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端午粽》课件
5.
①
点拨: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完成此题要阅读课文。从文中“长大了我了解到, 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可以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6.
①②④
点拨:本题考查有关传统节日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挂艾草都是端午节的习俗,放鞭炮是春节的习俗。
粽子(zhòng zòng)
纪念(liàn n肉 .
了解 (le liǎo)
点拨: 本题考查本课的会认字和多音字。“了”是本课学
的多音字,在作动词,表示明白、懂得、完毕、结束等 时读liǎo,可以组词“明了”“了解”“没完没了”等; 在作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 经完成时,读le,如买了一本书。
片牛
奶(
)
开
米来
( 米 )饭
来
(
)回
什叶
(什 )么
叶
树(
)
刀分
(刀 ) 分
(
)
点拨: 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答题前先弄清楚每组中两个字
的区别:“牛”中间的竖出头,“午” 中间的“竖”不出头; “来”比“米”多一横; “什”和“叶”两个字的偏旁不 一样;“分”比“刀”多八字头。弄清楚了这些字的区别, 再把能组成词的字写在括号里即可。
端午节要吃什么? 端午节要吃粽子。
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 端午节时外婆会做什么准备?
“总会”“盼着”要 重读,强调端午节煮
粽子是一种习俗。
“总会”写出了外婆端午 节煮粽子不是偶尔的,而 是习惯,可见煮粽子是端 午节的习俗。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
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课文原文
端午粽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外婆一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鱼肉粽。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蓝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屠再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
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 端午粽( 精读课文)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教学重点积累生字生词,朗读好课文。
课时目标教学过程10 端午粽( 精读课文 )1. 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午、节” 等 7 个字。
2.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 等词语的意思。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能描绘粽子的特点,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2 课时第 一 课 时1. 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午、节”等 7 个字。
( 重点 )2.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
( 重点)小学课件资源导入新课教师口述: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端午粽的。
教具准备一 教学目标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相关介绍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龙舟节、端阳节、正阳节、天中节、龙节等。
初读课文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认真倾听。
2.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 明确这篇课文共有 4 个自然段,第 1 自然段和第 4 自然段都是一句话,第 2 自然段和第 3自然段分别有三句话。
(2) 指名学生朗读第 1 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端午节、粽子、总会,指名学生认读并相机正音, 强调:“端”是三拼音节;“总”和“粽”都是后鼻音。
并指导学生用“一到……总会……” 练习说话。
(3) 指名学生朗读第 2 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糯米、中间、真是,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中间”的“间”要读一声,不能读成四声;“真”是前鼻音;“是”是翘舌音。
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原文及教学设计
【导语】《端午粽》是⼈教部编版⼀年级下册语⽂教材新选⼊的课⽂,出⾃屠再华的《嘟嘟糖和⼩雪灯》。
⽂章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童的⼝吻⽣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的样⼦、味道和花样。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端午粽》原⽂及教学设计),希望帮助到您。
【原⽂】 ⼀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锅粽⼦,盼着我们回去。
粽⼦是⽤青青的箬⽵叶包的,⾥⾯裹着⽩⽩的糯⽶,中间有⼀颗红红的枣。
外婆⼀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就飘出⼀股清⾹来。
剥开粽叶,咬⼀⼝粽⼦,真是⼜黏⼜甜。
外婆包的粽⼦⼗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粽和鲜⾁粽。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篮粽⼦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了我才知道,⼈们端午节吃粽⼦,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屈原。
【教学设计】 教学⽬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能读好长句⼦。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中含义。
4、激发学⽣对中国传统节⽇的热爱。
教学重点会认读本课13个⽣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中含义,激发学⽣对中国传统节⽇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 课时安排⼀课时 ⼀、复习导⼊ 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检查。
⼆、美⽂赏析 1、学习第⼀⾃然段,选学⽣读。
2、赏析“盼着”。
3、⽤“盼着”说⼀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情”。
4、学习第2,3⾃然段,选学⽣读。
5、粽⼦是怎么做成的,⽤⾃⼰的话说⼀说? 6、⽤“⼀……就……”说⼀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 8、再读2,3⾃然段,体会⽂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然段,激发对传统节⽇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长句⼦的断句。
学习⼉歌:遇到长句不要慌。
逗号换⼝⽓,句号停⼀停。
四、课⽂⼩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1、你喜欢过那个节⽇,为什么?写⼀写。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0 端午粽课文 10 端午粽
课后讨论
你喜欢吃粽子吗? 你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 和同学们说一说。
duān wǔ zònɡ
⑩ 端午粽
吃粽子
赛龙舟
Hale Waihona Puke • 同学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什么味 的粽子?
