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浅谈
谈如何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
谈如何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是保障城市安全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设施建设、应急准备等方面谈如何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
一、规划设计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进行规划设计。
在城市建设之初,就要考虑到防洪排涝需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重点区域、低洼地、河道等地方要划定红线,严格限制建设,确保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有效布局。
同时,还需要开展全面的地质勘察和水文调查,了解地下水位和地势情况,为后续的设施建设奠定基础。
二、设施建设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是关键步骤。
首先,要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
包括建设雨水管网、河道改造、建设调蓄池等措施,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城市。
其次,要加强城市抗洪能力。
建设防洪墙、堤坝、排洪渠等防洪设施,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地下空间的利用,建设地下排水系统,有效减少排涝难题。
总之,设施建设是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关键,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来保障。
三、应急准备城市防洪排涝工作要做好应急准备,及时应对突发洪涝灾害。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实时掌握雨水、水位等信息,及早发出预警。
其次,要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
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市民要形成合力,共同抵御洪灾。
同时,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只有在应急准备工作做好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加强宣传教育城市防洪排涝工作需要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市民普及防洪排涝知识,提高市民的防洪意识。
同时,要加强媒体宣传,通过新闻报道、宣传片等形式,向公众传递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重要性和成果。
此外,还可以组织防洪排涝知识讲座、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五、加强合作与交流城市防洪排涝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合作。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浅谈
引言 : 城市 洪涝 灾害 的出现 始于 上世纪 8 0 年 代末 , 城市 规模 的扩 张使 得洪
高, 对支 流河 道 形成顶 托 , 大 大影 响 了城市 洪水 的下 泄 。 同时城市建 设用地 面积不 断扩大 , 使地 面硬化率 提高 , 增加 了径流 系数 , 从 而加大洪 水量 , 导致 积水 现象严重 。 如 绵 阳城 区的建设 速度快 , 城 市 的雨水净 流 量 总和 不 断增加 , 城 区的排 涝系 统面 临 的压力 也就 越 来越大 。
社 科 论 坛
C h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i e w
啊
I
城 市 防 洪 排 涝 规 划 设 计浅 谈
李宪 波
( 河 北和 腾城 乡规 划设 计有 限责 任公 司 ) [ 摘 要] 城 市 洪涝 灾害 主要 指城 市周 边 的洪 水 、 泥石 流 等 , 以及 城市 内部 因降 雨 引起 的积水 增加 等 问题 , 因此 城市 在 防洪 排涝 方 面的 规划 必须 充 分 的考 虑 城 市的布 局 以及周边 环境 特点 。 本文 从城市 防洪排 涝规 划概念 、 城 市洪 涝灾害 产生 原 因、 城市 洪涝 灾害应对 举 措三个 方面人 手 , 详 细探讨 城市 防洪排 涝规 划的 现状 及 前景 。 [ 关键 词] 城 市洪 涝 , 原因, 举措 , 分 析 中图分类 号 : G1 5 5 . 1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5 ) 2 5 — 0 2 0 5 一 O 1
自身 的城 市布 局和环境 特点规 划防洪排 涝系统 , 确保 城市 内部不会 因大量积 水 和洪水 影 响正常 的居 民生活 。 在 国 内尚未 出现统 一的城 市 防洪 排涝 规范 , 因此
防洪排涝工程方案
防洪排涝工程方案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资源利用状况等。
本文就从这些方面对防洪排涝工程的方案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地理环境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地势、水系和土壤等情况。
地势分析主要是通过地形图和地势图等资料,对地区的高低起伏、河流走向、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水系分析主要是对地区内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流域范围、水文特征和水质情况进行考察。
土壤分析主要是对地区内土壤类型、含水量和渗透性等进行详细测定和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流域范围和地下水位,为后续的防洪排涝工程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气候条件考察地质环境和气候情况是防洪排涝工程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的考察主要包括对降水量、蒸发量、气温和风向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气候条件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为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三、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在进行防洪排涝工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和了解。
主要包括地区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水资源的供应来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率等情况。
通过这些了解,我们可以为后续的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依据。
四、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方案在综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水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治理河道和河岸对地区内的河道和河岸进行治理,包括疏浚河道、加固河岸、修建防洪堤、设置滞洪区等措施,以增加河道的排水能力和提高河岸的抗洪能力。
2、建设排水系统在地区内建设排水系统,包括设置雨水管道、建设雨水花园、修建雨水花园等措施,以加强地区内的排水能力和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
3、加强水库和水闸的管理加强对地区内水库和水闸的管理,包括加强水库的防洪监测、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规范水闸的使用等措施,以减轻地区内的洪灾损失。
浅谈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
泥 石流
10 0 1 O一5 0 O 5 0—2 0
2 0~ 1 0 1 0~5
5 0~2 0 2 0
注 :①标 准上 下 限的选用 应 考虑受 灾 后造成 的影 响 、经济 损失 、抢 险难 易 以及投 资 的可能 性等 因素 ; ②海 潮系 指设 计高潮 位 ; ③当城 市地 势平 坦排
