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04章第一、二节

合集下载

统计学原理完整版

统计学原理完整版
统计学原理
课件制作:邓 力 漫画绘制:晓 天 电子邮箱:d330@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什么是统计学 第6章 动态分析:动态三数 数据从哪里来 第7章 动态预测:因素分析 数据怎么整理 第8章 综合预测:相关分析 静态分析:静态三数 第9章 数据文章的写法 静态预测:抽样估计
来源:Excel之家
4-12
***休息***
第5章
静态预测:抽样估计
目标
什么是抽样估计:定义
特点 抽样估计的形式:框架 实例 抽样估计的方法:定义 实例 抽样估计的运用:1 2 3 视频点播
返回目录
漫画5 玩牌乐
5-1
一、什么是抽样估计:定义
抽样估计——是指在遵循随机原则的条件 下,用样本值估计总体值的一种非全面调 查方法。即先抽取样本,再进行估计。
说明: 上有老:标题; 下有小:数据来源、作图者姓名; 左 依:计量单位; 右 傍:图例; 中间区域:统计图。
环境保护投资额
环境保护投资额的增长倍数 增长(倍) 2.53 54000 3.00 2.50
1.87
1.74
1.76 1.13 15300 7200
2.00 1.50 1.00 0.50 0.00
3-5
3-6
六、整理数据的作图:视频
PDF:统计图的制作 视频:图表与图形入门
3-6
3-7
七、整理数据的运用2: Excel作图
例如: “两轴线—柱图”的制 作
中国“六五”~“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投资额的增长
投资额(亿元)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1.00 20000 10000 476.42 0

(04)第4章 参数估计

(04)第4章 参数估计
(1)平均办理时间的95%的置信区间是多少?
(2)99%的置信区间是多少?
(3)若样本容量为40,而观测的数据不变,则 95%的置信区间又是多少?
5 - 31
统计学
STATISTICS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例题分析)
12, s 4.1
解:(1)已知n=15, 1- = 95%, =0.05 ,x
统计学
STATISTICS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统计学
STATISTICS
大样本的估计方法

不论总体是不是服从正态分布,在大样本 (n 30)时,样本均值均服从正态分布。 若已知 2 x
x ~ N ( ,

总体均值 在1-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n
)
z

n
~ N (0,1)
z 2
有效性: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点估计量, 有更小标准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ˆ P( )
ˆ1 的抽样分布
B A
ˆ2 的抽样分布
ˆ
5 - 11
ˆ ˆ1 是比 2 更有效,是一个更好的估计量

统计学
STATISTICS
有效性
(efficiency)
x1 x2 x3 样本均值 x 3 x1 2 x2 3x3 和 x1 6
统计学
STATISTICS
第 4 章 参数估计
4.1 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4.2 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4.4 样本容量的确定
5-1
统计学
STATISTICS
4.1 参数估计的一般问题
4.1.1 估计量与估计值 4.1.2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4.1.3 评价估计量的标准

04第四章-投入产出分析

04第四章-投入产出分析
某一需求结构所需要的总产品数量
b11 b12 b21 b22 1 ( I A) Y b 1n b2 n y1 x1 j X 1 y 2 x2 j X 2 y x X nj n n
2.中间消耗与增加值的分解 (1)按比例分摊:假定投入是按产值分配的
某产品对某种中间投入的消耗=该中间投入的消耗总
额×某产品产值/企业总产值 (2)按定额分摊:假定投入是按工时分配的 某产品对某种中间投入的消耗=该中间投入的消耗总 额×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企业生产总工时
3.最终产品的分解与调整
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
3.为了获得稳定的投入产出表,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采用一定的工艺假设,尽可以“纯化”投入产出 表 (2)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调整中间消耗的价格变动
(3)对直接消耗系数给予一定的时间限制
二.完全消耗系数
1.概念 生产产品j对于i的直接或间接消耗之和
直接消耗:
aij
第一轮间接消耗:
a
k 1
n
ik
2.从横向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第二节 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一.直接消耗系数 1.概念 反映两个部门之间直接存在的投入关系,用每一行业 某一产品的投入数值比该行业的产出数值,可以得到 反映出每生产一单位的j所需要付出的i的数量。
aij
xij
Xj
第四章 投入产出分析
第一节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法是本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提
出的,根据计量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实物型和价值 型两种,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静态和动态。 Wassily Leontief(1906-1999),美国著名经济学 家和统计学家,投入产出方法的创始人。1931年移居 美国,1936年在《经济统计评论》杂志上发表了《美 国经济系统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一文,首次提出 投入产出分析法。

