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热力学2

合集下载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_第4章_热力学第二定律(1)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_第4章_热力学第二定律(1)

0 T T1 T2 0
1 2
v
0
T T1 T2
1 2
v
4 Δs
3
4
3
s
0
Δs
s
卡诺循环
逆向卡诺循环
卡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q2 w net q2 q 1 q 2 T
2 2
T 1 T
高温热源 T1
q1 wnet=q1-q2
制冷机 热泵
卡诺热泵循环的供热系数:

q1 w net q1 q 1 q 2 T
2 1
整理:
Q2 T2

Q1 T
1
Q1,Q2 改为代数值:
Q1 T1

Q T
2 2
0
对任意不可逆循环:
p
1
s
a
用一组可逆绝热线分割成 许多个微元不可逆循环。
对微元不可逆循环abcda:
Q1
T1
b
A
2
B 0
d
c v
Q
T
2
2
0
对全部不可逆循环积分:

Q1
T1

1A2

Q 2
4-3-3 闭口系统的熵方程
不可逆过程中的熵变:
dS dS
dS
Q
T
Q
T
Q
T
dS
g
令: 因此:
说明
dS
f

Q
T
f
dS dS
dS g
——闭口系统的熵方程。 适用:闭口系统的各种过程和循环。
熵流 d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工热力学Ⅱ(高等化工热力学)——第四章 混合物的逸度.

化工热力学Ⅱ(高等化工热力学)——第四章 混合物的逸度.
第四章 混合物的逸度
4.1逸度及逸度系数 定义 dμi= d Gi =RTdlnfi
(1-49)
lim fi
p0
yiP
=1
逸度系数: i fi / yiP
(1-50)
4.1.1 以P.T为独立变量
由定义,有dGi =RTdlnf=i RTln(ipyi) =RT(dln i+dlnP) (恒温恒组成) (1)
由热力学函数:dGi=-Sdi T+Vi dP= VidP
(恒T)
(2)
由式(1) (2) 联立,得 d lnˆi
积分得:lnˆi

p 0
(
Zi
-1)
dP P
Vi dP d ln P RT
(恒温恒组成)
(4-1)

ln ˆi =
1 RT
p
0
(Vi-RPT)dP
4.1.2 以 V, T为独立变量
ˆi= 2
lnˆi= Vm0p
k
y j1
(Z-1)
jB
dP P
j-lnZ (4-6) (4-1)
式中:Z=PVm/RT=1+B’P=1+BP/RT
Z= i


(nZ) n
i
T,P,n
j

(n+nBP/RT) n
i
T,P,n
j
=1+
P RT

=y1B11+y2B22+y1y2(2B12-B11-B22)
=y1B11+y2B22+y1y2δ12 式中δ12=2B12-B11-B22
nB=n1B11+n2B22+(n1n2/n)δ12 上式对n1求偏导,得:

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主要内容:4.1 自发过程及热力学第二定律4.2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4.3熵的概念4.4Clausius不等式及熵增加原理4.5 熵变的计算及熵的物理意义4.6 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4.7 亥姆霍兹能及吉布斯能4.8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4.9吉布斯自由能及温度、压力的关系§4.1 自发过程及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1. 自发过程自发过程无需依靠消耗环境的作用(即不借助外力),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1) 焦耳热功当量中功自动转变成热;(2) 气体向真空膨胀;(3) 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入低温物体;(4) 浓度不等的溶液混合均匀;(5) 锌片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等,它们的逆过程都不能自动进行。

当借助外力,系统恢复原状后,会给环境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自发过程的特征:1)自发过程总是单向趋于平衡;2)自发过程均具有不可逆性;3)自发过程具有对环境作功的能力,如配有合适的装置,则可从自发过程中获得可用的功。

如:温度传递;气体流动;系统自发过程达到平衡后,无环境作用系统是不可能自动反方向进行并回到原来状态;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是指自然界中所有自发过程都具有热力学的不可逆性;2.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Clausius) 的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热传导的不可逆性开尔文(Kelvin)的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发生其它的变化。

”—摩擦生热的不可逆性二者说法是等效的,均指明某种自发过程的逆过程是不能自动进行的重要结论: (1)均指明过程的方向性;(2)自发过程存在内在的联系,可以从某一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便可以推导出其它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

理解:♦并非“功可以转变为热,而热不能完全变为功”,而是在不引起其它变化的条件下,热才不能完全转变为功。

如:理想气体等温膨胀。

♦第二类永动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留下任何影响。

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无限可转换能—机械能,电能
能量转换方向性的 实质是能质有差异 部分可转换能—热能
T T0
不可转换能—环境介质的热力学能
能质降低的过程可自发进行,反之需一定条件—补偿过 程,其总效果是总体能质降低。
q1 q2 wnet
代价
q2 T1 T2
q2
T2 T1
代价
wnet q1 q2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和表述
衡量制冷循环经济性的工作系数称为制冷系数,即
q2 q2 制冷系数可以大于1, w q1 q2 等于1或者小于1
衡量热泵的经济性的工作系数称为供热系数,即
/ q1 q1
供热系数总是大于1
w q1 q2
/ q1 q1 q1 q2 q2 1
w q1 q2
q1 q2
第二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Second law)
三、两种说法的等价性
克劳修斯说法:不可能把热从
1.违反克劳修斯说法 必然违反开尔文说法
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 引起其它变化。
开尔文说法:不可能从单一
高温热源T1
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 用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Q1
WB
AW Q2
Q2 Q1>Q2
低温热源T2
A-违反Clausius表述 B-Carnot热机
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循环叫正向循环,也叫热 机循环或动力循环,它使外界得到功。
热源
Q1
热机
Q2
冷源
W Q1 Q2
2、逆循环(counterclockwise direction cycle):
把热量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循环叫逆 向循环,分为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它消耗外界 的功。

