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总结_第八章_

合集下载

人口普查工作总结15篇_1

人口普查工作总结15篇_1

人口普查工作总结15篇人口普查工作总结1北江社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口普查条例》。

北江社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在街道人普办的领导下,在区人普办的统一部署下,通过全体社区指导员、普查员的勤奋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健全组织,领导重视。

今年8月18日启动社区人口普查动员会以来,多次召开辖区单位、党支部、居民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人口普查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制。

社区成立了以书记、主任为组长、选配了4名指导员和28名普查人员,具体负责社区人口普查工作的实施。

为全面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深入宣传,营造氛围。

紧紧围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内容、目的和意义进行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人普工作的良好氛围。

为加大宣传力度,前期制作了1300份人普宣传品,在居民住宅小区内、楼梯口、社区宣传栏、建筑工地等张贴,告知居民群众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并在入户时为每户居民送上《致全市人口普查住户的一封信》让居民群众了解人口普查的目的和意义,积极支持和配合普查员开展登记工作,为普查员入户普查登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提高技能,注重培训。

今年8月16日至19日连续四天,社区派出3名指导员首次参加区人口普查业务培训,随后组织28名社区普查员先后参加街道在开展的人普培训。

通过以会代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确保普查员在实践中熟练掌握和运用人口普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人口普查上门摸底、入户登记、统计汇总、数据录入等各阶段的工作。

四、紧密配合,多方合作。

社区在人口普查在摸底调查期间,结合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资料、新生婴儿出生台账、死亡人口台账、外籍人员台账等整合成摸底登记前的综合性台账,将收集的资料按调查小区分给普查员,最大限度的保证户籍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的准确,避免遗漏。

充分发挥人普指导员重要作用,普查指导员作为业务骨干,不仅对普查员的业务进行指导,还负责对普查员登记表质量进行抽查审核,对登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区、街人普办反馈。

章节知识点怎么总结

章节知识点怎么总结

章节知识点怎么总结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介绍了本书的主题和内容概要,以及对本书的社会意义和研究意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从整体上引出了后续各章的主题和知识点。

第二章:概念解释本章主要对本书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进行了解释和界定,例如:知识点、章节、总结等。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解释,为后续章节的内容和知识点的阐述打下了基础。

第三章:知识点1本章主要介绍了第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包括定义、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章:知识点2本章主要介绍了第二个具体的知识点,包括定义、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第五章:知识点3本章主要介绍了第三个具体的知识点,包括定义、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第六章:知识点4本章主要介绍了第四个具体的知识点,包括定义、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第七章:知识点5本章主要介绍了第五个具体的知识点,包括定义、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第八章:总结与展望本章主要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回顾了各章的知识点并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

同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本书通过对各章知识点的系统介绍和深入讨论,对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本书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也欢迎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本书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高数第八章总结

高数第八章总结

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第一节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1、右手定则方向角
2、记Prju r或(r)u :向量r在u轴上的投影
第二节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
1、a*b= 大小——a·b·sin
方向——右手定则确定
2、a*b=a=(a1,a2,a3)b=(b1,b2,b3)
3、混合积为(a*b)·c记作[abc]的作用:
①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②[abc]=0时说明三向量共面
③满足轮换对称性:[abc]= [bca] = [cab]
第三节曲面及其方程
①椭圆锥面
③单叶双曲面④双叶双曲面
⑤椭圆抛物面⑥双曲抛物面
第四节空间曲线及其方程
1、一般方程: F(x,y,z)=0
G(x,y,z)=0
x=x(t)
2、参数方程: y=y(t)
z=z(t)
第五节平面及其方程
1、点法式方程:A(x-x0)+B(y-y0)+C(z-z0)=0
[其中法向量n=(A,B,C) M0为(x0,y0,z0)]
2、一般方程:Ax+By+Cz+D=0(一般需要四个平面上的点求出)第六节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1、一般方程: A1x+B1y+C1z+D1=0
A2x+B2y+C2z+D2=0
2、点向式:
[其中方向向量为s=(p,m,n) 已知点为M0(x0,y0,z0)]
3、平面束方程的重要应用:P48。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各册章节知识点总结 (超强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各册章节知识点总结 (超强总结)

新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目录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位置关系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概率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三角形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勾股定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实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四平边形性质探索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一次函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分解因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相似图形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证明(一)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证明(二)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证明(三)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视图与投影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二次函数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注:※表示重点部分;¤表示了解部分;◎表示仅供参阅部分;)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

