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处理原则
(整理)第六章 发热
第六章 发热复习提要一、概念1.发热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
2.过热 体温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出现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当体温调节机构失调或者调节障碍引起机体被动性的体温升高时,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以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这种现象称之为过热。
3.体温升高4. 体温升高不超过38℃ 低热体温升高38~39℃ 中等热体温升高39~40℃ 高热体温升高>41℃ 过高热二、发热的原因和机制致热原与激活物致热原 引起恒温机体发热的物质称为致热原。
分为外源性致热原和内生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 能够激活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并使其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
发热激活物的种类和性质细菌及其毒素 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病毒和其它微生物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或柯萨奇病毒,螺旋体或真菌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 硅酸盐结晶和尿酸结晶抗原抗体复合物体温升高(>0.5℃)生理性体温升高 病理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类固醇睾丸酮淋巴因子内生致热原(EP)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类:有单核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肝星状细胞、脾巨噬细胞等。
肿瘤细胞:骨髓单核细胞性肿瘤细胞、白血病菌细胞、霍奇金淋巴肉瘤细胞、肾细胞癌细胞。
其它细胞:郎汉氏细胞、表皮角化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肾小球膜细胞等。
内生致热原的种类和性质内生致热原是一组内源性的不耐热的小分子蛋白质。
加热70℃20min即可破坏其致热活性。
各种蛋白水解酶均能破坏其致热性。
EP表现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其致热性在某些种系动物中呈现有交叉反应。
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白细胞介素-6(IL-6)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下丘脑终板血管区神经元的作用内生致热原的直接作用内生致热原的作用方式通过中枢介质的参与,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临床案例:发热
临床案例:发热发热⼀、病历资料1.观病史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发热、咳嗽1⽉余"就诊。
患者1⽉前⽆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7.5~38.5℃,咳嗽,咯少许⽩痰,⽆咯⾎、盗汗、头痛、畏寒,⽆黄染,⽆咽痛,⽆恶⼼、呕吐,⽆腰酸、腰痛,⽆⾎尿,⽆尿频、尿急,⽆关节痛。
在社区卫⽣服务中⼼就诊检查发现⾎常规:WBC12.6×10/L,N82.0%。
胸⽚检查提⽰:左下肺少许斑⽚状影,诊断"左下肺炎"。
给予头孢呋⾟3.0g⼀天两次静滴治疗及复⽅⽢草合剂等对症治疗。
⽤药3天后,体温略有下降,37.0~37.5℃,继续给予头孢呋⾟静滴治疗1周后,咳嗽症状略有改善,但患者再次出现发热,37.5~38.0℃,伴有咳嗽,⽆咯⾎、咳痰,发热时伴有下肢乏⼒。
为进⼀步诊治来社区卫⽣服务中⼼就诊。
发病以来,睡眠⽋佳,⾷欲⼀般,精神尚可,⼆便正常,体重明显减轻,半年内体重减轻4kg左右。
2.既往史否认结核病、伤寒、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重⼤⼿术史,否认药物⾷物过敏史。
否认⾼⾎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
否认冶游史,已婚已育,育1⼦,有烟酒史30年,20⽀/3天,少量饮酒,以饮黄酒为主。
否认家族中存在糖尿病、⾼⾎压、结肠癌等遗传家族病史。
3.体格检查T38.0℃,P91次/min,R18次/min,BP126mmHg/74mmHg。
神清,⽓平,⽪肤、结膜⽆明显瘀点、瘀斑。
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
咽⽆充⾎。
双肺呼吸⾳粗,左下肺闻及少量⼲湿啰⾳。
HR91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
腹平软,⽆压痛,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肠鸣⾳3~5次/min。
四肢关节⽆明显肿⼤及畸形,可见杵状指,四肢肌⼒肌张⼒正常,⽣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4.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常规检查:RBC4.2×10/L,Hb135g/L,PLT161×10/L,WBC12.6×10/L,N82%,LY12%,MO3.1%,E1.9%。
