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FDM的PLC系统模型和性能分析
STBC—OFDM系统性能分析与仿真
个数 、频率选择性衰落分集级数 ( 多径数 )的乘积。也就是说 ,空时编码 O D F M系统能够同时利用空域 、
频域和时域分集。
3 仿真及结果分析
31 仿真条件 .
文中所作的仿真都是基于无限局域网环境的,因此所加的信道环境是多径环境加白噪声 ,仿真时假设 信道估计可以准确地估计信道参数 ,并且假设信道是准静态的。相应的仿真参数为:
子载波数 M=4 F ( F ) 6 ;I兀’ F T 点数为 6 ; 4 信道环境为:多径信道+ 高斯白噪声 ; 当多径数 L 2 = 时,信道中各径的功率谱和时延参数为:
dl =0 20.1一; e y[ 0] 0 s a * Pwr[ -时,信道中各径的功率谱 和时延参数为 :
P<P ) ]e Hx )( p
空时编码 O D F M系统在宽带无线信道下的成对错误概率可以表示成为 :
一 )
il  ̄ 4 o N
c
f MV i n c 静 斗 J
I
由此可见, 在空时编码 O D F M系统中可以提供的最高分集阶数为 N L M ,即为发射天线个数 、 接收天线
dl =0 0 2 0 3 0 40 40.1一; e y[.8 4 2 0 8] 0 s a
Pwr[ 一 . - . - 0 - 3 —0 B oe O 3 - = 6 7 2 1 1 2l a 调制方式 :Q S P K调制 ;信源编码 :1 的卷积码 ;数据传输速率 : 6 b s / 2 3M p
OD F M调制时的子载波数是 M,则输入信号经过 1 的串并变换之后 ,变成有 M个元素的向量序列 , :
然后将向量序列进行空时编码 。在图 1 中,空时编码器同时取出两个数据向量 、 ( ,传输矩阵为 川)
2010年本科毕业设计:基于MATLAB的OFDM系统仿真及分析
2010年本科毕业设计:基于MATLAB的OFDM系统仿真及分析MATLABOFDM正交频分复用(OFDM) 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OFDM的发展状况及基本原理, 文章对OFDM 系统调制与解调技术进行了解析,得到了OFDM 符号的一般表达式,给出了OFDM 系统参数设计公式和加窗技术的原理及基于IFFT/FFT 实现的OFDM 系统模型,阐述了运用IDFT 和DFT 实现OFDM 系统的根源所在,重点研究了理想同步情况下,保护时隙(CP)、加循环前缀前后和不同的信道内插方法在高斯信道和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对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给出OFDM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用MATLAB语言实现了传输系统中的计算机仿真并给出参考设计程序。
最后给出在不同的信道条件下,研究保护时隙、循环前缀、信道采用LS估计方法对OFDM系统误码率影响的比较曲线,得出了较理想的结论。
:正交频分复用;仿真;循环前缀;信道估计ITitle: MATLAB Simul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OFDM System ABSTRACT OFDM is the key technology of 4G in the field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thisarticle OFDM basic principle is briefly introduc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of OFDM system, obtaining a general expression ofOFDM mark, and giving the design formulas of system parameters, principle ofwindowing technique, OFDM system model based on IFFT/FFT, the origin whichachieves the OFDM system by using IDFT and DFT. Then, the influence of CP anddifferent channel estimation on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s emphatically analyzedrespectively in Gauss and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in the condition of idealsynchronization. Besides, based on the given system model OFDM system iscomputer simulated with MATLAB language and the referential design procedure isgiven. Finally, the BER curves of CP and channel estimation are given and compared.The conclusion is satisfactory.KEYWORDS:OFDM; Simulation; CP; Channel estimationII1 概述..............................................................11.1 OFDM的发展及其现状 (2)1.2 OFDM的优缺点 (2)2 OFDM的基本原理 ...................................................42.1基于IFFT/FFT 的OFDM 系统模型 (4)2.2 OFDM信号的频谱特性 (7)2.3 0FDM 系统调制与解调解析 (8)2.4 加窗 (10)3 循环前缀及信道估计对系统误码率的改善分析.........................133.1循环前缀 (13)3.2 OFDM系统的峰值平均功率比 (17)3.3信道估计 (18)3.3.1信道估计概述 (18)3.3.2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方法 (19)3.3.3信道的插值方法 (20)3.3.4仿真结果及分析 ........................................ 21 结论. (22)致谢 (23)参考文献........................................................24附录 (26)III随着移动通信和无线因特网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需要高速无线系统设计,而这其中的一个最直接的挑战就是克服无线信道带来的严重的频率选择性衰落。
