统需求分析1、功能需求(1)监测电视信号的色彩、调谐、同步等方面,确保电视信号质量。
(2)实时监测电视信号和音频信号的声音和图像质量,即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3)能够实时同时监测多个电视信号源,进行对比分析。
(4)实现录像回放功能,能够快速找到录像带的位置,快速播放录像带。
(1)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性高,启动迅速,性能稳定。
(2)软件界面美观,操作界面友好,支持多语言。
(3)系统具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录像回放能够快速响应。
3、安全需求(1)系统应支持相关权限设置,只有拥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才能够进行相关操作。
(2)系统能够用于非法行动的监测,抵制谣言传播和暴力视频的传播,保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3)系统要具备一定的防护措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系统设计方案电视台播出监测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设计,主要由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组成。
客户端负责对电视信号进行监测和录像回放等操作,同时向服务器报告当前监测情况。
服务器作为中心管理器,负责处理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并对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1、客户端设计客户端设计基于C#语言和.NET框架,主要实现图像和音视频的播放、录像回放等功能。
在客户端开发中,使用了大量的第三方控件,提高了客户端的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界面布局简洁明了,操作逻辑清晰,带有一定在线帮助和操作提示,操作方便快捷。
2、服务器设计服务器采用C++语言设计,主要实现监测数据处理、任务分发、数据存储和数据查询等功能。
服务器通过自定义协议与客户端进行交互,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服务器具有完备的安全机制,支持数据加密、权限控制和防抵赖等功能。
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和内容智能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和内容智能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d1e3bc4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1.png)
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和内容智能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广播电视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升级,传统的节目播出和内容管理方式已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构建一个高效、智能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和内容监管系统,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保障观众权益、提升媒体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系统的核心目标:确保节目内容的合法性、积极性和高质量。
这就像给广播电视穿上一件“护身符”,既能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袭,又能提升其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为此,我们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一个集自动识别、智能筛选、实时监控于一体的监管平台。
想象一下,当一档节目即将播出时,这个系统就像一位严谨的“守门员”,自动扫描内容中的关键词、图像和声音,一旦发现违规元素,立即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这种自动化处理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为失误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观众的反馈。
通过搭建一个便捷的互动平台,让观众能够随时对节目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些宝贵的信息将成为我们优化监管策略的重要依据。
正如古人所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只有广泛吸纳各方意见,才能使监管更加公正、合理。
当然,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结合人工审核和法律法规约束等多种手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这就像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既能有效抵御外部风险的入侵,又能确保内部运作的稳定有序。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保护节目制作方的合法权益。
在监管过程中,应尊重其创作自由和知识产权,避免过度干预和不必要的纠纷。
毕竟,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尊重。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和内容智能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并非一蹴而就之事。
它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观众需求。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砥砺前行,这个系统必将成为广播电视行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观众带来更加优质、精彩的视听体验。
广播电视自动监测系统的探究论文
![广播电视自动监测系统的探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63ddf0c281e53a5902ff25.png)
广播电视自动监测系统的探究论文广播电视自动监测系统的探究论文【摘要】广播电视监测体系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是提升播出质量,优化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系统的有效方式。
本文主要从广播电视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特点入手,对这一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应用原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广播电视;自动监测系统;功能结构日常生活中,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是为人们提供优质电视节目的保障。
现代化广播电视检测体系的构建,可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舆论导向功能,在广播电视行业市场化运作的环境下,广播电视的监测工作已成为衡量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1广播电视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特点1.1安全监测从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有线电视的网络传输和广播电视信号的地面发射是安全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针对这两大环节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监测系统的录音录像功能与外部信号源的实时编码功能的融合,是对系统的信号分析功能进行优化的重要工具。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24×30h全天候信息编码系统的构建,可以借助一些较为先进的系统服务器,对一些未经批准而播出的频道和受到有害信息干扰的频道等不良频道进行及时处理[1]。
一对一广播电视接收系统的应用,对系统安全监测功能的优化,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2质量检测广播电视停播事故是影响观众视觉体验的典型问题。
自动检测系统的完善,是对这一问题进行防范的有效措施。
在广播电视的播放系统中,质量检测问题涉及到载波、音频等多个领域,对与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出现的无载波问题和无音频等问题的记录功能和报警功能,是检测系统的自身功能的主要表现。
应用中监测数据采集设备的优化,是对系统的质量检测功能提升的有效方式,在系统对信号的电平指标、频偏指标和调幅度指标等数据指标的管理能力得到强化的情况下,系统对广播电视前端节目播出中出现的异常问题的判断能力更是得到了有效的提升[2]。
1.3内容监测内容监测性主要是指系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行自动巡检的功能。
《2024年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范文
![《2024年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b4049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9.png)
《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
