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抗震海量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资料).doc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资料).doc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资料).doc 范本一: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建筑抗震设计的要求,合理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减少震害,以下是一些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

一、地震动力学参数确定1. 选取地震烈度高层建筑所在地的地震烈度是确定结构抗震设计参数的一个重要依据。

根据地震波烈度图,综合考虑场地条件、地震波类型等因素,合理选取地震烈度。

2. 设计地震作用频谱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以及结构体系的类型,选择相应的设计地震作用频谱。

可以采用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混合形式的频谱。

二、结构抗震设计参数确定1. 结构体系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和地震烈度等级,选择适合的结构体系。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等。

2. 抗震设计水平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等级,确定相应的抗震设计水平。

常用的设计抗震烈度有一般设计烈度、较大设计烈度和特大设计烈度。

3.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等级,确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包括位移性能目标、刚度性能目标和破坏性能目标等。

三、结构材料和构件设计1. 结构材料选择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地震设计参数,选择适宜的结构材料,如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2. 构件设计根据结构体系和结构材料,进行构件的尺寸和配筋设计,确保构件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四、结构抗震加固与改造对于既有的高层建筑,如果抗震性能不符合要求,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和改造措施。

可以通过加装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增加剪力墙抗震钢板、增加剪力墙的剪力承载力再分配等方式来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

附件:1. 地震波烈度图2. 结构抗震设计参数表3.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计算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地震烈度:地震摇动的强度,反映了地震时地面摇晃的大小。

2. 设计地震作用频谱:地震波在不同周期下的加速度、速度或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

高层建筑、地震、家庭防火常识综合

高层建筑、地震、家庭防火常识综合
电子计算机房应设自动灭火系统及便携式灭火器。 电子计算机房严禁存放腐蚀品危险品 电子计算机房仓库严禁吸烟和随意动火。
四、防火措施
办公室

如今的办公室不乏空调、饮水机、电脑、打印机、复印 机、各式充电器等用电设备,给工作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 也埋下了电器火灾的隐患,如何预防此类电器火灾呢?


三、高层建筑火场逃生

(4)一旦火灾发生,要立即按警铃或拨打火警电话119。

(5)低楼层起火不要都往下跑,反而会给救援增加困难, 正确的做法是应更上一层楼。

(6)不能因清理行李和贵重物品而延误逃生
三、防火措施

(1)电子计算机房 电子计算机房所发生的各种事故中,火灾事故约占 80% 左 右。据国内外发生的电子计算机房事故发生部位多是:计 算机内部风扇,打印机,空调机,配电盘及通风管路。原 因:
三、高层建筑火场逃生

(5)逃离时最好弯腰使头部尽量接近地板,必要时应匍匐 前进。

(6)如果处于楼层较低 (三层以下)的被困位置,当火势危 及生命又无其它方法可自救时,可将室内席梦思,被子等 软物抛到楼底,人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
三、高层建筑火场逃生












(1)利用身边的消防器材扑灭初起火灾,是积极的逃生方 法。 (2)互相帮助共同逃生,先对老、弱、病、残、孕妇、儿 童引导疏散。 (3)被困房内,可以用水淋湿墙壁和门以阻止火势蔓延等。
家庭防火常识(三)
8、到床底、阁楼等处找东西时,不要用油灯、蜡烛、火 柴等明火照明。 9、不要在阳台、楼道内烧纸片、燃放烟花爆竹。 10、家中有人时不要反锁门。 11、家中常备防火"四件宝 ",即:一具家用灭火器,一根 (保险)绳,一只手电筒及一个简易防烟面具,用于预防 万一和应急所需。

高层抗震知识整理解剖

高层抗震知识整理解剖

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m)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烈度




8
专门研究
300m
200m
__
9
专门研究
500m
300m
__
例: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土层资料 层底深度(m) 土层厚度(m) 土的名称
如表所示,试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9.5
9.5