注: ①城 市人 口是 指市 区和 近郊 非农 业人 口; 城市 是指 国家按 行政 建 ② 制设 立的 直辖 市 、县 、镇 。
表 2 防洪标 准
城 市等别
I I I
防洪标 准 ( 重现 期 :年 , 河 ( 江洪 、海潮 )
≥2 0 0 2 0~ 1 0 0 O
山洪
我 国 处 于 河 海 口 ( 潮 河 段 )或 吹 程 和 风 速 较 小 河 段 的 城 市 和 感 处 于内地山区河 流吹程和风速较大河段 的城市 , 2 、 O O 其 O 3 、5 、 1 0年一遇标准的洪水相差不一样 ,且 由于一些城 区的堤防 , 0 特别是老城区的堤防 ,多与道路相结合 ,堤身经砌护后 的安全 度较高 ,允许短时间越浪 ,且大部分城市洪水涨退速度快 ,高 水位持续时间短 。因此 ,堤顶高程 的确定 ,应根据每个城市的 不同情况 ,参照规范适 当降低堤 防的安全超高 。如处于 内地 山
科 学之友
Fid fcne m t r rn ic a u e oS e A e s
20 年0 月(7 09 9 2 )
浅 谈 城 市 防洪 排涝 工程 设 计
周 欢 ,刘 中 宽
( 广西水利 电力 职业技术学 院 ,广西 南宁 5 0 2 ) 303
摘 要 :本 文 主要 从 城 市等 别和 防 洪设 计 标 准 、堤 库 结 合 的 防 洪 标 准 及 级 别 、堤 顶 高程 的 确 定 、城 市 防 洪规 划和 城 市 总体 规 划 相 协 调 、堤 防 工 程 设 计 与 城 市规 划 相 结 合 、 城 市 排 涝标 准 的 确 定及 投 资分 摊 进 行 阐述 。 关 键 词 :城 市 防 洪 ;堤 防 工程 ; 防 洪标 准 ;排 涝 标 准 中图分 类号 :T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v7 0 0—8 3 2 0 16( 0 9)2 —0 6 —0 7 04 2
现代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现代城市必须建设健全的防洪排涝系统。
本文将介绍现代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和方法。
一、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是建立健全的城市排水管理体系的核心。
在规划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洪涝风险评估:首先,需要对城市所面临的洪涝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这包括对历史洪水灾害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城市地形、降雨量、水文特征等因素的研究。
通过评估洪涝风险,可以确定城市所需的防洪排涝系统的规模和需求。
2. 技术方案选择:根据洪涝风险评估的结果,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
这可以包括建立雨水花园、拓宽河道、增加水容量、建设防洪闸门等措施。
技术方案的选择应该考虑到成本效益、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3. 空间布局设计:在确定技术方案后,需要进行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空间布局设计。
这包括确定排水通道、涵洞、集水区和排水点的位置和大小。
同时,还要考虑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的与排水系统的协调,以避免冲突和重复建设。
二、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设计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设计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工作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施工技术:在设计阶段,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这涉及到排水渠道的挖掘和加固、涵洞和闸门的建设、泵站的设置以及其他相关工程的施工。
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够保证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设备选型:为了保证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
这包括排水泵、涵洞闸门控制设备、监测传感器等。
设备的选型应该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维护成本和适应性等因素。
3. 管理与维护:设计阶段还应该考虑到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问题。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定期对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及培训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
只有加强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有效运行。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探究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探究发布时间:2021-08-11T10:08:48.54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5月9期作者:梁锦钊[导读]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暴雨天气越来越多,梁锦钊东莞市万江水务工程运营中心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暴雨天气越来越多,若是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不合理,无法在第一时间将道路积水疏通排除出去,势必会导致城市出现内涝隐患,严重时,还会发生洪水,进而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要想改善现状,就要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在合理化设计的基础上积极引入行之有效的防洪排涝技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本文也会结合当前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对内涝产生原因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洪排涝工程设计调整措施,以便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防洪排涝工程;内涝原因;现状分析;调整措施引言:现今,受极端天气所影响,城市内涝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一些城市甚至出现“看海”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不合理所致,不仅缺少一定的河流调蓄能力,而且相应的防洪排涝技术也是相对落后,再加上当地政府部门宣传力度不足,市民防灾意识薄弱,所以导致城市内涝问题频频发生。
这样就会给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要想改善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寻找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来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进行全面强化。
1.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分析目前,极端天气在我国各地区都有所发生,尤其是暴雨天气的发生概率,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一些城市出现内涝问题,严重时,甚至还会产生洪水现象,进而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等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部分城市由于自身缺少先进的防洪设施和排涝技术,所以一旦遇到暴雨天气,就会导致城市内部出现内涝问题,进而产生到处“看海”的现象。