其中,智能监测系统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以期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系统设计目标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广播电视信号的监测效率;2. 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3. 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 提升广播电视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三、系统架构设计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信号采集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报警与控制模块以及用户交互界面模块。
1. 信号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广播电视信号,包括音频、视频、数据等多种信号。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分析等操作,以实现对信号的智能监测。
3. 报警与控制模块:当系统检测到异常信号时,自动触发报警机制,并通过控制模块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4. 用户交互界面模块: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和监控。
四、关键技术设计1. 信号预处理技术:采用滤波、去噪等技术,提高信号的信噪比,为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特征提取与分析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从信号中提取出有用的特征信息,实现对信号的智能监测。
3. 报警与控制策略设计:根据不同的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报警与控制策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4. 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海量存储和高效处理。
同时,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减少存储空间和数据传输压力。
五、系统实现与测试1. 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目标,采用合适的技术和工具,实现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各个模块。
2. 测试与验证:通过实际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达到设计要求。
测试内容包括信号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报警与控制等方面。
《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范文
![《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6e3ca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3.png)
《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广播电视的传播效率与质量,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范文将围绕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设计目标、关键技术、系统架构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
二、设计目标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监测效率:通过引入智能监测技术,实现对广播电视信号的实时监测,提高监测效率。
2. 保障传播质量: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传播过程中的问题,保障传播质量。
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现对广播电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智能监测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提升用户体验。
三、关键技术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涉及多项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处理技术:包括信号采集、信号分析、信号解码等技术,用于实现对广播电视信号的实时监测。
2. 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为系统提供决策支持。
3. 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用于实现对广播电视信号的智能分析和处理。
4. 云计算技术: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计算和传输,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四、系统架构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广播电视信号及相关数据。
2. 数据处理层: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信号解码、数据清洗、特征提取等。
3. 智能分析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发现潜在问题。
4. 决策支持层:根据智能分析结果,为系统提供决策支持,包括资源优化配置、传播策略调整等。
5. 用户交互层: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方便用户查询和使用系统功能。
五、实施策略为了实现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实施策略:1. 技术选型与研发: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并进行研发。
《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范文
![《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46218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5.png)
《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篇一一、引言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更高水平的科技支持。
特别是,智能监测系统已成为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将详细阐述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包括其设计理念、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及实施步骤等。
二、设计理念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广播电视信号的自动检测、分析、识别和预测。
2. 高效性:系统应能快速响应并处理大量数据,保证广播电视的正常运行。
3. 可靠性: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和数据丢失问题。
4. 安全性: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三、系统架构地球站广播电视智能监测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广播电视信号、用户行为等数据。
2. 数据处理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分析、识别和预测。
3. 展示层: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4. 存储层:存储所有采集和处理的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使用。
四、关键技术1. 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自动检测、分析、识别和预测。
2. 大数据技术: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 数据安全技术:保障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4. 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五、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需求,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系统的架构和关键技术。
3.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和设备等手段,实时采集广播电视信号和用户行为等数据。
4. 数据处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清洗、分析、识别和预测。
5. 结果展示: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6. 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山西广播电视7402台信息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山西广播电视7402台信息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f6eba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d.png)
