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大气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政治思想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诚挚合作的精神;服从祖国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

.业务水平掌握扎实的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熟练地应用大气科学的基本研究技术和方法从事大气科学业务和科学研究等技术工作;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与先进的仪器设备;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和写作能力;能独立胜任大气科学的科学研究、教学、业务以及技术管理工作。

.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术方向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设以下三个研究方向:.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有关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由农业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渗透而成,既是气象科学中应用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又是农业科学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重要研究领域包括:()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模拟技术研究;()作物高产栽培的农田小气候研究;()作物对增加的适应性机制的研究;()设施农业的环境调控技术研究。

大气科学 研究生 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 研究生 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大气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大气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学科,涉及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等多个领域。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大气科学研究生,我们制定了以下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大气科学导论、大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等,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气象数值模拟、气候变化与预测、大气辐射与遥感等,以提高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

3. 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观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

二、科研训练1. 科研导师指导:每位学生将分配一位科研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帮助学生选择研究课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 科研项目参与: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与导师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展研究工作,提升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学术交流与发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学者交流思想,展示研究成果,并鼓励学生在相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三、学位论文要求1. 选题:学生需选择一个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创新性的课题,经过导师审核后方可确定。

2. 论文撰写:学生需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学位论文,包括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等部分,并进行严格的论文评审和答辩。

四、学术活动1. 学术报告: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 学术研讨会:组织学术研讨会,学生可就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报告和讨论,提高学术交流和表达能力。

五、实习与就业1. 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增加实践经验。

2. 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

结语:大气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术活动,学生将全面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大气科学研究和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2013-2017年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大数据报告

2013-2017年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大数据报告

2/3
2018/4/12
志愿360 - 个性专业报告
https:///report/MajorReportInSchool?schoolId=212&majorIdPublic=2313&type=2&year=2018
3/3
1/3
2018/4/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志愿360 - 个性专业报告
平均起薪
对口率
就业地区分布
江苏
58.5%
上海
11.3%
广东
7.5%
浙江
5.7%
湖南
5.7%
新疆 1.9%
河北 1.9%
山西 1.9%
黑龙江 1.9%
福建 1.9%
0%
20%
40%
60%
80%
100%
https:///report/MajorReportInSchool?schoolId=212&majorIdPublic=2313&type=2&year=2018
数据解读:
就业分布:近五年,每年学习该专业的人从事的职业(前五名)。 平均起薪:近五年,每年该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及四年后平均起薪预测。 对口率:指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工作的所占比例。 就业地区分布: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哪些地区就业(只显示分布前十地区)
就业分布
https:///report/MajorReportInSchool?schoolId=212&majorIdPublic=2313&type=2&year=2018
历年录取分数
招生年份 2016年(理) 2015年(理) 2014年(理) 平均

南大大气科学专业课资料

南大大气科学专业课资料

南大大气科学专业课资料南大大气科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具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的专业之一。

多年来,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不仅在国内外气象、环保等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还为我国大气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南大大气科学专业简介南大大气科学专业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大气科学专业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本专业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置与研究方向南大大气科学专业设置了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技术、气候学、环境气象学、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等核心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大气科学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

同时,本专业还关注国内外大气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方向。

三、实践与实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南大大气科学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设有气象观测站实习、数值模拟实验、气象预报实践、野外综合实习等实践环节。

学生可通过这些实践环节,深入了解气象观测、预报、科研等方面的实际工作,为毕业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四、研究领域与科研团队南大大气科学专业在气象灾害与环境变化、大气化学与大气污染、大气遥感与数值模拟、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五、毕业生就业方向南大大气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气象局、环保局、科研院所、高校与职业技术学院、气象与环保相关企业等岗位发挥专业优势。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为国家大气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结论南大大气科学专业在培养大气科学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通过严谨的教学、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及一流的研究团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气象事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和环境意识强的高素质现代科技人才【目标1】;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大气科学专业基础理论【目标2】;具备大气科学专业基本的数据获取,分析和解释等实践技能【目标3】;胜任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大气环境分析的工作【目标4】;可进行一定的专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目标5】;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目标6】;自学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目标7】。

