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的新进展.pdf
热带印度洋地区OLR季节内振荡研究
了细 致 的研 究 。而关 于 热带 印度 洋一 太 平 洋海 表 温度 的研
究 表 明 , 带 印度 洋 与太平 洋 海温 有 密切 的联 系 , 以将 它 热 可 们 视 为 统 一 的 热带 海 气 耦 合 系统 , 热 带 印度 洋 与 热 带 太 而 平 洋 海 气 耦 合 系统 之 间 存在 着显 著 的相 互 作 用 。 对 这 个 而 耦 合 系统 的 对 流 活 动 的 研 究 还 比 较 少 。 因此 , 必要 利 用 有
3 。 南纬 3 。 东经 3 。 10 ) 日平均 的格 点 资料 。 0至 0, O~ 2。逐
1 . 处 理 方 法 2
方法 一 : L 资料 主要 反 映了 低纬 度 对流 活动 情 况 。 OR 为
了验 证 不 同地 区 O R振 荡 周期 是 否 有差 异 , 热 带 印度 洋 L 对 地 区 的所 有 网格 点进行 功 率谱 分析 。 率谱 估计 公 式为 : 功 [0+ r )1cs cs r )∑ ( (+0 o堕 ( f
) , 2 … ・ ] ( 1 m)
B{ ̄ l ol = s ls s
1 ( 0 m) / z , 2 :
式 中 ,( ) rJ 为相 关 函数 ,= , , , …m一 , 为 相关 函 r 7 0 12 … 1m
对 流活 动 的强 弱 、 尺度 垂 直运 动 的信 息 , 天气 气候 的诊 大 在
断 分析 和 监 测 工 作 中有 着 十 分 重要 的作 用 。 些研 究 者 利 一 用 O R 资料 对 青 藏 高 原 对 流 活动 的变 化 特 征 及 其 影 响 做 L
MJO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的新事实
MJO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的新事实任宏利;沈雨旸【期刊名称】《气象科技进展》【年(卷),期】2016(0)3【摘要】在次季节时间尺度上,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是全球气候变率的首要模态。
MJO不仅对热带天气气候产生直接影响,还能够通过传播和激发大气遥相关等方式对热带外地区产生重要影响,成为目前次季节—季节气候预测最重要的可预报性来源。
MJO对于我国天气气候影响的探索由来已久,在很多方面有了显著进展,但仍需深入研究。
首先对MJO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过往研究进行了回顾,并进一步利用新的观测资料诊断分析,发现了MJO对我国气候影响的一些新事实。
初步结论包括:MJO对我国冬季降水的影响主要局限在江南—华南区域,而夏季扩展到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对冬季气温的影响较大,其范围覆盖了东北、华北以及西部广大区域,而夏季解释方差有所减小,其区域位于除了黄河流域以外的广大地区;在去掉高频噪音后,纯粹MJO信号对我国主要区域气温和降水低频变化的解释方差可接近30%;MJO对我国冬夏季温度降水的影响存在明显滞后效应,应在使用MJO信号进行我国气象要素预报时加以考虑。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MJO) or more generally called tropical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O), dominates climate variability worldwide on the subseasonal timescale. It is well-known that MJO can impact weather and climate not only in tropics, but also in extratropics through the propagation and excitation of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s, 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ability source in the subseasonal-to-seasonalprediction. A great many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impacts of MJO on weather and climate in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s, and made a signiifcant progress in different aspects. However, further deep understanding is still needed. This study firstly reviews previous studies of impacts of MJO on China weather and climate, and then shows the new results regarding such impacts of MJO, based on diagnoses of new observations, then gives preliminary conclusionsas followings:. the impacts of MJO on rainfall are mainly limited in the regions from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o the South of China in winter, but are extended to the more southern and Tibetan Plateau areas in summer. It shows a signiifcant inlfuence of MJO on winter temperature over the Northeast of China, the North of China, and most of the western China, while a relatively weakened impact on summer temperature over the large areas in China except for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fter removing high-frequency noise, pure MJO signal can explain about 30% variance of low-frequency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 China. Moreover,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delayed impact of MJO on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 both winter and summer in China and it is need to be consideredin the future predictions and futher studies .【总页数】9页(P97-105)【作者】任宏利;沈雨旸【作者单位】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J], 中国科学院学部2.MJO对我国南海冬季风异常的影响 [J], 周群;黄焕卿3.MJO对我国降水影响的季节调制和动力-统计降尺度预测 [J], 吴捷;任宏利;许小峰;高丽4.热带MJO对2009年11月我国东部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可能影响 [J], 贾小龙;梁潇云5.MJO对我国东部春季降水影响的分析 [J], 白旭旭;李崇银;谭言科;关志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数值模拟Ⅱ.全球变暖的影响
难 以证 实 。
关键 词
文章 编 号
季节内振荡
人类活动影 响
全球变暖
数值模拟
中图 分 类 号 P 3 43 文献标识码 A
10 0 6—99 2 0 )0 —0 7 — 9 8 5(0 7 4 5 7 0
Nu e i a m u a i n o h nt a e s na c la i n m r c lSi l to f t e I r s a 0 lOs il to Pa t I :I pa to o a a m i r I m c f Gl b lW r ng
