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喷泉模型
喷泉模型
缺点
由于喷泉模型在各个开发阶段是重叠的, 由于喷泉模型在各个开发阶段是重叠的,因此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因此不利 于项目的管理。 于项目的管理。 此外这种模型要求严格管理文档, 此外这种模型要求严格管理文档,使得审核的 难度加大,尤其是面对可能随时加入各种信息、 难度加大,尤其是面对可能随时加入各种信息、 需求与资料的情况。 需求与资料的情况。
喷泉模型主要用于面向对象的软件项目, 喷泉模型主要用于面向对象的软件项目,软件 的某个部分通常被重复多次, 的某个部分通常被重复多次,相关对象在每次 迭代中随之加入渐进的软件成分。 迭代中随之加入渐进的软件成分。各活动之间 无明显边界, 无明显边界,例如设计和实现之间没有明显的 边界,这也称为“喷泉模型的无间隙性”。 边界,这也称为“喷泉模型的无间隙性” 由于对象概念的引入,表达分析、 由于对象概念的引入,表达分析、设计及实现 等活动只用对象类和关系, 等活动只用对象类和关系,从而可以较容易地 实现活动的迭代和无间隙。 实现活动的迭代和无间隙。
喷泉模型不像瀑布模型那样, 喷泉模型不像瀑布模型那样,需要分析活动结 束后才开始设计活动, 束后才开始设计活动,设计活动结束后才开始 编码活动。该模型的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 编码活动。该模型的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 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开发。 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开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优点
优点是可以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 优点是可以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节省开发 时间,适应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时间,适应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可以从任何一个开发阶段(泡泡) 可以从任何一个开发阶段(泡泡)转到其它任 一个开发阶段,各个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一个开发阶段,各个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也就是,在整个过程中补漏、拾遗、 也就是,在整个过程中补漏、拾遗、纠 错的切入点大大增多,不受开发阶段的限制。 错的切入点大大增多,不受开发阶段的限制。
喷泉设计建模
美丽湖饭店喷泉设计建模摘要喷泉作为一种优美的水景越来越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拉斯维加斯美丽湖饭店前的喷泉是世界上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本文针对如何控制喷泉水柱的喷射情况做了深入研究。
本文建立了拉斯维加斯美丽湖饭店喷泉喷射高度与水泵功率和喷头之间关系的模型,在水注达到需求的高度的前提下,给出喷泉水泵功率与喷头之间最适宜的搭配。
并分析了喷头,喷管设计对喷泉喷射的影响。
针对问题a,为了精准的计算出如何让水柱高度超过10m,我们对喷嘴半径、水泵功率与水柱关系之间建立了模型。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我们将喷射出的水柱理想化的化为了许多个截面积和喷头相同的一个个球形水滴,然后对小水滴受力分析,列出小水滴的受力式,再通过Matlab对其积分求出小水滴运动到与水柱高度相同的得到距离时所需的能量,从而求出水柱到达最高点需要的能量,在假设水泵的全部能量传递给水柱的情况下,通过水泵在单位时间所做的功等于从喷头喷出的全部水滴的重力势能和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关系式列出水泵功率与喷水嘴半径以及喷射高度的关系模型,计算出喷射高度超过10米所需求的功率和喷头要求,最后用Matlab做出关系式的图形(如图1)。
对问题b,设计喷射高度为20,50,100米等喷射高度的水同样运用问题a给出的关系方程得出功率与喷头的最佳搭配,同时分析喷管和喷头设计对水流动能的影响损耗的关系,从而建立能量损耗与喷管的长度、直径的模型,并通过Matlab作图(如图2)分析给出最佳设计意见。
关键词:水泵功率;喷头半径;运动分析;能量守恒;喷射高度1问题重述拉斯维加斯 美丽湖饭店的音乐喷泉设计, a 、如何让水流喷射超过 10 米的高度;b 、如何设计水泵的功率和喷头实现 20 米, 50 米, 100 米等喷射高度的水流,并分、喷管的设计影响。
2问题分析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而音乐喷泉作为一种为了娱乐而创造出来的可以活动美丽水景开始映入人们的眼球。
喷泉分析报告
喷泉分析报告1. 引言喷泉是一种常见的景观设施,具有美观和观赏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喷泉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水流动力学,探讨喷泉的形成和运作机制。
2. 喷泉的结构喷泉通常由喷泉池、喷泉装置和水泵等组成。
喷泉池是存储和供应水源的地方,喷泉装置则是将水从喷泉池中抽出并喷射到空中的装置。
水泵是喷泉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增加水的压力和流量。
3. 喷泉的工作原理喷泉的工作原理基于水的重力和压力。
当水被抽入喷泉装置,并增加压力后,会通过喷嘴或喷孔喷射到空中。
由于喷泉装置内部的压力变化,水流会以各种形式喷射出来,形成漂亮的喷泉。
4. 水流动力学水流动力学是研究水流行为的学科。
在喷泉中,水流动力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变喷嘴的形状、喷孔的大小以及水泵的压力,可以控制水流的高度、形状和流动速度。
5. 喷泉的形成机制喷泉的形成机制与水流动力学密切相关。
当水被喷射到空中时,重力会使水流下落,形成一个水柱。
同时,由于喷泉装置内部的压力变化,水流还会向外扩散,形成喷泉的花朵状结构。
6. 喷泉的运作机制喷泉的运作机制主要依赖于水泵的工作。
水泵通过抽水和增加水的压力,供应喷泉装置所需的水源。
同时,通过调节水泵的功率和喷嘴的大小,可以控制喷泉的高度和形状。
7. 喷泉的应用喷泉不仅具有观赏性,还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景观、公园和庭院等场所。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运作,喷泉可以增加场所的美观度和宜人性,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欣赏。
8. 结论喷泉是一种美丽而独特的景观设施,其形成和运作机制与水流动力学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工作原理的掌握,可以创建出各种形状和高度的喷泉。