第4章化学热力学要点

第4章化学热力学要点

状态一定,那么体系的状态函数一定。如果体系 的一个或几个状态函数发生了变化,那么体系的状态 也发生变化。 始态 → 终态
状态变化的始态和终态一经确定,那么状态函数 的改变量是一定的。用 X表示各种状态函数的改变 量。如温度的改变量用 T 表示,那么 T = T终 -T始某。些状态函数,如 V,n 等所表示的体系的性质 有加和性,这些性质称为体系的广度性质或量度性质。 也有些状态函数,如T、p 等性质,无加和性,称为 强度性质。
3、 范特霍夫等温方程
跟热力学能变 U和焓变 H随温度与压力的改变不会发生 大得改变完全不同,反响自由能 rGm 随温度与压力的改变会 发生很大的改变。
T温度下的气体压力对rGm的影响的修正公式为: rGm (T) = rGm (T) + RT ln J
假设系统中只有理想气体, J = ∏( pi / p)vi, 假设系统中还有溶液,J = ∏( pi / p)vi ·∏( ci / c)vi, 假设系统中只有溶液,J = ∏( ci / c)vi。
4、过程和途径
体系状态发生变化,从始态变到终态,那么称体 系经历了一个过程。
等温过程: 始态、终态温度相等。 T1=T2 等压过程: 始态、终态压力相等。 p1=p2 等容过程: 始态、终态体积相等。V1=V2 绝热过程: 体系和环境之间没有热量交换。
可逆过程:理想化过程,体系从始态到终态,再从 终态到始态,对环境和系统不留下任何 痕迹。可逆过程是无限接近热力学平衡 态的过程。
4. 反响熵
在封闭系统内,标态下发生1 mol反响的熵变化量称为 标准摩尔反响熵 rSm ,简称反响熵。
一般地,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响,一定是熵增大反 响;反之,是熵减小反响;反响前后分子总数不变那么熵变 的数符难以判断,但其数值一定不大,接近零。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2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2

物化习题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一判断题1、在101.3Kpa下,往纯水中加入少量NaCl,与纯水比较,此稀溶液沸点升高。

()2、偏摩尔量集合公式Z=∑nBzB,m适用条件是恒温过程。

()恒温恒压过程3、Henry系数Kx,B只与溶剂溶质性质有关,而与温度无关。

()温度不同,亨利系数不同。

温度升高,系数升高。

4、沸点升高系数Kb的数值与溶剂、溶质的性质有关,且与温度有关。

()Kb的量仅与溶剂的性质有关5.、若A分子和B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A,B各自处于纯态时分子之间的相处作用力相同,混合后,则有⊿Hmin=0.( )6、标准就态是认为规定的某些特定状态。

()7、理想溶液中,各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处于凝聚态的分子,其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的体积均不能忽略。

8、一切纯物质的凝固点都随外压的增大而上升。

()9、稀溶液的非典一定比纯溶剂的沸点高。

()在同一外压条件下10、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葡萄糖和食盐水的渗透压不相同。

()Ⅱ=CbRT,溶液的渗透压的大小只由溶液中的溶质的浓度决定,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11、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与温度无关,而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有关()12、在相平衡中,若各相中均有组分B,则组分B在个相中的化学势一定相等。

()系统处于相平衡,由于系统任一组分B在其存在的每个相中的化学势相等。

13、溶剂中融入挥发性溶质,肯定会引起溶液的蒸汽压升高。

()14、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总蒸汽压大于任一组分的蒸汽压。

()处于中间态。

15、只有广度性质才有偏摩尔量。

( )16、凡是自由能降低的过程一定都是自发过程。

()17、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既适合于理想溶液,也适合于稀溶液。

()18、偏摩尔量因为与浓度有关,因此它不是一个强度性质。

()19、某一体系达平衡时,熵最大,自由能最小。

()20、在一个多组分溶液中,只有溶质才有偏摩尔量。

()21、封闭系统中,由状态1经定温、定压过程变化到状态2,非体积功W′>△G和△G﹤0,则此过程一定能发生。

大学物理概论第4章-热力学student

大学物理概论第4章-热力学student

dV
VA
等温方程: pV C2
Vdp pdV 0
A
等温
V
dp pA dV VA
结论:绝热线在A点的斜率大于等温线在A点的斜率。
例4 有8×10-3 kg氧气,体积为0.41×10-3 m3 ,温度
注意:功和热量都是过程 量,而内能是物态量,通 过做功或传递热量的过程 使系统的物态(内能)发 生变化。
热功当量:
1 cal = 4.186 J
焦耳用于测定热功当 量的实验装置。
4-2-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描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 包括热现象在内的能量守恒 定律。
Q (E2 E1) W
p4 p3 1atm
V4

