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琵琶行并序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内容梳理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内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5831812cc58bd63186bd70.png)
琵琶行(并序)一、重点字词湓(pén) 铮(zhēng) 贾(gǔ) 悯(mǐn) 徙(xǐ) 谪(zhé) 荻(dí)幽咽(yè) 虾蟆(háma) 绡(xiāo) 钿(diàn) 篦(bì) 春江花朝(zhāo)呕哑嘲哳(ōu yāzhāo zhā)左迁:贬官、降职。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掩泣:掩面哭泣。
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长句:指七言古诗。
唐代的习惯说法。
委身:托身。
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回灯:重新掌灯。
掩抑:掩蔽,遏抑。
幽咽:低泣声,这里形容堵塞不畅的水流声。
沉吟:默深思的样子。
等闲:随随便便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难为听:难听,听不下去。
二、名句名段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文学常识1.关于“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的区别。
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2.关于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
下邽(陕西谓南)人。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著有《白氏长庆集》。
3.《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
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
音乐描写非常出色。
高一语文琵琶行并序知识点
![高一语文琵琶行并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b756c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3.png)
高一语文琵琶行并序知识点《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以叙事的形式描绘了唐朝时期一位杰出的琵琶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并通过艺术家对琵琶的热爱和追求,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本文将从题材、结构、修辞手法等几个方面对《琵琶行》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琵琶行》的题材。
《琵琶行》以一个琵琶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穿插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描写。
白居易通过艺术家的人生来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
诗中描绘了战乱频发的时代背景,以及琵琶艺术家在这样的时代里所面临的痛苦和压抑。
通过艺术家不屈不挠地追求艺术的精神,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上的力量。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琵琶行》的结构。
整首诗分为五十二节,共计一千二百八十韵。
诗歌运用了对偶句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行文紧凑有力。
从整体结构来看,《琵琶行》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了琵琶艺术家的悲惨境遇,以及他在战乱中追寻艺术的痛苦和追求。
第二部分则描写了艺术家在苦难中与琵琶结缘,以及他对琵琶的深情款款。
第三部分则以描写艺术家的琵琶演奏以及对琵琶的唯美赞颂为主,使整首诗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结束。
此外,我们还需要探讨一下《琵琶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以及一些鲜明的比喻和排比句。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诗歌得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琵琶艺术家追求艺术的激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白居易还巧妙地利用了音韵的变化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使整个诗篇如一曲悠扬的琵琶旋律,引人入胜。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琵琶行》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这首诗既是对琵琶艺术的赞美,也是对艺术家追求卓越和对生活的热爱的赞美。
通过琵琶艺术家对琵琶的深情描写和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诗人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追求的勇气和力量。
诗歌展示了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追求美好的愿望和对于心灵自由的追求。
总之,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充满才情与哲思的诗篇。
《琵琶行(并序)》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知识+字词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琵琶行(并序)》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知识+字词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c10b8c2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4.png)
《琵琶行(并序)》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知识+字词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知识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谥号“文”,世称“文白公”。
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与元稹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新乐府。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诗歌创作要反映时事,并且是要为现实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感叹时世、反映应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对后世颇有影响。
他一生诗作很多,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被称为“老妪能解”,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著有《白氏长庆集》。
2、《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原作《琵琶引》。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称“歌行体”。
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为南朝鲍照所独创。
