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P分析江西省4个斑点叉尾鮰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
不同地区斑点叉尾鮰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
样 品编 号
6
RP A D作为一种简单易行 而且有效 的方法 , 被广泛 应
用于种 群内和种群 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是遗传 尤其
距离和相似性 系数 的测算 , 成熟的计算软件 可以直接
1 2 方 法 .
在 电泳图谱 上 根 据 Makr 定 扩增 产 物各 带 re 确 的迁移率 , 记录各泳 道的带 型 , 即某一条 带存 在记 为
1缺乏记 为 0 仅记 录清 晰且 重 复性 好 的条带 。从 , ,
6 0个 随机引物 P R扩增 结 果 中选 出 多态 性强 且 条 C
・
2・
刘海韵等 : 不 同地区斑点叉尾鲴种 内遗传多样性分析
带 清晰 的引 物 , 复一 次 P R扩增 和 电泳 , 果 由 重 C 结 两 次电泳 图谱 比对确定 。这样便可以得 出 3 0个样 品 的二进制数据信息方阵。将此数据 方阵用 N S Sc . T Y p2 1e 0 软件计算获得种 内各地 区之 间以及同一个地 区内
L 其 中含 有 2 5 L 1 , . 0×b f r 2 I 5m l・ u e , L 2 mo f x
L ~Mg 1, L5m o ・ ~ d T ,1I C2 II m l L x N P L引物 ( x 约
种群后代 之间 以及 同一地 区的不 同个体 之 间遗传 距 离 , 出种 内个体之 间的相似性 和多态性 , 得 从而对 斑 点叉尾鲴进 行遗传 变异 及 其分 化 的分 析 , 为种 质 资 源研究 、 工养殖 及 品种培 育 提供 相关 的遗传 背 景 人 资料和理论 依据 。
斯州 和密 西 西 比州 。
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总结
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总结摘要:斑点叉尾鮰是原产于美国的一个优质淡水养殖品种。
我们于2008年4月从湖北武汉空运引进平均规格4.30 g/尾的苗种,投放到宛川水产综合养殖场高盐碱水体中,经六个月养殖,体重250~500 g/尾,平均规格350 g/尾,增重倍数81.40,饲料系数1.80,成活率达97 %,结果表明,该鱼适宜在我县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1材料与方法1.1鱼种放养选择宛川水产综合养殖场2号和5号池投放苗种,面积分别为0.42 hm2和0.36 hm2。
水深平时保持1.50 m以上,最深可达2 m。
每个池塘配备1.80 KW喷水式增氧机一台。
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100 kg/667 m2彻底清塘消毒,一周后加注清水0.80~1.0 m,施有机肥100~200 kg/667 m2培养浮游生物。
养殖方式为池塘单养,搭配鲢、鳙调节水质。
具体放养密度见下表。
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平均规格为4.30 g/尾,鲢、鳙放养规格为每尾30~50 g。
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无伤,活动能力强,投放时用5 %食盐溶液视鱼耐受程度浸泡消毒5~10 min。
1.2日常生产管理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及活动情况,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认真检查,详细记录好池塘养殖日记。
调节pH值每半个月用50~100 mg/L的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调节水体的pH值至微碱性,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生长,利于鱼类的生长和鱼病防治。
适时控制水位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0~1 m;夏季高温季节,水位应加至2 m以上;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以利安全越冬。
加注新水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需经常加注新水,3~5 d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 cm,维持透明度20~25 cm。
定时开启增氧机通过上下水层的流动,促进水体交流混合,增加底层的溶氧,以分解、散发有毒气体,提前偿还氧债,增氧机的使用方法为:晴天中午开1 h,阴天次日凌晨开,阴雨连绵或水肥需预防浮头在当天后半夜开。
不同遗传背景的杂交鮰鱼(♀斑点叉尾鮰×♂长鳍叉尾鮰)抗病性的研究
不同遗传背景的杂交鮰鱼(♀斑点叉尾鮰×♂长鳍叉尾鮰)抗病性的研究鮰鱼养殖业是美国水产养殖行业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产量占到美国国内淡水鱼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在众多鮰鱼品种中,斑点叉尾鮰和杂交鮰鱼由于它们在生长、繁殖、产量等各方面的优良性状,成为美国鮰鱼产业中养殖最为广泛的两个品种。
因此,对于鮰鱼的研究,具有极为可观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商业应用前景。
然而,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鮰鱼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美国的鮰鱼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鮰鱼病害的爆发是鮰鱼产量连年衰退的首要原因,其中柱形病和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的病例报告得尤为频繁。
尽管这两种细菌病早在数十年前就已发现并分离出病原菌,但人们对它们感染机制和有效的防治方法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鉴于此,本研究将不同遗传背景的鮰鱼和斑点叉尾鮰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它们对柱形病和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的抗病性,旨在为有针对性的遗传改良、提高鮰鱼抗病性奠定基础,从而改善鮰鱼养殖业病害频发的问题,进而促进鮰鱼养殖业的发展。
