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在现代化中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在现代化中的地位

【作 者】陈金华

人在现代化中究竟居于何种地位?笔者认为,人的地位至关重要,它既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又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整个社会现代化过程,如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精神文明化都蕴含了人的现代化的因素。人的现代化涵盖了人的价值观念的更新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一、人的社会现代化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血肉相联的统一体。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制约着人的存在并规定着人的本质。反之,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离不开人的存在及其活动。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社会历史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最终归结到人的发展。社会发展表现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动力的生产方式的更新和社会形态的交替,而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能力发展的体现或标志。可以说,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发展史。

人的需要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内驱力。我们强调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而且也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即根据人的需要及社会的需要来组织生产、发展经济。市场经济的机制以供求和竞争为特征,其中需求是最基本的动力,它引导企业和生产经营,制约市场的供给和销售,决定竞争的生产及其内容和方式。市场以需求为动力使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的配置和最有利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历史证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那就失去了发展动力及其价值和意义。

人的需要总是通过实际利益表现的,而利益的实现又总是离不开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每一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因此,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经济利益对人的行为之根源的作用,并在制订各项政策措施时应引入经济利益的驱动机制,使经济发展和市场体制的建立更有利于人的利益的实现;又要重视社会关系的调整,建立合理有序的生产关系,形成合理分工、平等合作、友好交往、互助互利的人际关系,以促进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人的主体能动性(包括人的积极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等)构成了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中国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有周密系统的宏伟蓝图和发展规划,而且更需要有创造性精神及其开拓性实践。历

史表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别具一格、富有特色,其创造性实践已为全世界所公认和赏识。无疑,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是人民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结果。

同样,弘扬人的主体性,发挥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是进行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根据。因为,倘若一个人被某种制度、习俗和信条所束缚,被看作是一种驯服的工具和奴隶,那么就不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主体,必然失去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失去自身的灵性和活力。所以,只有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才能激发人的巨大活力,挖掘人的丰厚潜力,发挥人的无限创造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推进,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和发挥了人的主体性作用。

二、人的社会现代化的关键

人才是现代化的关键。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依靠一大批优秀人才。对此,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践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20-221页。)他还说: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可见,有没有一大批人才,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人是生产力的核心。在生产力结构中,人是最能动的、最积极的要素,对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起着决定作用。唯有人才能自由地创造劳动工具,自主地选择劳动对象,能动地改造自然界。生产劳动过程离不开人的潜力能力的挖掘开发和人的智慧力量的发挥施展。

邓小平指出,发展是个硬道理。而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尽管在生产力的体系中,科技因素的作用日趋重要,以致成为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发明、使用、改进提高仍然依赖于人。从本质上说,科技是人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体现,是人的智慧能力、本质力量的客体化和对象化。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关键取决于劳动者素质。个人能力充分发展对生产力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

人的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现现代化的枢纽。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

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是一种新型创新经济。因此,它需要的人才也是一种新型的创新人才。人才对知识经济的作用远远超过人才对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未来智力经济的制高点,是新的国际竞争的焦点,谁在这场竞争中拥有大批创新精神的人才,谁就会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独领风骚。对此,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其中,科技创新至关重要,这是当前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特别是在我国,由于原来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如果没有科技创新,就难有经济上的飞跃发展,就不可能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实现现代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

创新同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进步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就要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要高度重视并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要大力倡导敢想敢做、标新立异和勇为人先的精神;善于冲破旧有模式,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没有做的事。

三、现代化面临人的问题的双重纠缠

人的问题渗透在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它从两个方面制约着现代化过程:一方面,传统体制扼杀了人的因素,压抑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影响现代化的实现。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中又出现了种种人的问题,它们也影响着现代化的进程。这两方面总是纠缠在一起的。

经济体制的改革意味着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种转化实质上就是从高度集权化的管理模式转向调动一切生产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自主性和能动性作用。不可否认,在旧体制下,企业的主体性被国家否定了,无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利益主体;劳动者主体性则被国家和企业否定了,无法成为自主选择、能动创造、当家作主、积极参与的主人。这种体制抹杀、否定人的主体性地位,严重地压抑了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5页。)只有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

创造精神(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6页。),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一切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功能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分页标题#e#