OFDM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OFDM系统仿真一、实验目的1、了解OFDM 技术的实现原理2、利用MATLAB 软件对OFDM 的传输性能进行仿真并对结论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1 OFDM 调制基本原理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多载波调制(MCM)技术的一种。
MCM 的基本思想是把数据流串并变换为N 路速率较低的子数据流,用它们分别去调制N 路子载波后再并行传输。
因子数据流的速率是原来的1/N ,即符号周期扩大为原来的N 倍,远大于信道的最大延迟扩展,这样MCM 就把一个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划分成N 个窄带平坦衰落信道,从而“先天”具有很强的抗多径衰落和抗脉冲干扰的能力,特别适合于高速无线数据传输。
OFDM 是一种子载波相互混叠的MCM ,因此它除了具有上述毗M 的优势外,还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
OFDM 选择时域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创门虽然在频域相互混叠,却仍能在接收端被分离出来。
2 OFDM 系统的实现模型利用离散反傅里叶变换( IDFT) 或快速反傅里叶变换( IFFT) 实现的OFDM 系统如图1 所示。
输入已经过调制(符号匹配) 的复信号经过串P 并变换后,进行IDFT 或IFFT 和并/串变换,然后插入保护间隔,再经过数/模变换后形成OFDM 调制后的信号s (t ) 。
该信号经过信道后,接收到的信号r ( t ) 经过模P 数变换,去掉保护间隔以恢复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再经过串/并变换和DFT 或FFT 后,恢复出OFDM 的调制信号,再经过并P 串变换后还原出输入的符号。
图1 OFDM 系统的实现框图从OFDM 系统的基本结构可看出, 一对离散傅里叶变换是它的核心,它使各子载波相互正交。
设OFDM 信号发射周期为[0,T],在这个周期内并行传输的N 个符号为001010(,...,)N C C C -,,其中ni C 为一般复数, 并对应调制星座图中的某一矢量。
比如00(0)(0),(0)(0)C a j b a b =+⋅和分别为所要传输的并行信号, 若将其合为一个复数信号, 很多个这样的复数信号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 同时也实现对正交载波的调制, 这就大大加快了信号的处理调制速度(在接收端解调也同样) 。
基于DCO-OFDM的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基于DCO-OFDM的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摘要】本文基于DCO-OFDM技术,针对无线光通信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
在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首先介绍了DCO-OFDM技术的原理,然后设计了无线光通信系统架构,建立了性能分析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分析,并探讨了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结论部分总结了基于DCO-OFDM的无线光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无线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系统性能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指导。
【关键词】无线光通信、DCO-OFDM、性能分析、系统架构、模型建立、仿真实验、性能优化、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DCO-OFDM是一种新型的调制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性能,并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将DCO-OFDM技术应用于无线光通信系统中,有望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降低系统复杂度,并且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更好地探讨基于DCO-OFDM的无线光通信系统的性能,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
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DCO-OFDM的无线光通信系统进行性能分析,探讨系统的优化方案,为无线光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解决无线光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应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基于DCO-OFDM的无线光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和优化方案,从而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通过对系统性能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可以为未来无线光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分析和性能优化方案探讨,可以为工程实践中的无线光通信系统实现提供指导,进一步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本研究旨在为DCO-OFDM技术在无线光通信系统中的性能分析和优化提供具体且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OFDM技术及仿真性能分析
J∽二d { lr ㈣ 1£(r 二二 ( ’)£= 5 t ( g) )
式 中 , *” “ 表示共 轭复数 , m,
为了消除 由于多径传播造成的 Il将原来宽度为 L 的 C,
O D 符号进行扩展 , FM 即将原 符号尾部宽 度为 L 的部分拷 贝 以后添加到其 头部 , 成为宽 度为 T 的新 符号 。如 图 l j 所 示 ( = + )在图 1 , 中的 阴影 部分为原 符号尾 部的信 号波形 , 保护间 隔内的信 号又称 为循环前 缀 (yl r x , C cc e ) iP f i 在 实际系统 中, F M 符号在送入信道之前 。首先要加入循 OD
环前缀, 然后送入信道进行传送 , 在接收端, 首先将接收符号