另外,一旦产生内涝问题,不仅会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成损害,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而且还会阻碍人们的日常出现,对整个城市的安全都会构成一定的威胁,因为暴雨中含有酸雨成分,若是长期堆积在路面上,路面容易出现腐蚀情况,进而造成生态问题,给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等造成极大的困扰。
浅谈城市防洪排涝对策与措施
i 0 k , 主 要 街 道 最 大 水 深 0 . 8I n,房 施对策
I Ab s t r a c t l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t h e u r b a n l f o o d i s q u i t e s e r i o u s i n
C h i n a a n d t h e d o me s t i c u r b a n l f o o d d i s a s t e s r o c c u r r e d f r e q - u e n t l  ̄w h i c h d i r e c t l y a f e c t s t h e c i t i z e n s i n t e h c i t y s a f e t y a n d
户 ,城 区直接经 济总损失达 0 . 1 亿元 。 综 合 我 国 的 内 涝 的 情 况 , 城 市 的 防 洪 除 涝 减 灾 工 作 已经 是重 中 之 重 , 城 市 的 防 洪 除 涝 工 作 是 一 个
持久之 战,为了打赢这场战争 ,我们一定要做好 十 足 的 工 作 , 制 定 出 可 行 有 效 的对 策 ,解 决 暴 雨 带 来 o in d g , a n d e x p l o r e s t h e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t o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 的内涝和洪灾。城市人 口和财富 高度集 聚,是一定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he t rb u n a lo f o d c o n t r o l nd a d r m n a g e c a p - 地域的政治、经济 、文化 中心 ,是现代 社会发展的 a b i l i t y . 引 领 核 心 , 城 市 一 旦 受 灾 ,损 失 巨大 。而 洪 涝 灾 害 是 当 前 我 国 城 市 面 临 的 最 主 要 灾 害 之 一 , 我 国 有 【 Ke y wo r d s 】 l f o o d d i s st a e r , l f o o d c o n t r o l a n d d r a i n a g e , t h e p r o — 1 / 1 O的 国土 和 1 0 0多座 大 中城 市 地 面 高 程 在 江 河 水 b l e m c a u s e s , r e s p o n s e me a s u r e s 位或潮水 以下 ,易遭受洪水 灾害,均面临洪水淹没 和 雨 后 内涝 问题 。 因此 , 城 市 的 防 洪 排 涝 问题 形 势 随 着 城 市 建 设 不 断 发 展 ,对 城 市 防洪 除涝 要 求 严 峻 ,必 须 全 力 应 对 , 寻 找 成 因 ,制 定 对 策 , 以期 也不断提 高,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降雨量逐步加大 , 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 城 市 内涝 问 题 也 日益 凸显 。城 市 防洪 排 涝 措 施 存 在 二 、 城市防洪排涝存在问题 不规范 、不合理的现象 ,进一步恶化 了城 市道路 积 1 . 城 市规 划 对 水 文 产 生 负 面 影 响 水 问 题 。探 讨 城 市 防洪 排 涝 对 策 措 施 ,提 高城 市 防 ( 1 )城 市的不 断规划 ,城 区土地 的改变 ,加剧 洪排涝能力 ,战胜洪水 ,为社会 的经济发展,满足 洪涝灾害发生 。如平整土地 ,建造房屋 、清 除树木 , 人 民生 活 水 平 不 断提 高对 城 市 防 洪 安 全 的 要 求 , 更 整治 街 道 以及 排 水 河 道 ,兴 建 排 水 管 网 等 ,直 接 改 好 地 服 务 于 经 济 社 会 的 发展 , 服务 于 人 民生 活 。 变 了当地 雨洪径流形成条件 , 使 水文情 势发生变化 。 城 市 洪 涝 灾 害 造 成 的 危 害 城 市 化 改造 大 量 减 少 了渗 水 地 面 和 植 被 ,使 暴 雨 的 1 .2 0 l 1 年 北 京 洪 涝 灾 害 径流 速 度 加 快 ,渗 水 面 积 减 小 ,雨 水 快 速 聚 集 ,单 2 0 1 1年 6 月 2 3 曰下 午 4 时 3 O分左右, 北 位时间内的雨量大大超越城市雨水管 网的排水能 京突降暴雨 , 截至 当晚 7时 , 城 区平均 降水 5 7 m m , 力,从而 导致 了涝 灾的发生 。 个 别 地 区最 大 降 水 量 达 1 8 2 m i l l 。这 场 暴 雨 造 成 北 京 ( 2 ) 许 多城 市 由于 地 下水 过 量 开 采 ,形 成 地 面 城 狼 狈 不 堪 , 城 区 多 处 积 水 , 多 处 道 路瘫 痪 。 严重沉 降。过量开采地 下水 ,持续 的地面沉降 ,不 2 .2 0 1 2年 7・ 2 1 北 京 特 大 洪 涝 灾 害 仅 改变 了 区域 地 貌 形 态 和 地 表 水 的 自然 排 泄 条 件 , 7月 2 1目至 2 2 日 8时 左右 , 北京 及 其 周 边 地 还将造成局部农 田低 洼,常年积水 ,造成 了对农业 区遭遇 6 1 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 , 城 区平均 降雨 的 潜 在 威 胁 , 更 引 起 洪 涝 灾 害频 发 。 2 . 水 文 预 报 服 务 达 不 到 水 平 量 2 1 5 m i l l ,为新 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 。 此 次 强 降 雨历 时 近 1 6 h 。 其 中 全 市 最 大 雨 量 点房 山 目前 开 展 的 预 报 项 目不 多 , 一 般 只注 重洪 水 预 区河 北 镇 为 4 6 0 n I n i ,接 近 五 百年 一 遇 , 山 区 降 雨 量 报 , 对 径 流 、 旱 情 、 山 洪 、 水环 境 预报 关 注 不 够 。 达到 5 1 4 m m 。而局部洪水之巨历史罕见,拒马河 最 些预报项 目精度有待提高,特别是防洪 重点地 区 大洪 峰流 量 达 2 5 0 0 H I / s, 北 运 河 最 大 流 量 达 的大江大河中下游水位预报精度,表现在流量精度 1 7 0 0i n / s 。 较 高 ,而 通 过 水 位 流 量 转 换 后 的 水 位 预 报 却 满 足 不 3 . 7・ 2 1 北 京 特 大 洪 涝 灾害 的损 失 及 危 害 了要求 。另外预见期较短 ,未来气象预测信息利用 ( 1 )对 基础 设 施造 成 重大 影 响 。全 市 主 要 积 水 程 度 不 够 ,绝 大 部 分 预 见 期 小 于 2天 。切 实 加 强 水
谈如何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
谈如何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是保障城市安全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任务之一。
充分认识到防洪排涝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组织,提高工作效率,是确保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生活顺利进行的关键。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设施建设、应急响应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阐述如何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
一、规划设计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
首先,要进行详细的地理调查,了解城市的地势、地形等情况。
其次,要根据历史洪水情况和气候变化趋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洪标准。
并结合城市布局和发展规划,确定合理的防洪排涝区域划分和排水体系设计。
最后,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采取生态防洪、自然排涝的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设施建设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是做好防洪排涝工作的基础。
首先,要加强城市防洪抢险队伍的建设,培养和储备一支专业化的防洪队伍,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其次,要完善城市排涝设施,包括建设和维护排水系统、水闸、抽水站等。
同时,要进行城市绿地和湿地的保护和建设,增加自然的蓄水和排水能力。