喷泉的应用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供了人们休闲和观赏的场所。
喷泉实验的观察结果与结论
喷泉实验的观察结果与结论喷泉实验是一项经典的物理实验,通过观察喷泉水柱的形态变化和喷射高度的变化,可以揭示液体受到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的特性和规律。
我将通过对喷泉实验的观察结果和结论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你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实验现象。
观察结果:1. 喷泉高度与液体注入速度的关系: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注入液体的速度逐渐增大时,喷泉的高度也随之增大。
这是因为注入液体的速度增加会增大液体的动能,使其克服重力作用而达到更高的喷射高度。
2. 喷泉高度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喷泉实验,观察到不同液体的喷泉高度可能不同。
这是因为不同种类的液体具有不同的表面张力和粘度,因此受到不同的力学性质限制,导致喷泉高度的差异。
3. 喷泉水柱的形态变化: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当注入液体的速度不断增大时,喷泉水柱的形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初始阶段,喷泉水柱较为细长,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大,喷泉水柱逐渐变粗,并呈现出一定的弯曲形状。
这是因为注入速度增大会使得液体的喷射更加猛烈,受到的阻力增加,导致喷泉水柱弯曲。
观察结果背后的物理原理和结论:1. 表面张力与喷泉高度的关系:喷泉实验中,液体受到重力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
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作用力造成的,它使液体表面趋向于收缩,形成形状稳定的液体表面。
当注入速度逐渐增大时,液体表面受到的拉力也增大,从而克服重力的作用,使喷泉高度增加。
2. 液体种类与喷泉高度的关系:不同种类的液体具有不同的表面张力和粘度,因此受到不同的力学性质限制,导致喷泉高度的差异。
表面张力是决定液体形态的重要因素,而粘度则与液体的黏稠程度有关。
较高的表面张力和较低的粘度会使液体克服重力的作用更容易,从而实现较高的喷泉高度。
3. 喷泉水柱形态变化的解释:当注入速度逐渐增大时,喷泉水柱受到的阻力也逐渐增大,阻力对喷泉水柱的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较小的注入速度下,液体相对稳定,喷泉水柱相对细长;而当注入速度增大时,液体受到的阻力增大,使得喷泉水柱变粗并呈现出一定的弯曲形状。
简述喷泉模型及其特点
简述喷泉模型及其特点
喷泉模型是一种经典的分布式系统模型,它是分布式计算中最为重要
的一个模型之一。
该模型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使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喷泉模型及其特点。
喷泉模型是一种数据重复编码的技术,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数据包的
随机编码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该模型最初是由MIT的一位
学者Luby于2002年提出的。
在喷泉模型中,发送方将需要传输的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包含一些积木,然后将这些数据包通
过一些编码方法编码成一系列编码包,经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编码
包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方通过接收到的编码包,解码获得原始的数据。
与其他传输方式不同,喷泉模型采用了一种类似于随机抽样的方式,
来保证数据包的完整性和可靠传输。
这种方式使得传输过程中更加灵
活和高效,可以更好地应对随机波动和干扰产生的影响。
此外,喷泉
模型具有可扩展性和可靠性高,能够适应高速数据传输和网络波动引
起的数据丢失问题。
在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喷泉模型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P2P数据传输、视频流传输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都有着重
要的应用。
综上所述,喷泉模型是一种高效、可靠的分布式系统模型,其特点是
通过数据包的随机编码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并且具有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等特点。
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中,喷泉模型应用的前景是非常广泛的。
喷泉模型在软件研制过程中的应用
系统功能建模
பைடு நூலகம்
动态行为建模
动态行为建模
动态行为建模
动态行为建模
静态结构建模
静态结构建模
实例:饮料自动售货机系统 设置
一个饮料自动售货机可以放置三种不同或部分相同的 饮料,可由厂商根据销售状况自动调配,并可随时重 新设置售价,但售货机最多仅能放置50罐饮料,其按 钮设计在各种饮料样本的下方,若经金额计算器累计 金额足够,则选择键灯会亮;若某一种饮料已销售完 毕,则售完灯会亮。
迭代模型
螺旋模型
喷泉模型
演进式软件过程模 开发过程每迭代一次,软 型,通过逐步迭代,件开发又前进一个层次, 建立软件系统,结合 系统又生成一个新版本, 了原型模型的迭代 而软件开发的时间和成本 又有了新的投入。最后得 性质和瀑布模型的 到一个客户满意的软件版 系统性和可控。 本。 需求变化频繁,需 求迟迟无法确定。 适合于内部开发的大规 模软件项目。
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属于非整 体开发模型,它推 迟某些阶段或所有 阶段中的细节,从 而较早地产生工作 软。 软件产品开始就能 够分解成一系列构 件。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 向用户提交部分工 作产品;逐步增加 产品功能可以使用 户有较充裕的时间 学习和适应新产品; 失败的风险较低, 优先级最高的服务 首先开发,能够并 行开发。 要求设计师有很强 的顶层设计能力; 系统的总体设计在 初始子集设计阶段 就应作出设想;加 入新构件的过程必 须简单、方便。
简单
5
7
35
UUCW:Unadjusted Use Case Weight 已固定用例权值
平均
10
13
130
复杂
15
3
45
UUCW 合计 210
小型音乐喷泉模型毕业设计