剪切波速m/s
170
37.8
28.3
淤泥质粘土 130
解:
43.6
地段选择
1.选择有利地段; 2.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 3.不在危险地段建设。
局部突出地形的影响
1994年云南昭通地震,芦家湾某村坐落于 山梁上,山梁长150m,顶部最宽15m,最 窄5m,高60m.距震中18km。
烈度为8度
突出端部的最大加速度为0.632g,鞍部为 0.257g,大山根部为0.431g。
0.3
0.4
0.2
0.3
0.3
0.4
0.4
0.5
0.5
0.6
发震断裂的影响 与地下断裂构造直接相关的地裂 与发震断裂间接相关的受应力场控制所产生的地裂
断裂带是地质上的薄弱环节,浅源地震多与断裂活动有关。
发震断裂带附近地表,在地震时可能产生新的错动,使建筑物遭受较大 的破坏,属于地震危险地段。
建设时应避开。 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地段主要在高烈度区,全新世以来经 常活动的断裂上面。
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 求:
1. 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抗震 知识点总结

抗震 知识点总结

抗震知识点总结地震是一种自然的地球现象,经常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威胁。

而建筑物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其抗震设计和抗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工程领域对于抗震知识的研究和运用也日益重要。

下面将从地震的基本原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技术三个方面,对抗震知识进行总结。

地震的基本原理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变动时,由于能量释放引起的振动现象。

地震是一种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一般由于地壳发生变动所引起。

地震的原理是由地震波造成的地面振动。

地震波是指地震中地壳中的能量传播。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会产生地面振动和震动,导致建筑物产生变形和破坏。

地震波有三种类型:P波、S波和L波。

P波是一种压缩波,能够穿过液体和固体,速度快于其他波;S波是一种横波,能够穿过固体但不能穿过液体,速度比P波稍慢;L波是一种地震波,其振幅大,能力强,可以引起建筑物的毁坏。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为了减少地震对于建筑物的破坏,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抗震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抗震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阶段,要考虑地震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施工,以求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尽量减少破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四点:一是考虑地震引起的水平作用力,二是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三是采用地震减震和隔震技术,四是避免单一破坏。

抗震技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可以采用一些抗震技术和防护措施。

抗震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减震技术和地震隔震技术。

地震减震技术是通过在建筑物的结构中设置减震装置,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减震装置一般为阻尼器、支座和隔震层等。

这些装置能够吸收地震能量,降低地震引起的震动幅度,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地震隔震技术是通过在建筑物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减少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

隔震装置一般为隔震层和隔震橡胶垫等,能够降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在抗震知识方面,人们还需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能。

高层抗震设计重要名词解释

高层抗震设计重要名词解释

1.地震可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2.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

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3.地震动三要素:最大振幅、频谱、持续时间。

4.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所以,在地震发生的中心地区人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6.面波主要有瑞雷波和乐夫波两种形式。

瑞雷波产生的运动形式是使地面晃动的主要原因7.地震动: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称为地震动。

8.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9.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10.震中烈度:震中区的地震烈度成为震中烈度。

11.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12.地震区划:依据地质构造资料、历史地震规律、地震观测资料,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可以计算给出每一地区在未来一定时限内关于某一烈度的超越概率,从而,可以将国土划分为不同基本烈度所覆盖的区域。

这一工作称为地震区划。

13.地震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地表破坏、建筑物的破坏、次生灾害。

14.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5.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注意场地选择;把握建筑体型;利用结构延性;设置多道防线;注意非结构因素。

16.场地:是指建筑物所在地,其范围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范围。

历史震害资料表明,建筑物震害除与地震类型、结构类型登有关外,还与其下卧层的构成、覆盖层厚度密切相关。

17.覆盖层厚度:原意是指从地表面至地下基岩面的距离,在这里指地下基岩或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至地表面的距离,称为覆盖层厚度。

18.结构地震反应: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内力、变形、位移及结构运动速度与加速度等统称为结构地震反应。

地震作用:由于地震动而引起结构内力、变形等反应的因素。

高楼地震避险知识

高楼地震避险知识

遇到地震我该怎么办来源:天津应急管理网地震就是由地下岩石破裂或断层错动所引起的地面震动。

大地震往往造成房屋倒塌、地面破坏,并引发火灾、水灾、有害气体泄漏等次生灾害。

1、震时避险(1)室内应急要点★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躲避。

也可以躲在墙根、内墙角、暖气包、坚固的家俱旁边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远离外墙、门窗,不要使用电梯,不能跳楼。

