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景的性能测试设计
BS性能测试规范
BS性能测试规范1. 引言性能测试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评估系统在负载情况下的响应速度、吞吐量、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对于基于浏览器和服务器的应用程序(BS应用程序),性能测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类应用程序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
本文档旨在定义BS性能测试的规范,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进行性能测试前,请确保已经了解了基本的性能测试概念和方法。
2. 测试环境准备在进行性能测试前,需要准备符合实际生产环境的测试环境,包括服务器、网络、数据库等。
以下是一些测试环境准备的注意事项:•服务器:使用与生产环境相似的硬件配置和操作系统版本进行测试。
•网络:应保证测试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因网络故障而影响测试结果。
•数据库:测试前应确保数据库中已经存在足够的数据,以模拟真实的负载情况。
•监控工具:可以使用性能监控工具来监测系统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占用、网络吞吐量等。
3. 性能测试指标性能测试需要关注以下指标来评估BS应用程序的性能:•响应时间: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通常使用平均响应时间来评估。
•吞吐量: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量,通常使用每秒事务数(Transactions Per Second,TPS)来评估。
•并发用户数:系统能够同时处理的并发用户数量。
•错误率:系统在负载情况下产生的错误请求比例。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选择适当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估。
4. 测试场景设计测试场景是性能测试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和业务流程来设计。
以下是一些测试场景设计的建议:•正常场景:模拟正常的用户行为,测试应用程序在正常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峰值场景:加大负载,测试应用程序在峰值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异常场景:模拟异常情况,如网络中断、服务器故障等,测试应用程序的容错能力和恢复能力。
测试场景应具有可重复性,以便进行多次测试,比较性能指标的变化。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与建议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与建议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与建议一、测试概述在本次软件测试中,我们对XXX软件进行了性能测试,以评估其在负载压力下的表现。
本文将介绍测试过程、得到的结果以及基于结果所提出的建议。
二、测试环境与工具1. 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处理器:Intel Core i7- 内存:8GB- 网络:1Gbps以太网2. 测试工具- JMeter:用于模拟多用户并发请求- Performance Monitor:用于监控系统资源利用率- LoadRunner:用于生成和管理测试脚本三、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如下:1. 评估软件在正常使用负载下的响应时间;2. 确定软件在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3. 识别软件在负载峰值时的性能瓶颈;4. 提供性能改进的建议。
四、测试方案1. 测试场景设计在本次性能测试中,我们设计了以下两个测试场景:- 场景一:100个用户同时登录软件并进行基本操作,如浏览页面、搜索功能等;- 场景二:200个用户同时使用软件进行复杂操作,如上传大文件、处理复杂计算等。
2. 测试步骤- 步骤一:配置并启动测试环境- 步骤二:根据测试场景,使用JMeter和LoadRunner创建并运行相应的测试脚本- 步骤三:使用Performance Monitor监控系统资源利用率- 步骤四:记录测试运行时间、响应时间等关键指标- 步骤五:分析测试结果,确定性能瓶颈和改进方向五、测试结果与分析1. 性能指标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关注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页面响应时间:用户发送请求到页面显示完整的时间;-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量;- 并发用户数:同时操作软件的用户数量;- 错误率:系统处理请求时发生错误的比例。
2. 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场景一:- 页面响应时间平均为2秒,在用户可接受范围内;- 系统吞吐量在100个用户时稳定,并发用户数较低;- 错误率为0%,系统稳定性较高。
质量模型——功能测试
游戏中的场景测试场景测试就是基于场景的测试。
什么是场景,就是一段假想出来的在现实中可能发生的故事(有联系的连续行为),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一个问题或者系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玩家背包满时去领取道具,这就是一个场景。
为什么要使用场景测试?1. 便于学习产品对游戏测试而言,除了需要熟悉所测试功能外,还需要对周边的系统功能,甚至整个游戏有较深入的了解。
如果能假想自己是一个玩家,模拟玩家可能的操作,这样就能减少从单一功能点角度出发去了解一个功能的枯燥性,并且可以提升对功能系统内部以及功能点之间关联的理解程度。
2. 将需求文档和测试联系起来在策划文档中,会对规则进行详细的定义和说明,但是,对于这些规则下的玩法则需要在测试中体现出来。
测试人员除了要对策划案中所列出的规则进行测试外,还需要考虑玩家所有可能的操作。
由这些操作,就组成了我们测试的场景。
3. 暴露产品设计上的缺陷缺陷不仅仅是存在于代码层面上,产品设计上也可能会有不合理的地方。
我们常用的测试方法,一般都是针对如何发现代码问题的,在发现涉及上的缺陷方面有局限。
要发现设计上的问题,就需要从玩家的角度出发,结合玩家的玩法,设计出特定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下进行测试。
4. 探索产品的用法对游戏测试,规则是死的,玩家是活的。
玩家的行为是不可预期的,玩法是多种多样的。
把规则转化为玩法,建立对应的测试场景,就可以预先把这些可能的玩法在测试时过一遍,更有利于保证我们游戏产品的质量。
这些场景还可以保留下来,作为既定玩法,还能应用于其他系统功能的测试中。
5. 将需求相关的问题引出到台面上场景测试能有效暴露出产品设计上的缺陷。
需求是抽象的,有时只有在实际的运行过程里面才能暴露出问题。
这个实际的运行过程,就是场景测试。
综上,在游戏测试时,引入场景测试,对提升游戏的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创建游戏场景的方法1. 写出功能系统中对象的生命历程。
2. 列出可能的玩家群体,分析他们的兴趣和目标。
《2024年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研究》范文
《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其安全性能的测试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通过系统化地模拟不同驾驶场景下的安全状况,评估车辆的安全性能。
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概述智能网联汽车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实现车辆与外界环境的信息共享和交互。
这种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对车辆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测试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三、场景化安全测试评估方法(一)方法概述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试评估方法,主要是通过模拟不同驾驶场景下的安全状况,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该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支柱:真实场景模拟、虚拟场景分析和实际道路测试。