目录1. 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2 音乐喷泉的发展和现状 (1)1.3音乐喷泉控制系统框架 (2)2.上位机通讯与显示 (4)2.1 概述 (4)2.2 串口通讯 (4)2.3 监控水泵运行 (6)2.4 FFT (9)3.下位机数据采集和传输 (13)3.1 概述 (13)3.2 对音乐信号的采样与数据传输 (13)3.3 下位机采样数据图 (14)4.基于nRF24L01无线传输子系统 (16)4.1 nRF24L01模块硬件设计 (16)4.2 nRF24L01模块软件设计 (17)5.水泵控制系统 (21)5.1 水泵的选定 (21)5.2 水泵控制原理图的设计 (21)5.3 水泵控制系统的实物图 (23)6.功放 (24)6.1 功放电路设计 (24)6.2 喇叭保护板电路设计 (24)6.3 功放PCB (25)7.太阳能子系统 (26)7.1 太阳能电池 (26)7.2 太阳能控制器 (26)参考文献 (29)致谢 (30)附录 (31)1. 绪论1.1 课题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环境建设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喷泉作为一种观赏性较高的艺术水景,不断的出现在城市的广场、公园及其它公共场所,早些的喷泉都是固定不可调的,显得有些单调,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喷泉也进入了我们的城市。
音乐喷泉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音乐喷泉将喷水图形、彩色灯光及音乐旋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乐曲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各种不同的喷水花形相应的配合变换,在五彩绚丽的变幻灯光照耀下,构成一幅幅奇妙无比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在视听上获得极大的享受。
1.2 音乐喷泉的发展和现状音乐喷泉是高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充分体验了人们的智慧。
世界各地的音乐喷泉体现美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
新加坡圣淘沙旅游区的音乐喷泉的设计与效果也是值得参考的,它布置在一个空旷而略有坡度的空间,面积很大,与圣淘沙车站前的长形喷水池共同组成为一个长达数百名的综合系列喷泉,音乐喷泉位于系列喷泉的顶端。
喷泉模型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喷泉模型名词解释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喷泉模型是一种用水流和水景效果来增添美感和文化氛围的设计元素。
随着城市发展与人们对环境美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喷泉模型在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环境改善和文化传承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喷泉模型通过将水流与音乐、灯光等元素结合,为人们带来视觉、听觉和情绪上的愉悦体验。
本文旨在对喷泉模型进行全面解析,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和人类文化产生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共包含五章内容。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
接下来,第二章将介绍喷泉模型的定义、起源以及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三章将探讨实现喷泉模型所需的关键要素,包括水源和水泵功能解析、喷头设计与流量控制方法讨论以及喷泉造景与灯光效果的搭配优化。
第四章将分析喷泉模型对环境和人类文化产生的影响,包括美学价值与城市景观塑造作用分析、温湿度调节与空气质量改善效果研究以及社交互动与活动空间优化实践案例分享。
最后,第五章将总结喷泉模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喷泉模型的定义、特点和原理,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喷泉模型对环境和人类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包括美学价值、温湿度调节以及社交互动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喷泉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设计原则与技术要点,并为未来的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以及环境改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关于喷泉模型研究与实践的思考,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2. 喷泉模型的定义和特点2.1 喷泉模型的起源喷泉作为一种装饰性水景,可追溯到古代文明。
最早的喷泉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并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发展得更加盛行。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宫殿、花园和城市广场等地,具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2.2 喷泉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喷泉模型是指通过一系列流水设计和喷头机制,将水以不同形式和高度喷射到空中并落回水池或喷泉池中的一种设施。
弧形喷泉物理模型
弧形喷泉物理模型
弧形喷泉物理模型是指采用实时流体力学的计算分析方法,结合实验数据量化的模拟验证研究场景,可以用以模拟建筑物园林中弧形喷泉水流的外观、结构及运动特性。
弧形喷泉模型是液体控制管网和管道系统中最为基础的物理模型,它可以理解说明弧形喷泉结构形式及运动特性,其深入的实验和理论分析可以获得更完美的建模效果,确保最终的成果更加完善。
弧形喷泉物理模型的建模主要包括模型数值计算和外观渲染两部分。
模型计算主要采用实验室试验和实验室流体力学模拟验证,实验室流体力学可以动态模拟现场喷泉运行特性和外观表现,而外观渲染可根据需要在模型基础上实现精细细节,保证得到最完美的模型效果。
弧形喷泉物理模型的应用可以广泛支持建筑物园林中的喷泉布置及运行控制,比如可以模拟准确的水流动特性,快速模拟喷泉位置及外观排布,从而准确设定控制效果,降低传统模拟中的效果不精确甚至失真的风险。
此外,弧形喷泉物理模型还可支持设计师更加灵活的表现形式,帮助设计师快速找到最适宜而又丰富多彩的布局设计。
因此,弧形喷泉物理模型为建筑物园林中喷泉设计带来了极大方便,使得设计师可以更为快捷简单地实施模拟验证,获得理想的设计效果,提升设计成果,让新型景观设计更具有效果。
