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_田甜
中国石墨烯的发展

中国石墨烯的发展1.引言1.1 概述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革命性的二维材料,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关注。
它由只有一个原子厚度的碳原子构成,具有出色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机械强度。
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得石墨烯在许多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墨烯生产国之一,在石墨烯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自2004年英国科学家安德鲁·盖门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首次成功分离出石墨烯以来,中国科学家们便开始了对石墨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探索。
中国石墨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成功地在石墨烯的制备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随后,中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投入到石墨烯研究中,并在材料制备、性能测试和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目前,中国已建立了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石墨烯制备技术和核心设备。
石墨烯产业链也逐渐形成,包括石墨烯材料的生产、加工、应用等环节。
中国在石墨烯相关领域的科研和产业化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中国石墨烯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石墨烯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仍然存在技术门槛和成本限制。
其次,石墨烯的应用开发和商业化步伐较慢,需要进一步的市场推广和应用示范。
此外,石墨烯产业还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协同创新,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展望未来,中国石墨烯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石墨烯制备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改进,石墨烯将在能源、材料、电子、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中国石墨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石墨烯必将实现更大范围的应用和产业化,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用来介绍整篇文章的组成和内容安排。
贵州大学2014届毕业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公示

酿酒与食 周换静 何腊平 品工程学 院 资源与环 高军波 杨瑞东 境工程学 姜毛 院 张覃 矿业学院
非水相介质中微生物脂肪酶法高选 择性合成1;3-甘油二酯的研究 矿物学、岩石 水城-紫云-南丹深大断裂泥盆纪裂 学、矿床学 陷作用与热水(液)成岩、成矿效应 研究 微细粒金矿中载金矿物浮选的基础 矿物加工工程 理论研究 动力扰动下深部巷道卸压孔与锚杆 联合支护的研究 提莫菲维小麦与野燕麦杂交后代花 粉母细胞染色体行为分析
陈彩 张遵东 西部中心 黎秋梅 曾海鹰 西部中心 旅游与文 顾佳琪 曾芸 化产业学 院 陆卫 公共管理 常进锋 群 学院 顾裕男 龙飞 王巍 黄其 松 许鹿 杜滨 公共管理 学院 公共管理 学院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
人口、资源与 生态足迹视域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 环境经济学 发展研究——以六盘水市为例 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发展研 旅游管理 究 社会学 政治学理论 行政管理 同性恋的婚姻问题研究 在规模与民主之间:罗伯特·达尔 民主理论研究 本科教育服务质量改进的政策工具 的绩效研究--基于顾客感知的视角
化学与化 工 化学与化 工 化学与化 工
化学与化 工 酿酒与食 胡伯凯 徐俐 品工程学 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4届毕业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名单
序号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学生 姓名 导师 姓名 学院 专业名称 发酵工程 论文题目 答辩结果 4优1良 5优 5优 5优 5优 7优 5优 3优2良 5优 5优 4优1良 3优 5优 博士 硕士 硕士 博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博士 硕士
4优1良 4优1良 4优1中 3优2良
石墨烯ppt课件

04
缺点
设备成本高,制备过 程复杂。
液相剥离法制备过程及优化策略
过程
将石墨或膨胀石墨分散在溶剂中,通 过超声波、热应力等作用剥离出单层 或少层石墨烯。
优化策略
选择适当的溶剂和剥离条件,如超声 功率、时间、温度等,以提高剥离效 率和石墨烯质量。
优点
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
缺点
难以制备大面积、单层的石墨烯。
未来挑战和机遇并存局面思考
技术挑战
石墨烯制备技术仍存在一些难题 ,如大规模制备、成本控制、质 量稳定性等,需要加强技术研发
和创新。
市场机遇
随着石墨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 需求的持续增长,石墨烯产业将迎 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需要抓 住机遇,积极拓展市场。
跨界融合
石墨烯产业需要与其他产业进行跨 界融合,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发展,如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 业的深度融合。
THANKS
感谢观看
消费电子市场需求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 石墨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 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将持续增长 。
新能源市场需求
石墨烯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如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等,未来市场需求将不断扩 大。
医疗健康市场需求
石墨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也逐渐 受到关注,如生物传感器、药物载体 、医疗器械等,未来市场需求有望持 续增长。
三维多孔支架、细胞培养基质、神经修复导管
石墨烯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骨组织工程、皮肤组织工程、心肌组织工程
安全性评价和毒理学问题关注
石墨烯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01 细胞毒性、免疫原性、遗传毒性
石墨烯的体内代谢和毒性机制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石墨烯纳米生物传感器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 围糟 铸 工 韭 21年 期 0 第2 0
领 域融 合 而 成 的新 学 科一一 生 物光 子 学 和 纳米 光 子学 已经
成 为本 世 纪 的 关 键科 研 方 向。 美 国纽 约州 立 大学 布 法 罗 分校 在 纳 米学 、生 物 光子 学
细胞的检 测 ,为发展高 集成纳 米生物 传感 阵列 提供 了理 论指
导 和实验 基础 。
行业 资讯
Ne ws
不过 ,当前这种材料离商用还有一段距离。因为着硫化聚合 石墨烯 在高 灵敏度 检测领 域具 有独特 的优势 。然 而 目前 人们 物会快速崩解,因此此类电池目前只能重复充 电4 至 5 次 ,—般 对石 墨烯 与生物 的界面 却知之 甚少 ,这一 问题 的研究对 于石 J 0 D
球 唯一的 纳米级替 代纺前着 色 的先 进生产 技术 ,可 完全满足
1 米 以下超细 纤维 的需要 ,填 补 了国 际国 内空 白。 目前该 微
技术 正在 申请 国际专利 , 已在 国 内获得 专有技 术知识产 权保 质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 和其它结构相 比,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导 护 。
