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噪声鲁棒性特征和SVM的耳语音可懂度增强
语音识别中的鲁棒性提升研究
语音识别中的鲁棒性提升研究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语音识别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语音识别系统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例如环境噪声、不同说话人之间的差异以及语音的变化等。
为了提升语音识别系统的性能,研究者们致力于改善语音识别系统的鲁棒性。
一、鲁棒性问题的挑战语音识别系统在面对实际应用场景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这些干扰会对系统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主要挑战包括:1. 环境噪声:背景噪声是语音识别系统的一个主要挑战。
在嘈杂的环境中,语音信号会与环境噪声混合在一起,导致识别错误的增加。
2. 说话人变化:在实际应用中,语音识别系统需要适应不同的说话人,不同个体之间的语音特征差异会给识别过程带来困难。
3. 语音变化:语音的特征会受到说话人的情绪、口音和语速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变化也会增加识别的难度。
二、鲁棒性提升方法为了提升语音识别系统的鲁棒性,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噪声抑制:为了减小噪声对语音信号的干扰,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噪声抑制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滤波、频率倒谱和谱减法等技术来减少背景噪声的影响。
2. 说话人建模:为了适应不同的说话人,研究者们使用说话人建模技术来提取和建模不同说话人的语音特征。
通过建立说话人模型,可以有效减少说话人差异对识别结果的影响。
3. 语音变化建模:为了应对语音的变化,研究者们使用语音变化建模技术来捕捉语音特征的变化。
例如,通过使用声学模型来建模不同语速、音调和发音方式等语音变化,可以提高系统对语音变化的适应能力。
三、现有研究成果在语音识别中的鲁棒性提升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成果示例:1. 深度神经网络(DNN):DNN是一种强大的模型,在语音识别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通过使用DNN,可以更好地建模语音的时序关系和上下文信息,提高对语音信号的建模能力。
语音识别技术的噪声鲁棒性改进方法研究
语音识别技术的噪声鲁棒性改进方法研究摘要: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噪声问题成为该技术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
在实际应用中,噪声环境对语音信号的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因此,研究改进语音识别技术的噪声鲁棒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综述了当前语音识别技术的噪声鲁棒性问题,并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法。
关键词:语音识别;噪声鲁棒性;改进方法1. 引言语音识别技术是指基于计算机算法的自动将语音信号转化为文本或命令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语音助手、智能家居、语音识别系统等领域。
然而,实际应用中的噪声环境对语音信号的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给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带来了很大挑战。
2. 噪声鲁棒性问题的挑战噪声是指人类在特定环境中发出的非目标声音,它包括背景噪声、环境噪声、语音噪声等。
这些噪声信号会与语音信号叠加在一起,降低语音信号的质量,导致语音识别的准确性下降。
当前,语音识别技术存在以下几个噪声鲁棒性问题:2.1 噪声抑制噪声抑制是指去除语音信号中的噪声成分,提升语音信号质量的过程。
常见的噪声抑制方法包括谱减法、模糊剪切、最小均方差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语音信号的频域和时域进行处理,去除噪声成分,提高语音信号的清晰度和可辨识度。
2.2 噪声模型为了改进语音识别技术的噪声鲁棒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噪声模型。
噪声模型可以对噪声进行建模,通过模拟噪声的产生和分布情况,提高语音识别系统对噪声的适应能力。
常见的噪声模型有自适应噪声模型、高斯噪声模型等。
2.3 声学特征优化在语音识别中,声学特征是对语音信号表征和表示的一种方式。
目前,常用的声学特征包括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线性预测编码(LPC)等。
为了提高语音识别技术的噪声鲁棒性,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声学特征优化方法,如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时域的连续波变换(DT-CWT)等。
3. 改进方法研究为了提高语音识别技术的噪声鲁棒性,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改进方法。
基于自适应参数估计的鲁棒语音增强算法
基于自适应参数估计的鲁棒语音增强算法
董婧;赵晓晖;应娜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年(卷),期】2007(043)019
【摘要】基于鲁棒H∞滤波器理论和共轭梯度自适应参数估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对复杂噪声有抑制效果的语音增强算法.应用这种方法自适应地从带噪信号中提取语音参数时不必预先知道噪声源的统计特性,只要求噪声信号能量有限.因为它基于
H∞滤波器,所以可保证由外界干扰和附加噪声引起的性能指标恶化达到最小.仿真结果表明:该语音增强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鲁棒性好、语音增强效果明显、易于实现、可抑制复杂背景噪声等特点.