喷泉模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喷泉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喷泉模型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观察喷泉现象,加深对氨气溶解度及压强差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喷泉模型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观察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压强差,揭示气液相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规律。
实验原理如下:1. 氨气(NH3)易溶于水,当氨气与水接触时,会迅速溶解于水中,形成氨水溶液。
2. 氨水溶液的溶解度较大,导致烧瓶内气体体积迅速减小,产生负压。
3. 烧瓶内外的压强差使得水被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现象。
三、实验器材1. 烧杯(100mL)2. 带双孔塞的烧瓶(250mL)3. 胶头滴管4. 直导管(长约30cm)5. 氨水(25%)6. 酚酞指示剂7. 水槽8. 铁架台9. 火柴四、实验步骤1. 将烧瓶倒置于水槽中,导管插入烧瓶底部。
2. 在烧瓶内加入少量氨水。
3. 将烧瓶口用带双孔塞的塞子塞紧,其中一个孔插入直导管。
4.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无漏气。
5. 将烧瓶口朝上,导管朝下,使导管插入装有酚酞指示剂的水槽中。
6. 挤压胶头滴管,将酚酞指示剂滴入烧瓶中,观察喷泉现象。
7. 观察喷泉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现象1. 当酚酞指示剂滴入烧瓶中时,喷泉现象开始出现,水从导管中迅速上升,形成喷泉。
2. 喷泉现象持续一段时间后,水逐渐停止上升,喷泉消失。
3. 喷泉过程中,水槽中的酚酞指示剂变为红色,表明氨水溶液呈碱性。
六、实验数据1. 实验过程中,喷泉现象持续时间为2分钟。
2. 喷泉高度约为20cm。
七、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能够迅速溶解于水中,形成氨水溶液。
2. 氨水溶液的溶解度导致烧瓶内气体体积迅速减小,产生负压,从而形成喷泉现象。
3. 实验过程中,酚酞指示剂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溶液呈碱性。
八、实验结论1. 喷泉模型实验成功展示了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压强差原理。
2.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证明了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能够迅速溶解于水中,形成氨水溶液。
唐纳喷泉景观设计解析
唐纳喷泉景观设计解析摘要介绍了美国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大师彼得·沃克的经典代表作品唐纳喷泉,解读大地艺术、极简主义在该作品中的融合与体现,并对作品中功能与艺术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唐纳喷泉;彼得·沃克;景观设计AnIntroductiontotheTannerFountainWANG Li-ke(Department of Biology,Hengshui University,Hengshui Hebei 053000)Abstract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the classic work Tanner Fountain of contemporary America’s landscape architect master Peter Walker,inte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land art,minimalism in Tanner Fountain were explor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and art was discussed.Key wordsTanner Fountain;Peter Walker;landscape design由美国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大师彼得·沃克(Peter Walker)设计的唐纳喷泉(Tanner Fountain),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哈佛大学校园内,于1984年建成,这件融合了极简主义、大地艺术,并有强烈的彼得·沃克设计风格的作品,虽历经20多年的岁月消磨,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艺术气息,被奉为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经典之作,并在2008年获得了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颁发的地标奖(Landmark Award)。
ASLA专业奖项评委会评论:作为风景园林师创作公共雕塑的早期典范作品之一,该作品开创了职业的先河,并在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同时,保留了设计者的全部原创思想。
喷泉与风速数学模型
喷泉系统问题摘要本文研究喷泉系统问题。
喷泉工作过程中,其喷射路线会受风速和风向的影响,当风力较大时,水流会偏离较大以致池边游人被打湿,影响其观赏等效果。
因为此喷泉为多喷头喷泉,并且喷头成正方形位于水池中央,所以我们只分析相对外侧喷头的喷射轨迹。
我们建立输入变量为风速和风向,输出变量为喷头水压的数学模型。
其中,喷泉的喷射高度可以通过水压控制终端(水压计等)给定,风速和风向通过风速计测得。
通过本文建立的函数模型计算获得允许的水平最大偏移距离。
本文侧重于对喷射高度的调整,根据外界风速的变化,水压值同步应变,使喷射高度降低而使水的轨迹不超出最大水平偏移距离。
关键词风速 风向 喷射高度 偏移一、问题重述在人们观赏喷泉时,行人在赏心悦目的景象与淋水浸湿之间提供可以接受的平衡:风刮地越猛,水量和喷射高度就越低,或者可以调整喷射角度,从而较少的水花落在水池范围以外。
二、问题分析由于喷泉水柱中每一滴水的运动轨迹基本相同,所以我们分析其中一滴水的轨迹,来反映水柱的轨迹。
根据运动学理论,我们将水滴的水平运动竖直运动独立分析,通过运动时间建立泉水喷射高度与偏移距离的关系,泉水喷射高度H越大,近似的由212h gt ,其竖直下落时间T 越长(本文将空气阻力计算在内,与此值有一定偏差,但相关关系不变),泉水在风的作用下水平偏移的距离D 越大,(当D 大于允许的最大偏移距离d 时)就会溅出池外。
因此可以采用调整喷射高度H 的方法确保泉水全部落回水池内,喷射高度的调整通过喷泉水压P 控制终端解决。
