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2016-11-21浏览:分享人:徐涛超手机版继承与创新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请阅读以下文章内容,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即是取舍,创新即是扬弃。
所谓继承也就是指对原有事物中合理部分的接续,是否定中的肯定,克服中的保留,是取舍。
所谓创新也就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扬弃。
两者之间是内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表现为继承-创新-再继承的循环往复,构成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和永恒运动的前进过程。
继承与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两者紧密联系,既对立又统一。
继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加以合理的取舍;创新不是离开传统另搞一套,而是对原有事物合理部分的发扬光大。
只创新不继承,认为以前的经验和传统已经完全过时,所以不用继承;或者只继承不创新,认为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完全照搬老经验,对新观念、新事物、新办法不愿接受和尝试,这两者都是极端的表现。
在实践过程中,任何对原有事物只继承不创新的,最终必定是原有事物的难以为续;而任何完全抛开传统搞创新的,也必定是以失败告终。
例如戏曲,戏曲是在中国古代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一直传承至今。
其内在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给人们以美的精神享受的部分,我们是要继承的。
但其一些外在的东西,如戏曲的唱腔、对白、服装、道具等又必须加以创新才能符合**的审美观。
其实,戏曲的演变过程很能说明问题,文革其间,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搞出的样板戏,其过程其实是遵循了继承和创新规律的,因此,我认为在当时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创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像我们这辈人谁不都是一听音乐响起就能哼上几句样板戏的?但文革后,却因为样板戏是四人帮搞的而加以全盘否定,回归为对传统的全盘继承,但却因为现代观众的不接受而最终导致戏曲的衰落!教育其实也是这样,我看到有报道说有人在以继承传统的名义搞私塾,这种陈旧的外在的教育形式有继承的必要吗?现代教育是国民教育,也就是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而私塾教育形式是对应古代只有极少部分人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产生的,对这种陈旧教育形式的恢复与其说是继承不如说是倒退。
论述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论述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艺术活动中的继承与发展是艺术创作和演绎过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继承是指通过学习、研究和传承前人艺术作品的经验和技巧,将其发展成新的艺术形式。
发展则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推动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继承在艺术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艺术继承使得前人的创作成果在时间上得以延续和传承,保留了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继承传统艺术形式的技法、表达方式和创作思想,对于理解和欣赏传统艺术作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艺术继承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通过研究和模仿前人的作品,艺术家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
艺术继承使得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避免重复造轮子,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然而,单纯的继承不足以满足艺术发展的需求。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突破,需要艺术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
艺术家们通过对前人作品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和局限,从而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变革,不断推动艺术的发展。
继承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继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的可能。
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家们的创新和实践,艺术才能真正发展并与时俱进。
只有在坚持继承的同时,积极地进行发展,艺术才能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保持同步,继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总之,艺术活动中的继承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艺术继承使得前人的创作成果得以保留和传承,为艺术家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而艺术发展则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实践,才能真正推动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继承与发展相结合,艺术才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论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论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李子杰(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0)摘 要:艺术是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的,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又激起艺术之间激烈的碰撞,使之人们在艺术中不断地摸索:舍弃旧文化、抵制新文化或者是扬抑结合——艺术发展除了与时代有关,还有其自身继承与革新、吸收与借鉴等因素有关。
就艺术发展的总体而言,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是艺术发展的主要方法[1]。
继承与创新缺一不可,艺术创作没有继承,艺术就不会发展,前人走过的路可能会重走一会,缺少创新也不行那就会止步不前,永远都是古典主义的时代是不存在的。
本文通过阐述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并举例证明艺术的发展要把握好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继承;创新;吴昌硕;张大千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伴随而来的就是不同艺术风格的摩擦,历史文脉在快时代里与人越来越远,一种文化的某些缺失使得出现了一种危机例如普通话的全面宣传使得方言文化的流失,问题出现政府才及时地建立了方言库,然而作为小城市的我也感觉到家乡的方言渐渐丢失。
在战争年代的艺术发展是举步维艰的,甚至出现文化断层、拒绝本土文化等现象,文化的消亡可以代表本民族的消亡比如古希腊,所以我们自己的文化艺术需要传承,历史教导我们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艺术才会繁荣发展。