(二)真实场景模拟真实场景模拟是通过收集真实道路交通数据,建立真实道路交通环境模型,模拟车辆在不同道路环境下的行驶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车辆在复杂道路环境下的安全性能。
(三)虚拟场景分析虚拟场景分析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出各种可能的驾驶场景,如恶劣天气、突发交通事件等。
通过对这些虚拟场景的分析,可以评估车辆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四)实际道路测试实际道路测试是对前两个支柱的补充和验证。
通过在实际道路环境下对车辆进行测试,可以更真实地反映车辆的安全性能。
同时,实际道路测试还可以为后续的测试提供反馈,不断优化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
四、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的应用(一)提高车辆安全性能通过基于场景的“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可以全面、系统地评估车辆的安全性能。
这有助于发现车辆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隐患,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二)优化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其核心之一。
通过场景化的安全测试评估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动驾驶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从而优化自动驾驶技术,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于场景的性能测试设计
问题 是 由软件 系统 本身 产 生的 , 可能 会 无法
根 治性 能 问题 。例 如 架构 设 计 方 面 的失 误 , 可能 意味 着软 件 系统 将被 废掉 。 当然 这并 不意味 所有 的性能 预试 都要尽 4 早 进 行 , 能 测 试 的启 动时 间要 由软 件 特 点 性
数 据 量 测 试 等许 多 内 容 。
统 本 身 也要 进 行优 化 , 以便 全 面提 高 性 能 。
误 区 5 在 开 发 环 境 下 进 行 性 能 测 试 : 误 区 2 在 其 它 测 试 完 成后 进 行 性 能 测试 : 很 多时 候 , 在软 件 开发 完 成后 进 行性 能
口陈绍英
很 多企业 在性 能测试 工作 中存在 一些 常
流 行 的 初期 , 件 规模 一 般 较 小 , 软 而硬 件 的 的 。如 果 应 用 系统 功 能 不 完 善 或 者 代码 运 行 效 率 低 下 ,通 常 会 带 来 一 些 性 能 问题 。
见误 区 , 中部 分 企业 选 择基 于 场景 的设 计 更 新 却是 日新 月异 , 件 性能 一 般 不是 突 出 其 软 性 能 测试 来 避 免这 些 误 区 , 因为这 样 可 以大 幅 度降 低执 行 成 本 , 同时 提 高性 能 测 试执 行 效率 。
维普资讯
S。 a ge g 瞄 f r nn 团 盈 t e ie w E
基于场景 的性 能测 试设计
性能 测试 在 测试 中往 往 不被 重视 ,而项 目中 由于 系统性 能 不合格 会 给 企 业带 来 巨大 的 损 失 。基 于 场景 的性 能测 试设 计 能 避免 性 能 测试 的 误 区 。
因此性能 测试 要尽量 在高 配置的 用户投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1. 引言性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开发团队评估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并为系统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本报告将对XXX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以便为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2. 测试环境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测试的环境和条件,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次性能测试的环境如下:- 系统:XXX系统- 版本:X.X.X- 硬件:CPU X核,内存 XGB,硬盘 XGB- 软件:操作系统 XXX,数据库 XXX,应用服务器 XXX- 测试工具:XXX性能测试工具3. 测试目标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以便为测试设计合适的场景和指标。
本次性能测试的目标如下:- 测试系统的并发用户量下的性能表现- 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4. 测试场景设计根据测试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测试场景:- 场景一:模拟X个并发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观察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场景二:模拟X个并发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持续X小时,观察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场景三:模拟X个并发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逐渐增加负载,直至系统崩溃,观察系统的极限负载能力5. 测试执行在测试场景设计完成后,我们进行了性能测试,并记录了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
以下是测试执行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场景一:模拟X个并发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 平均响应时间:X秒- 吞吐量:X个请求/秒- CPU利用率:X%- 内存利用率:X%- 网络带宽:XMbps场景二:模拟X个并发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持续X小时- 系统稳定性良好,未出现异常情况- 响应时间和吞吐量基本稳定在合理范围内- CPU和内存利用率波动在X%以内场景三:模拟X个并发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逐渐增加负载- 系统在X个并发用户时出现性能下降- 在X个并发用户时系统崩溃,无法响应请求6. 测试分析根据测试执行的结果,我们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系统在低负载下表现良好,响应时间和吞吐量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随着并发用户的增加,系统的性能逐渐下降,直至崩溃- 系统的CPU和内存利用率在高负载下明显增加,存在性能瓶颈7. 测试结论根据测试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系统在当前硬件和软件环境下,能够支撑X个并发用户的正常操作- 针对高负载时的性能问题,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库优化、代码优化、硬件升级等- 建议在生产环境中进行进一步的负载测试和性能优化8. 测试建议基于测试结论,我们提出了以下测试建议:- 优化数据库索引和查询语句,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 对系统进行代码审查和性能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考虑升级硬件设备,提高系统的负载能力- 在生产环境中进行定期的性能测试,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性能问题9. 总结性能测试是保障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本次性能测试,我们发现了系统在高负载下的性能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压力测试场景用例