现将本研究的内容概括如下:十一种不同遗传背景的杂交鮰鱼,Kansas Random×Rio Grande,Kansas Select×Rio Grande,103KS×Rio Grande,Marion Select×Rio Grande,103 KS×B,Marion Select×B,Auburn-Rio Grande×B,103KS×D&B,Kansas Random×D&B,Marion Random×D&B和Kansas Select×D&B被用来进行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的攻毒实验。
性别、性别与遗传背景的相互作用对抗病性没有影响。
基于AFLP标记的梭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农业资源与环境基于AFLP标记的梭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梭鱼属于硬骨鱼纲的鲻形目,众所周知鲻科鱼类(Mugilidae)是知名的世界性分布的经济鱼类,是沿海常见的经济鱼类。
性活跃,为广温、广盐性鱼类,可以栖息于淡水中,而梭鱼(Liza haematocheila)是亚洲地区鲻科鱼类中最主要的经济代表种。
梭鱼幼鱼以浮游动物为主食,成鱼主食底栖硅藻类,也食底层有机质。
梭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我国南北海区均有分布,但产量不高。
在养殖生产中,亦可起到净化养殖水域的作用。
因此,从生态养殖角度考虑,广泛开展梭鱼类养殖,对调整我国当前渔业产业结构,降低养殖水域的自身污染,保障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养殖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下,造成资源浪费和水域环境恶化的现状也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选择食物链短、植食性又兼具海鲜品质和风味特征的养殖品种,采取环境友好型生态养殖模式,追求产品质量安全、健康和高品质食品,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正是我国未来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梭鱼就处于食物链的下层,植食和腐屑食性,具有食物链短,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等优点,可想而知,开发梭鱼资源及其生态养殖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使河口区的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本论文主要研究不同海域梭鱼的遗传分化程度,从而为其分类以及群体是否存在显著的亚种分化和种内遗传变异,保护渔业资源,并为合理利用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对梭鱼的研究多在水产养殖方面,一九七一年以来江苏省水产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生物系等单位 ,对梭鱼人工繁殖进行了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李红岗对梭鱼高产的研究。
徐承旭对梭鱼苗种的培育技术研究,表明梭鱼可以主养,也可与淡水鱼类、蟹虾混养,能有效利用池塘的饵料,在不增加投饵量得情况下,提高产量10%左右,是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极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养殖新品种。
江西4个地方鹅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Vo . 7 No 1 12 .
M a .200 r 6
江 西 4个 地 方鹅 品种 遗 传 多样 性 的微 卫 星标 记 分 析
屠云洁 ,陈宽维 ,汤青萍,章双 杰 ,高玉 时
(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家 禽研 究 所 .江 苏 扬 州 ,2 5 : 通过选用 3 1个多态性较好 的微卫星标 记 , 检测江西 4个地方鹅 品种 的遗传 多样性 利用 等位基 因频率计算 出
ABS TRACT:3 c o a el e ma k r t e i m rh g oy r h s r ee t d t e e tt eg n t i e s y o mir s t lt r e swih m d u o i h p l mo p i 1 i ms we e s lce O d t c h e e i dv r i f c t
T u —i, HE a — e,T N n — ig Z N h a gj , O Y —h U Y nj C N Ku n w i A G Qigpn , HA G S u n -i GA us i e e
(nt f P u C i s A a fAgw S i Y n z o ,2 50 , hn ) I so oh, hn e cdo r c, a gh u 2 0 3 C ia e
各 群体 的平均遗传杂合度 ( 、 H) 多态信 息含量 ( I 和群体 间的遗传距离 ( A 。结 果表 明:3 个微卫 星位点 中有 2 个 P C) D) 1 5 微 卫星位点 在 4 鹅群体 中的多态信 息含 量均为 中度多态 , 个 可作为有效 的遗传标 记用于各鹅 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
发生关 系的分析 ; 4个鹅 品种 的杂合度都较 高, 均杂合度为 0 5 46 . 4 ,其 中最 高的是广 丰白翎鹅 (. 4 ) 平 . 8 ~0 6 34 o63 . 4
我国大陆斑点叉尾鮰养殖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我国大陆斑点叉尾鮰养殖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发布时间:2011-10-31信息来源:斑点叉尾鮰,亦称美洲鲶、沟鲶,属于鲶形目,鮰科,为淡水温水性鱼类。
斑点叉尾鮰分布于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的部分地区,以后广泛地进人大西洋沿岸。
现在基本上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是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产量超过美国淡水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该鱼具有适应范围广、食性杂、适温广、抗病力强、生长快、产量高、易饲养、肉质鲜嫩、容易捕捞等特点,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
1984年该鱼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我国,1987年人工繁殖成功,目前已在我国大面积的养殖。