V3 2

3.69 103 m3
T4

V4 V3
T3

450K
p/atm
3
2
1 V
V1 V4 V3
等体过程:
W1 0
Q1
E1

m M
5 2 R(T2
T1) 1248 J
等温过程: E2 0
Q2 W2

m M
RT2
ln
V3 V2
823 J
Q 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 表示系统所做的功, E 表示系统内能的增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微分式: dQ dE dW
符号规定:
1. 系统吸收热量Q为正,系统放热Q为负。 2. 系统对外做功W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W为负。 3. 系统内能增加E为正,系统内能减少E为负。
第一类永动机: 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但可以 连续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
不变,热量变为什么?氢的T,V各为多少?

第4章热力学第二定律2(熵概念推广,耗散结构))_117705318

第4章热力学第二定律2(熵概念推广,耗散结构))_117705318

三个箭头所指方向一致ຫໍສະໝຸດ 5三. 熵与信息简介
6
信息量与信息熵
1. 信息量 信息需要载体( 语言文字、音符、图表…), 比较不同载体传递的信息量很困难。 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 香农(Shannon)从 概率的角度给出信息的定义: (1)信息的获得意味着在各种可能性中概
率分布的集中
7
例如,在不同信息下,要去某楼找某人:
要活着---身体保持低熵状态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生命之所以能存在,就在于从环境 中不断得到 ‘负熵’” “有机体是依赖负熵为生的 ”
----生命的热力学基础
33
(碳水化合物 净水)
开放系统
(CO2 污水 排泄物等)
物质
(化学能)能量
有 机 体
物质 能量(功 热) 正熵
负熵
34
生长阶段
d e S > d i S 有序度增加 从一种
41
在分叉点以前,系统是平衡态或近平衡 态,在时间,空间上比较均匀对称;在分 叉点以后,系统处于有序的耗散结构状态, 破坏了原来的对称性 ,这称为对称性的 破缺。
38
3. 非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远离平衡态热力学) 外界的影响强烈,它引起系统状态的变化已 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有它自己特有的规律。 例如,贝纳德实验中 T TC 时的情形。
这时,就有可能出现自组织现象。
下面用图线来表示以上的三种情况:
39
表 征 定 态 的 某 个 参 量
X
分叉现象
偏离平衡 的线性区 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 (C ) 稳定的 耗散结构分支 不稳定的 热力学分支 稳定的 耗散结构分支
26
反 应 物 浓 度
接 近 平 衡 生 成 物 均 匀 、 对 称 、序 无 态比例 黄 色 ( B) 周 期 交 替 无 色 生 成 物 远 离 平 衡 态比例 颜 色 红 色 周 期 交 替 或 蓝 色 (Z)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Q k NA
29
例2(4694)某理想气体在P-V图上等温线与绝热线相交于 A点,如图,已知A点的压强P1=2×105Pa,体积 V1=0.5×10-3m3,而且A点处等温线斜率与绝热线斜率之 比为0.714,现使气体从A点绝热膨胀至B点,其体积 V2=1×10-3m3 。求 (1)B点处的压强 (2)在此过程中气体对外作的功
证明: 理想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增量 k
i k ( kT ) 2
i k T 2
28
对等压过程 Q C P T
i k k T 2 m 一摩尔刚性分子 1 M
i Q k 2 CP
Q T CP
理想气体
CV i i R k 2 2 NA NA
11
1.等容过程 (1)特征: V=恒量 ,dV=0, 参量关系: P/ T = 恒量 (2)热一律表式:
P


V
dQ dE
(Q )V E
意义:
对有限变化过程
系统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系统本身的 内能。
12
(3)定容摩尔热容:1摩尔气体在等容过程中, 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 1 dQ 的热量。 CV ( )V dQ CV dT dT
o
( 1)
b
37
V
解: A1 ΔE1 Q1
A2 ΔE2 Q2
P a
( 1)
( 2)
A绝热 ΔE绝热 0
因为气体膨胀,
A1 0 A2 0
o
Eab A绝热
b V
A绝热 0
内能增量与过程无关,只与始末两态有关。 E1 E2 E绝热 Eab 0

物理化学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物理化学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AB

( nB
)T , p ,nC
G
GB

( nB
)T , p ,nC
注意:偏摩尔量的下脚标为:T,P,C(C≠ B)
使用偏摩尔量时应注意: 1.偏摩尔量的含义是:在等温、等压、保持B物质 以外的所有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的条件下,广度性 质X的随组分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率。
2.只有广度性质才有偏摩尔量,而偏摩尔量是强度 性质。
六、偏摩尔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对于组分B:VB、UB、HB、SB、AB、GB之间的关系:
HB= UB +PVB ,
AB= UB -TSB
GB = HB -TSB= UB +PVB -TSB UB =AB+PVB
(
GB P
)T
,nA
VB
(
GB T
)
P,nA
SB
( GB )
[T T
]P,nB
3.纯物质的偏摩尔量就是它的摩尔量。
4.任何偏摩尔量都是T,p和组成的函数。
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
设一个均相体系由1、2、 、k个组分组成,则体 系任一广度量Z应是T,p及各组分物质的量的函数,即:
X X (T , p, n1, n2,, nk )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
X
X
dX