读一读 ,写一写
wǔ
jié
yè
午节叶
mǐ
zhēn
fēn
dòu
米真分豆
读一读,认一认
端午节 粽子 总是 糯米 中间 十分 红豆 鲜肉 带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课文
•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 盼着我们回去。
•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 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 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 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说一说包粽子要准备哪些材料?
•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 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我们在外 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 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外婆会包哪几种粽子?外婆为 什么要我们带一小篮粽子回去?
课堂练习
用“除了……还……”写句子。
• 除了苹果,我还喜欢吃西瓜和葡萄 。 • 除了我告诉你的,你还知道哪些? • 除了爸爸妈妈和我,家里还有爷爷奶奶
和弟弟。 ……
人们端午节为什么 要吃粽子?
•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 ,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微课堂_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课堂笔记+知识点+图文解读+每课一练
课堂笔记知识点一、学习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的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箸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午:wǔ(上午、午后、正午)节:jiē(春节、过节、节日)叶:yè(红叶、竹叶、树叶)米:mǐ(大米、小米、玉米)真:zhēn(认真、真正、天真)分:fēn(分开、分手、春分)豆:dòu(豆子、红豆、土豆)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端:duān(端水、端正、端午)粽:zǒng(粽子、肉粽、粽叶)总:zǒng(总是、总有、总共)间:jiān(中间、大间、一间房)肉:ròu(猪肉、肉体、牛肉)带:dài(带鱼、带回、带领)知:zhī(知道、不知、知己)据:jù(据说、依据、根据)念:niàn(思念、恋爱、想念)四、多音字分:fēn(分别)fèn(分外)好:hǎo(好人) hào(好学)五、近义词裹——包 掀开——打开 剥开——打开十分——非常 据说——传说 花样——多样邻居——相邻 纪念——怀恋 美滋滋——喜洋洋六、反义词甜——苦 掀开——合上 纪念——忘记七、理解词语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箬竹:竹子的一种,叶大而宽,可编竹笠,又可用来包棕子。
花样:花纹的式样,泛指各种式样或种类。
美滋滋:形容很高兴或很得意的样子。
纪念: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
八、句子解析1.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总会”写出了外婆端午节煮粽子不是偶尔的,而是习惯,可见煮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
2.粽子是用青青的箬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原文篇一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知识点篇二会认字注音及组词:端duān(端水)(端正)粽zǒng(粽子)(肉粽)节jié(节日)(端午节)总zǒng(总是)(总共)米mǐ(大米)(米饭)间jiān(中间)(一间房)分fēn(分开)(分别)豆dòu(大豆)(豆子)肉ròu(猪肉)(牛肉)带dài(带鱼)(带领)知zhī(知道)(知己)据jù(据说)(根据)念niàn(思念)(想念)3.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知识点篇三会写字及组词:午(上午)(中午)(下午)(午后)(正午)(午后)(午休)节(春节)(过节)(节日)(节目)(情节)叶(红叶)(竹叶)(叶子)(树叶)米(大米)(小米)(玉米)(江米)(花生米)真(认真)(真正)(天真)(真心)(当真)(真是)(真的)(果真)分fēn(分开)(分手)(春分)(分工)(分清)(十分)豆(豆子)(红豆)(土豆)(大豆)(青豆)(豆苗)4.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知识点篇四多音字:分:fēn(分别)fèn(分外)好:hǎo(好人)hào(好学)积累词语:美滋滋又黏又甜红红的枣白白的糯米青青的箬竹叶5.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五《端午粽》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和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使学生在体会浓浓亲情的同时,感受端午节中华传统文化。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文端duān午wǔ粽zònɡ一yì到dào端duān午wǔ节jié,外wài婆pó总zǒnɡ会huì煮zhǔ好hǎo一yì锅ɡuō粽zònɡ子zǐ,盼pàn着zhe我wǒ们mén回huí去qù.粽zònɡ子zǐ是shì用yònɡ青qīnɡ青qīnɡ的de箬ruò竹zhú叶yè包bāo的de,里lǐ面miàn裹ɡuǒ着zhe白bái白bái的de糯nuò米m ǐ,中zhōnɡ间jiān有yǒu一yì颗kē红hónɡ红hónɡ的de枣zǎo.外wài婆pó一yì掀xiān锅ɡuō盖ɡài,煮zhǔ熟shú的de粽zònɡ子zǐ就jiù飘piāo出chū一yì股ɡǔ清qīnɡ香xiānɡ来lái.剥bō开kāi粽zònɡ叶yè,咬yǎo一yì口kǒu粽zònɡ子zǐ,真zhēn是shì又yòu黏nián又yòu甜tián.外wài婆pó包bāo的de粽zònɡ子zǐ十shí分fēn好hǎo吃chī,花huā样yànɡ也yě多duō.除chú了le红hónɡ枣zǎo粽zònɡ,还hái有yǒu红hónɡ豆dòu粽zònɡ和hé鱼yú肉ròu粽。