收稿 日 :05 1 2 作者 期 20 —1 — 8 李悦 男 2 岁 硕 士研 究生 6
s ) R{ 。 ( = e ∑ 吐-t } £ ( / t u Tg
O 引言
OD F Mm( 交频分 复用 , rhgnl r unyDis n 正 O too a F e ec v i q io
开始的宽度为 的部分丢弃, 将剩余的宽度为 L 的部分
进行傅 立叶变换 。然后进行解调 , 加入保护间隔之后会带来 功率和信急速率 的损 失其 中功率损失为 :
弹
可以比 较好的解决在高速率无线通信中面临的由于多径带
来 的符号间干扰问题 , 已经 把它列 为第 四代移动无 线通 人们
信系统的一种候选方案 , 用来实现超过 2 is Mb / 的移动无线 t 多媒体和数据通信。另外 O D F M在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3 3 】 ( sm m to t u i r i ,Ⅸ ) A y -e d  ̄ aSl b n A l  ̄re L e 等有线通信系
基于ofdm技术的plc通信系统中同步算法的研究及其fpga实现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OFDM技术的PLC通信系统中同步算法的研究及其FPGA实现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指导教师:***20060601东南人学颀I‘学位论文图3.6M(玎)的形状曲线在接收端,当接收机发现M(门)的输山值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大于某个门限时,则认为有信号到达,于是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搜索膨(撑)的最大值,认为最大值处为帧头起始点。
其实。
这个晟大值只要落入上图所示的平坦区域,则认为帧头被正确捕获。
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帧头捕获函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是它实现简单,可以最快得捕捉帧头,并且并不影响后面频偏估计等子同步算法。
而随后还有精细同步模块来给出精确的定时位置。
存在频偏和高斯噪声时的包头捕获前面提到在设计合理的同步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时偏和频偏的相互影响,如定时的准确是以频率偏移己纠正为前提条件,频率偏移的估计算法又是以定时准确为前提等;帧头捕获是实现同步功能的第一块,因此不希望它的性能是以其他同步子模块为前提的。
本文中所使用帧头捕获方式确实可以做剑。
设接收到的信号,(厅)受频偏△厂=p+D);和高斯噪卢V∽)影响,。
是离号争最近的整数,s为纯小数,且川≤0.5。
,(以):(s(一)+v(玎))P埘勺nT:(J(一)+v(行))P肺寻(式3—2)州=芝Ⅺ+向,o+t+加“(式3-3)=丑I《H+七)12协+置矿(H+t+肋+'伽+宣心("+t+^D+’伽+七)v+(H+t+加】,“R(”):N-I∑lr(n+k)lz:篁I(so+Ji})+,伽+七))e’2”警IzR(”)=2=∑㈨月+Ji})+V(月+七))e”8可r…k=O(式3—4)=∑IJ(月+t)+v(n+女)12东南人学颀I学位论文胄。
(”)=∑I,("+女+Ⅳ)J2=∑㈨Ⅳ+t+Ⅳ)+v如+k+N))eS2'w!ff-一“‘。
(式3-5)=∑lJ(Ⅳ+女)+v(n+☆)12由上面二个式张明,帧头捕获函数肘(玎)2丽IP砰(n)洄[2不含与频偏有关的囚子,所以其函数形状主要受-姨头训练符号自身的统计特性和噪卢影响,而与频偏无关。
低压PLC中OFDM峰均比抑制研究
科技信息
0 I 论坛 o T
S IN E&T C N L G CE C E H O O Y玳F R T0 O MA 1 N
种 情 况 更 Biblioteka 恶 劣 2 S M 方 法 及 改 进 L
21 S M 技 术 原 理 . L
OD F M信号可表示为 X=IF { n ,’ O N 1 若存在 M个不同 k F TX ln = ~ 一 。 k
的长度 为 N的随机相位序列 P =P , . )u 1 M, ep 中 , ( P , P ,= ~ P =x 0
OD F M信号 中. 因此不需要 占用边带发送冗余 信息 . 提高带宽利用率 。 接收端处理时只需要去掉插入的序 列就可得到原始信息 。 这种方法加入编码 . 也可用来进行 纠错 。 于分组码 纠错能力弱 , 鉴 响以及存 在较 高的峰均比(A ) 频偏 的问题 可以通过提 高器件 时钟 PR 。 T ro ub 码延 时大 , 这里采用卷积编码方式 (,,)码 率为 12 213 , /。 精度来解 决 . 而峰均比的抑制处理起来 相对复杂的多。
大 , A R越 明显 . 同时系统成本增加的越高。 PR 但 传统 S M方法 中 . L M个 随机 向量需要 作为边信 息被传 输以便接 收端根 据这个信息进行 反变换处理 .这样就增加 了信 息冗余 .牺牲 OD F M部分发 送带宽。而且 S M 方法需要进行 M次 I丌 . L F 因此需要 M个 Irr F 模块 . 提高 了系统的复杂度及成本 。
基于MATLAB的OFDM系统性能分析与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的OFDM系统性能分析与仿真研究OFDM(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常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载波调制技术。
它将一个高速数据流分成多个子载波进行同时传输,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也减小了频域上的干扰。
本文将基于MATLAB对OFDM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与仿真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搭建OFDM系统的仿真模型。
OFDM系统包括信号生成、子载波调制、信道传输、接收、解调和误码分析几个主要环节。
信号生成阶段,我们可以使用伪随机码(PN码)生成器产生信号序列作为待传输的数据。
然后,将信号序列进行并行-串行转换,将其分组成多个子载波。
子载波调制阶段,我们可以选择常用的调制方式,如BPSK、QPSK等。
在MATLAB中,我们可以利用内置的调制函数进行实现。
信道传输阶段,我们可以引入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模型,模拟无线信道中的噪声干扰。
通过调整信道衰落因子、信噪比等参数,可以模拟不同的信道环境。
接收阶段,我们需要进行并行信号转换成串行信号,并进行解调操作。
对于解调部分,与调制阶段相反,我们可以使用MATLAB中的解调函数,如bpskdemod、qpskdemod等。
误码分析阶段,我们通过计算误码率(BER)来评估系统性能。
可以通过比较原始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差异,统计错误的比特数量来计算误码率。