最后,要建设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降雨情况和水位变化,以便做出及时的防洪排涝决策。
三、应急响应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必须具备应急响应的能力。
一旦发生洪涝灾害,要能迅速组织起抢险救援队伍,进行紧急排涝和疏散受灾群众。
同时,要做好灾后评估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防洪排涝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应对能力和效率。
四、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是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防洪排涝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要组织开展防洪演练和培训,提高防洪队伍和干部职工的防洪技能和紧急救援能力。
最后,要加强与学校、社区等单位的合作,将防洪排涝教育纳入课程和宣传活动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防洪排涝工作中来。
总之,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
城市防洪排涝系统优化设计
城市防洪排涝系统优化设计作为一名工程专家和国家专业的建造师,我深知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洪水和涝灾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威胁。
因此,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城市防洪排涝系统,有效地应对洪水和涝灾,保障城市和居民的安全,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优化设计应具备综合性和灵活性。
一方面,通过全面考虑城市的气候、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确定合理的排水方案。
另一方面,要考虑城市建设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人口密度和用地规划,制定适应性强的排涝方案。
在此基础上,还需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升级性,留有余地以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
其次,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优化设计应注重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提升系统的效率和响应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传感器、监测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城市排水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
通过地下管网和水泵站的布局优化和升级,能够准确掌握城市的排洪、排水情况,并迅速做出相应的处理和调整,从而提高防洪排涝系统的效率和响应能力。
此外,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优化设计还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升。
在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技术手段,将雨水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既减轻了排水系统的负担,又节约了水资源。
同时,在设计排涝系统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水域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合理规划河流和水库的水位,减少对河流生态的干扰。
最后,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优化设计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将防洪排涝系统的优化设计纳入整体考虑,使其与城市的交通、建筑、绿化等规划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设计排水系统时,要充分利用城市绿地和河道,采用生态工程的方法来提升排涝系统的容量和效率,同时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优化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工作。
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借助科学技术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才能有效地提升系统的效率和响应能力,从而保障城市和居民的安全。
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变得日益重要。
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威胁。
因此,合理设计并建设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对于保护城市安全、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可靠性和城市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防洪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利用的改变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了城市内水文过程的改变,进而导致洪涝的产生。
因此,合理设计城市防洪系统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工作。
首先,城市防洪系统的规划设计可以减轻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风险,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其次,合理设计城市防洪系统可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可靠性,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城市防洪系统的规划设计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密切相关,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提升城市的韧性。
二、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要素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要充分了解城市地理特点和降水情况,包括城市地势、水系分布、降雨频率和降雨强度等。
其次,要对城市内涝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城市排涝需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用地规划,以确保防洪系统与城市发展的协调。
最后,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金投入和城市居民的需求。
三、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案例以南京市为例,该市是中国东部地区典型的水城,拥有发达的水系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然而,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和水资源的加剧利用,城市防洪与排涝问题逐渐凸显。
为此,南京市进行了全面的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
在南京市的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首先,根据南京市地势和地理特点,确定了各个排涝区域,并设计了相应的排涝设施。
其次,根据不同区域的洪涝程度,确定了排涝设施的规模和位置,以确保城市不同部分的排涝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南京市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和湿地建设工作,以改善城市的水文生态系统。