儿童发热处理原则
新生儿期常见的致病菌
早期发病 <7 天
✓B族链球菌 ✓大肠杆菌 ✓李斯特菌 ✓肠道杆菌 ✓肠道球菌 ✓绿色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嗜血流感杆菌 ✓单纯疱疹病毒
迟缓发病 >7 天
✓B族链球菌
✓李斯特菌 ✓肠道杆菌
✓肺炎链球菌
对症治疗的选择
物理降温:宽衣松裹\温水擦浴\不用 酒精\不用冰敷
虽然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基础上;联合温水 擦浴;并没有更好的退热效果;却会明显增加 患儿不适感;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 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
✓单纯疱疹病毒 ✓流脑双球菌
新生儿期感染的危险因素
早产儿 胎膜早破 > 12 小时 绒毛膜羊膜炎或产妇产前发热 泌尿系感染 多胎妊娠 缺氧 Apgar score < 6 贫穷或母亲年龄<20岁 ➢ 1/3-1/2新生儿感染并无明显危险因素
新生儿期感染的危险因素
筛查指标: 白细胞<5.0×109/L 或 >20×109/L; 多核细胞 <4×109/L; >10×109/L 血小板<100×109/L; C反应蛋白>10mg/L; 肝功能指标升高
选择2
血、尿培养
24小时后重新评 估
29-90天婴儿发热的诊断要点
婴儿发热后就诊的时机和临床表现是关键
❖ 婴儿发热并且表现中毒性外表 ✓ 收住院 ✓ 全套婴儿感染系统诊治 ✓ 静脉抗生素;氨卞青 + 头孢噻肟;
❖ 婴儿发热表现健康并无中毒性外表 ✓ 满足Rochester 标准 ✓ 门诊治疗较为“安全”
儿童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舒服程度:安静;焦虑;害羞 健康状态:正常;有病表现;萎靡不振 活动水平:安静;警觉;活跃;烦躁 外表:整洁;不整洁 行为和态度:高兴;悲伤;易激惹;好斗 体质:超重;体重低;个子矮;个子高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正常;肥胖
发热的护理措施
饮食调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半流质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患者身体或用冰袋敷在头部、腋窝等处。
中度发热护理措施
01
休息
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过度活动。
02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3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适当使用退热药物,如口服或肛门给药。
02
发热的护理原则
观察体温变化
1 2
使用体温计
使用水银或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注意测量时 间,一般测量时间为5-10分钟。
观察热型
记录发热类型、发热持续时间、最高体温等, 有助于判断病情。
3
观察伴随症状
发热时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呕 吐、腹泻等。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多饮水
01
发热时身体水分消耗增加,应多饮水以补充水分。
高热护理措施
休息
让患者保持绝对安静,避免过度活动。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 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物理降温
用冰袋敷在头部、腋窝等处,或用酒精 擦拭身体。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 等药物治疗。
超高热护理措施
紧急处理
观察病情
立即就医,采取紧急降温措施,如冰敷、酒 精擦拭等。
适量进食
02
发热时食欲减退,可适量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稀饭、汤
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意电解质补充
03
发热时易出汗,应注意补充电解质,如食盐、小苏打等。
饮食与休息
饮食调整
发热时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发热的急救处理原则
发热的急救处理原则
一般情况看下,发热的处理原则是补充水分、降温、使用退热药物、排除感染、休息和调节、密切观察等措施。
具体措施根据病因不同、体温水平和患者的年龄及病情程度来综合考虑,因人而异。
1、补充水分:发热时身体的水分流失增加,需要多喝水,以防止脱水。
2、降温:在高热、出现不适或危险症状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擦浴或敷湿毛巾在额头、手腕和腋窝等处。
但要避免用冷水或冰敷,以免引起急性温度变化导致其他问题。
3、使用退热药物:可以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羚羊角颗粒等,能有效调节体温,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感。
4、排除感染:如发热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感染引起的,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遵医嘱口服头孢拉定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罗红霉素分散片等药物,能消除炎症,控制感染。
5、休息和调节: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也有助于缓解发热不适。