特别是2000年以后我国斑点叉尾鮰开始出口美国,2005年1月我国产品占美国市场的6%,并且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更是刺激了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发展。
近20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斑点叉尾鮰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及产业化发展优势,农业部已将罗非鱼、鳗鲡、斑点叉尾鮰3个淡水品种列为产业化开发对象。
斑点叉尾鮰产业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现状1、斑点叉尾鮰的引进斑点叉尾鮰原产于美国,是美国淡水水域的主要鱼类之一。
1984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率先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鲴1500尾(平均体长1.83cm),并对其生物学、生态、繁殖、养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987年g6月,人工繁殖获得成功,16%的亲鱼自然产卵,共孵化出50万尾鱼苗,当年即被15个省(市)的59个科研、生产单位引种试养。
随后于1997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从美国引进60万尾3个品系,1999年总站再次引进70万尾,2004年我国渔业学会鲴鱼分会(筹)组织引进44万尾。
2、养殖情况经过二十多年的养殖推广,斑点叉尾鮰养殖已发展到我国大部分省市。
目前,我国斑点叉尾鮰的养殖已推广北至黑龙江,南到两广等20几个省市,其中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和广东已有大面积的斑点叉尾鮰养殖,主产区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中部省份,包括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全国年产量超过15万吨以上。
江西峡江斑点叉尾鮰杂交组合跨区域联合育种工作正式开展
栏 县塑 堕
目前 ,由 江苏省 淡 水 水产研 究所 一 国 家级 斑点 叉尾鲫遗传 育种 中心提供 的斑 点叉尾鲥 6 卵黄 苗 已 组 空运 至 江西省 峡 江县 ,标志 着该 县 斑点 叉尾 鲴 杂 交
目前 ,安 徽 富煌 三珍 水 产公 司顺 利通 过 了 由中 国质 量认 证 中心安 徽分 中心 专 家组 的 “ 标一 体” 三 换证 工作 现 场评 审。 为做 好 本 次迎 审 工作 ,三珍 食
对 培 育 出生长 周期 短 、抗 逆抗 病 能 力强 的斑 点叉尾
并非 三 个管 理体 系简单 的 叠加 , 而是一 个有 机 的融 合 , 因为他们 各 自关注 的 目标 不 同,要 求控 制 的要
素 也 不尽 相 同 ,通 过对 三 个体 系的 正常运 行 来优 化 企 业 内部 结构 和提 高产 品质 量 ,以 获得 更 高 正 式展 开 。 斑 点叉 尾 鲴 杂 交组合 跨 区域 联 合 育种 项 目, 旨
在 充分 整合 国 内现 有种 质 资 源 ,利用联 合 育种 技 术
品 集 团公 司各职 能部 门进行 多次 内审 、演 练 ,不 断
提 出纠 偏措施 ,进 行 了软 硬 件 整改 。认 证评 审 专 家
申报 注 册 工作取 得新 进 展 ,经 国家工 商总局 受 理 ,
现 已进 入 公 告 阶 段 。
洪 灾对 全 省 渔 业 造 成 巨大 损 失 , 江 西 省 渔 业 局
大陈黄 鱼产 自大陈镇 周 边海 域 ,该 水域 水质 优 良、盐 度 高、 水流 急 、鲜活 饵料 丰 富 产 出的黄 鱼
体 系 ,改 良并 提 高斑 点 叉尾鲫 苗种 质 量 ,建 立可 持
续的 良种 体 系 ,推 进 水 产养 殖 良种化 进程 ,提 升 水 产 养 殖产 业 市场 竞争 力 , 为该县 斑 点叉尾 鲴 养殖 业 的 良性 发展 奠 定种 质基 础 。该 项 目的成 功 实施 ,能 尽 快解 决 斑点 叉尾 刚 产 业发展 中的种 质 退化 问题 ,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技术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技术简介斑点叉尾鮰(Spotfin Betta)是一种小型热带鱼类,因其鲜艳的体色和独特的叉尾而备受鱼类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斑点叉尾鮰鱼种的基本知识、养殖环境要求及繁殖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成功培育斑点叉尾鮰。
一、基本知识1.斑点叉尾鮰的产地和分布:斑点叉尾鮰原产于东南亚地区,主要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2.斑点叉尾鮰的外观特征:斑点叉尾鮰体长约5-7厘米,体色鲜艳多样,但以金黄色和红色为主,身体上有斑点状的图案。
它们的尾巴呈叉状,非常漂亮。
3.斑点叉尾鮰的性格特点:斑点叉尾鮰属于强壮而好斗的鱼种,雄性鮰鱼之间可能会展开争斗。
因此,在养殖时需要注意分鱼和提供足够的游泳空间。
二、养殖环境要求斑点叉尾鮰鱼种对养殖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以下是常见的养殖环境要点:1.水质要求:斑点叉尾鮰对水质要求较高,水温保持在26-28摄氏度,pH值在6.5-7.5之间,硬度在5-12 dGH。
定期检测水质,并注意对水质进行调节。
2.水族箱设置:选择合适大小的水族箱,建议容积为20-30升。
在水族箱中设置合适的过滤器、加热器和氧气泵,以确保水质保持良好。
3.底床和装饰物:在水族箱底部铺设适当的底床材料,如细沙或石子。
为鱼提供适度的遮蔽和游泳空间,可以添加一些水生植物或人工装饰物。
三、斑点叉尾鮰鱼种的繁殖技术斑点叉尾鮰鱼种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注意事项,以下为繁殖技术的步骤:1.选择优质种鱼:选择健康活泼的雄性和雌性斑点叉尾鮰鱼作为繁殖对象,确保它们没有明显的身体缺陷或疾病。
2.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将雄鱼和雌鱼分别放置在两个大小相当的繁殖箱中,箱中的水质应该符合上述要求。
为了刺激繁殖,可以在箱底铺设一层细石或草丛。
3.繁殖行为观察:等待雌鱼发情,一般可以通过雌鱼肚子变大和尾巴变宽来判断。
在此期间,雄鱼会追逐雌鱼并张开唇,而雌鱼则会游动来引起雄鱼的注意。
4.产卵过程:雌鱼会在适当时候游到草丛或繁殖箱的角落产卵,雄鱼则紧随其后,将精子喷洒到卵上。
鲫4个群体线粒体Cyt b序列和D-loop区的比较分析
鲫4个群体线粒体Cyt b序列和D-loop区的比较分析邓朝阳【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5(000)009【摘要】采用线粒体Cyt b和D-loop 2种分子序列标记,比较分析了鲫(Carassiu auratus)4个群体(“生鲫,养殖群体彭泽鲫、方正鲫、异育银鲫)的碱基组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等。
