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超级总结之第三编:化学反应的限度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
此条件下进行到什么时候达到了这个反应的限度? 此时的反应是否停止了?此时3种物质的浓度相等吗? 此时浓度比=系数之比是平衡状态? 此时SO2所占有的百分含量是多少? 50min、60min、70min时O2所占有的百分含量一样吗?
17
应中,下列情况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
A.N2O4不再分解 B.NO2的浓度与N2O4的浓度之比2:1 C.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D.v(N2O4):v(NO2)=1:2
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I2(g)+H2(g)
标志是: B
2HI(g),达到平衡的
A. v(HI) =2v(H2)
B.H2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1.用同种物质表示,生成速率或消耗速率相等
V正=V逆
2.用不同种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时必须满足: 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体现出正逆两个反向. 注意:速率之比 = 系数比,不能判断达到平衡
(2)各浓度不再改变
22
2、间接标志: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质量分数、物质 的量分数、体积分数等)
如何正确理解浓度不再改变
或各组分的含量不再发生改变?
注意: ①浓度不变≠浓度相等
浓度相等,不一定平衡. 不相等也可能是平衡状态
②浓度比=系数之比时,不一定平衡.
所以:
不能根据浓度相等、或者浓度比=系数比 时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
当浓度不变是才为平衡状态
18
如何理解V(正=V(逆)?
一定条件下,N2+3H2 2 NH3对该可逆反应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 c(I2) =c(H2) =c(HI)
24
3.在固定体积的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化学反应的限度
催化剂
2SO2+ O2 △ 2SO3
催化剂
N2+3H2高温高压 2NH3
2NO2 H2 + I2
N2O4 2HI
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反应 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SO2和1mol O2发生反应
正向反应
2SO2(g) +O2 (g) 逆向反应
2.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它有哪些特征? 可逆反应为什么会建立化学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
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思考:
❖化特为点产:物在,一反定应条只件能下进,行反到应一物22是定HH不否22程O+为可O=电度可2=能解点==逆.=燃全=2反H2部2应H+O2转O2
常见的可逆反应:
C.1个 N 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 N H 键断裂
D.1个N 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 N H 键形成
5.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在一
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SO2+ O2
2SO3
反应进行到一段时间后又向其中充入18O2
在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18O原子存在于
(D )
A.SO3中 C.O2 中
B.SO2中 D. 3种物质中都有
(5)反应会进行到什么时候“停止”? 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
(6)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7)给这个状态命名 平衡状态 (8)反应真的停止了吗?没有 处于动态平衡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图示
(1)0~t1:v(正)>v(逆)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1【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目的】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滴管、/L氯化铁溶液、/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LKI溶液,再滴加/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现象:。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LKI溶液与/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2【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对比实验1(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在一只250mL 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化学反应的限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的限度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限度就是研究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也即化学反应动态平衡。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说明(1)绝大多数反应都有一定的可逆性。
一个反应是可逆反应的必需条件:在同一反应条件下进行。
(2)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单位时间内生成的该物质的量与消耗的该物质的量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化学反应仍进行,但是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一致,当反应条件改变时,原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一段时间后会达到新的平衡。
1、化学平衡常数(1)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
(3)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
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4)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到平衡状态:当反应的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c相等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反应的平衡转化率(1)平衡转化率是用转化的反应物的浓度与该反应物初始浓度的比值来表示。
如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为:(2)平衡正向移动不一定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提高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另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3)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之间可以相互计算。
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
(2)浓度的影响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一定时,改变浓度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
【高中化学】第3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堂练习1