( n1
···········
dG= dG(α) + dG(β) +·········
恒T,p时 dG SdT Vdp


B
dnB
B
同理,有
dU TdS pdV B ( )dnB ( ) B
dH TdS Vdp B ( )dnB ( ) B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T2 = T1 ( v1 γ 0 −1 1 ) = 400 K × ( )1.4−1 = 257.76 K 3 v2
T1 = 400 K 时, u1 = 286.16kJ / kg
4
工程热力学
T2 = 280 K 时, u 2 = 199.75kJ / kg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85.45 − 178.28 × (257.76 − 250)]kJ / kg = 183.34kJ / kg 260 − 250
W0 = Q1 − Q2 = mc p (TA − TATB ) − mc p ( TATB − TB ) = mc p (TA + TB − 2 TATB )
(3)如果抽掉可逆热机,使二物体直接接触,直至温度相等。这时二物体的熵增为
=−
− 169.064kJ / kg − 468.72kJ / kg 676.25kJ / kg + 468.72kJ / kg − 300 K 1200 K = 1.1718kJ /( kg ⋅ K )
2
工程热力学
4-4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两台卡诺热机串联工作。A热机工作在700℃和t之间;B热机工作在t和20℃之间。试计
T2 s = 257.76 K 时, u 2 s = [178.28 +
ws = u1 − u 2 s = 286.16kJ / kg − 183.84kJ / kg = 102.32kJ / kg
有内摩擦
w = u1 − u 2 = 286.16kJ / kg − 199.75kJ / kg = 86.41kJ / kg
(3)定温放热过程3→4
qT 2 = wT 2 = wt ,T 2 = R g T2 ln

工程热力学第四章_热力学第二定律

工程热力学第四章_热力学第二定律

五 热力过程熵变化分析
3 熵的性质
1)熵是状态参数,与变化过程的性质无关。 )熵是状态参数,与变化过程的性质无关。 2)可逆过程中熵的变化量说明了系统与热源间热 ) 交换的方向。 交换的方向。 3)Siso ≥ 0 ,表明孤立系统内各物质熵的总和 ) 可以增大,或保持不变,但绝不能减小。 可以增大,或保持不变,但绝不能减小。 4)任一过程熵变化都是由熵流和熵产组成。 )任一过程熵变化都是由熵流和熵产组成。 5)对任一热力过程,系统的熵变量也可表示为 )对任一热力过程, δq s ≥ ∫ 其中等号适用于可逆过程, T ,其中等号适用于可逆过程,不等号适 用于不可逆过程
2)热量火用 ) 热量火用为热源放出的热量中可转化为功的最大 值。
T0 e , = ∫ (1 )δq xq T
T不变
T0 e , = 1 q xq T
热量火用与工质火用的区别在于要获 得热量火用必须完成循环作功。 得热量火用必须完成循环作功。
六 火用和火用损失
1 工质火用、热量火用和火用损 工质火用、
3)不可逆性与火用损 ) 由于不可逆性引起的做功量的减少,称为火用损, 由于不可逆性引起的做功量的减少,称为火用损, 以eI表示
e = wt max wt = T0 sis l
七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1)熵分析法 ) 熵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对体系的熵平衡计 求取熵产的大小及其分布, 算,求取熵产的大小及其分布,分析影响熵产的 因素,确定熵产与不可逆损失的关系, 因素,确定熵产与不可逆损失的关系,作为评价 过程的不完善性与改进过程的依据。 过程的不完善性与改进过程的依据。 缺点:首先无法用它来评估能量流的使用价值; 缺点:首先无法用它来评估能量流的使用价值; 其次熵的概念比较抽象, 其次熵的概念比较抽象,其物理意义是表征由有 序到无序的转变度,本身并不是一种能量。 序到无序的转变度,本身并不是一种能量。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虽然为实现各种非自发过程补偿是必不可少 的,但是为提高能量利用的经济性,人们一 直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补偿。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任务:研究热力过程的方 向性,以及由此而引出的非自发过程的补偿 和补偿限度等。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克劳修斯的说法: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 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⑵卡诺循环热效率永远小于1。这是因为Tl= ∞或T2 = 0 是不可能达到的。 ⑶当Tl= T2时,卡诺循环热效率为零,即只 有单一热源存在时,不可能将热能转变为机 械能。 二、逆卡诺循环 如果卡诺循环按逆时针方向进行,则称为卡 诺逆循环。 如下图所示。
对于制冷机的卡诺逆循环,其制冷系数用下 式表示,
同理可证 A B 也不成立,因此唯一可以
成立的结果是 A B 。
定理一得证。
例题: 1.某热力设备,工作在1650℃ 的炉膛燃气 温度和15℃的低温热源之间,求:1)该 热力设备按卡诺循环工作时的热效率以及 产生 6×105 kw时的吸热量Q1和放热量Q2 ; 2)如果热力设备的实际效率只有40% , 其有效功率仍为6×105 kw ,问吸热量Q1 和放热量Q2又是多少?
若循环中全部过程都可逆,则该循环称为可逆循环; 若循环中部分过程或全部过程都不可逆,则该循环为 不可逆循环。 根据循环的热力学特征,可把循环分为热机循环(正 循环)和制冷循环(逆循环)。 正循环的效果是使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系统向外输出 功。如图所示,循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图(a)中12-3为工质膨胀,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Q1。工质经3-41回到初态的过程中,工质受压缩,向低温热源放出热 量Q2。工质对外做功的净功为W,用循环1-2-3-4-1所 包围的面积表示,等于工质从高温热源吸取的热量与 向低温源放出的热量之差。即