【总页数】5页(P71-74,79)
【作者】董婧;赵晓晖;应娜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产业部信息科学实验室,长春,130012;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产业部信息科学实验室,长春,130012;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产业部信息科学实验室,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
【相关文献】
1.基于自适应共轭梯度参数估计的顽健卡尔曼滤波语音增强算法 [J], 董婧;赵晓晖
2.基于参数估计误差的鲁棒自适应律设计及验证 [J], 那靖;杨光宇;高贯斌;张金岗
3.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嘈杂环境下的鲁棒语音增强算法 [J], 李连;李铌
4.基于牛顿迭代二值采样信号参数估计的鲁棒算法 [J], 陆敏杰;刘兆霆
5.基于并行学习鲁棒自适应的行驶车辆特性参数估计方法研究 [J], 汪月英;梁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听觉小波包自适应语音增强方法
基于听觉小波包自适应语音增强方法陈春辉;冯刚【摘要】An auditory model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is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ft and hard thresholds of the traditional wavelet analysis is discussed. A new adaptive dynamic threshold calcul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wavelet thresholds that Donoho introduc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music noise better and the speech enhancement effect is also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s regarding to the clarity and the intelligibility.%建立了听觉模型的小波包,考察了传统小波分析的软硬阈值与Donoho提出的小波阈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动态阈值的计算方法.结果证明,该算法不仅较好地解决了音乐噪声的问题,而且其语音增强效果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可懂度.【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45)002【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听觉掩蔽;小波包;阈值;语音增强【作者】陈春辉;冯刚【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4基于小波的语音增强一直是语音增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在语音增强处理中当噪声与语音的频谱相似时[1],传统的软硬阈值法处理往往无法有效地去除噪声.因此,找出合适的阈值,一直是小波语音增强的难点之一.对于语音分析来说,人类听觉系统对于声音频率的感知与实际频率的对应关系是一种非线性映射关系[2].本文基于Bark尺度采用小波包模拟人耳的频率分析机制,根据空域滤波方法估计出噪声的下限阈值,通过通用阈值确定每一频率群噪声的上限阈值,最后在每一频率群里采用新的阈值动态除噪.人耳是相当完美的声音信息采集和处理器,人耳基底膜如同一个频谱分析器,BARKHAUSEN等学者依据人耳的掩蔽效应的实验结果,提出了频率群的概念.即在20~16 000 Hz范围内分解为24个频率群,频率群的划分相应于基底膜分成许多很小的部分,每一部分对应一个频率群,并且长度相等[3].也就是说,人类听觉系统对于声音频率的感知与实际频率的对应关系,是一种非线性映射关系,这就引出了所谓的Bark尺度的概念. TRAUNMULLAR[4]给出了线性频率与Bark频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即2.1 小波包频率分解小波分解只是将信号的近似系数Aj用于进一步分解(图1).而小波包可根据需要选取近似系数Aj或细节系数Dj做进一步分解(图2),小波包变换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有用信号在近似系数和细节系数的特性,从而找出规律[5].2.2 听觉小波包采用固定分解方式的小波包变换,在0~4 000范围内,划分52个频段.对8 kHz 的采样信号,用8阶的Daubechies5小波对信号进行变换,可得到一个听觉小波包,具体做法如下:(1)0~500 Hz的范围内以31.25 Hz为间隔划分出16个频段,对应着小波包分解的尺度8;(2)500~2 000 Hz以62.5 Hz为间隔划分出24个频段,对应着小波包分解的尺度7;(3)2 000~3 000 Hz间隔是125 Hz有8个频段,对应着小波包分解的尺度6;(4)3 000~4 000 Hz间隔250 Hz有4个频段,对应着小波包分解的尺度5;在0~4 000 Hz范围内以52个频段按顺序对应18个Bark,其频率对应情况如图3所示.图3的2条曲线十分接近,表明用听觉小波包分析可较好地模拟人耳基底膜的频率分析特性[6].3.1 噪声方差的估计和通用阈值实际应用中噪声方差是未知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估计. 假设含噪声信号其中, s(x)和ε(x)分别为真实信号和白噪声.f(x)其小波变换可表示为其中,Wf(i,j)为含噪声信号小波分解的系数,Ws(i,j)为真实信号小波分解的系数,Wε(i,j)为白噪声小波分解的系数,i表示尺度,j表示第j个系数.设其中,WHf(i,j)为含噪声信号小波分解的高频系数,WHs(i,j)为真实信号小波分解的高频系数,WHε(i,j)为白噪声小波分解的高频系数.在高频部分,除了少数几个由真实信号引起的变量值较为突出外,高频部分整个尺度基本上由噪声所产生的系数控制.可据此来估计语音信号中噪声的方差.设含噪声信号f在尺度i上变换为Wf(i,j)(j=1,2,…,N),则其中,PW(i)是尺度i的高频能量.实际上,PW(i)中也包含了真实信号高频部分的能量,这样近似结果在噪声偏小或细节较丰富(即高频部分多时)误差较大.为了提高估计精度,将前两尺度的小波变换值相乘[7]:Corr2(i,j)=WHf(i,j)•WHf(i+1,j) (j=1,2,…,N).做归一化处理,可得:,再与WHf(i,j)相比较,若,则置该点为零.这样处理后得到的值记为(i,j),则(i,j)中基本消除了真实信号剧变引起的较大变换值.设共消除了k个这样的点,可得σ1(i)的近似值[8],根据这个σ1(i)找出噪声的近似阈值DONOHO等[8-9]用小波进行了各种信号去除噪声方法,提出了噪声系数的幅值是以较大的概率小于 2(i)的, 2(i)计算表达式如下:其中,N表示噪声语音的采样点数,2表示噪声的标准方差,可以由以下公式粗略估计:其中,Wf(i,j)表示小波分解尺度i的小波系数,median()为中位数绝对值.性质1 白噪声且噪声分解后系数绝对值不高的语音信号的小波包分解,在同一尺度下, 1(i)<2(i).证明语音信号是短时间相关的,白噪声是加性噪声,信号的子波系数幅值要大于噪声的子波系数幅值[10].对于高频部分:,所以对8 000 Hz的采样频率的语音信号进行8阶的小波分解,得到小波子带的系数的个数N>10,因此,>2.对于均匀分布,幅度趋于平坦的白噪声,有<,可得<2(i)=.对于低频部分:设其中,WLf(i,j)为含噪声信号小波分解的低频系数,WLs(i,j)为真实信号小波分解的高频系数,WLε(i,j)为白噪声小波分解的高频系数,i表示尺度,j表示第几个系数.