4.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化学
平衡状态的是( ADEH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2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 C.n(NO2):n(NO):n(CO2)=2:2:1 D.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F.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E.混合气体的平均M不再改变 H.混合气体个组分的 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外界条件改变,原平衡可能被破坏。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其中,“等”和“定”可用于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
:
N2 + 3H2
2NH3
V正(NH3)含义: NH3的生成速率 V逆(NH3)含义 NH3的消耗速率
三、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简称化学平衡,即达到了化学反应的限度(反应物达到了最大转化率)
反应。 书写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不用“===”,而用“
H2 + I2
正反应:向右
进行的反应
2HI
逆反应:向左
进行的反应
双向性 既能正向进行,又能逆向进行
”连接。
(2)特点
双同性 正、逆反应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的
共存性 反应物无法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知识回顾----已经学过的可逆反应
①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②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③各组分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④含有色气体体系的颜色不变 体系的颜色与有色物质的浓度有关
※(注意不是各组分浓度相等,也不是成一定的比例。而是不变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2. 理解化学反应中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的概念;3. 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态和反应物的转化率计算方法。
导入:通过实验演示或图像展示引出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引发学生对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的讨论。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的限度:- 定义:限度反应物是一个反应物中最先用完的反应物;多余反应物是在反应结束后仍有剩余的反应物。
- 计算方法:通过反应方程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反应物的数量比较。
2. 化学反应的平衡态:- 定义: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平衡态。
- 反应物的转化率:反应物的转化率表示反应物被转化为生成物的比例。
- 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或平衡式中的系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实例练习:1. 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如果有3mol H2和2mol O2参与反应,求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
2. 对于反应式N2 + 3H2 -> 2NH3,如果有4mol N2和8mol H2参与反应,求反应的平衡态下N2的转化率。
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验证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检测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化学反应的限度如何影响反应过程和产物得率。
课堂总结: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高中化学必修课---化学反应的限度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课---化学反应的限度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2、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3、掌握常用的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反应的限度1.可逆反应:【高清课堂:挑战有极限—化学反应限度ID:370203#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要点诠释:不管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向右方向进行的反应叫正反应,向左方向进行的反应叫逆反应。
一个可逆反应是2个反应组成的体系,含有2个反应速率:v(正)和v(逆)来表示各相应反应的快慢程度,v(正)与v(逆)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
(2)可逆反应在写化学方程式时不用“”而用“”。
如工业制硫酸时,SO2与O2的反应是可逆反(3)可逆反应的特点:①由正反应和逆反应2个反应组成,分别用v(正)和v(逆)来衡量各自反应进行的快慢。
②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共存。
③若条件保持一定,最终都会建立一个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2)特点:①逆:化学平衡适用的是可逆反应。
②等:化学平衡引起的原因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即同一时间内对某一物质来说,生成的量和消耗的量相等。
③定: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引起的结果是各物质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④动:平衡后,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平衡为动态平衡。
⑤变:由于速率受条件的影响,当改变外界条件时,速率发生变化,正、逆反应速率可能不再相等(即v(正)≠v(逆)),平衡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平衡移动。
综上所述,可知平衡建立的实质是速率相等,可用图像表示为:要点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的速率(即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同一物质,速率相等,不同物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中反应快慢和限度
化学反应中反应快慢和限度考点一 化学反应中反应快慢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________或生成物浓度的________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v =Δt Δc,单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________之比。