三、模型假设(一)空气气流比较稳定,测定的风速风向值可靠可用;(二)喷泉装置的喷嘴喷出的是直径较均匀的水柱(不包括上顶端),而非开花状,否则无法切合系统问题进行模型构造和函数计算;(三)各喷嘴出水口水压一致,保证H 的可用性;(四)假设不可忽略的空气阻力f ,因为水珠的水平方向运动是“空气阻力提供的动力”的结果,将空气阻力计算在内,会使结果更为精确;(五)假设水滴在喷头极短的高度h 内完成加速,获得喷射的能量;(六)假设喷嘴的喷射方向为竖直向上且喷嘴出水口基本与水池口平面齐平,此符合布局设置方案;(七)假设空气只在水平方向流动;四、定义符号说明风v :风的速度水v :喷泉稳定时喷出水柱的速度 1v :水珠下落时竖直方向的速度 2v :水珠水平方向速度2v P:喷水嘴处水的压强 0P :当地大气压强0P , h :喷出水柱的高度 s :截面积 m :水滴质量 ρ:水的密度1h :离开水柱上升的高度 1t :水滴上升时间H :水滴下落的总高度 t 2: 水底下落时间 t :总时间k :计算中使用的过渡常数 d C :型阻系数(0.28-0.34) w ρ:空气密度(32.1mkg )r F :空气粘滞力 S ∆:水柱偏移距离 D :允许最大偏移距离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sh P mv *mgh 21212=+水 22P 2mmv mgh sh P ρ+=⋅=⋅水即 22P v g h ρ+⋅=水0P P g h ρ=+⋅⋅()20v P P ρ=+水(2)离开水柱后r mg F ma +=2***2A v C F w d r ∆=ρ令2**AC c w d ρ=假设空气竖直方向流速为零,所以水v v =∆则2*水v c mg ma += 所以 mv c g a 2*水+= 如果令mc k =则21dv a g k v dt ==+⋅水水积分得到:121=dv dt g k v +⋅⎰⎰水水1arctan t v ⎛⎫⎛= ⎝水 经过变换:(1tan v t =水 即离开作用力后水柱上升时的速度表达式。
中医理论之“喷泉模型”
中医理论之“喷泉模型”1、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南风生于夏,并在心,俞在胸胁。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2、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3、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以上三段可以互相参考,重点不同。
要认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另一个问题,这几个气的运转状态,无非是春夏秋冬,生长化收藏。
春气是什么状态?春气应肝。
人身一团气,是一个什么状态,结合这个春天,俞在颈项,病在头,善病鼽衄,那么春天是一种什么状态?春天之气萌发,其实要体会一下这几段话的意思:阳气上升。
再跟大家说一下,当你说上升状态时,不要单说阳气,很容易把这个阳气和身中的阳气混为一谈,直接说气上升就可以了,或者说是气机上升。
阴阳相随,阳气升则阴气随,那么阴阳一起往上走。
不要说阳气升,所谓的阳气升,阴气降,那个是相对于升降来说的,把升的气叫做阳,把降的气叫阴,实际是整个气向上升,整个气向下降,没有说绝对的阳气就是升,阴气就是降。
如果单纯地分阴阳,容易割裂,在大家没有很好地理解气机运化规律时,希望大家尽量少谈阴和阳,等你明白了,你就知道你所说的阳气上升是哪股气上升,这个很重要。
直接说,气上升了,它怎么上升的?这里面有一个机关,相当于一个窍吧,今天我把这个窍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不管现在是否能够理解,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模型,对大家以后学习、悟道,或者对整个的中医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么这个上升的阳气,也就是气机,是象喷泉一样喷出来的,它是从里面向上拱出来的,一会儿咱们讲到其它的气的时候,就知道喷泉上升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了。
它是从里面向上拱出来的,一会儿咱们讲到其他的气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喷泉上升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了。
也就是整个的气机不是均匀的升和降,是从里向外往外翻出来的,你看那个喷泉了吗?喷上去喷到最高点,然后散开,那散开的和这个喷泉喷出来的水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对大家了解阴阳消长,生灭转化至关重要,如果这个不了解的话,很多阴阳方面的问题你没法前进的,所以今天要把这个窍告诉大家,不管大家了解不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对以后大家学这个阴阳是有巨大帮助的,也就是说这个气机来和去的形式是不一样的,不会是那个拉车,拉过来又拉过去,没有那回事,那么通过这个模型和这么一个规律,大家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喷泉问题的物理模型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水景装置,通过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美丽的水柱,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在物理学中,喷泉可以用一系列的物理模型来描述和解释。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喷泉问题的物理模型。
1. 引言喷泉问题是研究水柱从喷泉中喷射出来后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问题。
它涉及到流体力学、动力学和静力学等多个物理学领域。
2. 流体力学模型喷泉的流体力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液体的流动和压力变化。
当水通过喷泉器喷射出来时,它经过的路径和速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如喷口的形状、喷泉器的设计以及水的流量等。
根据伯努利定律,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其总机械能保持不变,即压力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保持恒定。
3. 动力学模型喷泉的动力学模型主要研究喷泉水柱的高度和轨迹。
当水流经喷口喷出时,它所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会影响水柱的飞行轨迹。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水柱在空中的运动可被描述为一个自由落体运动加上一个竖直方向的空气阻力。
4. 静力学模型喷泉的静力学模型主要研究水柱的形状和压力分布。
当水流经喷口喷出时,水柱的形状受到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根据杨氏模量,液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而且当外力去除后,液体会恢复其原状。
5. 具体案例分析以一个常见的喷泉为例,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其物理模型。
假设喷泉器的设计合理,水流量稳定,流速恒定。
首先,在喷泉器内部,水被加速并获得一定的动能。
然后,当水通过喷口喷出时,它在空中呈抛物线轨迹,并逐渐失去高度和速度。
最后,水落回地面形成水池,重新回到喷泉的循环系统中。