第4章效 度

第4章效   度

二、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
(一)逻辑分析法:专家评定(p175) 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量表的有效性(逻辑性)作出判断, 也称逻辑效度。 为使内容效度的判断过程更客观,一般采用下列步骤: ①确定测验内容的总体范围; ②编制双向细目表; ③编制评定量表,从测验内容所测的技能、题目对所定义的 范围的覆盖率、各种题目数量和分数的比例以及题目形式 的适当性等方面,对测验作出总的评价。
因素分析案例
公因子 F1 Z1=代数1 0.896 公因子 F2 0.341 共同度 hi2
Z3=几何 Z4=三角
0.802
0.516 0.841
0.496
0.855 0.444
0.889
0.997 0.904
0.111
0.003 0.096
Z5=解析几何
第四章 效 度
第一节 效度概述
一、什么是效度 (一)定义 1、效度(validity)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 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1)效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测量工具都有自 己的目的;内隐特质是通过外显行为间接测得的; (2)效度是测量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反映; (3)判断一个测量是否有效要从多方面收集证据。
第七节 因素分析
• 1904,斯皮尔曼,《客观决定和测量一般智力》, 用因素分析技术研究智力结构。标志着因素分析方 法的诞生。 • 运用此方法,心理学家探索出多种智力理论。如: 群因素论、三维结构智力模型。(探索性因素分析) • 20世纪60年代后期,统计学家波克等人在研究因素 分析模型中参数的假设检验问题时,发展出验证性 因素分析。 • 1973年,乔纳斯柯格创立了验证性因素分析,运用 因素分析检验假设成为可能。
(二)区分法 测验→工作→准则测量(工作成绩) 按工作成绩分高低两组,如工作成绩高,测 验得分也高;工作成绩低,测验得分也低, 说明该测验是有一定效度的 1、差异性检验 2、重叠量的计算 见P184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PPT学习教案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PPT学习教案

(二)比例相对指标 (轻重工业比例)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 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量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第8页/共41页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三)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指标, 用以说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 表明同类实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第9页/共41页
第二节 相对指标
(四)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 用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它和 其他相对指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是同类现象指标的对比。强度相 对强指度标相以对双指重标计量另单一位个表有示联,系某是而种一性现质种象不复总名量同指数的标。现象总量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位置可以互换,因而有正指标、逆指标之分。 实际应用时应注意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水泥——(80/100)=80% 第二季度 生铁——(618/600)=103%,钢材—— (300/350)=85.71%
水泥——(180/200)=90% 2)求上半年(一,二季度合并)进货 情况, 解法同 上 生铁——(618+500)/(600+500)= 101.64% 钢材——(300+300)/(250+350)= 100% 水泥——(180+80)/300=86.67% 3)上半年累计计划完成程度执行情况 (计划 期一年 ,实际 期半年 ) 生铁——(618+500)/2000=55.9% 钢材——(600)/1000=60% 水泥——260/500=52%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

各章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2.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工作3.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信息职能5.统计设计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6.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同质性7.总体单位名称总体单位8.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值9.可变的数量标志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10.数量指标质量指标11.统计指标体系12.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范畴具体数值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B 4.C 5.C 6.B 7.D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B 15.C三.多项选择题1.A E 2.ABCDE 3.ACD 4.ABDE 5.BCEF6.ACDE 7.DE 8.BDF 9.BC 10.ACE四.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错6.错7.对8.对9.对10.对五.论述题1.答:对统计指标进行分类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从指标所反映现象的数量性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从指标的计算形式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从指标的作用和功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描述性指标、评价性指标和预警性指标三种。

2.答:指标和标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所有统计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未必都可量,其中品质标志就不可量。

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承担者是统计总体;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其承担者是总体单位。

③指标具有综合性,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而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能。

指标和标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①指标的数值以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为基础,是由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经过综合汇总而得到的,没有单位的标志表现,就没有总体的指标数值。