在进行OFDM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仿真时,我们可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调制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调制方式(如BPSK、QPSK、16QAM、64QAM等)下的误码率,评估调制方式对系统的影响。
2.子载波数量的选择:通过改变子载波的数量,比较不同子载波数量下的误码率与频谱效率,找到最佳子载波数量。
3.信道传输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信道衰落因子、信噪比等参数,比较不同信道环境下的误码率,评估信道传输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信道估计与均衡:在OFDM系统中,由于信道传输的不确定性,需要进行信道估计与均衡。
(2015届通信工程毕设)OFDM调制解调系统仿真与结果分析
4 系统仿真与性能分析4.1 仿真参数设置结合OFDM调制解调系统原理图与仿真流程图,基于MATLAB软件平台,设置系统仿真参数,如表4-1所示:由OFDM系统原理和仿真流程可知,由信源产生一个待传输的二进制随机信号。
此处,我们以QPSK调制为例,根据表4-1设置的系统默认仿真参数,子载波数目1024个,每个子载波中OFDM符号数为50个,每OFDM符号数所含的比特数为2 bit,信噪比(SNR)为2 dB,经过运算、取整等操作,可产生一组包含20000(子载波数⨯符号数/载波⨯位数/符号)个由0和1构成的一维随机二进制数组,即待传信号,截取待传信号的前101(0—100)个码元,其对应的波形与经过OFDM系统传输、解调还原后所得到的信号波形,如图4-1所示:图4-1 待传输信号与解调还原信号对比图由图4-1可知,经过系统发送、传输、解调过后的信号经过并串变换后,还原后所得到的信号与原信号相比,存在数据出错的情况,即产生误码,此时的误码率如图4-3所示:图4-2 默认参数下QPSK调制的系统误码率误码率(SER)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
即,数据经过通信信道传输以后,接收端所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端发送的原始数据相比,发生错误的码元个数占发送端发送的原始数据的总码元个数之比,误码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误码率=错误码元数/传输总码元数一个通信系统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的误码率越小,则说明该通信系统的传输精确度越高。
4.2 OFDM系统仿真实现以QPSK调制为例,系统的仿真参数为默认值。
即,子载波数目1024个,每个子载波中OFDM符号数为50个,每OFDM符号数所含的比特数为2 bit,信噪比(SNR)为2 dB。
4.2.1 待传信号与还原信号图4-3 待传信号与还原信号码元波形由仿真参数默认值及仿真程序,信源产生的随机序列的长度为20000(子载波数⨯符号数/载波⨯位数/符号),大小介于0到 1之间,经过取整后即得到长度为20000,大小为0或1的待发送的一维随机二进制数组。
基于Matlab的OFDM仿真实现及性能分析1
射频带宽 Bm = ( N + 1) ( Rs/N ); 频谱利用率 = Rb /Bm = [ N / ( N + 1) ] log2M 。 OFDM 系统 对子载波 的分离 和正交 都是 通过 DSP来完成的。其数字实现主要是应用了快速傅里 叶变换 ( FFT ) 及其反变换 ( IFFT ), 如图 3 所示。输 入已经过调制 ( 符号匹配 ) 的复信号经过串 /并 变换 后, 进行 IDFT 或 IFFT 和并 /串变换 , 然后插入保 护 间隔, 再经过数 /模 变换后形成 OFDM 调制后的信
46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17 卷
文首先简要介绍 OFDM 基本原理 , 在这个基础上建 立了 OFDM 仿真模型 , 然后通过加保护时隙及多径 干扰, 分析 OFDM 系统在 AWGN 和多径 Ray leigh 衰 落信道下的性能 , 最后给出仿真结果。
此正交。 经信源编码的信号是串行输入的。所以, 进入 OFDM 系统之后首先要经过一个串并变换 ( S / P 变 换 ) , 分解成多个子载波, 如图 1 所示。由于子载波 相互正交 , 子载波在其他的子载波的峰值频率点是 过零点的 , 如图 2 所示。虽然它们在频谱上有叠加, 但是并不会相互干扰。
图 5 原始的 4QAM 星座图
4 2 多径干扰的影响 在仿真中用 G 来设置保护间 隔与信号时间的 比率。若选择 G = 1 /4 , 那么保护间隔的持续时间 = 56 s。然后固 定 SNR 的值为 6dB。通过 改变多
48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17 卷
首先 , 令 m ulti m e= 0 s, 即无多径干扰时的接收 星座图如 图 7 所示。 然后分 别令 m ulti m e = 20 s 、 50 s , 60 s仿真得到接收星座图如 10 、 11 、 12 所示。 径时延 mu lti me , 来观 察多径干 扰对接收 信号的影 响。 从以上四个图中,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直观的结论 , 当 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的时候, 保护间隔能起到一
基于Matlab的OFDM系统设计及分析
基于Matlab的OFDM系统设计及分析————————————————————————————————作者:————————————————————————————————日期:ﻩ目录设计总说明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Thetotaldesignedto show tha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课题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无线通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无线通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无线信道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OFDM系统介绍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OFDM的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OFDM的应用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OFDM的关键技术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OFDM系统的优点及缺点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MATLAB特点与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1 