YU n - a g ,JANG o Ro g ~ ,a d HE Jn Ha Yo gQin I Gu — n n i- i
1Sae yL b rtr fNu r a d l gf r m sh rc cecs n o h scl udDy a c ,Isi t fAt s tt a oaoyo me c l Ke i Mo ei o op ei i e dGep y i i n mis nt ue m n At S n a a Fl t o o p ei Ph s s C iee a e yo c cs e ig 1 0 2 hrc y i , hn s d m f S i e ,B f n 0 0 9 c Ac n e 2De at n fAt s hmcS i cs p rme t m p e ce e ,Na jn iest f If r a inE gneig,Na jn 2 0 4 o o n n igUnvri o n om t n iern y o nig 10 4
华南春季降水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开题报告
华南春季降水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开题报告题目:华南春季降水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研究摘要: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而春季是该地区降水量最丰富的季节之一,因此研究华南春季降水的特点及其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历史降水资料和大气环境资料,通过对华南春季降水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了华南春季降水的特点及其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关系,为研究华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华南春季降水;大气季节内振荡;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一、研究背景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而春季是该地区降水量最丰富的季节之一。
因此,研究华南春季降水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对于研究华南地区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大气季节内振荡是影响亚洲季风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华南春季降水的形成和变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华南春季降水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关系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华南地区的水文气象情况,还能够为研究气候变化、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华南春季降水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华南春季降水的特点及其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关系,为研究华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1.收集历史观测资料。
本文收集了华南地区近几十年春季降水资料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观测资料,以分析华南春季降水的特点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规律。
2.数据分析。
本文通过对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华南春季降水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利用数值模拟方法。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华南春季降水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并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四、研究内容和进度安排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华南地区春季降水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规律分析;2.华南春季降水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关系探讨;3.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未来华南地区春季降水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与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的影响研究
大气季节内振 荡( t sao a O cl t n I r esnl sia o ,简称 na li IO , 由 Mad n Jl n S )是 d e 和 u a 首先在热带大气 的风场 i 和气压场 中发 现的 ,故热带地 区的大气 季节 内振荡
通常也称 之为 Ma dnJl nO c l in简称 MJ ) d e . i sia o ( ua lt O。 IO 是季节 内尺度上(0~ 0天 ) S 3 6 大气环流及气候 的
平 中的 2倍 , 且 强 度 更 强 ; o e 等 [ 为 在 MJ 并 S bl 5 认 O
种变化 ,已被视为 重要 的大气环流系统之一 ,其
活动及 其异常对不少地 区的天气 和气候都有重大 的
影 响。由于其时间尺度介于 月、季之间 ,因而与长
期天气变化 和短期气候异常均有 密切关 系 ,近年来
24 8
热
带
气
象
学
报
2 6卷
MJ O活跃位相有利 于 I0。 O E以西 的南印度洋上热带 气旋生成 ;对生成在墨西哥湾和加勒 比海西部区域 的热带气旋数 目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结论隅; 祝从文等
IO 动能【 S 】
,即将风场进行季节 内尺度的滤波 ,
再对滤波后 的低频风场计算其பைடு நூலகம்能 。另外一种方法 是方差分析皿 I ,即对经过滤波 的时间序列 在每个 。2 ” 格点上计算其 方差 ,以便研究季节 内振荡能量 的空
周围大气 环流有正反馈 的作用 ,从而导致积云对流 的进 一步加强 ,这 种强的积云对流会 引起赤道西风异常 ,产 生异 常 Wa e 环流 ,在菲律宾 附近形成风场 的低层辐合 、高层 辐散 ,增强那里的上升气流 ,有 利于台风生成 。 lr k
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和主时间尺度分析及其在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解读
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和主时间尺度分析及其在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中的应用大气季节内振荡自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以来,日渐受到气象学界的广泛重视。
目前学术界已普遍认为:大气季节内振荡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一种广泛存在的变化现象,甚至可看作是全球大气运动的一种固有特征。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亚洲季风区、澳洲季风区、太平洋地区、北美西海岸以及南美洲和非洲地区的降水变率有着重要影响。
大气季节内振荡调制着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台风的生成,影响着赤道大西洋的表面风,同时还与ENSO事件有着一定的联系。