一、艺术需要继承(一)艺术的继承性文化是继承和积累的结果,又是不断融合和创新的产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数千年而不断,中华传统艺术是我们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国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过的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所以保护我们的文化至关重要,说起“汉字”就会想到中国,是我们民族的象征,当然在艺术领域中国画首当其冲,国画一词源于汉代,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技法分写意和具象,表达对自然社会及其哲学、宗教等方面的认识,中西艺术相比较,除中国讲诗画一律外,还把画和书法艺术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此所谓“书画同源”,西方则把绘画和雕塑放在一起,中西的不同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后面的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发展。
简述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简述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 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核心
艺术发展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人类发展,在新旧交替中,继承与创新呈现出明显的对立。
继承是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消化和传承,它增加艺术形式的多样化,维护着艺术的稳定发展和生态长期发展。
创新是指探索新的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满足苛刻的现代审美标准,它促进了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增强了艺术创作的活力。
2 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的两个方面,在交互作用中影响着艺术的进步。
因此,既要继承先人传承下来的艺术精神,又要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进行先进性和创新性的艺术研究和实践。
创新与继承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继承能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开发空间和发端,而创新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继承,赋予传统艺术新的意义和内涵。
3 结论
艺术发展既要汲取历史的智慧,又要勇于创新进取,求真务实,只有结合历史的积淀和进步的未来,才能真正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试述艺术发展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试述艺术发展继承与革新的关系一、引言艺术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既需要传承历史的经验和文化遗产,又需要不断革新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艺术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二、艺术发展中的继承1. 传统艺术的继承传统艺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文化遗产,它代表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艺术面临着被遗忘和淡化的危险,因此对于传统艺术进行继承至关重要。
2. 艺术家个人风格的继承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这种风格和思想是他们在创作中形成并逐渐完善的。
在后人进行创作时,可以借鉴前辈们的经验和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发展。
3. 艺术作品语言形式的继承语言形式是艺术作品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包括色彩、线条、形状、构图等方面。
在艺术发展中,前人的语言形式可以被后人所继承和发展,这种发展不仅是对前人的致敬,也是对艺术语言的不断完善。
三、艺术发展中的革新1. 对传统艺术的革新传统艺术虽然有其独特之处,但也存在着过时和僵化的问题。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对传统艺术进行改革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加入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 对艺术家个人风格的革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因此在不同时期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艺术家来说,要想在不同时期都能够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就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和革新。
3. 对艺术作品语言形式的革新随着科技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作品语言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地进行语言形式的革新和创新是必要的。
例如,现代绘画中使用的数码手段就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
四、继承与革新的关系1. 继承和革新相辅相成在艺术发展中,继承和革新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对传统艺术进行继承,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创新和革新;而对传统艺术进行改革和创新,又可以为后人提供更好的继承基础。
2. 继承和革新互为补充在艺术发展中,继承和革新也是互为补充的。
结合具体的艺术现象谈谈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
结合具体的艺术现象谈谈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
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指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
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批判的原则,不是简单的抛弃否定,也不是全盘的照搬和复古主义,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这是古今一切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革新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对艺术作品而言革新表现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对艺术家而言,革新表现为对他人和对自我的超越。
艺术革新根据不同的程度有延续风格中的革新,也有风格转变的革新。
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正如李可染的一句名言:“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1、革新是继承的目的,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地继承。
2、继承是革新的基础。
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有价值的革新。
就电影艺术而言,卢米埃尔早期首次用电影讲述了一个故事,每个事件有因果关系,并且由于电影“照相”的逼真性,使人身临其境。
电影首次展现了它叙事的天分。
但很快观众就对卢米埃尔纪录式的叙事感到了厌倦。
他们希望看到一种更为“复杂”和“高级”的影片。
梅里爱出现了,他“以经过搬演的幻想来代替未经扮演的现实,以经过设计的情节来代替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这种戏剧化手法就是对于前人的继承和创新,并且成为电影叙事的一个重要途径,由好莱坞发展成了电影叙事的一个经典类型——戏剧电影。
此后电影技术的发展更使这种戏剧电影具有了“真实的面目”。
我们所说的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就是这种具有现实内容的戏剧电影,它遵循戏剧美学的原则,通过对现实的概括、提炼来集中讲述一个完整而曲折的故事,导演的主观意图或先验观念决定了概括和提炼的手法,它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的表现方式和叙事方法都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段发展,最终发展成为我们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各种不同风格类型的电影。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与革新的辩证统一中向前发展的,这是艺术自身运动的一个普遍规律。
