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模板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e6e222faaea998fcc220eba.png)
《》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2.知识目标
3.能力目标
4.素质目标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可根据课程具体情况调整表格样式)
六、教师任职要求(可根据课程具体情况调整表格样式)
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
八、实施建议
(内容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考核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学生学习资源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九、附录
(内容建议包括:常用术语解释、10-20个常用专业英语单词、典型案例等)
注:1.数字序列采用:一(一) 1 (1)
2.标题:宋题,四号,加粗;正文: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3.正文内表格: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5d43b715acfa1c7aa00ccac.png)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红字部分是解释或说明,该课程标准制订完成后删除)
学分:
学时:
适用专业:
一、课程简介
主要说明该课程的类别,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与前后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所起的作用。
本课程与普通高校、中职、培训班相关课程的异同。
二、课程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及学生情况,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各课程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描述教学目标。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阐述课程设计改革的基本理念,说明课程的特点,并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做简要的说明。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教学方式,要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五、课程实施条件(根据本课程情况确定)
六、考核形式
七、课程资源(如参考书、网站……)
八、其他说明(前面各项不能涵盖,而有些内容需要交代的在此项中说明,不需要就去掉此项内容)
制定人:制定日期:
审定人:审定日期:。
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b0f30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3.png)
《××××》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主要描述该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主要学习内容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部分。
描述示例: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课程类别进行修改),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能力。
它要以……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主要说明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课程内容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等内容,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以及建议课时数等。
课程设计思路必须依据所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要求、相应职业资格标准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方面的要求。
描述示例:1.该课程是依据“XXXX专业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XXXX职业岗位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着重培养学生XX能力,具备XX知识。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构成部分突出职业能力训练,理论知识学习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进行,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形式可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实习等工学结合实践形式。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XX学时,其中理论XX学时,实践XX学时。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文字表述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总体目标,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部分为具体目标,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目标。
为了使得课程目标的表述能够明确,尽量不要使用“知道”、“了解”、“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
课程标准模板(参考)
![课程标准模板(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823f288b941ea76e59fa043c.png)
课程标准【注:以下内容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板填写: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填写A 模板;项目化课程填写B模板;整周实训课程填写C模板;其它课程填写D模板】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说明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还是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或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
说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本课程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专业能力定位,服务于哪些岗位要求开设本课程的;如是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职业素质或者能力定位,服务于从事哪些职业工作要求开设的课程;专门为掌握知识、拓展专业素质开设的课程可以按照传统的描述方式。
(二)先修后续课程除说明本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外,还应说明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设计思路首先说明课程设计的理念;其次在分析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说明学习情境中教学内容选取和排序思路。
最好能用表格描述通过学习领域学习来培养行动领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首先描述课程的总体目标。
用具体、明确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能力目标——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用××做××”。
这里所说的“做”,是指“完成专业任务”,不是指“掌握知识”。
所以,“能理解××概念,能掌握××定义,能回答××问题”之类,都不是我们要求的能力目标。
课程的能力目标包括:①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②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③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评价能力;④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⑤按照规范操作的能力;⑥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⑦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⑧事故的处理能力;⑨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⑩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应首先分析本课程直接服务的后续课程,这些课程需要本课程的哪些知识、能力、素质,再联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说明本课程在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
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376076a783e0912a2162a68.png)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课程标准,是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教育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达到的具体指标。
课程标准是学院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也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院课程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基础。
课程标准应体现专业教学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专业课程的定位(性质与作用、理念与设计思路)、目标、内容框架、课时安排与开设时段、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
由于课程标准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
因此,课程标准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同时,在课程目标中不能出现“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不符合目标陈述要求的惯用说法。