我wǒ们mén在zài外wài婆pó家jiā美měi滋zī滋zī地dì吃ch ī了le之zhī后hòu,外wài婆pó还hái会huì装zhuānɡ一yì小xiǎo篮lán粽zònɡ子zǐ要yào我wǒ们mén带dài回huí去qù,分fēn给ɡěi邻lín居jū吃chī.长zhǎnɡ大dà了le我wǒ才cái知zhī道dào,人rén们men端duān午wǔ节jié吃chī粽zònɡ子zǐ,据jù说shuō是shì为wèi了le纪jì念niàn爱ài国ɡuó诗shī人rén屈qū原yuán.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年级# 导语】《端午粽》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 端duān午wǔ粽zònɡ  一yì到dào端duān午wǔ节jié,外wài婆pó总zǒnɡ会huì煮zhǔ好hǎo一yì锅ɡuō粽zònɡ子zǐ,盼pàn着zhe我wǒ们mén回huí去qù。
 粽zònɡ子zǐ是shì用yònɡ青qīnɡ青qīnɡ的de箬ruò竹zhú叶yè包bāo的de,里lǐ面miàn裹ɡuǒ着zhe白bái白bái的de糯nuò米mǐ,中zhōnɡ间jiān有yǒu一yì颗kē红hónɡ红hónɡ的de枣zǎo。
外wài婆pó一yì掀xiān锅ɡuō盖ɡài,煮zhǔ熟shú的de粽zònɡ子zǐ就jiù飘piāo出chū一yì股ɡǔ清qīnɡ香xiānɡ来lái。
剥bō开kāi粽zònɡ叶yè,咬yǎo一yì口kǒu粽zònɡ子zǐ,真zhēn是shì又yòu黏nián又yòu甜tián。
 外wài婆pó包bāo的de粽zònɡ子zǐ十shí分fēn好hǎo吃chī,花huā样yànɡ也yě多duō。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课文原文及赏析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课文原文及赏析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课文原文: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赏析: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吃粽子。
通过描述外婆制作和煮粽子的过程,以及粽子的种类和味道,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课文也表达了家庭亲情和社区和睦的主题。
外婆对家人的爱和关怀体现在她制作的粽子上,而家人和邻居之间分享粽子的行为也体现了社区的和谐和友爱。
此外,课文还通过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总的来说,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情节,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传递了家庭亲情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价值观。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10《端午粽》图文版
肉
肥肉 猪肉
带
带领 腰带
我会认
zhī jù niàn
知
知道 知识 知 =矢 +口
据
根据 依据 据 =扌 +局
念
跳高 跳远 念 =今 +心
词语导学
【清香】清淡的香味。
造句:春天里,花朵散发着阵阵清香。
【又黏又甜】同时具有甜味和具有粘性。
造句:这个玉米又黏又甜,真好吃。
【十分】很,甚,非常。
造句:公园的花十分好看。
qiū tiān dào le
shùyè dōu luòle
字词学习
mǐ
组词:大 米
dà mǐ
玉米
yù mǐ
mǐ fàn
米饭
造句: 我最喜 欢 吃 米饭。
wǒ zuìxǐ huan chī mǐ fàn
字词学习
dī
组词:真 假
zhēn jiǎ zhēn zhèng
真 正
zhēn lǐ
真理
造句: 我要 做 一个 真 正 的 男子汉。
课文详解
思考: 1、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这是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也是最后 一部分,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 的来历——纪念屈原。
知识积累
根据课文回答:
1.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味道如何?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 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游客红红的枣。 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知识积累
根据课文回答:
拿来一盘月饼。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盘里的月饼又大
又甜。我说:“月饼就像天上的月亮!”弟弟说:“天 上的月亮也是个大月饼!”我们一家人看着月亮,吃着 月饼,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那么甜蜜。
知识积累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10 端午粽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10 端午粽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外婆一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鱼肉粽。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蓝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一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教学第四单元课文-10-端午粽
•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 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我们 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 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 吃。
外婆会包哪几种பைடு நூலகம்子?外婆 为什么要我们带一小篮粽子 回去?