继承与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继承与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继承与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引言: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概念。
继承使得艺术能够承载着传统、历史的文化积淀,而创新则能够推动艺术在时代进步中发展出新的面貌。
本文将围绕继承与创新这两个角度,探讨它们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一、继承的重要性1. 传承经典继承了传统艺术形式、风格的作品,延续了历史的脉络,使得艺术能够代代相传。
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京剧,它既传承了古典文化中的歌舞形式,又汇合了各地戏曲的精华,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
2. 保存历史通过继承历史的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社会背景。
这样的作品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积淀。
埃及古墓中的壁画和雕像,成为了研究古埃及文明的重要依据。
3. 建立共同认知艺术的继承有助于建立人们的共同认知和思维方式,构建起社会的文化共同体。
通过共同的艺术体验,人们可以找到归属感,并形成一种共同的精神纽带。
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内陈列的艺术品,吸引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理解。
二、创新的推动1. 推动艺术进步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
通过创新,艺术家可以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媒介和技术,进而推动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印象派艺术家的创新绘画风格,颠覆了传统的逼真画风,开辟了新的绘画领域。
2. 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创新使得艺术有更多的可能性,艺术家可以通过尝试新的表达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当代艺术中的实验性创作,如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通过非传统的手段和形式来表达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3. 反映时代精神创新的艺术作品通常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和精神。
通过创新,艺术家能够更好地表达对当下社会、科技、环境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现代舞蹈通过创新的舞蹈形式和内容,反映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快节奏。
艺术概论论述---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2)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4)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5)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6)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品,以适应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要求.联系实际文艺作品,谈一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3)在艺术作品中,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的差别.(4)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结合某艺术作品,论述审美想像的特征.(1)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2)审美想像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3)想像又分为再造性想像(知觉想像)和创造性想像,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像.(4)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想像的特征有:第一,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第二,审美想像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第三,审美想像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与艺术创造相关联的客体是主体观照,实践和创造的对象.艺术创造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在内的客观世界,它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2)艺术创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流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是艺术活动的核心.(3)这种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4)这一动态过程中,主体应居于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主体的价值将通过对客体的实践和创造而得到实现.请结合某一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郑板桥的这三个词非常形象,恰当地描述了艺术创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回答时须用具体艺术实践对此加以描述.(1)"眼中之竹"——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审视,体味和理解.(2)"胸中之竹"——艺术构思.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得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通过艺术整合,变形,移情从而凝结艺术意蕴,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意象.(3)"手中之竹"——艺术表现.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化形态使之得以显现,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情境或形象体系.然后在艺术意象物化与表现之后,将艺术内涵进一步深化,主体在物化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锻炼,提升艺术意蕴,最后形象,意境,典型建成,形成于文本.什么是典型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的认识.(1)艺术典型是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具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又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2)艺术典型的具性是指形象的独一无二,不可重复性.艺术典型的个性问题就是个性鲜明和独特性问题.以阿Q而论,其形象的鲜明性是他的爱看热闹,赌钱,而主导性性格则是"精神胜利法".阿Q 这个典型所以能够令人难忘,就在于鲁迅先生集中笔墨描绘了阿Q性格中"精神胜利法"的种种鲜明表现.这一点无疑具有一种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特征.他具有独特的外表,行为,生活习惯和性格,情感和独特的内心世界.(3)与艺术典型个性鲜明性联系的是其真实性的概括性,即共性.共性使得艺术典型具有了深刻的认识功能和有益的教育作用.阿Q是一个连姓都被剥夺的雇农形象,精神胜利法成为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的性格特征既具辛亥革命前后这些流浪雇农的表现,又体现出了中国农民身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劣根性.这种特征既是一个时代人物的特征,又是不同时代,阶层人物性格的典型,表现出了艺术概括性即典型的共性.