四、挑战与展望虽然城市防洪与排涝系统规划设计可以有效减轻城市洪涝灾害风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建设方案中的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
建设方案中的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威胁,其中洪水和内涝问题成为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保障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成为了建设方案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的意义、方法和应对策略。
一、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的意义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涉及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首先,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破坏。
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可以降低城市洪水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保护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居民财产。
其次,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合理规划城市的水系和绿地,增加城市的湿地和蓄水容量,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最后,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可以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通过规划和建设防洪设施和排涝系统,可以提高城市对洪涝灾害的应对能力,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的方法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灾害风险评估、水文模拟和规划设计。
首先,灾害风险评估是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的基础。
通过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历史数据和现状进行分析,评估城市面临的洪涝风险和潜在影响。
其次,水文模拟是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城市水文模型,模拟城市的洪水过程和内涝情况,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规划设计是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的关键环节。
根据灾害风险评估和水文模拟结果,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包括防洪设施的布局、排涝系统的建设和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等。
三、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的应对策略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防洪设施建设、绿地规划和土地管理。
首先,防洪设施建设是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的重要内容。
包括河道的疏浚和整治、堤防的加固和修建、水闸和泵站的建设等。
其次,绿地规划是城市防洪与排涝规划的重要手段。
通过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湿地建设,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防洪排涝系统的现代设计理念与实践
防洪排涝系统的现代设计理念与实践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频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洪排涝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防洪排涝系统不仅关乎城市安全,也关系到生态可持续发展。
综合考虑自然与人文因素在设计防洪排涝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局部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特性等都是影响设计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雨水排放能力的详细分析,理解城市的水文环境,可以制定出高效的排涝方案。
排涝系统的建设也要兼顾人文与社会的需求,确保系统在满足防洪需求的基础上,不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
绿色基础设施的应用近年来,绿色基础设施理念逐渐被纳入防洪排涝系统的设计当中。
这种理念强调可持续性与生态平衡的结合,通过自然的方式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
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渗透性铺装等新兴的设施被大力推广。
这些设施不仅能够有效地管理雨水,还能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带来更宜居的生活空间。
智能化技术的整合现代防洪排涝系统逐渐引入智能化技术,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实现对水文数据的实时监控及分析。
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降雨量、土壤湿度等指标,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
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提升了应急响应的能力,使得在突发洪涝事件中,能够迅速进行调度与处理,减少潜在损失。
社区参与机制社区在防洪排涝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居民的参与不仅能够提高防洪意识,还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反馈需求。
通过开展防洪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的公共参与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的防洪实践中贡献力量。
这种共建共享的模式,有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防洪抗洪能力。
跨部门协作防洪排涝系统的成功实施,往往依赖于多部门的协同合作。
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到交通管理等,都需要形成合力。
通过建立跨部门的沟通机制,共享数据信息,可以加快项目的推进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这样的综合治理方式不仅提升了防洪排涝系统的建设质量,还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
防洪排涝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分析
防洪排涝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分析一、引言防洪排涝系统在城市化发展中刻不容缓。
防洪排涝系统的优化设计,不仅能预防洪灾,还能改善城市住宅小区的排水,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工程角度出发,探讨防洪排涝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分析。
二、防洪排涝系统概述防洪排涝系统是由城市下水管网、泵站及天然水环境构成。
其主要功能是将雨水和地下水排放到接收水体中,防止雨水和河水溢出城市,避免洪灾发生,并保障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防洪排涝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城市下水管网、雨水收集设施、河流调节控制设施、泵站等。