6. 物理参数的影响喷泉问题的物理模型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参数对喷泉水柱运动特性的影响。
例如,流量的增加会导致水柱高度的增加,但也可能增加空气阻力的影响;喷口的形状和角度也会对水柱的轨迹产生影响;水的粘度和密度也会对水柱的形状和运动产生影响。
7. 应用和改进喷泉问题的物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优化喷泉装置,使得水柱的高度、形状和轨迹更加美观。
2.2.3 螺旋模型和喷泉模型
• 每次迭代分成四个方面的活动,对应笛卡 尔坐标的四个象限: ① 确定本阶段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 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② 评估所选方案,通过构造原型和风险 分析识别和消除风险; ③ 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 ④ 评价本阶段的工作成果,提出修正建 议,并计划下一阶段工作。
预算、方案、约束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 原型1
原型2
生命周期计划 需求计划 开发计划
操作概念 需求确认
软件需求
集成和测试计划
设计验证与确认
评价本阶段 计划下一阶段
软件 实现
验收 测试
集成 测试
原型3
可运行 的原型
软件设计 详细设计
单元 编码
测试
开发与验证
螺旋模型的优点
螺旋模型强调原型的可扩 充性和可修改性,原型的 进化贯穿整个软件生存周 期,这将有助于目标软件 的适应能力,支持用户需 求的动态变化;
原型可看作可执行的需求规格 说明,易于为用户和开发人员 共同理解,还可作为继续开发 的基础,并为用户参与所有关 键决策提供了方便;
螺旋模型为项目管理人员 及时调整管理决策提供了 方便,进而可降低开发风 险。
螺旋模型的缺点
如果每次迭代的效率 不高,致使迭代次数 过多,将会增加成本 并推迟交付时间;
使用该模型需要有相当丰 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 知识,要求开发队伍水平 较高,否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带来更大风 险。
传统软件过程模型
螺旋模型 喷泉模型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 软件开发普遍存在风险 • 交付的产品用户不满意 • 产品不能按时交付 • 开发成本超过预算 • 产品开发期间关键开发人员离职 • 产品投入市场前竞争对手发布功能相近价格更低产品 …
喷泉工程建模方案
喷泉工程建模方案一、项目背景喷泉是一种具有观赏性和装饰性的水景工程,在园林、广场、景区等有着广泛的应用。
喷泉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水的供给、喷头的布置、水的循环和过滤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针对一个喷泉工程进行建模方案的设计,包括设计方案、构建和施工等多个环节。
二、设计方案1. 地理环境喷泉工程的地理环境是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需要考虑周围的环境、地形和气候等因素。
在设计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周围建筑、植被等因素,以及水源的供给和排放问题。
2. 喷泉类型根据项目需求和地形条件,喷泉可以采用喷泉池式、湖泊喷泉、超高喷泉、游乐喷泉等多种类型。
在设计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喷泉类型。
3. 喷泉材料喷泉材料选择应充分考虑到材料的质量、耐用性和装饰性。
根据项目的预算和要求,可以选择大理石、花岗岩、不锈钢、玻璃钢等多种材料。
4. 喷泉布局在设计方案中需要合理布局喷泉的水池、水管、喷头、泵站等设施,以保证整个喷泉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同时需要考虑喷泉的灯光和音响效果,在夜间提供更好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5. 设备选型在设计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喷泉的水泵、过滤器、管道等设备的选型和布置,以保证整个喷泉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三、施工阶段1. 地面准备在施工阶段,需要对喷泉工程的场地进行地面准备工作,包括地基处理、场地平整和水泥路面的铺设等工作。
2. 设备安装在施工阶段,需要对喷泉的水泵、过滤器、管道等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以保证整个喷泉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3. 喷泉建造在施工阶段,需要对喷泉的水池、水管、喷头等设施进行建造和安装,包括砖石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等多个环节。
4. 灯光音响在施工阶段,需要对喷泉的灯光和音响等设施进行安装和调试,以充分发挥喷泉工程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5. 水质处理在施工阶段,需要对喷泉的水质进行处理和过滤,保证水质的清洁和透明度。
四、安全管理在整个喷泉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保障工人和施工设备的安全,并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喷泉工程建模方案设计说明
喷泉工程建模方案设计说明1. 引言喷泉是一种美丽的景观装饰,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喷泉工程建模是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针对喷泉工程建模的方案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2. 建模原则建模原则是喷泉工程建模设计的基础,是设计的指导方针。
在喷泉工程建模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准确:建模应该能够准确还原喷泉的形态、结构和水流动态,尽可能还原实际效果。
2)合理优化:建模设计应该考虑喷泉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场地限制,合理优化喷泉的设计,避免浪费资源或造成不必要的环境影响。
3)安全可靠:喷泉工程建模设计应该考虑到安全因素,确保喷泉的运行安全可靠。
4)灵活多样:建模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并且能够适应不同场地的特点。
3. 设计步骤喷泉工程建模设计的步骤包括:调研与分析、方案设计、参数计算、效果展示和成果输出。
(1)调研与分析在进行喷泉工程建模设计之前,需要对喷泉的类型、形式、结构、水动力学特性等进行调研与分析,了解喷泉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