由于语音主要集中在低频,集中了相关的点,所以<.由式(13)可得<.所以, 1(i)<2(i).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含白噪声且噪声分解后系数绝对值不是很高的语音信号的小波包分解后,在同一尺度上证毕.3.2 自适应动态阈值根据上面对8 kHz的采样信号,用8阶的Daubechies5小波包对Bark尺度的模拟可知,可以通过式(5)~(10)由每一尺度的高频系数估计出4个尺度1(i)(i=5,6,7,8)的噪声阈值;通过式(11)、(12)求出52个频段每个频段内噪声的最大阈值2(i,n)(i=5,6,7,8;n=1,2,…,52),i表示的是小波分解的尺度,n表示频率段.由性质1可知,在同一尺度上图4表明,式(11)算出的阈值 2(i,n)偏大,尤其是在N较大时,倾向于将子带的小波包系数全部为零, 因此通过阈值处理,留下的系数很少,而由式(10)估计出来的噪声方差 1(i)作为阈值,存在着阈值偏小的情况,使保留下来的系数不够纯净.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尽可能减少语音失真,而又使还原的语音具有较高的清唽度和可懂度,避免产生音乐噪声,本文使用了半软阈值函数—双曲阈值法,与其他曲线相比,双曲线具有连续可导性,得到的结果逼近原数值,减少语音损失.新的阈值定义为:传统使用的是软硬阈值对含噪声语音进行处理:(1)硬阈值法:小于阈值的系数被置零,大于阈值的系数保持不变;(2)软阈值法:小于阈值的系数被置零,大于阈值的系数以阈值为大小,作一个收缩如图5.实验表明,“硬”阈值法对噪声清除不够干净,且在一些地方会产生突变,使处理后的语音混有类似音乐声的噪声.而“软”阈值法虽然噪声去除很彻底,但对原始语音的损害较大,使语音的清晰度大大降低.新阈值能动态跟踪噪声的变化:噪声的阈值是由1和2共同决定,在每一尺度上,1为下限,当噪声能量变大时, 2相对变大,反之则变小,动态跟踪语音的变化.新阈值与硬阈值相比具有较好的连续性,与软阈值相比,又减少了语音的损失,如图6.4.1 含噪声的语音处理利用话筒通过Windows的录音机采集到计算机的一段男声语音信号.采样频率为8 kHz、PCM编码、16位量化、单声道、噪声为正态白噪声.取一段自然连续语音,语音长1 s,经8 kHz采样后加入正态白噪声,采用8阶的Daubechies5小波对信号进行变换,并用以上动态阈值法对其进行增强.当信噪比为10、5 dB时处理前后的时域波形如图7、图8所示.4.2 数据分析采用主观评测方法MOS评分和客观评价方法的结果如表1和表2,并比较几种常见噪声环境下本方法与其他方法的对比,结果见图9,可得如下结论:(1)通过主客观评测可知:主观听觉上,基于听觉小波算法清晰度和可懂度均优于谱减法和小波算法,且没有谱减法所特有的残留音乐噪声,听起来较悦耳.(2)比较输出信噪比可以看出,基于听觉小波算法保持了小波域降噪的高信噪比的特点,增强后的语音几乎听不到残留噪声.与谱减法、小波法相比,基于听觉小波算法不仅输出信噪比提高了,而且失真也降低了.利用小波包分析可对听觉模型进行较好地模拟.新的阈值不仅抑制了背影噪声,减少了语音的失真和音乐噪声的产生,而且增强后的语音具有较好的清晰度和可懂度,是一种有效的语音增强方法.人的听觉系统远比上述系统的描述复杂得多,抵抗噪声能力也强,语音增强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Key words: auditory masking; wavelet packet; threshold; speech enhancement【相关文献】[1] 李野,吴亚锋,刘雪飞.基于BARK子波变换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26(4):13-14.[2] 施晓敏,顾济华,陶智,等.基于听觉感知小波变换的电子耳CIS语音信号处理[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23(12)-42.[3] 付强,易克初. 语音信号的Bark子波变换及其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2000,28(10):102-104.[4] TRAUNMULLAR H. Analytical expression for the tonotopic sensory scale[J]. J AcoustSoc Am,1990,88: 97-100.[5] 高志,余啸海.Matlab小波分析与应用[M].2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7-67.[6] 王炜,杨道淳,方元,等.基于听觉模型的小波包变换的语音增强[J].南京大学学报,2001,36(5):630-636.[7] 李野,吴亚锋,刘雪飞. 基于感知小波变换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4):1313-1315.[8] DONOHO D L, JOHNSTONE J M. Ideal spatial adaptation by wavelet shrinkage[J]. Biometrika, 1994, 81(3):425-455.[9] DONOHO D L. De-noising by soft-thresholding. IEEE Trans[J]. On InformationTheory,1995,41(3): 613-627.[10] 樊启斌.小波分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02.。
基于特征补偿和ARM平台的鲁棒语音识别算法实现开题报告
基于特征补偿和ARM平台的鲁棒语音识别算法实现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语音识别技术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但准确率的提高始终是该领域的一大挑战。
目前,语音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语音助手、智能家居、司机辅助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语音信号受到环境和人的因素的影响,识别准确率就会下降,为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性。
特征补偿技术是提高鲁棒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是在语音特征提取的基础上加入预处理过程,以增加信号的可辨度,提高识别准确率。
在现有的特征补偿技术中,对麦克风噪声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使用语音增强算法,但这种方法会导致信号失真和增加计算量,使得实现效率低下。
本课题基于特征补偿技术,提出一种基于ARM平台的鲁棒语音识别算法,用于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和实时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采用特征补偿技术来提高语音识别的鲁棒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麦克风噪声的特征分析:对麦克风噪声进行特征分析,以了解噪声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特征补偿算法设计:设计基于频谱减法和估计-最小均方误差的特征补偿算法,实现对噪声的消除和信号的增强。
3. 音频编解码技术:采用G.711音频编解码标准,实现高效的语音数据传输。
4. ARM平台实现:基于ARM Cortex-M4处理器,开发针对嵌入式系统的鲁棒语音识别系统,以实现实时性和低功耗的要求。
三、研究目标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包括:1. 设计实现一种基于特征补偿和ARM平台的鲁棒语音识别算法,实现对麦克风噪声的消除和信号的增强,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和实时性。