三、优化设计1.设施布局与质量防洪排涝系统的设施布局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水文条件和环保要求,科学合理地分布,形成完整的管网系统。
不同区域的排水设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用途选择不同的设施类型和规模。
此外,防洪排涝系统的设施质量也是重要的保障因素,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设备,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2.雨水的收集与利用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雨季时要充分收集并加以利用。
在雨水管网中,通过设置养护井或分水井的方式,将雨水流入集水池中,并通过分化处理,回收利用到城市绿化、建筑及公共水域的用途,实现节水、减排和绿化城市的目的。
3.泵站的选择与设计泵站是防洪排涝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选择和设计泵站,要根据所在地的地形、水文条件、雨水量等因素作出合理的选择与设计。
在泵站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保证泵站的高效稳定运转,同时最大程度节省使用成本。
4.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中枢,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数据收集、自动控制和管理等多种功能。
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优化防洪排涝系统的运行效率,并实现对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四、应用分析1.国内现状在我国,由于城市化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防洪排涝系统的需求与日俱增。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投资力度,重点加强了城市地下水和雨水的收集利用,实现了城市排水的长效化管理。
关于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的探讨——以山东菏泽为例
关于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的探讨——以山东菏泽为例关于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的探讨——以山东菏泽为例城市防洪排涝是保障城市安全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菏泽在防洪排涝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以菏泽城市为例,探讨城市防洪排涝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菏泽位于泰山和黄河之间,地理位置特殊,容易受到洪水的威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菏泽多次遭受洪水的袭击,这不仅给城市的居民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因此,建立健全的防洪系统是菏泽必须面对的问题。
其次,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建筑规模的迅速增长也给排涝问题带来了压力。
随着人们的迁徙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菏泽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也呈现出高密度和大规模的趋势。
然而,城市扩大带来的建筑物增加和水泥化程度的提高,导致了自然地表水的自由排水能力下降,进而增加了城市的洪涝风险。
菏泽市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防洪排涝的投入。
菏泽市政府加大了对防洪设施的投资,修建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和暗排水系统,提高了城市的排水能力。
其次,加强道路排水管理。
菏泽市政府对城市道路的排水进行了严格管理,确保道路排水系统的顺畅,减少了道路积水的概率。
再次,提高城市居民的防洪意识。
菏泽市政府通过开展排涝知识宣传活动,提高了居民的防洪意识,减少了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对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然而,菏泽城市防洪排涝问题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
首先,由于缺乏综合规划和控制措施,排涝设施和设备的安装和管理存在不足。
菏泽市政府应加强对防洪排涝设施和设备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其有效运行和维护。
其次,缺乏应急预案和系统的协调能力。
面对突发洪水事件,菏泽市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仍有待提高。
因此,菏泽市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系统,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综上所述,城市防洪排涝是菏泽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菏泽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摘要:随着在城市不断发展,防灾防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会直接延缓城市发展的进程,而且还会衍生出其他问题。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提高防洪排涝技术水平,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向多功能建设这方面发展加快这一工程设计的进程,降低灾害发生造成的影响,提高生态环境的发展促进相关领域的健康发展,从而帮助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1城市防洪排涝现状与问题1.1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建设现状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分布广泛,除西北、西南部分城市风险较低外,全国大部城市均面临着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威胁,其中又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中下游以及部分沿海城市为重。
随着城市的发展,防洪排涝逐步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
历经数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洪涝灾害防治模式,防灾减灾能力有了质的提升,灾害损失和因灾死亡人口稳步下降,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城市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当前的城市洪涝防治体系主要以防洪排涝工程为依托。
在城市外围,规划及建设水库、闸坝和蓄滞洪区;在城市周边河道,开展防洪堤坝的修复与建设,并适度开展河道的综合治理;在城市内部以排水设施为主,通过排水管网、渠道、排涝泵站等应对城市积水。
洪涝灾害来临时,以防洪排涝工程为主体,有力开展灾前预警、防洪调度和应急响应及保障工作,削减灾害损失。
1.2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建设问题剖析(1)城市设防标准较低,工程建设不足。
我国大多城市现今的防洪排涝工程尚不够完备,防灾减灾能效仍显薄弱。
根据2016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2016年我国共有192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
截至2013年,全国有641座城市面临洪涝威胁,但在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仅有321个城市防洪能力达到了国家防洪标准(占总数50%),31个重要防洪城市中仅有10个达标,54个重点防洪城市中仅有16个达标,70%以上的城市管线系统排水能力不足1年一遇。
