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评论文
环境质量评价论文15篇(浅谈城市详细规划阶段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论文15篇浅谈城市详细规划阶段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论文摘要: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与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现实,对生活与工业生产用水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缺乏有效治理,大量污废水直接排放,导致江河水体受到污染。
为研究水环境质量变化与发展规律,提出改进决策树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水环境评价之中。
实践证明,基于改进决策树算法的水环境评价模型,其精度较高,生成规则准确,能够实现对水环境质量的客观评价,具备较好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论文环境环境质量评价论文:浅谈城市详细规划阶段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摘要:城市建设,规划先行。
如何在规划阶段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充分利用有利的工程地质环境,减少不利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结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起步区)工程地质环境评价,说明详细规划阶段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的过程,对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程地质环境,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0引言城市建设,规划先行。
在城市总体规划完成的基础上,为了合理布局各类建筑物,降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费用,避免产生不良地质环境问题,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地基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整个天津市第四系覆盖区地基条件复杂,砂性土承载力高,淤泥层或有机物质含量高的粘性土层承载力低,因此要查明不同成因、不同岩性沉积物的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下面通过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起步区)工程地质环境进行评价,说明详细规划阶段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的过程。
1 工程地质条件简述开发区西区(起步区)属于海积-冲积平原,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建筑物对地基土影响深度一般25.00~30.00米,该段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地层,属海陆交互沉积,由粘性土、淤泥质土、砂性土组成。
将30.00m以浅地层,综合土性特征、力学性质、固结特性划分为上、中和下三个工程地质段。
做环评的毕业论文
做环评的毕业论文Titl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A Comprehensive StudyIntroduction: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EIAs) have gained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olicy-making.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concept of EIAs, their importance, the process involved,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Additionally, it will discuss the role of EIA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pos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s.Definition and Importance:EIAs are systematic studies conducted to identify and predict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a proposed project, policy, or development plan.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EIAs is to inform decision-makers about the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and guide them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that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EIA Process:The EIA process typically involves several stages, including screening, scoping, assessment, review, decision-making, and post-approv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Each stage is designed to ensure thorough analysis and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air and water quality, biodiversity, natural resource use, and social impacts.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EIAs face several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including the lack of standardized methodologies, insufficient consideration of cumulative impacts, and potential biases due to stakeholder influence. These limitations hinder the effectiveness and credibility of EIAs, making it crucial to address the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assessment process.Role of EIA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IA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empowerment. They aid in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into development plans and policies, leading to more informed decision-making and reducing the potential for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local communities.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IAs,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and methodologies to ensure consistent and reliable assessments. Additionally, increased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and transparent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address potential biases.Furthermore, considering cumulative impacts and long-term monitoring requirements during the EIA process can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ject's potential effects. Capacity-building programs for EIA practitioners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can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accuracy of assessments.Conclusion: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are critical tools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systematically evaluating potential impacts and recommending appropriate mitigation measures, EIAs help ensure that development projects are compatible with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oncerns.Despite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EIAs' significance cannot be undermin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should be made to enhance their effectiveness. The futu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lies on incorporating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to development practices, with EIAs playing a prominent role in achieving this objective.。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论文环境影响评价(EIA)是在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工程项目前,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制度化的识别、评估、预测、防范和治理的过程。