教科版选修3-3 第4章 第2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科版选修3-3 第4章 第2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2节热力学第一定律一、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做功:外力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3.热传递:没有做功而使物体内能改变的物理过程。

4.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内能的改变是等效的,但本质不同。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定义:功、热量跟内能改变之间的定量关系。

2.数学表达式:ΔU=Q+W。

1.判断:(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 )(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小。

( )(3)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 )(4)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 )答案:(1)×(2)×(3)√(4)×2.思考: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古代人“钻木取火”的原理是什么?提示:“钻木取火”即人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便开始燃烧,即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木头的内能。

1.2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状态确定,系统的内能也随之确定。

要使系统的内能发生变化,可以通过热传递或做功两种方式来完成。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的特征物理量,和功一样,热量只是反映物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所迁移的能量,是用来衡量物体内能变化的。

有过程,才有变化,离开过程则毫无意义。

就某一状态而言,只有“内能”,不能谈到“热量”或“功”。

(1)内能是状态量,热量、功是过程量。

(2)热量、功、内能本质是不同的。

1.物体的内能增加了20 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20 J的功B.一定是物体吸收了20 J的热量C.一定是物体分子动能增加了20 JD.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解析:选D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物体内能改变20 J,其方式是不确定的,因此A、B 错误;物体内能包括所有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内能由分子数、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三者决定,故C错误。

1.(1)对ΔU=Q+W的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将单纯的绝热过程和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定量表述推广到一般情况,既有做功又有热传递的过程,其中ΔU表示内能改变的数量,W表示做功的数量,Q 表示外界与物体间传递的热量。

第4章 热力学基础 [2]

第4章 热力学基础 [2]

绝热线比等温线更陡
p
PQ 绝热线
P
Q = E + A
PT O V
等温线
(P1,V1,T1) 等温线 (P2,V2,T1) 绝热线 (P2,V2,T2)
V
O
V1
V2
V
2 p nεt 3
3 εt kT 2
pV vRT
等温过程:温度不变,压 强降低是由于体积膨胀。 绝热过程:压强降低是由 于体积膨胀和温度降低。
§4.3.5 几个典型过程的总结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等容过程 等压过程
过程 P 恒量 方程 T 内能 增量 功 热量
V 恒量 T
等温过程
绝热过程
E νC v,m (T2 T1 )
0 dE = dQ
i dE RdT 2
p V C1 PV 恒量 T V 1 C 2 p 1 T C 3 i dE RdT 2 0 E νCv,m (T2 T1 )
QT AT pdV
V2 V1
V2 V1
p[Pa] p1
a
7.02 102 J
(吸热)
p1V1 V2 p2 dV p1V1 ln V V1 O
c V1
b V2V[m3]
(2) 在 ac 等容降温和 cb 等压膨胀过程中,因 a、 b 温相同,故 E = 0。
Qacb Aacb Acb p2 V2 V1 5.07 102 ( J )
例 5-2
理想气体经如图所示的直线过程从状态 a
过渡到状态 b。求此过程中系统内能的改变、做功 和热传递?(已知 CV , m
p(105Pa) a
5 R) 2

第4章 热力学基础

第4章 热力学基础

绝热过程方程:
pV C1
TV


1
C2
C3
T p
1绝热过程
V T降低 p降低更多
p
A
C
V T不变 p降低
等温线、绝热线的斜率分别为:
B
O V
dp p V d V T dp p V dV Q
又因混合后的氮气与压强仍分别满足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
由此得:
1 M1 p1 RT V1 +V2 M mol 1 1 M2 p RT 2 V1 +V2 M mol 2
两者相加即得混合气体的压强:
1 p V1 +V2
M1 M2 + M mol 1 M mol 2
RT
解:打开活塞后,原在第一个容器中的氮气向第二个容器中 扩散,氩气则向第一个容器中扩散,直到两种气体都在两容 器中均匀分布为止。达到平衡后,氮气的压强变为p1',氩气 的压强变为p2' ,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 p1' + p2' ;温度均为T 。在这个过程中,两种气体相互有能量交换,但由于容器是 绝热的,总体积未变,两种气体组成的系统与外界无能量交 换,总内能不变,所以
利用多方方程和状态方程:
dA PdV Rdt /(n 1)
已知
E1 +E2 =E1 +E2 0 M E1 Cv1 T T1 M mol1 M E2 Cv 2 T T2 M mol 2
代入式得:
M M Cv1 T T1 + Cv 2 T T2 = 0 M mol1 M mol 2
M1 M2 Cv1T1 + Cv2 T2 M mol1 M mol 2 T M1 M2 Cv1 + Cv2 M mol1 M mol 2