有关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研究,弥补了中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的缝隙,对于气象事业的发展来说,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抓住大气季节内振荡具有多种传播方向这一本质的特征,根据波的传播理论,提出了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方法,这一方法突破了传统分析方法都是对变量整体进行分析的局限性。
围绕着这一新方法,对热带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热带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纬向传播特征与ENSO事件的可能联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东亚季风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江淮流域洪涝的影响进行了重点剖析。
另外,本文从持续时间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判断时间序列主要时间尺度的方法:主时间尺度分析,之后采用此方法从全球的角度分析了大气季节内振荡存在的主要区域。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针对大气季节内振荡具有多种传播方向这一本质特征,基于波的传播理论,提出了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方法。
并利用理想的数学函数对这一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可以对构造的理想函数进行正确的分解,得到与构造前相同的分量场。
这就从理想函数的角度验证了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采用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方法,我们对热带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地区,东传分量场上,大气季节内振荡信号的系统性东传现象显著,主要时间周期为30-60天,空间主要表现为纬向1波特征,对流层上、下层呈反位相的“斜压”结构;相对而言,西传分量场上,大气季节内振荡信号的西传特征无论强度还是系统性都要弱很多,仅在个别年份比较清楚。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季节预测:统计事实研究
方面,MJ O位相 l ~4和 l 0时 ,T C活跃于菲律宾 以东的西北太平洋上,主要路径为西北偏北行 ,可能登 陆华东 、
华北;而位相 5 ~8时,T C主要活跃在菲律宾附近及 以西到南海 ,以偏西行路径 为主,可能登陆华南。MJ O对登 陆华南 T C也有显著影响。该定量统计检验 结果可 为 T C活动季节 内预测提供依据 。 关键词 热带大气季节 内振荡 热带气旋 路径 强度 西北太平洋
3广 西壮 族 自治 区气候 中心 ,南 宁 5 3 0 0 2 2
摘
要
应用 NOA A气候预测 中心提供的热带大气季节 内振荡 ( MJ O) 客观业务指数及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 究
所提供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 旋 ( T C)最佳路径资料集 ,定量统计检验了 MJ O 对夏 季西 北太平洋 T C活动的调制 作用 。 结 果表 明: MJ O对 T C的生成、强度 、路径和 登陆活动都有显著 的调节作用 。当高空辐合 中心位于 1 2 0 。 E ~ 1 6 0  ̄ E( MJ O位相 3 ~5 )时,西北太平洋 T C生成偏少 ,且生成位置偏北 ;而当高空辐合中心位于 1 0 。 W~7 0 。 E ( MJ O 位相 8 ~1 O )时,西北太平洋 T C生成偏多,且生成 位置 偏南;随着 T C强度加 强,能达到显著调节作用 的 MJ O位相逐渐减少 ,当高空辐合辐散中心位于 7 0 。 E( MJ O位相 1 0 )时 ,对 T C强度调制最显著 。在路径调节
第 1 8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1 月
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
Cl i ma t i c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Re s e a r c h
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进展
An es n在 研 究 纬 向平 均 西 风 角 动 量 的 向北 输 送 时 指 出 了 中纬 度 MJ 的存 在 _ d ro O l 。张 可 苏 : 、 崇 银 、 金 海 等 6 、 隆 勋 等 进 一 步 研 究 了 它 的 时 空 尺 度 、 构 特 征 和 移 动 规 ]李 何 tt 陈 7 - 3 结 律 , 要 概 括 为 : ) 向尺 度 相 对 较小 , 纬度 MJ 主 要 表 现 为 1 4波 , 向 3波 甚 至 更 为 突 扼 1纬 中 O ~ 纬
Ya u a i 1 7 s n r 在 9 9年 第 一 次 把 向东 传播 的 赤 道 区 域 振 荡 同 印 度 季 风 的 活 跃 一 中断 期 联 系 起 来 ]其 科 学 意 义 及 应 用 价 值 引 起 广 泛 重 视 , MJ 的 研 究 得 到 极 大 推 动 , 1 7 , 使 O 故 9 9年 被 看 作 是 振 荡 研 究 的 一 个 转 折 点 。现 在 , 们 对 于 MJ 的 时 空 尺 度 、 构 和 传 播 特 征 等 基 本 属 性 人 O 结 已 有 清 楚 了解 。最 近 的许 多研 究 利 用 系统 的 观 测 资 料 及 发 展 的模 式 深 入 探 讨 了 MJ 的 季 节 O 变 化 与 异 常 、 O 与其 他 尺 度 现 象 ( E n MJ 如 1Nio事 件 ) 的关 系 , 深 了对 MJ 机 制 的认 识 。 加 O
] 这 些 特 征 可 概 括 ,
为 : ) 带 M J 主 要 表 现 为 纬 向 1波 特 征 , 同 时 也存 在 其 他 空 间 尺 度 的 扰 动 , 括 超 级 云 团 1热 O) 播 以 向东 ( L 传 播 为 主 , 时 又 存 在 其 他 多 种 传 播 2热 O 经 传 J) 同
MJO研究新进展
MJO研究新进展MJO研究新进展摘要:季风是东亚地区重要的气候特征,对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是一种重要的大气环流模态,它在短期季节变化和中长期气候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MJO的基本特征、研究进展以及其与季风的关系。
一、MJO的基本特征MJO是一种环状的大气波动,表现为纬向运动的东西向传播。
研究表明,MJO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大约在30至60天之间变化。
其次,MJO表现为对流活动的增强和抑制的交替出现,对流活动增强时伴随着降水的增加,而抑制时则降水减少。
此外,MJO还表现为低层风场和上层风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轮转涡”的特征。
二、MJO的研究进展1. MJO的观测研究通过卫星观测资料和气象站点观测资料,科学家们对MJO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MJO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广泛地区都有出现,并且其活动范围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MJO还与地球表面的海温异常和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2. MJO的模拟研究目前,科学家们通过数值模式和耦合模式等方法对MJO进行了多方面的模拟研究。
模拟结果显示,大气湍流、热力学过程以及海洋和陆地等各种因素都对MJO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中,对流参数化方案在模拟MJO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其模拟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3. MJO的动力学机制研究MJO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复杂的动力学过程。