通过PCR扩增与测序技术,分别获得了长度为1120 bp的Cyt b部分序列和长度范围为907~925 bp的D-loop全序列。
较之Cyt b,各群体D-loop区具有更高的A+T含量,更低的G+C含量,还具有更高的核苷酸多样性,但两者在各群体中均具有相似的单倍型多样性,显示了D-loop比Cyt b更适合于研究鲫群体遗传结构的分子标记。
不同群体间相比较,“生鲫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养殖群体多样性较低;“生鲫和3种养殖群体鲫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
【总页数】4页(P277-279,283)【作者】邓朝阳【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渔业渔政管理中心,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相关文献】1.闽浙地区香鱼线粒体Cyt b基因和D-loop区序列多态性分析 [J], 李娜;陈少波;谢起浪;吕建新;管敏鑫2.基于线粒体D-loop区与COI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养殖与野生银鲳群体遗传多样性[J], 彭士明;施兆鸿;侯俊利3.用线粒体D-loop和Cyt b基因序列分析拉氏(鲮)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 [J], 杨培民;胡宗云;金广海;刘义新;王雷;骆小年4.基于线粒体D-loop区序列和Cyt b基因的鲟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孔杰; 刘伟; 李世凯; 周洲; 赵凤5.基于线粒体D-loop区和Cyt b基因分析广西禾花鲤三个群体遗传结构 [J], 程磊;何苹萍;韦嫔媛;鲁翠云;吴铁军;彭金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斑点叉尾鮰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斑点叉尾鮰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崔蕾;谢从新;李艳和;于永耀;刘肖莲;张杰;周小云【期刊名称】《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31)6【摘要】采用16对微卫星引物对斑点叉尾鮰3个引进地理群体(德克萨斯州、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和1个"本地优"群体(丹江口水库和青江水库杂交后选育的优良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在2~18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820 8~6.146 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53 0~0.693 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32 7~0.756 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13 5~0.725 6;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4个群体在大部分位点显著偏离平衡,遗传偏离指数D多为负值,表明4个群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
其中,德克萨斯和密西西比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0.275 0),相似度最低(0.759 6)。
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4.22%来自群体之间,95.78%来自于群体内部。
基于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构建的4个群体的UPGMA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密西西比群体单独聚为一类,德克萨斯、本地优和阿拉巴马群体聚为一类,其中在德克萨斯、本地优和阿拉巴马群体这个分支中,德克萨斯和本地优群体聚为一类。
综上所述,4个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育种潜力,可以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
【总页数】8页(P744-751)【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微卫星;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作者】崔蕾;谢从新;李艳和;于永耀;刘肖莲;张杰;周小云【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相关文献】1.长江下游鳙放流群体和天然捕捞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J], 张敏莹;刘凯;徐东坡;段金荣;周彦锋;方第安;施炜纲2.三种笛鲷的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J], 彭银辉;刘楚吾;郭昱嵩;刘丽;王中铎3.半滑舌鳎养殖群体和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群体的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徐营;邵长伟;邓寒;陈松林4.湖北宜都斑点叉尾鮰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J], 梁宏伟;邹桂伟;罗相忠;汪登强5.鳜原种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J], 梅秋兰;刘臻;张学文;谢帝芝;张建社;曾国清;鲁双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赣江中游四大家鱼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赣江中游四大家鱼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张建铭;吴志强;胡茂林;曾庆祥【期刊名称】《水利渔业》【年(卷),期】2011(032)005【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赣江中游四大家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分别扩增出47、74、55、5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分别为33、50、29、30,多态性位点比例分别为70.21%、67.57%、52.73%、51.72%。
