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_高二物理教案.doc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精品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
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
三.新课教学。
1.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解释有关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பைடு நூலகம்器
(1)结构
(2)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Q)。
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5.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6.分层练习评析。
7.小结。
说明:由于南方天气较潮湿,所以实验前必须把器材烘干,可能电吹风即时吹即时做才能见到效果,否则摩擦起电将做不了。
第一节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
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
重点
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
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
《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高中物理教案
《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高中物理教案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预习导学→引导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巩固知识→达标提升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2.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表现为电中性.3.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核外电子的多少和运动情况也不同。
在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
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在移动.4.物体的带电方式:(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电,获得电子的带电.(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5.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也不会,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量的总量保持不变.6.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 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电荷量e的.所以,电荷量e称为.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得的。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没C.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D.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8.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1、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两种电荷是怎样定义的?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2、电荷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呢?1.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有种电荷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荷,理解电荷产生的原理2.学习两种电荷的概念和性质3.理解摩擦带电原理及其应用4.掌握量具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二、教学重点1.电荷的基本概念和两种电荷的性质2.摩擦起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三、教学难点1.摩擦起电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结合2.量具使用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包括PPT演示、板书讲解等;2.实验展示,由教师或学生展示实验操作流程;3.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教师实验流程操作,完成实验记录。
五、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视频演示或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电荷的存在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讲解电荷的概念和两种电荷的性质•电荷的概念:电子和质子带电粒子,相同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两种电荷的性质:正电荷 proton 质子、负电荷 electron3. 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摩擦起电原理:不同物质之间摩擦,会使其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发生带电现象。
•如何判断物质带电:手电筒实验法、静电计读数法、静电场引力示意图法等。
4. 实验操作环节4.1 实验一:三类物质的摩擦起电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物质的摩擦起电效应,验证摩擦起电的存在。
实验器材•电爪、小塑料棒、静电计实验步骤1.在静电计的两极上,分别夹一根小塑料棒;2.用电爪夹住塑料棒的一个端口;3.把另一根小塑料棒和静电计的金属棒接触(或用手摸);4.观察静电计的读数记录下来;5.改变另一个物体,如用玻璃棒或橡皮棒代替小塑料棒,再做同样的操作;6.观察读数记录,比较三个物质的起电效应的大小。
实验结果•记录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4.2 实验二:量具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量具使用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器材•电子秤、量筒、滴定管实验步骤1.借助授课教师或图示,手持量筒清洗干净;2.用滴定管将水平移至底端,在量筒内排除气泡;3.问筒内水位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在加点水;4.读取刻度值,用电子秤测量液体重量;5.通过计算,换算单位,并将实验数据整理。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2.通过实验,利用电荷的定向移动来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产生利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对电荷及电荷定向移动的认识。
三、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碎纸屑、细线、铁架台、验电器、原子结构模型、金属棒等。
五、教学过程面电荷间的相互作铺问题引领自主探究两种电荷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上“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那么不同物体之间摩擦时所带的电荷相同吗?演示实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把一根玻璃棒用丝绸摩擦后悬挂起来,利用另一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观察现象。
2.利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的学生猜想。
观察实验,思考实验中的现象,玻璃棒和橡胶棒所带的电不同。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电荷量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上电荷,物体带上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电荷量也可简称电荷。
物体摩擦后如何判断是否带电呢?还可以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展示验电器)1.介绍验电器的构造。
2.工件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介绍验电器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验可以利用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验电器,熟悉使用方法。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摩擦起电教案
摩擦起电教案示例(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教具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一个,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答: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
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2.进行新课(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演示实验: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②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够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了电。
(教案)两种电荷
第15.1节《两种电荷》教案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3.了解原子结构;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
4.会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知道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导体和绝缘体。
2.难点: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情境引入】实验导入:教师拿气球在一个同学头发上摩擦后发现头发都被吸起来了,而且气球稍微移动时顺势吸到另一同学脸上。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新课讲授】(一)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1)动手实验:a.把塑料梳子与自己头发摩擦,然后将梳子靠近小纸屑。