EIA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工具,可以对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从而在项目实施前进行调整和控制。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管理、环境法律等方面紧密联系,对于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掌握EIA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将是非常有益的。
本篇毕业论文旨在基于EIA理论和实践,以我国城市建设为例,探究EIA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城市发展与EIA城市是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空间,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建设与发展必然涉及大量的工程项目和人类活动,其中包含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干扰和破坏。
一些城市由于长期忽视环境保护,已经出现了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该高度关注环保问题,避免过度破坏生态和环境资源。
EIA作为一项环保管理工具,对于城市建设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城市中的许多重要项目,如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大型工业和商业项目、住宅小区等,都需要进行EIA评估。
只有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控制,才能确保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保护环境和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发挥重要作用。
二、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城市建设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对环境也有着严重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例如:1、大气污染城市中的交通、工业和生活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烟雾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水资源问题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用水,但水资源有限,而且城市中排放的污水也会对水质造成影响。
3、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巨大,垃圾处理问题不妥,会对城市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会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必须重视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EIA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EIA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环境污染通过EIA,可以在项目实施前对可能会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评价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评价论文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完善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之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的运行存在着很多缺陷,本文就这些缺陷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参与程序一、建立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近几年来,我国经常发生因政策和规划的不完善而导致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的宏观决策对生态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其失误对环境的影响与建设项目本身对环境的影响相比,更为巨大、具有潜伏性、后果也更严重。
对政府的宏观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目前以为各国所采纳,加快提升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备程度,就要借鉴国际上将政府宏观决策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成功经验。
现有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只对具体项目表示认同或否决,在提供替代方案等方面就存在很大限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发展战略和多个项目的叠加、间接的影响。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建立就在单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断拓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应运而生。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能够立足于区域评价和全面影响,使满足目标的替代方案能尽量不受条件限制,合理又切合实际。
二、完善公众参与权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权制度,就是使公众参与在所制定可操作的参与程序下有章进行。
在公众参与中,首先应明确列举可以不向公众征求意见的情形,那么除此之外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则必须向公众征求意见;其次,规定采取一定的形式,将项目有关情况向有关群众公示,规定征求意见的形式例如听证会和专家论证会,并明确可能直接对公众环境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必须通过听证会形式;第三,通过立法手段确保公众参与主体的成员组成要有代表性和广泛性,明确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法律地位;第四,通过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规范,明确公众行使知情权、建议权等环境权利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同时加强执行力度,这样才能使公众参与行之有效;第五,明确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无效的情形——依法应向公众征求意见而未征求意见的,或虽征求公众意见但形式或程序不合法的。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精选10篇)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精选10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探究论文篇1【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巨大的经济推力也加快了我国小城镇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但在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本文通过对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如何加快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相关论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以期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加深对我国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保护;规划对小城镇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树立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步伐。
换言之,生态环境保护做不好,不仅生存质量没有保障,长远的经济建设也会受到影响。
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如果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在特定时期的快速发展,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观点,就将导致小城镇生态环境遭受到巨大的破坏。
一、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坏境问题(一)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生态系统失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城市化发展的脚步,并没有相关规划,盲目无序扩大,效仿城市建设中的开发模式,建设开发区、工业区等城市模块,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而且资金不到位等情况,导致大片土地被闲置,在开发过程中没有生态环境意识,大批的植被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生态的平衡。