★躲避时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额头枕在大腿上,双手保护头部。

如果有条件,还应该拿软性物品护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专家提醒◆震时要沉着冷静,及时反应。

◆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面,而是要以比桌、床高度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

◆在地震第一时间关闭火源、电源、气源,处理好危险物品后,再行避险。

◆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

(2)户外应急要点★就地选择开阔地带避险,蹲或趴下,以免摔倒。

★驾车行驶时,尽快降低车速,选择空旷处停车。

★避开高架桥、高烟囱、水塔等建筑物。

★避开玻璃幕墙、高门脸、女儿墙、广告牌、变压器等危险物。

★在野外,避开河岸、陡崖、山脚,以防坍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专家提醒◆户外情况复杂,震时注意观察,选择恰当的方法避险,避免意外伤亡。

2、震后自救应急要点★被压埋后,如果能行动,应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

★要尽力保证一定的呼吸空间,如有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

尽量节省力气,不要长时间呼喊,可用敲击的方法呼救。

★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专家提醒◆被压埋后,要坚定自救的勇气和信心,精神不能崩溃。

3、震后互救应急要点★根据房屋居住情况,以及家庭、邻里人员提供的信息判断,采取看、喊、听等方法寻找被埋压者。

★采用锹、镐、撬杠等工具,结合手扒方法挖掘被埋压者。

★在挖掘过程中,应首先找到被埋压者的头部,清理口腔、呼吸道异物,并依次按胸、腹、腰、腿的顺序将被埋压者挖出来。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知识点解析与小结:1.框架结构震害.(1)结构层间屈服强度有明显薄弱楼层;(2)柱端破坏;(3)节点破坏;(4)砌体填充墙破坏严重。

2.防震缝破坏普遍3.抗震墙(相当于剪力墙)结构的震害:连梁震害、墙肢破坏4.抗震等级(1)地震作用越大,房屋抗震要求越高。

(2)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性能,主、次要抗侧力构件的要求可以有区别。

(3)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其抗震要求越高。

抗震等级划分:综合考虑地震作用、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划分抗震等级进行抗震设计,可以对同一设防烈度的不同高度的房屋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设计5.结构体系的选择原则(1)应使结构自振周期避开场地特征周期。

(2)钢筋硅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

(3)结构布置的规则性。

(4)沿房屋高度的层间刚度和层间屈服强度的分布宜均匀(5)宜布置成双向框架。

(6)结构宜有多道抗震防线:6.合理设计结构破坏机制:(1)框架结构的破坏机制概念设计理念: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

(2)框架一一抗震墙结构的破坏机制7.控制构件在极限破坏前不发生明显的脆性破坏:(1)轴压比限制:3/她公1)目的:控制偏心受拉边钢筋先达到抗拉强度 .防止受压边硅先达到极限压应变。

2)轴压比对柱变形能力的影响:轴压比增加、变形能力急剧降低,需进行限制,但又要符合技术水平和经 济条件。

3)轴压比的确定:(2)剪压比限制:1)剪压比影响:配筋率过大时、不能充分发挥箍筋强度,发生斜压破坏。

剪压比对截面变形有影响。

实际上是限制最小截面尺寸。

2)剪压比限值:剪跨比大于2的矩形框架: 尸都^< —^25f £hh a )剪跨比不大于2的矩形框架: /越8.结构抗震设计内力组合情况(1)需考虑的内力组合项1 二(2)承载力验算式: 2) £ = y 0 s 卷 + % / + / 期S<~对于某些需考虑竖向地需作用的结构,尚需按下式验算: £=,@&醒 + y 就*期M + ^v^Fvk(3)梁端内力不利组合;(4)柱内力不利组合。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要点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要点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要点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要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确保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1. 地基与基础设计地基和基础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首要关键。

合理的地基设计能够分担地震力,减少震害。

为了确保地基和基础的稳固性,以下是一些要点:-选择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点建设高层建筑;-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和地震力分析,确保地基符合建筑所需承载能力;-设计合适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承台等,以增强地震抗力。