论述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
论述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摘要:下文在分析我国城市特点和城市排涝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的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整治;确定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drainage theory and city based on the present research, to the city flood and draining waterlogging of engineering design, som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urban flood control; Drainage; Regulation; sure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以非农业人口为主要居民的地区,通常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十分重要。
然而,我国大中城市约90%濒临江河海洋,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洪水或风暴潮威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财富和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一旦发生洪水,将淹没城市,中断交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远远超过非城市地区,所以城市排涝安全越显重要。
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是江河防洪的重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城市地位和作用的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在保证防洪安全功能的前提下,应向多功能发展。
1 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我国颁布实施的GB50201-94《防洪标准》中规定,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依据城市的重要性来划定,其重要性主要以非农业人口来划分,共分为4等,见表1。
表1 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由表1可知,城市防洪标准与保护人口的多少有关,但城市可以根据河流和地形特点来分区设防,分区设防保护人口远小于城市的总人口;对于可以分区设防的城市,规范中允许选用不同的防洪标准。
浅 谈 排 涝 工 程 设 计
〖论文〗浅谈排涝工程设计X X县X X局XXX【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加上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 导致我国洪涝灾害损失十分严重。
为减轻洪涝灾害损失,排涝工程设计在水利工程中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对排涝沟工程的一些常规内容进行探讨,对实际工作中排涝沟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排涝沟工程设计一排涝工程的意义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随着人口的增加,住房占地将不断扩大,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要占用更多的土地,耕地面积将随之减少,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生产出社会发展所需的粮食。
所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借助有利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业生产,积累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丰富经验。
中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旱涝灾害对农业的威胁还远没有消除,每年平均受灾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全国还有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排工程设施,无法抗御旱涝灾害的侵袭。
近年来,我县烤烟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自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XX镇、xx乡等一些相对平坦开阔的地区,受旱涝(尤其是渍涝)灾害影响,造成减产、失收甚至绝收的情况时有发生。
实践证明,农作物(尤其是烤烟)的受淹时间和淹水深度如果超出允许的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田间积水会使土壤水分过多,氧气缺乏,影响作物根系呼吸的正常进行,作物根系长期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进行呼吸,所产生的乙醇可使作物中毒而死亡。
为了使农业生产达到稳产高产,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对低洼易涝农田,必须通过修建排涝沟工程满足农作物对农田除涝排水的要求,及时排除由于降雨产生的田面积水,减少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问题也日益凸显。
其中,洪涝灾害是城市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为了有效应对洪涝灾害,保护城市的人民和财产安全,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的相关问题。
一、背景分析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基于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决策的过程。
首先,需要对城市所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地势高低、河流湖泊分布、降水特点等。
其次,需要考虑城市的气候特点,包括降雨强度、降雨频率等因素。
最后,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包括山地、平原、河谷等地貌特征。
二、规划目标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明确规划目标。
首先,保护城市的人民和财产安全是最基本的目标。
其次,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同时,要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最后,要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三、规划原则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科学性原则。
规划方案需要基于科学的数据和分析方法,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其次,综合性原则。
规划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最后,可持续性原则。
规划方案需要注重长远发展,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四、规划内容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需要确定城市的防洪排涝重点区域。
通过对城市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洪涝灾害情况的分析,确定城市的防洪排涝重点区域,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实施。
其次,需要确定防洪排涝的技术措施。
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技术措施,包括河道整治、水库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等。
最后,需要制定防洪排涝的管理措施。