2. 对设计的算法进行实验验证,比较其性能和实现效率,以验证其优越性和可行性。
四、研究难点和解决方法本课题的研究难点主要包括:1. 基于频谱减法和估计-最小均方误差的特征补偿算法如何在ARM平台上高效实现。
2. 如何设计适合嵌入式系统的语音识别系统,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此外,还有一些技术难点需要解决,如语音信号预处理、噪声特征提取、噪声消除和信号增强等。
基于噪声环境下的说话人识别系统的研究
基于噪声环境下的说话人识别系统的研究摘要:对带噪声的语音信号采用消噪算法处理,并提取特征参数mel倒谱系数来建立说话人的特征参数的混合高斯模型,构建了一个基于噪声环境的文本无关的说话人识别系统。
本文详细阐述了梅尔倒谱系数这一主流语音特征及高斯混合通用背景模型来建立说话人识别系统。
实验表明,增加混合高斯模型的维数可以增加系统的识别率。
关键词:说话人识别;梅尔倒谱系数;高斯混合-通用背景模型中图分类号tp39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3-0182-03a study on the text-independent speaker recognition system under noisy conditionlin xiu,fan mao-zhi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0 引言说话人识别指在提取代表个人身份的特征信息,最终识别出说话人。
作为身份鉴定的一种方法,说话人识别具有使用简单、获取方便、使用者的接受程度高等优点,但也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训练条件与测试条件不匹配。
说话人识别系统在训练条件与测试条件匹配的情况下,识别系统具有很好的性能。
由于人体声道特征,语音信道及通话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得说话人识别系统的准确性显著降低。
在说话人识别系统中,有两方面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所选取的语音特征参数应尽量突出说话人的个性特征,使得不同说话人可以在特征空间上尽量分离。
另一方面,降低环境噪声对说话人识别系统的干扰,是使训练条件与测试条件匹配的最好办法。
通常提高系统抗噪性能的方法有3种:1)前端处理,如自适应噪声抵消技术等[1];2)提取具有鲁棒性的特征参数[2];3)后端处理,如归一化补偿变换[3]。
本系统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采用消噪算法对带噪声的语音信号进行消噪。
AI大模型如何改进语音识别的准确性与鲁棒性
AI大模型如何改进语音识别的准确性与鲁棒性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深度学习算法的不断优化,AI大模型在语音识别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然而,虽然AI大模型在语音识别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其准确性和鲁棒性仍然有待提高。
本文将探讨AI大模型在语音识别中如何改进准确性和鲁棒性的关键技术和策略。
一、数据集的优化数据集是训练AI大模型的基础,而且在语音识别中,数据集的数量和质量对模型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为了改进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首先要着力优化数据集。
在构建语音识别数据集时,应该尽可能地包含各种不同口音、语速和环境的语音录音片段,以提高模型对于多样化语音输入的适应能力。
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开放数据集和众包平台,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数据集的录音和整理工作,以扩大数据集规模和提高数据的多样性。
二、模型设计的优化除了数据集的优化外,模型设计也是提升语音识别准确性和鲁棒性的关键。
传统的语音识别模型通常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NN)或卷积神经网络(CNN)等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拟合和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型的模型结构,如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和变压器(Transformer)等。
这些新型模型结构能够更好地捕捉语音序列之间的长距离依赖关系,提高模型对于复杂语音输入的建模能力,并且具有更好的泛化性能,从而有效地改进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三、数据增强与对抗训练数据增强和对抗训练是另外两种有效提升语音识别准确性和鲁棒性的策略。
数据增强通过在训练数据上应用一系列随机变换,如时间扭曲、音高偏移和噪声注入等,来生成更多多样化的训练样本,有效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对抗训练则通过引入对抗性样本,让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对抗来自恶意攻击和环境干扰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模型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试论解决语音识别鲁棒性问题的研究
E L E C T R ON I C S WO R L D・ 探 索与观 察
试 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 决语 音识 别 鲁棒 性 问题 的研 究
北方 民族 大学 樊 海花
【 摘要 】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 ,语音识别的识别性能在不断的提升 ,它作 为一种人机交互的快捷、便利的通信方式,正在被人们所
语音识别中基于模型补偿的噪声鲁棒性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语音识别中基于模型补偿的噪声鲁棒性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智能助手、智能家居、语音支付等。
然而,噪声环境对于语音识别的影响仍然是一个挑战,因为噪声会引入额外的语音失真或增加语音识别的误识别率。
为了克服噪声环境对语音识别性能的影响,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鲁棒性方法来提高识别性能,其中基于模型补偿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之一。
基于模型补偿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噪声环境下的情况下的语音信号生成模型来解决识别问题。
该方法需要在训练样本上建立一个带有噪声的语音信号生成模型,并在测试时使用该模型来生成带有噪声的语音信号,从而可以识别出噪声干扰下的语音信息。
实际上,噪声干扰往往是多样的,因此该方法的识别性能高度依赖于建模质量以及噪声环境与训练数据集的匹配度。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旨在研究语音识别中基于模型补偿的噪声鲁棒性问题,探讨如何在噪声环境下提高语音识别性能。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系统调研。
调研当前语音识别噪声鲁棒性相关的研究现状,了解基于模型补偿方法的发展历程、算法原理和应用现状,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2)建立噪声环境下的语音信号生成模型。