04第四章 动态分析方法 习题答案

04第四章 动态分析方法 习题答案

第四章 动态分析方法 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动态数列:是将某种现象的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2. 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

3. 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

4.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5. 长期趋势:是研究某种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向上或向下发展变动的趋势。

6. 季节变动:是由自然季节变化和社会习俗等因素引起的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

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时间、指标数值2. 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绝对数动态数列,派生。

3. 时间数列,时间数列。

4. 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各项水平;报告期水平,期间水平。

5. 逐期、累计。

6. 报告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

7. 35.24%。

8. 某一固定时期水平,总的发展程度。

9. 增长量,基期发展水平;环比增长速度。

10. 几何平均法,方程法。

11.1200459512. (205%×306.8%)-113. 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14. 季节比率。

15. 按月(季)平均法 16. 若干年、转折点。

17. 随机因素和偶然因素。

18. 逐期增长量。

19. 数列的中间位置。

20.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

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B2.B3.D4.B5.B6.C7.C8.D9.B 10.A11.A 12.B 13.D 14.B 15.C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ABCD2.AC3.AC4.AC5.ABD6.BD7.AD8.ACD9.AB 10.ABCD五、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引言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它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和工程等。

统计学原理是统计学的基础,它涵盖了统计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和样本在统计学中,总体是指我们希望了解的所有个体或对象的集合。

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部分个体或对象的集合。

我们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样本是对总体的一种代表性抽象,它应具有合适的样本量和随机性,以确保统计推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总体的数值特征,如平均值、标准差或相对频率等。

统计量是样本的数值特征,用来估计总体参数。

例如,样本平均值是估计总体平均值的统计量。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统计量,并从中推断总体的参数。

变量和数据类型在统计学中,变量是我们感兴趣的测量特征。

它可以是定量变量或定性变量。

定量变量可以以数字形式表示,如身高、温度或收入等。

定性变量是以类别或描述性方式表示,如性别、品牌偏好或教育程度等。

数据类型通常分为两种:数值型数据和分类型数据。

数值型数据是用数字表示的数据,可以进行各种数学运算和统计分析。

分类型数据是描述性的,无法进行数学运算,只能进行频数统计和比较分析。

数据收集和抽样数据收集方法在统计学中,数据收集是研究的第一步。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调查问卷、实验设计等方式进行。

直接观察是指直接记录个体的特征或行为。

调查问卷是通过向被访者提问来获取数据。

实验设计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

抽样方法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抽样是常用的技术。

抽样是从总体中选择一个子集作为样本的过程。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选择固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每个个体被选择的概率相等。

系统抽样是指按照一定规律选择个体,如每隔k个个体选择一个。

分层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并从每个层级中随机选择样本。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决策和管理中。

本课程旨在介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思维。

二、教学目标1.熟悉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培养数据分析和统计思维的能力;4.学会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1统计学的定义和目的1.2统计学的发展历程1.3数据类型和变量分类1.4抽样和抽样方法1.5统计学中的概率概念2.描述统计学2.1数据的整理和图表展示2.2中心趋势的度量2.3数据的离散程度度量2.4相关与回归分析3.概率与概率分布3.1概率基本概念3.2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3.3常见概率分布(正态分布、二项分布等)4.统计推断4.1抽样分布与估计4.2假设检验4.3方差分析4.4回归分析与预测五、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统计软件实践: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学相关领域的深入阅读和研究,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六、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20%):对课后作业进行评分,包括理论问题和数据分析题目。

2.实验报告(30%):完成统计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期中考试(20%):对第一、二章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4.期末考试(30%):对整个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核。

七、参考教材1.王小莫,《概率与统计》2.林超仁,《大数据统计学》3.高路凯,《统计学基础》八、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15周,按以下进度进行教学:第1-2周: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3-5周:描述统计学第6-8周:概率与概率分布第9-13周:统计推断第14-15周:复习和期末考试以上是《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

自-统计学原理自学指导书-精选全文完整版

自-统计学原理自学指导书-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部《统计学原理课程》自学指导书第一章总论一、本章主要掌握的内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研究方法;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二、本章重点和难点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三、本章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明确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就是研究社会经济统计方法的学科。