如在反应a A(g)+b B(g)c C(g)+d D(g)中,存在v (A)∶v (B)∶v (C)∶v (D)=a ∶b ∶c ∶d(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2)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 -1·s -1是指1 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 -1() (3)由v =Δt Δc计算平均速率,用反应物表示为正值,用生成物表示为负值( )(4)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5)有时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某物质质量的变化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6)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越大,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7)在2SO 2(g)+O 2(g)2SO 3(g)反应中,t 1、t 2时刻,SO 3(g)浓度分别是c 1、c 2,则t 1~t 2时间内,SO 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 =t2-t1c2-c1( )(8)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在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年级:高中
主题:反应限度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限度概念。
2. 掌握如何计算反应的限度。
3. 能够根据反应的限度计算出产物的产生量。
4.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相关计算技巧。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工具。
2. 化学实验材料。
3. 计算工具。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例子,引起学生对反应限度的兴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讲解反应限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 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实际反应的例子,让他们根据反应物的量和限度来计算产量。
4. 实验操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反应的限度和产量。
5. 讨论总结: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计算过程,进行讨论和总结,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评估方法:
1. 口头提问:随堂随机提问学生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3. 小测验:进行一次简单的考试,检测学生对反应限度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1. 拓展知识:介绍更复杂的反应限度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更多实验。
2. 实践应用:邀请专业化学家或工程师来分享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反应限度概念。
3. 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个关于反应限度的研究课题进行探究,展示成果并进行讨论。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限度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如何通过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3.能够应用限度概念解决化学反应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限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3.限度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中限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限度概念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掌握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2.能够独立解决化学反应限度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化学反应中的实例引入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化学反应中限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介绍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三、示例演练(15分钟)
教师通过示例演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操练(15分钟)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限度概念在其他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有了清晰的了解,掌握了相关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化学反应限度的知识。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
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1课时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
2.能正确书写给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能进行相应的简单计算。
(重点)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及意义。
(难点)化学平衡常数[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化学平衡常数概述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产物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2.表达式以化学反应a A+b B c C+d D为例:K=[C]c[D]d[A]a[B]b(纯固体或溶剂不出现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
3.意义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4.影响因素(1)内因:反应物的本身性质。
(2)外因:反应体系的温度。
教材整理2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K<10-510-5~105>105反应程度 很难进行 可逆反应 进行得较完全2.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a A +b Bc C +d D 的任意状态时,浓度商为Q =c c (C )c d (D )c a (A )c b (B )。
(1)若Q >K ,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2)若Q =K ,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若Q <K ,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反应1:可逆反应N 2+3H 22NH 3是工业上合成氨的重要反应。
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态。
反应2:H 2(g)+I 2(g) 2HI(g)。
该反应是前后分子数不发生改变的反应。
问题思考:(1)对于反应1,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增大压强、增大N 2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常数K 如何变化?【提示】 平衡常数K 不变,因为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
(2)反应2的平衡常数是K ,则反应2HI(g) H 2(g)+I 2(g)的平衡常数是多少?反应12H 2(g)+12I 2(g)HI(g)的平衡常数是多少?【提示】 反应2的平衡常数K =c 2(HI )c (H 2)·c (I 2),2HI(g) H 2(g)+I 2(g)的平衡常数K ′=c (H 2)·c (I 2)c 2(HI )=1K ;12H 2(g)+12I 2(g) HI(g)的平衡常数K ″=c (HI )c 12(H 2)·c 12(I 2)=K 12。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重难点一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注意事项1.化学反应速率实际上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即时速率。