在噪声干扰下,建立生成带有噪声的语音信号的模型。
在训练模型时,需要考虑不同噪声类型、不同强度的干扰,并使用合适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
(3)模型补偿。
基于模型补偿技术,在测试时,根据噪声环境使用建立好的带噪声的语音信号生成模型,生成带有噪声的语音信号,从而提高识别率。
(4)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进行模型优化和验证,以评估基于模型补偿的方法在不同噪声环境下的鲁棒性表现和识别精度,与其他鲁棒性方法进行对比。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模型补偿的鲁棒性方法。
针对问题采用以下技术路线:(1)问题分析与研究背景分析通过分析语音识别中面临的噪声鲁棒性问题与基于模型补偿技术发展的现状为研究问题制定合理方案。
抗噪声语音识别及语音增强算法的应用
|
S^K
|
=
[|
yk
|5
-
βλλ n
(
k)
]1 /5
(1)
其中 5,β为参数 。一般的谱减方法中 λ = 2,β = 1。适当的调
整两参数可以获得更好增强效果 。
掩蔽 ,它描述的是在信号发生的整个时间内产生的掩蔽 , 当 两个音同时作用于人耳时 ,强度大的纯音会影响人耳对强度 小的纯音的感知 ,人耳听不到强度小的纯音 。人耳是一个有 限频率分辨率的声学系统 , 分辨率与当前的频率有关 。掩蔽 曲线如图 2[3 ] 。
ABSTRACT: Imp roving the robustness of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speech recognition tech2 nology. The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 degrades seriously when the training environments and the testing environments are m ismatched . In order to acquire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f speech recognition sys2 tem under noisy environment, in this essay, a new robust speech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p roperties of the human auditory system is p resented . This method p rocesses the noisy speech by using masking p roperties before the M FCC extraction and analyses the speech feature w ith the speech enhancement algorithm and gets the robust speech feature finally. The results in four different kinds of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speech recognition sys2 tem can be imp roved greatly by using the new method under noisy environment and the p roposed method is highly ap2 p licable. KEYW O RD S: Speech recognition; Noise; Robustness; M asking model; Spectral substraction
语音识别技术中的鲁棒性建模研究
语音识别技术中的鲁棒性建模研究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语音识别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的交互方式之一。
从Siri到小爱同学,从语音搜索到智能家居控制,语音识别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实际应用中,语音识别技术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鲁棒性问题。
什么是鲁棒性问题?简单来说,鲁棒性问题就是指语音识别系统对于环境变化(如噪声、语速、口音等)的适应能力。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环境变化是非常普遍和常见的,例如在一个嘈杂的街头环境中,语音识别系统很难对用户的指令做出准确的处理。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鲁棒性,已经成为了语音识别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语音识别系统中,鲁棒性的提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前端信号预处理,二是后端鲁棒性建模。
前端信号预处理主要涉及到降噪、增强、特征提取等技术,目的是尽可能去除噪声和干扰,提取语音信号的最有效信息。
而后端鲁棒性建模则是基于前端的信号处理,对语音识别系统进行建模和训练,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能力。
在后端鲁棒性建模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模型的方法。
模型是对实际情况的一种简化和抽象,通过建立不同的模型来描述语音信号的不同特征。
在语音识别系统中,最常用的模型是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
HMM是一种用于描述序列数据的概率模型,它假设一个系统的内部状态是不可见的,只能通过观测到的结果来进行推断。
在语音识别系统中,HMM模型可以用来描述语音信号的不同状态,如音素、音节和单词等。
针对不同的环境变化,可以建立不同的HMM模型,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然而,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仅仅使用传统的HMM模型是远远不够的。
此时,我们需要针对具体的环境和应用场景,进行一系列的鲁棒性建模研究。
比如考虑口音识别问题,就需要对不同口音的语音信号进行建模,以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口音鲁棒性。
再比如对于语速变化问题,可以建立不同语速的HMM模型,以应对快语音和慢语音的识别。
现代信号处理报告:语音增强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阅读报告在认真阅读本课程相关文献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维纳滤波、小波变换、语音信号处理方面知识的理解,本人近期主要是针对语音增强领域相关文献进行了阅读,并查阅了相关文献,学习了语音增强的一般方法。
下文主要是本人在阅读文献后的一些学习记录和体会。
一、语音增强研究现状语音增强是指当语音信号被各种各样的噪声干扰、甚至淹没后,从噪声背景中提取有用的语音信号,抑制、降低噪声干扰的技术。
语音通信领域中,由于受到周围环境以及传输信道的影响,纯净语音添加了背景噪声,导致音质恶化。
语音增强的目的是降低噪声分量,提高语音清晰度和可懂度,减轻听觉疲劳,主要应用在嘈杂环境下的噪声抑制、语音压缩和语音识别等场合。
由于噪声干扰干扰通常都是随机的,从带噪语音中提取完全纯净的语音几乎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语音增强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改进语音质量,消除背景噪音,使听者乐于接受,不感觉疲劳,这是一种主观度量;二是提高语音可懂度,这是一种客观度量。