研究表明,MJO的出现与大尺度环流和中尺度对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尤其是热带地区的年代际风场变化对MJO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MJO与副热带高压和赤道Rossby波等环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对其发展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三、MJO与季风的关系MJO对季风的形成和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MJO活动区的降水和风场异常能够引起季风环流的急剧变化。
MJO的活动会导致短期季风降水的增加或减少,从而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夏季中国东部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区域模式模拟
Ab ta t Pe f r n eo e i n lci t d l src ro ma c f r g o a l a ma e mo e CREM 。wh c s d v lp d a h t t y L b r t r fNu ih wa e eo e tt eS a e Ke a o a o y o —
中图分类号 P 2 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9 9 2 1 )0 —13 —1 0 6 8 5(0 1 6 0 3 3
科
学
盯
㈣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 式 C E R M
I r s a O lOs il to fS m m e i f l v rEa t r i nta e s na c la i n o u rRa n a lo e se n Ch na S m u a e t go lClm a eM o e i l td wih a Re ina i t dl Z HAo o g o,,Z Ch n b 1 2 HOU a jn ,L o, ,W ANG 1 a dS Tinu IB 12 Lu , n UN n , Da
1S ae yL brtr f Nu r a d l gf rAt s hrcS ine n o h scl li n mis nt ue fAt s ttKe aoaoyo mei l c Mo ei o mop ei c cs dGep yia udDy a c ,Is tto mo— n e a F i p ei P y i ,C iee a e y o cecs ejn 1 0 2 h rc h s s hn s d m f Sine ,B iig 0 0 9 c Ac 2G a u t Unvri f C iee a e fS ine ,B iig 1 0 4 r d ae ies yo hn s Acd myo cecs e n 0 0 9 t j
亚洲两个季风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比较分析
21 0 1年 9月
大
气
科
学
V0 . 5 No 5 13 . Sp. 2 1 et 01
Chn s o r a f mo p ei ce c s iee J u n lo At s h rcS in e
阙志萍,李崇银.2 1 .亚洲两个季风 区大气季节 内振荡 的比较分析 _] 01 J.大气科学 , 5( ) 9 3 5 :7 1—8 0 Qu hpn ,L h n yn 0 1 0. eZ iig i o g i.2 1. C
QUE Z iig , n o g i 。 hpn a dLI Ch n yn ,
1S ae yL br tr fNu rcl d l gf r mop ei S i cs n ep y i l udDy a c ,I s tt ng ttKe aoaoyo meia Mo ei o n At s h rc ce e dG o h s a i n mis nt ue fAtvs n a c Fl i o p ei P y is hns a e f S ine , e n 10 2 h rc h s ,C iee c Acd myo cecs B Oig 0 0 9
结构
传播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P 6 42
Co pa a i e Ana y i ft m o p e i n r s a o a c la i n m r tv l ss o he At s h r c I t a e s n lOs il to i n Two Asa o o n Re i ns i n M ns o g o
C mprt e n l i o te t op e c nrsao a oc l i oA i o so g n J . h ee o ra o t op e c c ne o aa v a s f h m sh r t e snl si t n nt s nm no nr i s[] C i s J unl f m sh r i cs i a ys a ii a l oi w a a eo n A iS 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季节内振荡(iso)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推荐指数 3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研热词 海表温度 风场 雨带分布 纬向传播 年际年代际变化 季节内振荡强度 季节内振荡(iso) 大气季内振荡 副热带高压 前沿推进 东亚夏季风 el ni(n)o
推荐指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科研热词 大气季节内振荡 经向风 热带天气尺度波动 滞后线性回归 气候特征 气候学 气候动力学 有限区域波数-功率谱 季风槽 季节内振荡(iso) 季节内振荡 合成分析 台风路径 台风 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科研热词 大气季节内振荡 季节内振荡 东亚夏季风 补充特征 经向传播 经向不对称 纬向传播 特征和机理 模拟 接力传播 年际变化 对东亚季风区的影响 大气环流模式 大尺度降水 印度夏季风 北传 不同时间尺度变化
2014年 科研热词 海气相互作用 气候学 气候季节内振荡(ciso) 川渝陕甘地区 季节内振荡 夏季降水 反相 南海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 低频动能 中国东南部 东亚夏季风 enso循环 30~60 d季节内振荡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科研热词 大气季节内振荡 长江流域持续暴雨 越赤道气流 活动特征 气候变率 季节内振荡 台风路径 南北半球环流相互作用 低频系统 低频气旋 不同时间尺度变化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
p ei Ph sc , hns a e f S i cs e ig 10 2 h r yis C iee c Acd myo ce e ,B i n 0 0 9 n j
3Ke a oaoyo g oa l t — n i n n o at i I s tt mop ei Ph s s C iee a e yS i yL b rtr fRe in l i e E vr met rE s As C ma o f a, nt ue fAt sh rc yi , hnsAcd myo c i o c
Pr cp t to n S u h Chi a e i ia i n i o t n
ZHANG n ,LI Pe g e ,XI Li a N n f i ONG h 。,a d W U n Zபைடு நூலகம் n Ho g
1C iaMeer [ g c l miit t n Tr i ig Ce t B iig 1 0 8 h n to oo ia Ad n sr i a nn ne a o r, ejn 0 0 1
文章编号
热带大气季节 内振荡
前汛期
降水
华南
实时热带大气季节 内振荡指数
P 6 41 文献标识码 A
10 —9 9 2 1 )0 —0 6 ~1 0 6 8 5( 0 1 3 5 0 1
中图分类号
I a to h a d n J la cla in o e fo d S a o mp c ft eM d e 。 u i n Os ilto n Pr -l o e s n
At s hei ce c s(n Chn s ) 5 ( :5 0—5 0 mo p rcS in e i ie e ,3 3) 6 7.