(4)艺术典型在个性中体现出了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了普遍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结合某部作品,试分析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1)这一题目应结合歌德的《浮士德》,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一些具有深刻意蕴的作品来分析.(2)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的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进某些艺术流派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哲理性作品.(3)艺术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哲学家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的艺术思考往往会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某一门类艺术来分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1)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从发现和体现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2)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揄和论证的思维方法.(3)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能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相互交叉和转化,渗透,与灵感思维一起成艺术思维.(4)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特征,着重结合,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特征;抽象思维则侧重于分析,在艺术创造中要服从于形象思维规律,有机融合于形象思维中,二者在融合中共同发挥作用.联系实际论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概括起来讲,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它的主体性主要有以下特征:(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享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在鉴赏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鉴赏主体充分地拥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娱乐属性.(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艺术作品还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所以,鉴赏主体又具有突出的认知属性.(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优秀的艺术作品包含了巨大的文化内涵,在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自然要对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做出阐释.(4)对艺术作品形象,意境的再创造.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形象的特征.(1)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2)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3)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例如:可以以文学作品中的孙悟空,猪八戒为例.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三个层次:(1)艺术语言.它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艺术家应该在创造活动中不断锤炼语言,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的创新.(2)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3)艺术意蕴.它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涵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和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的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结合艺术实践,谈谈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规律.(1)艺术在它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3)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4)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举例说明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1)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劳动使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促进了手脚的分工,锻炼出发达的大脑,复杂的神经系统与灵巧的双手,形成了人特有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劳动使人的审美感觉,审美能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艺术创造是一种审美活动,要从事艺术创作,必须具有审美感觉和审美能力.而人的审美能力同人的感觉器官一样,也是在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人为物质生产劳动本身就是艺术的胚胎.在原始社会,某些劳动本身就伴有艺术性活动;原始艺术的内容主要是再现劳动生产的内容或是与劳动生产有关的事物;人类对诸如对称,均衡,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的掌握,以及对色彩美的认识,也源于劳动生产实践.试论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物化的过程.(1)艺术体验.它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的特征: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展;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2)艺术构思.它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的成熟的过程.(3)艺术表现.它是指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之为艺术传达活动.它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呈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如下特征: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艺术意蕴将在物化的过程中获得提升;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古代的,外国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所以是"流"而不是"源".(2)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艺术世界中的人物殉和诗情画意,都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举例说明艺术的社会功能.(1)审美认知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2)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们思想,感,理想的变化,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3)审美娱乐功能.主要是指通过艺术审美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地休息.(4)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彼此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要实现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就必须通过"寓教于乐"来激动人,感染人,将艺术的思想性寓于审美娱乐性之中.。