书虫分享年中每一章总结

书虫分享年中每一章总结

书虫分享年中每一章总结英文回答:Chapter 1: Introduction.In the first chapter of "Bookworm Shares: Mid-Year Summary," I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book and its main themes. This chapter serves a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ntire book, setting the stage for the subsequent chapters.Chapter 2: Character Development.The second chapter delves into the importance of character development in literature. It explores howauthors create well-rounded and relatable characters, and the impact these characters have on the reader's experience. Additionally, it discusses different techniques used by authors to bring characters to life.Chapter 3: Plot and Structure.Chapter 3 focuses on the crucial elements of plot and structure. It examines the various narrative structures employed by authors, such as linear, nonlinear, and episodic. The chapter also explores the different plot devices and techniques authors use to engage readers and create compelling storylines.Chapter 4: Setting and Atmosphere.In Chapter 4, we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setting and atmosphere in literature. It discusses how authors use descriptive language and imagery to transport readers to different times and places. The chapter also examines the role of atmosphere in creating mood and enhancing the overall reading experience.Chapter 5: Themes and Symbolism.Chapter 5 delves in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mes and symbolism in literature. It discusses how authors use symbols to convey deeper meanings and messages. The chapteralso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identifying and analyzing themes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Chapter 6: Writing Style and Language.The focus of Chapter 6 is on the writing style and language used by authors. It examines different writing techniques, such as figurative language, dialogue, and narrative voice. The chapter also discusses how an author's writing style can impact the reader's engagement with the text.Chapter 7: Reader's Perspective.In Chapter 7, we shift our attention to the reader's perspective and the role of interpretation in literature. It explores how readers bring their own experiences, beliefs, and biases to the reading process. The chapter also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sis in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ng literary works.Chapter 8: Conclusion and Reflection.The final chapter of the book serves as a conclus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topics covered in previous chapters. It summarizes the key points discussed and encourages readers to continue exploring and engaging with literature. The chapter also provides some final thoughts and insights on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books.中文回答:第一章,引言。

《计机算网络原理》学习笔记总结 - 第八章 网络安全基础

《计机算网络原理》学习笔记总结 - 第八章 网络安全基础

第八章网络安全基础第一节网络安全概述基本概念网络安全通信的基本属性:1、机密性:只有发送方和接收方能理解报文内容。

2、消息完整性:消息未被篡改,发生篡改一定会被检测到。

3、可访问与可用性:对授权用户提供有效服务。

4、身份认证:双方确认彼此的真实身份。

网络安全威胁典型的网络安全威胁:1、报文传输:传输过程面临窃听、插入、假冒、劫持等安全威胁。

2、拒绝服务DoS(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

3、映射:先探路,再攻击。

4、分组“嗅探”:Wireshark是一个典型的分组嗅探软件。

5、IP欺骗1、黑客利用IP地址进行欺骗攻击的方法是( A )。

A:IP欺骗 B:解密 C:窃取口令 D:发送病毒2、下列不是网络安全通信所需要的基本属性的是( C )。

A:机密性 B:消息完整性 C:时效性 D:身份认证3、在网络安全威胁中,( C )是指通过向接收方恶意泛洪分组,淹没接收方,导致带宽耗尽,资源耗尽等过载资源情况。

A:插入 B:劫持 C:拒绝服务DoS D:映射第二节数据加密通信加密模型传统加密方式凯撒密码替代密码:凯撒密码例:对明文“bob,I love you,Alice”,利用k=3的凯撒密码加密,得到的密文是什么?加密:K=3的含义就是明文的每个字母按照字母表顺序推后3位,密文:“ere,L oryh brx,Dolfh”换位密码(置换密码):列置换密码根据一定规则重新排列明文,以便打破明文的结构特性。

只改变明文结构,不改变内容。

列置换密码加密过程:1、首先,将明文P按密钥K的长度n进行分组,并且每组一行按行排列,即每行有n个字符。

2、若明文长度不是n的整数倍,则不足部分用双方约定的方式填充,如双方约定用字母“x”替代空缺处字符。

3、设最后得到的字符矩阵为Mmn,m为明文划分的行数。

然后,按照密钥规定的次序将Mmn对应的列输出,便可得到密文序列C。

列置换密码加密过程:第一步:确定密钥长度(几个字母),并且确定密钥字母在字母表中的先后顺序,用数字表示。

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目标____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在完成全国人口普查的基础上,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于____年进行的一项重大统计工作。

本次人口普查的目标是准确掌握全国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基本情况,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组织协调本次人口普查工作在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国家统计局成立了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规划、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工作。

各级政府也设立了相关的人口普查机构,并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部署。

三、组织准备工作在人口普查之前,国家统计局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明确了普查的目标、范围和程序。

同时,还进行了人员招聘和培训,确保普查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进行了技术设备的采购和测试,确保普查数据的有效采集和处理。

四、普查工作流程本次人口普查主要包括普查准备、普查登记、数据处理和质量监控四个环节。

1. 普查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人员招聘、培训和普查区划的划定。

确保普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2. 普查登记:普查员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流程,对全国范围内的居民户口进行登记,采集人口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等。

3. 数据处理:将普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制成报表和图表,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人口统计数据。

4. 质量监控:对普查数据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取得的成绩____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1. 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普查任务:经过全国范围的努力,成功完成了对全国人口的登记和统计工作,实现了普查目标。

2. 数据质量较高:通过严格的质量监控和评估,确保了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 普查工作的社会影响较大:普查工作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提高了居民对普查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对国家统计工作的信任度。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八章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本章主要想讲以下几个问题: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论原则和经验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1)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课题。

2)新中国建立后,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采取了苏联模式,1956年苏共20大前后,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揭示了苏联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过程中也注意到苏联的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从而从新审视苏联模式,以便以苏联为鉴戒,少走弯路。

3)新中国在几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过程1955年底,毛泽东率先在中共党内提出以苏联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十大关系可以分三个方面:——经济方面:1)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治方面:1)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2)党和非党的关系;3)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4)是非关系;——中外关系方面: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并制定了党在经济、政治、组织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取得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学说,取得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论原则和经验(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1954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和应当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有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萌芽。

第八章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第八章  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第八章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学习这一章主要是了解我军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把握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原则、目标和主要方法。

这一章主要介绍三个问题: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由来及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二、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基本原则;三、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目标及主要做法。