歌行体诗歌的篇幅可长可短;并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刻画人物、记录言谈、发表议论、抒发感慨于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中途可以换韵;句式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以七言为主的。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以看作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其他常识:①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②左迁:贬官,降职(谪、左除、黜);(右迁、拜、擢、陟是升官的意思)。
③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
④京都:唐代的京城长安。
⑤出官:(京官)外调。
⑥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⑦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1b47b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8.png)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歌的结构琵琶行是一篇七言古诗,共有九节,每节三句句式一定,共廿七句,层次分明,表达清晰。
整篇诗意境幽远,篇头写琵琶,篇尾写王昌龄,前后呼应,使全诗貫穿一条主线——班琵琶的悲苦命运。
二、艺术手法1.运用象征手法。
琵琶行中对琵琶的描写是象征性的,琵琶的艺术形象和生活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琵琶的形象去抒发作者在当今政治乱世的抑郁情绪。
2.采用比喻手法。
作者巧妙地把琵琶比作地位卑贱的女子,琵琶声声如讲述着自己坎坷悲苦的经历,以此寄寓他自己的悲愤之情。
3.使用对仗句式。
《琵琶行》运用对仗句式,音韵悦耳,韵味深长,给人一种悲壮悲壮的感觉三、主题思想《琵琶行》描写了末法之世下琵琶的凄苦辛酸生存状况,与作者自身的生活境遇有密切关系。
通过这首诗,白居易向人们展现了生活的坎坷,以及对世情的感慨。
四、历史价值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继承发扬了古代诗人在描绘琵琶时所运用的铿锵有力的韵律风格,使其融合了现实意义与审美情感,从而成为凝聚了古代诗人创作精神和情感审美的经典之作五、艺术价值《琵琶行》在表现琵琶的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的抒发追求真爱的感情因素,所以在文学价值上深受人们的喜欢。
琵琶行的艺术价值在于其完美的形式结构、辉励的文学风格以及深刻的寓意。
它是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是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
六、影响《琵琶行》在古代就已流传甚广,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者通过这首诗歌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比喻手法和对仗句式,再现了琵琶所串起的世间悲欢离合,表达了作者的抒情思想,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可以说这首诗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现实意义。
《琵琶行并序》知识点
![《琵琶行并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8941af84868762cbaed51d.png)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四、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 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 今:朝向前方(面))
三、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言: 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
(命:取名)
(3)为
因为长句(v 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5、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 今:泛指河流)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 今:凶恶,厉害)
(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 今:行,走路)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 今:保养身体)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5)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百发百中(发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军事力量)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士兵)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高中琵琶行并序知识点总结
![高中琵琶行并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1e99c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b.png)
高中琵琶行并序知识点总结高中琵琶行并序知识点1、通假字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古代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2、古今异义(1)明年秋(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古:因此创作,今: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3)因为长句(古: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
今:因表达需要而字数较多的句子)(4)铁骑突出刀枪鸣(古:突然冲出。
今:多指表现不一般。
)(5)曲终收拨当心画(古:正中。
句中指冲着弦的正中部位。
今:小心,留神)(6)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修饰。
今: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7)秋月春风等闲度(古:随便的,轻易地。
今:指平常普通。
)(8)弟走从军阿姨死(古:指鸨母。
今:多用以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不一定有亲属关系的妇女。
)(9)暮去朝来颜色故(古:面色。
今:指色彩 )(10)去来江口守空船(古:走了以后。
来,语助词,无实义。
今:前去又回来,相当于来回。
)(11)夜深忽梦少年时(古:指年轻时。
今:指十岁到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12)老大嫁作商人归(古:年龄大了。
今:排行第一的人,多用以称呼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大的)(13)呕哑嘲哳难为听古:不堪。
今:①使人为难②多亏(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1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刚才,先前。
今:向前方,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15)又闻此语重唧唧(古:叹息声,今:拟声词,形容虫叫声等 )3、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4)命曰《琵琶行》(命,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5)浔阳江头夜送客(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6)钿头银篦击节碎(碎,形容词作动词,敲碎)(7)商人重利轻别离(重,后面带了宾语“利”用作动词,看重;轻,后面带了宾语,用作动词,轻视。
)(8)梦啼妆泪红阑干(梦,名词作状语,在梦里。
高中琵琶行并序知识点总结