第四章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2

第四章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2
5
4.1 均相敞开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关系
对应微分方程


对1mol dU=TdS-PdV dH=TdS+VdP dA=-SdT-PdV dG=-SdT+VdP
对nmol

dUt=d(nU)=Td(nS)-Pd(nV) dHt=d(nH)=Td(nS)+(nV)dP dAt=d(nA)=-(nS)dT-Pd(nV)
第四章
溶液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1
重点: 利用偏摩尔性质的定义和Gibbs-Duhem方 程推导偏摩尔性质与混合物性质间的关系。逸度系 数的计算。 难点: 偏摩尔性质、超额性质、流体混合物热力 学性质关系式。 教学要求:理解偏摩尔性质、化学位、逸度、混 合性质变化、超额性质和标准态等概念。掌握均相 流体混合物热力学性质关系式,会使用活度系数关 系式,了解由状态方程和混合规则推导混合物中组 分逸度系数关系式的过程,学会逸度和逸度系数计 算方法。
13
4.2 偏摩尔性质


结论:溶液性质不能用纯物质摩尔性质Mi的线 性加和来表达即:M≠ ∑Xi*Mi M—U,H,A,G,V,S 等广度性质。 这是由于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同于纯组分 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的。

思路:既然纯物质摩尔性质Mi 不能代表该物质 在溶液中的贡献,则非常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性 质代替之,它能代表该物质对溶液性质的真正贡 献。这个新的性质就是偏摩尔性质 M i (Partial molar property) 。
8
将此式代入nH=nU+P(nV)的微分式:
d (nH ) d (nU ) Pd (nV ) (nV )dP Td (nS) Pd (nV ) i dni Pd (nV ) (nV )dP Td (nS) (nV )dP i dni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与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与应用

卡诺循环特点对比
效率
卡诺循环效率最高 其他循环效率较低
热能转化
卡诺循环能充分转化热能 其他循环存在能量损失
应用范围
卡诺循环应用广泛 其他循环应用领域有限
可靠性
卡诺循环稳定可靠 其他循环不稳定
卡诺循环步骤解释
01 等温膨胀
过程1-2
02 绝热膨胀
过程2-3
03 等温压缩
过程3-4
● 03
第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 验验证
● 04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生 活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与能源利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 验验证对于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有着重要意 义。在节能减排、可 再生能源等方面具有 一定的指导意义,可 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 用能源资源,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环境保护
01 认识能源有限性
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有限性
感谢观看
THANKS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 与应用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简介 第2章 卡诺循环 第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 第4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5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6章 总结
● 01
第1章 简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的定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 在热力学体系中,热 能不可能自发地从低 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 体,而不引起其他的 变化。这一定律在能 量转化过程中起着重 要作用,为研究能量 转化提供了基本原理。
过程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
01 不可逆的过程
熵的增加
02 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量转化中的不可逆性
03 熵的定义
熵增加表示过程不可逆
卡诺定理