同时,还需要分析设计场地的环境特点、用地条件和客户需求,为喷泉工程建模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2)方案设计在进行喷泉工程建模设计时,设计师需要根据调研与分析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设计喷泉的形态、结构和水流动态。
在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喷泉的类型、功能、造型风格、材料选择等方面,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和环境要求的喷泉方案。
(3)参数计算参数计算是喷泉工程建模设计的核心环节,需要对喷泉的水泵、管路、喷嘴、光源等相关设备的参数进行精确计算,以确保喷泉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参数计算中,需要考虑水流动力学特性、水泵动态特性、管路阻力、光源照明效果等因素,进行流体力学模拟和光效仿真,得出合理的参数结果。
(4)效果展示效果展示是喷泉工程建模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三维建模和仿真技术,可以展示出喷泉的实际效果,让客户对设计方案有直观的了解和感受。
大师作品分析—美国达拉斯喷泉广场
大师作品分析—美国达拉斯喷泉广场大师作品分析—美国达拉斯喷泉广场摘要:在美国现代园林史上,人们永远会记得一位景观设计大师,被人誉为“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这就是丹·凯利。
他以毕生的园林建设实践和生活历程折射出园林事业和人生的真谛:追求和谐。
他是“哈佛革命”(Harvard Revolution) 发起者之一,也是美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奠基人。
凯利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组织性,常常用网格来确定园林中要素的位置。
他创造了建立在几何秩序上与众不同的空间和完整的环境。
该论文以喷泉广场为例对凯利设计思想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他运用几何秩序、空间渗透、对设计要素的娴熟运用等多方式创造和谐的设计手法,最后对他和谐的人生进行了介绍,以使后人对他及其设计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丹·凯利喷泉广场现代景观结构主义在美国现代园林史上,人们永远会记得一位景观设计大师,被人誉为“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这就是丹·凯利。
他以毕生的园林建设实践和生活历程折射出园林事业和人生的真谛:追求和谐。
1936 年,丹·凯利进入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主修风景园林专业。
当时的哈佛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仍因循着保守的历史主义风格:设计过程极为简化,似乎用一套预定的办法就可以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此深感失望的丹·凯利与他有着同感的同学艾克博和罗斯一起开始把目光投向特纳德、芒福德和柯布西耶等人的文章。
通过各种杂志、书籍和相互间的交流,他们了解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潮流以及园林设计的最新动态。
1939 年~1941 年,他们发表了《城市景观设计》、《农村景观设计》、《原始环境中的景观设计》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了现代园林设计的纲领,给现代园林设计一次强有力的推动,这就是今天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国现代园林史上的“哈佛革命”。
有人这样评价丹·凯利:他的设计语言可以归结为古典的,他的风格可以视为现代的,但是他的作品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
喷泉景观小品分析报告
喷泉景观小品分析报告喷泉景观小品是一种常见的景观设计元素,可以为公园、广场、园林等地方增添活力和美感。
下面是对喷泉景观小品的分析报告。
喷泉景观小品通常由水池、喷泉、雕塑或其他装饰物组成。
水池是整个喷泉景观小品的基础,起到收集水源的作用。
喷泉是通过水泵将水从水池中抽出,形成水柱、水雾等形式,通过喷水的力量和音乐、灯光等元素的配合,营造出美妙的视听效果。
雕塑或其他装饰物则是喷泉景观小品的重点,通过不同的造型、材质和颜色,展现出不同的主题和寓意。
首先,喷泉景观小品具有观赏性。
喷泉景观小品通过水的流动和喷射,形成了变幻莫测的景观效果。
水柱、水雾等形式的变化,转瞬即逝的瞬间美,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成为公园、广场等地的亮点。
同时,喷泉景观小品通常配备了灯光和音乐系统,在夜晚能够营造出浪漫、神秘的氛围,增强了观赏的乐趣。
其次,喷泉景观小品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气候。
喷泉的水流运动会生成水雾,水雾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此外,水的蒸发也会带走空气中的热量,从而降低周围的气温,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再次,喷泉景观小品可以带来喜悦和放松的情绪。
水的流动和喷射会产生舒缓的声音,结合灯光和音乐的配合,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
人们可以在喷泉边散步、玩耍、休息,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释放压力和疲劳。
最后,喷泉景观小品具有教育和文化的意义。
喷泉景观小品通常以一定的主题和寓意为依托。
例如,可以通过雕塑的形象和造型,展现历史人物、动物、植物等,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同时,了解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总的来说,喷泉景观小品以其观赏性、改善空气质量和气候、带来喜悦和放松的情绪,以及教育和文化的意义,成为了公园、广场、园林等地方的重要景观设计元素。
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喷泉景观小品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好的体验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喷泉模型
【摘要】本文从软件生命周期出发,介绍喷泉模型的过程、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关键词】喷泉模型;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1.引言
作为一种产品,软件同其他产品一样,存在着从产生直到报废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内阶段的划分要受软件的规模、性质、种类、开发方法等影响,阶段划分过细还会增加阶段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软件工作量,在实际软件工程项目较难操作。