《山西广播电视7402台信息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提升山西广播电视7402台信息处理的效率与准确性,本篇论文将详细阐述我们设计并实现的信息监测系统。
本系统基于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旨在为山西广播电视7402台提供高效、准确、实时的信息监测服务,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二、系统设计1. 设计目标本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实现高效的信息收集与处理;二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时性;三是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与操作体验;四是保障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 系统架构本系统采用分层设计的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和应用层。
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类信息源中收集数据;数据处理层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分析、挖掘等操作;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处理后的数据;应用层则提供用户界面,实现信息的查询、监控、报警等功能。
3. 关键技术本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其中,大数据处理技术用于高效地收集、存储、分析海量信息;云计算技术用于实现系统的弹性扩展与高可用性;人工智能技术则用于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智能化程度。
三、系统实现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本系统的第一步,我们通过爬虫程序、API接口、数据库等方式,从各类信息源中收集数据。
同时,我们还采用了分布式爬虫技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与覆盖范围。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我们采用了大数据处理框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分析、挖掘等操作。
其中,数据清洗旨在去除数据中的噪声、重复、错误等信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分析则用于发现数据中的规律、趋势等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数据挖掘则用于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应用层提供丰富的功能。
3. 数据存储本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多个节点上,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扩展性。
新疆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监测系统建设的设计
![新疆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监测系统建设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894ec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1.png)
新疆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监测系统建设的设计王红梅;韩芳;张艳【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The "West New Project" has been implemented,and the investment for Xinji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construc-tion has been increas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for years. Acomprehensive,practical,efficient,and effective monitoring system for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gram contents will be established,which must use the advanced digital compression,network commu-nication,video and audio matching,intelligent matching,keyword identification,database technology,and different networking solutions to build a program content monitoring system. The real-time monitoring,polling monitoring,task monitoring will be used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is adopted in the system to build the XML-based unified system structure. The B / S / S(browser client / server / server)three-tier structure model based on logic .Net FrameWork speci-fication is employed in the system design,which forms a overall technology solution.%近年来,国家实施了“西新工程”,加大了对新疆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和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方针,遵循以下设计原则进行建设: 1)开放性。系统应采用国家和行业标准及行业规范,具有可扩充性,即设备可以增加、前端可以增加、终
端可以增加、业务可以增加、频道(率)可以增加、功能可以增加等,预留通讯接口,只要满足此接口条件的设 备都可以无缝地接入到系统中来。
2)兼容性。系统可对现有的广告监测系统、互联网监测系统进行网络整合、系统集成,实现统一管理、互 联互通。要充分考虑到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使其能够在尽可能长的时期内保证应用的需要。系统界面、业务逻 辑、设备 / 数据接口独立,具有可扩充性,能够使客户端摆脱繁锁的安装维护工作。
5)扩展性。系统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设备,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需要增加新业务、新功能、 新设备时,在不改动系统体构架情况下,只升级系统软件就能够增加业务、扩展负载,实现低成本平滑过渡。
6)同步性。为保证数据采集和任务实施的精确,系统需要建立标准的 GPS 授时系统,采取强制时钟同步的 方法,强制所有设备(包括中心系统设备和前端)时间与授时系统的时钟保持实时同步,并确保误差在 1 秒以内。
【关键词】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园林工程的施工也越来越关注,当然其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如 何根据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园林工程事业的发展起到非 常关键的作用。 一、影响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因素 在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的内容、环节等对项目的实施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合同管理、风 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合同管理的中心是选择合同类型,主要是价格类型,不同形式价格的 合同体现了风险分配形式。合同管理一般按标准合同文本执行,可适当加以修正;项目风险来自各方面,如市场 价格变化、供应商、分包商、项目所在地的经济环境等,项目越大,涉及相关人员越多,项目风险越大。风险业 主的,也有承包商的。风险管理的原则是对风险作出正确的评估并采用适当措施予以规避或转移(如通过保险、 合理磋商合同条款等);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主要是利用组织结构图、责任分配图进行人员需求分析,落实责 任,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参与人的积极性,保证项目实现。项目建设中设备、材料的采购是一个重要内容,关 系到大量投资。采购原则是既不影响建设,又不要造成积压浪费,影响资金流动。采购管理方法除了计划,主要 以库存计算为依据,即根据进度,市场价格因素计算出合理库存量,按进度采购,满足建设需要。 二、园林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1、严格控制施工成本 施工成本是企业效益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控制好施工成本,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工 程成本的重要途径就是对建筑材料费用的控制,材料费用直接影响到园林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程成本。因此,在 选择园林建设材料上对市场价格进行详细的调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价格低的材料,并制定相应 的采购计划,科学合理的确定材料需要的数量和种类,对材料的堆放也应该要安排合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降低成本。 