试论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试论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画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中国画的继承是指对传统技法和题材的继承。
中国画继承了古代绘画的传统,保留了传统的画笔、颜料和纸张等工具,继承了水墨画、工笔画、写意画等不同的绘画风格。
这些传统技法和题材通过历代画家的努力和创新得以延续,并发展出了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中国画。
传统的国画题材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这些题材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沉淀,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达方式。
中国画的继承使得中国画能够传承千年的艺术魅力,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画的创新是指对传统画法和题材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画也在不断进步和改革。
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的积极地借鉴西方绘画的技法和理念,吸收其他国家的艺术成果,增加了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和表现。
如中国画家徐悲鸿、丁衡等人通过对西方绘画的学习和吸收,使中国画在描绘人物形象时突破了传统的观念和表达方式,注重人物的内在情感和人物的社会环境。
中国画家还大胆尝试了新的材料、工具和表现方式,对于传统的画法和题材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学院派和写意派的出现,使得中国画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了全新的突破和创新。
继承与创新是中国画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继承使中国画能够保留传统的技法和题材,继承古代画家的创作精神和艺术追求,保持了中国画的独特性和传统韵味。
而创新则使中国画能够与时俱进,吸收其他国家的艺术成果,注入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使中国画得以在现代社会中有更广泛的表达和影响力。
正是由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中国画能够在国内外艺术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传承与创新
传承与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文化来说,传承和创新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传承是指把前人留下的经验、知识、文化等遗产保存下来,让后代继承,保持其原有的特色和本质;创新则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思想、方法、技术等,让传统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因此,传承和创新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为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甚至是一个企业、机构、个人带来更加长远和持久的未来。
首先,传承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历史的延续。
没有传承,我们无法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的深厚积淀,也无法肩负起传承者的职责。
每个民族、文化都有一些独特的传统,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礼、乐、诗、书、画”,西方文化中注重的是人权与自由等价值观念。
这些文化传统无论是在政治、宗教、艺术、科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需求灵魂的净化,传统文化所散发出的良好氛围正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传承不等于保守,传统文化也并非僵化的东西。
传承需要创新的精神来推动,各个时代的文化都需要新的理解、新的实践方式和新的表达方式来“传承”。
创新能够使文化得到新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地适应实际需求。
例如,中国的“昆曲”艺术曾经在历史上非常流行,但到了现代社会,昆曲艺术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例如对年轻人吸引力下降等。
这时候,如何能够让昆曲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同时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需要,便是需要相对应的创新和改革,如培养新的优秀演员、推出新的剧目等等。
同样地,正所谓“继承了一个屋子,却不改变门庭”的必然不足,传承应是在在“保留”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强或者改进。
总而言之,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传承与创新同时开展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让文化得以更加丰富、更加深入地发展。
进行传承也不能比创新少,各自都是任重道远的长跑,需要对传统应有的敬重,也需要对未来的创新抱有无限期盼。
无论是民族、企业或个人,都离不开传承与创新这一点,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成为“活态的遗产”。
艺术概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艺术概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2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
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租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④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
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⑤为了创新,就要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新。
说明:本题应当举例论述。
可以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等举一至两个例子,论述继承在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创作方法等其中一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以及创新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可以在理论阐述中央叙夹议,也可以在理论阐述后举例。
举例论述的要求:例证准确,观点正确,论述严谨,行文流畅。
论述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作为人类精神的创造物,其发展过程必然涉及到对过去传统的继承以及对新事物的创新。
首先,继承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艺术传统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丰富的经验。
继承不仅是对前人艺术成果的接受和传承,更是一种尊重和借鉴。
通过对传统的深入研究,艺术家可以理解艺术的本质规律,掌握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如果没有继承,艺术就会失去根基,成为无源之水。