OFDM技术原理ﻩ2.2基于IFFT/FFT 的OFDM系统模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OFDM信号的频谱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串并转换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63 OFDM系统在MATLAB上的仿真分析ﻩ3.1 0FDM系统调制与解调解析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加窗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AWGNA信道下的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OFDM_PLC_WS
11
国外最新发展状况
MAXIM (美国)
10 – 490 kHz, OFDM/BPSK 32 kbps (10-95kHz), 100 kbps (10 – 490 kHz) 10 – 490 kHz, OFDM/DBPSK, DQPSK, D8PSK 9.6 – 576 kbps 10 – 95 kHz, OFDM/DBPSK, DQPSK, D8PSK 20 – 128 kbps
25
OFDM信号帧
OFDM 信号帧由OFDM帧体及循环前缀(CP)组成. 帧体的长度Tu 与子载波数(自载波间隔)有严格的 关系,以保证子载波间的正交性
26
双重纠错编码
27
时域及频域双重交织
28
OFDM 导频设计
29
发送成形滤波器
30
OFDM 过零发送信号
31
OFDM实际发送信号频谱(10- 470kHz)
iAD (德国)
PRIME (西班牙)
12
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干扰模型
与工频同步的 周期脉冲 与工频异步的 周期脉冲
突发脉冲噪声 有色背景噪声 窄带噪声
input
多径,衰减 H(z)
ADD
output
13
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幅频特性
14
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幅频响应模型
Magnitude Response (dB) -12 -13 -14 -15
7
OFDM高速PLC技术
8
OFDM 正交多载波技术
频域复用先进数字调制技术,广泛用于 恶劣信道环境下的现代通信系统 在工作频带内,以一定的频率间隔使用N 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经过编码后的数 据块调制到N个子载波上发送 子载波数、自载波频点、每个子载波的 调制方式、编码方式可以灵活地根据信 道状况自适应调整 独特的抗多径能力可极大地简化MAC路 由协议
基于PLC的卷绕控制系统设计及性能优化分析
基于PLC的卷绕控制系统设计及性能优化分析卷绕控制系统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利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来实现对卷绕过程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本文将对基于PLC的卷绕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性能优化进行分析。
首先,对于卷绕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框架设计:针对卷绕控制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框架设计。
包括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信号传输方式选择以及硬件设备的选择等。
在设计中,需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2.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卷绕控制系统需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卷绕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例如卷绕速度、张力、长度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进行合理布置以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3. 控制算法设计:卷绕控制系统的关键在于实现对卷绕过程的精确控制。
基于PLC的控制算法设计应根据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并考虑实时性、稳定性和可调节性。
4. HMI界面设计:HMI(人机界面)是操作员与PLC系统进行交互的重要途径。
在卷绕控制系统中,操作员可以通过HMI界面监控系统运行状态、调节参数以及查看实时数据等。
因此,HMI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和友好。
其次,对于卷绕控制系统的性能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改善:1. 实时性优化:卷绕控制系统需要实时响应并控制卷绕过程。
通过合理优化控制算法,减少延迟时间和响应时间,提高系统的实时性,确保控制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2. 系统稳定性优化:系统稳定性是卷绕控制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和控制算法的优化,减少控制过程中的震荡和波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 能耗优化:在卷绕控制系统中,需要考虑能耗的优化。
通过合理设计控制策略和参数调节,减少能耗的浪费,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率。
4. 故障检测与容错设计:卷绕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需要设计故障检测与容错机制。
基于OFDM的通信系统仿真及性能分析
[1]张海霞,袁东风,江铭炎,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在不同信道下的性能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4(1):85-88.