压力测试场景用例
压力测试场景用例主要描述了测试环境、测试目标、测试数据、测试步骤和预期结果等。
以下是一个压力测试场景用例的示例:
场景描述:测试一个电商平台的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测试环境:一个完整的电商平台系统,包括商品展示、购物车、结算、支付等功能模块。
测试目标:验证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是否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表现,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稳定性等。
测试数据:模拟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系统,例如1000个用户同时在线购物。
测试步骤:
1. 准备测试数据,模拟用户登录和访问系统的操作,如浏览商品、添加到购物车、结算、支付等。
2. 启动压力测试,模拟多用户同时访问系统,并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CPU使用率等。
3. 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量,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记录各种性能指标的峰值和异常情况。
4.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系统瓶颈和优化方向,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预期结果: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指标达到预期要求,无明显的瓶颈和故障。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压力测试场景用例示例,具体的测试场景和用例需要根据实际系统和业务需求进行设计和编写。
软件测试毕业设计题目
软件测试毕业设计题目一、自动化测试工具研究题目:基于Selenium的Web应用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与实践研究内容:本题目将深入研究Selenium自动化测试框架,通过实践项目,掌握自动化测试的流程和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Selenium的安装配置、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脚本的编写与执行、测试报告的生成等。
同时,结合实际项目,对自动化测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二、性能测试技术与实践题目:基于LoadRunner的性能测试技术研究与实践研究内容:本题目将深入探究LoadRunner性能测试工具的使用,通过实践项目,掌握性能测试的流程和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LoadRunner的安装配置、场景设计、测试执行、结果分析等。
同时,结合实际项目,对性能测试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论题目:基于场景分析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研究研究内容:本题目将深入研究测试用例设计的场景分析方法,通过实践项目,掌握场景分析法的应用。
研究内容包括场景分析法的概念、流程、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同时,结合实际项目,对场景分析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移动应用测试技术探讨题目:基于Appium的移动应用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与实践研究内容:本题目将深入研究Appium自动化测试框架,通过实践项目,掌握移动应用自动化测试的流程和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Appium的安装配置、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脚本的编写与执行、测试报告的生成等。
同时,结合实际项目,对移动应用自动化测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五、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CI/CD)研究题目:基于Jenkins的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技术研究与实践研究内容:本题目将深入研究Jenkins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工具的使用,通过实践项目,掌握CI/CD的流程和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Jenkins的安装配置、流水线设计、构建触发器、构建过程管理以及部署策略等。
同时,结合实际项目,对CI/CD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
《2024年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模拟仿真测试评估方法与实践》范文
《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模拟仿真测试评估方法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普及,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确保智能网联汽车在实际道路行驶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其模拟仿真测试评估方法的需求愈发迫切。
本文将探讨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模拟仿真测试评估方法与实践,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二、智能网联汽车模拟仿真测试的重要性智能网联汽车的模拟仿真测试是评估其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相较于传统的实车测试,模拟仿真测试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性: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测试,减少实际道路测试的次数和时间。
2. 安全性:可模拟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和驾驶场景,减少实车测试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3. 可重复性:测试结果可重复使用,方便对不同算法和策略进行对比分析。
三、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模拟仿真测试评估方法下步骤:1. 场景设定:根据实际道路环境和驾驶需求,设定不同类型的驾驶场景,如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交叉口等。
2. 模型构建:根据场景需求,构建车辆动力学模型、交通流模型、环境感知模型等。
3. 仿真测试:将模型置于虚拟环境中进行仿真测试,模拟各种驾驶场景下的车辆行为和交互。
4. 评估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分析。
四、实践应用以下为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模拟仿真测试评估方法的实践应用案例:1. 城市道路场景测试:在城市道路场景中,模拟不同交通流、行人、非机动车等干扰因素,对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行人识别、车道保持等性能进行测试评估。
2. 高速公路场景测试:在高速公路场景中,模拟不同车速、车距、并线等驾驶行为,对智能网联汽车的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等性能进行测试评估。
3. 交叉口场景测试:在交叉口场景中,模拟不同方向的车流、行人过街等复杂情况,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决策规划、协同控制等性能进行测试评估。
性能测试计划完整版
性能测试计划完整版一、引言本文档为性能测试计划,旨在让项目组、测试团队和相关岗位了解性能测试的范围、目标、策略、计划、需求、接口、场景、脚本和报告等内容,从而在实施测试过程中达到有效性、全面性和可靠性。