(二)工业污染不断加剧,治理措施不到位小城镇内的企业分布不均,企业粗放经营问题严重,促使周边环境遭到破坏,小城镇的生态系统本身能够基本维持相应的平衡,一旦遭受破坏,其生态系统基本上就丧失了维持能力,且相关的治理措施不到位,对工业污染物没有有效的处理,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论城镇建设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论城镇建设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论文论城镇建设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城镇建设、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镇建设规划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面向未来,高起点地编制城镇建设规划不能不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城镇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无疑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评价的适宜时间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城镇建设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一般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相比较,前者更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它应在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进行。
城镇建设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的战略环评工作要经过充分的磋商、磨合、协调,以期使城镇建设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最优化。
在城镇建设规划基本思路形成后(如初稿一征求意见稿阶段),即可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在原有旧城镇基础上规划的城镇,评价工作应充分利用当地历史资料(如污染源资料,监测数据,气象、土地、水文、林业资料,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等),针对城镇自然、社会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在原非城镇地区新规划的城镇,除收集规划城镇所在区域自然和社会历史背景资料外,还应进行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和水质、空气质量等方面的监测工作。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先于城镇建设规划的评审,以利于城镇建设规划定稿前更多地吸收来自社会和专家方面的环保意见,做到融城镇建设规划与城镇环境保护规划于一体。
2环境保护目标城镇的环境保护目标关系到城镇居民的根本利益,通过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使环境保护目标的位置、规模、性质、保护要求等更为明确。
城镇重要的环境保护目标有:水资源、水源保护区、基本保护农田、空气质量、古建筑、古民居、国家和省的重点保护文物、国家和省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胜风景区、天然林地、湿地、‘‘名、特、优”农产品基地、学校、医院等。
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应针对城镇规划内容提出城镇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意见,使环境保护目标能在城镇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保护措施论文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和法制化的不足及建议摘要:本文在综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法制化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法制化1.前言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环境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轻企业投产后的污染治理负担,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在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开始引入我国,随着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的必要性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正式出台,作为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高立法,具有中国特色的环评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它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出了更加系统、完整和明确的规定,最终从国家法律的高度肯定了这项制度。
随着经济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因有关政策和规划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和法制化,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其可能带来的环境破坏,也可大大减少事后治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矛盾。
对于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企业的优化选址,预防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环境评价与规划书范文推荐6篇
环境评价与规划书范文推荐6篇环境评价与规划书范文第一篇一、环评报告书作用环评报告,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预见性评定。
根据对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土壤的监测,对工程所用原材料、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工程的环保设施的设计的评价,从而评估工程建成对环境的影响。
环评报告对企业很重要,环评通过环保局评审、批复后,后续日常生产、环保管理中还要用到。
没有环评也没法进行环保竣工验收。
环评报告是针对该工程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情况、治理措施是否可行,生产过程和产品是否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以及最终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的评价。
对方要这个东西是要了解己方公司环保治理、产品环保性能等情况是否符合现行国内或国外环保要求,如果没有的话,一般认为生产企业从环保角度讲是有问题的,大工程招标一般不会考虑的。
二、环评报告主要内容根据《环评法》第17条和《建设工程环保管理条例》第8条规定: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以下必备内容:(一)建设工程概况;(二)建设工程周围环境现状;(三)建设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四)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五)建设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六)对建设工程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工程,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环境评价与规划书范文第二篇一、前言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职业规划开始成为大学生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
对企业而言,如何表达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生命的浪费。
作为当代大学生,假设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每当人类经过一次重大变革,总是新的时机在产生,有的时机在消失。
关于规划环评水利水电的论文[合集五篇]
关于规划环评水利水电的论文[合集五篇]第一篇:关于规划环评水利水电的论文1水利水电开发与规划环评1.1生态修复水利水电开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可通过规划环评制定一系列的修复措施,尽快恢复生态环境的完善性,避免引发更大规模的生态问题。
水利水电开发中的生态修复,必须以规划环评技术作为依据,实行建设补偿,与此同时跟踪开发中生态变化的指标,充分利用监测途径补偿生态缺陷,体现规划环评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与控制优势。
生态修复结合规划环评的状态,制定符合生态保护的方法,补偿水利水电开发中的生态不足。
1.2构建制度水利水电的开发速度越来越快,根据规划环评的实况,我国相关部门应对水利水电开发提出制度约束,通过构建制度形成环境评价的体系,用于规划环评的实践中,科学保护水利水电中的生态环境,确保水利水电所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优化环境评价。
2规划环评技术在水利水电开发中的应用根据水利水电开发与规划环评技术的关系,分析规划环评技术的实际应用,体现技术性的环境保护,由此确保环境保护下水利水电的顺利开发。
具体分析如下:2.1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技术能够提高规划环评的应用效率,满足水利水电开发的基础应用。
环境评价技术可以根据水利水电项目的基本情况,划分评价的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对象,深入研究水利水电项目中的多个差别,由此确保环境评价技术更加适用于水利水电项目的开发。
水利水电开发中的环境评价技术,主要包括数学模型和情景分析等,利用系统的评价方式,得出水利水电开发的环境依据,避免水利水电开发偏离环境保护的要求。
2.2区域分析不同区域的水利水电项目,对环境存在不同的影响。
水利水电项目属于国家基础建设,呈现区域性建设,增加了规划环评技术的应用压力。
为优化水利水电的开发,需在环境评价技术中引进区域分析,根据规划环评的以往经验,完善区域性的环评分析。
区域分析决定了水利水电项目中的环境规划,同时明确环境在区域中的表现特征,能够降低水利水电项目中环境规划的难度,有利于提高环境的稳定度。
《2024年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范文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因此,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并从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经济学分析的重要性。
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1. 评价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
包括但不限于空气质量、水质、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如居民生活、文化景观等。
