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2节 大气环流中图版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第二讲+大气环流
[温馨提示]
(1)1 月份,东亚地区的西北季风和南亚地区的东北季 风的成因、源地都是一样的,都是来自亚洲高压。由于离 源地距离不同,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程度不同,所以 具体风向不同;由于东北季风经过的纬度较低,因此性质 较为温暖湿润。 (2)1 月份,当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而越过赤道时, 同样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会向左偏转,因此在澳大利亚的 西北部会形成西北季风。
(3)季风:
1月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西北 风 A_____
7月
东南 风 C_____ 西南 风 D_____
东北 风 B_____
海 陆 热 力 性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
质差异
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三、大气环流对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 带和西风带交
________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
赤道附近地区
___________ 温带海洋性 纬度 40°~ 60°的大陆西 岸地区 纬度 ___________ 的大陆西 30°~40° 岸地区 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 间的大陆西岸和内部地区
地中海 气候 _______
替控制
副热带高气 压带 ________ 热带沙漠气候
( D.季风 ( D.10 月
)
(2)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A.1 月 B. 4 月 C.7 月
)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北半球的东北信 风带内,沙尘的扩散主要是由东北信风从沙源地撒哈拉沙漠 带来大量沙尘所致。第(2)题,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东北信 风带的最北位置可以达到北纬 30°,可以看出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是 7 月。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课时3 大气环流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
4.结合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阅读教材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类型⎩⎨⎧低纬环流:a 、d中纬环流:b 、e高纬环流:c 、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H 为东北信风带,K 为东南信风带,I 、L 同为中纬西风带,J 、M 同为极地东风带。
(3)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0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 (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
(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课件 中图版
考点二 海陆(hǎi lù)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
[知 识 整 合]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fēnɡ dài)的影响 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 海洋(hǎiyáng)面积占_绝__对__优__势_____________。 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__陆__地__面积大
第九页,共42页。
气压带或风 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
垂直运动
是上升还是 下沉
低压盛行上升气 流,降水多
高压盛行下沉气 流,降水少
风带
水平运动 的海陆方向
水平运动 的纬度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 地,降水多
风从陆地吹向海 洋,降水少
风从低纬度吹向 高纬度,降水多
风从高纬度吹向 低纬度,降水少
典例
赤道低气压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2)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示位置时
第2讲 全球性大气(dàqì)环流
第一页,共42页。
考纲定位
最新考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 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考纲解读 1.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 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 的影响。 3.理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形 成、特点及其差别。
思维导图
第二页,共42页。
且海陆相间分布。
第十九页,共42页。
1月份气压中心(zhōngxīn)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第二十页,共42页。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xiàjì)风(如下图):
第二十一页,共42页。
【特别提醒】 利用图示理解海陆(hǎi lù)气压中心的形成(以 北半球为例)
2021年高中地理必修一2019版第二章第二节课时2 大气热力环流
2021年高中地理必修一2019版第二章第二节课时2大气热力环流一、大气运动1.表现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表现形式。
2.意义大气运动实现了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并形成了各种天气的变化。
二、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2.形成过程(1)图a:当地面受热均匀时,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
(2)图b: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于是空气从气压高的A地上空向气压低的B、C两地上空扩散。
(3)图c: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向外流出后,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从B、C两地流回A地,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3.常见形式: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间的大气热力环流。
判断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 √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 √ )探究点大气热力环流和谐社会深入人心,“创建和谐城市”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城市热岛”现象展开了研究。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答案城市人口集中,产业发达,居民生活、生产、交通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
城市建筑高且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递的热量多。
2.市区和郊区间近地面的气流是如何运动的?答案市区由于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由于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近地面气流(即风)由郊区流向市区。
3.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镇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答案不合理。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2.2 全球性大气环流课件 中图版
-12-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3-
二、区别不同气压带、风带的方法 1.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 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 布。 3.看垂直气流:上升气流区近地面是低气压带,下沉气流区近地面 是高气压带。 4.看风带风向:若风带风向为西南风,一定属于北半球西风带,若 为西北风则是南半球西风带;西风带风向都与所在半球(南半球或 北半球)的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反。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的对应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33-
-34-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 水丰富,主要是由于(D)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考法分析: 本题以中南半岛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季风环流对降 水的影响,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 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高温多雨为 热带草原气 湿季
信风带
候
高温少雨为 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季温和多 雨 夏季炎热干 燥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31-
二、不同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分析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 1.气压带看气流升降。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 课程标准
和生活的联系 1.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学习目标 2.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导入新课 思考:现代大气是怎样逐渐演变成的?