重庆大学物理化学_第4章_热力学第二第三定律

重庆大学物理化学_第4章_热力学第二第三定律
1.设有一任意热机I和一可逆热机R,其热机效率分别为η(I) 和η(R),且有η(I)> η(R)
现将两热机同置于两个热源之间,让热机I从高温热源吸热 Q(h),做功W(I),并放热 QI(C) 给低温热源。随后从 W (I)中取出W(R)驱动R反转。这样,R从低温热源吸热Q (C)并将Q(h)传给高温热源。
Th Tc
CV
,m
dT
环境对体系所作的功如DA曲线下的面积所示。
整个循环:
U 0
Q Qh Qc
Qh 是体系从高温热源所吸的热,为正值, Qc 是体系放给低温热源的热,为负值。
W W1 W3 (W2和W4对消)
即ABCD曲线所围面积为 热机所作的功。
•根据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
过程2:
3.5 Clausius 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Clausius 不等式 •熵增加原理 •Clausius 不等式的意义
Clausius 不等式
设温度相同的两个高、低温热源间有一个可逆
机和一个不可逆机。
则:
IR
Qh Qc Qh
1
Qc Qh
根据卡诺定理: IR R
R
Th Tc Th
3.1 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
例如: (1) 水往低处流;(有势差存在) (2) 气体向真空膨胀;(有压力差存在) (3) 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入低温物体;(有温差存在) (4) 浓度不等的溶液混合均匀;(存在着浓差) (5) 锌片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等,(存在着化学势差)
它们的逆过程都不能自动进行。当借助外力,体系恢复 原状后,会给环境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后果不可消 除)
从而使众多小卡诺循环的总效应与任意可逆 循环的封闭曲线相当,所以任意可逆循环的热温 商的加和等于零,或它的环程积分等于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热化学
1 什么是热化学 确切地说:即“把热力学第一定律 应用于讨论和计算化学反应中热量 变化问题的科学。” 简单地说:即“研究化学反应热效 应的科学。” 由前可知:Q 由前可知:Q 和 W 不是状态函数, 但若把热力学第一定律用于恒容或 恒压过程就可将 Q 用状态函数表示。
2 反应热-—— 反应热“指恒压或恒容而且体系只做体 积功不做其它功的条件下,当一个化 学反应发生后,若使产物的温度回到 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放出或 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化学反应热用Q表示: 化学反应热用Q表示: + Q 表示反应吸热 - Q 表示反应放热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前述: 前述:化学热力学主要研究两个问题 一是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问题, 一是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问题, 二是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二是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一 自发过程及特点 人们发现: 人们发现:自然界中发生的过程都具有一 定的方向和限度。 定的方向和限度。
自发过程—— 自发过程——
(2)讨论影响∆ G的因素 ; )讨论影响∆ 吉-赫公式: ∆G = ∆H - T ∆S
类 型
∆H < 0, ∆S > 0 0, ∆H > 0, ∆S < 0 0, ∆H < 0, ∆S < 0 0, ∆H > 0, ∆S > 0 0, ∆H 、 ∆S的影响
0)的注意事项: 使用(∆fG
(3)正逆反应的∆rG0数值相等但符 )正逆反应的∆ 号相反; (4)若某反应是两个或多个反应的 总和,则总反应的∆rG也等于各反 总和,则总反应的∆rG也等于各反 应∆rG的总和;(即符合盖斯定律) rG的总和;(即符合盖斯定律) (5)∆rG、∆rG0、∆fG0 表示不同的 rG、 意义。
于是得出热力学第三定律: “ 在绝对零度时,任何纯物质完 美晶体的熵值为零。”
4 影响熵变的因素
(1)主要是气体物质分子数的增量。反 应后气体分子数增大则熵变符号为正。 (2)对于无气体物质参加的反应,一 般而言,反应后分子数增大的,熵变符 号为正。
5 讨论化学反应熵变的意义
为了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自发过程— 自发过程—
热力学中把“在一定条件下不需 要外力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称为自发 过程。” 实践证明:自发过程的逆过程不能自 发进行。或者说,自发过程的逆过程 是非自发的。 自发过程的特点:(1 自发过程的特点:(1)自发过程都具 有一定的方向和限度。(2 有一定的方向和限度。(2)自发过程 在相同条件下是不可逆的。
自发反应—— 自发反应——
“如果在给定的一组条件下,一个反应 可以自发地正向进行到显著的程度就称为 自发反应。” 自发反应与自发过程相同逆反应不自发
影响反应自发进行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体系热量的变化; (∆H) 二是体系‘混乱度’的变化. (∆ 二是体系‘混乱度’的变化. (∆S) 体系的混乱度用熵(S)表示, 体系的混乱度用熵(S)表示,其变 化则用熵变( S)表示. 化则用熵变(∆S)表示.
2 溶解热——定义 溶解热——定义
——即是将定量溶质溶于定量溶剂时的热 ——即是将定量溶质溶于定量溶剂时的热 效应。溶解热与T 效应。溶解热与T、P、溶剂种类、溶液浓 度等有关。
注意:第一,溶解热的单位为 KJ/ mol ,意思是每摩尔溶质溶解 成无限稀释溶液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第二,热力学数据表中列出的溶解 热数值一般为标准状态下的水溶液, 若没标浓度,均为无限稀释溶液。 (无限稀释溶液:即当溶液稀到再加 入溶剂也不会产生热效应即称-----) 入溶剂也不会产生热效应即称-----)
三 吉布斯自由能及应用