![高中琵琶行并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3f073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3.png)
高中琵琶行并序知识点总结《高中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篇长诗,它以诗人的旅行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观、风俗礼仪、历史传说等方面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旅途经历,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思考与关注。
本文将对《高中琵琶行》及其序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高中琵琶行》诗歌特点1.描写亲切、自然生动《高中琵琶行》采用实景直观的表现方式,如描述三峡、巫峡、万年山等景点的清晰细致,配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生命的敬畏。
2.表现人情世故、深入人心《高中琵琶行》坚持人本主义,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感人的故事、人生的困惑刻画得深入人心。
如篇中描写了农民的生活艰辛、女儿天真幼稚的悲惨境遇以及官僚体制下手足之间的勾心斗角等,让读者对人类社会的心灵状态得到了思考和感悟。
3.取材广泛、题材丰富在《高中琵琶行》中,白居易取材广泛,运用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地理历史等各种题材,使作品变得充满了精彩纷呈的内容,充满着各种变化和充分的完整性,赋予了读者深刻的阅读体验。
二、《高中琵琶行》序言特点1.自然表达情感,叙述真实体验《高中琵琶行》序言体现了作者深入诗中情感的表达,叙述了他在旅行中所获得的真实体验,也揭示了他对社会的关切和对自然的敬畏。
序中的“冬夜读《大唐西域记》,知西域风俗奇”等语,表达出了对文化的热爱、对周遭环境的敏锐感受,以及对历史的钦佩和认同。
2.形式独特,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意蕴《高中琵琶行》序言的写作方式颇具特色,它不是一篇直观表现的散论,而是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展示游记风貌、介绍背景的方式,渐进式地为读者展现主题和意蕴。
序言最后语,“冰雪泠泠,风鸣景动,咏物思人,风雅之所在,得失则彼此矣”,再一次点明了《高中琵琶行》的主题是“风雅之所在”。
三、《高中琵琶行》重要章节1. “渝州西南二十五里,泸水县南有普安农庄”这一章节是《高中琵琶行》的序章,器重概括了故事的背景和文本的主题。
高二语文琵琶行并序知识点大全
![高二语文琵琶行并序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cc4513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c.png)
高二语文琵琶行并序知识点大全高二语文琵琶行并序原文《琵琶行》(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https://img.taocdn.com/s3/m/230ef10f0740be1e650e9a18.png)
• • • • • •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 当时世俗重色不重艺,对艺术、才能轻视, 琵琶女是被侮辱被损害的艺人代表,“我” 是被埋没被压抑的正直文人的代表,二者 之间由不了解---同情—甚为感动—引为知 音,最后弹者听者/琵琶女诗人交融为一。
况 时 。 间
、 地
点
、 人
物
在 正 文 前 面 , 作 者 有 一 段 小
文章结构及段意
第一段: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 第四段 :同病相怜伤迁谪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技艺高超、但在封建社 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 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 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 了强烈控诉。
琵 琶 行 白
居 易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解题
1、 关于歌、行、引: 《琵 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 易还有《长恨歌》。歌、行、 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 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 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 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富于变化。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融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叠词传神。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椭圆处)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三:叙议结合,曲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中含情。(方框处)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并序》知识点总结
![《琵琶行并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eb895fa6c175f0e7dd13725.png)
形音义汇整
词语
义
例
阑干
纵横交错的样子。
梦啼妆泪红阑干
竖立成排,用来分隔内外的阻拦
物。也可写作「阑干」、「栏杆」。
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宋.欧阳
修.临江仙)
明年
古:第二年。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今:特指今年的第二年。
颜色
古:容貌;容颜。
暮去朝来颜色故
今:色彩。
老大
曲调之圆润清脆
琵琶女盛极一时,红得发紫
间关莺语花底滑
乐曲之轻盈流畅
幽咽泉流水下滩
乐音低沉遏塞
年华老去,掌声不再
水泉冷涩弦凝绝
乐音凝滞阻涩
别有幽愁闇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乐曲停顿休止
委身下嫁为商人妇,却遭冷落,独守空闺
银瓶乍破水浆进
乐曲之激越高昂
往事不堪回首,抑郁多时的悲凄,如溃堤般,伤心欲绝
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指年纪老大。
老大嫁作商人妇
今:通常指排行。
突出
古:突然冲出。
铁骑突出刀枪鸣
今:杰出。
向前
古:先前
凄凄不似向前声
今:朝向前方
「摹声」的笔法
诗句(具体事物)
琵琶声(抽象声音)
琵琶女遭遇之象征意涵
大弦嘈嘈如急雨
琵琶粗弦喧响而繁急
琵琶女平步青云,走入艺坛,逐渐打出知名度
小弦切切如私语
琵琶细弦轻细而柔和
大珠小珠落玉盘
乐Hale Waihona Puke 之高急雄壮四弦一声如裂帛乐曲之强烈紧厉
心伤透,泪流尽,擦干眼泪,面对现实
《琵琶行并序》文言文知识梳理
![《琵琶行并序》文言文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945e5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8.png)
《琵琶行并序》文言文知识梳理(八)《琵琶行并序》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①因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
②长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长句子。
(3)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4)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5)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使超过一般。
(6)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朝前面。
