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5
2
第二章化学平衡
2.1 化学平衡常数: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定律;经验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平衡常数;转化率。
2.2 化学平衡常数和自由能变:等温方程;
化学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
2.3 化学平衡移动:压力、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9.3制备:单质制备、氧化物的制备、各类钡盐制备
9.4离子的配位性;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9.5专题:对角线规则;R-OH规则;离子性盐类溶解度的判断标准;盐类的热稳定性
4
3
第十章硼族元素、碳族元素
10.1硼族元素、碳族元素的通性:价层电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10.2硼族缺电子性及成键特征:AlCl3的二聚与缺电子性;BX3的成键特点与路易斯酸性;硼烷的成键特点及反应性;缺电子化合物的加和性
二、教学基本要求
较系统、全面地学习各族元素重要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存在、制备、结构特点、性质及其规律性变化和重要应用。并在原理的指导下,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理解化学变化基本特征,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溶解性、热稳定性、配位能力等特性及典型反应。要求同学们,学会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接受初步科学研究素养的熏陶,培养良好的科研态度,培养自学、探究的能力,锻炼批判性思维,会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2.4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12.5钠硫蓄电池;锂硫电池
12.6专题:S2-、SO32-、S2O32-、SO42-的分析鉴定;酸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氢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含氧酸的热稳定性及氧化还原性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大纲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先修课程080027 开课学期学科类通修课程无无机化学〔一〕Inorganic ChemistryⅠ第一学期学分/周学时3/4选用教材 1.《无机化学》〔上册〕〔第 2 版〕宋天佑,程鹏,王杏乔等,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编,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 年9 月第2 版。
2.《General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Modern Application》第 8版, Ralph H. Petrucci,William S. Harwood,F.Geoffrey Herring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
主要参考书 1.《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其次版〕史启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根底化学》〔上〕〔其次版〕朱欲贞、顾达、黑恩成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3.《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其次版〕,徐家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无机化学是化学系主干根底课之一。
通过无机化学学习,使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培育自主学习力量、抽象思维和创性思维的力量,并为后续课程供给必要的理论根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争辩,理解和把握原子构造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构型、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响速率、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复原反响的特点和根本规律。
二、教学根本要求1.初步了解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响速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原理。
2.初步把握原子核外电子构型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共价小分子构型推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3.运用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氧化复原平衡的一些根本概念、原理进展相关计算。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章或节主要内容学时安排绪论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初步1.1热力学根本概念: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第肯定律。
1.2热化学:化学反响的热效应;恒容反响热Q和恒压反响热ρ1Q ;焓与反响焓变ΔH;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几种反响焓5ν的计算方法:盖斯定律、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响焓、由燃烧热计算反响焓、由键能估算反响焓。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引言:无机化学实验是学习无机化学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进行实验操作,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本大纲旨在规范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充分的知识与技能。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项目,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验操作的观察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项目1:酸碱中和滴定实验a. 实验目的: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原理,掌握酸碱溶液的滴定方法和指示剂选择。
b. 实验操作:准备酸碱溶液,使用标定溶液进行滴定,确定滴定终点。
2. 实验项目2:沉淀反应实验a. 实验目的:了解沉淀反应的原理,掌握沉淀反应的观察与分离技巧。
b. 实验操作:准备反应物溶液,观察反应产物的形态和性质。
3. 实验项目3:气体生成与收集实验a. 实验目的:熟悉气体生成与收集的基本原理,掌握气体收集与测定的方法。
b. 实验操作:通过反应制备气体,进行气体收集和测定。
4. 实验项目4:络合反应实验a. 实验目的:了解络合反应的特性,掌握络合反应的制备和观察方法。
b. 实验操作:准备络合反应体系,观察络合物的形成和性质。
三、实验要求: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应提前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2. 安全注意事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佩戴实验室所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注意实验室安全规范。
3. 实验数据记录:学生应准确、规范地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四、实验考核:1. 实验操作能力:学生根据实验要求独立操作,准确完成实验步骤。
2. 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3. 实验报告撰写能力:学生能够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准确、清晰地叙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设备与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准备以下实验设备和试剂:实验设备:烧杯、容量瓶、滴定管、集气瓶、显微镜等。
实验试剂:酸、碱、金属盐、指示剂等。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中文名称:无机化学实验英文名称: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授课对象:中西医结合学院学生学时数: 25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课考核方式:考查二.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无机化学实验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试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习并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继的课程及将来的工作和科研打下基础2.知识要求⑴通过实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
⑵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和使用方法。
⑶掌握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⑷掌握一般溶液的配制方法。
⑸掌握摩尔气体常数、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醋酸解离常数、化学反应速率常数、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⑹掌握无机化合物制备中的蒸发、浓缩、结晶、吸滤等基本操作。
3.能力要求具有独立选择和使用仪器进行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能力。
达到能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课程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25学时,其中基础知识2学时,其余为实验学时。