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理学和英语基础:具有扎实的理学基础知识,良好的英语能力,有广泛的学科适应能力;(2)专业基础:掌握大气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能分析和解释一般的天气、气候和环境问题;(3)天气预报: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各种资料,具备在大气业务相关领域的天气预报能力;(4)设计开发: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解决大气科学等相关专业的计算、分析、应用等;(5)科学研究:能够基于理学、大气等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应用现代工具,结合大气科学发展方向以及社会需求,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关的学科领域进行研究;(6)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大气科学领域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7)团队合作: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8)沟通和交流: 能够就大气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和应用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陈述发言、清晰表达。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基本能力;(9)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大气探测学大气物理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原理天气分析和预报现代气候学基础计划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50+6+4授予学位理学学科专业类别大气科学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说明辅修专业:23.5学分,修读标注“*”的课程。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二年级大气科学类(2018级)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二年级大气科学类(2018级)





数学物理方法 逸B-306
流体力学 逸B-306
大气探测原理与实 验 双周上课
C 程序设计(第 一层次)逸B-305
统计物理 逸B-306
数学物理方法 逸B-306
C程序设计(第一层次 C 程序设计(第
逸B-305
一层次)上机
基础实验楼乙109
流体力学 逸B-306
形势与政策
常微分方程逸 B-306
21000100 必 44
数学物理方法 12000070 必 44
流体力学
17010530 必 34
大气探测原理与实 17010540T 验
必 34
C 程序设计(第一 00030091 选 层次)
理论力学
12000080 选
形势与政策 00000080D 必
484
33 01
56
自选
56 地试班 18
30
6
赵坤
17010200 选 2 2 2
30
6
刘罡
云和降水物理
17010170 选 2 2 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
00000030A 通 3 3 3
会主义理论体系
大气化学原理与实验 17010590T 必 2 3 2 1
气候动力学引论 17010580 必 2 2 2
大气科学科研入门 17010760 选 1 2 2
5/10/15 周
注:本学期上课时间:自2020 年02 月17 日至2020 年06 月14 日(共17 周) 复习与考试时间:自2020 年06 月15 日至2020 年06 月28 日(共 2 周)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四年级 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2016 级)

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大气科学Atmospheric Science1.专业介绍大气科学专业依托于大气科学一级硕士点授权学科,该学科起源于1958 年成立的农业气象专业。

1994年获批气象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5年开始招收气象学硕士研究生,2010 年获批大气科学一级硕士点授权学科,2012 年开始招收大气科学硕士研究生,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大气科学学科。

为优化全国大气科学专业区域布局,2012 年教育部批准成立大气科学本科专业,2012 年首次招生。

该专业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设置的大气科学本科专业,是首批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与辽宁省气象局合作办学专业。

借助于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农业院校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为农业提供精准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产品为目标,在东北地区精细化预报、区域气象灾害预测与服务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与特色。

2.培养目标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结合社会对大气科学人才的需求,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区位优势,面向国家需求、东北地区经济和辽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坚持“面向东北、辐射全国”及“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培养理念,遵循“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系统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大气探测、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大气科学和相关领域从事业务、科研、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如下目标:目标1: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目标2:具备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目标3:具备独立开展气象相关业务的能力目标4: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表达能力目标5: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3.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及素养:要求1:思想道德素养要求 1.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热爱祖国,拥护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要求 1.2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具有理性的继承和批判精神。

大气科学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培养方案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大气科学培养方案。

你说这大气科学啊,就像是一个神秘又超级有趣的大宝藏!想象一下,天空中的那些云朵、风啊、雨啊,它们可不是随便乱来的,背后都有着一套套奇妙的规律呢。

而学习大气科学,就是要去探索这些规律,就像探险家去寻找宝藏一样刺激!在这个培养方案里呀,首先得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打底。