掌握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2.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是计划和安排;统计调查是获取资料;统计整理是对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为统计分析做准备,并进行简单的分析;统计分析是得出结论的过程,也就是对事物的数量特征的认识过程。

3.大量观察法用于统计调查过程;统计分组法用于统计整理阶段;综合指标法用于统计分析过程;统计推断法是在抽样调查后用来得到综合指标的方法。

4.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一组概念,是理解其它基本概念的基础,也是认识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

5.标志是与总体单位相联系的概念。

对于标志,难点在于区别标志与标志的表现。

区别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6.指标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它贯穿于统计工作全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7.注意区别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一个简易的区别二者的方法是根据单位来区别,一般而言数量指标是有单位的,它的单位一般是单一单位,如米、千克、立方米等,个别情况下有复合单位,但复合单位间是相乘的关系,如反映运输工具工作量的单位吨公里(1吨公里表示某一运输工具运送1吨货物运行了1公里)等。

质量指标一般是复合单位或无单位,但复合单位间是相除的关系,如:表示价格的元/千克等。

倍、番等单位的指标也属于质量指标(其实质是无单位)。

四、本章作业1.试述统计总体的特点。

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3.什么是标志与指标?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假设某市2005年商业企业有关统计资料见表1-1表1-1 某市2005年商业企业统计表要求:(1)试指出上表中的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概括总结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概括总结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概括总结第一部分:概率论基础《统计学原理》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概率论是统计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部分包括事件与概率、条件概率与独立性、贝叶斯定理等内容。

概率的性质、计算方法和基本公式也是本部分的重点。

第二部分: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第二部分以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为核心,介绍了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和性质。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质量函数和分布函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都在本部分进行了详细讨论。

同时,本部分还介绍了常见的离散型分布(如伯努利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连续型分布(如均匀分布、正态分布)。

第三部分: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三部分讨论了多维随机变量和其分布。

多维随机变量是指由多个随机变量组成的向量,它的概率分布可以通过联合分布、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来描述。

本部分介绍了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并给出了常见的两个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和边缘分布。

此外,还介绍了常见的多维分布,如多项分布和多元正态分布。

第四部分: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统计学中重要的一环,它研究如何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未知参数。

本部分介绍了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常见的参数估计方法。

点估计方法根据样本数据直接估计出总体参数的值,例如最大似然估计和矩估计。

区间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得到参数的一个范围估计,例如置信区间的构造和解释。

第五部分: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用于验证关于总体的其中一种假设的方法。

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包括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合适的检验统计量和确定显著性水平等。

此外,还介绍了单总体、两总体和多总体的假设检验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

通过对《统计学原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统计学是一门基于概率论的科学,它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

本书详细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涵盖了概率论、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内容。

21世纪高职高专通用教材 统计学原理

21世纪高职高专通用教材 统计学原理
21世纪高职高专通用教材 统计学 原理
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目录
目录
02 序言 04 文摘
《21世纪高职高专通用教材·统计学原理》是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职高专通用教材?统计学原理(第3版)》为高职高专通用教材,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按照高 职教育的特点,强调应用,使学生明确统计工作任务,系统地了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懂得如何开展调查、 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开展分析和预测。全书共分10章(66课时),分别为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 标、时间数列、统计指数、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图示法、统计分析与评价等。
目录
1总论 1.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 1.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1.3统计学的分类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1.5统计学的组织与管理 2统计调查 2.1统计调查概述 2.2统计调查方案 2.3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2.4利用Internet搜集统计资料
文摘
1总论
1.1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
统计工作,就是实际从事统计的实践活动。比如国家各级统计机构以及各单位的统计部门所做的工作,还有 民间统计组织,如市场调查公司等。这些统计工作为国家制定政策、计划等提供信息,为各级政府及企业单位提 供各类管理信息,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谢谢观看
序言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高等教育法》与《职业教育法》、实现《中国教育改革与 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年轻的高等职业教育以自己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打破了高等教育界传统大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适应现代社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 重视,得到迅速发展。‘