u s a s o g d i p f 0. 0 1 n l 0 6 8 ,上述研 究 究 等 方 面 积 淀 了 雄 厚 的 基 础 。 两 所 高 校 成 立 联 合 研 究 中 p b . c . r / o / d /l 1 2 / l 0 2 0 ) 心 ,是 双 方 在合 作 模 式 、人 才培 养 、信息 互 动 等 方 面 的 有 工作 得到 中国科学 院 院长特别基 金和 国家 自然基 金委面上项
该项 工作建 立了一 维 、二维纳 米材料 与细胞相 结合 的独
石墨烯与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石墨烯与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进展石墨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材料,它由一层厚度非常薄的碳原子构成,因为其惊人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它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
石墨烯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高热导性、超薄和透明等特性,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生物医学领域。
本文将阐述石墨烯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石墨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石墨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诊断和治疗。
1. 诊断应用石墨烯可以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
例如,在血液中检测癌症标志物等生物分子,这对于早期癌症的筛查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备纳米传感器,这是一种使用纳米级别的材料来检测和传递信号的设备。
石墨烯纳米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细菌、病毒和其他生物分子的存在,从而起到诊断作用。
2. 治疗应用石墨烯也可以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治疗。
目前,石墨烯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治疗应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例如,在癌症治疗方面,石墨烯可以作为一种载体来输送化疗药物或放射性同位素到肿瘤部位,从而实现精准治疗。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被用来研究癌症的生物学机制,为癌症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石墨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可以用来制备可移植的血管支架和人工心脏瓣膜等器械。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面,石墨烯也有着显著的效果。
石墨烯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同时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对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病等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二、石墨烯的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1. 高度可调和可控石墨烯可以通过化学修饰或结构设计来调节其形状和功能。
这种可控性使得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例如,石墨烯衍生物可以通过化学修饰,在不影响其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改变其亲水性和亲油性,从而广泛用于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应用研究

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应用研究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出色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自2004年被成功分离以来,石墨烯在能源、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
然而,石墨烯的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因此,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改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功能化改性是提高石墨烯应用性能的有效途径。
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官能团化、共价键合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变石墨烯的表面性质、水溶性、分散性等,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氧化石墨烯是一种常见的石墨烯衍生物,通过在石墨烯表面引入羟基、羧基等基团,提高其水溶性和分散性。
还原氧化石墨烯则是在氧化石墨烯的基础上,通过还原剂将氧化基团还原为氢基团,以恢复石墨烯的导电性能。
官能团化石墨烯是通过化学反应在石墨烯表面引入特定官能团,如氨基、巯基等。
这些官能团可以与其它分子或离子反应,实现对石墨烯功能的进一步拓展。
共价键合则是通过在石墨烯表面引入功能化的基团,实现与其他分子或材料的键合。
经过功能化改性后,石墨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开展。
在电子领域,功能化石墨烯可用于制作透明导电膜、场效应晶体管、储能器件等。
在纳米制备领域,功能化石墨烯可用于制备纳米药物、纳米催化剂、纳米传感器等。
在复合材料领域,功能化石墨烯可用于增强金属、陶瓷、高分子等材料,提高其力学、电磁、热学等方面的性能。
功能化石墨烯在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尽管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和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功能化改性的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石墨烯的性能和稳定性。
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和分离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开发更为高效和经济的方法。
石墨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拓展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
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其应用研究。
通过氧化、还原、官能团化和共价键合等方法,可以改善石墨烯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2024年石墨烯报告研究

2024年石墨烯报告研究•石墨烯概述与基本特性•2024年石墨烯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石墨烯在能源领域应用研究进展•石墨烯在生物医学中应用前景探讨目•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增强作用研究•挑战、机遇与政策建议录石墨烯概述与基本特01性石墨烯定义及结构石墨烯定义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以sp2杂化方式形成的二维材料,具有蜂窝状晶格结构。
结构特点石墨烯的每个碳原子通过σ键与相邻的三个碳原子连接,形成稳定的六边形结构;剩余的π电子形成离域大π键,赋予石墨烯优异的电学和热学性能。
电学性能石墨烯具有零带隙半导体特性,载流子迁移率高,电导率高。
热学性能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热导率,优于大多数已知材料。
力学性能石墨烯的强度极高,是已知材料中强度最高的之一。
化学稳定性石墨烯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但在特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
基本物理和化学特性利用胶带反复剥离石墨片层,得到单层或多层石墨烯。
机械剥离法在高温下,利用含碳气体在金属基底上分解生成石墨烯。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通过化学方法将石墨氧化成氧化石墨,再还原成石墨烯。