那些物理、化学知识就像是盖房子的砖头,没有它们可不行。

你得搞清楚各种力呀、物质的变化呀,这样才能理解大气是怎么运动和变化的。

然后呢,数学也不能落下。

这可不是随便学学就行的,得钻进去,把那些公式啊定理啊都弄得明明白白。

就好比是有了一把钥匙,能打开大气科学那扇神秘大门。

当然啦,实践也是超级重要的!光在教室里听可不行,得出去看看真正的天空,观察那些气象现象。

去气象站实习,亲手操作那些仪器,感受一下数据是怎么来的。

这就好像你知道了菜谱,还得亲自下厨才能真正做出美味的菜肴一样。

还有啊,计算机技能也不能少。

现在都是大数据时代了,得会处理那些海量的数据呀,分析出有用的信息。

这就像是给你一堆拼图,你得有本事把它们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学习大气科学可不轻松哦,但当你真的搞懂了一个气象现象的原理,或者成功预测了一次天气,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就像你解开了一道超级难的谜题,心里那个美呀!而且哦,大气科学的用处可大了去了。

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能让农业生产更有保障,还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各种便利。

这不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嘛!所以啊,如果你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探索未知有着强烈的欲望,那大气科学绝对是你的菜!别犹豫,赶紧投身到这个神奇的领域中来吧,你一定会收获满满的!相信我,没错的!。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应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成为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业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系统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进行大气探测的技术和分析的基本方法;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学分要求及分配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学分分布表三、修业年限:4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表(一)通识教育课程60学分1.公共必修课程38学分2.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22学分(二)学科基础课程28学分(三)专业课程72学分1.专业核心(必修)课程45学分2.专业选修课程15学分3.综合实践12学分地球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和地球物理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进行地球物理应用、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素质,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为地球物理研究和应用地球物理部门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同时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研究生输送本科人才。

培养要求:通过系统学习数学、物理学以及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现代计算技术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技能;通过现场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用地质学理论解释地球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地震活动的关系,扩展毕业生的知识体系,使之能适应地球物理事业发展的需求。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070601一、专业简介和办学定位专业简介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结构、组成、物理现象、化学反应、运动规律以及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大气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及其与其它圈层的相互作用.此外,还研究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创立于1960年,1978、1993年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专业是中国气象行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的美誉;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国际著名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和高级管理人员。

大气科学专业坚持“学科引领、行业驱动、国际接轨”的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打造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精品课程和教材,整合优质科教资源,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科研创新和实践教学平台,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建成了国内第一、国际知名的大气科学品牌专业。

目前本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江苏省第一批品牌专业和重点专业,连续多年被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武书连)评为A++专业,综合排名全国第一,已成为国内同类专业建设的标杆。

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参照我校大气科学的专业建设,制定了我国大气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向全国高校做示范推广。

办学定位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办学方针和本院人才培养特色定位,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联合国际、国内著名气象科研和业务单位,针对现代气象业务对大气科学专业人才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切实推进“应用型"、“精英型"、“国际型”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面向大气科学科研和业务工作的具有综合素养高,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且实践能力强的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

大气科学拔尖班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拔尖班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拔尖班培养方案以下是一个大气科学拔尖班培养方案的详细模板,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大气科学拔尖班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大气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在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培养要求1.掌握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基础。

2.具备独立从事大气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观测和实验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

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在大气科学领域提出新问题、新方法和新思路。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在多学科交叉的环境中开展工作。

三、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英语等。

2.专业基础课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动力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等。

3.专业核心课程:热带气象学、大气环流、气候动力学、中小尺度气象学等。

4.选修课程:大气化学、气象统计方法、卫星气象学、大气环境等。

5.实践课程:科研训练、实习、毕业论文等。

四、教学安排1.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能力。

2.第二学年:深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开始接触专业核心课程,引导学生进入科研项目。