课堂练 习
用“除了……还……”写句子。
• 除了苹果,我还喜欢吃西瓜和葡萄 。 • 除了我告诉你的,你还知道哪些? • 除了爸爸妈妈和我,家里还有爷爷奶奶
吃粽子
赛龙舟
• 同学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什么 味的粽子?
读一读 ,写一写
wǔ
jié
yè
午节叶
mǐ
zhēn
fēn
dòu
米真分豆
读一读,认一认
端午节 粽子 总是 糯米 中间 十分 红豆 鲜肉 带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课文
•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 盼着我们回去。
•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 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 ,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 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和弟弟。 ……
人们端午节为什么 要吃粽子?
•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 ,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端午粽》本篇课⽂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童的⼝吻⽣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的样⼦、味道和花样。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端午粽》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端午粽》原⽂ ⼀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锅粽⼦,盼着我们回去。
粽⼦是⽤青青的箬⽵叶包的,⾥⾯裹着⽩⽩的'糯⽶,中间有⼀颗红红的枣。
外婆⼀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就飘出⼀股清⾹来。
剥开粽叶,咬⼀⼝粽⼦,真是⼜黏⼜甜。
外婆包的粽⼦⼗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粽和鲜⾁粽。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篮粽⼦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了我才知道,⼈们端午节吃粽⼦,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屈原。
【篇⼆】⼩学⼀年级语⽂《端午粽》教案 教材解析: 《端午粽》本篇课⽂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童的⼝吻⽣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的样⼦、味道和花样。
第1⾃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等我们回去;第2⾃然段具体介绍了粽⼦的⾊、⾹、味;第3⾃然段重点写了粽⼦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习俗的由来。
课⽂语⾔⽐较形象,⽐如对粽⼦样⼦、味道的描写中,分别⽤“青青的、⽩⽩的、红红的”来形容箬⽵时、糯⽶、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韵味和节奏,⼝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这⼀类词语。
读好长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长句⼦主要在本⽂的第2、3⾃然段中出现,这两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朗读的指导,引导学⽣掌握读好长句⼦的⽅法。
教学⽬标: 1、多种形式巩固⽣字和词语,会写“真、节”2个⽣字。
2、通过图⽂结合,联系⽣活实际,了解“箬⽵叶,糯⽶,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叶,⾃⽩的糯⽶、红红的枣,⼜黏⼜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学习读好长句⼦;通过想象画⾯、体会⼼情朗读好课⽂。
4、能⽤⾃⼰的话说⼀说粽⼦的样⼦、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吃粽⼦的习俗、来历。
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端午粽》本篇课⽂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童的⼝吻⽣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的样⼦、味道和花样。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端午粽》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端午粽》原⽂ ⼀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锅粽⼦,盼着我们回去。
粽⼦是⽤青青的箬⽵叶包的,⾥⾯裹着⽩⽩的'糯⽶,中间有⼀颗红红的枣。
外婆⼀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就飘出⼀股清⾹来。
剥开粽叶,咬⼀⼝粽⼦,真是⼜黏⼜甜。
外婆包的粽⼦⼗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粽和鲜⾁粽。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篮粽⼦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了我才知道,⼈们端午节吃粽⼦,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屈原。
【篇⼆】⼩学⼀年级语⽂《端午粽》教案 教材解析: 《端午粽》本篇课⽂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童的⼝吻⽣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的样⼦、味道和花样。
第1⾃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等我们回去;第2⾃然段具体介绍了粽⼦的⾊、⾹、味;第3⾃然段重点写了粽⼦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习俗的由来。