可以说,课程标准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限定教师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学习领域而不是科目,因此,他不直接规范教材,而是通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间接影响教材的编写。
它与教学大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课程标准一、前言1、课程定位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功能)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有哪些支撑或促进作用,与前、后续课程如何衔接。
2、课程设计主要阐述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要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课程总标准(见表1)表1 课程总标准二、学习情境(章、节)标准(见表2)表2 学习情境(章、节)1:××××××三、实训教学任务书(含课堂实训与综合实训)四、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1、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2、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⑴教学建议要体现各学习情境(章、节)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8e7819802020740bf1e9b5a.png)
浙江金华职业学院《化工原理分析》
课程标准
教学单位:
教研室:
适用专业:
编写主笔人:
制(修)订时间: 20 年月日
《xxxx》课程标准(三号黑体)
一、课程性质【大标题:黑体、四号,下同】
(注:准确地阐述该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哪些明显的支撑或促进作用。
)【内容文字:仿宋,小四、1.5倍行间距,下同】
二、课程目标
(注:具体明确地阐述该门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文字描述共分两部分: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描述及具体目标描述。
)
1.总体目标【小标题:仿宋、小四、加粗,下同】
(注:综合概括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预期结果,为哪些岗位或哪个岗位群培养何种人才。
说明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
2.具体目标
(注: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职业素质目标、职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
(1)知识目标:
(注: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客观世界存在的常识、概念、原理、规律、工作方式方法、劳动生产工具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等,对知识目标的表述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动词。
)
(2)能力目标:
1。
课程标准文本格式及模板(单元)
![课程标准文本格式及模板(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938684df80eb6294dd886ca4.png)
关于课程标准的格式要求
1.各级标题的字号、字体和编号:
标题:小二号字,宋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五号字,宋体,加粗;编号为“一、”“二、”“三、”等
二级标题:五号字,宋体;编号为“1、“2、”等
(上述三级标题可以只选用部分,但层次不要混乱)
一二三级标题应该单独一行,句尾无标点符号
2.A4页面,页边距为上下均为2.54cm,左右均为
3.17cm;
3.标题和正文之间空一行;
4.行间距:单倍行距;
5.正文字体:宋体,字体大小全部采用五号字;
6.插入页码:页面底端,居中;
7.以上未提及的格式、版式设置一律默认。
教务处
2011年3月2日
示例1:
《XXXX》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
……,(备注:此处含前置后续课程说明)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
◆……
◆……
◆……
◆……
◆……
2、素质目标
◆……
◆……
◆……
◆……
四、课程设计思路
……
六、课程实施建议
(备注:表格根据教学单元数进行设置)
七、课程教学保障
1、教师要求
(备注:说明承担此课程的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也可说明教学团队需要的能力)2、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备注:说明要完成此课程教学所必需的硬件设施)
3、教学参考书
(1)推荐教材
(备注:主要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教材性质等)
(2)教学参考资料
(备注:参考书、网站资料等)。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模板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cc5fd4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4.png)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程性质1. 课程类型:公共课/专业课2. 课程级别:必修课/选修课3. 课程性质:理论课/实践课4. 学分:____ 学分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动态。
(3)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1. 课程内容结构:(1)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
(2)实践部分: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课程内容安排:(1)第一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四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五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六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七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八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模板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e54062e7375a417866f8f63.png)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课程标准编写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编写说明”部分,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的性质即指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等。
任务指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教学要求可根据课程的性质使用相应的定性词汇,对教学内容作不同层次的要求。
例如: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等慨念的内容可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可按“学习、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实验(实践环节)可按“观察、学会、掌握、应用”等几个层次要求。
3. 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4.实践环节:提出本课程所学需要的实践环节,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确定其名称、主要内容与要求和学时分配。
5.学时数分配:说明学时数(用表格形式表示),分章列出讲授、实验、讨论和习题时数等。
6. 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8.课程考试与评估:简要说明本课程的考核形式及评估方法。
如:考核形式:应用性独立作业、课堂回答和解决问题、闭卷考试几种形式相结合。
评估方法:注重多元评价,知识与能力并重;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学校职能部门评价、教师自评、互评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激励性功能。
9.一些说明:可对本课程相关问题,如教学内容的详略和增删处理上等作一些补充说明。
第二部分为“教学内容纲要”部分。
这一部分是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说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按章节顺序编写。
每一章要说明以下3项内容: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课程标准模板格式
![课程标准模板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cb57e86e102de2bd960588e0.png)
XXX专业《xxx》课程标准模板课程编号:编写规则(见附件:120108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关于规范编制课程代码的通知)适用专业:XXXXX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职业能力课/职业拓展课修课方式:必修/选修教学时数:96(专业课程原则上每周上6节,每学期一般安排15——16周,每周设计一个学习情景,教学时间相对集中,尽可能保持完成学习情景的连续性)学分:4学分一、课程定位(1)课程任务主要针对…………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
实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单片机系统的硬件电路组成,学会单片机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体会真实、完整的单片机开发工作过程(硬件电路焊接、电路调试、软件编程、程序下载等)。
从而使学生能够胜任小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岗位,为就业打下基础。
(2)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课程,后续课程有………课程。
二、学习目标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应突出能力目标。
学习目标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价的、可量化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文字表述分两段:第一段:总体描述。