二、测试范围性能测试的主要对象为系统的吞吐量、响应时间、负载能力和稳定性等指标,测试范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登录性能:测试用户登录系统的响应时间和系统能够同时处理的最大登录用户数。
2. 查询性能:测试系统在大数据量情况下的查询响应时间和系统的最大查询并发数。
3. 并发性能:测试系统在多用户同时访问时的负载能力和吞吐量,包括Web服务、数据库、硬盘、网络等指标。
4. 稳定性测试:通过较长时间的持续测试,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并检查性能指标是否稳定。
5. 长时间负载测试:测试系统在持续高并发的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和系统各项指标是否出现异常。
三、测试目标性能测试的目标是为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用户体验和满足业务需求。
基于此,可以将测试目标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发现性能瓶颈和瓶颈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确保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符合业务需求和用户使用习惯。
3. 验证系统的负载能力和稳定性,发现涉及并发、硬件、软件等方面的问题。
4. 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持久性,测试系统的长时间运行表现和稳定性。
四、测试策略性能测试需要制定一定的测试策略,确保测试的有效性和卓越性。
测试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分解:将前面明确的测试目标细化为测试任务,定义测试的范围、测试的关注点和测试的标准。
2. 方案设计:根据测试任务的目标和范围,进行测试方案设计,明确测试方法、测试工具、测试场景和测试数据。
3. 实施测试:根据测试方案实施测试,并记录测试过程和测试结论。
4. 分析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找出测试中出现的性能问题和瓶颈,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 配置优化:针对发现的性能瓶颈和问题,进行相应的配置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系统进行再次测试。
基于场景的自动驾驶汽车虚拟测试研究进展
3、安全性:虚拟测试虽然是在仿真环境中进行的,但是仍然需要确保测试 过程的安全性。在测试过程中,需要避免由于软件故障、硬件损坏等原因导致测 试中断或出现意外情况,确保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未来展望
1、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自动驾驶汽车虚拟测试将不断进 行技术创新,引入更先进的算法和模型,提高测试的精度和效率。例如,可以利 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来构建更加智能的仿真环境,模拟更加复杂的交通场 景。
二、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研究进展
近年来,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究 进展:
1、仿真测试环境
许多研究者正在开发模拟真实世界的测试环境,以供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测试。 这些仿真环境可以模拟各种天气、光照条件、道路状况和其他交通情况。这种技 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和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在不同情况下的性 能,从而加快开发和测试进程。
问题探讨
1、数据隐私保护:在虚拟测试过程中,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 数据,如车辆运行数据、路况信息等。这些数据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 机密,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数据隐私。
2、测试效率:虽然虚拟测试可以显著提高测试效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仿真软件的建模和调试过程可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虚拟测试 场景与实际道路场景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测试结果不可靠。
决策规划技术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包括路径规划、行为决 策、控制策略等。决策规划技术可以帮助自动驾驶汽车在复杂的交通场景中做出 正确的决策和行动,保障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四、结论
自动驾驶汽车的场景测试研究是推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发展的关键环节。本 次演示从测试方法、测试场地和测试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自动驾驶汽车场景测试的 研究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自动驾驶汽车的场景测 试将会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为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软件性能测试方案
软件性能测试方案第1篇软件性能测试方案一、概述本方案旨在针对XX软件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确保软件产品在多种环境及负载条件下具备良好的性能,满足用户需求及设计预期。
性能测试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等方面。
二、测试目标1. 验证软件在不同并发用户数、不同系统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2. 识别软件性能瓶颈,为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3. 确保软件满足设计性能指标及用户需求。
三、测试范围1. 功能测试范围内的所有功能点。
2. 覆盖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网络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3. 针对不同用户角色、业务场景进行性能测试。
四、测试方法1. 压力测试:模拟高并发用户数,测试软件在高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2. 稳定性测试:长时间运行软件,验证其在连续运行下的性能稳定性。
3. 并发测试:模拟多用户同时操作软件,测试软件在并发环境下的性能。
4. 性能基准测试:测试软件在特定配置和环境下的性能指标。
五、测试工具及环境1. 测试工具:采用成熟且符合业界标准的性能测试工具,如JMeter、LoadRunner等。
2. 测试环境:搭建与实际生产环境相似的测试环境,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 硬件配置:根据软件运行需求,配置适当的硬件资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
4. 软件环境:配置符合软件需求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
六、测试用例设计1. 设计覆盖不同功能模块、业务场景的测试用例。
2. 针对不同并发用户数、系统负载,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3. 结合用户实际操作习惯,设计符合实际业务场景的测试用例。
七、测试执行与监控1. 按照测试计划,分阶段执行性能测试。
2. 在测试过程中,实时监控软件性能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吞吐量等。
3. 记录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开发团队沟通,定位并解决性能问题。
八、测试结果分析1. 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软件性能指标。