2. 结构材料选择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使用高抗震性能的混凝土、钢材等结构材料;-确保材料符合国家规定的抗震强度等级;-注意结构材料的施工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 框架结构设计框架结构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一种结构形式。

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合理选择框架的柱、梁尺寸及布置;-采用适当的加强措施,如剪力墙、抗扭墙等;-考虑水平荷载的作用,设计合理的框架刚度,以分担地震力。

4. 隔震设计隔震设计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抗震设计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减震装置将地震能量分散。

以下是一些隔震设计的要点:-选择合适的隔震装置,如橡胶隔震器、钢球隔震器等;-进行详细的隔震装置参数计算和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隔震装置的布置和使用效果。

5. 结构连接设计结构连接设计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以下是一些结构连接设计的要点:-采用可靠的连接件,如高强度螺栓、焊接等;-定期检查和维护连接件的使用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合理布置连接件,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能。

总结: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要点是确保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合理性,选择适当的结构材料,注重框架结构和隔震设计,以及合理的结构连接设计。

这些要点将有助于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保障建筑和人员的安全。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项目条件和地震安全标准进行综合考虑和调整。

抗震震知识点总结

抗震震知识点总结

抗震震知识点总结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往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抗震是人们要学习的一项重要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些关于抗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地震的成因地震是由地壳内部的岩石发生破裂后释放的能量所引起的。

这种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当地震波到达地表时,就会造成地面的震动。

地震的发生有很多原因,主要包括地壳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变动等。

2. 抗震建筑设计抗震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考虑地震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地震的破坏性。

抗震建筑设计的关键是要确保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避免地震破坏。

3. 抗震结构的设计原则抗震结构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增强结构的整体刚度和韧性、避免结构的单一破坏形式、减少结构的共振效应等。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4. 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标准是指根据地震危险性和建筑物用途,制定的一些规范和标准,用以指导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

抗震设防标准主要包括地震烈度、结构抗震硬度和韧性、结构体系及其抗震设计要求等。

5. 人们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应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以降低地震的危害。

主要包括迅速躲到安全的地方、迅速疏散出室内、避免使用电梯、躲避落物等。

6. 抗震知识的普及抗震知识的普及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抗震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和理解,鼓励人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7. 抗震设施的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地震因素,合理设置抗震设施,如抗震支撑、抗震减震器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8. 抗震救灾工作当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应组织人员迅速展开抢救被埋人员、疏散受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活秩序。

总之,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但通过人们的努力,可以降低地震的破坏性。

建筑知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和建设要点

建筑知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和建设要点

建筑知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和建设要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然而,地震是我们不能忽略的自然灾害。

建筑物的抗震稳定性是关键,并且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尤其重要。

本文将描述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和建设要点。

1.建筑基础设计建筑物基础是建筑承重的基础。

高层建筑的基础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抗振能力。

因此,在基础设计方面应尽可能选址到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这样可以增强建筑抗震能力。

2.结构设计建筑物结构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下抗震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结构设计方面,应有十分成熟的设计方案,用以增加建筑物在地震条件下的承载能力。

3.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对建筑物的抗震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

建筑物各部分所使用的材料都有自己的强度、延展性、硬度和刚性。

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条件下抗震稳定性,应选用高强度、高耐久性和弹性大的材料来建造。

4.抗震支撑及耗能设计在设计建筑时,支撑和耗能器是重要部分。

支撑和耗能器可以在地震条件下减轻地震荷载,达到减小建筑物震动的效果。

支撑和耗能器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则是重要步骤。

5.地震控制系统设计地震控制系统是高层建筑在地震条件下抗震稳定性的核心组成部分。

地震控制系统能够在地震时改变建筑物的固有频率,达到减轻地震荷载、减低地震影响的效果。

6.建筑结构刚度和稳定性设计建筑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是建筑物在地震条件下抗震稳定性的重要保证。

在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形状等因素来考虑建筑物的刚度和稳定性。

7.抗震设施的保养和修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施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在地震条件下,抗震设施能够起到预期的作用。

建筑物在日常维护和维修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设备的使用,避免人为破坏,达到长远的使用效果。