①现代地球大气是距今3.5亿年前,当陆地上开始出现大量植物时,才逐渐 演变形成的。 ②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⑤现代大气:主要现成代地分球是大气氮是气距和今3氧.5亿气年。前,当陆地上开始出现大量植物
+原因:对流层气温上冷下热;地面温度越高,空气对流运动越强烈,对流 层厚度越大;反之越小
(3)对流层的特点 思考:为什么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③天气特点: 风、云、雨、雾、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原因:
①对流层气温上冷下热,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水汽在高空遇冷 凝结,易成云致雨;
②约75%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大气污染物
思考:水汽和杂质为什么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水汽
杂质
例如: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就是因为城市空气中 尘埃较多的缘故。
1. 低层大气(高度25千米以下)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成分
占比
作用
氮气(N2) 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干 洁
氧气(O2) 21%
空 气
二氧化碳 很少 (CO2)
很少
臭氧(O3)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的重要原料; ②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_升__高_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吸收红外线)
①吸收太阳 紫外线 ,使大气增温; ②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地球 生物 免受
2019版高中地理一轮总回顾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1.2.2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解析 据图二可以判读出,甲气压带是北半球副热带 高气压带,据甲气压带在图一中的位置,可以判断此时段 为北半球的夏季。此季节巴西高原草木枯黄,A 项正确; 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所以 B 项错误;密西西比河进入 丰水期,故 C 项错误;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洋流是顺时 针方向流动,从该处驶向亚丁湾的船只是逆风逆水,故 D 项错误。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思维探究]
考向 1 气压中心的判断
[2015·重庆高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
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
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考向 3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17·天津五校联考]如图一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 意图,图二为图一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北印度洋驶向亚丁湾的船只顺风顺水
4.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 质有关,分析如下: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 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 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 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
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解析 “露气寒冷,将凝结”大意是近地面气温低,使 近地面水汽凝结。这种现象易出现在秋天晴朗的夜晚。10 月 8 日左右,蒙古高压已经控制我国北方地区,此时秋高气 爽,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近地面气温低,易使近地面水汽 凝结而形成露。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2.2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中图版必修1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
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11-
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
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12-
考点一
-19-
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对应训练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第1~3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
关闭
图中2.亚亚洲欧大低陆压被是①图亚中洲的低(压控制) ,应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我国东部大
部分A.地①区的盛行风B向.②为来自太C平.③洋D的.④东南季风。
的
好望角地区
制
二、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 太阳辐射 、 大气环流 、海陆分 布、 地形 、洋流等。
-22-
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特点 相对单一,季节变化小。
-4-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方法技巧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 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考点一
考点二
三、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季风环流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 大气环流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对应学生用书第42页) [识记—基础梳理]1.大气环流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三圈环流的形成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1)分布:(2)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易误点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及季节移动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2018·辽宁实验中学模拟)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D.Q地位于信风带2.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B.Q地盛行东北风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1.A 2.C[第1题,b处气流上升,应是赤道低气压带,结合指向标判断,图示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A错误,选A。
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B正确。
a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C正确。
Q地位于东南信风带,D正确。
第2题,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结合图中指向标,b气压带是上升气流,只能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b影响下气候湿润,A、D错误。
Q地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南风,B错误。
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正确,选C。
]考向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影响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3~4题。
【导学号:29790030】3.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4.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3.C 4.D[第3题,降水少、气温高和光照强都不利于雾的形成和持续。
第4题,图示地区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识记—基础梳理]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易误点拨]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2. 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及其影响(2018·黄冈模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甲地此时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6.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5.A 6.C[第5题,M处为北半球低压中心,则甲处气压梯度力指向偏西,再加上右偏的地转偏向力,此时风向是东南风。
第6题,图示时期,亚欧大陆为低压,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为高压,即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考向2季风环流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7~8题。
【导学号:29790031】7.1月,图中A地盛行()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8.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思维流程】7.D8.D[第7题,图中显示A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第8题,图中显示B地位于南亚地区,属于南亚季风影响范围,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时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西南季风,为南亚地区带来丰沛降水。
]9.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2)。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1)的影响,图2所示地区()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解图流程][尝试解答]A考点三|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45页)[识记—基础梳理][图文助记]1.低压带和高压带对天气的影响2.风对降水的影响[理解—要点突破]1.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分析如下:(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5)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考向1 气压带、风带对气温的影响10.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
读图,完成下题。
【导学号:29790032】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D[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及大气环流知识。
通过图中的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伯半岛。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半岛。
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考向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1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非洲南部区域图巴西南部区域图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解析]a、b两城市都是热带草原气候,根据气温降水统计图可知,a城市年降水量少,雨季短,其原因应该从热带草原气候形成湿季的大气环流条件来分析。
[答案]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
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考向3气压带、风带对天气的影响12.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
读图,回答问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解析]从M、N所处的位置看,M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冬、夏季气候特点不同,N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对渔场捕捞作业的影响。
[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