04第四章 队列研究

04第四章 队列研究
rr096007137ar096007089ari100927par056007049par10087562二硫化碳长期低剂量的暴露与冠心病的关系63二硫化碳cs神经系统毒物抑制酶的活性影响脂蛋白代谢造成心血管疾病长期接触低浓度cs可引起慢性中毒和动脉粥样硬化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的cs蒸气可急性中毒64一确定研究因素研究因素长期低剂量的cs暴露但不至引起急性中毒的车间工作5年20世纪60年代芬兰职业卫生研究所hernberg和tolonen教授做的前瞻性队列研究65二确定研究结局心肌梗死血压变化心电图的改变心绞痛发作66三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暴露组19421967年某粘纤厂25至64岁343名男性工人有5年以上cs露史研究开始时依然存活且未患有冠心病对照组年龄3岁出生地区相同工种的体力消耗相当在同一城市的造纸厂随机选择的343名男性工人进行为期五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67四资料收集查阅档案记录用药情况既往车间cs的浓度等询问姓名性别年龄工种及工作年限吸烟业余时间的体力活动情况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血清胆固醇水平血压心电图心脏大小体重及车间cs浓度的动态变化68发病数年累积发病率rrrr95ci暴露组343致死性144084691341647非致死性11321274086869合计25729357152837对照组343087非致死性117合计204cs暴露组发生心肌梗死的rr为357两组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总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五资料分析表415年间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及rr69cs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的发生中作用程度不同表42cs与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的rr和ar比较70长期低剂量与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存在因果关系cs所致的冠心病以致死性心肌梗死为主措施芬兰当局已于1972年把cs的车间最高容许浓度从20ppm降至10ppm71常见偏倚的种类选择偏倚selectionbias失访偏倚lostfollowup信息偏倚informationbias混杂偏倚confoundingbias72选择偏倚selectionbias实质

统计学原理全

统计学原理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统计学原理第一章基础第一节统计的定义统计是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主要统计概念一、总体总体就是统计工作者研究对象的全体。

对总体的描述性测度称为参数,如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二、样本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若干数据的集合。

对样本的描述性测度量是统计量。

三、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运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预测和决策的过程。

可靠性测度共有两种:置信水平和显著性水平。

三个例子:企业多元化战略:多元化企业和非多元化企业的绩效差异。

普通学生和学生干部:就业和收入差异。

男生和女生:成绩差异。

第三节:数据的类型一、定距数据定距数据是实数:如身高、距离、收入等二、定性数据定性数据的取值是类别:如男性、女性。

三、定序数据定序数据也表现为定性的,但是取值是有顺序的。

例如,不好、一般、好、很好、优秀。

定性数据和定序数据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取值是有顺序的。

第四节数据的描述方法一、图表描述方法计算机命令1.将数据输入或导入列中。

2.选择数据列。

3.单击图表向导(Chart Wizard)、线图(Line)和完成(Finish)。

4.如果想做某些改变,则鼠标右键单击图表,选择图表选项。

二、数字描述方法1.中心位置的测度(1)算术平均数求和:SUM平均值:average(2)中位数:中位数是通过把观测值按顺序排列而计算得到的。

处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即为中位数。

中值:median,如果数据有n个,若n为单数,取值为中间的数值;若n为偶数,取值为中间两个数的均值。

众数:mode 。

注意:在不只有一个众数的情况下,Exce 只显示最小的,不显示是否有其它众数。

最大值:max ;最小值:min ;平方根:sqrt数据分析:分析工具库是Excel 所附的一组统计函数,它可以通过菜单栏找到。

单击工具,找到“数据分析”;如果“数据分析”不存在,点击“加载宏”,然后选择分析工具库。

找一台安装有数据分析的电脑,进入excel 安装目录(一般是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进入OFFICE10文件夹拷贝Library 文件夹到你的电脑同名文件夹里,然后执行前面的加载宏步骤就可以了。

