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 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
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
27
最后、感谢您的到来
· 讲师: XXXX
· 时间:202X.XX.XX
28
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G=A+D+I
VG = VA + VD + VI P=A+D+I+E
VP = VA+VD+VI+VE 16
cc
0 dc Cc
CC
ac
ac
dc 0 无显性 ,加性效应
dc ac 部分显性 dc ac 完全显性 dc ac 超显性
17
二、几种常用群体的方差分析 P1、P2和F1是不分离世代,群体内个体 间无遗传差异,所表现出的不同都是 环境因素引起的。故:
(2)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3)各个等位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或无显性,或增效和减效作用
(4)各基因作用是累加性的
6
例如小麦子粒颜色的遗传动态
P
红R1R1R2R2 白r1r1r2r2
F1
R1r1R2r2 红
F2 1
4
6
4
1
4R 3R 2R
1R
0R
深红 中深红 中红 淡红 白色
7
P 红R1R1R2R2R3R3 白r1r1r2r2r3r3
F1
R1r1R2r2R3r3 红
F2 1 6 15 20 15 6 1
6R 5R 4R 3R 2R 1R 0R
最深红 深红
中红 淡红 白色
8
由于F1产生1/2R和1/2r的♀、♂配子 ,则F2表现型为:
(1/2R+1/2r)2
当性状由n对独立基因决定时,则 F2表现型频率:
(1/2R+1/2r)2n
9
多基因控制 的性状一般 均表现数量 遗传的特征
10
借助于分子标记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QTL)作图技术,已经可以在分子标
记连锁图上标记出单个基因位点的位
置,并确定其基因效应:
主(效)基因:效应明显的基因
微效基因:效应微小的基因
修饰基因:增强或削弱其他主基因对
表现型的作用
(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
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遗传性状:
质量性状:表现型具有 不连续的变异
数量性状:表现型具有 连续的变异
3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一、数量性状的特征
(1) 连续性变异,不 能明确分组,用 统计学方法分析
(2)易受环境条件的 影响而发生变化
(3)存在基因型与环 境的互作
玉米穗长遗传
4
图 8-2 玉米4个品种在3个环境中的产量表现5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解释
为什么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
1909年Nilson-Ehle提出多基因假说:
(1) 数量性状受许多彼此独立的基
因作用,每个基因作用微小,
但仍符合孟德尔遗传
24
第五节 数量性状基因座
数量性状是由众多基因控制的。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分子标 记技术的成熟,已经可以构建各种作 物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在此基础上 ,发展起来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的定位方法。 可以估算数量性状的基因位点数目、 位置和遗传效应- QTL定位。
25
Q&A
人人思考,大声说出
14
基因型值可进一步剖分为3个部分:
G AD I
加性效应,A: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 的累加效应,可固定的分量
显性效应,D: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 效应, 属于非加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 I: 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 互作用, 属于非加性效应
15
加性-显性模型
G=A+D P=A+D+E
VG = VA + VD VP = VA+VD+VE
21
小麦抽穗期的hN2=72%, 两亲本 的 平 均 表 型 方 差 为 10.68 , F2 表 型方差为 40.35。
求:VE VA VD hB2
22
1. (1) 不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的遗传率比 较
2. 高,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则较低; (2) 变异系数小的性状遗传率高,变异系
数大的则较低; (3) 质量性状一般比数量性状有较高的遗
及与环境的互作)
11
三、超亲遗传 后代性状表现超过某一亲本的现象。 可用多基因假说解释:
早熟a1a1a2a2A3A3×A1A1A2A2a3a3晚熟 ↓
A1a1A2a2A3a3 ↓
A1A1A2A2A3A3……a1a1a2a2a3a3
更晚熟
更早熟
12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 统计方法
平均数 xx1x2x3 xn x
VP1=VE VP2=VE VF1=VE
VE=VF1
=1/2(VP1+VP2)
=1/3(VP1+VP2+VF1)
=1/4VP1+1/2VF1+1/4VP2
18
VF2=VG+VE =VA+VD+VE =VA+VD+VI+VE
VB1+VB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A+2VD+2VE
VA=2VF2-(VB1+VB2)
19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遗传率(力): 遗传方差在总方差(表型 方差)中所占的比值,作为杂种后代 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广义遗传率hB2 =
VG VP
× 100%
= VF2- VE × 100% VF2
20
狭义遗传率hN2 =
VA VP
× 100%
=
VA
×100%
VA+VD+VI+VE
= 2VF2-(VB1+VB2) ×100% VF2
传率; (4) 性状差距大的两个亲本的杂种后代,
一般表现较高的遗传率; (5) 遗传率并不是一个固定数值,对自花
授粉植物来说,它因杂种世代推移而23
基因加性方差是可固定的遗传变异 量,可在上、下代间传递,所以, 凡是狭义遗传率高的性状,在杂种 的早期世代选择有效; 反之,则要在 晚期世代选择才有效。
n
n
方差 V/S2 V
xx 2
n1
V
x2
x2
n
n 1
标准差S S xx2 n 1 13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和方差分析
一、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表现型值:对个体某性状度量或观测 到的数值,是个体基因型在一定条件 下的实际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 作用的结果