一般认为,软件周期内可包含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也有提出软件生命周期内划分成四个活动时期:软件分析时期、软件设计时期、编码与测试时期以及软件运行与维护时期。
软件生命周期解释如何演绎软件过程的思想,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化技术的基础,也是建立软件开发环境的核心。
2.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在既定的投资规模和时间限制内,生产出符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软件是软件开发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人们根据软件开发的特点,提出了多种软件开发策略。
通过不同的软件开发模型阐明从问题提出到最终的软件实现,软件开发工作过程的阶段性任务分解,并规定了每一个阶段的目标、任务以及工作结果的表达形式。
对软件生命周期建立的模型称为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每一种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都将系统需求作为输入,将要交付的软件产品作为输出。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指出了开发软件的总体过程思路,会为软件开发提供支持,为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有活动提供政策保证,为参与软件开发的所有成员提供帮助和指导。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适用与否,对于软件开发的成功、用户的满意影响巨大。
常见的软件设计模型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原型模型等。
在众多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中,喷泉模型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实用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3.喷泉模型
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型,主要用于采用对象技术的软件开发项目,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该模型如下图所示。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都包含分析和设计,有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先进行分析后进行设计,有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交替地进行分析和设计,而喷泉模型充分地体现了分析和设计之间的关系特点。
喷泉模型认为软件开发过程自下而上周期的各阶段是相互重叠和多次反复的,各个开发阶段没有特定的次序要求,并且可以交互进
行,可以在某个开发阶段中随时补充其他任何开发阶段中的遗漏。
喷泉模型分析和设计没有严格的边界,允许有一定的相交,也允许从设计回到分析。
喷泉模型认为软件开发过程自下而上周期的各阶段是相互迭代和无间隙,体现了面向对象方法的迭代和无间隙特性。
迭代是指开发活动需要多次重复。
软件的某个部分常常被重复工作多次,相关对象在每次迭代中随之加入渐进的软件成分。
无间隙实质开发活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
如分析和设计活动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由于对象概念的引入,表达分析、设计、实现等活动只用对象类和关系,从而可以较为容易地实现活动的迭代和无间隙,使其开发自然地包括复用。
正是因为喷泉模型的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开发。
其优点是可以提高软件项目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
由于喷泉模型在各个开发阶段是重叠的,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因此不利于项目的管理。
此外这种模型要求严格管理文档,使得审核的难度加大,尤其是面对可能随时加入各种信息、需求与资料的情况。
喷泉模型主要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模型规定软件开发过程有5个阶段,即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与集成。
(2)模型从高层返回低层无资源消耗,反映了软件过程迭代的自然特性。
(3)以分析为基础,资源消耗呈塔型,在分析阶段消耗的资源最多。
(4)各阶段相互重叠反映了软件过程并行性。
(5)模型强调增量开发,它依据分析一点,设计一点的原则,并不要求一个阶段的彻底完成,整个过程是一个迭代的逐步提炼的过程。
(6)模型是对象驱动的过程,对象是所有活动作用的主体和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
(7)模型在实现时,由于活动不同,可分为系统实现和对象实现,这既反映了全系统的开发过程,也反映了对象的开发和重用过程。
喷泉模型使用的面向对象技术导致其局限性,这种模型在除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之外其它开发方法中都不适用。
4.结束语
没有任何一种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完美的,每种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都有其适用范围。
并且随着各种各样新的技术和方法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应用,人们会不断对已有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进行改进和产生新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对于喷泉模型来说也一样,人们会对它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得该模型适用范围更大、适用面更广。
对于软件开发组织来说,在开发具体软件项目时,都需要为它的组织、管理、员工和软件过程确定合适的生命周期模型,而且还要根据当前开发的具体的软件产品的特点适当地改变模型,也就是量体裁衣,一般最终得到的模型会结合各种生命周期模型的适当特点,扬长避短,帮助软件开发组织实现生产出具有正确性、可用性及开销合宜的软件产品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代平,软件工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齐治昌,谭庆平,宁洪,软件工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