(7)如听仙乐耳暂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暂时。
2. 解释下列多义词。
(1)言①感斯人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凡六百一十六言__________________③自言本是京城女____________________(2)命①遂命酒__________________②命曰《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3)数①使快弹数曲__________________②一曲红绡不知数__________________(4)暂①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听仙乐耳暂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5)拨①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②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3.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语文必修一琵琶行并序笔记
![语文必修一琵琶行并序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79e076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6.png)
语文必修一琵琶行并序笔记
《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是元曲中首创重要
的浪漫爱情曲子。
该诗故事发生在杭州西湖边,描述了一位巫婆黄蓉
拉琵琶,抚琴吟唱的故事。
一、前言
《琵琶行》是苏轼晚年的著名代表作,以其新奇、优美的笔调,为浪
漫爱情曲风注入了活力。
该诗有故事性,深刻揭示了男女之间牵制爱
情的心理,反映了时代气息和爱情矛盾。
二、情节
第一段:
主人公张旭,是太行山脚下的小牧童,常常到西湖的边上放羊。
有一
次遇见一位巫婆,名叫黄蓉,也是个美人。
他们发生了爱情,但是最
终还是离别。
第二段:
在她离去之前,黄蓉拉琵琶吟唱《琵琶行》,张旭听得神魂颠倒。
但是,他意识到他不能留住黄蓉,不能承受跨越社会阶级的爱情。
于是,他伤心地回到太行山脚下,从此失去了对爱情的热情。
第三段:
时光流逝,张旭很快就老了,但他依然想念黄蓉,不禁把《琵琶行》
吟诵出来,“思君令人老,倚杖把酒倾。
”他的心灵里内还深深的留
有对黄蓉的思念。
三、深意
《琵琶行》有深刻的主题性,它以张旭和黄蓉的爱情为例,反映出跨
越社会阶级的爱情,无法得到实现。
它深刻揭示了爱情的力量能够突
破一切,但是很多时候,它一样被无情的社会阶级界限和心理障碍抑制。
它也把男女的感情的快乐和痛苦,汇聚成一幅凄美的爱情图画,
深受人们喜爱。
高二语文琵琶行并序知识点
![高二语文琵琶行并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d08d9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6.png)
高二语文琵琶行并序知识点1.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本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的时候听到琵琶声时回忆起故乡的情景,抒发出无尽的思乡之情。
2. 诗中通过琵琶声的描写来引起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琵琶作为一种乐器,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法,能够引起人们深深的共鸣。
诗人通过琵琶声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诗人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描绘了故乡的自然景色,如江河、山岭、松柏等,这些景色代表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4. 诗中运用了诗人独特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诗人通过对比长安和故乡的景色以及对琵琶声的夸张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5. 诗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这里通过描绘空山和新雨后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通过对天气晚来秋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两句诗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传统文化中与月亮、鹊和蝉相关的意象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7. 诗中的“家书抵万金,忍寒愈忍飢”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和关怀。
家书作为联系家人的重要媒介,被赋予了与万金相抵的价值,表明了诗人对家乡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8. 诗中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时的孤独和寂寞。
知音指的是知己和有共同语言的人,而诗人感叹知音的少少,弦断意指琵琶断弦无人倾听,表达出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情怀。
《琵琶行并序》文言知识积累
![《琵琶行并序》文言知识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bad6ad0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7.png)
古今异义词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 今义:指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与“短句”相对 4.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以前 今义:是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一个词,向前方
古今异义词
5.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容貌 今义:指色彩 6.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指排行第一的人
古今异义词
7.曲终收拨当心画 古义:在……中心 今义:小心、留神 8.弟走从军阿姨死 古义:教坊的管理者 今义:①母亲的姐妹。
②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的无亲属 关系的妇女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浔阳江头夜送客(在夜里) 梦啼妆泪红阑干(从梦中) 2.名词作动词 歌以赠之(作歌)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摆酒) 3.形容词作动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看重;轻视)
呕(ōu)哑 讴(ōu)歌 殴(ōu)打
倡(chāng)女 猖(chāng)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阑(lán)干 谰(lán)言 波澜(lán) 斑斓(lán)
铮(zhēng)铮铁骨 挣(zhēng)扎 峥(zhēng)嵘 狰(zhēng)狞 诤(zhèng)友
饶(ráo)恕 侥(jiǎo)幸 绕(rào)远 妖娆(ráo)
文言句式
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例句
自言本是京城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弹数曲。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转徙于江湖间
多义词
命
遂命酒(动词,叫,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动词,取名)
数
使快弹数曲(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多义词
为