[2]张理华,康桂华.多径衰落信道下OFDM系统的仿真性能分析[J].计算机仿真,2007,24(7):130-133.
[3]吕爱琴,田玉敏,朱明华.基于MATLAB的OFDM系统仿真及性能分析[J].计算机仿真,2005,22(10):164-168.
用t=mTs(m=0,1,…,N-1)对进行采样可得到N个样值:
OFDM调制原理如图1所示,OFMD解调原理如图2所示,Cn,0…Cn,N-1为需传送的数据比特经数字调制(如MPSK,MQAM等)后的复信号,子载波的调制和解调可以通过N点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 Inverse Fase Fourier Transform)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Fase Fourier Transform)完成。
【期刊名称】《电脑与信息技术》
【年(卷),期】2015(023)002
【总页数】4页(P22-25)
【关键词】正交频分复用;信道模型;信道估计;性能仿真
【作 者】蔡娟;王玲;王宇珍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其中,RHPHP=U∧UH,∧为对角阵,对角阵对角线元素为RHPHP的N个从大到小排序后的特征值,为简化计算只考虑前P个较大的特征值,后面N-p个值设置为0,仿真中p取16。
本节根据表3设定的系统参数进行仿真研究,仿真均采用未编码-OFDM系统方式,仿真结果如图4、图5和图6所示。
高斯信道和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系统的误码率曲线如图4所示,SNR=0,OFDM在各信道上的误码率都约为0.2,SNR=10,OFDM在高斯、2、4、和6径信道下的误码率分别为0.0002、0.0023、0.0045、0.015,由此说明信噪比增加,系统性能改善,但路径越多,这种改善作用减弱,因为路径增加,信道时延扩展越严重,系统性能变差。SNR=10时,高斯信道上每增加2个路径,误码率分别降低0.0023,0.002,0.0105,说明误码率与路径不为线性变化关系。
OFDM系统技术研究及其性能分析
N- 1
6 S ( t ) = f n cos( Xnt ) #
( 4)
n= 0
区别在于信号的频谱#图 1 示出 了与 普通 FDM
( 保护间隔 Xg= 0) 频谱相比较的 OFDM 信号频
谱#
图 2 OFDM 调制器与 OFDM 解调器原理框图 Fig. 2 Frame chart of OFDM modulator and dem)
第 28 卷
由正交性可知:
Qf n( t ) f m( t ) d t =
TN, 0,
m = n; m X n # ( 3)
由式( 3) 可知, 子载波信号是两两正交的#这样只
要信号严格同步, 调制出的信号严格正交, 理论上
接收端就可以利用正交性进行解调#OF DM 信号 表达式与 FDM 的一样, 即
了一个基带 OFDM 系统, 给出了仿真结果, 并进行了系统性能分析# 关 键 词: 无线通信; 多载波; 正交频分复用; 离散傅立叶变换; 系统仿真
中图分类号: T P 291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026( 2007) 02- 0201- 04
Study on OFDM Technology and Its Performance Analysis
在解调端, 对 d ( t ) 用频率为 f m 的正弦或余
弦信 号 在 [ 0, T ] 内 进 行 相 关 运 算 即 可 得 到
A ( m ) , B ( m ) , 然后经 并/ 串 变换和 数据 解码后 复原与发送端相同的数据序列[ 5] # 2. 2 利用 DFT 实现 OFDM 的方法
续时间#单个子载波信号为
cos( 2Pf kt ) , 0 [ t [ T ;
基于Matlab的OFDM系统仿真与性能分析
基于Matlab的OFDM系统仿真与性能分析
李波
【期刊名称】《《电脑知识与技术》》
【年(卷),期】2011(007)006
【摘要】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OFDM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结构,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对系统的载波同步和信道估计进行了分析。
通过训练符号结构和频偏判决函数来完成频偏估计,给出了具体的算法并基于所建模型,给出了系统的星座图和短训练和长训练相关值曲线。
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很好地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总页数】3页(P1424-1426)
【作者】李波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上海 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基于MATLAB的OFDM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J], 张宾