2. 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专家咨询等方式,对土地利用规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分析。
(2)定量评价:运用数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分析。
三、经济学分析1. 成本效益分析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经济学分析,首先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计算和比较土地利用规划的投入成本和预期收益,评估其经济效益。
投入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预期收益则包括经济增长、社会效益等。
2. 可持续发展分析在经济学分析中,还应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长期影响,评估其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土地利用规划的优化建议基于环境影响评价和经济学分析的结果,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 强化环保意识: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求,将环保意识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
2. 科学规划:根据地区特点,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避免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
3. 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如PPP模式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提高经济效益。
4.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规划监管机制,对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五、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经济学分析对于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主流之一。
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生态城市建设是指在综合考虑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三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科技与人文手段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居住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全面评估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避免因建设而产生的严重生态破坏,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评估建设项目对城市居民健康的影响,确保城市居民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过程中对规划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评估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事前预测潜在环境问题、选择环境友好、可持续的规划方案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对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应包括规划所涉及的主要环境因素、潜在受影响人群及其权益、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等。
需要对环境问题的类型、性质和特征进行划分,以便于进行评价。
2. 收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数据和信息:通过采集调查数据、分析环境报告和官方文件等,以收集尽可能量化和精确的数据和信息。
3. 评估规划环境影响的程度和影响因素:根据已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评估规划环境影响的程度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和其他专业方法,评估规划环境影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可能影响。
4. 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评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告应全面评估规划环境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矫正措施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论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论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城市建设;应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当前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作,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解决长期以来在城市建设中的规划问题,通过对过去项目的总结、统计与分析,制定出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科学方案。
从而使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衡发展,达到最大化。
我国的城市环评工作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近年来得到了逐步的发展完善,并形成了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能够合理调整城市的布局,还可以减少开发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对当前生态化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生态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构建生态城市的含义比较广泛,在生态城市的建筑过程中,就应当构建生态的城市规划环境影响指标。
指标的框架应当包含以下两点:一是能够让管理机构的决策人员与大众能够了解到生态城市建设过程的实践情况;二是能够随时获取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不利环境因素,找出应对措施。
为城市建设的继续进行提供相关的保障,在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体系构建时,要考虑指标数据的有效性,对比不同生态城市的工程建设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评价体系。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2.1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政府做为城市规划的主导者,承担着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
与城市不断向前的发展进程不同的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有间断的,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这说明规划环保部门也应当参与到城市的规划编制工作当中去,对具体工作中进行监督指导[1]。
规划环评编制体系具有临时性,是无法给出具体工作时间的,并会影响到规划工作进行修改完善的程序。
所以,城市规划之后的规划环评工作程序,应当是建立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进而形成体系构建部门。
2.2提高规划环评质量环境影响评价十分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利益、政府政绩等。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环评就变成了相关部门“自编自评”的工作,不能客观反映出规划环境方面的问题,评价的结果也不依据客观发生的事实,起不到对城市规划方面的促进作用。
环境评价结课论文(最终版)
环境评价结课论文(最终版)第一篇:环境评价结课论文(最终版)有关化工中的一典型案例环境评价分析摘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点,百草枯是触杀型除草剂,本文对百草枯的建厂生产、工艺过程及其三废做了简要概述,并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做了简要评价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百草枯工艺过程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1,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的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周边,多名儿童及成人在医院检查过程中被发现血铅超标。
德清县新闻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9时,德清县已抽检群众1989人。
在已出检测结果的317人中,31人血铅超标,其中儿童11 2,根据8月15日晚公布的环境监测结果,陕西凤翔数百名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东岭冶炼公司。
3,15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获悉,上海康桥地区9月上旬发现儿童血铅超标案例。
4,近日,“多地出现‘癌症村’”的报道。
看着上述有关血铅的触目惊心的报道,不禁让我们对我们所生存的,朝夕相伴的环境产生恐惧。
首先,血铅超标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超过了血液铅含量的正常值,(国际血铅诊断标准:等于或大于100微克/升,为铅中毒)如果过高,就提示发生了铅中毒,它会引起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的一系列异常表现,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
而究其来源,不外乎主要是这四个方面:1.废气,2、土壤和尘埃中,3、废水、4、日用品及装饰材料中。