因为长句(动词,写,做创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动词,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替,给)
《琵琶行并序》知识点
![《琵琶行并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7802c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1.png)
《琵琶行并序》知识点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寡人之于国也》__《孟子》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关于高二语文琵琶行并序知识点
![关于高二语文琵琶行并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28f1ac33687e21ae45a957.png)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直译为: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解释为:元和十年,公元815年。
元和,唐宪宗年号。
予:我。
左迁:贬官、降职。
古代尊崇右,以右为比较尊贵的地位,而将贬官、降职多称为“左迁”。
九江郡:本为隋代郡名,唐代暂改为浔阳郡。
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
司马:州刺史的佐官,实际为闲职。
这句话交代了时间、地点及诗人的贬官身份。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直译为:我离开京城调到外地做官已经两年,心境平静,安于现状,却被这个歌女的话所触动,这天晚上才觉得有被贬谪的意味。
解释为:出官:京官外调。
此处有被贬谪的意思。
恬然:安然的样子。
斯人:指琵琶女。
迁谪:贬谪放逐。
琵琶女的话触动了诗人的情绪,“情动于中必发之于外”,诗人因此有了创作的冲动。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直译为:我和主人一同下了马然后上船,举起酒杯想畅饮却没有音乐相伴助兴。
解释为:“主人下马客在船”此句为互文手法,意为,我和客人一同下马,然后上船。
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为管乐。
琴、瑟、琵琶之类为弦乐。
诗人写临别饮酒无音乐的遗憾,由此引出琵琶女的出场。
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直译为:那声音一会儿像黄莺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似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
解释为:间关:鸟声婉转。
花底:花下,花里。
滑:流畅。
幽咽:形容遇塞不畅的水流声。
诗人把难以捉摸,难以用语言表现的音乐给形象化、具体化了。
5、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直译为:一曲弹罢曾让琵琶师们佩服,梳妆好了常被同行歌伎嫉妒。
解释为:善才:又作“善财”。
唐代段安节《琵琶录》记载,唐元和年间,曹保的儿子曹善才精通琵琶,后人用“善才”称技艺高明的琵琶师。
服:佩服。
秋娘: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
这里用作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称。
诗人在这里表现了琵琶女年轻时候的色艺双全,与后面的琵琶女悲惨的命运进行对照,更能引发人们的同情。
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译为:同样是沦落天涯遭遇不幸的人,今天既然相逢在一起,何必要曾经互相认识呢!解释为:天涯:天边,这里泛指各地。
有关琵琶行并序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有关琵琶行并序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041f6a1c850ad02df8041c9.png)
篇一:《》知识整理【通假字】曲终收拨当心画画,同“划”。
【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于是;为,写。
2、明年秋古义:第二年。
3、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冲出。
4、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
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刚才,副词。
6、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脸色,容貌。
7、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
8、秋月春风等闲度轻易,随便9、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的样子【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今夜闻君琵琶语名作状语,在夜里·其间旦暮闻何物名作状,从早到晚·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名作动,摆酒席·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取名·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重,看重。
以为轻,轻视。
【文言句式】1、省略句:·(予/吾/我)歌以赠之·使(之)快弹数曲·送客(于)湓浦口·感(于)斯人言2、介后句: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转徙于江湖间【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语,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2命:·遂命酒命令,吩咐,动词·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3为:·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初为霓裳后绿腰弹奏,动词·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5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6信:·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动词·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讲信·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信用,名词7使:·使快弹数曲让,命令,动词·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者,名词·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动词·竟使遇哨,无不死假使,如果,连词8始:·千呼万唤始出来才,副词·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曾【写作艺术】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琵琶行并序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篇一:《琵琶行》知识【通假字】曲终收拨当心画画,同“划”。
【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于是;为,写。
2、明年秋古义:第二年。
3、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冲出。
4、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
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刚才,副词。
6、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脸色,容貌。
7、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