2.基于Matlab的OFDM调制解调系统仿真实验 [J], 付卫红;韦娟;刘乃安;李晓辉
3.基于MATLAB的OFDM系统仿真 [J], 龚攀;孙旭
4.基于MATLAB的OFDM系统仿真及性能分析 [J], 吕爱琴;田玉敏;朱明华
5.基于Matlab的OFDM系统仿真 [J], 汪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条件为N = 256, 可以看出保护间隔L 和信噪比变化时
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下转第 90 页)
79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交流, 或组成一个讨论小组, 讨论教学方案等; 老师和同学之 间也可用该系统进行教学和情感方面的交流。
该系统下一步将应用到煤矿当中。在各矿管理室安装 该系统, 辅助煤矿人员管理。
参 考 文 献
[ 1 ] [ 美 ] 琼斯·奥朗德1W indow s 网络编程技术 [M ] 1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1
O FDM 的抽样序列 {x v} 为:
xv =
∑ 1
N- 1
A
e j2Πv
n
N
(v
=
-
L g , …, N -
1)
(4)
N n= 0
112 信道部分
低压电力线通道模型可表示为一个多径模型[ 3 ]。他与
无线移动通信的信道不同, 电力线信道中由多径反射产生 的时延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4]。从衰减特性上看, 电力线 上的信号衰减随频率增长有增加的趋势, 并且频率越高传 输线效应越明显, 发生谐振的可能性越大, 导致在某些频 率下衰减会迅速增加[ 1 ]。因此低压电力线传递函数多径信
1 系统模型
系统主要分为发送、 信道和接收3 大部分。 111 发送部分
输入数据经过编码后以较高速率传输, 设每个码元周 期为 T , 经过串并转换后变成较低速率的N 路并行信号。 再经N 点 ID FT 调制成正交载频的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通 过加载波调制到射频部分, 发射部分将射频信号发射到通 信信道中。由于不同载频间的信号不相关, 因此码元周期 可以延拓来减小同一载频间的码间串扰。码元周期延拓后 的理论长度最大可达到N T。 输入的N 个数据符号{an, n= 0, 1, 2, …, N - 1}表示频域数据符号, 经过 ID FT 变换 后得到时域数据符号{A k, k = 0, 1, …, N - 1}, 即:
[ 2 ] 胡晓军, 邓波, 高宏伟 1V isua l C+ + 高级开发范例解析 [M ] 1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1
[3 ] W u D , Hou Y T , Zhang Y Q 1T ran spo rt R ea l tim e V ideo over the In ternet: Cha llenges and A pp roach [J ] 1 P roc1 IEEE, 2000, 88: 1 855 1 8751
1)
(7)
N v= 0
结 果, 即保护间隔长度小于多径时延时间、信道包含多径
衰落和加性高斯白噪声。而当L > M 时, 接收到的信号就
只 包含 3 部分: 通过衰落信道的信号、子信道间串扰和加
性高斯噪声。此时g b 的结果也变得相对简洁, 如式 (10) :
gb =
2 (S
2 c1
+
S
2 H
(N
NN 0 + L)
Ke yw o rds: O FDM ; PL C channel; sym bo l erro r ra te; QAM
作为解决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一种方 案, 高速电力线通信 (PL C)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 视。 影响电力线通信质量的因素主要来自电力线上的噪 声、阻抗特性以及信号衰减和多径效应[ 1 ]。正交频分复用 (O FDM ) 采用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来抗多径, 可以有效地 降低码间干扰 ( IS I) 和信道间干扰 ( IC I)。美国 (HOM E PLU G) 联盟在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O FDM ) 上取 得了突破, 于2000 年1 月4 日进行了组网实验, 研究实验 结果表明, 可以在配电网电力线上实现14 M b s 的数据传 输。 本文给出了O FDM 在 PL C 信道中的系统模型并对模 型进行了理论分析。
《现代电子技术》2005 年第 3 期总第 194 期
通信与信息技术
次序, 1 为最短路径。第一项 g j 为路径 j 的权系数 (由路径
中的反射和透射系数确定) ; 第二项为衰减部分, 其中 a0 为
电力线的衰减参数, d j 为路径 j 的长度; 第三项为时延部
分, Σj 表示路径 j 的时延。
号传播模型[1]可表示为式 (5) :
N
∑ H (f ) =
g e e - a0d j - j2Πf Σj j