2、施工阶段 2.1 栽前准备 土壤是园林施工的基础,土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和今后的生长势。土壤处理的好坏关系到植物今 后的生长,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进行分析。种植穴、槽 的挖掘视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土坡情况来要求,尤其是土质较差的种植穴一定要挖深些,然后进行施基肥和客 土,以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环境。 2.2 栽植管理 对苗木的品种、株形、冠幅、高度、干径、土球大小、根系发育情况等严格把关,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生长健 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苗木栽植前应对苗木根系、树冠进行修剪,拆除带土球苗木根部的不易腐 烂的包装物;带土球的乔木栽植时,种植穴底部要踏平,裸根的种植穴底部要将土城成锥形。填土时要分层压实, 最好用锄把捣实,不留空隙。栽植后 24 小时内必须浇定根水,且要浇透。 2.3 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阶段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园林绿化工程合同期内的 养护,一般规定从工程竣工到工程移交至少需一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一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确保绿化 苗木成活,生长良好。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 管理不到位,将严得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 作,确保工程质量。 3、园林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是通过检查(Cheek)来实现园林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方针,达到建设整体目标,而对于工程项目 进行策划和控制的工作。由企业进行自我监督和社会的监督管理相结合,运用系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工程建设 质量进行规范。 结合质量管理体系(QMS)在园林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通过落实 ISO9000:2008 国际标准管理制度 体系,坚持质量管理的八项基础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关注顾客业主要求;组织结构原则,明确领导职责作用; 系统规范原则,加强施工系统管理;持续发展原则,不断加强改进管理;过程系统原则,资源实现过程管理;现
3)准确性。系统必须要保证设备监测指标准确、数据上报准确、执行指令(任务)准确、信息汇总准确, 并且能够长时间安全稳定运行。
4)高效性。由于系统对某些数据的实时性要求较高,如:报警信息的上报与处理、音视频文件查询等业务, 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用户习惯及响应速度等问题,力求将一些复杂的流程及处理方式简化,使用户可以高 效快捷地完成工作任务。
7)统一性。系统应使用统一的架构、统一的标准通讯接口和通讯协议的模块化管理,便于统一的升级、维 护管理和操作。所有监测数据均采用国家统一标准进行压缩、存储,并采用统一的权限和用户角色进行管理。
8)易维护。系统能够提供远程重启、支持在线维护和升级。中心平台可以远程控制前端的监测设备。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设计了基于 XML 统一标准的系统结构。系统在逻辑上采用基于 .Net Framework 规范的 B/ S/S(浏览端 / 服务器 / 服务器)三层结构模型,这种模型结构可以实现零客户端的管理。 四、广播电视系统技术流程 监测工作紧密结合具体的监测需求,广播电视信号技术流程如图 1 所示,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广播电视中 心、传输环节、用户接收。
朱婷婷 义乌市耀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 要】 园林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过程,要重视各个环节的配以达到最好的整体效果,做好园林工程项目的管理离不开园林建设和维护的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只有在这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才能提高园林企业的 信誉度和竞争力,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园林工程项目的管理,从而改善城市的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后援。
【关键词】 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监测;系统建设
前言: 国家广电总局 1988 年制定的《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监测网的组成和和任务。《办法》指 出:“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由中央监测台、站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台、站以及地(州、盟、市)、县(旗、 市)级监测站组成,负责监察广播电视频段范围内的无线电波秩序,监测广播电视规划执行情况和播出技术质量以 及外国广播电视频率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机关报告监测情况,协助贯彻该办法。 一、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概述 在我国,广播电视传输手段多样化,已经形成了无线广播、卫星覆盖、有线入户、网络连通并举,模拟与 数字技术共存,加密与开放互补,全国上下贯通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广播电视监测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传输 和覆盖发展而发展的,不同的传输覆盖手段相应地监测手段和方法也不同。一个庞大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 网,需要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广播电视监测网,从而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和传输效果,核 查覆盖情况,了解各类播出系统是否按照标准的技术参数播出,监测空中电波秩序和网络频道秩序,为改善播出 质量、扩大有效覆盖提供依据,建立广播电视技术质量自我监督机制。 监测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频率的有效利用又是无线电管理的核心。 在无线电频段中,顺序的各个频率的集合称为频谱。无线电频谱是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具 有三维特性,各频段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频谱资源为世界各国共享。1982 年全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参照电联的 频率划分,制定了我国的《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该规定将 9KHz 至 275KHz 的无线电频谱划分为 286 段。国家划 分给广播业务的频率涉及 35 段,其中包括调幅广播(中波、短波)、调频广播、电视广播和卫星广播。 二、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技术现状 1998 年以前,我国广播电视监测业务还只停留在监测本地区的中短波、调频、开路电视和部分卫星电视广播 的播出质量和效果,大多采用人工监测、主观评价的方法。但随着网络、通讯、音视频压缩、远程遥控遥测等技 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给广播电视监测的自动化、网络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目前,广播电视监测业务已经扩展到通过各种通讯网络,遥控异地接收设备,对有线、无线、卫星广播电视 全方位的监测系统,监测的地域已从国内向国外拓展。 从自动化程度看,监测可分为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目前国内包括中央、省、直辖市在内的大部分监测机构 主要彩的是人工和自动共存的模式,地市级的广播电视监测机构大多采用人工监测的单一方式,部分城市也采用 人工与自动相结合的方式。 三、广播电视监测的网络化建设 它包括国内和国外广播电视监测网,由遥控监测站、数据采集点、监测台和数据处理中心组成。数据处理中 心运用先进的数字压缩、网络通信、遥控遥测和数据库分布式等技术,实现对内 / 对外广播播出质量和效果、对 广播发射机播出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监测系统设备运行状态 24h 不间断在线实时自动监测。遥控站点软件可以远程 升级。远程遥控设备通过通信线路(PSTN,DDN,VSAT 等)自动定时回传的语音压缩文件、测试指标和测试文 件等,经防火墙进入机房的路由器传到网络的通讯服务器,启动自动文件服务软件,自动将收集的数据存入数据 库。在监测中心机房,也可以通过拨号连接的方式对远程遥控站点下发收测任务,控制监测设备及相关的附属设 备,取回所需的文件和数据,监控系统的工作状态,完成相应的监测任务。通过网络拓扑图可监控全系统的工作 状态,确保监测网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确保系统建设的延续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应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