2.对于有纯液体或固体参与的化学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由于压强的变化对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影响很小,故改变压强对它们的浓度影响很小,所以改变压强对无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
4.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的速率。
因此,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反应体系中的哪种物质作标准。
5.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
重难点二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及影响结果1.内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
如燃烧、爆炸、中和等反应都是很快就能完成,而金属的锈蚀、溶岩的形成、煤和石油的形成等都是比较缓慢的,这些都是由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2.外因(1)温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温度越低,化学反应速率越小。
(2)浓度: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来说,增大压强,可以使单位体积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实际上相当于增大了气体反应物的浓度,所以,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4)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常见的催化剂能极大地加快反应速率。
(5)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特别提醒(1)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压强的改变引起气体浓度的改变时,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重难点三化学平衡的特征和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1.化学平衡的特征(1)“等”化学平衡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高中化学反应快慢与限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快慢与限度知识点总结第二节化学反应快慢与限度一、化学反应的快慢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c Bt∆∆=()n BV t∆•∆Δc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里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不变的常数,因此不能选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①单位:mol/(L·s)或mol·L-1·s-1 mol/(L·min)或mol·L-1·min-1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之比= 变化量之比= 方程式系数之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降低温度,减小速率。
一般每升高10°C,速率提高2到4倍。
(放热和吸热反应都适用)。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质是改变体积,使反应物的浓度改变而引起的。
如压缩体积或充入反应物,使压强增大,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若体积不变,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虽然总的压强增大了,但反应物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故化学反应速率不变;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等。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必修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3)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学习中渗透辩证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2.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只取正值)。
3.单位:mol/(L ・ s)、mol/ (L • min)、mol/ (L • h)等4.化学反应速率只适用于气体和溶液,不适用于固体和纯液体(因其浓度是一个常数)5.同一反应中,以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二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计算依据)即对于反应aA+ bB = cC + dD u ⑷:u (B) : v (C) : v (D) = a :b :c :d&比较反应快慢时,要换算成同一物质,且统一单位例:在四个容器中进行反应盼3時2册,分别测得如下速率,则反应最快的是( )A.v (N2) = 2 mol / (L • min)B. v (H2) = 6 mol / (L • min)C・ v (NH5)= 4 mol /(L ・ min) D・ u (H2)= 0. 1 mol /(L ・ s)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2)外界条件:①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限度》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认识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视培养学生通过图像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2.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限度和化学平衡状态3.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4.教学过程(1)史话引课:利用科学史话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介绍科学史话的内容,指出高炉炼铁尾气中存在大量CO,而当时工程师并不能减少尾气中CO 的含量,这成了炼铁技术中的谜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
【教师活动】播放化学动画魔术,介绍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去向。
2SO2 +18O2 2SO3,让学生猜测18O 的去向,观察完之后让学生解释。
【学生活动】猜想18O 可能存在哪些物质里,观察动画演示并解释结果,得出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的结论。
【板书】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反应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2.可逆反应方程式的连接号【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可逆反应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1)水的生成和电解(2)氯化铵的形成和分解(3)二次电池的充放电。
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可逆反应”?小组讨论可逆反应的特点。
【总结】3. 可逆反应的特征: (1)同时性(2)同条件(3)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议一议】既然一个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那么在某一确定的条件下,反应能进行到什么程度呢? ,当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是否就意味着反应停止了呢【交流与讨论】以SO2 和O2 反应为例分析(1)反应开始时,C(反应物)和C(生成物)哪个大? v(正) 和v(逆)哪个大? (2)反应进行时,C(反应物)和C(生成物)如何变化? v(正)和v(逆)怎样变化? (3)反应进行到什么时候会“停止”? C(反应物)和C(生成物)如何变化?(4)反应真的停止了吗?【学生活动】学生边讲解边画出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限度