6、密切观察:对高热或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找出发热的确切原因。
如发热伴随有严重症状,如持续高热、呼吸急促、意识模糊、抽搐等,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反应,但也可能是某种潜在疾病的表现,因此要谨慎对待,
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呼吸道感染紧急处理预案及流程
呼吸道感染紧急处理预案及流程为了有效应对呼吸道感染的紧急情况,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及流程。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科室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紧急处理。
一、呼吸道感染诊断1.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2.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病原体检测阳性。
3. 影像学检查:肺部阴影、肺实变等。
二、紧急处理原则1. 立即隔离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2. 给予充分氧气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
3. 积极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
4. 对症治疗,如降温、止咳、化痰等。
5.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危急值预警。
三、紧急处理流程1. 发现呼吸道感染患者,立即报告医生。
2. 医生到达现场,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3. 给予患者氧气支持,如有呼吸困难,及时气管插管。
4. 采集病原体样本,送检。
5. 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6. 对症处理,如给予退热药、止咳药、化痰药等。
7. 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等。
8. 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氧气支持,直至停用。
9. 病原体清除,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方可出院。
四、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扩散。
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4.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本预案及流程旨在为呼吸道感染紧急处理提供规范化指导,便于医护人员快速、准确地采取措施,降低患者病死率。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医院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治疗效果。
发热(6版)
概 述
正常体温范围
腋下
口腔
36.0 ℃ ~37.0℃
36.3 ℃ ~37.2 ℃ 36.5 ℃ ~37.7 ℃
直肠
体温的生理性波动
• 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一般<1℃,下午> 上午,运动、进餐后体温可稍升高。 • 女性略高于男性(0.3℃),月经前及妊娠期
体温可稍升高。
• 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
概述
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呼吸系统
血温升高 血 pH值 CO2
呼吸加 深加快
改善氧供 促进散热
过度 通气 呼碱
消化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 副交感神经抑制 水分蒸发 食欲不振、腹胀、便秘 消化液 酶活性
(三)防御功能变化
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1.抗感染能力的改变:
一定高温能灭活对热比较敏感的微生物 发热时,免疫细胞功能加强 发热也可以降低NK细胞的活性
轻度发热--头痛、头晕、嗜睡 高热--谵语、幻觉、烦躁、惊厥、抽搐; 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 6个月至6岁的幼儿高热时易出现全身或局部肌 肉抽搐,称为~
循环系统:
心率增快、心收缩力增强:血温增高刺激窦房结 以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结果。 血压 体温上升期 血压增高 寒战、血管收缩、心率增快 体温下降期 大汗、血管扩张、心脏活动减弱 血压降低
Question?
1.试分析上述患儿发热的激活物和 体温升高的机制。 2.该患儿的体温变化表现出哪几个 期?各期有何临床症状? 3.假若患儿不入院治疗,体温是否 继续升高?为什么? 4.患儿的治疗措施是否正确?假如 你当班,又如何处理?
思考题
1. 何为发热?体温升高是否等于发热? 为什么? 2. 主要的外致热原有哪些?它们共同的作 用环节是什么? 3. 发热过程可分为哪三个时相?每个时相 热代谢有何特点? 4. EP引起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的机 制是什么? 5. 根据发热的病因发病学环节,对发热病 人可采取哪些治疗及护理原则?