总之,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的美观和实用性,更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抗震稳定性。

抗地震设计的重要性应该无需强调,不仅对建筑本身的保护,也对于居住在其中的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建筑抗震设计知识点归纳

建筑抗震设计知识点归纳

建筑抗震设计知识点归纳建筑抗震设计是指为了应对地震而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和加固的过程。

它的目标是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关键知识点。

本文将对建筑抗震设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

一、地震基本知识地震是地球表面产生的震动,由地壳内部的地震活动引起。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对建筑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知道地震的发生原因、震级、震源深度等信息有助于确定建筑设计的抗震要求。

二、建筑材料的选择抗震设计的第一个关键知识点是选取合适的建筑材料。

对于地震区域的建筑来说,建筑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抗震建筑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和木材等。

三、结构设计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影响抗震性能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稳定性和变形能力。

常见的抗震结构设计方法包括层间剪力墙、框架结构和加筋混凝土柱等。

四、地基与基础设计地基与基础是支撑整个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地基与基础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在地震区域,需要考虑地基的抗震能力、基础的稳定性和变形能力,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

五、防护结构的设置防护结构是用来增加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附加结构。

例如,加固墙、加固屋顶和钢结构框架等都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这些防护结构需要根据具体建筑的需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六、抗震设计的法规和规范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各国都有相应的建筑法规和抗震设计规范。

相关法规和规范规定了建筑的抗震要求,并提供了设计、施工和监督的指导。

建筑师和工程师需要遵守这些法规和规范进行抗震设计。

七、抗震设计的模拟和分析在抗震设计过程中,使用模拟和分析工具可以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地震响应分析、结构动力学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可以模拟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行为,帮助设计师做出合理的决策。

八、施工质量和监督抗震设计只有在施工阶段得到有效执行,并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建筑抗震设计中还需要关注施工质量和施工监督。

建筑抗震有关知识点总结

建筑抗震有关知识点总结

建筑抗震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建筑抗震的重要性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给建筑物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失,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建筑可以在地震发生时减少破坏和伤亡,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建筑抗震已成为建筑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二、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 结构整体性原则结构整体性原则是指建筑结构必须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地震作用,保持整体稳定,不发生坍塌或严重破坏。

整体性原则要求结构的各个部分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联系和协调,整个结构能够协同工作,形成一个系统性能良好的整体。

2. 结构均匀性原则结构均匀性原则是指建筑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该尽可能均匀。

结构均匀性的提高可以减少结构内部的应力集中,避免结构的局部破坏,提高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

3. 结构变形能力原则结构变形能力原则是指建筑结构应该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能够在地震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减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

结构变形能力的提高可以降低结构的刚度,增加结构的变形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4. 结构可靠性原则结构可靠性原则是指建筑结构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不仅能够满足正常使用和荷载要求,还要能够承受地震作用的影响,不发生破坏或坍塌。

结构可靠性的提高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来保证结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5. 结构经济性原则结构经济性原则是指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应该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既要满足抗震性能要求,又要尽可能节约材料和成本,提高结构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三、建筑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技术1.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结构抗震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目前,常用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有静力分析法、动力分析法和响应谱法等。

静力分析法是一种依据静力平衡求解结构受力状态的方法,它将结构安全系数和可靠性作为设计的基础,通过静力分析来确定结构的受力状态和抗震性能。

建筑抗震知识点总结

建筑抗震知识点总结

建筑抗震知识点总结一、地震及其危害1.1 地震的成因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造成的地壳运动现象。

地震的成因主要有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构造地震、地表物质移动引起的地质地震、地下岩石断裂引起的断层地震和火山活动引起的火山地震等。

1.2 地震的危害地震对建筑物和人类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地震时建筑物倒塌是最为直接的危害,而人员伤亡则是最为严重的危害。

二、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2.1 抗震设计原则建筑抗震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减少建筑物的质量、提高建筑物的刚度、增加建筑物的耗能能力等。

其中,提高建筑物的刚度是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2.2 抗震设计的方法建筑抗震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抗震结构设计、抗震构造设计、抗震设备设计等。

其中,抗震结构设计是最为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

2.3 抗震施工技术抗震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地基处理、结构加固、抗震设备安装等。

