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实验网_机械创新教育策略论文
机械设计创新论文
机械设计创新论文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机械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机械设计中的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机械设计创新论文范文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素质、高能力、应用技能强的人才更为青睐。
虽然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程较长,院校设置类型繁多,办学条件与层次不一。
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快,尤其是高科技的迅速进步、信息化科技的广泛推广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社会对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与要求。
因此,本文旨在探索与创新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期推动人才培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紧密接轨,提升教育质量的最优化与人才价值的最大化。
一、我国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及相关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探究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近五十年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机械产业化的实质性发展也得以实现,各行业也随之取得了快速进步,高质量、高效益以及高竞争力成为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目标,能量流、信息流与物质流成为其系统的完整构成部分,推动了机械制造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就目前而言,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产业发展层次依然偏低,分布也极其不均,手工制造还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机械自动化依然未在我国取得良好的层次发展。
在经济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基础上,我国作为工业制造大国,尽管在高技术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方面有着很大的进步,然而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我国当前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与广大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整体上还存在着阶段性的发展差距,综合其多种原因,可以划分为四点:一是认识不清,诸多企业在技术方面的认识力度不够,未能意识到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二是缺乏健全的生产系统;三是科技人才不稳定,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成为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展的瓶颈;四是技术落后,这是我国工业发展缓慢的核心因素,也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机械设计技术及其自动化的顺利发展。
《机械制图》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学校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动因和机会,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和自学意识,不断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机械制图》教学过程应是培养学生读图、画图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机械制图创新教育思维能力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画图的能力。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动态思维。
“思维的本质是表达、表达的核心是创造”。
从而形成“思维—表达—创造”的能力链。
这就说明机械制图教学应是培养学生画图、读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机融合,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形象思维,奠定创新基础制图知识领会的起点,就在于观察。
充分利用直观性原则,如对投影方法、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以及三视图的形成的观察等等。
只有让学生通过对三维空间体系向二维平面图形的发展、运行以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观察才能掌握投影规律,认识它们的特征。
法国作家伏尔泰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发明创造和联想”。
“记图”是培养形象思维的又一途径。
所谓“记图”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基本体、简单组合体(零件上常见的结构形状)的图形特征与它们所反映的空间实物形状,记住图与物之间的特征及其联系。
因此,“记图”实际上是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而不是机械识记。
不但要求学生分析、理解图物之间的投影联系,而且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记住图物之间的特征及联系。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形象思维归根到底是表象的储备积累,这些表象正是我们创新的基础。
形象思维的本质是创造的,形象思维以形象表达为终点。
形象思维虽然建立在对视觉形象的感知上,但得到的结果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新事物的形象或事物的新形象。
也就是说,把个人掌握的感知到的素材重新加以组合成为形象思维过程正符合“创造”的含义。
OBE理念下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OBE理念下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基于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华盛顿协议》和工程教育认证,强调将“产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OBE教育模式没有指定具体的教学或评估方式,而是指出课程体系、实践机会和评估方式应帮助学生达到指定的产出目标[1]。
面向产出的OBE教育模式要求人才培养体系的每个环节都围绕产出目标进行,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学习结束时达到一定的目标[2]。