氧化还原法利用溶剂与石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石墨剥离成单层或多层石墨烯。
液相剥离法制备方法简介石墨烯可用于制造高速、高灵敏度的电子器件,如晶体管、传感器等。
电子器件能源存储与转换复合材料生物医学石墨烯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器件,以及燃料电池等能源转换器件。
石墨烯可与其他材料复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电学、热学等性能。
石墨烯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生物成像、药物输送、组织工程等。
应用领域概览2024年石墨烯市场02现状及趋势分析全球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市场规模根据研究数据,2024年全球石墨烯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十亿美元,并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增长趋势随着石墨烯制备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不断拓展,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石墨烯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以上。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墨烯生产国,中国在石墨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规模。
石墨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石墨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1. 引言1.1 石墨烯介绍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结构材料,呈现出单层厚度的特性。
它具有许多惊人的特性,如极高的导电性、热导性和机械强度,使其被誉为“21世纪的黑金”。
石墨烯的碳原子排列形成了六角形的晶格结构,使其具有出色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石墨烯还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柔韧性,是一种非常轻巧而且坚韧的材料。
石墨烯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04年,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剥离出石墨烯单层,并证明了它的存在。
这项突破性的发现为石墨烯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吸引了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关注和投入。
自此以后,石墨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潜力被不断挖掘和发掘,成为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
1.2 石墨烯的发现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结构材料,厚度仅为一纳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薄、最坚固、最导电的材料之一。
石墨烯最早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于2004年成功分离出来。
他们是通过用胶带将石墨片一层一层地剥离,最终得到了单层厚度的石墨烯。
这项突破性的发现为石墨烯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篇章,也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石墨烯的发现引起了全世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热情,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
石墨烯的特殊结构和优异性能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电子、光电、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石墨烯的潜力也将不断被挖掘和拓展,相信石墨烯将在未来发展中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2. 正文2.1 石墨烯在电子领域的应用石墨烯在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FET)和集成电路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潜力。
石墨烯晶体管可以实现更高的开关速度和更低的功耗,进一步推动晶体管技术的发展。
石墨烯的柔性和透明性也为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备高频率的微波器件、传感器和光电探测器等。
石墨烯衍生物在口服给药和口腔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石墨烯衍生物在口服给药和口腔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周瑞静;廖敏;陈昭西;毛茜潆;聂敏【摘要】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是目前各领域研究最热门的碳材料之一.这种碳材料虽然研究的历史很短,但由于其非凡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已成为生物医学应用的潜力材料.本文概述了石墨烯的性质和制备,重点介绍了石墨烯衍生物在口腔生物学方面的最新进展.%Graphene and its derivatives have been attracting considerable interest worldwide due to its remarkabl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alluring biocompatibility. As a new kind of carbon material,graphene has a number of potential medical appli?cations in many fields. In this review,efforts are made to expect in elucidating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raphene deriva?tives,with emphasis on their latest developments in oral biology.【期刊名称】《口腔医学》【年(卷),期】2017(037)010【总页数】3页(P954-956)【关键词】石墨烯衍生物;生物检测;光热治疗;抑菌;药物传递系统【作者】周瑞静;廖敏;陈昭西;毛茜潆;聂敏【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一科,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一科,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一科,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一科,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一科,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R393石墨烯(graphene),作为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在2004年首次被Geim和Novoselov等通过一种极为简单的胶带纸剥离方法成功制备[1],因此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无机化学石墨烯课程论文

目录[摘要] (2)一、引言 (2)二、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2)(一)石墨烯的发现史和简介 (2)1.石墨烯的发现史 (2)2.石墨烯的简介 (2)三、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3)(一)物理方法 (3)1.微机械力剥离法 (3)2.印章切取转移印制法[5] (3)3.液相剥离法 (3)(二)化学方法 (3)1.SiC 热解的外延生长法 (3)2.化学气相沉积(CVD) 法 (3)3.氧化-分散-还原法 (4)4.外延生长法 (4)四、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一)物理性质 (4)1.力学特性 (4)2.电子效应[8] (4)3.热性能 (4)4.光学特性 (4)5.溶解性 (4)6.熔点 (4)(二)化学性质 (4)1.生物相容性 (4)2.氧化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还原性 (4)4.加成反应 (5)5.稳定性 (5)五、石墨烯的应用 (5)(一)传感器 (5)1.pH传感器 (5)2.气体分子传感器 (5)3.分子传感器 (5)4.电化学传感器 (5)(二)储氢材料 (5)(三)药物控制释放 (5)(四)离子筛 (5)(五)电极材料 (6)(六)光催化复合材料 (6)(七)润滑油 (6)六、石墨烯相关企业 (6)七、展望 (6)结论 (7)参考文献 (7)[摘要] 这篇论文简要介绍了石墨烯的研究进展、制备的方法、性质、应用以及相关企业并基于石墨烯的性质预测了石墨烯未来的发展方向。