课⽂语⾔⽐较形象,⽐如对粽⼦样⼦、味道的描写中,分别⽤“青青的、⽩⽩的、红红的”来形容箬⽵时、糯⽶、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韵味和节奏,⼝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这⼀类词语。
读好长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长句⼦主要在本⽂的第2、3⾃然段中出现,这两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朗读的指导,引导学⽣掌握读好长句⼦的⽅法。
教学⽬标: 1、多种形式巩固⽣字和词语,会写“真、节”2个⽣字。
2、通过图⽂结合,联系⽣活实际,了解“箬⽵叶,糯⽶,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叶,⾃⽩的糯⽶、红红的枣,⼜黏⼜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学习读好长句⼦;通过想象画⾯、体会⼼情朗读好课⽂。
4、能⽤⾃⼰的话说⼀说粽⼦的样⼦、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吃粽⼦的习俗、来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粽》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特有习俗——吃粽子。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以外婆的端午粽为主线,介绍了端午习俗、粽子的特点以及吃粽子的起源。
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传统民俗的喜爱以及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
1.准确识读“端”、“粽”、“节”等13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午”、“节”、“叶”等7个生字;
2.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诵读与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我”对端午粽的喜爱以及对外婆的怀念、感恩之情。
4.了解端午民俗,激发对中华传统民俗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识读13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7个汉字。
【教学难点】
理解“我”对端午粽的喜爱以及对外婆的怀念、感恩之情,感受民俗与亲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出示赛龙舟、插艾蒿、咸鸭蛋、粽子的图片)小朋友们,看了这些图片你联想到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是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中吃粽子是一项重要民俗,吃过粽子的小朋友请举手!谁来说一说粽子的味道?(指名说)导入新课:是呀,美味的粽子承载着浓浓的乡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课本,跟着课文中的小伙伴一起去品尝鲜美的端午粽吧!(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二、初读思考
1.教师范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与情感。
2.过渡,出示问题:
(1)给生字注音。
(2)品读第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每到端午节外婆都会煮粽子?“盼”是什么意思?表明了外婆怎样的心情?
(3)品读第2自然段,探究粽子的外形、材质、气味、味道。
(4)品读第3自然段,探究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点?从分粽子给邻居吃看出外婆有何美好品质?
(5)品读第4自然段,探究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起源,说说对屈原和端午节的了解。
三、自主(或小组)探究
1.给生字注音。
(1)出示生字: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
(2)学生结合课文注音,自主标注(指名说)。
(3)出示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品读第1自然段,思考探究。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为什么每到端午节外婆都会煮粽子?
(指名说,明确: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
)
(3)出示问题2:“盼”是什么意思?表明了外婆怎样的心情?
(指名说,明确:盼望、希望;希望我们回家团圆,共度传统佳节。
)
(4)齐读课文,读出外婆的希望。
3.品读第2自然段,思考探究。
(1)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粽子是怎样做成的?(指名说)
(3)出示问题2:煮熟的粽子是什么气味?吃到嘴里味道如何?
(指名说,明确:清香;又黏又甜。
)
(4)齐读课文,读出“我”对粽子的喜爱。
4.品读第3自然段,思考探究。
(1)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点?
(指名说,明确: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
(3)出示问题2:从分粽子给邻居吃看出外婆有何美好品质?
(指名说,明确:善良、大方、乐于分享……)
(4)齐读课文,读出“我”对外婆的感激。
5.品读第4自然段,思考探究。
(1)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做什么?
(指名说,明确: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3)出示问题2:你还知道关于屈原和端午节的哪些事情?
(指名说,师补充介绍屈原的事迹及端午节起源。
)
四、协作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我”对端午粽的喜爱。
2.说一说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代表性的美食?描述这些美食的外形特点和味道。
(指名说,教师相机点评、补充。
)
五、总结提高
1.教师总结,结束课文学习。
2.生字词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学生辨识字形特征。
(2)出示生字卡,教师点拨识读、组词,示范书写。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