2. 分析测试结果,识别性能瓶颈,为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测试方法等价类,边界值,场景法
测试方法等价类,边界值,场景法测试方法是软件测试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用于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以验证软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和场景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测试方法,并探讨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它们。
一、等价类划分等价类划分是一种测试设计技术,通过将输入和输出数据划分为若干组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这是因为在同一等价类中的数据具有相同的特性,测试同一等价类中的任意一个数据可以使得测试覆盖率更高。
例如,假设有一个用户注册的功能。
输入数据包括用户名、密码和邮箱。
根据等价类划分的原则,可以将用户名分为有效用户名(长度为6-16个字符)、无效用户名(长度小于6位或大于16位)、以及用户名为空等三个等价类;将密码划分为有效密码(包含数字和字母,长度为8-16个字符)、无效密码(只包含数字或字母,长度小于8位或大于16位)和密码为空等三个等价类;将邮箱划分为有效邮箱(符合电子邮箱格式)和无效邮箱(不符合电子邮箱格式)两个等价类。
根据这些等价类,可以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有效用户名、有效密码和有效邮箱组成一个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方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快速找出最重要的测试用例,从而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等价类划分只是一种测试设计技术,并不能完全保证测试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二、边界值分析边界值分析是一种测试设计技术,通过选择接近或刚超出边界的测试数据来测试边界情况。
因为边界性问题通常是软件中的隐患所在,所以通过针对边界情况进行测试可以更好地发现软件中的缺陷。
例如,假设有一个数值计算器的功能,只能计算两个整数的加法。
输入数据是两个整数。
根据边界值分析的原则,可以选择的测试用例包括:选择两个整数都在边界上的情况(例如0和1)、至少一个整数在边界上的情况(例如0和100001)、以及至少一个整数超出边界的情况(例如100001和100002)。
这些测试用例可以有效地测试数值计算器的健壮性和边界情况下的正确性。
基于模拟用户行为的软件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基于模拟用户行为的软件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一、引言软件性能测试是评估软件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功能和性能表现的过程。
通常,测试工程师会通过模拟用户行为来模拟真实的使用场景,以测试软件在负载和压力下的性能表现。
本实验旨在使用模拟用户行为的方法,对一个特定的软件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生成相应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背景本次实验选择的软件系统是在线购物平台,该平台需要提供稳定的性能以满足用户的购物需求。
然而,在用户量大、购物活动频繁的情况下,软件系统可能会面临性能瓶颈和崩溃的风险。
因此,通过模拟用户行为进行性能测试,是必要的。
三、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主要目标如下:1. 模拟用户行为,生成真实的测试场景;2. 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和压力下的性能表现;3. 分析测试结果,发现系统性能问题和瓶颈,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四、实验步骤1. 确定测试场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试场景,如用户登录、商品搜索、下单等。
2. 设计测试脚本:根据测试场景,编写模拟用户行为的测试脚本,以控制用户行为的模拟和测试过程。
3. 设置测试环境:搭建测试环境,包括服务器、数据库等,并配置相应的性能监控工具。
4. 执行测试脚本:按照预定的负载和压力条件,执行测试脚本,模拟用户行为,并记录相关性能数据。
5. 收集性能数据:在测试执行过程中,收集和记录系统的性能数据,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数等。
6.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收集的性能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性能问题和瓶颈,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建议。
五、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我们执行了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并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用户登录性能:平均响应时间为2秒,最大并发数为100,吞吐量为每分钟150次。
2. 商品搜索性能:平均响应时间为1.5秒,最大并发数为200,吞吐量为每分钟200次。
3. 下单性能:平均响应时间为3秒,最大并发数为50,吞吐量为每分钟100次。
六、性能问题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了以下性能问题和瓶颈:1. 登录性能问题:在高并发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登录验证过程中的计算量较大导致的。
《2024年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研究》范文
《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其安全性能的测试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实际场景的考虑,深入研究了智能网联汽车的“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这三大支柱分别是环境感知测试、决策规划测试及控制执行测试。
本篇论文将详述每个支柱的测试方法,并通过具体场景的分析来强调其在评估中的重要性。
二、环境感知测试环境感知是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的基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决策和执行。
环境感知测试主要针对车辆的传感器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以及相关算法进行评估。
首先,我们需要对传感器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包括其探测范围、精度、响应速度等。
其次,对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测试,包括数据的收集、处理、传输等环节。
最后,对相关算法进行验证,确保其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准确识别和判断。
在具体场景中,我们可以设计多种道路环境,包括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乡村道路等,通过模拟不同的天气条件、光照条件、交通状况等,来检验环境感知系统的性能。
三、决策规划测试决策规划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部分,其决定了车辆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和决策。
决策规划测试主要针对车辆的决策系统、规划系统以及相关算法进行评估。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车辆的决策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其是否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对规划系统进行验证,确保其能够根据决策结果制定出合理的行驶路径和速度。