内容较为全面,并且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对于想要简单了解石墨烯的朋友们是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石墨烯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应用相关企业一、引言石墨烯的研究,在近年来是一大热门。
石墨烯作为一种在未来很可能有颠覆性的发展的物质,在材料学、生物医学、微纳加工、能源和药物传递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原因是石墨烯具有卓越的电学、光学、力学特性,石墨烯的研究或许对我们未来的生活会有很大影响。
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相关应用

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相关应用一、本文概述石墨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紧密排列形成的二维纳米材料,自2004年被科学家首次成功分离以来,便以其独特的电子、热学和机械性能,引起了全球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由于其具有超高的电子迁移率、超强的导热性和极高的力学强度,石墨烯被誉为“黑金”,并有望引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石墨烯的功能化方法,以及这些功能化后的石墨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我们将从石墨烯的基本性质出发,详细阐述其功能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包括化学修饰、物理掺杂等。
随后,我们将对石墨烯在能源、电子、生物医学、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潜在的市场价值和挑战。
我们将对石墨烯功能化及其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能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石墨烯功能化的方法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碳纳米材料,拥有出色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这使得它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原始石墨烯的化学稳定性较高,与大多数溶剂和分子的相容性较差,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因此,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修饰,以提高其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成为了石墨烯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目前,石墨烯的功能化方法主要包括共价键功能化和非共价键功能化两大类。
共价键功能化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官能团或分子共价连接到石墨烯的碳原子上。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控制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实现对其电子结构和性质的调控。
常见的共价键功能化方法包括重氮反应、环加成反应和自由基加成反应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在石墨烯上引入羟基、羧基、氨基等官能团,从而改善其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和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
非共价键功能化则是通过物理相互作用,如π-π堆积、静电作用、氢键等,将分子或聚合物吸附到石墨烯表面。
这种方法不需要破坏石墨烯的碳碳共价键,因此可以在保持石墨烯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实现对其功能的拓展。
常见的非共价键功能化方法包括π-π堆积作用、表面活性剂包裹和聚合物吸附等。
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讨论了其在导电、导热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标签:石墨烯;复合材料;纳米银;制备及应用石墨烯作为一种由单层单质原子组成的六边形结晶碳材料,其特殊性能的应用一直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
但是石墨烯的生产效率低,需经常将其进行改性,达到以较少的添加量获得更好性能的目的。
其中,纳米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石墨烯在导电[1],导热方面的应用。
而且纳米银的生产效率高,很好地解决了石墨烯/纳米银的生产问题,为石墨烯在诸多技术领域的应用拓展了空间[2]。
金属粒子由于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在导电性和导热性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
而纳米银颗粒,纳米银棒,纳米银线则可以在复合基体中形成网络通路,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 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目前,石墨烯掺杂纳米银复合材料可以根据纳米银的形貌特征分为石墨烯/纳米银颗粒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纳米银线复合材料。
纳米银的加入使得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石墨烯的表面硬度均得到了提高[3]。
1.1 机械共混法机械共混法可分为搅拌法和熔融共混法。
刘孔华[4]利用搅拌法制备得到石墨烯/纳米银线杂化物,在50 ℃下搅拌,升温至210 ℃,最后降至常温得到石墨烯/纳米银线杂化物。
熔融共混法是利用密炼机或者挤出机的高温和剪切作用力下将石墨烯、纳米银和基材熔融后,共混得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该方法用途广泛,适用于极性和非极性聚合物和填料的共混。
并且纳米银的烧结温度在180 ℃,对于纳米银颗粒可以烧结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结构。
此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所需时间短,且纳米银线是单独制备,所以可以单独控制纳米银线的长度和长径比。
但是由于是机械共混,纳米银在石墨烯材料中的分散性不是很好,且容易发生团聚,达不到形成大量网络结构的目的。
1.2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将金属纳米粒子附着在石墨烯表面的方法。
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石墨烯,作为一种独特的二维碳纳米材料,自2004年被科学家首次成功剥离以来,便以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其超大的比表面积、出色的电导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使得石墨烯在吸附材料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优化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将概述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基本特性,包括其结构特点、吸附性能以及吸附机理等。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氧化还原法、剥离法等多种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探讨如何通过对石墨烯进行改性或复合,进一步优化其吸附性能。
文章还将重点关注石墨烯吸附材料在环境保护、能源储存与转换、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石墨烯吸附材料可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以及土壤修复等方面;在能源储存与转换领域,石墨烯吸附材料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器件中;在生物医学领域,石墨烯吸附材料则可用于药物递送、生物传感等方面。