即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学习结果。
实例:通过本课程学习,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组成,能够根据实际控制系统要求,合理地选择单片机并对其硬件、软件(进行)设计;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文明的工作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
1.熟悉AT89S52单片机的性能并了解单片机系统的应用;2.能够正确选用元器件、识读电路图,完成单片机系统的安装与调试;3.熟练运用AT89S52单片机进行编程,并能进行简单应用程序设计与调试;4.熟练使用常用仪器仪表,能够检测单片机系统故障并修复;5.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6.具有敏锐的网络信息意识,善于整合资源、乐于团队协作;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成稿)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成稿)](https://img.taocdn.com/s3/m/ac98e77ddd36a32d73758186.png)
课程标准所属系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课程学时:适用专业:XXX专业(专业代码)《XXXXXXXX》课程标准注:编写后请删除红色文字编写建议部分(以下1级标题为四号黑体,大纲级别1级;2级标题为小四号宋体加粗,大纲级别2级;内容为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倍)1、课程概述课程定位用简练语言对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
具体指出: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课程任务应充分体现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主要说明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技能、形成哪些素质,反映课程对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课程衔接主要说明与本课程有关的前续课程与后续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总体思路和内容、活动设计的主要目的和情景安排、课时安排说明、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方式与掌握程度说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
主要设计思想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体现以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课程建设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应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价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要结合岗位工作内容、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
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在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等方面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b29bfdda58da0116c174908.png)
XXX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注:用简练语言对该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
具体指出本课程在专业中属于哪类课程(职业能力必修课、职业能力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等。
)二、课程目标(说明: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具有哪些能力、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是要说明具有哪些能力,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要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
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段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
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三、课程内容与任务设计说明: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领域,并以此规划和设计学习情境、子情境。
学习情境一般分为2级,通常每个学习情境由多个子情境支撑。
规划和设计学习情境依据的是对工作任务的分析结论。
课程整体设计关注的是将工作任务映射到具体的学习领域,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个子情境,每个教学子情境根据需要又可包含若干个学习任务。
(本部分共有2个参考模板,请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板)模板一:模板二:1.课程整体设计2.子情境设计(说明:又称课程单元详细设计,明确具体的学习项目或任务)四、 教学实施条件1. 教学团队 :(重点说明团队成员组成和各自角色、责任,条件允许的话课程教学团队应该)2. 实训条件:(主要是硬件要求)3. 教材及主要参考文献4. 其他条件五、 考核方法说明:课程考核要给出具体的考核方式,不同的课程类型可采用不同的考核模式,鼓励“课证融合”课程与专业相关性高、权威性强的职业资格考证项目相结合,开展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改革。
培训课程标准(模板)
![培训课程标准(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d1a3ac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b.png)
XX职业技术学院《》培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说明课程性质及意义。
二、培训的对象及要求说明培训对象范围以和学员参加培训的基本条件如:学历等。
三、参考课时总课时:(其中,理论课时,实操课时)四、课程目标通过培训学员需要掌握那些技能,达到什么效果。
五、课程内容(手册式教材或活页式教材)培训内容有那些,理论内容、实操内容等六、培训模式培训以什么形式开展?线上还是线下,是否需要分组等。
七、考核标准如何考核培训学员,理论和实操各占多少等。
八、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培训学员可以考取那些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九、说明对开展次培训需要说明的事项进行补充,如教材、耗材的购买等。
以附件一《仓储作业》培训课程标准为列。
附件一:《仓储作业》培训课程标准附件一:《仓储作业》培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依据物流企业典型职业活动仓储作业设立的一门培训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企业在岗人员、转岗人员及社会再就业人员能够掌握仓储管理系统(WMS)订单录入及处理、手持终端的使用、货物的入库、货物的在库保管保养和出库作业及盘点作业等知识,掌握搬运车、堆高车等相关设备的使用,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技能,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其提升层次、转岗或再就业提供帮助。
二、培训的对象及要求企业在岗人员、转岗人员及社会再就业人员。
三、参考课时课时56(其中,理论 20 课时,实操36 课时)四、课程目标1. 能完成货物入库、保管保养及出库等仓储作业;2. 能够熟练准确录入入库单、出库单等作业单据;3. 能够规范使用手动搬运车、堆高车、手持终端等设备,并树立良好的安全操作意识;4. 具备良好的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具备库管岗位能力。
5. 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
五、课程内容1.理论(20 课时)1)仓储概述、仓库分类、储位管理、堆码技术、流通加工、包装等知识。
2)仓库布置和设备选用:仓库布置概述、仓库布置方法、设备选用概述、设备选用方法。
课程标准化方案模板
![课程标准化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8be8e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a.png)
一、方案名称[课程名称]课程标准化方案二、编制依据1. 国家教育部门相关政策和文件;2. 学科课程标准;3. 学校教育理念和发展规划。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1. 基本内容: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梳理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技能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2. 核心内容:围绕核心素养,提炼课程的核心内容,构建知识体系;3. 拓展内容: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发拓展课程资源。
五、课程实施1. 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探究等;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实验设备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3. 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课程管理1. 课程规划:制定课程规划,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2. 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3. 资源管理: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4. 评估管理: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课程。
七、课程特色1. 突出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2. 强化实践能力: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3. 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八、实施方案1. 时间安排:明确课程实施的时间节点,确保课程按计划进行;2. 人员安排:明确课程实施的人员分工,确保课程顺利进行;3. 资金保障:确保课程实施所需的资金投入,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