在OBE理念指导下,深入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专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三阶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坚持“实践、应用、创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现代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该课程目前在国内大多高校基本上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以老师课程教学为主,按照书本上的章节按部就班地讲课,多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教材更新不及时,教学内容多年不变,教学手段多用PPT课件和相关视频传授知识,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效果差,严重影响培养目标的达成。
实验教学方面以参观相关实验室为主,很少让学生动手操作,即使课程设置了相关实验课程,实验设备也相对较少,无法满足每个学生训练所需的设备,即使有学生对其感兴趣也是自主学习。
部分专业教师提出:在以成果导向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需要以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为基础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可以针对不同基础和类型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实时调整教学方案,使其达到成果导向这一最终目标。
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不再是教科书或教师的经验,而是学生的产出,这与以内容驱动和重视投入的传统教育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结果导向,学生和老师能够快速实现学习和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学以致用[3]。
一、研究方法OBE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其核心理念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划分不同的学习结果[4]。
基于创新教育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初探
要素构成 的 , 以教 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 它的特点就是 由教 师 通过讲授、 板书 , 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传统 教学模式便于控制教 学节奏. 协调 课堂气氛. 也便亍 生之间 的直 接交流, 币 并能充 分展 现 教 师的教学风格目 。随着机械原理 教学 改革地深入 , 教学手段也必须 进行 改革 , 否则难 以完成相应 的教学 内容 , 也达不到相应 的教学效 果。机械原理部 分有一些机构 的原理 比较抽象 , 无法用语言形 象地 表达清晰 , 学生认知困难 , 很难在学生中形成 深刻 的印象。运用计 算 机 的动画制作技 术, 可将一些难 以想象和 无法用语言表达 的机械 运 动过程和工作原理制成多媒体课件 , 在讲授相关 内容时巧妙 的将现 有教具与多媒体课件结合使用 , 使那 些难 以想象的机械运动过程和 工作原理演示 出来。如在讲解齿轮根 切时 , 教师表达 不清楚 , 同学们 难 以理解 , 但通过 动画演 示后 , 根切现象非常直观 , 从而避免 了学 生
基于创新教育的《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改革初探
张水香 ( 春学院 宜 理工学 院)
摘要 : 到高等工程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目标 , 为达 文章对< 机械设计基础> 123诱导激励教学法。 ..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 鼓励 的教学内容 、 学方法 、 教 教学 手段 、 实验 教学、 程设计 及创新大赛等几个方 学生积极 思考 , 课 敢于提 出问题 , 回答 问题 , 营造一 个活跃 的课堂 氛 面进行了相应 的改革和 实践 , 如何培养 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就 创新能力和 围 , 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维 的习惯。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 方面提 出改革新思路。 1 教 学 手 段 传 统 的教 学 系统 是 由老 师 、学 生 和 教材 这 三 个 . 3 关键词 : 机械设计基础 创新教育 课程改革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论文
家用小型扫地车一、创新目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力成本的提高,家用扫地机的出现可以减轻人们生活的负担。
据我们调查,目前除小型室内吸尘器应用较广以外,一般的室内外打扫方式仍然以最传统的扫帚和拖把为主。
如果需要打扫的场地面积过大(比如室内体育馆,室外广场等),若只采用这些传统的清扫工具(如扫把和拖把),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劳动效率低。
为了使减轻一般场地,特别是较大面积室内外场所的清扫劳动强度,提高清扫效率,我们设想将扫地与拖地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集成于一台小型手推式清扫车上,并且可以通过调节来满足不同的清扫状况。
最终设想出一台环保节能、经济实用的小型清洁扫地车。
根据清洁装置的功能需求,该清扫车应该主要由扫地部分、拖地部分和附属组件组成。
根据一般想法,我们设想用滚柱式扫地刷和传送带实现将垃圾扫入车内并送到垃圾箱的功能;用两个可以方便相互切换的拖地滚筒实现轮换拖地再清洗的功能;车上再设清水箱与污水箱,用于拖地滚筒的清洗和污水的收集;另设拖地滚筒的切换装置,实现上下拖地滚筒的切换。
整台机械所需施加较小动力,扫地滚刷的动力来自前车轮,拖地滚筒的动力来自后车轮,由人力推动整个扫地车。
始终本着节能、环保、高效、实用、经济的原则,我们设计的这种的清洁装置虽然体积小但功能齐全、节能环保、高效实用。
二、思路和方案扫路车的工作原理与吸尘器的工作原理相通。
在车辆底部装置了一个滚柱式的扫刷子。
当车辆向前行进时、前述的滚扫刷子便会将地面上的垃圾和沙土直接地,滚送到车辆上的废物收集箱中。
除了前述的滚扫刷子(主干扫刷)外、该类的扫地车、大部份供货都会多配置一个或两个小型旋转扫刷子(通称傍扫刷子),以便工作时、将垟角或路边的垃圾和沙土透过旋动而带到主干扫刷子的工作行程中。
随而,让主干扫刷子同时将该些垃圾与尘土扫进废物收集箱中。
主要包括边刷、主刷、垃圾储存箱、过滤网等装置来共同完成。
1、边刷由外向内将角落等其他难以够着的垃圾集中扫往主刷能清扫到的范围。
机械创新技术论文
机械创新技术论文机械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得与其相关的行业的发展极其迅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机械创新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机械创新技术论文篇一浅析机械制造创新技术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普及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国各行各业都实现了科技交融,进而使得其发展更加趋于全面化、科学化、专业化。