发热原因待查的诊断思路及处理原则_刘正印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殏殏殏殏专家专论发热原因待查的诊断思路及处理原则刘正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北京100730)中图分类号:R4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089(2012)10-0003-03doi :10.3969/j.issn.1008-1089.2012.10.0011概述发热是在门急诊接诊的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许多疾病表现的共同点。
所谓发热是指机体对致热因子作用的一种调节性体温升高反应。
其机制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水平升高,致机体散热减少而产热增加。
当晨起休息时体温超过正常体温范围或1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ħ以上时称为发热。
正常人体温范围:口腔温度(舌下测量)36.2 37.2ħ,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2 0.5ħ,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2 0.6ħ。
不明原因发热(FUO )概念是由Petersdorf 和Beeson 在1961年提出的,定义为体温大于38.3ħ(肛温)至少3周,并且经过大于3日住院或至少3次门诊就诊的详细检查评估,均没有找到发热的原因。
定义3周以上是为了排除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规定1周的住院时间是为了保证能完成相应的各项检查。
在1999年,“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研讨会”将发热待查定义为: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ħ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不明热”也称“未明热”、“不明原因发热”、“发热待查”。
引起FUO 的病因主要包括感染、肿瘤、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和其他因素4大类。
其中感染性疾病约占40% 55%,肿瘤占15% 20%,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占20% 25%,但仍有8% 10%的发热原因始终不明。
近年来研究证实感染性疾病在FUO 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因地域而有差异,近期的设计较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和一项欧洲的回顾性研究报道的病因比例如下:感染15% 30%,肿瘤10% 30%,结缔组织病33% 40%,其他疾病(如药物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伪装热)5% 14%,直到最后仍诊断不明的占20% 30%[1]。
输液反应及处理[试题]
输液反应及处理:1、发热反应处理:①输液用具做好去除热原的处理。
②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处理。
③对高热病员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抗过敏激素治疗。
④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橡胶管送检验室做细菌培养。
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处理:①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处理。
②病员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③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漏出液的产生。
同时氧气经过20~30%的酒精湿化后吸入,酒精能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速减轻缺氧状况。
⑤按医嘱给用镇静剂和抗血管药物及毛地黄等强心剂。
3、静脉炎处理: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溢出血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外,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②抬高患肢,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③超短波理疗。
④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抗生素治疗。
4、空气栓塞处理:①立即让病人左侧卧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左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
②氧气吸入。
③加压输液、输血时,严密观察,护士不得离开病房。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
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
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输液反应及预防发热反应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2024版急诊医学发热
目录•发热基本概念与分类•急诊医学中发热患者评估与处理流程•常见引起发热疾病诊断与治疗策略•特殊情况下发热患者处理原则和方法目录•急诊医学中发热患者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注意事项•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急诊医学在发热领域发展趋势发热基本概念与分类正常体温范围正常体温因测量部位和年龄等因素而异,一般腋下温度正常范围为36.0-37.0℃,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为36.3-37.2℃,直肠温度正常范围为36.5-37.7℃。
发热定义发热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的生理或病理状态,通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
发热定义及正常体温范围发热原因与分类方法发热原因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炎症、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
分类方法根据发热原因和持续时间等因素,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感染性发热由病原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则可能由其他原因如药物反应、中暑等引起。
低热体温在37.3-38.0℃之间,常见于轻度感染、慢性炎症等。
高热体温在39.1-41.0℃之间,常见于重度感染、急性炎症、中暑等。
中等度热体温在38.1-39.0℃之间,常见于中度感染、急性炎症等。
超高热体温超过41.0℃,病情危重,需紧急处理。
常见发热类型及其特点处理流程接诊时初步评估与筛查0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热起始时间、热型、伴随症状等。
02全面体格检查注意皮肤、黏膜、淋巴结等异常表现。
03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进行评估。
针对性检查项目选择依据常规检查0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
根据病情选择针对性检查02如血培养、胸片、CT等。
特殊检查03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等。
01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发热原因。
02注意鉴别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03对于不明原因发热,需考虑罕见疾病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应检查以明确诊断。
诊断思路建立及鉴别诊断要点疗策略01诊断策略02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症状出现时间、伴随症状等。
输液发热反应的应急预案
(一)、原因