文章将总结石墨烯吸附材料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还原法、剥离法以及模板法等。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这是一种在气态环境中,通过化学反应在固体表面生成固态物质的过程。
在制备石墨烯时,通常使用含碳有机气体(如甲烷)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然后在催化剂(如铜或镍箔)表面生成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具有大面积、高质量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氧化还原法: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石墨作为原料,首先通过强氧化剂(如浓硫酸和硝酸)将石墨氧化成石墨氧化物,然后使用还原剂(如氢碘酸)将石墨氧化物还原成石墨烯。
石墨烯论文

石墨烯论文石墨烯研究进展综述摘要: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的二维自由态原子晶体, 它是构筑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体相石墨等sp2杂化碳的基本结构单元, 具有很多奇异的电子及机械性能。
因而吸引了物理、材料等其他领域科学家的高度关注。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石墨烯的基本概念、特性、制备、发展前景和研究应用等方面。
关键字:石墨烯,特性,制备,发展前景,研究应用1.石墨烯的基本概念1.1 石墨烯的结构形态石墨烯是以sp2杂化的碳原子形成的蜂窝状的严格的单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是迄今为止最薄的二维材料,其厚度仅为0.35nm,其基本结构单元为有机材料中最稳定的苯六元环,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碳原子形成三个键长为1.42A的б键,剩余一个电子排在与晶面垂直的p轨道,形成高度离域的π键,石墨烯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与这种价键是分不开的[1]。
石墨烯作为真正的一个原子厚的二维纳米材料可看作其他碳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它可以包裹形成零维的富勒烯球体,卷起来形成一维的碳纳米管,或者紧密堆积形成三维的石墨[2]。
1.2 石墨烯的发现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海姆教授、诺沃谢洛夫博士和同事以微机械剥离法剥离层状石墨,发现了二维碳原子平面结构——石墨烯。
石墨烯的发现推翻了所谓“热力学涨落不允许二维晶体在有限温度下自由存在”的原有认知,震撼了整个物理界。
因此其发现者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谢洛夫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3 石墨烯的种类石墨烯分为:单层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微片。
2.石墨烯的特性2.1导电性石墨烯稳定的晶格结构使碳原子具有优秀的导电性。
石墨烯中的电子在轨道中移动时,不会因晶格缺陷或引入外来原子而发生散射。
由于原子间作用力十分强,在常温下,即使周围碳原子发生挤撞,石墨烯中电子受到的干扰也非常小。
2.2机械特性石墨烯集成电路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比钻石还坚硬,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上100倍。
谈一谈石墨烯基材料的安全性问题

谈一谈石墨烯基材料的安全性问题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被誉为“奇迹”材料,在电子、储能、医药等社会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谈石墨烯的安全性,有些读者可能感觉到奇怪,但如果有一天石墨烯真的被大规模应用,它将无处不在。
随着各类石墨烯基材料(GBMs)被不断开发,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影响一直缺乏合理的综合评价。
有鉴于此,瑞典环境医学研究所Bengt Fadeel,曼彻斯特大学Cyrill Bussy,的里雅斯特大学Maurizio Pra教授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Alberto Bianco等26位海外学者联名在国际顶级期刊《ACS Nano》上发表综述文章。
在本文中,作者讨论了GBMs材料的合成和表征,并且使用体外和体内模型系统评估GBMs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解开了GBMs材料的结构-活性关系。
【引言】石墨烯是首个被发现的二维原子晶体,具有许多超凡的性能,如机械刚度、强度和弹性,以及高电导率和热导率,其衍生物目前也拥有多种不同的应用。
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石墨烯技术和产品需要密切关注材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影响,事实上,安全评估是材料走向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表征是危害评估的关键要素,碳纳米管的毒理学评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碳纳米管在某种程度上作为病原纤维,对人类具有潜在致癌性。
当然,如果适当纯化并加以表面修饰,碳纳米管在纳米医学,例如药物或基因传递和/或成像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从以往的经验教训来看,如果我们承认新材料具有有用的特性,我们就必须承认,这种新材料可能带来新的或未预料到的风险。
这并不是说新材料的生物或毒理效应必然是“新奇的”,但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材料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与生物效应相互作用,以便使它们既实用又安全。
【GBMs的合成与表征】石墨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石墨烯”作为术语可以描述许多不同的GBM。
为了补救这种情况,Graphene旗舰公司提出了一个GBM的分类方案,考虑三个关键参数:石墨烯层数、平均横向尺寸和碳氧原子比(C:O)。
石墨烯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对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特性、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石墨烯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引言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能。
自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以来,其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对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特性、应用领域进行综述,以期为石墨烯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石墨烯的制备方法1. 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是制备石墨烯的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
通过将石墨片在金刚石针尖下进行机械剥离,可以得到单层石墨烯。
2.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制备高质量石墨烯的方法。
该方法在高温下将碳源气体在金属催化剂上分解,形成石墨烯。
3.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制备石墨烯的新技术。
通过将石墨烯前驱体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石墨烯。
4. 微机械剥离法:微机械剥离法是一种基于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通过在石墨烯上施加应力,使其发生剥离,从而获得单层石墨烯。
三、石墨烯的特性1. 优异的力学性能: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是已知材料中最强的二维材料。
2. 良好的电学性能: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导率,是已知材料中最高的二维材料。
3. 热学性能: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热导率,可以有效传递热量。