在一个温度恒定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
如下反应 2NO2(g)
2NO(g)+O2(g)
(8)NO、O2两者的质量之比不变的状态。 (9)NO2、NO、O2三者的总质量不变的状态。 (10)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的状态.
(11)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的状态.
(12)NO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且保持不变的状态. (13)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的状态.
2、特征:
逆等 定 动 变
某温度和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2SO2+O2 催化剂 2SO3
△
时间
(min)
物质的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浓度(mol/L)
SO2
1 0.7 0.5 0.35 0.2 0.1 0.1 0.1
O2 0.5 0.35 0.25 0.18 0.1 0.05 0.05 0.05
化学反应限度
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反应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 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式:用“ ” 3.特征:①正反应和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
②反应物、生成物共同存在; ③可逆反应有一定限度,不能进行到底, 即反应物转化率<100%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加1molN2和 3mol H2 (合适催化剂),能发生什么反应?
在一个温度恒定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
如下反应 2NO2(g)
2NO(g)+O2(g)
下列情况是否达到平衡
(1)ν(NO2)=ν(NO)=2ν(O2) (2)消耗2mol NO2时,消耗1mol O2 (3)单位时间内断裂4X个NO键,同时生成2个N-O键 (4)NO2、NO、O2物质的量之比为2:2:1的状态 (5)氧气的体积百分含量不变的状态 (6)NO的质量分数不变的状态 (7)容器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的状态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反应动力学总结
高中化学的归纳化学反应动力学总结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相关的知识,包括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反应速率方程等。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高中化学中归纳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相关内容。
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数量变化。
表示为:速率= (Δ物质浓度变化量) / (Δ时间)。
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增大,从而增加了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加快了反应速率。
2. 速率常数速率常数是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简单的反应A → B,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速率= k[A]^n,其中k为速率常数,n为反应级数。
速率常数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物的化学性质。
通常,速率常数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 反应级数反应级数是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对于速率的影响可能是一阶、二阶或零阶的。
一阶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表示为速率= k[A];二阶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成正比,表示为速率= k[A]^2;零阶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表示为速率= k。
4. 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方程是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方程。
对于一个反应A + B → C,反应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速率= k[A]^m[B]^n。
其中,m和n分别表示反应物A和B的反应级数。
确定反应速率方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实验法和观察法。
利用实验数据,通过对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从而得到反应速率方程。
5. 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有密切的关系。
当反应物浓度接近平衡时,反应速率越来越小,最终达到平衡。
平衡常数K表示了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例关系。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限度》
④等: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v正=v逆;
⑤变: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⑥同: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所建 立的化学平衡,只要平衡时各物质的含量相同,所 建立的平衡是等效的。 如: N2(g) + 3H2(g) 2NH3(g) ,在温度、体积一定时,
栏 目 链 接
以1 mol N2和3 mol H2开始建立的平衡状态与2 mol NH3
开始所建立的平衡状态中NH3的体积分数是相同的。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1)本质标志: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即 v 正 = v 逆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 不再随时间
而变化)。
(2)等价标志:
①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且相等; ②体系中各组分的含量即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 数、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等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
化合,发生下述反应: CO+Hb· O2
也足以使人的智力受损。试回答:
O2+Hb· CO。
实验表明,Hb· CO的浓度即使只有 Hb· O2 浓度的 2%,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 (2) 抽烟后,吸入肺部的空气中测得的 CO 和 O2 的浓度分 别为10-6 mol· L-1和10-2 mol· L-1。已知37 ℃时,平衡 常数 K = 220 ,这时 Hb· CO 的浓度 ____________Hb· O2 浓 度的0.02倍(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______________ 0( 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 (2)400 ℃时, 2NH3(g) N2(g) + 3H2(g) 的化学平衡常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编化学反应的限度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一>电解质非电解质化合物的分类强酸—H2SO4 HNO3 HCl HBr HI HClO4强电解质强碱电解质盐及金属氧化物弱酸弱电解质弱碱—NH3·H2OH2O大部分有机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1)、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注意电荷数。