这两个目的往往不能兼得。
语音增强方法分时域方法和频域方法两种。
由于语音的短时幅度谱对听觉的影响远大于短时相位谱对听觉的影响,基于频域增强方法的研究较多。
常见的语音增强方法有大致可分为两类:1、基于语音统计特性的方法:如谱减法,最大似然估计法(ML),最小均方误差估计法(MMSE)。
2、基于人类感知特性的方法:如利用人耳的听觉带通滤波器组特性或听觉掩蔽效应改善增强效果。
例如基于谱相减的语音增强算法、基于小波分析的语音增强算法、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语音增强算法、基于信号子空间的增强方法、基于听觉掩蔽效应的语音增强方法、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语音增强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语音增强方法等都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语音增强算法。
二、阅读文献主要内容在目前的频域语音增强方法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点:在增强过程中,由于是利用有声/无声检测技术以无声期间的噪声方差作为当前分析帧各频率点的噪声频谱分量的估计,而噪声频谱具有高斯分布,其幅度随机变化范围较宽,便会产生随机误差。
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噪声鲁棒性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噪声鲁棒性研究语音识别是一项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噪声干扰,语音识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们开始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噪声鲁棒性。
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模仿了人脑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大量数据进行训练,深度学习可以实现对复杂问题的高效解决。
在语音识别领域,深度学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成为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然而,在真实世界中进行语音识别时,由于各种环境噪声(如背景噪声、麦克风干扰等),系统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些噪声会改变原始语音信号的特征分布,并引入额外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构建鲁棒性较强的语音识别系统方面,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为了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噪声鲁棒性,研究人员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
首先,他们尝试通过预处理技术来减少噪声对语音信号的影响。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降噪、增强和特征变换等。
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可以减少环境噪声的干扰,提高信号质量。
而增强技术则可以通过对原始语音信号进行增益或滤波等操作,使得信号更容易被识别。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们还尝试通过改进深度学习模型来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鲁棒性。
他们发现,在传统深度学习模型中引入一些特定结构和机制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在噪声环境下的性能。
例如,在循环神经网络(RNN)中引入长短时记忆(LSTM)单元可以有效地捕捉时间序列中长距离依赖关系,并改善模型对噪声干扰的鲁棒性。
此外,为了更好地应对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噪声,研究人员们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方法。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引入噪声数据来进行数据增强,从而提高系统对噪声的适应能力。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多任务学习的方式来训练模型,使其能够同时学习到语音识别和噪声分类等任务,从而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除了以上方法外,研究人员们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评估来验证他们提出的方法和技术。
说话人辨认中的特征参数提取和鲁棒性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说话人辨认中的特征参数提取和鲁棒性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语音识别成为了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安全领域中,语音识别技术能够为罪犯的追踪、声纹认证和犯罪分析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而这些技术各自都涉及了对话者的身份信息的获取和辨识。
所以,对于语音识别中的说话人辨认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语音识别的关键环节是对话者的身份识别,这对于整个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怎样从众多说话人中准确地确定一个人的身份,以及如何有效提取出不变、重要的特征参数,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本论文开题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在语音识别中的说话人辨认技术,提取出有效的特征参数,并通过鲁棒性技术保证所提取到的特征参数更加准确和稳定。
具体目标如下:1. 探究说话人辨认中的特征参数提取技术,包括MFCC、LPCC和PLP等常用的特征参数提取方法,以及深度学习方法在特征参数提取中的应用。
2.分析特征参数提取过程中的噪声干扰、语速、方言等因素对说话人辨认效果的影响,从而提出鲁棒性技术的解决方案,保证所提取到的特征参数更加准确和稳定。
3.设计并实现一个说话人辨认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三、研究内容1. 说话人辨认中的特征参数提取技术本章将介绍说话人辨认中的特征参数提取技术,并通过对MFCC、LPCC和PLP等常用方法的比较评估,选择合适的方法用于提取出特定说话人的特征参数。
同时,本章也将探索深度学习在特征参数提取中的应用,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自编码器等。
2. 鲁棒性技术在说话人辨认中的应用研究在特征参数提取过程中,噪声干扰、语速、方言等因素都会对所提取到的特征参数的准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章将从鲁棒性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解决这些影响,保证所提取到的特征参数更加准确和稳定。