环境的状况,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由此出发,以中英合资——捷利康南通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6000t/a 百草枯为例,简要分析。
百草枯,化学名称是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一种快速灭生性除草剂,具有触杀作用和一定内息作用。
能迅速被植物绿色组织吸收,使其枯死。
对非绿色组织没有作用。
在土壤中迅速与土壤结合而纯化,对植物根部及多年生地下茎及宿根无效。
百草枯对人毒性极大,且无特效药,口服中毒死亡率可达90%以上,目前已被20多个国家禁止或者严格限制使用。
环评毕业论文
环评毕业论文环评(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在进行开发项目前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环评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制定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开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环评作为一种评估工具,对于预防和减少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环评可以全面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各种影响。
通过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系统、水资源、空气质量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这有助于预测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其次,环评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在评估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后,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对于水资源受到污染的项目,可以采取建立废水处理设备、加强监管等方式,以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净化。
最后,环评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和管理环境影响。
环评不仅仅是在项目初期进行一次性评估,还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测和管理,以确保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保护。
只有不断进行监测和管理,才能真正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然而,环评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评估结果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由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环评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能存在误差,评估结果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实际影响。
其次,环评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可能不够充分。
公众对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能存在不同意见,但他们可能无法参与到环评过程中,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意见。
总之,环评在预防和减少环境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全面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环境管理措施,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和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环评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众参与的程度。
只有如此,环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矿区规划环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范文
《矿区规划环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矿区开发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我们必须关注和深入研究其影响机理。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矿区规划的环评工作,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不断增加,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矿区开发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进行科学、严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
通过环评工作,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矿区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和治理方案。
因此,本篇论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矿区规划的环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文献、矿区开发企业的报告、政府部门的政策文件等。
同时,我们还对矿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
四、矿区规划环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 水环境影响:矿区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通过环评工作,我们可以了解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情况、处理效果以及排放标准等,从而评估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
2. 大气环境影响:矿区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环评工作可以评估矿区开发过程中废气排放的种类、浓度及排放量,从而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3. 土壤环境影响:矿区开发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土壤结构、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
环评工作可以评估土壤污染的程度、范围及影响机理,为土壤修复和保护提供依据。
4. 生物多样性影响:矿区开发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环评工作可以评估矿区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环评 毕业论文
环评毕业论文环评是指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对建设项目在环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和预测的方法。
环评作为一种科学的评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设项目中,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评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这些项目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如果没有环评的参考和指导,这些项目很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引发生态灾难。
因此,环评的开展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评的过程通常包括项目筛选、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措施等环节。
首先是项目筛选,即根据项目的性质和规模,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环评。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避免对一些小规模项目进行不必要的评估,减少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其次是环境基线调查,通过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其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等情况。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后续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评的核心环节,通过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预测,确定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和范围。
这一步骤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估。
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项目是否能够获得批准,并对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
最后是环境管理措施,即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建议,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生态恢复、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减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然而,目前环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环评的程序性和形式主义问题。
一些地方在环评过程中过于注重手续和表面工作,忽视了科学性和实效性,导致环评成为一种形式主义的工具。
其次是环评的监督和执法问题。