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3)、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
所以CO2不是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强弱电解质的辨析表6—1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部分溶液里粒子水合离子分子、水合离子同条件下导电性强弱物质类别强碱、强酸、大多数盐弱碱、弱酸、水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某此共价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注意: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 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
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强弱电解质与导电性、浓稀溶液的辨析强弱电解质与导电性、浓稀溶液是不同概念的问题,辨析不清容易混淆概念,在具体学习中产生错误。
强弱电解质概念:看物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0.01mol/LBaSO4溶液属于强电解质;20mol/LCH3COOH溶液属于弱电解质导电性—看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0.01mol/LBaSO4溶液属于弱导电性;20mol/LCH3COOH溶液属于强导电性浓稀溶液—看溶液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大小0.01mol/LBaSO4溶液属于稀溶液;20mol/LCH3COOH溶液属于浓溶液酸的分类强酸:H2SO4 HNO3 HCl HClO4 HBr HI等能够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酸强氧化性的酸:浓、稀HNO3和浓H2SO4 HClO4是氧化性更强的强酸——反应中最高价N、S元素表现氧化性,还原产物为SO2 NO2/NO一般氧化性的酸:稀H2SO4 HBr HI HCl——反应中H+表现氧化性,还原产物为H2还原性的强酸:HBr HI HCl——反应中最低价卤离子表现还原性,对应产物为相应的卤素中强酸:H3PO4其实质是弱电解质,属于弱酸,但其水溶液中电离度比相同条件下其它弱酸大弱酸:强氧化性弱酸:HClO一般氧化性弱酸:HF 有机酸 H2CO3 H2SiO3 H3PO3(偏磷酸) HPO3(亚磷酸)还原性弱酸:H2S H2SO3苯酚<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25℃时,纯水中c(H+)=c(OH-)=1×10-7mol·L-1水的离子积: K W=c(H+)·c(OH-)=10-14(25℃)理解K W时要注意:K W与温度有关,因为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K W增大。
如100℃时,K W约为1×10-12。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1)p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叫做pH,即pH=-lgc(H+)aq;pH的测定方法:①pH试纸;②酸碱指示剂;③pH计。
(2)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
溶液酸碱性的常见判断方法<三>弱电解质电离、盐类的水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分子、离子要同时存在弱电解质电离、盐类水解的程度都很微弱(约为1%左右)分步进行的电离/水解,必须第一步反应完全进行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反应弱酸酸式酸根电离>水解的有:H2PO4—、HSO32—1、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平衡溶液中分子断键生成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影响弱电解质电离的条件:1)、稀释纯净的弱电解质中不存在可以导电的离子,加水稀释时最初阶段溶液导电能力增强;随着水量的增加,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出的离子增多,但离子增加的速度小于水量增加速度,导电能力逐渐减弱。
2)、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
3)、溶液中加入弱电解质的离子,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
2、盐类的水解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盐中的弱离子和水所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从而使溶液呈现出酸性或碱性。
盐类水解的特点及类型盐类水解的类型①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显酸性,pH<7。
NH4Cl.AlCl3.FeCl3.CuSO4等。
②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pH>7。
如CH3COONa.Na2CO3.Na2S等。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显中性,pH=7。
如KCl.NaCl.Na2SO4等。
④弱酸弱碱盐水解,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由对应的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决定,如CH3COONH4等。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温度: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能促进盐类的水解。
2)浓度:盐溶液浓度越稀越有利于水解。
3)溶液的酸碱性:酸和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类的水解。
<四>水解方程式的书写(1)一般地说,盐类水解不能进行到底,故写作“”。
(2)一般盐类水解程度都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一般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所以不标“↑”或“↓”符号,也不将生成物如H2CO3.NH3·H2O等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成,如。
(3)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必须分步写,如:(4)多元弱碱根阳离子水解过程复杂,通常一步写出,如:双水解一般来说,一种盐的水溶液显酸性,另一种盐的水溶液显碱性,两者混合,可能发生双水解。
常见的含下列离子的两种盐混合时,会发生较彻底的双水解反应。
由于发生上述双水解反应时,反应彻底,故应用“=”,并应将沉淀及气体分别用“↓”.“↑”符号标出。
如:3AlO2-+Al3++6H2O=4Al(OH)3↓Al3++3HCO3-=Al(OH)3↓+3CO2↑2Al3++3S2-+6H2O=2Al(OH)3↓+3H2S↑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知识卡片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不饱和氨水存在以下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改变条件对上述平衡有何影响:(填“大”“小”“左”“右”)2).体积和c(H+)都相同的醋酸和硫酸,分别跟足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与Na2CO3:H2SO4与Na2CO3:在相同条件下,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是A、一样多B、醋酸比硫酸多C、硫酸比醋酸多D、无法比较2、酸碱质子理论:1923年,美国的布朗斯特和劳莱提出酸碱质子理论,该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都是碱。