《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PPt

《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PPt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二、统计的功能与统计工作过程 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2021/8/7
11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是研究大量社会现象(主要是经济现象)的总体 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 数量关系。
数量特征:数量水平、数量规模 数量关系:比例、平均数、速度等
较大的
全部单位的标志总量
比重
只是要求掌握 总体的基本情 况。
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
2021/8/7
在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初步分析 了解新生事物
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确定最具有代表 的发展趋势和
性的单位。(主观性)
规律。
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 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
根据样本的数据
对总体做出具有
一定可靠程度的
推算。
• 特点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其主 要用来全面、系统地掌握重要的国情国力 的统计资料。
2021/8/7
47
三种非全面调查的比较
调查的种类 确 定 调 查 单 位 的 方 法
调查的目的
重点调查
重点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很小
一部分,但它们的标志值在标志总量 中却占绝大的比重。(客观性)
重点单位的标志值
2021/8/7
34
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收集
§1、数据的来源与收集 §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统计调查方案 §4、统计调查问卷 §5、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6、统计调查误差
2021/8/7
35
§1、数据的来源和收集
一、直接来源——第一手数据的收集 (一)实验 (二)统计调查 二、间接来源——第二手数据的收集

自考统计学原理第四章时间数列

自考统计学原理第四章时间数列

8
2013-8-2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 水平分析指标
一、发展水平



在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叫做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可以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 均指标表现。 最初水平、中间水平、最末水平 报告期水平和基期水平 基期水平:作为比较基础时期的发展水平。 报告期水平:所分析研究的那个时期的发 展水平。
46
2013-8-2
a0 a0 x ... a0 ( x) n a0 a1 a2 ... an 整理化简得: x ( x) ... ( x)
37
201逐期增长量 环比增长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 1 前期水平 a1 a0 a2 a1 an an 1 , ,..., a0 a1 an 1
38
2013-8-2

2、定基增长速度
累计增长量 定基增长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1 固定基期水平 a1 a0 a2 a0 an a0 , ,..., a0 a0 a0
2013-8-2
10
二、平均发展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 数。 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有何区别呢? 第一,反映问题的时间概念不同,一个是 动态,一个是静态; 第二,计算依据不同。一个是时间数列, 一个是变量数列; 第三,计算方法不同。
2013-8-2
11
计算方法


82.91
17.60
92.11
23.12
108.32
41
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解释这两个指标的重要意义 平均发展速度说明现象在较长时间发展速 度变化的平均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说明逐年增长变化的平均程 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

• 分配数列包含的两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 所占有的单位数---次数。 • 统计分配数列的意义:是统计整理结果的一种重要的表 现形式,也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 分配数列的种类: 1、品质分配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所编成的分配数列。 2、变量分配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所编成的分配数列。 (又分单项式数列、组距式数列) • 分配数列的特点: 1、品质数列一般比较稳定,通常能够准确地反映总体的分 布特征。 2、变量数列按同一数量标志分组时有出现多种分布的可能。
3、全距: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数 组数=全距/组距 组距=上限—下限 4、组中值=(上限+下限)/2 缺下限的开口组:组距数列的首组出现“***以下”
邻组组距 组中值 上限 2
缺上限的开口组:组距数列的末组出现“*** 以上”
邻组组距 组中值 下限 2
合理确定组中值
例如: 第一组:50人以下 第二组:50—200人 按公式
例如:对全国的工业企业进行 简单分组: 按经济类型分: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城 乡个体企业 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轻工业 按企业规模大小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复合分组:
重工业
全民所有制
轻工业 集体所有制 重工业 轻工业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三、统计分组的方法
(一)分组体系与分组标志的选择 在统计整理中,为了全面认识被研究现象总体,常常 需要运用多个分组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形成一系列 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分组体系 1、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抓住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及反映现象内在联系的标志来 作为分组标志 2、选择能反映现象本质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3、结合所研究的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具本问题具体分析。

统计学原理 全套PPT课件 教学课件

统计学原理 全套PPT课件 教学课件

(二)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
-1≤ r ≤+1 r>0,正线性相关;r<0,负线性相关; r=0,不存在线性相关(但可能存在曲线相关)。 |r|越接近于0,X与Y的线性相关程度越低; |r|越接近于1,X与Y的线性相关程度越高(具 体见表10-4)。
(三)相关系数与相关等级的对应关系表
相关系数
|r|=1 0.8≤|r|<1 0.5≤|r|<0.8 0.3≤|r|<0.5 0<|r|<0.3
0.64 2.56 3.61 1.69 0.16 0.04 1.96 2.25 2.89 1.44 17.24
-0.56 14.88 36.67 19.89 4.52 -2.06 10.78 19.05 52.19 16.44 171.80
X X 1107 110.7
N
10
X 2
( X X )2 2278.1
二、相关分析的内容
1、判断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2、分析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方向。 3、分析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形式。 4、分析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三、相关分析的步骤
定性判断 编制相关表 绘制相关图 计算相关系数
图10-2
四、相关表
(一)相关表的含义 相关表是指表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表格。
统计工作
实践检验