政治体制的改革实质上就是要建立一种全新的适应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制度。毋庸置疑,在旧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法制建设落后,官僚主义严重,工作效率低下,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妨碍了人民民主权的实现。所以,政体改革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即享有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及人身自由权利,实现参政民众化,决策民主化,监督公开化,民主法制化,管理科学化。总之,政体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平等、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造就了人们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缺乏竞争、不敢创新的精神状态,这显然是不利于现代化实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促使人从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转向使人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现代化的人。

当然,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市场经济注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以及竞争和效率的功能,同时也导致社会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这就要求国家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对违反市场规则的不正当行为要严加处置,并通过税收和分配政策来避免少数人收入畸高所造成的两极分化以及社会不平等现象。同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把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起来。

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也出现了官僚主义等腐败现象,如,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玩忽职守,践踏人权。对此,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坚持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严,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正如邓小平所说: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2页。)凡是搞特权、特殊化,人民就有权依法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3页。)只有坚决清除腐败现象,才能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权利,实现民主法律化。

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有负面效应,可能带来人们思想庸俗、理想淡漠、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等问题。例如,

1)在注重利益或功利时,容易走向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利益,走向不择手段地唯利是图,走向极端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

。对此,必须把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

2)可能导致竞争的不正当性和无序性,为了攫取暴利而铤而走险,无恶不作,将人际关系视为狼与狼的关系。对此,要加强法制建设,规范竞争使之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际关系改善,实现人际关系的协调、和谐、仁爱。

3)把商品交换原则泛化,倾向于把市场求利原则、交换原则扩充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甚至把人的尊严、良心、爱情等变成可以等价交换的对象,诱发出钱权交易、以权谋私的腐败和丑恶行为,从而导致人的异化和物化。对此,必须批判这种重利轻义,以利代义,见利忘义的物质主义倾向和拜金主义思想,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准,树立远大的精神理想。

4)在强调人的独立自主性时,有可能产生一种盲目决定、草率选择、唯我独尊、个人至上的倾向。对此,必须把自主和自律、自主决策和自我约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四、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我们所说的现代化是指一个社会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巨大转变过程,是一种含有多层次、多元素、多侧面变革的社会转型。固然,西方国家借助于它们的工业革命或政治革命(如英国的产业革命、德国的政治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而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实现了现代化。但是,毋庸置疑,西方的现代化还只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至于精神层面,似乎还不能说实现了现代化。

在我国,对现代化本质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起初认为现代化主要是指经济上的现代化,即在物质方面实现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的现代化;后来发现物质现代化进程涉及政体的改革和法制的建设,需要有高度的民主制度的保障,于是政治民主化便成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最后又进一步认识到现代化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即表现为人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和进步发展进程,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精神、思想道德、人的发展等方面的重大转变和提升过程。

不言而喻,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事实上,人的现代化是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具体过程而实现的。

1.经济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关系。经济现代化就是建立起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这种经济体制的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对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最佳配置的基础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工业、农业、科技、国防方面的

物质形态的现代化。毫无疑问,经济的、物质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首先达到物质经济的现代化,才有可能谈及政治民主化、精神文明化以及人的现代化问题。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富裕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上,不然的话,就只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竞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9页。)

其实,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人的现代化的实现。具体说来:

(1)市场经济把生产经营及市场机制的运作建立在人的需要的满足和利益的实现基础上,这就寻找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

(2)市场经济确认了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独立主体的存在,承认企业和个人具有不同的利益,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这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生产、经营、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市场经济肯定竞争的必然性和进步性,这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实现自身需要,所有生产经营者和劳动者都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能力,能动地参与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由此势必带来一系列积极效应:资源和要素得到了最佳配置和利用,科技发明和运用得到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获得极大提高,从而为社会提供了数量大、品种多和质量高的商品,满足了人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市场经济盛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强调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有序的关系,这有利于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主体都是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对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而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每个主体的个别劳动只有通过市场才能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这样,社会必要劳动就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客观尺度。通过市场交换,社会才会对人的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作出客观的评价,个人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和确证。同时,每个人在市场交换和竞争中施展自身的才能,显示自己的潜能和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

(5)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造成了人的社会化,这是人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市场经济打破了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地方狭隘性,使个人摆脱了各种虚幻共同体的狭隘的束缚,从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同时市场经济也消除了计划经济体制对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压制状况,使人成为独立自主、自觉自由的人格主体,通过自我决策和选择,积极地参与广泛