(5)
j= 1
式中, j 为路径号, 也可表示信号经过不同路径到来的先后
78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到 1 dB。但是带来的信息速率损失达20%。同时为了保持 子载波间的正交性, 该保护间隔必须是循环前缀, 此时 O FDM 的符号周期为:
Ts= Tg + T
(2)
保护间隔的离散长度, 即样点个数:
Lg >
Σm axN Ts
(3)
根据式 (1) 和式 (2) , 包含保护间隔、功率归一化的
113 接收部分
经过信道 h (Σ, t) 和高斯噪声作用后的接收信号为:
∫ y (t) =
Σm ax
x
(t
-
Σ) h ( t, Σ) dΣ+ n ( t)
(6)
0
接收信号 y ( t) 经过A D 变换后得接收序列{y v}, v =
- L g , …, N - 1。IS I 只会对接收序列前L g 个样点形成干
) Es
(10)
信道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加性高斯白噪声。当
N 0 为 0 时, 在理想情况下 E s N 0 = ∞, 接收信号中就不存 在加性高斯噪声分量, 因此平均信噪比式 (9) 中就不存在
高斯噪声分量, 可以写为式 (11) :
gb =
S
2 H
2
(S
2 s1
+
S
)2
c1
(11)
从以上分析可知, 影响误符号率的 g b 是由多种因素
共同组成的,
各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其中
Ρ2 c1
和
Ρ2 s1
是一对矛
盾, 一般地减小其中之一会增大另外一项。
2 性出信号R i (s) 可以表示成4 部 分: 通过衰落信道的信号、子信道间串扰、码间串扰和加
性高斯噪声。 如下所示:
R i (s) = ai (s) H i (s) + C i (s) + S i (s) + N i (s) (8) 其中: H i (s) , C i (s) , S i (s) , N i (s) 分别为信道衰落, 子信道 间窜扰, 码间窜扰和加性白噪声。 信道的平均信噪比:
Σ t = 1, 则当采用 O FDM 系统时, 该比例变为 Σ N T =
1 N , 因此多径时延的影响对比单频调制就小得多。以 Σ<
T 2 为判决规则, 单频调制时最大可允许时延为 Σ= T 2。
O FDM 系 统 不 加 保 护 间 隔 时 最 大 可 允 许 时 延 为 Σ =
N T 2, 如果采用添加保护间隔的办法最大可允许时延为
终端与显示技术
杨 佳等: 基于 IP 组播的分布式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差错控制技术包括前向纠错 (Fo rw ard E rro r Co rrec tion, FEC) 或有限重传、 差错恢复和差错掩盖等技术。
本小组采用了SFEC 基于信源FEC 编码。SFEC 是为 In ternet 视频而设计的 FEC。 SFEC 通过加入冗余信息来 恢复丢失的数据, 与信道编码不同的是SFEC 直接把冗余 数据加入到压缩的视频流中, 而且每一个包都可以单独解 码。因此SFEC 的一个优势就是低时延。其缺点是他与信 道编码一样增加了传输速率, 且不能根据不同的网络丢包 特性灵活配置。
Σ= N T 2。前一种情况抗多径时延能力是单频调制的N
倍, 后一种情况抗多径时延能力约是单频调制的2N 倍。以
上分析可以看出, O FDM 系统在抗多径时延方面有单频调
制无法比拟的能力。式 (9) 给出的是最复杂情况下的理论
本文从子信道数、信号和高斯噪声比、保护间隔长度
3 方面考虑O FDM 系统的误符号率情况。 使用卷积编码, 系统参数如表1 所示, 误符号率图分别为图1 和图2 所示。
信息安全
管林玉: 基于O FDM 的 PL C 系统模型和性能分析
基于O FDM 的 PLC 系统模型和性能分析
管林玉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7)
摘 要: 给出O FDM 系统在PL C 信道中的一种通用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该系统模型进行分析, 并基于QAM 推导 出信道衰落和噪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具体数学公式, 给出分析结论。
关键词: O FDM ; PL C 信道; 误码率; QAM 中图分类号: TN 911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373X (2005) 03 078 02
System Ana lys is and Performance S im ula t ion of the O FDM System in PLC Channels
4 系统应用
通过终端Q oS 控制机制, 本小组开发的基于 IP 多播 的分布式视频会议系统能较好地实现视频传输和回放。
该系统已应用于我院教学方面, 能进行远程会议, 远程 教学 (都仅限于校园网内)。各实验室间可随时随地通过该系 统组成一个学术讨论小组, 进行学术、情感交流, 增进了各实 验室的友谊, 促进彼此的发展; 老师之间也可通过该系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