青鱼的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606和0.3846,草鱼为0.2391和0.3560,鲢为0.1858和0.2769,鳙为0.1908和0.2827。
结果显示,赣江四大家鱼群体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空间,其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The colonial genetic variations in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were analyzed with ISSR, which generated 47 ( black carp) , 74 ( grass carp) , 55 ( silver carp) and 59 ( bighead carp) bands. The number of polymorphie band were 33,50, 29, 30, andthe pecerentage of polmoryphism were 70.21%, 67.57%, 52.73%, 51.72%. The index of Nei's gene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versity quantified by Shannon Index varied of black carp were 0. 2606 and 0. 3846, grass carp were 0. 2391 and 0. 3560, silver carp were 0. 1858 and 0. 2769, bighead carp were 0. 1908 and 0. 2827.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e heredity and variation space was a little larger in the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inXiajiaug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their colonial genetic diversity were abundant.【总页数】5页(P69-73)【作者】张建铭;吴志强;胡茂林;曾庆祥【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水产研究所,江西赣州341000;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1;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江西省赣州市水产研究所,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43【相关文献】1.赣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现状初步调查 [J], 刘彬彬;吴志强;胡茂林;张建铭;朱日财;陈彦良;邹淑珍2.赣江中游四大家鱼幼鱼的形态测量与分析 [J], 张建铭;吴志强;胡茂林;曾庆祥3.长江中游黄石江段四大家鱼早期资源现状 [J], 高雷;胡兴坤;杨浩;陈大庆;段辛斌;王珂;刘绍平4.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资源现状的研究 [J], 张建铭;吴志强;胡茂林5.江西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鳡鱼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通过省级评审 [J], 刘广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cyt b基因序列的花斑副沙鳅种群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基于cyt b基因序列的花斑副沙鳅种群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胡西庚;崔韵文;黎明政;谢碧文;张富铁【期刊名称】《四川动物》【年(卷),期】2024(43)3【摘要】为了解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的种质资源现状,基于cyt b基因序列比较分析了长江水系4个野生群体和5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结果显示,208个样本共检测到29个单倍型,38个多态位点。
群体总体单倍型多态性较高(Hd=0.711),核苷酸多态性较低(Pi=0.00235),但野生群体(Hd=0.602,Pi=0.00374)的遗传多样性显著大于养殖群体(Hd=0.381,Pi=0.00091),说明养殖群体需要增加亲本资源。
中性检验、错配分布和贝叶斯天际图结果表明,野生群体在历史上经历了种群扩张。
赤水群体的单倍型最多,遗传多样性最高(Hd=0.836,Pi=0.00899),与其他群体遗传距离大,说明赤水河的花斑副沙鳅资源较丰富,且已形成相对独立、稳定的地理种群,种质优良,适合用作人工繁殖和新品系创制的种源。
【总页数】10页(P241-250)【作者】胡西庚;崔韵文;黎明政;谢碧文;张富铁【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4;Q953【相关文献】1.黄河上游花斑裸鲤Cyt b基因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2.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和CR序列的养殖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分析3.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的长江中上游草鱼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4.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的雅鲁藏布江中游短尾高原鳅遗传多样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斑点叉尾鮰主养高产高效技术
斑点叉尾鮰主养高产高效技术
黄志明;曾爱梅
【期刊名称】《渔业致富指南》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鲶,其具有适应性广、易饲养、杂食性、个体大、生
长快、产量高、肉质鲜嫩、无肌间刺、起捕率高、可安全越冬等特点,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是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增加渔民收入的优选品种。