2.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3.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难点:无机化合物制备中的蒸发、浓缩、结晶、吸滤等基本操作。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
5.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基础化学实验》(上册) (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实验),吉林大学,徐家宁、门瑞芝、张寒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主要参考书:《无机化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基础化学实验教程》古风才、肖衍繁、张明杰、刘炳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基础化学实验》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合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四.大纲说明1.必要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方式、范围、程度、要求的说明:⑴实验课前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基本原理,了解仪器构造和操作规程,熟悉实验内容,明确要测量和记录的数据。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课堂表 现等
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 的考核
教材选用
选用原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 教学大纲要求,选择符合课程定 位和特点的教材。
选用范围:可以选择国家级规划 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省级优 秀教材等高质量教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的 应用:展示化学反应过程、
实验操作演示等
网络教学
教学方法:在线视频教学、实时互动、作业提交等 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程管理、在线测试、讨论区等 优势:方便灵活、资源丰富、提高教学效率 适用范围:适用于远程教育、在线课程等
பைடு நூலகம்
评价方式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 完成并进行评价
单击添加标题 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评价与考核
课程性质与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资源与教材
课程性质
强调实验和实践能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
注重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 用的结合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做好准备。
选用标准:教材内容应符合教学 大纲要求,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选用审核:在选用教材时应经过 教研室和学院审核,确保选用教 材的质量和适用性。
参考书籍
《无机化学》第 四版,高等教育 出版社
《分析化学》第 六版,高等教育 出版社
《无机及分析化 学实验教程》第 二版,科学出版 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进行无机化学实验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无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和项目任务。
三、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1.1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3 离子反应与配位化学2.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2.1 酸碱与盐2.2 氧化还原反应2.3 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3. 无机化学实验3.1 基本实验操作技术3.2 常用无机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3.3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4. 应用无机化学4.1 无机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2 无机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4.3 无机化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互动:通过教师讲解基本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实时互动答疑。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 讨论与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问题解决思路。
4. 课外习题:布置课外习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占比: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质量等。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验评估:考察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无机化学》,作者:李傲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无机化学实验教程》,作者:张强,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09031028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开课单位:药学院化学学科学分:6 总学时:120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48先开课程:无授课对象:药学、药物制剂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执笔人:杨怀霞编写日期:2009年8月28日前言【开设目的】《无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的基本规律,熟悉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理论,理解s区、p区、d区、ds区主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绪论【目的要求】了解该课程发展史,发展方向,内容安排,与药学的关系。
掌握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教学内容】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化学与药学的关系,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一章溶液【目的要求】掌握溶液浓度的五种表示法:质量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
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四个性质,了解离子强度,活度,活度系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溶液的浓度,稀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在水中的存在状态。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目的要求】掌握状态函数的特点;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吉布斯能的定义,会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吉布斯能变,标准吉布斯能变。
熟悉反应过程的熵变计算,利用吉布斯公式能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热力学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热力学常用术语:体系、环境、过程、途径、状态函数、热、功。
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盖斯定律;焓、熵、吉布斯自由能及反应的自发性。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目的要求】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碰撞理论及过渡状态理论。
【基本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第四章化学平衡【目的要求】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平衡常数的书写规则,Kp与Kc的关系,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的关系及有关计算。
熟悉利用平衡常数求转化率的计算,理解浓度、温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标准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的关系,多重平衡。
浓度、温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五章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目的要求】在化学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掌握一元弱酸、弱碱溶液电离平衡及计算,多元弱酸的分级电离及近似计算,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掌握缓冲溶液的原理、配制方法和有关计算。
熟悉质子论对酸碱的定义,了解酸碱电子论。
掌握溶度积的基本概念以及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能够应用溶度积计算并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沉淀的转化、分布沉淀。