九、预期效果1. 学生: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 学校: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十、总结与反馈1. 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课程实施效果;2. 收集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课程;3. 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标准【范本模板】
![校本课程标准【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857870281c758f5f71f676e.png)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天津市静海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国学经典、中华历史文化和乡土教育资源为蓝本,以培养品德高尚、习惯良好、有文化、有教养、热爱生活、身心健康的合格小学生为总目标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特征:本课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国学经典、中华历史文化、乡土教育资源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诗歌、典故、史实、传说、古迹等为载体,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基本理念(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道德教育的好教材传统启蒙读物《弟子规》、《千字文》等都是中华传统道德和文化的优秀载体。
尤其是《三字经》,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既讲教与学,又讲礼仪规范和名物,还讲中国历史和发愤求知的典故,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自古被称为“袖里通鉴纲目",有“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的说法,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学生启蒙读物,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学生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校本课程的核心天津市静海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让学生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使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设计思路(一)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位置本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形态、实施方式等方面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密切相关,同时又为以后学习中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语文"等课程打下基础.(二)课程结构框架天津市静海县实验小学校本课程以国学经典、中华历史文化、乡土教育资源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基础,用四条轴线和六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四条轴线是:1。
课程标准计划方案模板
![课程标准计划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85909d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5.png)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 学生能够了解课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课程内容1. 教学内容:- 第一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模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此类推...2.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知识。
-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1. 教学周次:______周2. 教学时间:______课时3.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此类推...五、教学资源1. 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教辅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网络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实践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______%-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______%-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______%- 实践报告:占总成绩的______%- 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______%2.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根据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课程标准编写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编写说明”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的性质即指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等。
任务指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教学要求可根据课程的性质使用相应的定性词汇,对教学内容作不同层次的要求。
例如: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等慨念的内容可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可按“学习、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实验(实践环节)可按“观察、学会、掌握、应用”等几个层次要求。
3. 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4.实践环节:提出本课程所学需要的实践环节,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确定其名称、主要内容与要求和学时分配。
5.学时数分配:说明学时数(用表格形式表示),分章列出讲授、实验、讨论和习题时数等。
6. 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8.课程考试与评估:简要说明本课程的考核形式及评估方法。
如:考核形式:应用性独立作业、课堂回答和解决问题、闭卷考试几种形式相结合。
评估方法:注重多元评价,知识与能力并重;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学校职能部门评价、教师自评、互评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激励性功能。
9.一些说明:可对本课程相关问题,如教学内容的详略和增删处理上等作一些补充说明。
第二部分为“教学内容纲要”部分。
这一部分是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说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按章节顺序编写。
每一章要说明以下3项内容: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每一节要详细说明本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
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限,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附录:课程标准的格式
《 》课程标准(标题居中,用小3号黑体加粗)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总 学 时: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一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二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以下同)
(正文用5号宋体,以下相同)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的需要等。
)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多媒体授课) (四)实践环节
提出本课程所学需要的实践环节,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确定其名称、主要内容与要求和学时分配。
其格式为:
1.名称(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等)(5号宋体)
2.主要内容与要求(5号宋体)
3.学时分配(5号宋体)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按使用的重要性程度、顺序排列,并注明编者姓名、
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
(八)课程考试与评估(简要说明本课程的考核形式及评估方法。
)
(九)说明(在此部分可做一些补充说明。
)
二、教学内容纲要(一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
基本要求:
1.按教学顺序提出课程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并具体到节下要点;
2.用“△”明确重点内容,用“○”明确难点;
3.“△”或“○”一律写在重点、难点内容的前面;
4.“△”与“○”可以并用,表明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5.各章节教学内容的前面,首先是该章节教学内容需要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应用等层次的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格式:
第××章(名称)
1.
2.
要点:
大纲制订人:(宋体,5号字)
大纲审定人:
制订日期:
注:(1)页面设置为纸型:A4;页边距:上3.5cm,下3.2cm,左2.3cm,右2.3cm。
(2)标题、正文的字体及字号严格按照样本要求;标点符号要在全角状态下录入。
(3)正文行间距设为固定值18磅。
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