的社会交往活动,使个体的人真正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的社会化了的个人。当个人的活动融入世界历史性的整体活动以及个体的人成为普遍交往中的社会关系中的独立主体时,人的现代化也就实现了。#p#分页标题#e#

2.政治民主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确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自由关系。马克思说,商品是天然的平等派,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全面平等,那么内容,即使人们进行交换的个人材料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自由。(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页,第197页。)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必然会冲击封建的等级制、家长制、世袭制、终身制等陈腐体制,必然有利于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和自由的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的改革,其内容无不涉及到人的自主发展和人的民主权利问题。譬如,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就要求精简国家机构,裁减政府冗员,下放中央权力,转换政府职能,这有利于克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消除不求效率的形式主义恶习,实现国家管理的高效化和科学化。又如,对政权机关的改革就要求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健全民主选举制度,扩大立法机关的决定权、审议权、监督权、提名权、任免权,保障人民真正享有宪法所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享有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通信自由;享有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享有劳动、休息、教育的权利。总之,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有利于人民享有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民主权利,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政治民主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关系的理想。这意味着人人有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平等权利,意味着社会具有一系列保障民主实现的形式和程序,尊重人的尊严,注重人的发展。不难看出,政治民主化凸现了现代化的人的一种内在精神,即具有独立选择的自主精神,具有内在道德自觉信念的自律精神,具有对人才之尊重、对他人生活方式之理解、对他人思想言论之宽容的平等自由的精神。

3.精神文明建设与人的现代化关系。精神文明包括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方面。其主导层面是思想道德,意指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念、理想、觉悟、情操以及组织性和纪律性等方面的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又是达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无疑,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活力,它通过改变社会生产

方式和生活方式来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最终改善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具体表现在:市场经济使人摆脱了昔日的依附隶属关系,确立了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市场经济要求通过竞争实现自身利益,增强了人的公平竞争意识;市场经济要求把自身的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强化了人的分工协作、互利合作意识;市场经济打破了以往那种封闭性和狭隘性的束缚,提高了人的社会交往意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节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强了人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意识;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公平竞争有利于树立自立、自信、开放、自强的思想意识。

不言而喻,精神文明建设本身对人的现代化也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在全社会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要求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人们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总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4.人和现代化是一个双向互动、彼此建构的过程。一方面现代化只能由高素质的人来建设,另一方面高素质的人又只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培养和造就。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表明,人的能力素质低下、思想观念陈旧,影响、制约着现代化的进程。这就要求注重人的问题,把人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具体环节中去,并处理好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培养和造就的关系。比如,在开发资源时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因为人力资源是自然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和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人力资源有效开发有利于在经济竞争中取胜,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开发得如何,直接制约着经济发展,影响现代化的实现。又如,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正经历一个从过去着重行政控制和物质刺激的刚性管理,转向现代着重行为控制和能力激励的人的管理的发展过程,以人为中心管理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以人为尺度和中心,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充分激发职工的潜能、能力和积极性,为经济建设提供人的基础,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5.人的现代化以人的素质普遍提高及其思想观念不断进步

为标志。其重要特征是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意向、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内容实现了由传统状态向现代化形态的转变。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大抵包含了四个互联互动的层面:

(1)生理素质的提升表现为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和优良的身体状况。换言之,人在身体构造、体质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大脑结构功能方面具有优越的特性,体格强健,身体健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疾病稀少,寿命延长。

(2)心理素质的提升表现为具有超越的感觉和知觉,非凡的记忆力、无限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兴趣广泛,爱好多样,情感丰富,意志坚强,性格迥异,个性鲜明。

(3)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表现为具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非凡的能力,深邃的智慧,即是说,人已成为一种能力人实现了人的体力、经验、知识、智力的综合运用,人的潜力潜能的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创造能力的充分施展和表现,人的各种专业技术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创造革新能力的完美结合。

(4)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表现为人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风尚,尤其是人们已具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已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已具有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谐、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已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进取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已具有将自主与自律、竞争与协作、效率与公平、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制、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价值观念;已具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总而言之,人的现代化所蕴含的种种素质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进步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