8、秋月春风等闲度轻易,随便9、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的样子【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今夜闻君琵琶语名作状语,在夜里·其间旦暮闻何物名作状,从早到晚·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名作动,摆酒席·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取名·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重,看重。
以为轻,轻视。
【文言句式】1、省略句:·(予/吾/我)歌以赠之·使(之)快弹数曲·送客(于)湓浦口·感(于)斯人言2、介后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转徙于江湖间【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语,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2命:·遂命酒命令,吩咐,动词·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3为:·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初为霓裳后绿腰弹奏,动词·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5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6信:·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动词·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讲信·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信用,名词7使:·使快弹数曲让,命令,动词·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者,名词·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动词·竟使遇哨,无不死假使,如果,连词8始:·千呼万唤始出来才,副词·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曾【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这次运动的口号)。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写作艺术】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
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
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
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
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
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
4、描写音乐的手法:(1)以声喻声(听觉角度)、以形摹声(视觉角度),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2)大量运用拟声词、叠音词,既描摹了美妙的琵琶音乐,又使语言具有音乐美。
(3)用景物描写、人物的反应等侧面描写,烘托气氛。
(4)听者与弹者情感交织。
★作者如此着力地刻画音乐,与他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慨有什么联系?目的是通过描写音乐的美妙,表现琵琶女过人的音乐造诣,反衬出她的沦落与孤独,从而寄寓诗人自己遭遇贬谪、不得施展抱负的悲伤与憾恨。
【琵琶女的形象】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
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
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
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理解性默写】1、《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中有四处描写月亮作衬托的诗句,它们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
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
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5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6、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7、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我”内心异常苦闷的句子有“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8《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9、《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侧面描写。
篇二:语文必修二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推荐】【字】一、通假字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用拔子划。
【实词】二、古今异义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2.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3.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4.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5.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6.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7.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突然,发出;今:1.鼓出来。
2.超过一般的显露出来。
3.使超过..一般。
8.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今: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动词,命名、题名)(3)为因为长句(v 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委身为贾人妇。
(作,动词。
)(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v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n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悄悄)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8)数使快弹数曲。
(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9)是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此,指示代词。
)(10)泣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
)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夜,n做状:在夜里)2.遂命酒。
(n作v,摆酒席。
)3.商人重利轻别离。
(adj词“重”“轻”的v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4. 歌以赠之。
(歌,名词作动词,作歌)5. 血色罗裙翻酒污。
(污,被动,被玷污)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4、其他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感斯人言。
(“感”后省略介词“于”)·司马青衫【解释】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