热带印度洋地区OLR季节内振荡研究
近年来,全球卫星遥感资料的不断完善和应用,为揭示新观测事实和研究天气气候系统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卫星观测提供的大范围连续观测资料,克服了热带地区观测资料缺乏的问题,而且由于观测时间间隔短,时间序列连续性好,使研究热带地区大气环流季节内时间尺度上的振荡成为可能[1-2]。
但是,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科学问题尚未完全搞清楚,尤其是有关大气ISO 的数值模拟,以及如何在GCM 中很好描写大气ISO 的活动仍是尚待继续研究的问题[3]。
OLR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称为向外长波辐射或外逸长波辐射,定义是气象卫星辐射仪红外通道观测到的地气系统(大气顶部)射出的长波辐射OLR ,它可以反映对流活动的强弱、大尺度垂直运动的信息,在天气气候的诊断分析和监测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些研究者利用OLR 资料对青藏高原对流活动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做了细致的研究。
而关于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表温度的研究表明,热带印度洋与太平洋海温有密切的联系,可以将它们视为统一的热带海气耦合系统,而热带印度洋与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系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作用。
而对这个耦合系统的对流活动的研究还比较少。
因此,有必要利用最新的长时间序列的OLR 资料,从更大范围了解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的变化特点[4-6]。
该文研究对象是热带印度洋地区,因为关于热带太平洋的ENSO 现象及其影响的研究、对热带印度洋的研究相对较少;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周边国家的气候、与亚澳季风密切相关,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该文对热带印度洋的OLR 进行研究。
由于OLR 是卫星观测地区下表面(晴空地表和云层顶部)向外空辐射出去的所有波长的热辐射能量密度,其大小由发射面的温度决定,当下表面为温暖晴空时,其发射出的能量密度OLR 高,当下垫面为云覆盖时,由于云顶温度低,其发射出的OLR 值低,可以用来分析旱涝极端天气气候过程。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夏季登陆广东台风的影响
第42卷第2期 2020年4月 广 东 气 象GuangdongMeteorology Vol.42 No.2 April 2020 收稿日期:2019-08-01基金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CXXL2018056);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R17073)作者简介:叶烁旎(1998年生),女,本科四年级,主要从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E-mail:1300037564@qq.com通信作者:凌征(1981年生),男,博士,主要从事南海台风及海气相互作用研究。
E-mail:lingz@gdou.edu.cn叶烁旎,凌征.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夏季登陆广东台风的影响[J].广东气象,2020,42(2):1-6.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夏季登陆广东台风的影响叶烁旎1,凌征1,2(1.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2.广东省近海海洋环境变化与灾害预警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 524088) 摘 要:基于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和向外长波辐射数据,结合高斯滤波、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20~90d周期的MJO(Madden-JulianOscillation)和10~20d周期的QBWO(Quasi-BiweeklyOscillation)两类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夏季(5—9月)登陆广东台风的影响。
结果表明:MJO和QBWO对登陆广东台风个数、强度、位置和运动方向均有显著影响:当MJO和QBWO的对流中心(抑制中心)靠近广东沿岸时,登陆广东的台风数量多(少)、强度大(小)、登陆位置偏东(西)、登陆后东向运动的台风数量偏多(少)。
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探讨了MJO和QBWO对生成于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这两类登陆广东台风的影响及两者对登陆广东台风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气候学;季节内振荡;登陆台风;夏季;广东 中图分类号:P46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7-6190.2020.02.001 广东是我国台风登陆数量最多的省份,是台风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因此研究登陆广东台风具有科学和现实意义。
北半球平流层低层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
北半球平流层低层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平流层(stratosphere),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
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
简介:平流层就是夹著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
平流层之所以与对流层相反,随高度上升而气温上升,是因为其顶部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被加热。
故在这一层,气温会因高度而上升。
平流层的顶部气温大概徘徊在k左右,与地面气温差不多。
平流层顶部称为平流层顶,在此之上气温又会再以随高度而下降。
至于垂直气温分层方面,由于高温层置上而低温层置下,使到平流层较为稳定。
那是因为那里没有常规的对流活动及如此相连的气流。
此层的吸热就是由于臭氧层稀释了源自太阳的紫外线,它把平流层的顶部冷却。
至于平流层的底部,源自顶部的传导及下部对流层的对流刚好在那里抵销。
所以,极地的平流层可以于较低高度发生,因为极地的地面气温相对较低。
在温带地区,商业客机一般会于离地表10公里的高空,即平流层的底部处巡航。
这是为了避开对流层因对流活动而产生的气流。
而在客机巡航阶段所遇上的气流,大多是因为在对流层发生了对流超越现象。
同样地,滑翔机一般会在上升暖气流上滑翔,这股气流从对流层上升到达平流层就会停止。
这样一来变相为世界各地的滑翔机设定了高度限制。
(纵然有些滑翔机会用上背风波来飞得更高,把滑翔机带到平流层之中。
)平流层就是一个放射性、动力学及化学过程都会存有强烈反应的区域。
因为其水平的气态成份混合较之横向的混合都比起必须慢。
一个较为有意思的平流层环流特性就是发生于热带地区的科东俄双年盘整(qbo)。
这种现象由重力波鼓励,就是由于对流层的对流而拉入的。
科东俄双年盘整导致了次级环流的出现,这对于全球性的平流层运送诸如臭氧及水蒸气等尤为重要。
在北半球的冬季,平流层突发性增温经常发生。
10—20_d_和30—60_d_低频振荡对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影响差异及机制研究