我站2003年在本县金川镇灌溪村千亩鱼塘养殖区选定100亩标准池塘主养斑点义尾鮰,作为
科技示范,以点带面,推广先进的养殖模式。
自七月份以来,总共起捕斑点叉尾鮰成鱼55.2吨,亩产552kg,销售收入49.68万元,亩产值4968元,除去塘租、饲料等开支,亩纯收入1256元。
【总页数】1页(P34)
【作者】黄志明;曾爱梅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农业局,33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199
【相关文献】
1.池塘主养草鱼高产高效技术探析 [J], 夏清文
2.池塘主养福瑞鲤高产高效技术试验 [J], 邱文彬
3.草鱼主养池塘套养细鳞斜颌鲴高产高效技术 [J], 李建伟;李正元;尚进
4.池塘主养福瑞鲤高产高效技术 [J], 张标金
5.山区池塘主养草鱼高产高效技术试验 [J], 邱文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斑点叉尾鲴苗种培育试验
斑点叉尾鲴苗种培育试验
余智杰; 傅义龙; 康升云; 裴菲; 许建新; 熊晓英
【期刊名称】《《江西水产科技》》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斑点叉尾苗种培育从卵黄苗培育开始 ,包括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
卵黄苗以枝角类为开口饵料 ,以后逐渐增加投喂罗氏沼虾仔虾料 ,鱼苗生长发育良好 ,成活率达 90 %以上。
鱼种培育用出膜 10— 15天 ,全长 2 .0cm的鱼苗 ,按 774 2尾亩 ,10 551尾亩 ,14981尾亩三种密度放养 ,投喂粗蛋白含量 32 %以上的配合饲料 ,经 99— 133天的培育 ,分别获得 4 3.7克尾、18.8克尾、10 .9克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余智杰; 傅义龙; 康升云; 裴菲; 许建新; 熊晓英
【作者单位】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江西省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 江西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1
【相关文献】
1.高原寒冷地区斑点叉尾苗种培育试验 [J], 张驰;李宝海;周建设;龚君华;扎西拉姆;潘瑛子
2.稀养速成法培育斑点叉尾鮰苗种高产试验 [J], 高山;刘洋;陈建;王金树
3.斑点叉尾鲴苗种的池塘培育技术 [J], 李锡武;
4.斑点叉尾鲴苗种池塘高产培育技术 [J], 陈永祥
5.提高斑点叉尾苗种成活率培育试验 [J], 刘信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斑点叉尾鮰产业现存问题分析与发展趋势的浅析
我国斑点叉尾鮰产业现存问题分析与发展趋势的浅析来源: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蔡焰值关键字:斑点叉尾鮰产业现存与发展分析全球淡水鱼类能适宜形成规模化产量加工鱼片、肌肉间不带肌间刺、含肉率高、肉质蛋白含量高、能适应规范质量标准、能形成规模产量的活鲜鱼等条件的淡水鱼类品种较少。
目前只有斑点叉尾鮰、罗非鱼、卡巴沙鱼、鲈鱼类等几个品种。
斑点叉尾鮰的肉质较好、蛋白质含量高、出肉率高可达40%以上、较易加工成多种水产制品、易批量饲养与规模化产量、起捕率高、单位面积产量高、饵料来源广易配制、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广、较易形成自然种群、种质较易调控与筛选培育,适宜长途运输、较易形成产业化养殖加工与商业流通。
一、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至加工产业的发展史1984年我国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1987年繁殖成功,1988年后进行全国推广形成商品鱼池塘饲养,1993年开始进行网箱养殖商品鱼(2003年规模化),2000年开始加工鱼片出口美国,2003年形成批量加工出口,产量从几千吨上升至年产量20万吨,最高峰期为23万吨,出口产量从几百吨到最高1.7万吨。
从2007年美国对我国鮰鱼片实行自动扣留检测药殘达标后放行,导致出口量锐减;其后因为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导致出口不景气。
鮰鱼产业已出现四个大的起伏波动,由高价格转入低价格、全国养殖面积下滑、市场销量进缓、加工出口国际市场受阻。
二、我国斑点叉尾鮰产业存在的问题(一)鮰鱼产业化现存问题分析目前影响我国斑点叉尾鮰产业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养殖:苗种种质、病害、饲养技术规范化、饵料质量标准与投喂方法、饲养途径、质量监控等问题。
2.加工:加工工艺规范化、加工质量保证性、下脚料高附加值加工、加工成本降低、加工制品单一等问题。
3.贸易:加工出口美国市场受限制、开拓国际其他市场、全国统一出口销售报价、鱼片质量标准规范、国内市场开发等问题。
(二)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存在问题分析1.苗种种质表现:后代体色分化、体型变化、生长速度减缓, 早熟现象、抗逆力差、发病率高、放养鱼种规格偏小, 参差不齐、加工出肉率低等。
斑点叉尾鮰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斑点叉尾鮰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南海大生物饲料有限公司
【期刊名称】《当代水产》
【年(卷),期】2007(032)004
【摘要】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tus Raftnesquel亦称沟鲶(Channel 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l、鮰科(Ictaluridae)鱼类,系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集群,畏强光;具广温性,最适水温24℃~30℃。
属有胃鱼,和鲤科鱼类有明显区别,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成鱼每天只需投喂2餐。
对营养需求较高,但与养殖环境、养殖方式和密度等均有关系,池塘环境下对营养需求比网箱要低。
斑点叉尾鮰的繁殖方式一般是人工催产、自然产卵、人工孵化或不催产,任其自然产卵,然后人工孵化,效果较好。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湖南海大生物饲料有限公司
【作者单位】湖南海大生物饲料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HACCP体系在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J], 刘德亭;张建铭