3.第三学年:全面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参加科研实践,选修部分选修课程。

4.第四学年:完成毕业论文,进行实习和学术交流活动。

五、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采用考试、作业、报告、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2.实践考核:通过实习报告、科研项目报告、毕业论文等方式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综合考核:结合课程成绩、实践表现、学术成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六、培养特色1.实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

2.强化实践能力: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包括实验、观测、数值模拟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国际化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国际视野。

大气科学人才培养目标

大气科学人才培养目标

大气科学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大气科学人才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领域涉及气象、气候、空气质量等多个方面,培养优秀的大气科学人才对于保护环境、预防灾害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科学人才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大气科学涉及物理学、数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人才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够深入理解大气过程的本质。

例如,他们需要了解大气运动、辐射传输、云雾形成等基本原理,以及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解决气候变化、改善空气质量等问题至关重要。

大气科学人才应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

科学研究是推动大气科学发展的关键,人才需要具备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他们需要能够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实验和观测方案,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大气系统的运行机理,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趋势,以及评估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三,大气科学人才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气科学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领域,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

人才需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敢于挑战传统观念,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同时,大气科学问题往往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气象学家、地球科学家、环境科学家等进行紧密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大气问题。

第四,大气科学人才应具备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大气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知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人才需要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手段,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降低农业风险;通过空气质量监测和模型模拟,提供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的科学依据。

大气科学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大气科学问题涉及广泛的社会利益和公共安全,人才需要能够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和问题以简明的语言和方式传达给非专业人士。

此外,大气科学人才还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关注公众的气象安全和环境健康,积极参与公共科普活动,提高社会对大气科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大气科学专业培育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培育方案

大气科学专业培育方案一、培育目标本专业培育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大气科学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把握大气科学大体理论、大体知识和专业技术,受到科学研究和业务工作的初步训练,能够在大气科学等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业务和治理工作的专门人材。

二、培育要求(培育规格)本专业学生要紧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资料信息处置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置和运算机应用的大体技术。