b.将各种文具与自己的头发或丝绸摩擦,然后分别靠近小纸屑或碎头发。
(2)交流讨论:上述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总结:①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②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PPT展示问题:(1)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会怎样?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怎样?(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怎样?(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种类相同吗?【分析总结】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反现: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带的电荷不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就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同学们知道是怎样规定的吗?学生: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可用“-”表示。
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两种电荷》课程教案
15.1两种电荷一、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实质.2.知道电荷量及单位 .3.知道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作用5.了解原子结构及原子呈电中性原因6.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及导体导电原因二、教学重点1.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2.导体和绝缘体导电原因。
三、教学难点1.摩擦起电的实质2.原子结构四、教学用具不同类型验电器两个、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碎纸片、通草球等。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生看课本P32-35。
引入: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所有的用电器只有电才能工作,那么我们天天提及的“电”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学生和电有关的知识,今天我们从最基本的电荷开始电学的学习。
(二)摩擦起电问题1:橡胶棒是否带电?怎么证明?物体带上电和没有带电有什么区别?1.对比演示:(1)不带电和带电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吸引碎纸片和通草球;(2)吸引的纸片有一部分“弹开”。
(如果学生发现了可以提出,否则可以不讲。
)问题2:橡胶棒和玻璃棒带电了吗?用的什么办法让它带上了电?一个物体如果带上电有什么的性质?总结:(1)带电物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2)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的例子:(1)冬天脱衣服冒火花;(2)梳头时头发跟梳子一起;(3)毛衣容易脏;(4)电视电脑屏幕容易吸灰;(5)油灌车下面拖着一条铁链;(6)纺织工厂要保持空气潮湿;(7)买食物时,薄塑料袋容易沾在手上甩不掉等。
(三)电荷及其相互作用1.两种电荷引入:橡胶棒和玻璃棒都可以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上电,都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它们带的电性质是不是一样的呢?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1)丝绸←→玻璃棒带正电:记+,“丝---玻正”;(2)毛皮←→橡胶棒带负电:记-,“毛---胶负”。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引入: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也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那么,把带正电的玻璃棒和带负电的橡胶棒放在一起会不会相互吸引呢?得出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
摩擦起电是指通过两种材料之间的摩擦产生静电。
在这个过程中,两种材料之间会发生电荷转移,其中一个材料失去电荷并带正电荷,另一个材料获得电荷并带负电荷。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摩擦起电实验的教案示例:
实验材料:
1. 一块橡胶棒
2. 一块毛巾
实验步骤:
1. 将橡胶棒和毛巾分别清洁干净,确保无杂质。
2. 用食品包装薄膜将橡胶棒和毛巾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确保两者能够自由摩擦。
3. 让学生轮流摩擦橡胶棒和毛巾的另一端,每人摩擦5次。
4. 在摩擦完后,让学生将橡胶棒和毛巾的非固定端靠近对方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学生观察到两者会相互吸引,说明它们带有不同的电荷。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摩擦起电时,橡胶棒带有正电荷,毛巾带有负电荷。
这是因为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失去了一些电子并带正电荷,而毛巾获得了这些电子并带负电荷。
实验拓展:
1. 学生可以换用其他两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静电计或带电物体靠近摩擦过的材料来验证电荷的产生。
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危险。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避免材料掉落或碰撞。
希望以上的教案示例能够帮助到您!。
第一节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教案)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教案)(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尺子、碎纸片) 【新课引入】{为鼓励学生学好电学,教师可做如下新课引入}讲述 同学们在小学中已经接触过有关电的内容,例如……我们生活中一个电气化的时代中,电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电学的知识又有点难,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把它学好呢?……要想学好,我们必须从最基础的东西—“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学起。
〈板书本节课题〉【进行新课】一、摩擦起电:学生实验 让学生用尺子在头发上快速摩擦4次,并靠近碎纸片,观察会有什么现象? 教师提示 不光是同学们的尺子能吸引像纸片这样的轻小物体,看我这里的东西(出示玻璃棒、橡胶棒)也有样的本领!教师演示①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像碎纸片这样的轻小物体;②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像碎纸片这样的轻小物体。
思考(见讲义):(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练习(见讲义): 二、两种电荷:框题引入 同学们早就知道,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这两种电荷是如何规定的呢?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第二个框题。
〈板书第二个框题〉教师演示 ①课本图4-2甲用绸子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排斥田;②课本图4-2乙 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排斥; ③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同时完成下面副板书〉思考:(见讲义)1、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相同吗?2、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
实验发现带电后的物体(就前面副板讲解),凡是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几种电荷?3、从这里(上面副板)我们还意识到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讲述) 于是,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例题:(见讲义)如下图所示,当两个用绝缘细线悬挂的通草球靠近时,两球互相吸引,由此现象可以断定( )A 、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 、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 、两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球带电,另一个球不带电 D、一定是一个球带电,另一处球不带电练习: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同样的泡沫小球,分别用丝线吊着,已知甲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丁,且丙带负电。
2022年人教版物理《两种电荷》精品教案
15.1 两种电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3.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4.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和摩擦起电的原因。
课前准备情景创设、新课引入气球放在书的下方松开手,气球会脱落;把气球与躲在讲桌下的学生头上摩擦后再次放在书下,气球好似粘在书的下方,不再脱落。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实验操作有什么特别之处?气球为什么能被吸引?进行新课一、摩擦起电◆探究活动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生活中的现象:在空气枯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二、两种电荷◆探究活动2: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相互排斥。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相互排斥。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