2.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在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中的应用 [J], 龙洪圣;廖再生
3.斑点叉尾鮰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倪永武;黄刚;罗敏辉
4.池塘养殖模式下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及养殖环境中残留消除及迁移行为 [J], 刘崇万; 孟勇; 朱晓华; 李邦平; 夏丽萍; 徐志华; 沈美芳; 陈校辉; 边文冀
5.江苏典型养殖区斑点叉尾鮰中多种药物的残留与膳食暴露评估 [J], 徐志华;孟勇;杨洪生;刘崇万;耿雪冰;葛筱琴;朱晓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斑点叉尾(鱼回)国内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前景浅析
斑点叉尾(鱼回)国内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前景浅析
李林;严朝晖;肖友红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斑点又尾鮰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也是我国水产品重要出口
对象。
自1984年从美国引入我国以来,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突破了繁殖、养殖、饲料、加工出口等问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现已推广至全国20多个省市,主要养殖区集中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等地,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业中一个令业内人士瞩目的特色产业。
2004年以后,随着水产品加工业的兴起,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产业跌宕起伏,尤其受国外市场单一性影响,产业极不稳定,如何促进我国斑点叉尾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是鮰鱼产业人士值得深思的问题。
现就我国斑点叉尾鮰国内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前景谈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李林;严朝晖;肖友红
【作者单位】湖南五强溪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湖南五强溪生态渔业有限公司;中国渔
业协会(鱼回)鱼分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泰州市出口斑点叉尾鮰回鱼制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J], 李静;顾蓓蓓;汤琴珠;王慧;
吴婷
2.斑点叉尾(鱼回)的产业化之路该怎么走 [J], 王玉堂
3.斑点叉尾(鱼回)成鱼健康高效养殖及产业发展 [J], 季川;张艮根
4.我国斑点叉尾(鱼回)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J], 王玉堂;刘绯
5.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斑点叉尾(鱼回)出口产业 [J], 彭志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外来户”到“本地鱼”,斑点叉尾鮰的发展之路“一波多折”
从“外来户”到“本地鱼”,斑点叉尾鮰的发展之路“一波多折”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又称沟鲶、钳鱼,隶属于鲶形目、鮰科、叉尾鮰属。
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骨刺少、肉质鲜美等优点。
1F“一波多折”的发展之路从1984年至今,斑点叉尾鮰经历了“一波多折”的发展壮大之路:1984年-1990年: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1984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首次从美国3个州(阿肯色、阿拉巴马和密西西比)引进天然水域捞取的斑点叉尾鮰野生苗种,并对其生物学、繁殖与养殖技术进行了本土化研究。
1987年,池塘培育的亲鱼成功繁殖67万尾鱼苗,这些鱼苗被引种至全国15个省(市)的59个科研、生产单位,并开展养殖与培育,繁殖的苗种供应周边,从此开启了我国斑点叉尾鮰繁养之路。
在1990年以前主要是对其进行生物学、繁殖生理学、亲鱼培育与繁殖、鱼苗与鱼种培育、营养与饲料、商品鱼多种方式养殖以及病害防治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
其中1987年在国内首次成功繁殖150多万尾鱼苗;1987~1988年推广至全国22个省市养殖试验,年产量达到500吨以上,取得了良好的产量与经济效益。
1990年-1998年:主要扩大推广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面积并开展网箱集约化养殖,以及我国再次从美国引进鱼苗(70万尾)扩大亲鱼数量满足鱼苗繁殖量。
但由于当时国内消费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鮰鱼活鲜市场价格从最初130元/kg下降到18元/kg,从而影响到鮰鱼养殖业的扩大发展。
1999年-2006年:一些企业开始涉足加工斑点叉尾鮰鱼片,出口国际市场。
2000年,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渔业协会鮰鱼分会开始与美国有关方面商谈出口事宜。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鮰鱼之父”——蔡焰值提供了“斑点叉尾鮰”引进的全套资料,并建议用DNA检测的方式,确认了该鱼是从美国引进的,从而取得了出口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4 个群体 7 2 个体中共扩增出 17 9 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为 109, 占6 0. 8 9% �其中, PYA � G Z� X J 和 PYB 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 5 6. 5 4% � 56 . 47 % � 56 . 32% 和 5 6 . 14% � Sh a nn o n 多样性指数(I )分别为 0. 28 9 0� 0. 300 3� 0. 28 9 6 和 0. 28 5 2 , 平均杂合度 (H )分别为 0. 193 5 � 0. 202 7 � 0. 193 8 和 0. 18 9 8 �4 个群体间的遗传 分化系数 (G st )为 0. 131 4 , 说明群体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但分子方差分析 (AM O VA )显示, 群体 的遗传变异 90. 98 % 来源于群体内的个体间, 9. 02% 来源于群体间� 聚类分析也表明, 4 个群体所产生的遗 传分化主要也来源于群体内 �本研究为斑点叉尾鮰种质资源的调查和保护提供参考, 为斑点叉尾鮰优良 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