然而,仅仅依赖继承是远远不够的。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表达方式,必须不断地创新,才能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创新是对传统的挑战和超越,它意味着不断地探索新的领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和内容。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它能够推动艺术的进步,使艺术保持活力和发展。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创新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继承和创新是艺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继承提供了艺术发展的基础和方向,而创新则提供了动力和活力。
只有正确地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才能实现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题。
继承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创新则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正确地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才能推动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艺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艺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一、关于艺术的继承继承与创新看起来是一对矛盾,从语言学的观点看,这一矛盾就是语言的稳定性和变易性之间的矛盾。
作为设计者在形式设计上的得失成败取决于所掌握“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运用“语法”的熟练程度。
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词”并遵守一定的“语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者只能墨守成规,毫无个人的建树。
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者有意识地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创造出新颖动人的作品,这也就是设计上的创新。
构成中有一种“特异”的构成手法,即在似乎很平淡的构成中突然出现一个“异类”的元素,使得本身很平淡的方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带有创新意识的新符号就如同这个“异类”。
在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事物难以引起足够的注意和兴趣情况下,将一些常见的符号变形、分裂,或者把代码编制顺序加以改变,就可以起到引人注目、发人深省,加强环境语言的信息传递的作用。
美国著名建筑师查尔斯•摩尔设计的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就是在设计中大胆抽取各种古典的要素符号,并以象征性的手法将其再现出来。
整个广场以巴洛克式的圆形平面为构图,以逐渐扩散的同心圆及黑白相间的地面铺装向四周延伸出去,直至三面的街道上。
二、关于艺术的创新任何艺术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有所突破的标志,更是书法艺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
创新的前提首先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在继承中学习,在学习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这是创新的有效途径。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有艺术的前进。
创新的前提首先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在继承中学习,在学习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这是创新的有效途径。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有艺术的前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文化的本质特征。
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不断推动文化艺术创新。
继承和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问题,没有继承创新,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生存和发展。
简而言之,不创新,总是临摹和模仿,这样的艺术没有生命力,怎么能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数千年而不断。
请结合实际阐述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请结合实际阐述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刘雨青赤峰学院音乐,赤峰024000摘要:艺术活动发展重要的内在规律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我们所理解的传统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在理解艺术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需要在继承中学习,在学习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
在继承和发扬的底蕴上进行创新,继承性和创新性既不能搁浅从前,也不能一如既往,把握时代的脚步,相辅相成,与时俱进。
关键词:艺术;继承;创新艺术发展有着极其漫长的历史,历史的痕迹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就开始了一系列的艺术创作,而我们的祖先就是艺术家,他们留下来的作品便是艺术。
品读了中国古代史,有一种从古代走到现代社会的感觉,历史的文化让我感慨艺术存在的历史之久,所以我认为要想真正的了解艺术活动就应该了解人类艺术创作的历史痕迹。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最一开始的表现在于对本民族文化作品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吸收。
艺术的历史文化传承,在其艺术的形式与表达、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式等均有突出的表现。
以我国灿烂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皮影来说,它的制作步骤、演出方式和表达内容,分析了在现代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怎样创新皮影戏,可以使它的艺术价值在社会中加以传承。
“皮影戏”,旧时称“影子戏”或“灯影戏”。
在旧社会还没有电视的年代,皮影曾经是劳动人民十分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之一。
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诸多繁杂的工序做成的。
用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病去世了,武帝日夜思念,最终不理朝政。
大臣李少翁有一天出门,在路上遇到一个孩子手拿着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在地上生动活泼,惟妙惟肖。
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布剪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颜色,并在手脚处用木杆悬之。
入夜时候围上方帷,点着灯烛,请皇帝过来坐在旁边观看。
武帝看后龙颜大悦,爱不释手。
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称作是皮影戏最早的历史渊源。
简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简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与创新是文学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继承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传承和借鉴前人的文学传统、艺术风格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和形式,而创新则指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崭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内容。
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1.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创新往往需要基于对传统的理