规划方案需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浅谈
【摘要】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排涝、防洪的主要工程,城市人口密集,生产要素集中,经济发达,若遇洪灾,损失重大。
本文对城市防洪、排涝、景观等工程设计办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景观
东莞地处南部沿海,屡受台风暴雨侵袭,防洪任务特别繁重。
而防洪标准、设计洪水、堤顶超高以及城市防洪、城市景观、城市排涝等城市其他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政府重视。
1.城市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标准定得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效益,而且关系到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现行国家标准对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作了规定,以重现期作为防洪标准的表达方式,依据城市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数量来划分防洪标准的高低,若改变一个城市的防洪标准时就必须进行充分论证。
2.设计洪水;堤顶超高
堤防是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堤防安全,堤防必须高出设计洪水位一定的超高值,但由于堤防主要分布于城区,过高的堤防不仅增加工程投资,而且对城市景观、交通等影响很大。
根据有关规范,可以作如下分析:
首先,堤防安全加高值与堤防失事后的危害程度有关,堤防越高,失事后的危害越大。
堤防的安全加高宜取大值,堤防越低,失事后的危害较小,堤防的安全加高可适当降低,平原河网地区,设计洪水位高出地面有限,堤防安全加高可取小一些。
其次,堤防安全加高与堤防断面结构的安全度有关。
若堤防高度较大,而堤身较单薄的土堤,洪水位一旦超过堤顶高程,堤防就会因漫顶溃决,则堤防的安全加高值应取大值;若堤防堤顶较宽,或堤后地面(路面)高程较大、背水坡较缓,即使洪水位超过堤顶也不会造成堤防溃决,则堤防安全加高值可适当减小。
第三,堤防的安全加高值与设计洪水位的精度有关,相邻两个级别防洪标准的设计洪水位差值越大,洪水位计算的绝对误差也大,安全加高应取大值;而一些平原城市堤防的设计洪水与高一级标准洪水位相差不多,则洪水位计算的绝对
误差也不会很大,因此安全加高值可适当降低。
按以上分析,根据有关堤防设计规范,结合广东部分城市防洪堤设计的堤顶超高调查,提出了东莞市2级和3级堤防安全加高建议值,见表l。
表1 东莞市堤防(2级、3级)安全加高建议值/m
注:表中Z Z 、Z 分别为200年、100年、50年遇标准洪水位;△h为设计洪水位与堤后地面高程的差值。
对于堤防安全加高建议值的选用还需说明以下几点:
(1)对一些特别宽的堤防、堤路结合的防洪堤,其路面宽不小于10m的,或堤防背水坡小于1:5的,由于堤防断面较大,不易溃决失事,其堤防安全加高值可取低一些,建议取用低一档△h的安全加高值。
堤后紧靠有宽度大于10m高出地面的道路,在计算
△h时,堤后地面高程可取道路路面高程。
(2)对平原地区,建议城市防洪堤的堤顶高程比农村圩堤高0.3m以上。
(3)建议值是按不允许越浪考虑的,对允许越浪的情况,仍可按建议值取用,而其影响则在波浪爬高中考虑,当波浪爬高小于0.3 m时,不计波浪爬高;当波浪爬高大于0.3m时,波浪爬高按减去0.3m考虑。
3.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城市防洪既涉及河流,又涉及城市,城市防洪工程,既是水利工程,又是城市基础设施。
因此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应处理好与流域防洪、城市排涝、城市景观及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的关系。
3.1 城市防洪与流域防洪
河道边的城市作为流域中的一个节点,其防洪应符合流域防洪规划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城市防洪标准应与流域规划相协调。
流域规划确定修建一系列流域防洪工程,如防洪水库、大规模河道疏浚等,使流域达到规划防洪标准。
近期在流域防洪工程未
实施的情况下,城市防洪工程的标准可适当降低,远期流域防洪规划实施后,应达到城市防洪所确定的标准。
城市段河道过水断面及堤距不仅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还应符合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满足流域上游洪水的下泄。
在兴建城市防洪堤的同时,对流域内的农村防洪堤应按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严格控制。
除控制防洪标准、堤顶高程外,规划开口不能封闭,必要时在农村防洪堤上建充水堰,使大洪水通过充水堰进入农田,不使城市段河道洪水位过高。
3.2 城市防洪与城市景观
广东的城市多依江而建,无论是江绕城还是穿城,修建城市防洪堤都必须考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城市防洪堤影响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是堤防高度和断面形式。
堤防高度是堤防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
堤防高了,把城市围在里面,势必对城市景观有较大影响。
因此,城市堤防高度不宜太大,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堤防设计水位和安全超高,必要时可通过垫高堤后地面高程来降低堤防高度。
但对超标准洪水要有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都要根据流域河道的实际情况尽量少留余地,确定堤防高度。
堤防断面要与城市环境相协调。
为了美观,首先,城市防洪堤尽量采用斜坡式边坡,最好采用较缓的边坡,从视觉上减小堤防的高度,并在边坡上植草皮,使城市防洪堤看上去不象人工堤防,而是天然河岸,以美化环境。
其次,堤顶宽要与市政规划相协调,尽可能宽一点,河道断面最好采用复式断面。
城市防洪堤采用复式断面,堤顶与市政道路相结合时,路面高程与地面高程基本同高。
3.3 城市防洪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防洪与交通的关系。
城市防洪堤与城市道路结合,减少占地,减少工程投资。
由于一般城市靠江边的地段环境、景观都较好,江边作为休闲区,滨江路不宜太宽,不能作为城市的交通要道,否则车多势必影响江边的环境。
城市防洪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建城市防洪堤要考虑城市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相协调,最好能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对城建用地紧张的城市可考虑采用房屋与防洪堤相结合的措施。
城市防洪与城市排水的关系。
一般城市沿江均设许多排水口,建城市防洪堤后,势必打乱原有排水系统,应对城市排水系统重新进行规划。
3.4 城市防洪与排涝
一般城市防洪堤修建以前,外江洪水来时,城市遭洪水淹设,洪水退走时,城市雨水也与洪水一起直
接排人外江,不存在涝灾。
城市防洪堤修建后,把外江洪水挡在外面,起到了防洪作用,但若无排涝设施,城区雨水拦蓄在堤防内,不能排入外江,将发生
涝灾,因此修建城市防洪堤,一定要处理好城市排涝问题。
城市排涝标准一般以遇何种频率的暴雨城市不受涝(地面不受淹)为标准。
对城市内河网水面积很小的城市,降雨产生的地面径流需迅速外排,否则地面就要积水,这种城市的排涝工程规模与城市排水工程规模相同,宜取短历时暴雨,若城区内既有湖泊,又有河网,调蓄能力很强,短历时暴雨虽然强度很大,但总水量不大,产生的地面径流可经河网调蓄,这种城市宜取长历时暴雨进行统计,对水面调蓄能力中等的城市,应取不同历时的暴雨分别进行计算,在确定排涝工程规模时,各种情况的外包线。
一般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布置,基本上是结合城市周边地段修建防洪堤挡外江洪水,城区内涝水通过闸、泵排入外江,使城区排涝标准以内的最高内河水位低于城市地面高程。
但城市内的地面高程往往有高有低,若内河最高水位按最低地面高程控制,则城区内河网调蓄能力大大减弱,排涝泵站工程规模和工程投资将增大。
为了避免发生上述情况,城市内最高涝水位可分级控制。
内河最高水位宜控制在大部分城市地面高程以下,但高于最低地面高程。
局部低洼地区建小圩区,小圩区内仍设排涝泵站,小圩区内最高水位控制在最低地面高程以下。
涝水先排人小圩区以外的城市内河,再排人外江,达到既解决城市排涝问题,又可适当减小排涝工程规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防洪标准》(GB50201—94)
2.《堤防工程设计标准》(GB50286—98)
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