丰富、完善、发展

统计资料
图1-1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 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研 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 下的数量表现、数量对比和数量界限。
三、统计的职能
1、信息职能。 2、咨询职能。 3、监督职能。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分类与特征

统计学原理完整教材

统计学原理完整教材

第一章统计总论基本概念统计工作中两个环节统计分析的方法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第八章指数分析第七章相关分析第五章抽样估计第四章综合指标第三章统计整理第二章统计调查统计总论学习要求:掌握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及学科性质、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国家统计的职能,重点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统计学的基本范畴§3 统计的组织和管理★思考与练习1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学习知识点:一、统计的涵义:1、“统计”一词的涵义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它是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3、统计资料指统计实践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4、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5、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则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2、社会经济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方面所具有的特点:社会性、总体性、变异性(广泛性)3、对“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理解:三、统计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用的统计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等方法。

§2 统计学的基本范畴学习知识点: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

(确定统计总体的前提)2、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又称个体)3、统计总体的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4、统计总体的分类按包含单位的数量: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按单位标志的属性:数量总体和属性总体5、总体和总体单位是互为存在条件地连接在一起;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1、单位标志简称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如:人口密度、每
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医生数)、人均绿地面积等
(五)动态相对指标
报告期水平 动态相对数 100% 基期水平 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即发展速度)。

※强度相对指标 1、是用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 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的相对指标。例如人口 密度、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人均绿地面积 等
例:假定某企业按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应 在基期的水平上提高 3%,实际执行结果提高 了 4%,问提高劳动生产率计划任务的完成程 度是多少?

解:提高劳动生产率计划完 成程度 :
100% 4% 104% 100.97% 100% 3% 103%
即:超额0.97%完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 任务。
( a、检查各月产量计划完成情况。计算结果见上表)
b、检查累计至二月份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情况。
1225 1720 累计至二月份的计划完 成程度 100 % 54.54% 5400

(2)以相对数形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实际完成程度(%) 计划完成程度(%)= ——————————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第一节总量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一)实物单位
指以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进行计量的单位,包括: (1)自然单位:如人、只、台、件„,是长期习惯使用 形成,用于离散型数据。
(2)度量衡单位:
kg、cm、„,用于连续型数据 。
(3)标准实物单位:按某一标准(含量、规格等)折算
形成抽象化的数值,比如百分比、千分比、倍数、 系数、成数、番数 名数——将对比的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 保留 , 用复合单位来表示,即分子与分母的计量单位构 成的复名数,如人/平方千米等。

第二节相对指标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结构相对数(又称比重)
结构相对数 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数值 100% 总体的数值
(1)牧场主应该选择哪一种品种?为什么? (2)改良品种牛的利润和频率可能与上表的计算值有差异。当改良品种牛 的利润有什么变化时,牧场主会改变他在(1)中所做的选择?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意义、作用和种类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通过统计资料汇总后得到的表明现象总规
小学
美国 中国 二者之比 (倍或%) 18.3 24.2 0.756 (倍) (75.6%)
中学
14.2 16.8
高等院校
15.6 9.8
0.845(倍) 1.592(倍) (84.5%) (159.2%)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四)强度相对指标
某一现象的数值 强度相对数 另一有联系现象的数值
反映计划任务的完成程度。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 基本公式: 实际完成数 计划任务数 1、以绝对数形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⑴ 检查短期计划情况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单位(吨)
月份 一 二 三 合计 计划产量 实际产量 计划完成程度(%) 1800 1225 68.06 1800 1720 95.56 1800 2665 148.06 5400 5610 103.89
其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为相对数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揭示了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和对比关系,
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共同的比较基础。
说明现象的相对水平,表明现象的发展过程和程度。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二、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有两种表现形式
无名数——将对比的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 去掉,
(三)总量指标的作用
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基础(起点);
是进行管理(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基本依据;
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基础。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三)总量指标的种类
按反映总体的内容分 按反映的时间状态分 按计量单位分