一、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由来及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什么是军地两用人才,现在军内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所谓两用人才,就是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才能,以适应军队和地方两种工作需要的人才,是指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能够为军队和地方建设作出贡献的人。

所谓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指根据军队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官兵进行军事训练、政治训练、科学文化教育和民用技术训练,把官兵培养成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军队和地方都适用的合格人才。

(一)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由来及其发展科学文化教育,是指我军有计划地向官兵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活动。

它是部队教育训练的内容之一。

我军科学文化教育的产生要追溯到建军初期。

著名的“三湾改编”建立起来的政治工作制度,就包括上文化课的制度。

1928年11月,红四军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就把“士兵识字运动”作为红军政治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1930年,又把以识字为主的文化教育作为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的重要职责。

识字活动的开展,对提高红军的军政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针对新情况和新任务对我军的要求,中央军委号召全军开展“习文练武”活动,把文化教育同政治、军事教育一样,列入部队正规训练的基本内容,并在时间上作了明确规定。

全国解放后,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起步,中央军委在1950年颁布了《关于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的指示》,决定从1952年6月到1953年5月,用一年时间,普遍进行以文化教育为主的训练。

全军迅速掀起了“以干部为首要,以扫盲为重点”的文化教育运动,这项工作比较好地坚持到了五十年代末。

人才管理大师总结

人才管理大师总结

人才管理大师总结第一章人才即优势:没有人才,业绩便无从谈起总结①本章作为开端首先介绍了人才得重要性,没有人才,业绩就无从谈起,而人才管理又就是21世纪企业管理得核心。

在日新月异得全球市场,人才将成为公司成功得决定性因素。

致力于人才培养管理得公司通常会花大量得时间、金钱与精力去发掘与培养领导人才,这种投资往往也会为公司带来巨大得回报。

②人才管理大师懂得如何快速准确得判断一个人得才能,以及如何发挥她们得最大才能,然后套用自己得人才培养模式,使领导人才快速成长。

文中所例句得苏得例子可以瞧出,人才管理大师会仔细得通过观察一个人得行动、决策与行为来选拔这个人就是否具备领导人才得潜力,如果结果就是肯定得她将在公司快速发展来发挥更大得价值。

③人才管理大师会让培养与选拔人才成为公司制度得一部分,就像财务管理制度那样清晰有条理。

这里作者总结了人才管理大师得7点法则:⑴强将手下无弱兵⑵明察秋毫,培养精英⑶确立正确得人才理念⑷建立信任与坦诚得文化⑸严格得人才评估制度⑹与人力资源部建立伙伴关系⑺不断学习,持续改进。

通过研读后面作者详细得解读与分析,一定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宝贵得知识。

第二章通用电气在高管离职当天找到继任人总结①2000年通用电气遭遇家电部首席执行官约翰斯顿得突然离职,对于这一突如其来得噩耗,公司得高层最开始都表示不理解,但最终还就是同意了约翰斯顿得离开。

从这件事我首先感到得就是作为大企业以及领导者得气度与胸怀,文中也介绍了,通用培养得优秀人才被挖墙脚也不就是一次两次了,而公司并没有为得力干将得离职而翻脸。

我认为这也就是企业吸引大量人才得一种原因。

②重要得C会议使领导层了解家电部其她各级领导得技能、性格与天赋。

在得知约翰斯顿突然离职后,韦尔奇、伊梅尔特与康纳狄能够通过对家电部领导得分析与讨论,从而很快得确定好了合适得人选。

C会议不仅帮助通用电气了解与任用合适得领导人才,同样也为领导层职位得突然空缺提供应对方法,这在其她大部分公司中就是很难见到得。

年度总结搞笑版本(3篇)

年度总结搞笑版本(3篇)

第1篇第一章:开篇闹剧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转眼间,2021年已经翻篇,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要向大家献上一份年度搞笑版总结。

这一年,我们笑过、哭过、闹过,但无论如何,都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个充满喜感的年度。

第二章:年初闹钟大战2021年的第一天,我闹钟响了三次,三次都被自己睡过去了。

最后,还是靠同事的“夺命连环call”把我从床上拉起来。

这还不算什么,最搞笑的是,我竟然在上班途中遇到了两只喜鹊在吵架,它们竟然为了争夺一只虫子而打了起来。

我躲在树下,成了这场闹剧的见证者。

第三章:职场笑料连连1. 文件大作战2021年,公司内部文件满天飞。

有一次,我收到一份文件,竟然是关于“如何正确使用鼠标”的教程。

我一边感叹公司培训的用心,一边在心里默默吐槽:“我们是不是也太落后了?”2. 年会搞笑环节年会上的搞笑环节总是让人捧腹大笑。

今年,我们公司请来了一个喜剧演员,他的表演让我们笑得前俯后仰。

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你们笑得像只猪!”全场爆笑,连领导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3. 同事间的互怼和同事们的日常互动也充满了笑料。