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①HCl电离:②NaOH电离:③ NaHSO 4在水溶液里电离: ④ HCO 3-电离: HCO 3-水解: ⑤ SO 32-水解:⑥ HPO 42-电离:HPO 42-水解:⑦ H 2O H 2O + H + = ⑧ HSO 3-电离: HSO 3-水解: ⑴上述物质中,属于酸的有 (填序号) ⑵上述物质中,属于碱的有⑶上述物质中,既属于酸,又属于碱的有 3、根据酸碱pH 值,求体积比:25℃,V 1L pH = x 的盐酸与V 2L pH = y 的NaOH 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求V 1与V 2的关系。
依:V 1·c(H +) = V 2·c(OH -)V 1·10—x = V 2·10—(14—y)21V V = 11014-+y x练习:在25℃时,有pH = a (a ≤6)的盐酸V a L 和pH = b (b ≥8)NaOH 溶液V b L ,二者混合恰好完全中和。
则: ⑴ 若a + b = 14,则baV V = (填数值) ⑵ 若a + b = 13,则baV V = (填数值) ⑶ 若a + b = 15,则baV V = (填数值) ⑷若a + b >14,则baV V = (填表达式) 且V a V b (填“>”“<”“=”) 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已知醋酸中存在着:CH 3COOH CH 3COO -+ H +在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⑴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⑵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中和NaOH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⑶若三者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⑷当三者c(H+)相同且体积也相同时,分别放入足量的锌,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⑸当c(H+)相同且体积也相同时,同时加入形状、密度、质量完全相同的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相同状况),则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反应所需时间由长到短是⑹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5、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1)、25℃时,将0.01mol CH3COONa和0.002molHCl溶于水,形成1L混合液⑴该溶液中存在着三个平衡体系,其电离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为:⑵溶液里分子和离子共有种不同的微粒,它们是⑶在这些为微粒中,浓度为0.01mol·L-1的是浓度为0.002mol·L-1的是⑷和两种微粒物质的量之和等于0.01mol⑸溶液中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的离子浓度的表达式为⑹和两种微粒物质的量之和比H+的物质的量多0.008mol2).0.1mol/L的CH3COOH和0.1mol/L的CH3COONa等体积混合,已知在此混合溶液中有c(CH3COO-)>c(Na+)①混合液中c(CH3COOH) + c(CH3COO-)=其中关于CH3COO-和CH3COOH的两个平衡是:;②混合液中C(H+)、c(OH-)、c(Na+)、c(CH3COO-)、c(CH3COOH)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0.1mol/L的HCN和0.1mol/L的NaCN等体积混合,已知在混合液中c(CN-) <c(Na+)①混合液中c(HCN) + c(CN-)=其中关于CN-和HCN的两个平衡是:;②混合液中c(H+)、c(OH-)、c(Na+)、c(CN-)、c(HCN)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4).⑴在NH4Cl溶液中,带电微粒C(NH4+) 、C(Cl-)、C(OH-)、C(H+)大小比较为⑵将10 mL 0.2mol/L的HAc与20 mL 0.1mol/L的NaOH混合后,各微粒C(Na+)、C(Ac-)、C(OH-)、C(H+)大小比较为:5).⑴在1 L 0.3 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标况下CO2 4.48 L,则所得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⑵在1 L 0.3 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标况下H2S 4.48 L,则所得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6).在Na2S溶液中⑴存在的平衡有3个:⑵电荷守衡表达式为⑶物料平衡表达式为:(即“Na”总量等于“S”总量)⑷由⑵⑶变换可以得到c(OH-)=7).⑴25℃某NH3·H2O的pH = x,某HCl的pH = y,已知x+y =14,x>11 若将上述NH3H2O与HCl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各离子c(Cl-)、c(NH4+)、c(H+)、c(OH-)从大到小的顺序是⑵25℃,0.1mol·L-1的HA溶液pH不等于1,0.1mol·L-1的BOH溶液里c(H+)/c(OH-)=10-12, 将此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c(A-)、c(B+)、c(H+)、c(OH-)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8).⑴Al2(SO4)3. K2SO4KAl(SO4)2H2SO4将四种物质溶于水成混合溶液,测得c(SO42-)=0.105mol·L-1 c(Al3+)=0.055mol·L-1且溶液pH=2则c(K+)=⑵常温下,某溶液中含八种离子,其浓度为c(Mg2+)=0.25mol·L-1 c(Na+)= x mol·L-1c(k+)=0.2mol·L-1c(SO42-)=0.15mol·L-1 c(Cl-)=0.45mol·L-1 c(NO3-)=0.25mol·L-1 c(OH-)=10-13mol·L-1则x=6、水的电离平衡:1).已知0℃时,纯水的c(H+)=5.4×10-8mol/L⑴0℃时纯水的c(H+) c(OH-),pH 7⑵0℃,0.01mol/L的NaOH溶液pH 12⑶0℃,0.01mol/L的HCl溶液pH 2⑷0℃,100mL0.25mol/L的HCl溶液与50mL0.5mol/L的NaOH溶液混合,反应后的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 2).25℃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与c(OH-)的乘积为1×10-18则该溶液的pH值为或该溶液可能是或(各举一例)水的电离度为3).25℃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与c(OH)的乘积为1×10-10则该溶液的pH值为或该溶液可能是或(各举一例)水的电离度为7、溶液的pH值:1).在室温下的两种CH3COOH,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1、c2,电离度依次为α1、α2⑴若pH1< pH2,则c1c2,α1α2⑵若α1>α 2 ,则pH1pH2,c1c22).在室温下的两种NH3·H2O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1、c2,电离度依次为α1、α2⑴若pH1< pH2,则c1c2,α1α2⑵若α1>α 2 ,则pH1pH2,c1c23).甲、乙分别为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甲比乙的pH值大1,⑴碱性强弱甲乙,浓度甲乙,电离度甲乙⑵用同种盐酸来中和等体积的甲和乙,所需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甲和V乙,则V甲和V乙的关系为⑶等量的盐酸分别用甲、乙两种氨水完全中和,消耗氨水体积分别V甲和V乙,则V甲和V乙的关系为8、电离度:1).t℃时c1、c2、α1、α2、pH1、pH2、c(OH-)1、c(OH-)2分别表示表示两种一元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电离度、pH值、OH-浓度⑴若c(OH-)1>c(OH-)2,且c1>c2则α1与α2的关系为⑵若pH1<pH2且α1>α2则c1与c2的关系为⑶若两种弱酸都是CH3COOH,且c(OH-)1>c(OH-)2,则必有pH1pH2,c1c2,α1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