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需要回归本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需要回归本真

潍坊市育才学校

戴效军

邮编:261031

电话:2111809

信箱:dxjsyfdyr@

课堂需要回归本真

新课程改革已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但是,新课改到底“新”在何处?“改”向何方?

课堂教学的改革应该是新课改的重要方面,因为目前我们的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学校教育最主要的阵地是课堂。但实践证明,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课堂上还是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在现实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远离形式主义

无庸讳言,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由于缺乏深入研究和准确理解,在新课程教学上往往只是一味在形式上求新求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

1、片面强调人文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把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是对传统地理教学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正。

但是,我们看到有些教师为了落实“人文教育”目标,目光只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在教学中不重视对课本的解读,不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好像教学中一涉及“双基”,就不是在搞新课程改革了,正像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批评的那样:“所谓‘两性(工具性、人文性)统一’,事实上成了人文性的独霸天下。”

2、刻意追求新异热闹

课程标准强调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于是就有了部分教师的刻意标新立异。教师认为该学生这种见解很有创意,赞不绝口,大加鼓励。这种教法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忽视了正确引导,没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果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对各种观点展开讨论,通过讨论,统一认识。这种教法既珍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意了课本的价值取向,符合地理课程标准中“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新理念。

再者,有些教师在实行新课改中特别注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刻意制造所谓“看点”(热闹),他们的地理课笑声、掌声不断,可谓热闹非凡,但是不少课只顾追求表面的繁华,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浮华空洞、流于形式。教师反复让学生上台表演,不少学生由于是第一次上台表演,故此动作语言难免僵硬,以至引来笑声一片,可教师依然乐此不疲地指导表演……学生在前俯后仰的笑声中感受到的只是滑稽有趣,全然忘却体会感悟。这岂不是对课本的亵渎?

二、讲求对话实效

“对话”是现今步入课程改革行列的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也是与新课程相关的核心概念。克林伯格曾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师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正如叶澜教授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中所说的:“对话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对话一方的独立性和内在自由的承认,意味着以平等的态度在于学生经验共享的过程中相互的造就,意味着通过对话而使师生共

同进入一个尚不成熟的未知的领域,意味着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尤其是内心世界的关注,意味着对来自学生不同观点之间争论的赞许,意味着教师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永远的学习者的姿态。”如何落实对话,讲求它的实效呢?

1、避免对话单一

对话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和学生个体之间,而实际上,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集体,于是这种单一、枯燥的对话造成学生不愿意听、不想听的严重“后遗”,以至有学生开始小声谈论其他与课堂无关的内容,有的拼命举手只想自己发言,却又不愿意倾听别人意见的现象。案例中,教师把对话紧紧地控制在课本的范围内,不允许有超越课文的对话的产生,无论学生回答得如何,他都要把对话引向最终假想的答案。整堂课中,学生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茫茫然不知教师要把他引向何方,因此也就丝毫提不到探究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中的真正对话必须是师生之间相互造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绝对真理的拥有者,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不是一个学生讨厌的“教唆者”和“训导员”,而只是一个背景材料的提供者,交谈环境的创造者,对话教学的引导者,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

2、落实三组原则

平等与民主原则:对话的实质是昭示平等。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认知、感悟、体验、质疑、批判的权利平等。师生在教学中只有“平等对话沟通”,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激发、互相辩驳、共同创造、共同发展。而平等的对话需要民主的教学氛围的支撑。师道尊严、居高临下、正襟危坐的教学氛围难以展开平等对话。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意志、学习需要、个性差异,营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民主的人际

交往氛围、自由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平等对话的深入和精彩。

互动与开放原则: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以独立的主体解读课本的信息与方法,师生行为是相互质疑、解答、赞同、反驳、补充、延伸等互主互动行为。互动中,课本已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而应该是非常丰富开放的,既有课本中的,也有课本外的;既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过去经验中的。所有内容经过师生多重对话扬弃,去伪存真,从而为我所用。

整合与多元原则:在地理教学中,“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教学目标不再是专注于课本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将知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过程方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整合性目标。而开放的内容、整合的目标必然导致学生由过去单一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接受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多元学习。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地理课堂需要诚信的呵护,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搞表面的虚伪绚丽,深入挖掘课改理念之真谛,从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收获每一次成长的快乐!

2006年4月2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