有一次,我因为失误把领导的咖啡洒在了他身上,他笑着对我说:“没关系,反正你长得像我。

”我顿时尴尬得脸红脖子粗,心里却暗暗佩服他的大度。

第四章:生活中的欢乐时光1. 春节红包大战春节期间,和家人抢红包成了必备节目。

我竟然在群里抢到了一个1888元的红包,激动得我立刻给父母发了过去。

结果,他们竟然说:“这可是我们辛苦一年的血汗钱,你怎么能随便花?”我只好尴尬地解释:“哎呀,我不是故意的。

”2. 周末电影夜周末,我和朋友们一起看电影。

那部电影名叫《我不是药神》,看完后我们纷纷表示:“这部电影太感人了,我们竟然哭得像只狗。

”结果,我们竟然在电影院门口遇到了一只真的狗狗,它竟然也流下了眼泪。

我们顿时笑得前俯后仰。

第五章:年度总结大闹剧1. 年终总结会年终总结会上,领导要求大家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2021年。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八章 立体几何 第六节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八章 立体几何 第六节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 -

第六节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考点一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典例] (2018·全国卷Ⅲ)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在线段AM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说明理由.[解] (1)证明: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所以BC ⊥DM .因为M 为CD 上异于C ,D 的点,且DC 为直径, 所以DM ⊥CM .又BC ∩CM =C ,所以DM ⊥平面BMC .因为DM ⊂平面AMD ,所以平面AMD ⊥平面BMC . (2)当P 为AM 的中点时,MC ∥平面PBD . 证明如下: 连接AC 交BD 于O .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 所以O 为AC 的中点.连接OP ,因为P 为AM 的中点, 所以MC ∥OP .又MC ⊄平面PBD ,OP ⊂平面PBD , 所以MC ∥平面PBD . [题组训练]1.如图,三棱锥P ­ABC 中,P A ⊥平面ABC ,P A =1,AB =1,AC =2,∠BAC =60°.(1)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2)在线段P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AC ⊥BM ,若存在,请说明理由,并求PMMC 的值.解:(1)由题设AB =1,AC =2,∠BAC =60°, 可得S △ABC =12·AB ·AC ·sin 60°=32.由P A ⊥平面ABC ,可知P A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又P A =1,所以三棱锥P ­ABC 的体积V =13·S △ABC ·P A =36.(2)在线段PC 上存在点M ,使得AC ⊥BM ,证明如下:如图,在平面ABC 内,过点B 作BN ⊥AC ,垂足为N .在平面P AC 内,过点N 作MN ∥P A 交PC 于点M ,连接BM .由P A ⊥平面ABC ,知P A ⊥AC , 所以MN ⊥AC .因为BN ∩MN =N ,所以AC ⊥平面MBN , 又BM ⊂平面MBN , 所以AC ⊥BM .在Rt △BAN 中,AN =AB ·cos ∠BAC =12,从而NC =AC -AN =32,由MN ∥P A ,得PM MC =AN NC =13.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BC =PD =2,E 为PC 的中点,CB =3CG .(1)求证:PC ⊥BC ;(2)AD 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P A ∥平面MEG ?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因为PD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 所以PD ⊥BC .因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所以BC ⊥CD . 又PD ∩CD =D ,PD ⊂平面PCD ,CD ⊂平面PCD , 所以BC ⊥平面PCD .因为PC ⊂平面PCD ,所以PC ⊥BC .(2)连接AC ,BD 交于点O ,连接EO ,GO ,延长GO 交AD 于点M ,连接EM ,则P A ∥平面MEG . 证明如下:因为E 为PC 的中点,O 是AC 的中点, 所以EO ∥P A .因为EO ⊂平面MEG ,P A ⊄平面MEG ,所以P A ∥平面MEG . 因为△OCG ≌△OAM ,所以AM =CG =23,所以AM 的长为23.考点二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典例] (2018·全国卷Ⅲ)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AB =AC =3,∠ACM =90°.以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M 到达点D 的位置,且AB ⊥DA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BP =D Q =23DA ,求三棱锥Q­ABP 的体积.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BAC =90°,即BA ⊥AC . 又因为BA ⊥AD ,AC ∩AD =A , 所以AB ⊥平面ACD . 因为AB ⊂平面ABC , 所以平面ACD ⊥平面ABC .(2)由已知可得,DC =CM =AB =3,DA =3 2. 又BP =D Q =23DA ,所以BP =2 2.如图,过点Q 作Q E ⊥AC ,垂足为E ,则Q E 平行且等于13DC .由已知及(1)可得,DC ⊥平面ABC , 所以Q E ⊥平面ABC ,Q E =1.因此,三棱锥Q­ABP 的体积为V Q­ABP =13×S △ABP ×Q E =13×12×3×22sin 45°×1=1.[题组训练]1.(2019·湖北五校联考)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C =90°,AB ∥CD ,AD =CD =12AB =2,E 为AC 的中点,将△ACD 沿AC 折起,使折起后的平面ACD 与平面ABC 垂直,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D ­ABC .(1)求证:BC ⊥平面ACD ;(2)点F 在棱CD 上,且满足AD ∥平面BEF ,求几何体F ­BCE 的体积. 解:(1)证明:∵AC =AD 2+CD 2=22, ∠BAC =∠ACD =45°,AB =4,∴在△ABC 中,BC 2=AC 2+AB 2-2AC ×AB ×cos 45°=8, ∴AB 2=AC 2+BC 2=16,∴AC ⊥BC .∵平面ACD ⊥平面ABC ,平面ACD ∩平面ABC =AC , ∴BC ⊥平面ACD .(2)∵AD ∥平面BEF ,AD ⊂平面ACD ,平面ACD ∩平面BEF =EF ,∴AD ∥EF , ∵E 为AC 的中点,∴EF 为△ACD 的中位线,由(1)知,几何体F ­BCE 的体积V F ­BCE =V B ­CEF =13×S △CEF ×BC ,S △CEF =14S △ACD =14×12×2×2=12,∴V F ­BCE =13×12×22=23.2.(2018·合肥二检)如图1,在平面五边形ABCDE 中,AB ∥CE ,且AE =2,∠AEC =60°,CD =ED =7,cos ∠EDC =57.将△CDE 沿CE 折起,使点D 到P 的位置,且AP =3,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P ­ABCE .(1)求证:AP ⊥平面ABCE ;(2)记平面P AB 与平面PCE 相交于直线l ,求证:AB ∥l . 证明:(1)在△CDE 中,∵CD =ED =7,cos ∠EDC =57,由余弦定理得CE = 72+72-2×7×7×57=2.连接AC ,∵AE =2,∠AEC =60°, ∴AC =2. 又AP =3,∴在△P AE 中,AP 2+AE 2=PE 2, 即AP ⊥AE . 同理,AP ⊥AC .∵AC ∩AE =A ,AC ⊂平面ABCE ,AE ⊂平面ABCE , ∴AP ⊥平面ABCE .