解和吸收。
通过对前人的作品、风格和思想的继承,创作
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开拓新的艺术领域和表达方
式。
2.融合和对话:继承和创新可以形成一种融合和对话的关系。
通过继承前人的遗产,创作者可以与传统进行对话,并将
其与自己的创意和表达相融合,以形成新的创作风格和观
点。
3.引领和塑造新潮流:创新的作品往往具有引领和塑造新潮
流的潜力。
通过创新,作品可以突破传统的束缚,为文学
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推动整个文学界的变革和发展。
4.传承的价值:继承是文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保留了
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继承前人的经验和成就有助于保持文
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充实了文学的内容和内涵。
5.创新的创造力:创新是文学发展的源泉,它体现了创作者
的创造力和思维的活跃性。
创新使文学作品具有新颖、独
特和引人注目的特点,为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是对传统的尊重和延续,也是对现实和未来的探索和前瞻。
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无论继承还是创新,都是文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世界。
艺术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艺术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艺术发展理论指出,继承和革新是艺术发展中两个不同也相互依赖的过程。
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技术时至今日仍然是继承发展的重要基础,继承使艺术发展得以向前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艺术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创新,只有通过革新和发展,艺术才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攀越新的高峰。
在当下艺术发展的众多过程中,继承和革新的关系更加紧密,彼此的耦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发展的必然。
一方面,继承包括对艺术文化的考虑,而不只是技术上的继承,继承不光表达传统历史价值,更多体现了在传统艺术发展中,不懈探索发展的精神。
另一方面,创新更多宣扬当代人文精神,它也为艺术发展赋予促进和生机,创新思想也是艺术文化发展的基本属性。
艺术创作必须不断走对一种结合传统继承和新创新的道路,以维系艺术创作的完整性,不断探索两者的衔接点,不断推动艺术发展向前去,从而实现最大的发展潜力。
总之,继承与创新是一体的,是一种发展行为,也是一种发展心理,是艺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只有正确结合传统和新创新,才能让艺术持续发展,才能肩负起艺术历史的使命,尊重的怀抱艺术最高层次的理想。
简述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
简述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
艺术的发展方向一直是有人讨论的话题,艺术发展中充斥着继承与创新。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密不可分,构成了艺术发展的基础。
继承承载着历史上累积的技艺与精神,赋予艺术新的发展方向,是艺术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古代艺术家们继承了前人的技艺,通过自己的创新,更新艺术。
从历史上看,很多艺术门类以继承的方式逐渐完善,从亚洲古老的书法,到中国发展至今的瓷器,都可以看出继承的踪迹。
另一方面,创新也不可缺少。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呼唤,艺术家们尝试着不同的技法,想出新的灵感,以此来推动艺术的前进。
从世界上不同艺术类型的发展趋势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创新与进步的并行关系,在短短的几百年时间里,抽象画的概念,就推动了19世纪的新变革,颠覆了历史上艺术模式的形态。
进一步来讲,继承与创新正在朝着一个新方向不断演变,越来越多艺术家将符号语言,色彩,形式等各种元素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融合继承与创新,他们创作出跨越文化,包容性强的新型艺术,丰富了世界艺术的色彩。
总而言之,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的重要部分,艺术朝着更加发展完善的方向发展,而继承与创新正在影响着艺术的发展趋势,伴随着不同的文化元素,跨越不同的艺术流派,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丰富世界艺术的多样性,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论艺术的继承性和艺术的创新性
论艺术的继承性和艺术的创新性摘要:艺术活动走到到今天,经过了很多的继承和发展。
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同样,艺术作为一种存在于世界文化体系当中的历经风霜的元素,也在这个客观规律的框架下不断发展。
关键词:艺术;继承性;创新性当一个民族的艺术没有创新力的时候,那就说明这个民族的代表他的民族精神内涵的文化体系在消失殆尽,所谓艺术的继承,当然要挑好的方面去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在继承的同时,如果不进行创新,必定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淘汰,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们中国的艺术活动者,要从自身做起,在吸收借鉴外来的优秀的艺术文化的同时,还要保持一个冷静和相对独立的思考,将本民族的优秀的艺术精髓传承和发扬创新。
这才是作为一个中国艺术活动者应该做的。
在艺术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其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他本身含有一种可继承的特点。
我们以实际的例子来加以阐述,例如我们现在用的工具中,有很多就是一直传承下来的,如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发明家,其发明的石碾,钻子,凿子,墨斗,锯,等工具,一直被今天的工匠所延用。
其实,鲁班本身就是一位具有高超手艺的艺术大师,他在那个时代所发明的每一件工具,都堪称是工艺美术史上的艺术品,同样,他发明的每一件工具,都是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也就是怎么样去寻求一种省时,省力的方法,而作为现代的工匠仍然还用着这些在木匠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的时候,这就是一种传承,既是一种在技术的传承,同样也是在艺术上的传承。
我们现在木工,建筑师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所用到的很多现代化的机械装置,如电钻,电刨,电锯,尺规,等等,都是在鲁班师傅的发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就是一种创新,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共同的创新。
在绘画方面,写实油画的经久不衰更说明了艺术是具有继承性的,在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一些画家所用的绘画技法一直都是坦培拉画法,这种绘画方法在技术上提供了先行性,直至今日有很多著名的油画大师进行创作时依然在运用这种画法。
怎样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作文
怎样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作文全文共10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怎样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作文篇1试题猜想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原创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叮咯咙咚呛》播出特立独行的尚雯婕与渔鼓道情传承人苗清臣合作的《夜之缪斯》,使人焦躁的内心获得难得的平静与放松。