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普遍的科学适应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取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物理、外语、运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大体知识,熟悉地理的基础知识;二、系统地把握大气科学,专门是天气学原理、中国天气、动力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等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把握气象资料处置及应用的大体技术和分析方式;把握短时间气候预测的大体理论和大体方式;了解气候模式和中尺度数值模式及模拟的大体思路与框架;3、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展趋势和应用前景;4、了解现代气象业务和公共气象效劳的最新进展、进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运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把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把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腕获取相关信息的大体方式;能熟练运用运算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6、同意过必然的大气科学研究的训练与实践;具有必然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三、骨干学科:大气科学四、要紧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要紧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概率统计、计算方式、大学物理、理论力学、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与综合观测、流体力学、现代气候学、气象程序设计及画图、热力学;天气学原理、气象统计方式、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进程分析、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短时间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天气学诊断分析、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效劳、气象雷达资料处置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置及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核心课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与综合观测、流体力学、热力学、天气学原理、现代气候学、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进程分析、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统计方式、短时间气候预测、天气预报综合实习、天气会商与讨论特色课程:天气会商与讨论、天气学诊断分析、气象程序设计及画图、气象资料及应用、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效劳、气象雷达资料处置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置及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天气预报综合实习五、要紧实践性环节大气探测实习、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效劳、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六、专业要紧实验大气探测与综合观测、气象程序设计及画图、气象统计方式、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进程分析、数值天气预报、短时间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天气学诊断分析、气象雷达资料处置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置及应用、数值模式与模拟七、大体修业年限:四年八、授予学位:理科学士学位九、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派及毕业要求表1. 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十、专业教学打算运行表(附后)十一、其他说明:无十二、课程体系关联图大气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关联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学生选课时加以分类指导,表中括号中 A、B、C 分别是建议三类学生选择的课程。
5.2 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 除以上三大类型课程学习外,针对不同年级同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排以下教学实践 和科研训练内容,具体包括:
1) 校内课程实习(针对 2-3 年级) 2) 校外产学研基地实习(针对 3 年级) 3) 大地学野外实习(针对 2-3 年级) 4) 暑期学校应用实习计划(针对 3 年级) 5)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针对 2-3 年级)
军事技能课 C(必修 3)
军事理论(2),军训(1)
分层次通修课 D(指选 33)
大学数学(14)、大学英语(8)、计算机信息技术(3)、C 语言与 程序设计(4)、大学体育(4)
2)学科专业课程模块(45 个学分)
课程类别(学分)
课程名称(学分)
学科平台课 E (必修 18)
大学物理(4)、大学物理实验(2)、热力学与统计物理(3)、数学物理方法(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大学化学(2)
专业核心课 F (必修 27)
大气科学概论(3)、地球大气综合探测(3)、流体力学(4)、动力气象(4)、 天气学原理(学基础(3)
441
3)开放选修课程模块 (31 个学分) 和毕业论文(8 个学分)
课程类别(学分)
课程名称(学分)
大气科学专业
2 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必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贯彻“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 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四个融通”人才培养思路,为国家培养具有 理论基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 3 培养目标与思路 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为国家富强 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遵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 明风尚,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化科学知识,为人民服务的从事大气科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研 究、教学和应用的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 按照“拓宽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的培养理念,构建现代大气科学教学体系,培 养高素质、通识性大气科学人才,适应大气科学学科发展的当代趋势,满足我国气象事业发 展的现实需要。按照大气科学学科当代发展趋势,建立“大理学+大地学+专业基础+专业选修” 的课程体系;针对“大气科学”与“应用气象学”专业,形成“基础型”和“应用型”两类 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国家气象事业的现实需求,构建“校内实习+校外产学研基地实习+野外 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统一、基础理论教育和实践应 用教育的统一。 4 培养规格与路径 要求学生系统地、坚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受到严 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的训练;具有一定的本学科的专门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 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有所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具有扎实的数物化基础;2)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 识及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能够较流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 书刊;4)系统地掌握大气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应用技能;5)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 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440