(2)∵AB ∥CE ,且CE ⊂平面PCE ,AB ⊄平面PCE , ∴AB ∥平面PCE .又平面P AB ∩平面PCE =l ,∴AB ∥l .[课时跟踪检测]1.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记此圆为W ),且P A ⊥平面ABCD .(1)当BD 是圆W 的直径时,P A =BD =2,AD =CD =3,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2)在(1)的条件下,判断在棱P A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B Q ∥平面PCD ?若存在,求出A Q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因为BD 是圆W 的直径,所以BA ⊥AD , 因为BD =2,AD =3,所以AB =1. 同理BC =1,所以S 四边形ABCD =AB ·AD = 3. 因为P A ⊥平面ABCD ,P A =2,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13S 四边形ABCD ·P A =233.(2)存在,A Q =23.理由如下.延长AB ,DC 交于点E ,连接PE ,则平面P AB 与平面PCD 的交线是PE . 假设在棱P A 上存在一点Q ,使得B Q ∥平面PCD , 则B Q ∥PE ,所以A Q P A =ABAE.经计算可得BE =2,所以AE =AB +BE =3,所以A Q =23.故存在这样的点Q ,使B Q ∥平面PCD ,且A Q =23.2.如图,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梯形,AB ∥CD ,AB ⊥AD ,AA 1=4,DC =2AB ,AB =AD =3,点M 在棱A 1B 1上,且A 1M =13A 1B 1.已知点E 是直线CD 上的一点,AM ∥平面BC 1E .(1)试确定点E 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2)求三棱锥M ­BC 1E 的体积.解:(1)点E 在线段CD 上且EC =1,理由如下:在棱C 1D 1上取点N ,使得D 1N =A 1M =1,连接MN ,DN , 因为D 1N ∥A 1M ,所以四边形D 1NMA 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MN 平行且等于A 1D 1平行且等于AD .所以四边形AMN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M ∥DN . 因为CE =1,所以易知DN ∥EC 1,所以AM ∥EC 1, 又AM ⊄平面BC 1E ,EC 1⊂平面BC 1E ,所以AM ∥平面BC 1E . 故点E 在线段CD 上且EC =1. (2)由(1)知,AM ∥平面BC 1E ,所以V M ­BC 1E =V A ­BC 1E =V C 1­ABE =13×⎝⎛⎭⎫12×3×3×4=6. 3.(2019·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调研)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 =4,AD =2,E 是CD 的中点,将△ADE 沿AE 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D 1­ABCE ,其中平面D 1AE ⊥平面ABCE .(1)证明:BE ⊥平面D 1AE ;(2)设F 为CD 1的中点,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MF ∥平面D 1AE ,若存在,求出AMA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AD =DE =EC =BC =2, ∴∠AEB =90°,即BE ⊥AE ,又平面D 1AE ⊥平面ABCE ,平面D 1AE ∩平面ABCE =AE , ∴BE ⊥平面D 1AE . (2)当AM AB =14时,MF ∥平面D 1AE ,理由如下: 取D 1E 的中点L ,连接FL ,AL , ∴FL ∥EC ,又EC ∥AB , ∴FL ∥AB ,且FL =14AB ,∴M ,F ,L ,A 四点共面, 又MF ∥平面AD 1E ,∴MF ∥AL . ∴四边形AMFL 为平行四边形, ∴AM =FL =14AB ,AM AB =14.4.如图1所示,在Rt △ABC 中,∠ABC =90°,D 为AC 的中点,AE ⊥BD 于点E (不同于点D ),延长AE 交BC 于点F ,将△ABD 沿BD 折起,得到三棱锥A 1­BCD ,如图2所示.(1)若M是FC的中点,求证:直线DM∥平面A1EF.(2)求证:BD⊥A1F.(3)若平面A1BD⊥平面BCD,试判断直线A1B与直线CD能否垂直?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D,M分别为AC,FC的中点,∴DM∥EF,又∵EF⊂平面A1EF,DM⊄平面A1EF,∴DM∥平面A1EF.(2)证明:∵EF⊥BD,A1E⊥BD,A1E∩EF=E,A1E⊂平面A1EF,EF⊂平面A1EF,∴BD⊥平面A1EF,又A1F⊂平面A1EF,∴BD⊥A1F.(3)直线A1B与直线CD不能垂直.理由如下:∵平面BCD⊥平面A1BD,平面BCD∩平面A1BD=BD,EF⊥BD,EF⊂平面BCD,∴EF⊥平面A1BD,又∵A1B⊂平面A1BD,∴A1B⊥EF,又∵DM∥EF,∴A1B⊥DM.假设A1B⊥CD,∵DM∩CD=D,∴A1B⊥平面BCD,∴A1B⊥BD,与∠A1BD为锐角矛盾,∴直线A1B与直线CD不能垂直.5.(2019·河南名校联考)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是梯形,AB∥CD,AD=DC=CB=a,∠ABC=60°,四边形ACFE是矩形,且平面ACFE⊥平面ABCD,点M在线段EF上.(1)求证:BC⊥平面ACFE;(2)当EM为何值时,AM∥平面BDF?证明你的结论.解:(1)证明:在梯形ABCD中,因为AB∥CD,AD=DC=CB=a,∠ABC=60°,所以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且∠DCA=∠DAC=30°,∠DCB=120°,所以∠ACB=∠DCB-∠DCA=90°,所以AC⊥BC.又平面ACFE⊥平面ABCD,平面ACFE∩平面ABCD=AC,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ACFE.(2)当EM =33a 时,AM ∥平面BDF ,理由如下: 如图,在梯形ABCD 中,设AC ∩BD =N ,连接FN .由(1)知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且∠ABC =60°,所以AB =2DC ,则CN ∶NA =1∶2.易知EF =AC =3a ,所以AN =233a .因为EM =33a , 所以MF =23EF =233a ,所以MF 平行且等于AN , 所以四边形ANFM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M ∥NF ,又NF ⊂平面BDF ,AM ⊄平面BDF , 所以AM ∥平面BDF .6.如图所示的五面体ABEDFC 中,四边形ACFD 是等腰梯形,AD ∥FC ,∠DAC =60°,BC ⊥平面ACFD ,CA =CB =CF =1,AD =2CF ,点G 为AC 的中点.(1)在AD 上是否存在一点H ,使GH ∥平面BCD ?若存在,指出点H 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求三棱锥G ­ECD 的体积.解:(1)存在点H 使GH ∥平面BCD ,此时H 为AD 的中点.证明如下. 取点H 为AD 的中点,连接GH , 因为点G 为AC 的中点,所以在△ACD 中,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知GH ∥CD , 又GH ⊄平面BCD ,CD ⊂平面BCD , 所以GH ∥平面BCD .(2)因为AD ∥CF ,AD ⊂平面ADEB ,CF ⊄平面ADEB , 所以CF ∥平面ADEB ,因为CF ⊂平面CFEB ,平面CFEB ∩平面ADEB =BE , 所以CF ∥BE ,又CF ⊂平面ACFD ,BE ⊄平面ACFD , 所以BE ∥平面ACFD , 所以V G ­ECD =V E ­GCD =V B ­GCD .因为四边形ACFD 是等腰梯形,∠DAC =60°,AD =2CF =2AC ,所以∠ACD =90°,又CA =CB =CF =1,所以CD =3,CG =12,又BC ⊥平面ACFD ,所以V B ­GCD =13×12CG ×CD ×BC =13×12×12×3×1=312.所以三棱锥G ­ECD 的体积为312.。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汇总(精选)