doi:10.11676/qxxb2024.20230033气象学报10—20 d和30—60 d低频振荡对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影响差异及机制研究*臧钰歆1 徐邦琪1 高迎侠2ZANG Yuxin1 HSU Pang-Chi1 GAO Yingxia2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2. 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211. 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n Forecast and Eval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2. School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 010021,China2023-03-02收稿,2023-08-09改回.臧钰歆,徐邦琪,高迎侠. 2024. 10—20 d和30—60 d低频振荡对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影响差异及机制研究. 气象学报,82(2):137-154Zang Yuxin, Hsu Pang-Chi, Gao Yingxia. 2024. The impacts of 10—20 d vs. 30—60 d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s on South China pre-flood season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Comparison and associated mechanism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82(2):137-154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dataset produced b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 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daily precipitation and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dataset, and the ERA-Interim reanalysis product, this study analyzes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wo types of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s, i.e., 10—20 d and 30—60 d oscillations, for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s during the pre-flood period over southern China. The associated mechanisms are diagnosed using the scale decomposed moisture equation and vertical velocity equa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10—20 d 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 has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tensity of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s, while the 30—60 d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shows a higher correlation with the duration of heavy rainfall event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evolution of low-frequency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Based on the moisture budget diagno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10—20 d precipitation anomaly mainly comes from horizontal moisture advection induc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ind perturbation and background moisture. For the 30—60 d precipitation anomaly, both the moisture advection and convergence processes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accumulation of moisture anomalies, although advection process related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ackground wind fields and 30—60 d moisture perturbation is the primary contributor. The upward motion anomaly, which results from vertical gradient of vorticity advection by the background wind–vorticity perturbation interaction, provides a favorable dynamic condition for the occurrences of both 10—20 d and 30—60 d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The above results suggest that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cale interaction processes between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s and background mean state in numerical models is the basis for accurate forecast of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Key words Pre-flood period,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Scale interaction, Persistent heavy precipitation摘 要 利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区域性重要过程检测和评价业务规定》中对省级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统计数据,NOAA 气候预测中心降水、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探讨了10—20 d和30—60 d两类低频振荡对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相对重要性,并基于尺度分离的水汽方程和垂直速度方程诊断了相关物理机制。
热带天气动力学期末复习
1.低纬大尺度大气运动的特点(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scale atmospheric motions on the low latitude?)从动力学角度而言,由于低纬度地区柯氏参数很小甚至趋于零,那里的大气必然会强烈地反映出f趋于零时的运动特征。