其中,机械制造行业也不例外,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得与其相关的行业的发展也极其迅速,比如汽车制造行业,从而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文章主要以汽车制造行业为例,着重分析了目前机械制造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和阐述,同时介绍了其主要创新内容。
希望可以为相关汽车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基础和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创新;自动化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随之日益提升,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这种背景下,汽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出行的交通工具,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因此,机械制造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进而为机械设备的后续使用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保障。
就汽车制造行业而言,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进而使得汽车的性能不断提高,并使其在环保方面的效果也更加显著,为保护环境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和前提。
另外,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也为汽车的后续使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比如在缩小汽车尾气排放含量方面。
可以说,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对汽车制造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作用,并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以汽车制造行业为例的各类机械制造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 目前机械制造技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随着二十一世纪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中各行各业均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机械制造行业也不例外。
近年来,机械制造技术水平与日俱增,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基于创新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创新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讨《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相关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也是设计线上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在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各基础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基本设计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了解现代机械设计技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机械原理课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对于没有实践经验、基础知识薄弱且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的三本院校学生来说,极易感觉学习内容枯燥乏味且不易理解,从而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精神不能集中,甚至萎靡不振或“开小差”,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纠其原因除了基础差、学习起来有困难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学习动机。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生定位缺乏认识。
2.对专业缺乏认识。
因此,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想学,又能学、会学且乐于学,是新时期三本学院机械原理课程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
针对以上特点,本文特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提出如下改革思路:一、夯实基础,拓宽知识,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机械原理是一个比较传统、成熟的课程。
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赋予了它更多的现代气息,在加强基础的同时,处理好“少而精”与“广而新”的关系。
实际工程中使用较普遍的常规理论、方法仍然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加强基础,使学生必须掌握;本学科和相近学科的新知识、新发展作为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为主,体现“广而新”的原则,达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思路和眼界的目的。
因此,在经典的基本知识以外,我们保留了图解法的精华,同时鉴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增加解析法的应用,加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容,使学生把传统、古老的机械与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技术联系起来。
机械创新设计(设计实例论文)
机械创新设计(设计实例论文)本设计的目的在于改进洗瓶机推瓶机构,以适应现代啤酒瓶的回收和清洗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传统的人工刷洗工艺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因此自动化的洗瓶机设备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洗瓶机推瓶机构的原理方案进行分析和设计。
洗瓶机主要由推瓶机构、导辊机构、转刷机构组成。
瓶子放在两个同向转动的导辊上,导辊带动瓶子旋转。
当推头M 把瓶子推向前进时,转动着的刷子就把瓶子外面洗净。
当前一个瓶子将洗刷完毕时,后一个待洗的瓶子已送入导辊待推。
为了完成设计任务,需要通过组合机构使推头M以接近均匀的速度推瓶,平稳地接触和脱离瓶子,然后推头快速返回原位,准备第二个工作循环。