其中,地基处理是最为关键的抗震施工技术之一。

三、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3.1 抗震能力的评估指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评估主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材质、承载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估。

其中,结构形式是最为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

3.2 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台网法、静力分析法、动力分析法等。

其中,动力分析法是最为准确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3.3 抗震能力的评估标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细则》等。

其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最为权威的抗震能力评估标准之一。

四、建筑抗震改造4.1 抗震改造的必要性建筑物的抗震改造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防止地震时的倒塌和人员伤亡等危害。

因此,抗震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4.2 抗震改造的对象建筑物的抗震改造对象主要包括老建筑、低质量建筑、高层建筑等。

其中,老建筑是最为重点的抗震改造对象之一。

4.3 抗震改造的方法建筑物的抗震改造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加固、设备更新、地基处理等。

高楼住户地震安全知识

高楼住户地震安全知识

高楼住户地震安全知识高楼住户在地震发生时面临的安全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了解并掌握地震安全知识对于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分析并展开以下关于高楼住户地震安全知识的重要标题。

1. 行动前的准备工作在地震发生前的准备工作对于高楼住户的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自己所在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抗震等级,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地震可能带来的风险。

同时,确保知道紧急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安全逃生的最佳路径。

2. 如何应对地震时地震时,高楼住户需要迅速采取正确的行动来保护自己。

首先,迅速躲避到稳定结构下的避难所,例如桌子下、门框旁边或者沉重家具的旁边。

同时,远离窗户和其他可能会倒塌的物体。

3. 紧急疏散的关键在地震发生后,高楼住户需要迅速有序地进行紧急疏散。

了解紧急疏散路线和避难点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在疏散途中,尽量避免使用电梯,而是选择安全的楼梯进行下楼。

同时,遵循疏散指示并与邻居保持联系,以确保自己和身边他人的安全。

4. 与家人的沟通与计划在地震发生前,与家人制定好沟通和应对地震的计划非常重要。

确保家人知道紧急疏散的路线和避难点,并随时保持通信。

使用手机、无线电或其他通信工具与家人联系,确保大家的安全情况和位置信息得到及时传达。

5. 后续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地震发生后,高楼住户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不受到进一步的损坏。

检查建筑物是否存在裂缝、震裂、倾斜等情况,并查看电、水、燃气等设施是否有损坏。

如发现有问题,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并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综上所述,高楼住户在地震发生时需要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行动前的准备工作、地震时的正确行动、紧急疏散的关键、与家人的沟通与计划以及后续的安全检查和维护。

通过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高楼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威胁,确保自身和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层住宅防震减灾知识普及

高层住宅防震减灾知识普及

高层住宅防震减灾知识普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中的主要建筑形式。

然而,高层建筑在提供舒适居住环境的也给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更大的隐患。

地震作为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对高层建筑造成的影响尤其严重。

因此,提高公众对高层住宅防震减灾知识的认知,不仅是提升居民自身安全意识的需要,也是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高层建筑地震防灾的重要性高层住宅在遭受地震侵袭时,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抗震性能相对较差。

一方面,高层建筑自身重量大,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严重的惯性力,引发结构损坏甚至坍塌;另一方面,高层建筑的地震动放大效应也较为明显,容易造成严重的结构破坏和室内装修损坏。

因此,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脆弱性决定了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刻不容缓。

高层住宅防震减灾的基本措施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是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首要任务。

从结构设计到日常维护,各个环节都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建筑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地震作用下的力学特性,采用符合抗震设计规范的结构体系和构件,并适当增加关键构件的抗震性能。

加强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是防范大震情况下结构整体失稳的关键。

在日常维护管理中,定期检查建筑物的结构状况,及时发现并修复裂缝、剥落等问题,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会因为使用年限的增加而降低。

加强对室内装修材料的管控,避免使用易燃、易碎或易脱落的装饰材料,降低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风险。

再次,提高居民的防震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也十分必要。

通过定期的应急演练和培训,使居民掌握正确的避险自救技能,提高应对地震的临机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减少casualties。