发热是输液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包括致热源、死菌、 游离菌体蛋白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质)而引起 1、输入液体与加入药物质量; 2、输液器具; 3、配药加液中的污染; 4、静脉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的污染; 5、联合用药过多几药物配伍不当; 6、输液速度过快; 7、环境空气的污染;
(四)、预防措施
• 1.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认真检查药物及用具;禁止使用 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 2.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消毒棉签消毒一次 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将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 进针,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 中的机会;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
(二)、症状
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 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 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 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三)、治疗
1、轻者减慢滴注速度,注意保暖,针剌合谷、内关;重者停 止输液,对症处理,如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物 或激素治疗。 2、输液用具作好去除热源的处理。 3、耳针治疗输液反应:输液过程中如出现发热反应,可在 肢体对侧耳上选神门、肾上腺穴进行针灸,作强刺激后留 针至输液结束。 4、保留剩余的溶液和输液胶管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
• 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 不得重复使用。
•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静脉输液过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 菌技术原则。
• 6.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 的污染。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原反 应。
不明原因发热应急处置预案
不明原因发热应急处置预案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疫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多名具有‘共同发热临床表现的患者,.呈现一定的聚集性,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的危害,指导和规范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的应急处置jI:作,保障我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氏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盐城市亭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1、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的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盐城市亭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区政府成立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作为负责全区重大不明原因发热疫情应急:r作的指挥机构。
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教育局、公安局、建设局、宣传部以及各镇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心,由卫生局具体负责。
2、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现场卫生应急工作指挥部’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冈发热疾病时,在区突发公共甲生虑急中心设立群体性不明原冈发热疾病现场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的卫生应急处理:.i:作。
其主要职责是:统一指挥、协调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的调查处理工作;及时报告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关情况,提出有关工作建议;对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疾病应急处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
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疫情监控组、医疗救治组、综合信息组、技术督导组、后勤保障组。
3、发生疫情时各组别的j1:作职责:(1)疫情监控组:制定本地区应急预案,部署各项防治措施和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审核报告J:作,及时组织隔离和疫点消毒;指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分中心及其他医疗单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做好病人隔离、预防性服药和消杀一_lj作,划定疫点疫区范同;组织专家定期对疫情动态进行分析,调整对策和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和工作建议。
儿科出科考试题及答案
儿科出科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出生后的第几天?A. 第1天B. 第2-3天C. 第4-7天D. 第8天以后2. 儿童哮喘的常见诱发因素不包括以下哪项?A. 过敏原B. 呼吸道感染C. 情绪波动D. 过度运动3. 以下哪项不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A. 体重B. 身高C. 头围E. 血压4.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常见症状包括以下哪项?A. 耳痛B. 听力下降C. 耳漏D. 所有选项5. 以下哪个年龄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A. 0-1岁B. 1-3岁C. 3-5岁D. 5岁以上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儿童腹泻时,首要的治疗原则是______。
7.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是______。
8. 儿童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是______。
9.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包括对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评估。
10. 儿童疫苗接种计划中,百白破三联疫苗通常在儿童______个月时接种。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儿童肺炎的临床表现。
12. 描述儿童发热的处理原则。
13. 阐述儿童营养不良的预防措施。
14. 解释儿童急性胃肠炎的常见原因。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患儿,男,3岁,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入院。
体检发现肺部有湿啰音。
请分析可能的诊断及处理措施。
16. 患儿,女,5岁,因腹痛、呕吐、腹泻就诊。
体检发现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