初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汇总(精选)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初中中学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总结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总结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记录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一、普查目的与背景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掌握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口统计信息服务。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总量和结构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于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口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普查组织与实施为确保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顺利实施,国务院成立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负责普查的日常协调和监督工作。

各级政府也相应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地区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按常住人口进行登记。

在普查登记前,根据规定制定了科学的普查登记方案,明确了普查登记的对象、登记原则和方法、登记时间和地点等具体要求。

为做好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制定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填写规定》和《填写说明》,进行了表格填写模拟训练,对填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解答,以确保普查登记质量。

普查登记采取以小区为基础、入户采集信息的方式进行。

各级普查机构按照统一部署和进度要求,认真组织培训调查人员,划分调查区,绘制地图,开展试点等准备工作。

普查登记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登记错误率,确保了普查登记质量。

三、普查结果与分析经过努力,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

通过普查,全面掌握了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包括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

同时,还获取了大量社会经济信息,为制定和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不含港澳台地区)。

其中,城镇人口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0.3%;乡村人口67471万人,占49.7%。

这一数据反映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趋势。

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一、总体情况____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一次人口普查。

全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科学部署,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组织工作(一)领导机构本次人口普查的组织工作建立了完善的领导机构体系。

中央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牵头协调,各级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

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指导小组和专家组,对人口普查工作进行指导和协助。

(二)人员队伍为了保证本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政府广泛动员,组织了大批专兼职人员,包括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普查秘书等。

在选拔、培训和分配工作上,注重素质和能力的考察,确保人员队伍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三、工作流程(一)准备阶段在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开始之前,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人口普查工作的认知度和重视度。

同时,建立普查户籍档案,确定普查区域和普查工作人员,制定普查方案和工作计划。

(二)普查阶段普查阶段是整个工作流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普查员按照分派的区域,逐户逐人进行登记和普查。

普查员需详细记录每个普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等,并使用专业调查工具进行具体的问卷调查。

同时,普查员也需要了解普查对象的居住情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如住房面积、居住条件、收入来源等。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普查阶段结束后,需要对普查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整理和汇总,可以得出全国、各地区的人口总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就业状况等情况。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人口变化趋势和结构变化。