基于HMMSVM的抗噪语音特征提取及优化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robustness of speech recognition,a new method of feature combination is proposed. Weighted optimization of Mel 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s ( MFCC )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F ratio. Meanwhile,several features are extracted for combination in different ways as input of hidden Markov model ( HMM) for training. Then,the best combination with anti-noise property is descended by PCA. Finally,the SVM classifier is added as a post processor.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improved MFCC,short-time average energy and Teager energy operator performs best,whose recognition rate is 90. 48 % . And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based on PCA brings a 0. 4 % reduction on recognition rate. But the speed of calculation is promoted. After adding post processor,the total recognition rate of the system reaches 95. 25 % . The recognition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and the ability of system classific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a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recognition method,the accuracy rate is improved. Keywords: speech recognition; Mel frequency cepstrum coefficient ( MFCC ) ; feature parameter extrac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 hidden Markov model( HMM) ;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支持向量机对噪声数据的鲁棒性优化方法
支持向量机对噪声数据的鲁棒性优化方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中。
然而,当面对噪声数据时,传统的SVM模型可能会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鲁棒性优化方法,以提高SVM在处理噪声数据时的效果。
一、引言噪声数据是指在训练集中存在错误标记或异常样本的数据。
这些噪声数据会对传统的SVM模型造成影响,导致分类器的准确性下降。
因此,鲁棒性优化方法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二、数据预处理在使用SVM模型之前,通常会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特征选择、特征缩放和数据平衡等。
对于噪声数据,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预处理方法,如异常值检测和噪声过滤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处理噪声数据,提高模型的鲁棒性。
三、核函数选择在SVM模型中,核函数的选择对于模型的性能至关重要。
传统的线性核函数在处理噪声数据时效果较差,因为它无法很好地处理非线性关系。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核函数,如高斯核函数和多项式核函数等。
这些核函数可以更好地适应噪声数据的非线性特征,提高模型的鲁棒性。
四、损失函数设计损失函数是SVM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衡量模型的性能。
对于噪声数据,传统的损失函数可能会受到噪声样本的干扰,导致模型的性能下降。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损失函数,如Hinge损失函数和Huber损失函数等。
这些损失函数可以更好地处理噪声数据,提高模型的鲁棒性。
五、正则化方法正则化是一种常用的优化方法,用于控制模型的复杂度。
对于噪声数据,传统的正则化方法可能会受到噪声样本的影响,导致模型的性能下降。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正则化方法,如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等。
这些正则化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噪声数据,提高模型的鲁棒性。
六、交叉验证交叉验证是一种常用的模型评估方法,用于选择最优的模型参数。
对于噪声数据,传统的交叉验证方法可能会受到噪声样本的影响,导致模型的性能评估不准确。
智能语音识别领域中的噪声抑制与语音增强研究
智能语音识别领域中的噪声抑制与语音增强研究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人机交互、智能音箱、语音助手等领域。
然而,由于环境噪声的存在,语音信号往往受到干扰,导致识别准确率下降。
因此,噪声抑制与语音增强技术在智能语音识别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噪声抑制的目标是减少背景噪声对语音信号的干扰,通过算法对噪声进行建模处理,使语音信号的特征更加明确。
常见的噪声抑制算法有谱减法、Wiener滤波、频域双向微分滤波等。
谱减法通过将噪声估计值从原始信号频谱中减去,减少噪声成分;Wiener滤波通过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估计信号的幅度谱来抑制噪声;频域双向微分滤波则利用短时频谱的变化率来区分信号和噪声。
这些算法能够有效地抑制各类噪声,提高语音信号的质量和识别准确率。
语音增强技术旨在通过算法对低质量语音信号进行优化,提高其清晰度和可懂度。
常见的语音增强算法有信号幅值放大、频谱减少、时域和频域的平滑滤波等。
信号幅值放大通过放大信号的幅值,使语音信号更容易被听到;频谱减少通过减小信号的频谱之间的间隔,使语音信号更容易被区分;时域和频域的平滑滤波则通过对信号的瞬时和频谱特性进行平滑处理,减少噪声的干扰。
这些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低质量语音的可懂度和清晰度。
在智能语音识别领域,噪声抑制与语音增强技术的研究通过对语音信号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性能。
首先,噪声抑制技术可以降低环境噪声对语音信号的干扰,使得语音信号更加清晰、可懂,从而提高识别准确率。
其次,语音增强技术能够优化低质量语音信号,提升其可懂度和清晰度,使得语音识别系统能够更好地识别用户的指令和需求。