此外,还需要对相关算法进行验证,确保其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在具体场景中,我们可以设计多种交通状况,如交叉口、拥堵路段、弯道等,通过模拟不同的交通规则、交通标志等,来检验决策规划系统的性能。
四、控制执行测试控制执行是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的保障,其精确性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和稳定性。
控制执行测试主要针对车辆的控制系统、执行系统以及相关算法进行评估。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车辆的控制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其是否能够根据决策规划的结果做出正确的控制指令。
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研究
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探究摘要: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进步,其安全性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智能网联汽车在各种场景下的安全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
该方法由场景构建、测试和评估三个环节组成,旨在全面思量智能网联汽车的环境变化和安全问题,为其安全性能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估手段。
通过试验证明,基于场景的安全测试评估方法能够提高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能,并为智能网联汽车的进一步进步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试评估;场景构建;环境变化;安全性能1. 引言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ICV)是指通过车载设备的通信模块,将车辆与互联网相连,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车辆与外部环境、其他车辆之间的智能互联和数据交换。
随着挪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息进步,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产业的进步趋势。
然而,智能网联汽车的迅猛进步也带来了安全性的重大挑战。
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不仅仅包括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能,还需要思量与外部环境、其他车辆的互联安全问题。
为了确保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能,需要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测试评估。
2. 智能网联汽车“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2.1 场景构建场景构建是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的第一步。
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的各种场景进行建模和分析,确定测试中所需的各种场景。
场景包括不同的道路类型、交通流量状况、天气条件等,通过对场景进行合理设计,能够充分思量智能网联汽车在各种环境下的安全性能。
2.2 测试测试是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三支柱”安全测试评估方法的核心环节。
通过真实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并记录相关数据,如车速、加速度、制动距离等。
同时,还可以使用虚拟仿真技术,依据真实场景的数据进行场景重现,以探究智能网联汽车在不同状况下的响应和反应能力。
基于Unity的虚拟现实场景设计与开发
基于Unity的虚拟现实场景设计与开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正在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虚拟现实技术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同时也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作为虚拟现实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游戏引擎之一,Unity以其强大的功能和易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Unity的虚拟现实场景设计与开发,介绍其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和开发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
1. 虚拟现实场景设计概述虚拟现实场景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出一个虚拟的三维环境,使用户可以在其中进行互动和体验。
在设计虚拟现实场景时,需要考虑到场景的布局、元素的设置、交互方式等因素,以营造出一个逼真、引人入胜的虚拟环境。
Unity作为一款专业的游戏引擎,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资源,可以帮助开发者轻松实现复杂的虚拟现实场景设计。
2. Unity引擎介绍Unity是一款跨平台的游戏引擎,支持2D、3D和虚拟现实等多种类型的应用开发。
其强大的功能和友好的界面使其成为众多开发者首选的开发工具之一。
在虚拟现实场景设计与开发中,Unity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物理引擎和脚本语言支持,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出精美细致的虚拟环境。
3. 虚拟现实场景设计流程3.1 确定场景主题和风格在进行虚拟现实场景设计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场景的主题和风格。
根据项目需求和用户群体特点,选择合适的主题和风格可以更好地吸引用户并提升体验感。
3.2 制定场景布局和元素设置根据场景主题和风格,制定详细的场景布局方案,并设置各种元素如建筑、道具、NPC等。
在Unity中,可以通过简单拖拽操作或编程方式添加各种元素,并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
3.3 设计交互方式和动画效果虚拟现实场景设计不仅要求环境逼真,还需要考虑用户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方式。
通过设计合理的交互方式和添加动画效果,可以增强用户参与感和沉浸感。
如何编写性能测试场景用例(如何编写性能测试用例)
如何编写性能测试场景⽤例(如何编写性能测试⽤例)单场景前⾔写测试⽤例,是测试绕不开的⼯作内容,不管是功能、⾃动化,还是性能。
先来回顾⼀下功能测试⽤例主要包含的要素:测试⽤例编号、测试标题、所属模块、测试需求项编号、案例状态、预置条件、优先级、测试输⼊、操作步骤、预期输出、实际结果、案例设计者、设计⽇期、案例性质等。
性能测试⽤例(有的称为场景⽤例)的设计,有别于功能测试⽤例、⾃动化测试⽤例的设计,毕竟,考虑的点不⼀样。
对于性能测试来说,⼀般要考虑这4种场景:单场景、混合场景、稳定性场景、异常场景。
下⾯,结合笔者实际⼯作,分享下单场景的⽤例是如何设计的。
单场景的定义 有的称为接⼝基准(Benchmark)、或者单交易的容量,总之,这个不是真实的业务原型(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同业务的使⽤情况)。
单场景压测的⽬的 既然单场景不是真实的业务原型,为什么不直接做混合场景的压测呢?其实,做单场景压测的⽬的是测试出这个单业务的最⼤tps,⽅便判断瓶颈,⽐如,业务部门给的混合场景的tps(假设这个tps值是合理有效的),根据业务原型⽐例计算后,业务A的⽬标tps都⽐你单场景的最⼤tps还要⼤,那是不是应该让开发提前优化了?如果在混合场景压测中,发现业务A的tps已经到达或者接近其单场景最⼤tps,但是混合场景还没有达标,那说明瓶颈在业务A。
单场景的来源 有⼈可能要问,单场景从哪⾥来?如果你们业务部门或者其它部门能给,那最好,如果不能给,你作为性能测试⼈员,要引导相关⼈员给,总之,我觉得这个不能性能测试单独定,否则后期出问题可能你独⾃背锅哦,要尽最⼤努⼒保证不出问题,哪怕出问题,也要⼀起背锅。
单场景是来⾃于业务原型,但是不是每个业务接⼝都需要做压测,所以,我们这⾥说的业务原型,是混合场景的业务原型,混合场景⾥⾯,每个业务接⼝都需要做单场景压测。