从大气的热状况而言,大气的实测温度分布也有其纬度特点:中高纬地区存在着较强的经向温度梯度,大气是斜压的;在低纬度地区温度分布均匀,其径向梯度很小,大气近于正压。
热带低纬度地区,潜热释放是驱动热带地区环流系统的主要能源。
故:控制或影响低纬度大气动力学的基本因子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因子:0效应和凝结潜热释放低纬度:f很小,不能满足地转风关系,天气尺度系统具有非地转特征,行星尺度运动具有准地转特征.科里奥利参数很小,气压场的水平梯度比在中、高纬度地区要小,流场的水平差异却十分明显.一个天气系统的发生,往往先出现流场的涡旋,辐合和辐散,以及风的水平切变和铅直切变,气压场则只有当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后,特征才逐渐明显.同中,高纬地区相比,热带流场的变化显得更为重要.凝结潜热效应:对垂直运动和散度场具有显著影响.热带大气中凝结潜热的释放对大尺度运动系统的水平散度和垂直速度有显著的影响.2. ENSO? ENSO的几种理论机制及其优缺点。
(1)定义厄尔尼诺:表示在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东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180。
)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温现象。
南方涛动: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印度洋赤道低压这两大活动中心之间气压变化的负相关关系。
即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增高(降低)时,印度洋赤道低压就比常年降低(增高),两者气压变化有“跷跷板”现象,称之为涛动。
发生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合称为ENSO。
(2)理论机制①延迟振子理论:延迟振荡机制假设:海洋东半部的动力调节影响海水表面温度,相对的改变随后输送至表面混合层的水温。
大气遥相关及季节内振荡的时空分布特征
大气遥相关及季节内振荡的时空分布特征摘要:本文基于butterworth滤波器,利用EOF、REOF、EEOF方法,对2008年北半球冬季500hPa位势高度场进行特征分解,结果表明:REOF分解较传统EOF 方法,将变量的信息局部化,可以更多地表征出典型波列的形态;热带低纬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是季节内振荡的显著区域;季节内振荡演变规律是EUP、PNA波列均较明显,并有向东移动的特点。
关键词:遥相关;季节内振荡;时空分布特征;经验正交分解1. 引言早在20世纪20~30年代,walker等人就揭示了南方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的存在。
20世纪60~70年代,Bjerknes指出海表温度的异常升高引起中赤道太平洋对流的加强,1969年其对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与东北太平洋西风带环流变化关系的场分析时,首次提出了“遥相关”一词。
Wallace等人用大量的统计事实发现了北半球冬季500hPa主要存在五种遥相关型:太平洋—北美(PNA)型、欧亚—太平洋(EUP)型、西大西洋(WA)型、西太平洋(WP)型和东大西洋(EA)型并揭示了除热带地区外,中高纬也存在遥相关现象[1]。
时间尺度介于10~100d之间的大气运动变化称为大气低频变化,它包括准双周(10,20d)振荡和季节内(30~60d)振荡。
Madden等在对坎顿岛10年观测资料的谱分析中首先发现,热带大气风场和地面气压场的变化中存在40~50d的低频振荡,而Krishnamurti等指出30~60d振荡是一种全球大气变化现象。
Anderson等在研究角动量的输送中最早发现了中高纬低频振荡的存在。
本文主要讨论了2008年北半球冬季500hPa位势高度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旨在对大气遥相关和季节内振荡的认识进一步具体和深化。
2. 资料和方法本文使用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NCAR-NCEP提供的500hPa位势高度场逐日平均资料(2.5°×2.5°),利用butterworth滤波器分离出30~60d低频振荡部分,通过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可以揭示出空间场的变化特征[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风活动的影响方面作简要介绍 & ! " ! " # 亚洲夏季风的建立和大气季节内振荡 中国 学者早就指出亚洲夏季风最先在南海地区爆发,然 后分别向北和向西北推进而建立起东亚夏季风和南 亚夏季风 & 而根据风场资料和 IJJ 资料的分析都表 [3,] 明,!""6 年南海夏季风于 > 月 )! 日爆发 ,夏季 风的爆发还与 ,* + 4* F 低频振荡的活动有密切关 系 & 从南海地区 ( >G + )*G: , !*>G + !)*G9 ) 6>* AB@
上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 但是,大气 =.> 的活动 及其影响等不少问题还在深入研究,近几年又进一 步揭示 了 有 关 大 气 =.> 的 一 些 新 事 实,以 及 大 气 =.> 对一些气候系统的重要作用,大气 =.> 的数值 模式研究更引起大家的重视 : 本文针对大气 =.> 领 域的发展趋势,结合作者近年的研究成果,综合评 述大气 =.> 研究的新进展 :
[!", 3!, 3)] 不少研究 ,这里将就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亚洲
明对激发产生中高纬度大气 #$% 有重要作用,从而 大气 非 线 性 过 程 也 被 视 为 大 气 #$% 的 动 力 学 机
[,3 + ,6] 制 &
! 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的近期主要进展
!"# 关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传播 关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传播已有不少的研 究,但仍有不少问题未被完全搞清楚,以至在 )**, 年的 #788 科学大会中!)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传 播仍成为一个专题研讨的内容 & 热带大气 #$% 传播 (尤其是纬向传播) 的研究新 进展,有两个方面值得提出 & 其一是关于热带大气 #$% 的传播与 9:$% 的关系,其二是对流加热分布对 热带大气 #$% 传播的影响 & 一些个例的分析已表明,赤道大气 #$% 的显著 系统性东传与 9; :<=/ 事件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进一 步分析 !">> 年以来在 9; :<=/ 年和 ?@ :<=@ 年赤道大 气 #$% 的主要纬向移动特征,分别选择典型的 3 个 ( !"4>,!"6),!"65 和 !""5 年) 和 3 个 ?@ 9; :<=/ 年 (!"45,!"5*,!"66 和 !""6 年) 的形势进行对 :<=@ 年 比,发现各年虽有一些不同,但分别在 9; :<=/ 年和
[,"] 有关 & 最近 的 资 料 分 析 也 证 实 了 这 个 结 果,以
关于大气 #$% 的动力学机制,我们最先将积云 对流加热反馈引入热带大气 #$% 的动力学研究,指
[)*] 出了 ’#$( 是激发产生热带大气 #$% 的重要机制 , [)! + ),] 其后国外也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后来我
析 #"" KL2 的 辐 散 场 也 发 现 有 %" C J" D 振 荡 的 东 [J] 传 : 这样,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研究便得到蓬勃开 展,有关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结构特征和基本活 动规律研究较多,它们也被揭露得较为清楚
#""%&!"&"’ 收稿,#""%&!#&#( 收修改稿
[( C !!]