理解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与同离子效应、Ksp 值的关系,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内容】水的电离及pH 、Kw的概念,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及有关计算,酸碱质子论,电子论。
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配制方法及有关计算。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换算,溶度积规则。
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分步沉淀的条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自学。
第六章氧化还原【目的要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掌握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方法。
掌握电极电位的概念,如原电池、电池符号、电极反应、标准氢电极及电极电位。
熟悉浓度、沉淀、酸度等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掌握应用电极电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程度及有关计算,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应用。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方法,电极电位的概念:原电池、电池符号、电极反应、标准氢电极及电极电位。
氧化还原平衡、浓度、沉淀、酸度等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自学。
第七章原子结构【目的要求】掌握四个量子数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关系,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级,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对多电子原子能级的影响。
熟练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熟悉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的意义及其在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玻尔的氢原子模型、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多电子原子结构: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结构和周期表、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八章分子结构【目的要求】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和性质,了解经典路易斯学说、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能够应用处理第一、二周期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和离子的磁性、键极性、分子极性。
熟悉各种分子间作用力、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之影响因素,了解晶体的结构类型。
【教学内容】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和性质,经典路易斯学说、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等共价键理论。
分子的磁性、极性;分子间作用力;离子的极化作用,晶体的结构。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目的要求】掌握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和命名;熟悉配合物的的价键理论,了解晶体场理论,能够解释配离子或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磁性。
掌握配位平衡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有关计算。
了解生物体内的配合物及配合物药物。
【教学内容】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和命名。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
配位平衡常数、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
生物体内的配合物及配合物药物。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自学。
第十章非金属元素【目的要求】掌握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和硼族元素的通性,并能够运用有关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理论解释之。
熟悉各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重要性质、主要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了解有关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应药物。
【教学内容】卤素的通性、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含氧酸及其盐、拟卤素等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卤素离子的分离和鉴定,生物学效应和相应药物,无机含氧酸的性质与结构。
氧族元素的通性,氧、硫、硒及其化合物,离子的分离、鉴定,生物学效应及相应药物。
氮族元素的通性,氮、磷单质及其化合物,离子的分离和鉴定,生物学效应和相应药物,无机含氧酸盐类的热分解。
碳族元素和硼族元素的通性,碳、硅、硼单质、化合物及其离子的分离、鉴定,生物学效应及相应药物。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十一章金属元素【目的要求】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的通性,其氧化物、氢氧化物及盐类的重要性质,掌握铝、砷、锑、铋的重要化合物。
熟悉钠、钾、镁、钙、钡、铝、砷、锑、铋等离子的鉴定,了解其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了解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类和分布,物理、化学通性。
【教学内容】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类和分布,物理、化学通性。
碱金属:通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及盐类的重要性质,碱金属配合物;钠、钾离子的鉴定,有关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碱土金属:通性,氢氧化物及盐类的重要性质,镁、钙、钡离子的鉴定,有关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铝、砷分族:铝、砷、锑、铋的重要化合物及离子鉴定,了解其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第十二章过渡元素【目的要求】掌握 d区、ds 区元素价电子层构型特点与该区元素共性的关系,理解d区元素和ds区元素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的差异。
熟悉铬、锰、铁、铂、铜、锌、汞等元素单质、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离子的鉴定。
了解d区及ds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过渡元素的电子层结构特征、基本性质变化特征、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学效应。
铬、锰、铁、铂、铜、锌、汞等元素的单质性质、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离子鉴定、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教学方式】课程讲授、实验。
教材:《无机化学》张天蓝主编 ISBN 978-7-117-08880-O/R 8881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第5版,单价:36.00元实验教材:《基础化学实验》:自编参考文献及书目:《无机化学》铁步荣主编 ISBN 7-03-010343-2/R 科学出版社 2002 单价:28.00 元《无机化学》武汉大学等校编 ISBN 7-04-004880-9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4 单价:20.20 元相关网站: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大学课程中的第一门化学课,也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
内容主要包括普通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两大部分,本课程总学时为120,其中理论授课72学时,实验48学时,学分6.0。
无机化学是化学领域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内容极其广泛。
现代无机化学是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碳的大部分化合物除外)的制备、组成、结构和反应的实验测试和理论阐明。
无机化学是一个近年来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如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无机固体化学、无机纳米材料等,同时它与药学关系密切,如许多新型药物的合成和应用,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无机化学过程,都离不开无机化学知识。
在本课程中将介绍动力学、热力学基础知识,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等四大平衡理论,以及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及基础元素化学。
无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学习中要切实重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养成正确规范的良好习惯。
该课程的学习对药学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仅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也是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