一些项目在环评过程中可能存在弄虚作假、隐瞒真相的行为,而相关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导致环评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1
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关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实问题的几点思考学员:田怀珍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20多年,对减缓和防治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缺乏。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实践,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乏,并结合新环保法的实施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新环保法容: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部门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保障环境平安的根本措施。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经实行20多年,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经修订实施后,进一步加强了此项工作,并进一步制定了按日连续处分、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等规定加大了对排污企业的惩办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保障环境质量和平安的第一道关口,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新环保法对于未批先建的工程,明确提出了“责令停顿建立,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于以往建立单位作为捷径而采取的“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将成为历史。
同时,对“被责令停顿建立而拒不执行的〞,还要拘留责任人;明确了“未依法进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建立工程,不得开工建立〞,将环评列为规划和建立工程实施与立项建立的必备条件。
还单独增加一条,要求“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也就是政策环评雏形初现。
有专家点评,新环保法中关于环评的规定,是环保法治建立的里程碑。
一、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实施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战略、规划和开发工程,在其实施、兴建之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展调查、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展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它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重要支撑之一,是环境管理的一项根本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工作重要组成局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精华和根本功能就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这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环保体制改革和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中,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走在前面。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讨(全文)
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讨XX:20XX年,GJ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将很多建设项目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扩大到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也促进了我国环保事业的进展,为社会和城市的长期进展提供了可实施的战略。
一、为什么要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为了实现一系列目标而实施和进行的计划,同时,它也起着为城市进展建设提供战略指导的作用,通过它可以促进城市健康有序的进展。
在城市进展的过程中,人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是为了促进城市和环境的和谐进展,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不仅如此,城市总体规划还涉及到很多民生问题和环境问题,通过它能够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等,除此之外,它还能确定城市资源、供水、交通等众多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另外,城市总体规划是利用城市的的各方面条件来帮助城市制定长远的进展计划,城市进展计划又是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对城市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必须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忽略了生态环境很多城市在进行总体规划的时候,都只注重经济进展,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只考虑到短期的利益和需要,没有根据环境问题做出长远的安排,环境规划为了经济进展,不得不让步,从长远来说,这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进展。
甚至一些中小型城市只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会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二)先总体规划,再补充环境规划我国一座沿海城市在环境保护规划中被划定为生态敏感区域,而在进行总体规划的时候,政府考虑到城市的临海位置和港口优势,设置了钢铁、石化、汽车、造船等众多的产业,目的是将这座城市打造成沿海城市中的重要工业区。
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之后,托付编制该地区的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填补原规则在环境规划中的缺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摘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前沿领域,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对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字: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1.前言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 ,首次将规划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该部法律的颁布, 标志着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向宏观决策领域的推进, 体现了从决策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环境策略[1]。
规划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
《环评法》所规定的“一地”、“三域”、“十专项”的评价对象, 从实质上看, 都是与相关政策密切关联的, 往往直接涉及区域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和城市发展等战略问题[2]。
因此, 规划环评能够在更接近环境问题源头处对环境问题进行主动预防和控制, 使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最小化。
为推动规划环评的开展, 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有关文件, 如环发[ 2004 ] 98号文、环办[ 2005 ]83号文等, 对规划环评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
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前沿领域,国内外规划环评尚处在研究和发展的初级阶段。
本文结合我国的环境现状,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意义、对象,对我国规划环评的发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2.规划环评的概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EIA)是指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3.规划环评的原则(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早期介入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规划中。
早期介入,总的来说,是在规划草案形成之前介入。
早期介入原则是规划环评的精髓。
(3)整体性原则。
一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计划、规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
尤其是应将具有共同的环境影响要素的相关规划置身于该要素(如水环境与水资源)的环境容量或环境承载力分析中,分析其是否相容。
(4)公众参与原则。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
一方面,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多与人民群众的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属于公共政策范畴,而公众通过参与规划环评也是促进了重大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的受害者也更多地是普通群众,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参与各类环保活动的意识、觉悟与能力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正在提高。