主要以一级学科进行培养,学生应系统学习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天气气候形成和变化 的规律以及天气、气候的分析预报原理;学习大气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大气成份 和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大气环境的基本过程和理论;学习大气探测尤其是 现代大气探测手段的原理和方法。
针对“大气科学”和“应用气象”专业,实行“基础型”和“应用型”的两类人才分流 培养模式。按院招生,前两年不分专业,所有学生按“大理学+大地学”的教学计划进行拓宽 基础培养(其中,每年选送 20 名左右新生进校匡亚明学院学习,强化基础);后两年分专业, 分别按“基础型”和“应用型”两类模式培养,专业核心课相同,专业选修课按基础和应用 两类人才模式设置。对大气科学专业的基础型学生要求具有更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和外语水平, 对大气科学的前沿知识有更广泛的了解,并具有初步的独立科研能力,为高层次人才培养输 送优秀生源;对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应用型学生要求具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能熟练应用专 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分析和研究气象业务问题,掌握现代气象业务自动化技术,为业务 部门输送合格的人才。
大气科学学院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1 学院介绍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历史悠久,是我国气象教育的发祥地。可追溯到 1920 年著名气象 学家竺可桢先生在国内最早开设现代气象学课程和培养现代气象人才、1930 年建立的国内第 一个气象学专业和 1944 年建立的国内第一个气象学系。新中国成立后,历经近 60 年的建设 和发展,承担完成了国家和地方大量科研任务,在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 大量创新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气象科技人才和 业务骨干(其中 8 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已成为我国大气科学研究和高层 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其中“气象学”二级学科点从 1988 年就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在 2002 年和 2007 年的两轮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排名国内同类学科第一,“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 境”二级学科点在 2007 年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大气科学学院在原大气科学系基础上于 2008 年成立,下设气象系和大气物理系。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在 2009 年教育部的评估中位居于 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第一。 本院具有一个完整的包含本科、硕士和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大气科学、应用气象 学二个本科专业,其中大气科学专业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 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约 90-100 名。拥有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 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气 候系统与气候变化)。每年招收约 30-40 名硕士研究生和 20 名博士研究生(包括硕博连读和 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博士)。 本院拥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知名教授和优秀中青年学者组成的学术思想活跃、结构合 理、在国内外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师资队伍。现有中科院院士 2 人,教授 13 人,其中 50 岁以 下教授 11 人;副教授 12 人,其中 40 岁以下副教授 10 人;高级工程师(实验系列教师)2 人;讲师 11 人,工程师(实验系列教师)3 人;思想政治系列教师 5 人。在 36 名专任教师中 具有博士学位的 34 人,其中 15 位为国家留学回国人员。 本院已建有“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 “南京大学全球变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灾害研究中心”以及“大气环境研究中心”等研 究机构。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在中尺度天气、大气环流与季风、 短期气候变率与预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和数值模拟、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及大 气探测等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和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和国 家科学技术奖。已形成浓厚活跃的学术气氛,开展了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合 作研究、派出留学与进修、接收外国留学生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形式同国内外诸多高校和科
442
6) 暑期学校科研训练计划(针对 3 年级) 7) 暑期学校学术讲座计划(针对 2-3 年级) 8)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针对 4 年级) 5.3 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学生毕业时要求总学分达到 150 分,其中必修课 72 学分,选修课 78 学分。 6 分流机制和准入准出标准 6.1 分流机制 本科生培养分为院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三个阶段,通过专业分流实现学生从院 系培养到专业培养阶段的过渡。专业分流充分贯彻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的教学理念, 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以开放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 本科生按照院系招生进入学院后,在入学初期选择部分同学(20 名左右)进入匡亚明学 院,按照匡亚明学院培养方案进行课程选择和学习通识通修课程及学科平台课程,其余同学 按照大气科学学院培养方案进行课程选择和学习通识通修课程及学科平台课程。在第 4 学期 末,所有同学参加大气科学专业与应用气象专业的分流。分流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成立专业分流工作小组,由分管学生或教学工作的副书记或副院长主持,各专业负责人、 系主任及有关教师参加。该小组主要负责制定本院系各专业分流办法,审核申请专业分流者 的资格和条件,组织专业分流考核等工作;所有工作流程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 正审核或考核的原则。 2)自主选择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同时须做好对学生的分流指导和提供咨询等工作,通过发布学 习指导手册、组织师生交流、安排学习导师等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志向,实施分类指导。 3)遵照志愿与宏观调配相结合 在实施专业分流过程中,可在遵照学生志愿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宏观调配(例如设置各专 业接收总人数上限),各专业对外院系学生开放平均不低于 15%的比例以满足跨院系分流的需 求。 6.2 专业准入准出标准 所谓专业准入,即学生在不同年级分流到某专业的最低先修课程要求,主要以通识通修 模块课程和学科专业模块中的 E 类课程为主;所谓专业准出,即学生从分流专业获得学士学 位的最低学科专业模块课程要求;在达到专业准出标准的前提下,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化模块 实行多元培养。个性化模块分 A,B,C 三类,模块 A 针对专业学术类人才,模块 B 针对交叉 复合类人才,模块 C 针对就业创业类人才。 6.2.1 大气科学专业 大气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深厚大理学、大地学基础的大气科学栋梁之才,培养能够适
学校应用实习(1,C)
毕业论文(必修 8)
毕业论文(可跨专业)
注:1.《走进风雨》、《气候与全球变化》、《大气湍流与空气污染》是新生研讨课,针对一年级学生开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