4. 光学性能: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吸收和光催化性能。
四、石墨烯的应用领域1. 电子器件: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可以应用于制备高性能电子器件,如场效应晶体管、晶体管等。
2. 能源存储与转换: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可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与转换领域。
3. 光学器件: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可以应用于制备高性能光学器件,如光子晶体、光学传感器等。
4. 生物医学领域: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器等。
五、结论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石墨烯在医药中的应用

石墨烯在医药中的应用引言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单层晶体材料,具有超强的机械性能、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
这些独特的性质为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
石墨烯在医药中的应用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药物传递、生物传感、组织工程、癌症治疗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墨烯在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包括应用背景、应用过程和应用效果等。
药物传递石墨烯作为一种纳米材料,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度可调控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药物传递载体。
石墨烯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和共价键等方式与药物相互作用,实现药物的高效传递和靶向释放。
应用背景药物传递是指将药物转运到疾病部位以实现治疗效果的过程。
传统的药物传递系统存在药物稳定性差、剂量不精确、治疗效果差等问题。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的药物传递载体,石墨烯便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候选材料。
应用过程石墨烯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通常需要将其表面进行修饰,以提高其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常见的修饰方法包括共价键修饰、非共价键修饰和复合修饰等。
修饰后的石墨烯可以与药物相互作用,通过物理吸附或共价键结合等方式实现药物的传递和释放。
应用效果石墨烯作为药物传递载体具有以下优点: 1. 高效性:石墨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度可调控的性质,可以提高药物的载荷量和释放速度,从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浓度。
2. 靶向性:通过修饰石墨烯的表面,可以实现对药物的靶向传递,从而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3. 生物相容性:经过适当修饰的石墨烯可以减少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提高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安全性。
4. 多功能性:石墨烯可以通过修饰不同的官能团实现多种功能,如药物输送、成像、光热治疗等。
生物传感石墨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生物传感器材料。
石墨烯基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从而在疾病诊断、生物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石墨烯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石墨烯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经成为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近年来,人们发现石墨烯具有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石墨烯的特性石墨烯是由一层石墨相连而成的超薄晶体,其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高热导性、高表面积、超强的拉伸强度和电化学反应性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因此,石墨烯是一个十分有潜力的材料。
二、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1. 生物传感器:石墨烯具有极高的表面积和导电性质,可用于制作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实现高灵敏的检测和分析。
2. 细胞成像:石墨烯作为一种有利于光学成像的材料,可以在生物体内被光源激活,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可以用于细胞成像。
3. 药物传递:利用其高表面积,石墨烯可以被用作药物或其他生物大分子的载体,能够有效地传递药物到患者的身体内。
4. 细胞治疗:石墨烯可以被用于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
石墨烯可以被利用来引导由DNA和RNA构成的特殊分子以精确定位分子关键位置,这些关键位置是药物传递的有效靶点。
5. 细胞培养:石墨烯薄片可以用作细胞培养基底,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同时,具有优良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对细胞的生长和发展是有益的。
三、石墨烯在生物体内的安全性问题虽然石墨烯具有很多有利的特性,但是在生物体内的安全性始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使用中,要重视石墨烯的生物相容性,尽可能减少石墨烯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此外,在研究和开发新的石墨烯应用时,应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科学实验室,并要严格控制石墨烯的制备、处理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毒性物质。
四、未来展望石墨烯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未来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石墨烯可以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癌症。
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安全性问题,但是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石墨烯必将成为一种十分有潜力的医疗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 sp2 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 具有 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 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 重要的应用前景, 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随着石墨烯在实际中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 应用, 其生物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大量报道认为石墨烯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碳纳米材 料, 部分研究却发现石墨烯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 石墨烯的生物毒性主要依赖于其理化性质 (大小、形状、表面电荷、官能团等), 与其使用剂量也密切相关. 近年来, 研究发现石墨烯纳米 材料作用于不同生物体会表现出完全迥异的生物毒性. 基于此,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石墨烯 在细胞毒性、动物毒性和抗菌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以期为石墨烯生物安全性评估和生物医学应 用提供参考.