四、取得的成果(一)数据准确性本次人口普查工作以科学性、客观性为原则,确保了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普查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调查,有效避免了数据的失实情况。

(二)人口结构变化通过本次人口普查,我们得以了解到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第六节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第六节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第六节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第六节主要概述了红军战士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在“列宁室“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以下是具体内容的概括:
红军战士的日常生活
本节内容首先描绘了红军战士健康而丰富的生活状态。

这些战士们不仅身体素质过硬,精神面貌也极为饱满。

他们遵循着严格的训练和纪律,同时享受著相对充实的生活。

这种生活状态不仅体现了红军的战斗力,也展现了他们作为革命战士的乐观和坚韧。

列宁室的活动
本节重点叙述了红军在“列宁室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政治学习、文化娱乐等。

通过列宁室。

红军战士们不仅能够接受到政治教育,提升政治觉悟,还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

在政治学习方面,“列宁室成为了红军战士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国内外形势的重要场所。

通过集体学习和讨论,战士们的政治素养得到了显菩提高,对革命事业的信仰也更加坚定。

在文化娱乐方面,“列宁室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士们在这里可以唱歌、跳舞、演剧等, 通过这些活动来缓解紧张的战斗压力,增强战友之间的情谊。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战土们的业余生活,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总结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第六节通过对红军战士日常生活和“列宁室
活动的描绘,展现了红军战土的乐观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这些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为革命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同时,“列宁室作为红军战士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场所,也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总结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总结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总结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详细研究了气候变化的各个方面,主要总结如下:
1.全球平均气温自1951年以来已经上升了0.85℃,并且今后几十年
将会持续升高。

2.气候变化正在加快,大家都应该采取行动来减缓其发展。

3.这些变化会引发更多的极端天气现象,包括强降雨、洪水、旱灾等。

4.气候变化会影响大气层的结构和作用,给地球造成很大的破坏。

5.气候变化将对生物、经济、社会、海洋和林业产生负面影响。

6.各国应该加强合作,采取积极措施,以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5一8章杰出片段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5一8章杰出片段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5一8章杰出片段概括
摘要:
1.《红星照耀中国》5-8章的背景和主题
2.第五章:长征的开始
3.第六章:红军长征的艰苦经历
4.第七章:陕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5.第八章:红军长征的总结和启示
正文: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真实记录了他在中国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

在5-8章中,斯诺详细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程以及陕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在第五章中,斯诺讲述了长征的开始。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离开江西根据地,开始长征。

这一过程中,红军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压力,但他们坚定信念,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第六章详细描绘了红军长征的艰苦经历。

在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应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还要克服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

这一过程中,红军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他们严守纪律,爱护民众,赢得了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第七章讲述了陕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逐步在陕北建立起革命根据地。

这一过程中,红军积极开展土地改革,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

此外,红军还积极开展军事斗争,抵御敌人的进
攻,保卫根据地。

在第八章中,斯诺对红军长征进行了总结和启示。

他认为,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展现了红军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

同时,长征也为今后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总之,《红星照耀中国》的5-8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红军长征的生动画卷。

在这段艰苦的历程中,红军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崇高的品质。

第八章第六小节 科学计数法

第八章第六小节 科学计数法

知识要点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或较小的数的方法: 即利用10的整数次幂,把一个较大的数或较小的数 表示成a×10n的形式,(1 ≤ a<10,n为整数).
试一试 1. 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 ,10000,
100000000,即写成10()
100=102
10000=104
100000000=108
第八章 整式的乘法
8.6 科学记数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或较小的数.(重点、难点) 3.能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 (重点、难点)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天 猫 一 天 交 易 额
天上的星星知多少?
2003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天文学家指 出,整个可见宇宙空间大约有700万亿亿颗恒星, 那这个数字是多少呢?它比地球上所有沙漠和海 滩上的砂砾总和还要多,也就是在“7”后面加22 个“0”,
合作探究
回顾有理数的乘方,计算: 101=_1_0_, 102=_1_0_0_,103=__1_0_0_0__,104=__1_0_0_0_0_, 106=_1_0_0_0__0_0_0_,1010=__1_0_0_0_0_0_0_0_0_0_0_,…. 讨论: (1)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解析:因为350平方毫米的芯片上集成5亿个元件,说 明5亿个元件所占的面积为350平方毫米,要计算1 个元件所占的面积,可用350除以5亿.
解:350÷(5×108)=350÷5×10-8 =70×10-8 =7×10-7(平方毫米). 所以 1 个这样的元件大约占 7×10-7 平方毫米.
注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时, 不能漏掉单位.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总结精选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总结精选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精选一、介绍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是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下,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体育场地资源的情况,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次普查的目标是调查全国范围内的体育场地情况,包括数量、品质、利用率等方面的详细数据,以便为全国的体育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2.1 组织机构为了保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机构的建设至关重要。

在这次普查中,国家体育总局牵头负责普查工作的总体组织和协调工作,各地体育部门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责任主体明确,统一指挥,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实施方法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采取了多种实施方法:•第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普查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

通过建立普查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采用抽样调查和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

抽样调查主要针对体育场地的数量和规模等基本信息,实地核查则对关键数据进行核实,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通过与各地政府及体育部门的合作,收集民间体育场地的数据。

民间体育场地是全国体育场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社区、学校等机构的合作,可以获取到更为详细的数据。