主持人称赞:传统与时尚结合,跨越音乐的国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老歌唱家李谷一提出质疑:在中国舞台上,尤其是和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结合之时,怎能用外国语言唱?尚雯婕解释:世界音乐作为特别曲类,面对的不只是中国观众,太原汁原味,可能他们听不懂。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名师解题立意:立意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传统”与“时尚”,传统需继承,时尚则是一种创新。
一味固守传统,或者一味苛求创新,都是不可取的,要客观全面地理顺其中的辩证关系。
同时,由音乐的传统与时尚的结合,拓展到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有挖掘提升,也有拓展延伸,才能做到立意不肤浅。
结构:议论文贵在以理服人。
坦率地说,结构归根结底是为内容、为论证服务的,议论需要有明确的观点,需要有深刻透彻的分析,层层剥茧,条分缕析,进而形成咄咄逼人之势,达到理直气壮的境界。
怎样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作文篇2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听起来有点难,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传承?什么是创新?传承就是把过去的优秀文化和传统很好地保存下来,代代相传。
比如中国的诗词、书法、武术、美食等等,都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
创新呢,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和理念,创造出新的东西。
我认为,传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传承,就没有基础;没有创新,就难以与时俱进。
我们要学会很好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其实,在生活中处理这个问题的机会是很多的。
比如,我们小朋友在学习书法的时候,要先把基本笔画熟练掌握,这就是对书法艺术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摘要:艺术活动发展的内在规律主要是继承和革新的关系问题,我们理解的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
在理解艺术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继承性和创新性既不搁浅从前,也不一成不变,保持优良品质的基础上,创新使艺术源远流长。
关键词:艺术;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63-01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功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主要的表现有三个方面:
第一、艺术内容的继承性。
艺术内容是一种宽泛的概念,既不为艺术所独有也为艺术所特有,是艺术的精髓。
艺术首先要继承文化精神遗产,这是艺术具有广泛性的原因,更要继承审美精神的内涵,突出艺术的根本性和独特性。
第二、艺术形式的继承性。
与内容相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更容易也更应该继承。
每一个艺术种类都是一个连续发展过程,高级形式总是以低级形式作为基础而发展,复杂总是以简单作为基础发展。
所以,艺术的种类结构、表现手法、技术等方面存在
着继承性。
第三、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性。
艺术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把握现实和表现现实的基本原则,创作方法对于艺术的创作来说非常重要。
艺术创作方法的形成很漫长,它需要长期艺术探索和艺术实践的积累,还要受到艺术家个人修养和艺术传统的影响。
因此,艺术创作方法在艺术创作中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词”并遵守一定的“语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者只能墨守成规,一味的继承。
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者有意识地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创造出新颖动人的作品,这是创做方法创新的继承性。
继承艺术遗产最重要的是批判性原则。
批判,不是简单的抛弃或是表否定,而使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对于继承来说,要客观公正地对待艺术遗产,合理地吸收其对我们有用和有益的成分加以创新和改造,艺术史上所保留下来的是一个个相互关联的环节,这些环节织成一张大网,每一种艺术品在此都有一席之地,这张网便是传统的继承,没有传统的继承创新也便没有了根据,传统的继承是一个平台,为了每一次的跳跃。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创新的表现:
第一、从艺术作品来说,创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创新
与艺术作品形式的创新对艺术遗产应该批判地继承,把富有生命活力和民族精神和艺术经验继承下来。
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每一次艺术形式、意识、审美经验的嬗变都是一些具有“先锋”性质的创新者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
艺术的新发展和新创造都需要对前代艺术遗产的继承,批判地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然后按照新社会新时代的要求进行革新和创造,从而促进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创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
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而不是抄袭。
第三、从创新的程度来说,创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创新。
我们既要继承艺术传统,又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选择低吸收,转化为现代艺术的营养。
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
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等城市形态作为完整表达建筑和城市意象的符号系统,被成片地拆除,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
尊重历史传统并不等于食古不化、拘泥于传统。
相反,有意识地保留这些传统,将使得这个城市更富有地方风味。
其实,“立新”不必“破旧”,关键在于如何以传统而又时尚的手法,创造出新旧共生的新的城市形态(符号)。
以上海“新天地”为例,“新天地”位于上海市兴业路黄陂路、中共一大会址的周边地区,“会址”对面的南地块,设计为不高的现代建筑,其间点缀一些保留的传统建筑,
与“会址”相协调。
而“会址”所在的北地块,则大片地保留了里弄的格局,精心保留和修复了石库门建筑外观立面、细部和里弄空间的尺度,对建筑内部则作了较大的改造,以适应办公、商业、居住、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
其实,在上海这个东西方文化冲击的大都市里,传统的里弄生活形态从来没有死过,“新天地”给予它的只是合理的变化和延续,留给我们的是对于继承与创新的更多的思索与启示。
创新和传统的继承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创新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的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前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更有潜力的去发展,继承性和创新是不可分割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中的创新才是可取的。
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须不可少的,但是少了继承,创新便是无源之水,这便充分的说明了其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如果将二者分割便难以成功,要即懂得发扬特色,用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成功。
总而言之,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密不可分,在继承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创新的目的,其二者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