两种电荷一. 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的现象.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二.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教学难点: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确定。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动手操作实验1用塑料尺子(塑料圆珠笔)在干燥、清洁的头发上摩擦后,塑料尺子(塑料圆珠笔)吸引轻小物体(可以让学生撕一些干燥的、较碎的纸屑)。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2一人一块塑料薄膜,薄膜与干燥的手摩擦后,塑料薄膜被手“吸住”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电学,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自信、聪明才智,把电学学得特别棒,因为电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二)新授知识:第四章电路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师小结: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电荷是指带电的粒子)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为规定)(需做实验)正电荷、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表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用“--”表示。
4.正电荷、负电荷:学生做实验验证:可以将不同的带电体分别靠近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看看他们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可以带电,那么,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呢?5.验电器:教师与学生共同认识验电器(学生每人一个验电器,让学生对照课本,自学、讨论)。
让学生小结。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演示实验6]:课本第45页图4—3。
6.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请同学们认真看下面的有趣实验,注意验电器金属箔片发生的变化)。
[演示实验7]:先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使玻璃棒带电后再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同学们仔细看验电器的箔片有什么现象发生?能解释一下吗?再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使橡胶棒带电后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你能解释吗?教师小结: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抵消。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
1.新课的引入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实验现象要新奇有趣,器材简易,并且用本节课的知识可以解释,这样可以做到教学上的首尾呼应,选择两片吹塑纸进行实验,一片吹塑纸固定,另一片吹塑纸摩擦后靠近固定的吹塑纸,两片吹塑纸相互靠近.实验简单易做,效果明显,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习兴趣的目的.2.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的实验例如塑料尺跟头发摩擦,塑料笔杆跟衣服摩擦等,但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由于静电实验容易受绝缘及潮湿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做比较详细的介绍并进行示范.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示范后再让学生自己实验,以保证实验的效果.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摩擦起电现象,又可为后面学生探索性实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3.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参考教材做好演示实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的边学边实验,并将实验分为两步:(1)通过学生实验认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不同.这个实验教材上是用细线吊起玻璃棒或橡胶棒,容易晃动,不便操作,也浪费时间,为了方便省时,可以用废旧墨水瓶内灌注水泥沙浆,并直立插入一支削好的铅笔(削端朝上),将软木塞中心挖孔,塞入一很小的试管,固定好,将试管套在铅笔的项端,在软木的另一端中间挖一条凹槽,放置玻璃棒或橡胶棒,以免滚动.通过实验发现,这种支座由于摩擦小,稳定性好,效果良好,学生也容易操作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可以预先设计表格.对表格中记录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注重渗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不同的.在此过程中,已经包含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作用规律.(2)提出自然界有没有第三种电荷的问题,讲解人类发现采用任何方式使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或者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所以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存在.(3)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自然界只有这样两种电荷.上一点的分析是我们设计实验的基础.实验时可以分别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起来(或支在支架上),选择各种不同的其他材料相互摩擦,然后分别靠近上述的玻璃棒和橡胶棒,观察到总是跟其中一个相吸引而跟另一个相排斥,从而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4.验电器及电荷量的概念用不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不张开.用带电物体接触金属球以及引入电量概念的实验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做,一是可使学生亲自动手使用验电器,二是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正负电荷的中和由教师演示,接着引出电荷量的概念及单位.为了使学生对电荷量的单位库仑有个大概的了解,应举例说明: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有几十库仑.探究活动取一个铝盒罐盖(其它金属盒盖均可),在火焰上平稳地给它加热,放一段蜡烛在铝盖的中心,直到它部分熔化并粘牢以做把手.取一略大于铝盖的塑料或碟(唱片盘),把这个盘或碟放在桌子上用一块毛皮或法兰绒快速地擦盘面十几下,然后,一手持铝盖把手,将铝盖平放在塑料盘面上,另一手指接触铝盖后马上离开,提起铝盖,铝盖就带电了.手持氖管接触铝盖,氖管就发光.如果手指靠近铝盖,会看到火花产生,还会有些击痛感.如此反复起电,可做数十次,再用毛皮擦盘面,又可做数十次,而且电量比一般摩擦起电要大.这种起电叫感应起电,这种装置叫起电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够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
胶棒甲而带了电。
(2)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答: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教师总结: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
带电后的
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利用带电体具有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不能。
如果轻小物体与带电体带异种电荷,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吸引;如果轻小物体不带电,由于带电体的性质,它们
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可以。
因为若轻小物体不带电,它们之间只能相互吸引,不会发生排斥现象。
例3.如果两个物体互相排斥,你能作出什么判断?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带电体必带同种电荷。
例4.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
那么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分析:已知D带正电可由此分析其他几个物体的带电性质。
因为D带正电,D又排斥C,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C应带正电。
C吸引A,则A与C带异种电荷,即A带负电。
A又排斥B,所以B也应带负电。
②用验电器来检验。
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展示实物)。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演示实验: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思考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张开角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教师总结: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4)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5)正、负电荷的中和
演示实验: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抵消。
如果实验中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量相等,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将不再张开,即正、负电荷完全抵消。
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
思考题:将一物体跟一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
试分析这个物体的带电情况。
3.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讨论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后的性质、带电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知道了怎样判断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和带电的种类。
那么摩擦起电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物体带正电、负电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些我们将在下一节里进行研究讨论。
4.布置作业。
(l)书上本节后的练习l、2、3。
(2)思考题:梳子与头发摩擦后,怎样检验梳子是否带电?带什么电?
(3)想一想,除了课上讲到的,还有哪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