此外,噪声抑制和语音增强技术还可以帮助语音助手、智能音箱等设备更好地与用户进行交互,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目前,智能语音识别领域中的噪声抑制与语音增强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环境下的噪声类型和强度差异较大,噪声抑制算法需要具备较强的自适应性,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噪声的特点。
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噪声鲁棒性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噪声鲁棒性研究第一章:引言语音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涉及到将人类语音信号转化为可理解的文本或命令。
然而,实际的语音识别任务往往受到环境噪声的干扰,影响着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为了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鲁棒性,深度学习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噪声鲁棒性的研究。
第二章:问题描述语音识别系统的鲁棒性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环境噪声,如街头噪音、电视声音等,会对语音信号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识别结果不精确甚至错误。
因此,提高语音识别系统对噪声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章: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领域。
主要的深度学习模型包括深度神经网络(DNN)、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等。
这些模型能够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进行学习,提取语音信号的特征,从而实现对噪声的鲁棒识别。
第四章:噪声对语音识别性能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噪声对语音识别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噪声严重影响语音信号的质量和清晰度,使得语音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特别是在高噪声环境下,传统的语音识别系统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识别效果。
第五章:基于深度学习的噪声鲁棒性研究深度学习技术在提高语音识别系统噪声鲁棒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研究者们通过改进深度神经网络的架构,引入适应性算法,优化训练数据等方法,提高了语音识别系统对噪声的适应能力。
此外,进一步将深度学习模型与传统的特征提取算法结合,也能够有效提高噪声下的语音识别性能。
第六章: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为了验证深度学习在噪声鲁棒性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系统相比传统方法在噪声环境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并且,在不同类型的噪声中,深度学习模型也表现出很好的适应能力。
第七章:深度学习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尽管深度学习在噪声鲁棒性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基于鲁棒变分准循环自编码
基于鲁棒变分准循环自编码
网络进行的无监督语音增强研究
近年来,语音增强技术成为了语音信号处理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旨在将噪声、回声等无用信息剥离,更好地提取出人们真正需要的纯净语音信号。
本文就基于鲁棒变分准循环自编码网络,探讨其在无监督语音增强上的应用。
鲁棒变分准循环自编码网络(Robust VAE-CycleGAN)基于变分自编码网络(VAE)和循环一致性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两大经典模型构建而成,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解决语音增强过程中存在的领域转移和主观感受等问题。
具体地,Robust VAE-CycleGAN将无噪语音和有噪语音作为其输入数据,旨在通过学习无噪语音的潜在表示,进而提取出更有利于噪音去除的特征,最终重构出具有高质量语音信号的增强音频。
在训练过程中,该网络采用了几种技术,如对抗损失函数、重构损失函数、循环一致性损失函数等,以保证网络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与传统的语音增强方法相比,Robust VAE-CycleGAN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可以适应不同领域和噪声环境的语音数据增强;
2. 训练过程非常高效,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规模语音增强任务;
3. 增强语音的质量较高,具有较好的主观感受,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度。
总之,无监督语音增强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而基于鲁棒变分准循环自编码网络的语音增强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良好前景。
我们期待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该方法,提高其效率和准确性,为社会带来更多实际应用场景。
基于语音学知识的鲁棒性两级语音起点检测方法
基于语音学知识的鲁棒性两级语音起点检测方法
于迎霞
【期刊名称】《电声技术》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语音识别系统的实用化,需要对噪声有很强的鲁棒性,而噪声环境下的端点检测对整个识别系统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提出一种基于语音学知识的两级起点检测方法,其中第一级选取短时能零比和短时谱幅作为初检特征,并采取自适应门限,第二级根据语音起点能量变化和语音性持续时间进行起点的确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常见噪声环境下鲁棒性较好,且适于实时应用.
【总页数】4页(P51-54)
【作者】于迎霞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2.3
【相关文献】
1.一种鲁棒性层次化语音/非语音检测方法 [J], 张力;张连海;陈斌
2.浅析零起点美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若干偏误--对美国赴陕西师范大学学习的零起点学生的语音教学反思 [J], 曹思远
3.结合语音学知识的藏语语音端点检测方法研究 [J], 刘泽国;张会庆;张环;张兆基
4.一种基于语音学知识的汉语辅音分类方法 [J], 王毓芳;尹宝林
5.实验语音学的作用及其与语言学的关系——《实验语音学知识讲话》(选载) [J], 贺宁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