[39]
在
Brodie 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了 KClO3 和浓 H2SO4 的量 , 降低反应混合物的 pH, 最终得到了近乎全面氧化的 石墨 . 此后 , Hummers 等人
[40]
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
发展了石墨氧化的方法 , 采用 KMnO4 和浓 H2SO4 的 混合物对石墨进行氧化 , 最终得到全面氧化的石墨 . 该法即为目前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 Hummers 法 .
[32,33]
、加热等手段 , 去掉石墨烯氧化
物片层上的含氧基团 , 最终得到独立单层的石墨烯 片 . 但是 , 石墨烯的水分散性比较差 , 严重限制了其 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 因此 , 运用物理或者 化学方法 , 对石墨烯进行改性 , 提高其水溶性成为人 们的共识 . 石墨烯氧化物就是石墨烯改性的代表衍 生物之一 , 其表面含有丰富亲水基团 ( 羧基、羟基和 环氧基等 ), 除了具备石墨烯片层结构的特殊性质外 , 还 具 有 良 好 的 水 溶 性 , 在 药 物 运 输 [2,34,35] 和 生 物 成 像
[49] [45~48]
除了对石墨烯自身材料的研究外 , 石墨烯及其 衍生物制成薄膜的生物相容性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 Chen 等人 [8]用小鼠成纤维细胞 (L-929)评估了石墨烯 膜的生物相容性 , 研究发现该细胞在石墨烯膜上可 以黏附并且增殖 , 证明石墨烯膜有较好的生物相容 性 . Biris 等人 [55]发现成骨细胞 (MC3T3-E1)在石墨烯 膜上也能很好的生长 . Agarwal 等人 [56]则指出 , 还原 石墨烯氧化物膜与少突胶质细胞、 成骨细胞和大鼠肾 上腺嗜铬细胞瘤 PC12 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且比 单壁碳纳米管的生物相容性好 . 更有趣的是 , Park 等 人 [57] 在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中 , 发现石墨烯薄膜作 为细胞附着基底可以增强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 分化的几率 , 从而减少干细胞向胶质细胞分化 , 这一 发现为再生医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思路 . 随着越来越多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被作为载药材 料 , 其材料自身和血液的相容性也引起了研究者的 关注 . Liao 等人 [58]对两种片层石墨烯氧化物 (5 和 2.5 m) 的溶血作用做了考察 , 发现材料浓度大于 12.5 g/mL 时 , 两种材料均显示出一定的溶血性 . 但是 , 2.5 m 石墨烯氧化物其表面含氧基数目较少 , 溶血 作用相对较弱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研究者用壳聚糖 包裹材料 , 发现溶血性显著下降 . Singh 等人 [59,60] 也 指出单片层石墨烯氧化物 (0.2~5 m)可引起血小板聚 集 , 但如果表面修饰了氨基就可以减弱这一现象 . 这 表明石墨烯材料的表面功能化在改善石墨烯血液相 容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表 1).
2014 年
评 述
第 59 卷
第 20 期: 1927 ~ 1936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石墨烯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田甜①②, 吕敏①*, 田旸③, 孙艳红①, 李晓霞①, 樊春海①, 黄庆①
①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物理生物学与生物成像部 ,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上海 201800; ②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北京 100049; ③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北京 100081 * 联系人 , E-mail: lvmin@ 2014-02-21 收稿, 2014-04-21 接受, 2014-06-12 网络版发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300825)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13NM1402300)资助
关键词
石墨烯 生物安全性chester 大学 Novoselov 和 Geim 等人 通过微机械力剥离法首次制备了单层石 墨烯 (graphene), 并因此于 2010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 奖 .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 sp2 杂化轨道组成六角 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 , 其厚度仅为一个 碳原子 , 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材料 . 它具有优异的电 学、 光学、 力学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在物理学、 化学、材料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备受关注 , 展现出广阔 的 应 用 前 景 [2~6]. 2012 年 , Nature 发 表 了 题 为 “A roadmap for graphene”的文章 , 总结并规划性地指出 , 在未来 , 石墨烯将被集中并广泛应用于电子、复合材 料、能源再生与存储、传感器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 . 然而 , 随着石墨烯纳米材料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 , 石 墨烯的生物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 2008 年 , Chen 等人 在研究中发现小鼠成纤维 细胞 L-929 可以在石墨烯膜上很好地附着并增殖 , 提
[36,37]
等方面得到了深入研究 . 石墨烯氧化物的合
成主要通过氧化和超声的方法 . 根据氧化方式的不 同, 可得到不同氧化程度的石墨烯氧化物. 早在 1859 年 , Brodie[38]就利用 KClO3 和浓 HNO3 氧化石墨 制 取 石 墨 氧 化 物 ; 到 1898 年 , Staudenmaier
引用格式 : 田甜 , 吕敏 , 田旸 , 等 . 石墨烯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 科学通报 , 2014, 59: 1927–1936 Tian T, Lü M, Tian Y, et al. Progress in biological safety of graphene (in Chinese). Chin Sci Bull (Chin Ver), 2014, 59: 1927–1936, doi: 10.1360/ N972014-00091
[18~22]
物安全性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 目前 , 石墨烯的生物安 全性研究主要集中于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细胞毒性、 动物毒性以及抗菌性研究 .