中以热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大气 =.> 相对最为显 著和重要,而热带大气 =.> 和中高纬度大气 =.> 的 联系 及 相 互 影 响 主 要 通 过 大 气 低 频 遥 相 关 波
[!E,!’] 列 : 资料分析清楚地表明,全球大气 =.> 存在 着明显的 ) 个遥相关型 (波列) ,而这些波列可以呈
分析其他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气 012 的活 动情况,其结果与 "##- 年有类似的特征,进一步说
第 !" 卷 明菲律宾东面大气 !"# 的强烈发展及其向西扩展对 南海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活动有重要作用,并进而 激发夏季风的爆发 $ ! "! " ! 大气 #$% 活动对东亚夏季风异常的影响 东亚夏季风的异常直接影响 东 亚 地 区 的 天 气 和 气 候,尤其是中国东部的夏季旱涝都与夏季风的异常 活动有关 $ 强南海夏季风年和弱南海夏季风年分别 合成得到 的 中 国 东 部 汛 期 降 水 距 平 (%) 的分布表 明,在弱南海夏季风年长江中下游及江淮流域汛期 降水明显偏多 (平均达 &’% ( )’% ) ;而华南及华北 地区明显少雨 (平均 *’% ( +’% ) ;在强南海夏季风 年,我国东南沿海及河套到华北北部和东北南部一 带多雨,而长江中下游及华北南部地区都少雨 (平 均达 *’% ( &’% ) $ 因此,东亚夏季风的变化和异 常是十分重要的科学问题,而研究大气 !"# 对东亚 夏季风变化的影响对认识和预测东亚夏季风活动以 及中国东部的夏季旱涝有重要意义 $ 在已有关于夏季风强弱研究的基础上,对强、 弱南海夏季风年分别进行合成分析表明,无论在对流 层低层 (,-’ ./0) 还是在对流层高层 (&’’ ./0) ,大气环
季节内振荡 ( !"#) 动力学机制 夏季风活动及异常 恩索 ($%"#)
大气季节内 (%" C (" D) 振荡已被视为重要的大 气环流系统之一,它的活动及其异常对不少地区的 天气和气候都有重大影响 : 因此,自大气季节内振
[!,#] 荡 ( =.>) 在 #" 世纪 E" 年代初被发现以来 ,国际
5,>
?@ :<=@ 年有大体相近的特征 & 在 9; :<=/ 年赤道大 气 #$% 的系统东移不仅在冬半年十分显著,而且在 夏季也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东 移 特 征;但 在 ?@ :<=@ 年, )** AB@ 上赤道大气 #$% 除了秋冬季的东移不如 9; :<=/ 年明显之外,最为突出的是夏季的纬向移动以 西传为主,尽管系统性没有东传那么清楚 (图略) & 也就是说,大气 #$% 的明显系统性东传同 9; :<=/ 的 发生有一定关系 & 在一个数值模拟试验中曾发现,热带大气 #$% 的纬向传播与太平洋地区降水量 (对流加热) 的分布
频气旋,其中心位于 (+%34,"’%35) ,该气旋随着时 间在不断发展 , 这个低频气旋的存在、发展和向南 海的扩展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这个低频气旋的影响下,其南侧低频纬向西 风也在不断发展,并不断向西扩展,加强南海低频
[66] 纬向西风,从而最终激发南海夏季风的爆发 ,
李崇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
摘要 大气季节内振荡 ( =.>) 在长期天气和短期气候变化中有重要作用,#" 世纪 ’" 年代以来一 直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前沿研究课题 : 文中在简要回顾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论述了新近的研究进展 : 主要包括热带大气 =.> 的传播规律;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南海夏季风爆发 及对南海 (东亚) 夏季风活动异常的重要作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与 04 ?3@A ( B2 ?3@2) 的相互作用 关系;以及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数值模拟等 : 关键词
:
(批准号:)"#%%"%%) 和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 (*+,-#&./&#!") 共同资助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1234:4567 4289: 32; : 25: 5<
第 !" 卷
[!"] 李崇银 曾系统地讨论了大气 #$% 结构特征、移动 规律、时间变化以及动力学机制等 &
第#期
$%%" 年 # 月
E%)
第 !" 卷
第#期
$%%" 年 # 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 彼 此 相 互 衔 接 和 影 响 : 南 北 半 球 的 大 气 =.> 也可以通过低频波列而实现跨赤道相互影响 : 这种跨赤道相互作用主要在中太平洋和中大西洋地 区发生,尤其是在中太平洋地区 : 另外,资料分析 清楚地表明,全球大气 =.> 的时间变化在不同纬度 带有所不同,热带大气 =.> 在冬季和夏季的强度没 有很明显的差别,但却有极为清楚的年际变化;而 中高纬度的大气 =.> 有极显著的年变化 (冬季强而夏 季弱) ,但年 际 变 化 相 对 其 年 变 化 却 显 得 弱 一 些 :
[,),,,] 遥响应也是大气 #$% 产生的重要动力学机制 & 波-流相互作用,以及波共振相互作用等也被研究表 [)3 + )4]
!"4* 和 !""* 年为例作对比分析, !"4* 年赤道大气 #$% 的东传不太明显,并可见西传情况;而 !""* 年 赤道大气 #$% 的东传比较显著 (图 !) & 这两年的对 流活动 (对流加热) 有显著的差异,因 !"4* 年无 %?. 资料可用,我们分析了 :’9B C :’D. 的降水率 ( EE C [3*] 的演变,以及计算了它们的潜热加热场 ( !) ) F) 及其演变,进而对比分析两年的差异 & 图 ) 是 !*G$ + !*G: 纬带平均的可降水量距平的时间-经度剖面, 它十分清楚地表明 !"4* 年赤道太平洋区域的降水量 是东边多、西边少;而 !""* 年是西边多、东边少 & 也就是说,对流加热在 !"4* 年 ( !""* 年) 是赤道东 (西) 太平洋强于赤道西 (东) 太平洋 & 与之对应的大 #$% 的纬向移动情况也与 8’H 模拟结果相一致,赤 道东太平洋出现异常强降水 (对流加热) 不利于大气 #$% 的系统东传 & !"!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亚洲夏季风活动的影响 中国学者对亚洲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特征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