请分析可能的病因及治疗方案。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7. 论述儿童肥胖症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18. 论述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预防策略及急救措施。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E4. D5. B二、填空题6. 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7. 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8. 转移性右下腹痛9. 体重、身高、发育里程碑10. 3、4、5三、简答题11. 儿童肺炎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胸痛、肺部湿啰音等。
发热的名词解释
发热的名词解释发热是症状名,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37.3℃称为发热。
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37点3—38℃是低热,38点1—39℃是中等度热,高热是39点1—41℃,超高热在41℃以上。
治疗原则:病因治疗: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
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
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降温治疗:对于感染性发热而言,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但一定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
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
预防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发热时饮食注意:首先要多喝水,保证液体入量。
发热时患儿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要多喝白开水,出汗多时还要在水中略加些盐,以补充丢失的盐分。
其次,发热会使体内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导致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疾病本身可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会出现电解质和热量摄入不足,因此除了多喝白开水以外还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水分、有一定热量的食物,如苹果、菜汤、大米粥、牛奶等,应少食多餐,以每日6—7次为宜。
当发热,但病情不是很严重,没有严重呕吐和腹泻等情况时,不应过度忌口。
母乳喂养儿应少量多次哺喂,以免引起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粥、面条等。
幼儿及较大年龄儿童发热期应给予流食、半流食或软食,宜清淡,不油腻,忌辛辣、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护理考试试题【范本模板】
简答题1。
简述发热的处理原则。
答:处理原则:(1)积极有效地防治病因(2)解热原则:①不急于解热的情况:当体温小于40度又不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不要轻易解热;尚未明查病因,也不急于解热。
②下列情况应及时解热:A。
体温大于40度病人出现明显不适如头昏.头痛.意识障碍.小儿高热惊厥,应立早处理。
B.心脏病病人:发热时心跳加速,心脏负担加重,可诱发心衰,因此对心脏病病人及心肌受损的病人应及时散热.C.妊娠的妇女:应及时散热,否则有畸胎的危险,且可诱发心衰。
D.年老体弱的病人:发热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及时散热。
④选择适宜的解热措施:药物解热、物理降温:冰帽,冰袋冷敷;酒精、温水擦、中药退热、针刺退热。
(3)加强对发热病人的护理.2.请简要分析碱中毒为什么常引起血钾降低?答:①碱中毒时细胞外液pH增高,氢离子从细胞内转向细胞外,缓解细胞外液碱中毒,同样为了维持体液的电荷平衡,细胞外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易引起血钾降低。
②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Na+ - H+交换和Na+ - K+交换有竞争作用,碱中毒时则泌氢离子减少,泌钾离子增多,易引起血钾降低。
3.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
答: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在滤过膜通透性和肾血浆流量不变时,原尿的生成量主要由有效滤过压来决定。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①肾小球的滤过膜改变:A.滤过膜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随之降低,导致原尿量减少.B.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使大分子蛋白质甚至红细胞滤过,出现蛋白尿和血尿。
②有效滤过压的改变: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有效滤过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原尿增多。
C.肾小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原尿量减少。
③肾小球血浆流量的改变: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原尿量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的处理原则
相信大家对于发热这样的症状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吧,发热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热的出现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多方面的麻烦,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对于发热的预防工作,一旦出现了发热的症状要及时去治疗,下文我们介绍一下发热的处理原则。
(一)病因处理
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发热的根本办法。
例如:感染性发热,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二)降温处理
对于感染性发热而言,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但一定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
而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
1﹒物理降温
①使用冰袋,将冰袋置于头部、腋窝及腹股沟部,冰袋要用干毛巾包裹后使用。
②酒精擦浴,用35%~50%乙醇溶液擦浴,患者取仰卧位,从颈部向下沿臂外侧直至手背,再换一小毛巾,从腋下沿臂内侧直至手心,用同样方法擦拭对侧;然后,从腹股沟部经腿擦拭至足部。
再让患者取侧卧位,从后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擦拭整个背部。
需要注意的是,擦拭的同时,需给患者以轻柔的按摩,当擦至大血管附近(如腋下、肘部、腹股沟区、窝等部位)时,应稍做停留,以提高疗效。
擦拭过程中,如有寒战、面色苍白或脉搏、呼吸不正常,应立即停止操作。
2﹒化学降温
高热患者可以使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0.3~0.6g,口服,必要时每4小时1次;安痛定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2ml,肌肉注射;还可选用安乃近滴鼻液滴鼻;高热不退的,还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三)休息
患者需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常见的症状,那就是发热了,我们知道发热的出现容易给患者带来多方面的困扰,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种症状,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发热的处理原则,相信大家都掌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