例:假定某企业按计划规定,产品单位成本应 在上一年的水平上降低4%,实际降低了3%,问 降低产品成本的计划任务的完成程度是多少?
成程度 解: 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完
100 % 3% 97% : 101 .04% 100 % 4% 96%
即:差1.04%没有完成成本降低计划任务。

例4-2-4:想一想下例可以计算哪几种相对指标?
性别 男 女 合计 A市人口数 2003年 2004年 10 12 8 18 9 21 B市人口数 2004年 20 19 39
又知B市所辖面积为15。

同一时期比较 不同时期 比 较 不同现象 同类现象比较 比较 不同总体 同一总体中 动 态 强 度 比较
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数
时期总量指标 时点总量指标 实物量指标 劳动量指标 价值量指标

例:通过下表:1、区分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 志总量;2、区分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单位名 称 纺织局 化工局 机械局 合 计
企业数 职工数 固定资 工业增加 (个) (人) 产增加额 值 (元) (万元) 300 250 450 1000 8000 5000 7000 20000 1000 2000 2000 5000 200 500 300 1000

例4-2-3:某企业2005年产品销售量计划为 上年的108%,2004-2005年动态相对指标为 114%,试确定2005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2、 检查长期计划情况 a、累计法:按n年完成任务的总和下达计划任务
计划全期累计实际完成 数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全期累计计划数
比例等)

第一节总量指标
四、应用总量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总量指标的含义及计算范围的确定应科学 总量分析应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计算口径、计算单位、计算价格和计算方法应一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的比率,反映数量特征和关系
某种现象总量指标 2、强度相对指标 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 现象总量指标
3、分子分母可以互换,故有正指标与逆指标之 分。
4、强度相对数常带有“人均”字样,但不是 平均数(含义不同)。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相对数 实际完成 100% 计划完成

2004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单位:万人) 指 标 全国总人口 其中:城镇 乡村 其中:男性 女性 其中: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年末数 129988 54283 75705 66976 63012 27947 92184 9857 比重(%) 100.0 41.8 58.2 51.5 48.5 21.5 70.9 7.6
b、水平法:按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下达计划 任务
计划末期实际达到的水 平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规定末期应达到的 水平

例: 根据表中 的资料,采用累计法或水平法,完成如 下两项要求: (1)若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45万吨,试计 算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及提前多长时间完成计划任务? (2)若五年计划中规定,五年内产量应达到178万吨, 试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及提前多长时间完成计划任 务?
比 较 部分与部 部分与总 实际与计
相对数 相对数
分比较
比 例 相对数
体比较 结 构 相对数
划比较
计划完成 相对数

相对 数
第二节相对指标
三、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可比性原则
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
相对指标与多个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


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模或绝对水平,也称为统计绝对数。
(二)总量指标的意义
总量指标表现为具有计量单位的绝对数,所以又称为绝
对指标或绝对数。
总量指标的特点是其数值大小会随着总体范围的变化呈
相同方向的变化。即总体范围越大,总量指标
数值也越大。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意义、作用和种类
(1)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 (2)必须注意对比的两个指标的 可比性; (3)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相结 合; (4)多种相对指标的结合运用。

(三)劳动单位
是用劳动时间单位来计量的,如工时、工日、人年等。

第一节总量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直接计算法 统计人员采用直接点数或测量的方法,将现象的
总量计算出来的方法。
间接推算法
根据各种关系或非全面调查资料去推算或估计总
量指标的方法。(平衡关系、因素关系、因果、
教学目的与要求
01
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及计量方法
02
掌握六种相对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本 章 重 点
1、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2、各种相对指标的判断
3、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

引例
【引例】某一牧场主每年饲养600头牛。现在有人向他推荐一种个头较 小的改良品种牛,每头牛吃草量较少,这样在原来同样面积的牧场上可 以多养150头牛。原品种牛和改良品种牛的利润如下:
后的实物单位,用于将用途相同、但规格或含量不同的 物品数量汇总。 特点——使用价值明确;综合性能差,不同使用价值的实物 量不能直接汇总。

第一节总量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二)货币单位
是用货币单位(如人民币元,对外贸易中使用英镑、 美元、欧元等)计量。 特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 内容抽象,而且要受价格波动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