高层住宅的防震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设计、建造到日常管理的全过程着手,既要注重硬件设施,更要重视软实力建设。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切实提高公众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才能最大程度保护高层建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城市发展筑牢坚实的基础。

高层避震方法 -回复

高层避震方法 -回复

高层避震方法-回复标题:高层建筑避震方法详解在现代社会,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如何在高层建筑中有效避震,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成为了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高层避震的方法,希望能为您提供实用的参考。

一、了解地震预警信息在地震发生前,许多地区都设有地震预警系统。

通过接收和分析地震波的数据,这些系统可以在地震到达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预警信号。

因此,对于居住在高层建筑的人来说,及时获取并理解地震预警信息至关重要。

一旦接收到预警,应立即做好避震准备。

二、熟悉建筑结构和安全出口了解自己所居住或工作的高层建筑的结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知道哪些部分是建筑物的抗震主体结构,哪些部分可能在地震中较为脆弱。

同时,熟悉各个楼层的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而有序地撤离。

三、室内避震措施1. 就地避震: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室内,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尽快找到“三角区”或者坚固的家具下方进行躲避。

三角区通常是指两面相邻墙体形成的角落,或者是大型家具(如桌子、床)与墙体之间的空隙。

2. 避免靠近玻璃、镜子、悬挂物等易碎或不稳定物品:这些物品在地震中容易破碎或坠落,造成人身伤害。

3. 关闭燃气阀门和电源开关:地震可能导致燃气泄漏或电线短路引发火灾,因此在地震发生时应及时关闭燃气阀门和电源开关。

四、户外避震措施1. 远离建筑物、树木、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地震时,这些高大物体可能因震动而倒塌,对周围的人构成威胁。

2. 避开桥梁、隧道、山坡等地形复杂区域:这些地方在地震中可能存在滑坡、塌方等风险。

3. 在开阔地带蹲下并用手护住头部:这是最基础的户外避震姿势,可以减少被飞溅物击中的可能性。

五、地震后的应对措施1. 确认自身安全后,尽快联系家人和朋友,告知他们你的安全状况。

2. 如果身处高层建筑内,不要急于使用电梯,应选择楼梯进行疏散。

因为地震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中断,电梯可能会突然停止运行。

高层建筑设计 抗震-2

高层建筑设计   抗震-2
•从工程抗震的角度,烈度表中对应于不同烈度给 出了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和最大速度
目前,世界大部分 国家都采用12度烈 度表,日本则采用7 度烈度表、各国烈 度表虽有差异,但 有一个大致相应关 系。
烈 度
1 2 3 4
人的感觉
无感 室内个别静止中的 人感觉 室内少数静止中的 人感觉 室内多数人感觉。 室外少数人感觉。 少数人梦中惊醒 室内普遍感觉。室 外多数人感觉。多 数人梦中惊醒 惊惶失措,仓皇逃 出 大多数人仓皇逃出 摇晃颠簸,行走困 难
5 地震活动型
世界地震活动性:地球上的2个主要地震带 (1) 环太平洋地震带 全球约80%浅源地震和90%的中深源地 震,以及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这一地带。 它从南美洲西部海岸起,经北美洲两部海岸—阿拉斯加千岛群岛-日本列岛
-我国的台湾 省-菲律宾-印 尼
-马里亚纳群 岛-汤加-直到 新希兰。
地球的构造
• 地核:地球的核心,主要构成物质是镍、铁
外核(厚2100Km)处于液态 内核(厚1400Km)处于固态
地震观测发现:地震横波不能通过外核(即 不能通过液体)。
3 地震分类
地震
按地震成因分类
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 地震 诱发地震 -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及工程活动引发 的地震
1914年日本樱岛火山爆发,产生的震动相当于一个6.7级地 震。
3.陷落地震
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如石灰岩地区较大的地下溶洞 或古旧矿坑等突然发生大规模塌陷和崩塌而引起的地 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
诱发地震
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地震是人工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 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 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962年3月19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 迄今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6.1级。

高层民用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

高层民用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

高层民用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为了使高层民用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尽量减少损失并保护人员安全,对其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十分必要。

本文将介绍高层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和施工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要点。