P - 表现型值 G - 基因型值 E - 环境离差 则 P = G + E VP = VG + VE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 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
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
27
最后、感谢您的到来
· 讲师: XXXX
· 时间:202X.XX.XX
28
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G=A+D+I
VG = VA + VD + VI P=A+D+I+E
VP = VA+VD+VI+VE 16
cc
0 dc Cc
CC
ac
ac
dc 0 无显性 ,加性效应
dc ac 部分显性 dc ac 完全显性 dc ac 超显性
17
二、几种常用群体的方差分析 P1、P2和F1是不分离世代,群体内个体 间无遗传差异,所表现出的不同都是 环境因素引起的。故:
(2)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3)各个等位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
或无显性,或增效和减效作用
(4)各基因作用是累加性的
6
例如小麦子粒颜色的遗传动态
P
红R1R1R2R2 白r1r1r2r2
F1
R1r1R2r2 红
F2 1
4
6
4
1
4R 3R 2R
1R
0R
深红 中深红 中红 淡红 白色
7
P 红R1R1R2R2R3R3 白r1r1r2r2r3r3
F1
R1r1R2r2R3r3 红
F2 1 6 15 20 15 6 1
6R 5R 4R 3R 2R 1R 0R
最深红 深红
中红 淡红 白色
8
由于F1产生1/2R和1/2r的♀、♂配子 ,则F2表现型为:
(1/2R+1/2r)2
当性状由n对独立基因决定时,则 F2表现型频率:
(1/2R+1/2r)2n
9
多基因控制 的性状一般 均表现数量 遗传的特征
10
借助于分子标记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QTL)作图技术,已经可以在分子标
记连锁图上标记出单个基因位点的位
置,并确定其基因效应:
主(效)基因:效应明显的基因
微效基因:效应微小的基因
修饰基因:增强或削弱其他主基因对
表现型的作用
(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
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遗传性状:
质量性状:表现型具有 不连续的变异
数量性状:表现型具有 连续的变异
3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一、数量性状的特征
(1) 连续性变异,不 能明确分组,用 统计学方法分析
(2)易受环境条件的 影响而发生变化
(3)存在基因型与环 境的互作
玉米穗长遗传
4
图 8-2 玉米4个品种在3个环境中的产量表现5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解释
为什么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
1909年Nilson-Ehle提出多基因假说:
(1) 数量性状受许多彼此独立的基
因作用,每个基因作用微小,
但仍符合孟德尔遗传
24
第五节 数量性状基因座
数量性状是由众多基因控制的。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分子标 记技术的成熟,已经可以构建各种作 物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在此基础上 ,发展起来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的定位方法。 可以估算数量性状的基因位点数目、 位置和遗传效应- QTL定位。
25
Q&A
人人思考,大声说出
14
基因型值可进一步剖分为3个部分:
G AD I
加性效应,A: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 的累加效应,可固定的分量
显性效应,D: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 效应, 属于非加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 I: 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 互作用, 属于非加性效应
15
加性-显性模型
G=A+D P=A+D+E
VG = VA + VD VP = VA+VD+VE
21
小麦抽穗期的hN2=72%, 两亲本 的 平 均 表 型 方 差 为 10.68 , F2 表 型方差为 40.35。
求:VE VA VD hB2
22
1. (1) 不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的遗传率比 较
2. 高,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则较低; (2) 变异系数小的性状遗传率高,变异系
数大的则较低; (3) 质量性状一般比数量性状有较高的遗
及与环境的互作)
11
三、超亲遗传 后代性状表现超过某一亲本的现象。 可用多基因假说解释:
早熟a1a1a2a2A3A3×A1A1A2A2a3a3晚熟 ↓
A1a1A2a2A3a3 ↓
A1A1A2A2A3A3……a1a1a2a2a3a3
更晚熟
更早熟
12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 统计方法
平均数 xx1x2x3 xn x
VP1=VE VP2=VE VF1=VE
VE=VF1
=1/2(VP1+VP2)
=1/3(VP1+VP2+VF1)
=1/4VP1+1/2VF1+1/4VP2
18
VF2=VG+VE =VA+VD+VE =VA+VD+VI+VE
VB1+VB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A+2VD+2VE
VA=2VF2-(VB1+VB2)
19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遗传率(力): 遗传方差在总方差(表型 方差)中所占的比值,作为杂种后代 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广义遗传率hB2 =
VG VP
× 100%
= VF2- VE × 100% VF2
20
狭义遗传率hN2 =
VA VP
× 100%
=
VA
×100%
VA+VD+VI+VE
= 2VF2-(VB1+VB2) ×100% VF2
传率; (4) 性状差距大的两个亲本的杂种后代,
一般表现较高的遗传率; (5) 遗传率并不是一个固定数值,对自花
授粉植物来说,它因杂种世代推移而23
基因加性方差是可固定的遗传变异 量,可在上、下代间传递,所以, 凡是狭义遗传率高的性状,在杂种 的早期世代选择有效; 反之,则要在 晚期世代选择才有效。
n
n
方差 V/S2 V
xx 2
n1
V
x2
x2
n
n 1
标准差S S xx2 n 1 13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和方差分析
一、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表现型值:对个体某性状度量或观测 到的数值,是个体基因型在一定条件 下的实际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 作用的结果
P - 表现型值 G - 基因型值 E - 环境离差 则 P = G + E VP = VG + 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