2.1
石墨烯的细胞毒性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细胞毒性是石墨烯生物安
全性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 大量研究表明石墨烯纳 米材料的细胞毒性与其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 ( 大小、 形状、表面官能团等 )、作用的细胞种类、以及作用 浓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黄庆课题组对 石墨烯的细胞毒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 2010 年 , Hu 等人 [41]比较了石墨烯氧化物和还原型石墨烯氧化 物对人肺腺癌细胞 A549 的细胞毒性 . A549 与浓度为 20 g/mL GO 纳米片层共孵育 24 h 后 , 细胞活力为 80%; 当浓度达到 85 g/mL, 细胞活力降至 50%; 两 种浓度下 , GO 只抑制了 A549 细胞增殖 , 并未诱发细 胞凋亡和死亡 , 呈现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研究还发 现 , 相同剂量下 , rGO 纳米片层对 A549 细胞的毒性 高于 GO, 这说明石墨烯表面的官能团也会影响到其 细胞毒性 . Hu 等人 [42]进一步研究发现 GO 的细胞毒 性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 却不存在时间依赖性 . 通过研究 GO 对胎牛血清 FBS 的吸附动力学和比较 GO 在有血清和无血清状态下的细胞毒性 , 他们认为 GO 这种非时间依赖性的毒性可能与 GO 和细胞间相 互作用有关 . 当 GO 加入含有血清 FBS 的细胞培养基 时 , GO 表面会吸附培养基中 FBS 形成蛋白包裹体 , 进而阻碍了 GO 本身与细胞膜的直接作用 , 从而降低 GO 的细胞毒性 ; 然而 , 当 GO 加入无血清的细胞培 养基时 , GO 与细胞可直接相互作用 , 引发细胞膜损 伤 , 导致细胞死亡 . GO 的这种吸附能力主要与其具 有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官能团有关 [43]. Lü 等人 [44]在 研究 GO 的神经细胞毒性时也发现 GO 的神经细胞毒 性存在剂量依赖性 . 人神经母细胞瘤 SH-SY5Y 与低 剂量 GO(小于 80 g/mL)相互作用 96 h 后 , 细胞仍然 有很好的代谢活力 ; 但是 , 当 GO 浓度大于 80 g/mL 时 , 该材料对 SH-SY5Y 细胞的毒性呈现出浓度和时 间正相关性 . 更令人惊喜的是 , 当 GO 与视黄酸同时 加入培养基时 , GO 可以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载带一定 量的视黄酸进入细胞 , 提高细胞内局部视黄酸浓度 , 显著性提高 SH-SY5Y 细胞的分化 . 2013 年 , Zhang 等 人 [45] 对 不 同尺寸 石墨烯氧化 物 (205.8, 146.8, 33.78
1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是个庞大的家族 , 区分不同
存在形式的石墨烯是了解其理化特性和研究其生物 毒性的重要前提 . 根据石墨烯层数的不同 , 可将石墨 烯分为单层石墨烯、少数层石墨烯 (2~10 层 )、超细石 墨烯 (10 层以上 , 但厚度小于 100 nm); 根据氧化程度 不同 , 石墨烯又分为石墨烯氧化物 (graphene oxide,
; 取向生长法制得的石墨烯片层厚薄
不均一 , 且容易和生长基底相黏合 [23~26]; 石墨插层 法是将石墨层与层之间插入非碳物质 , 从而生成新 气相 的层状物 [27]. 常用的化学方法有碳化硅加热法、 沉积法和石墨烯氧化物还原法 . 单晶碳化硅加热法 主要是通过加热碳化硅脱去硅 Si, 进而得到在碳化 硅表面延生出的单层和多层石墨烯 [28,29]; 气相沉积 法将气态物质进行化学反应 , 所生成新物质沉积在 基底 , 此法制出的石墨烯性能受基底影响 [30,31]. 目前 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石墨烯氧化物还原法 , 该方法借助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