一、抗震设计1.地震力计算在抗震设计中,首先需要进行地震力的计算。

地震力是指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受到的水平作用力。

在计算中需要考虑到土地基础、建筑物的重量、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等。

地震力的计算可以采用等效静力法,也可以采用地震反应谱法等方法。

2.地震设计参数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确定地震设计参数。

地震设计参数包括设计基准地震烈度、场地地震动参数、建筑物结构设计参数等。

设计基准地震烈度是指按国家标准规定的对某个地区的大地震可能性评价所确定的地震烈度。

场地地震动参数包括峰值加速度、周期等,是指在某个场地上地震波的动力学参数。

建筑物结构设计参数包括刚度、阻尼等。

3.结构形式的选择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地质条件、地震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形式在抗震设计中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4.材料和构件的选用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构件。

材料的选用应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如选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料等。

构件的选用应考虑到抗震要求,如结构柱、梁等在抗震设计中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抗震能力。

5.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根据地震力的计算结果和结构形式的选择,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应根据建筑物的构造特点,采用合理的为最大限度提高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施工要点1.施工前要注意的事项施工前,应对建筑物的基础、地基、地下管线等进行检查和清理。

同时要对要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查,切勿使用过期或失效的材料。

对建筑物的结构和支撑系统的安装要进行预验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中,应注意合理控制施工质量,对于重要的节点和部位,需要特别密切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题目无误,答案可能不是最准的,大家可以修正后在背记)
1.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2.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或者断层错位和破裂面积来确定。

3.设防烈度:是指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

4.场地土液化:指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丧失抗剪强度,形成犹如“液体”的现象。

5.地基土抗震承载能力:指将地基土的静承载力乘以调整系数予以提高后的地基土承载力。

6.剪压比:是指水平作用与竖向作用的比值。

7.轴压比: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二.填空
1.世界上的两个主要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2.地球内部发生地震首先射出地震波的地方是震源。

3.地面某处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距(震中距)。

4.地震时振动最剧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极震区。

5.三水准是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6.二阶段设计方法是指①是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验算和弹性变形计算;②是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7.场地液化判别分为初步判别和细判(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8.框架结构设计三大原则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更强的节点。

9.框架节点核心区的破坏形式有剪压破坏和粘结破坏。

10.场地类别划分依据有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类别有坚硬土或岩石、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

11.底部剪力法顶端考虑附加力影响的情况是T1>1.4Tg。

12.考虑竖向地震力作用的结构有①高耸结构、高层建筑和对竖向运动敏感的结构物;②以竖向地震作用为主要地震作用的结构物,如大跨度结构、水平悬臂结构;③位于大地震震中区的结构物,特别是有迹象表明竖向地震动分量可能很大的地区的结构物。

13.结构抗震等级确定的因素有①地震烈度区划;②地震小区划;③设计地震分组。

14.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设计的要求有①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②房屋总高度和层数限值;③房屋最大高宽比;④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⑤房屋局部尺寸。

三.简答
1.三水准设计方法:①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或称小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②第二水准,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经过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③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或称大震)影响时,建筑物不倒塌,或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水平地震作用振型分析反应谱的设计步骤:①第i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基本公式;②振型最大地震作用;③振型组合。

3.抗震设法烈度怎样取值:一般来说,距震中越远,地震影响越小,烈度越低;距震中越近,地震影响越大,烈度越高。

一般采用基本烈度作为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抗震设防烈度。

4.框架抗震设计的基本规则(3点):①强柱弱梁,框架塑性效应较多地发生在梁端,底层柱的塑性效应较晚形成;②强剪弱弯,梁柱在弯曲破坏前,避免发生其它形式破坏,如剪切破
坏,粘结破坏等;③更强的节点,在梁、柱破坏前,节点应有足够的强度及变形能力。

5.钢筋混领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震害:(1)结构方案不当引起的震害①平面布置不当产生的震害②竖向不规则产生的震害③防震缝处碰撞。

(2)结构构件的震害①框架柱的震害②框架梁的震害③框架梁柱接节点的震害④抗震墙的震害⑤填充墙的震害⑥楼梯的震害。

四.计算关于二层房屋用底部剪力法求层间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