毕承武 吴初新 谭婉珑 胡成钰 朱学春 *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南昌,330031 * 通讯作者, h u u ec h u n@ nc u . ed u. cn
摘 要 本文运用 AF LP 分子标记技术, 对江西省 4 个斑点叉尾鮰 ( )养殖群体 (G Z � X J� � � � � � � � � � � � � � � � � � PYA 和 PYB )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在6 4 对引物组合中, E 3/ M 2� E4/ M 7� E3/ M 8 和 E5 / M 5 引物
� � � � � � I � n � � t h � i s � � p� a p � � er � � , � ea na l edgenet i c di ver si t o ffo u r cu l t ur ed c h a nn elc a t f i sh( )po p u � l a t i o ns i n Ji a ng ip r o vi n c e o fC h i n ab u si ng a m pl i f i edfr a gm entl engt hpo l m o r ph i sm (AF LP) m a r ker s.T h er esu l t s sh o � edt h a t109 p o l m o r p hi c l o c io f17 9 er ea mpl i fi edf r o m 72i nd i vi d ua l si nt o t a lb f o u rp r i m er c o m bi na t i o n s(E3/ M 2,E4/ M 7 ,E 3/ M � 8 a nd E5 / M 5 ) sel ec t edf r o m 64 p r i m erc o m bi na t i o ns,a ndt he p er c ent a ge o fp o l m o r ph i c l o ci a s6 0. 8 9%.A ndt he p er c en t a ge o fp o l m o r p hi c l o c i(P) o f t h ese f o ur po pu l a t i o ns PYA ,G Z,X J a n dPYB er e56 . 5 4%,5 � 6 . 47 %,5 6 . 32% a nd5 6 . 14%,r esp ec t i vel ;T h e Sha n no n i nf or ma t i o ni nd i c es(I ) er e 0. 28 9 0,0. 300 3, � 0. 28 9 6a nd 0. 28 5 2,r esp ec t i vel a s el la st he m ea n h et er o go si t i es (H ) er e 0. 193 5 ,0. 202 7 ,0. 193 8 a nd 0. 18 9 8 .F � ur t h er i n vest i ga � t i o n di sp l aed t ha tt h e c o eff i ci ent o fgene di f f er ent i a t i o n (G st ) a s 0. 131 4,sh o i ng a c� er t a i ne t ento f � d i f f er ent i a t i ona m o ng t h ef our po pu l a t i o ns o fc h a nnelc a t f i sh .H o ever ,t h ea na l si s o fm o l ec u l a r � va r i a nc e � (AM O VA) � a na l si si nd i ca t edt h a tt he va r i a nc e i t h i n po pu l a t i o ns a s 90. 98 % h i l et h a t a s 9. 02% a m o ng p o p u l a t i o ns.M o r eo ver ,c l u st er i ng a na l si sa l so d em o nst r a t edt ha tt h ef o u rp o p u l a t i o n s o f genet i c d i f f er ent i a t i o n ma i nl p� r o du c ed i t hi n po pu l a t i o ns.T h i sr esea r ch o u l dpr o vi d e ar efer en c e f o rsu r ve i ng a nd p r ot ec t i ng t h e ger m pl a sm r eso u r c es o f �s c ha n nel c a t f i sh p o p u l a t i o ns,a nd a l so o ff erso m e sc i ent i fi c ba si sf o rbr eed i ng i t qua l i t va r i et i es. C h a nnelc a t f i sh (
B iC h eng u W u C h u i ng T a nW a nl o ng H u C h eng u Zh u Xu ec h un
�
�
� C ol l ege o fLi fe Sc i ence a ndF o o d E n gi n ee r i n g,N a n c ha ng U ni ve r si t ,N a n c ha n g,330031 *C or r esp o n di ng a ut ho r , hu u ec hu n@ n c u . e du . cn DO I :10. 3969/ ga b. 0 LP,遗传分化
G enet i c Diver sit i eso fF our C ul t ur edPo p u l a t i o nso fC h a nnelC a t fi sh( )in J ia ng iPr o vi nc e b AF LP M a r ker sA na l sis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0 年, 第 29 卷, 第 5 期, 第 8 7 1- 8 7 8 页 G eno m ic sa n dAp p l iedB io l o g ,2010,Vo l . 29,N o . 5 ,8 7 1 - 8 7 8
研究报告 A Let t er
AF LP 分析江西省 4 个斑点叉尾鮰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