1 什么是吉布斯自由能? 什么是吉布斯自由能? 先得了解一个概念—— 先得了解一个概念—— 有用功 热力学中将功分为两类: 热力学中将功分为两类: 体积功(膨胀功) 体积功(膨胀功) 非体积功(有用功或称其它功) 非体积功(有用功或称其它功) 吉布斯自由能 — “热力学体系中可以用 来做有用功的能量。 表示。 来做有用功的能量。”用G表示。 体系的自由能变化称为自由能变, 体系的自由能变化称为自由能变,表 示为∆ 示为∆G。
3 恒容反应热 Qv 与 ∆U
实践证明: 将热力学第一定律用于恒 实践证明: 容反应, 容反应,恒容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热在数值上等于体系 内能的改变量。 内能的改变量。 即 Qv = ∆U 4 恒压反应热
Qp 与 ∆H
实践证明: 将热力学第一定律用于恒 实践证明: 压反应, 压反应,恒压反应热在数值上等于体系 的焓变。 即 Qp = ∆H 的焓变。
2 标准熵(即“规定熵”或 “绝对熵”)
定义—— 定义—— 指 在标准压力下 1mol 纯物质 的熵值。用 S°表示,有 绝对值。 标准熵的单位 为:J / mol.k
3 标准熵绝对值测量
人们发现:“任何纯净物质的完美晶 体,当温度降低或趋近于绝对零度时, 分子排列整齐,分子间任何热运动都 停止了。”
下能一步完成,设计成分步完成时始 态和终态也应在相同条件下,不能改 变条件。 第二,因每个实验数据都 有一定的误差,所以应尽量选择最短 的途径,避免误差。 的途径,避免误差。
注意:第一,若某个反应在一定条件
盖斯定律的应用:
(2)利用一些已知反应热数据的反应, 间接计算出另一些反应的反应热,热反应 式按什么方式运算,其反应热也按同样的 方式运算。
第四节吉布斯—— 第四节吉布斯—— 赫姆霍兹公式
1 公式 : 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 吉布斯是联系体系焓变、熵变、自由能 变三个热力学量的关系式。 变三个热力学量的关系式。 吉布斯和赫姆霍兹各自独立证 明了这三个热力学状态函数的关 系,特称为吉布斯— 系,特称为吉布斯—赫姆霍兹公 式!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式!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G = ∆H - T ∆S - - - - (4 - 13) 13)
3 自由能变( ∆G )及用途
热力学研究证明:在恒温恒压条件下, 体系“自由能的减少”等于它对外做出 的最大有用功。 - ∆G = W有用 而一切“自发过程”都对外做“有用 功”,有用功将 “自由能减少”与“自 发过程”联系起来,因此可用自由能变 ( ∆G )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G〈 0 自发 ; ∆G = 0 反应达到平衡; ∆G 〉0 逆向自发 .
∆G的用途:
可用自由能变∆ 可用自由能变∆G 判断反应的 自发性: ∆G〈 0 自发 : ∆G 〉0 逆向自发: ∆G = 0 反应达到平衡。
4 标准生成自由能及应用
标准生成自由能—— 标准生成自由能——
定义—— 一纯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
表示为∆ 单位为:KJ 表示为∆fG0单位为:KJ / mol 有了∆fG0就能按反应式方便地算出 任意反应的∆G0,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2 自由能的特点
特点:自由能(G)与内能(U 特点:自由能(G)与内能(U)、热 焓(H)、熵(S 焓(H)、熵(S)一样是个状态函数, 也是容量(广度)性质,是体现体系 性质的一个重要的热力学量。 性质的一个重要的热力学量。 G与H及S的关系如下:
∆ ∆
G = H - T.S - - - - - - - (4-8) 体系自由能的变化用∆ 体系自由能的变化用∆G表示。
人们发现反应能自发进行 的条件是 :
体系放出热量,即焓变小于零。 ∆H < 0 同时体系熵增大,即熵变大于零。 ∆S > 0 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反应才 能自发进行。
二 熵及标准熵
1 什么是熵—熵是体系内部质点 什么是熵— 运动混乱程度的量度。用S 运动混乱程度的量度。用S表示。 S — 也是一个状态函数,它是 广度性质,与“物质的量”有关。 体系越混乱,其熵值 S 越大。 因此通常: S气 > S液 > S固 同一体系:S 同一体系:S高温 > S低温
3 离子生成热
定义 —离子生成热是指“从标准状态的 稳定单质生成1mol溶于足够大量水(即无 稳定单质生成1mol溶于足够大量水(即无 限稀溶液)中的离子时所产生的热效应。”
意义:有了离子生成热,就可据反应式算出 有了离子生成热,
(1)有水合离子参加的反应的反应热。 有水合离子参加的反应的反应热。 (2) 求出查不到数据的离子的生成热。 求出查不到数据的离子的生成热。 注意: 一般表中列出的离子生成热均为相对值, 注意: 一般表中列出的离子生成热均为相对值, 是人为的选定氢水合离子为基础, 是人为的选定氢水合离子为基础,并规定其生 成热为零通过有关反应而求出的。 成热为零通过有关反应而求出的。
2 吉布斯 - 赫姆霍兹公式的应用
(1)应用吉-赫公式既可求出标准状 )应用吉态下的∆ 态下的∆G0 ,也可求出任意T 时的∆G ; 也可求出任意T 时的∆ 因一般情况下,化学反应的∆ 因一般情况下,化学反应的∆H、∆S随 T 的变化较小,故可用∆H0 和 ∆S0代 的变化较小,故可用∆ 替任意 T 时 ∆H 和 ∆S 的数值。 因此,(4 13)式可写为 因此,(4-13)式可写为 : 非标态: ∆G( T )= ∆H0 - T × ∆S0 标 态: ∆G0(298) = ∆H0 - T × ∆S0
斯自由能,是在标准压力下由稳定单 质生成一摩尔该物质时反应的吉布斯 自由能变化。简称标准生成自由能。
0)的注意事项: 使用(∆ 使用(∆fG
注意:在使用和表示各种物质的 ∆fG0 时,一般而言,凡适用于 ∆fH0 的原则 都适用于 ∆fG0. 例如:(1 例如:(1)写出某物质的 ∆fG0 时, 必须标明物质、物态、晶型; (2)计算时,各物质的 ∆fG0 前要乘 上其在反应式中的分子数;
第一,解释物质的稳定性。 一般而言,某物质的生成热越大则 该物质越稳定;相反,某物质的生成 热越小则该物质越不稳定。
书140页表 4-1列出了一些物质的生成热 140页表 书491页附录列出了常见物质的生成热 491页附录列出了常见物质的生成热
第二,利用生成热直接按热反应方程 式计算反应热。 见盖斯定律第二方面应用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