(5)一致性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当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
由于规划涉及的范围、层次、详尽程度差别较大,对不同层次规划进行环评所能获取的信息相应有较大的不同,不同层次规划决策部门所关心的问题层次也不同,考虑到这些因素,强调环评的工作深度应与规划相适应,既不能做得不足,也应避免过度。
(6)可操作性原则。
应当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应具有可操作性。
尤其是评价结论的可操作性更为关键,这是一项规划环评工作是否有效的直接体现。
4.规划环评的目的和意义环评法第一条指出,其宗旨和目的是“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规划环评概念的提出,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以往对规划采取的事后环保论证等程序上的被动地位,从而希望通过将其发展为一项新的环境管理制度,能够在更接近环境问题源头处对环境问题进行主动预防和控制。
因此,规划环评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出措施将规划实施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最小化,重点还在于使规划所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最小化,使规划成为绿色规划和可持续规划,推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3]。
规划环评的意义:(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论证, 可为规划建设项目布局的合理调整、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选择和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对规划方案的修改建议可减少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相互间的影响、规划区开发建设对规划区外环境或规划区外环境对规划区内的开发建设项目的影响。
(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了解规划区新老环境问题, 所提出的环境保护综合防治规划建议可以帮助预防环境污染, 加强环境管理, 实现规划区污染物总量控制、达到预定的环境质量目标,以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作为进入规划区开发建设单个建设项目的审批依据, 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同时,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可为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内容提供参考。
5.规划环评的对象规划环境评价所确定的评价对象应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并且能够通过评价达到一定的目的; 二是在时机、人力、物力、财力及所掌握的资料等基本条件方面能满足评价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对其组织编制的下列规划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1)土地利用规划的有关规划, 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2)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等, 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 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并向审批该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3)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 应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4]。
6.规划环评的工作程序根据我国政府规划和决策的一般事理,将规划的一般工作程序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议程阶段、编制阶段、评审阶段和实施阶段。
从使规划环评的工作程序与规划的工作程序协调一致、同步结合的考虑出发,将规划环评的工作程序划分为与规划工作程序相对应的四个阶段,即议程阶段、编制阶段、评审阶段和实施阶段。
工作程序中各个阶段的划分及其主要工作内容见图1。
建立评价议程→组织评价系统→评价工作大纲→评价纲要阶段→评价报告阶段→技术评审→评价文件审批→编制实施计划→组织跟踪评价图1 规划环评的工作程序规划环评的实施阶段是环评文件经审批通过后的执行阶段。
很明显,规划环评实施阶段的开始与规划的实施阶段的开始是同步的,规划开始实施则规划环评也进入实施阶段,而规划实施结束后,由于规划原先产生的环境影响并不一定随着规划的停止实施而消失,很可能仍要往后持续一段时间,因此,规划环评的实施阶段的结束可能不与规划实施阶段的结束同步,新一轮的规划工作程序和规划环评工作程序中就需要考虑到原来的规划环评实施阶段的后续影响,处理好这种时间上累加的环境影响。
此外,在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结果表明不良环境影响严重到需要对规划进行修编的情况下,有可能提前结束规划环评的实施阶段,正在实施的环评文件与规划一起进入到修编程序中[5]。
7.规划环评的内容沿规划环评工作程序步骤,给出相对完整的评价内容框架,见表1。
表1 规划环评的评价内容框架8.我国规划环评的发展2003年9月我国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主要规定了项目环评, 但是以规划环评为核心的战略环评制度没有完全确立。
2004年, 环保总局顺利完成了《全国林纸一体化建设“十五”及2010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这是中国第—个国家层面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此后, 在中国陆续开展了塔里木河流域、澜沧江中下游、四川大渡河、雅砻江上游、沅水流域等流域开发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为了推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深入开展, 国家环保总局从2005年起选择有关典型行政区、重点行业、重要专项规划开展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 2006年, 启动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立法工作, 直到2009年8月21日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目前规划环评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 逐步走上了正轨, 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已经可以有效的评价规划实施后的宏观影响、间接影响、二次影响和累积影响,继而分析评价规划实施的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 这是建设项目环评无法解决的课题, 防止环境污染.防止生态破坏, 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可持续战略的实施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9.我国现阶段规划环评存在的问题(1)对规划环评工作认识不足少数地方政府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 重发展轻环保, 或要求环保部门为违法建设疏通道路,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发展与繁荣; 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尚无实质性进展, 不能将规划环评落实到位, 仅有部分城市规划编制了环境影响篇章, 且未达到应有的深度。
(2)环保部门执法权力缺乏保障按照《环评法》第13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 做出决策前, 应当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它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 审查小组应提出书面意见。
虽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了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审查小组的召集部门不得干预审查小组工作, 但规定规划环评的审查部门可以是环保部门或者政府指定的相关部门, 由于目前不少规划是互相矛盾, 缺少衔接的, 如果政府不将规划环评审查权统归—个部门, 将很难避免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规划之间产生矛盾。
而且环保部门对于规划环评行使的是“审查权”而非“审批权”, 环保部门召集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审查后提出意见, 最终审批权归地市级以上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 如发改委、交通部等。
可见, 环保部门的权力在规划环评中不能得到保障。
(3) 缺乏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考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需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来考虑, 应将循环经济作为其理念。
如果不从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来进行分析, 而单纯就环境论环境, 就会不知不觉的得出增长的极限悲观结论, 从而无法提出源头控制等削减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建议。
(4) 技术方法上存在问题因为规划类型不同、层次不同, 规划体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而且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体系尚未成熟, 仅依靠建设项目环评的相关规范标准开展工作, 采用的方法和标准过于僵化, 使得规划环评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评估成果不够全面, 难以把握不同规划的评估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