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 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目_____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绪论 (1)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第二章应用实例及结果简介 (2)

2.1应用资料与方法 (2)

2.2导管维护 (2)

2.3结果 (2)

第三章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3)

3.1气胸 (3)

3.2血肿 (3)

3.3心率失常 (3)

3.4感染 (4)

3.5导管堵塞 (4)

3.6异位输液 (5)

参考文献 (6)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通过密切观察450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得出其中57 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2.7%,主要包括气胸、血肿、心率失常、感染、导管堵塞、异位输液等现象。

防治的方法就是操作者要熟悉锁骨下静脉周围的解剖结构,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操作轻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掌握置管的适应症、禁忌症,熟悉穿刺置管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字: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分析,防治

第一章绪论

本章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分析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目前实际的运用情况,指出了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义。最后,确定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由于全胃肠外营养(TPN)和中心静脉压(CNP)测定的广泛开展,以及血管穿刺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留置导管时间长,创伤小,合并症少等优点,是进行有效中心静脉置管最为合适的途径。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输入静脉高营养液,高溶液,及危重昏迷病人长期输液的重要途径,因其具有固定牢靠位置,高易避免躁动病人拔管,保护外周静脉,避免病人拔管;保护外周静脉,避免反复穿刺病人痛苦及护士工作量大等优点而得以在神经外科临床广泛应用。它具有外周静脉穿刺和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无法比拟的优势。

1.2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450例神经外科病情严重,需要较长的时间脱水,静脉营养支持,输液治疗的病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发生的各种并发症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去进行防治。

第二章应用实例及结果简介

2.1应用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45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病人 ,年龄18~70岁 ,男256例 ,女194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 205 例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126 例 ,各种脑瘤患者 52 例 ,动脉瘤患者 67例 ,均需要长期的甘露醇脱水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置管时间20~36天 ,平均28天。

方法均采用经锁骨下途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 导管为一次性无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包 ,置管深度为 13~15 cm,穿刺口导管外端皮肤缝合两针固定 ,再用无菌敷料贴妥善固定。

2.2导管维护

采用肝素盐水2~3 mL 浓度62.5 (U/mL) ,每天封管1次 ,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或随脏随换 ,穿刺口每周换药3次 ,敷料贴污染随时更换。穿刺口用 2 %的碘酊消毒后待干 ,再予 75 %酒精脱碘 ,消毒范围包括穿刺口、近端的导管及周围 5 cm范围内的皮肤 ,擦净所有的污迹和血迹 ,因为血液中的蛋白质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拔管后取留置管内段尖端做细菌培养。

2.3结果

本组450例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病例 ,出现并发症 57例 ,发生率12.67 %,其中气胸 4 例 ,发生率为 1.1 %;血肿 8例 ,发生率1.8 %;心律失常3例 ,发生率为 0.7 %;感染 25 例发生率5.6 %;导管堵塞18例 ,发生率4 %,经过积极的护理大部分并发症治愈。

第三章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3.1气胸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已成为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措施 ,但术后导致气胸的并发率高[1],分析原因 ,与锁骨下静脉的解剖位置、病人的年龄、有无慢性肺气肿、胸廓畸形、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等有关。气胸尤其好发于老年人 ,有资料表明[2],老年人患有慢支、肺气肿久咳不愈 ,日久天长 ,肺尖的位置变高 ,穿刺时宜误伤肺尖造成肺气肿 ,因此我们在给老年人穿刺置管时 ,要正确选择穿刺点;同时试穿时以小针头5~9号为宜 ,首次进针不宜过深 ,穿刺针进入皮下后嘱病人呼气后屏气 ,使肺尖下降至最低位再穿刺并抽回血;首选右锁骨下静脉置管 ,因为右侧胸膜尖低于左侧 ,可减少刺破胸膜的机会且不会损伤胸导管;置管时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和听诊呼吸音并与操作前进行比较;若穿刺时回抽出气体或从穿刺针旁发出“兹兹”的声音说明穿破胸膜或肺脏 ,应立即拔出穿刺针 ,切忌针头在里面晃动 ,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急症状 ,做X光检查。本组中发生气胸4 例 ,其中 3 例不需处理 ,自行吸收 ,1例需穿刺抽气 ,经过2次胸腔穿刺抽气后治愈。

3.2血肿

血肿多为穿刺者动作粗暴及反复穿刺损伤血管所致。操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 ,操作时动作轻柔;如果一次穿刺不成功 ,拔针后要按压穿刺口 5~10 min;再次穿刺时要更换穿刺点 ,如果仍不成功则进行对侧穿刺 ,禁止在同侧或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以免损伤局部组织及形成血肿。对于已经形成的血肿 ,24小时内冰敷 ,24 小时后热敷 ,穿刺点予无菌敷料覆盖 ,本组血肿发生率7例 ,其中 6 例是由于操作者缺乏责任心和耐心操作不够细致所致 ,1 例是由于病人血管硬化 ,脆性增强所致 ,经过积极处理7例病人血肿均消退治愈。

3.3心率失常

主要是导引钢丝或导管刺激所致 ,表现为室上性早搏 ,短阵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掌握好锁骨下静脉置管的长度 ,以往我们认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长度是 15~17 cm [3],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当我们插管至 15 cm深的时候 ,部分病人就会出现心慌、胸闷、气急等症状 ,这时将导管向外拉出1~2 cm退回到上腔静脉后 ,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因此我们认为 ,该项操作导管插入的深度以 13~15 cm,不超过15 cm为宜 ,本组穿刺操作中发生心率失常 3 例 ,及时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