⾄于业务原型如何获取,这是⼀个⼤话题,本次分享暂不讨论,如果想交流,欢迎微信留⾔。
基于场景的测试
基于场景的测试随着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复杂化,软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软件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并满足用户需求,软件测试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基于场景的测试方法则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测试手段,通过对不同场景下软件的测试,可以全面评估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一、什么是基于场景的测试基于场景的测试是一种在特定场景下对软件进行测试的方法。
它将用户使用软件的实际场景与软件的功能相结合,将软件放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测试,以验证软件是否能够在各种场景下正确运行。
基于场景的测试包括了用户行为和环境变化的模拟,能够真实地模拟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各种复杂的环境情况。
二、基于场景的测试的优势1. 更接近真实环境:基于场景的测试能够模拟出真实环境下的各种情况,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情况、用户操作习惯等,能够更好地评估软件在真实环境中的性能。
2. 覆盖范围广:基于场景的测试能够覆盖软件的各个方面,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通过对不同场景下的测试,可以全面评估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具有针对性:基于场景的测试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和软件的特性进行定制化的测试方案,可以更好地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减少软件上线后的故障率。
三、基于场景的测试的实施步骤1. 场景分析:首先需要对用户使用场景进行分析和整理,包括用户行为、环境变化等。
通过对用户场景的了解,可以确定测试的重点和方向。
2. 测试设计:根据场景分析的结果,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应该覆盖各个场景下的关键功能和操作,以及各种可能的异常情况。
3. 测试执行:根据设计好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执行。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记录测试结果和异常情况,并进行问题分类和定位。
4. 问题跟踪:对于测试中发现的问题,需要进行跟踪和解决。
问题跟踪包括问题的记录、分析、复现和修复等步骤,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5. 性能评估:除了功能测试外,基于场景的测试还包括对软件性能的评估。
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性能测试,可以评估软件在负载、响应时间、并发等方面的表现。
性能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案1. 测试⽬的【内容】 本节说明本次提出需求的⽬的所在,希望能够达到的⽬标。
【裁剪原则】此部分内容不允许裁剪。
本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案,⽬的是充分依据xxx系统建设实际,提供完整的⾼可⽤、⾼性能解决⽅案,建设⾼性能、⾼并发的集中式部署平台,并为项⽬的⾮功能需求(性能测试)进⾏了界定和细化,对今后软件测试⼈员、软件开发⼈员做出了引导作⽤。
2. 测试环境2.1 系统环境标准配置主机⽤途机型/OS数量CPU内存IP应⽤软件服务器Centosx虚拟机x台Intel(R) Xeon(R) Gold6161 CPU @ 2.20GHz64GB xx2.2 测试客户端配置主机⽤途机型/OS数量CPU内存浏览器版本IP⽤于性能测试的机器Win101Intel(R)Core(TM) i7-6500U CPU@2.50GHz 2.60GHz16G Google Chrome版本75动态IP3. 测试场景⽤例设计性能测试场景通常包括单业务基准测试、单业务压⼒测试、单业务负载测试、综合业务基准测试、综合业务压⼒测试、综合业务负载测试、综合业务稳定性测试等7种测试场景。
1. 单业务基准测试:测试某个具体业务是否满⾜系统设计或⽤户期望的性能指标。
⽐如⽤户期望⾸页查询⽀持300个⽤户并发查询,如果满⾜了,则认为基准测试完成,否则失败。
2. 单业务压⼒测试:测试某个具体业务在最⼤负载下,持续服务的时长,以此验证被测业务的稳定性。
压⼒测试过程中所涉及的负载,是以系统基准负载为标准,如系统基准负载为50个并发⽤户,则压⼒测试的负载设为50个,通过运⾏时长的变化,验证服务器在系统预设负载下持续服务的能⼒。
3. 单业务负载测试:测试某个具体业务能够承受的最⼤负载,验证被测业务能够承受的最⼤负载数,在最佳负载下,系统仍需满⾜各项性能指标。
4. 综合业务基准测试:与单业务基准测试类似,但综合业务需考虑业务与业务间的联系,如果相互之间存在资源争⽤,则需单独组合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场景的性能测试设计在各类软件测试工作中,性能测试往往不被重视,而项目中由于系统性能不合格带来损失的例子却非常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各个公司习惯压缩测试成本,而在性能测试方面的投入则更少。
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基于场景来设计性能测试。
选择典型的用户场景来进行测试,不但可以大大降低执行成本,更能提高性能测试执行效率。
在以前的《治疗软件亚健康》中,笔者重点讨论了运用“全面性能测试模型”来组织各类性能测试的方法。
“全面性能测试模型”提出了设计性能测试用例的框架,在实际项目中通过它可以确定性能测试用例的范围和类别。
而在测试用例内容确定后,接下来就要设计各类性能测试用例中的具体内容。
性能测试按照场景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了测试目的而进行的场景测试,另外一类是基于用户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场景测试。
因此,性能测试用例的设计应该面向性能测试场景来进行。
实际上,由于开发环境硬件配置不高,基于用户的测试多在用户现场进行,而为了测试目的而进行的测试多在开发环境即开发团队内部进行,不过两者进行的场所没有严格的界限,例如也可以在开发团队内部模拟用户的环境进行性能测试。
“ 为了测试目的而设计的测试用例场景”主要根据测试设计人员的经验来进行,但是仍然要参考用户的实际场景,用户实际使用场景是设计所有测试用例的依据。
例如一些业务系统,虽然备份历史数据的周期为一年,但是设计大数据量测试用例时仍然包含了系统运行一个月、半年等的数据量模拟测试,因为这些均属于用户的典型场景。
综合上面可以看出,性能测试用例设计首先要分析出用户现实中的典型场景,然后参照典型场景进行设计。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常见的三类用户场景:一天内不同时间段的使用场景。
在同一天内,大多数系统的使用情况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例如对于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在周一到周五早上刚一上班时,可能邮件系统用户比较多,而上班前或者中午休息时间则浏览新闻的用户较多;而对于一般的OA系统则早上阅读公告的较多,其他时间可能很多人没有使用系统或者仅有少量的秘书或领导在起草和审批公文。
这类场景分析的任务是找出对系统产生压力较大的场景进行测试。
系统运行不同时期的场景。
系统运行不同时期的场景是大数据量性能测试用例设计的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历史数据将会不断增加,这将对系统响应速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大数据量性能测试通常会模拟一个月、一季度、半年、一年、……的数据量进行测试,其中数据量的上限是系统历史记录转移前可能产生的最大数据量,模拟的时间点是系统预计转移数据的某一时间。
不同业务模式下的场景。
同一系统可能会处于不同的业务模式,例如很多电子商务系统在早上8点到10点以浏览模式为主,10点到下午3点以定购模式为主,而在下午3点以后可能以混合模式为主。
因此需要分析哪些模式是典型的即压力较大的模式,进而对这些模式单独进行测试,这样做可以有效的对系统瓶颈进行隔离定位。