三、普查结果及发现3.1 普查结果经过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和分析,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得出了如下:•我国体育场地资源总体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西部地区的体育场地资源相对较少,而东部地区则相对较多。

•大城市的体育场地数量较多,但利用率仍然不高,存在着各种原因导致的浪费现象。

•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体育场馆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农村和一些偏远地区,体育场馆建设仍然相对滞后。

3.2 发现与问题在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体育场地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活动组织和推广。

•一些体育场馆设施老化,需要进行设施更新和维护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Resource smoothing levels the resources so that they are applied as uniformly as possible without extending the project schedule beyond the required completion time. 这种平衡资源的方法是为了尽可能均衡地利用资源并满足项目的进度要求 。(P245,L3) ANSWER: T • In resource leveling, activities can be delayed only to the point where all their negative slack is used up. 资源平衡法,只能推迟到所有时差为负值的活动不再有时差为止。 ANSWER: F • In resource leveling, activities can be delayed only to the point where all their positive slack is used up. • 资源平衡法,只能推迟到所有时差为正值的活动不再有正时差为止。 (P245,L5)
项目管理概论
于华
yuh@
北京 2015.04
CHAPTER 8 Schedule Control
• Resources can include people, equipment, machines, tools, facilities, and space. 资源可能包括包括人员、仪器、机器、工具、设备和场地。(P241,L3) ANSWER: T • In many projects, the amount of resources available to perform the project activities is unlimited. 在许多项目中执行项目所需的资源的数量是无限的。 ANSWER: F • In many projects, the amounts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resources to perform the project activities are limited. 在许多项目中执行项目所需的各种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P241,L6) • Resources can constrain the project schedule. 项目进度受到了资源的约束。(P241,L-1) ANSWmited scheduling, when several activities need the same limited resource at the same time, the activities with the least slack have first priority. 在几个工序同时需要同一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按最小时差的要求将这些 资源分配给最优先的工序。(P247,L6) • Most software packages allow you to create and maintain a list of resources that can be accessed by all of the tasks within a project. 大多数软件包让你创建和维护一个资源表,该表中的资源对于项目中的各 项任务来说是可以获得的。 ANSWER: T • Because the expenses for resources can be accrued at different times throughout a project, most software systems allow you to create charges for a resource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use, at fixed intervals, or at the end of the project. 由于资源的费用能在项目整个期间内以不同的倍数增加,绝大多数软件系 统允许你在项目开始或在项目结束时以固定间隔提供一笔资源的款项。 (书中翻译应该有误,应为:由于资源的费用在整个项目的不同时间内产 生,绝大多数软件系统容许创建一个在项目开始,项目的固定期间及项目 结束时使用的款项)(P252,L3) ANSWER: T
• Resource utilization charts based on each activity’s latest start time are said to be based on an as-flexible-as-possible schedule. 这样的资源利用图按照每项活动都按最柔性开始的原则(AFAP)进行的进 度安排。 ANSWER: F • Resource utilization charts based on each activity’s earliest start time are said to be based on an as-soon-as-possible schedule. • 这样的资源利用图按照每项活动都按最早开始的原则(ASAP)进行的进度 安排。(P244,L-4) • Resource monitoring, is a method for developing a schedule that attempts to minimize the fluctuations in requirements for resources. 资源监控方法是指定时资源需求波动最小化的进度计划的一种方法。 ANSWER: F • Resource leveling, or smoothing, is a method for developing a schedule that attempts to minimize the fluctuation in requirements for resources. • 资源平衡或均衡方法是指定时资源需求波动最小化的进度计划的一种方 法。(P245,L2)
• Resource-limited scheduling is a method for developing the longest schedule when the number or amount of available resources is variable. 资源约束进度安排方法是在各种可的资源的数量变化的情况下制定最长进 度计划的一种方法。 ANSWER: F • Resource-limited scheduling is a method for developing the shortest schedule when the number or amount of available resources is fixed. 资源约束进度安排方法是在各种可的资源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制定最短进 度计划的一种方法。(P247,L2) • Resource-limited scheduling will extend the project completion time if necessary in order to keep within the resource limits. 由于必须遵守资源约束条件,应用资源约束进度安排方法会导致延长项目 完工时间。(P247,L4) ANSWER: T • In resource-limited scheduling, when several activities need the same limited resource at the same time, activities with the least slack have no priority. 在几个工序同时需要同一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按最小时差的要求,这些资 源分配时没有最优先的工序。 ANSWER: F
• Activities in a network diagram are drawn in a parallel relationship because, from a technical standpoint, they can be performed in any sequence. 工序(活动)要画出工序之间的并行关系,因为从技术角度看,这些工序 应该是按顺序进行的。 ANSWER: F • Activities are drawn in a serial relationship because, from a technical standpoint, they must be performed in that sequence. 工序(活动)要画出工序之间的顺序关系,因为从技术角度看,这些工序 应该是按顺序进行的。(P242,L3) • In addition to showing the technical constraints among activities, the network diagram can also exhibit resource constraints. 除了表示出工序之间的技术限制之外,网络图也要考虑到资源限制。 (P242,L-9) ANSWER: T • If resources are to be considered in planning, it’s necessary to indicate the amounts and types of resources needed to perform each activity. 如果计划中考虑了资源,还必须表示出每一工序所需资源的数量和类型 。(P243,L-8) ANSWER: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