与“一天内不同时间段的场景测试”不同,“不同业务模式下的场景测试”更专注于某一种模式的测试,而“一天内不同时间段的场景测试”则多数是不同模式的混合场景,更接近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
上面只介绍了三种典型的场景,实际项目中分析场景一般不会孤立的分析某一特定类型场景,而是把两种或者几种类型场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设计,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选择更典型的场景和节省一些测试成本。
有了上面的基础知识,下面开始逐一讨论各类测试用例设计的细节。
在下面的讨论中,将以图2所示的某视频点播网站做为示例,图2显示了该视频点播网站的主要业务以及各个时间段使用场景。
图2网上视频点播系统使用情况图1、确定用户使用系统情况的方法确定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情况是设计用例具体数据的基础,后面并发用户数据设计、疲劳强度设计、以及各种场景设计都要依赖对用户使用系统情况的分析结果。
分析用户使用情况经常采用现场调查和分析系统日志两种方法。
● 用户现场调查用户现场调查实际就是通过和用户进行沟通,进而确定用户的人员组成情况。
这类方法适用于用户群体固定且目标测试系统没有投产前的情况。
● 分析系统日志很多时候,通过和用户沟通不能掌握其使用系统的详细情况,尤其是诸如图2的网站业务系统,因为目标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
当用户比较分散、现场调查比较困难时,可以采用对系统日志进行分析的方法,以此作为对用户现场调查信息的补充。
大多数的系统都会对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进行日志管理,因此可以对日志进行分析,日志分析方法适用于已经投产或者试运行的系统。
如果没有系统日志功能,可以和开发人员进行沟通,在测试过程中增加日志管理功能。
通常分析系统日志可能要开发一些程序来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一般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图2的网上视频点播系统就是通过两种方法得到的测试数据:通过和用户进行沟通得到全国各地维护人员使用系统的大概情况,然后通过对系统一个月的日志进行分析得出其它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最后综合在一起就得到了系统的使用情况图。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通过日志分析得出全部的用户使用情况?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日志分析不一定能得出全部的使用情况,可能产生偏差,例如用户反复登陆系统、注册多个帐号都会影响统计结果;二是日志分析往往较用户调研成本大,因为多会涉及开发工作。
2、并发用户数量设计并发用户尤其是最大并发用户数量的设计一直是网上很多测试论坛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前面文章中,已经介绍了并发用户和并发用户数量两个概念,下面将在其基础上讨论一下如何在性能测试用例中设计并发用户数量。
在设计并发用户数量前,首先要了解确定系统最大并发用户数量的方法。
下面介绍根据系统的最大使用人数或者最大在线数量来评估最大并发用户数量的方法(注:这里的最大并发用户数量不是指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量,而是指系统在生存周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并发用户数量)。
● 极限法。
取最大在线用户数作为最大并发数,这种方法适用于系统已经投产或者目标用户群体不确定的门户网站,可以通过分析日志来得出结果;也可以使用系统已经注册的用户数量做为系统的用户数量,然后按照经验公式来估算最大并发用户数量。
● 用户趋势分析。
对软件生存周期内的用户未来走势进行分析,预测系统可能达到的最大使用用户数目,从而估计系统的最大并发用户数目,这种方法多用于系统用户数目逐渐增加的情况。
● 经验评估法。
按照经验来评估系统可能的最大并发用户数,这种方法多用于系统的使用用户数目相对稳定且比较明确的系统。
完成最大并发用户数量的评估后,接下来就可以设计每个用例要模拟的用户数量。
表1是上面OA系统的一个性能测试用例。
通过表1可以看出并发用户数量的设计很简单,基本是按照最大并发用户数量的百分比来设计,例如可以按照最大用户的20%不断增加来设计并发用户数量,直到达到最大并发用户数量。
对于某一特定的用例,设计用户数量需要注意下面三点:(1)按照各类用户同时递增的方式来设计用户数量。
按照递增的顺序设计测试用例是为了按照由浅入深的方法来发现系统的瓶颈,因此系统的各类用户应该同时增加。
(2)并发用户数的最大值一般不会超过前面计算的最大并发用户数量的20%,除非是为了测试系统能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量。
(3)设计用户数量时要考虑成本,因为每组用户数都意味着至少执行一次测试。
综合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用户并发数量设计是很灵活的,不用拘泥于公式和形式,只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现在和未来的增长趋势就可以了。
3、系统不同时间段场景的设计不同时间段的场景更接近用户使用情况,也是设计核心模块和组合模块并发性能测试用例的基础。
例如图2的网上电影点播系统,每两个小时使用系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设计一些典型的场景。
不同时间段场景分析的数据来源主要是前面的需求分析和日志分析结果。
通过图2,很容易看出各个时间段不同模块的用户是如何并发的。
有了上面的资料,就可以设计各个时间段的组合模块测试用例。
下面是图2所示的网上电影点播系统“0~2点” 场景的一个测试用例:上面场景的并发人数只是一个实际例子,如何设计最大并发用户可以参考本节“并发用户数量设计”和“业务模式设计”的相关内容。
不同时间段场景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两个:一是选择典型的场景进行测试,尤其要选择场景中并发用户数目较大的场景;二是要覆盖全面,即设计出的用例要覆盖到压力可能较大的时间段。
用户场景的设计一般和后面的业务模式结合起来进行,下面会进一步讨论两者如何结合在一起进行用例设计。
4、业务模式的设计业务模式的设计是不同时间段场景设计的特例,也是设计核心模块和组合模块并发性能测试用例的基础,设计业务模式的目的是专注于某些功能模块的组合。
通常按时间段来设计场景会涉及很多模块,如果系统存在由应用软件引起的瓶颈则很难对定位,因此才抽象一些特定的业务模式来进行用例的设计。
以图2的网上视频点播系统为例,就需要对系统维护、电影欣赏、页面查询浏览三种模式进行用例的设计。
按业务模式和时间段的场景来设计性能测试用例时,会涉及到如何设计每个模块并发用户数目的问题。
通常会取各个相关模块在24小时内最大的并发用户数目进行组合。
例如电影浏览模式在12~14点场景设计的测试用例如下:这里需要注意虽然在图2中12~14点内系统并发用户数目最多,但是系统登陆用户仍然取了24小时内最大值280而不是210,理由是系统登陆用户在10~12点内达到了高峰280。
这条原则看似和前面测试最大并发用户的方法有些冲突,实际思想还是一致的,只是这里关注每个业务模块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实际加大用户数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尤其对于这类用户数目逐渐增加的Web系统,多测试一些并发用户然后进行调优,更能保证系统的扩展性。
从这里可以看出并发用户数目的设计一定不能拘泥于形式。
注意这里没有考虑用户数目在软件生存期内增加的情形,读者可以结合前面最大用户评估方法来确定最大用户并发数目,然后自己练习一下如何设计这两个性能测试用例的并发用户数目。
5、大数据量测试用例的设计大数据量测试主要分为历史数据引起的大数据量测试和运行时大数据量测试两种。
下面讨论一下如何来设计大数据量性能测试用例中的数据。
历史数据相关的大数据量测试设计主要以历史场景作为依据,通常首先确定系统数据的最长迁移周期,这个周期值的使用情况就是一个典型场景。
例如历史数据只保留一年,设计用例时就可以把一年作为周期,然后分别设计系统在三个月、半年、一年历史数据量情况下的测试用例。
确定了系统的最大数据量后,接下来选择一些前面的核心模块或者组合模块的并发用户测试用例作为其主要内容即可。
运行时大数量测试主要是通过模拟系统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大数据量来进行测试。
例如图2的网上视频点播系统,可以模拟大量用户同时下载或者播放电影的情况。
这类测试用例通常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去分析设计。
大数据量测试设计时可以借用前面的设计成果,因此相对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