同时,导辊及其上方的转动的刷子不停地转动,完成瓶子外围的清洗。
洗瓶机推瓶机构的改进设计将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以提高清洗效果和耐用性。
具体方案包括使用外部推力或传送带传送等方式实现瓶子的移动,以及使用刷子清洗或高压水清洗等方式完成清洗功能。
动力源可以选择电动机、汽油机、柴油机或液动机等,传动方式可以采用气动马链传动、移物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或带传动等。
同时,可以使用清洗毛巾、高压水清洗、刷子清洗等不同的清洗方式,以满足不同瓶子的清洗需求。
通过以上的设计和改进,洗瓶机推瓶机构将实现更加高效、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和经济效益。
根据使用要求或工艺要求设计机构时,首先需要考虑采用何种功能原理来实现这些要求。
不同的功能原理所要求的运动规律设计也不同。
洗瓶机构的工作情况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待洗的瓶子放在两个转动的导辊上,导辊带动瓶子旋转。
推头M将瓶子推向前进时,转动的刷子就把瓶子外面洗净。
当一个瓶子将洗涮完毕时,后一个待洗的瓶子已进入导辊待推。
根据原始设计数据和设计要求,瓶子尺寸为大端直径D=80mm,长200mm,小端直径d=25mm。
推进距离l=600mm,推瓶机构应使推头M以接近均匀的速度推瓶,平衡地接触和脱离瓶子。
基于机械创新大赛的机械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中图分类号 】 G【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3 ) 0 1 c 一
0 02 5-0 2
方法 、 教 学模式都 进行 了改革 , 同时把金
工 实 习 的课 程 名 称 也 改 为 机 械 工 程 训
练。
一
、
改革的主要 内容和 目标
一
随 着科学 技术 的迅 速发展 和教育 改 革 的不断深入 , 为适应工业界 对创造能力
( 一) 建立“ 基 础 训 练 + 目标 训 练 ” 的
参 与。通过实训 , 让 学生 了解机械产 品从
教学新模式
设计 到加工 , 再 到装配 调试 的整 个流 程 ,
培养 学生 的工程实践 能力 ,增强 他们 的 创 新精神 和创新 能力 ,为学生参 加各 类
学模式 是 :实习时 间一般 为连 续 3 ~ 5周 ( 我校实 习时间为 4周 ) , 在实 习时间内对
机械 创新大赛打下基础 。
这种 “ 基 础 训 练 + 目标 训 练 ” 的 教 学
学生进行车 、 铣、 刨、 磨、 钳、 铸造 、 焊接 、 数 控车 、 数 控铣 、 数控 电火花线 切割 、 加 工 中
类 专业学生的金工实习的教学 内容 、 教学
【 关键 词 】教 学模 式 机械创 新大赛
考核 体系
间为 1周 ,为了保证 学生 有足够 的时 间 来完 成实训 内容 ,实 训结 束后 中心实行
开放管理 。在这个 阶段 , 让学生分组 自己 设 计 加 工 制 作 一 件 具 有 一定 功 能 的作 品, 作 品可 以是 机械产 品 , 也可 以是具 有 定 功能 的部件 ,要 求每 个学生 都必须
《机械制图》中创新教育问题论文
关于《机械制图》中创新教育问题探究摘要:本文分析了创新教育与机械制图教学的密切关系,论述了在制图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学习环境、形象思维、求异思维、创新实践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论述了在制图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机械制图创新教育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92-011 创设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自由、宽松的探究问题的环境。
学生除具备大学生普遍具有的一般心理特点外,还具有特殊的心理发展特点。
例如学习动机复杂多样,学习状态是被动和低层次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不高。
并且职业理想具有反复性和动摇性,部分学生一旦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愿望不一致,便大失所望,很长时间不能安心所学专业,厌学表现严重,情绪低落。
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以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激励思考、勇于创新、大胆质疑的氛围。
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健康的同学关系及良好的班风和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共同兴趣。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要尽量多安排学生间的讨论、交流,以增加交往机会,参加教学情境。
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则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问,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他们的思维可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寻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佳切人点,他们创造力的潜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体现。
2 培养求异质疑思维,刺激创新思维形成创新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为疑问能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创新。
可是长期以来,学生中普遍的存在着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问题的现象,这就说明学生缺少怀疑精神。
提不出问题,学习就不能深入,理解就不能透彻,思维能力就不能得到锻炼。
教师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成为产生疑问、辨别正误、探索科学的过程,就成了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机械制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机械制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 李文硕我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创新的支撑,缺乏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发展灵魂的。
职高机械制图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机械制图课程实际,深化教学改革,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械制图是工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机械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职高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促进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强化独立思维能力。
职业高中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就是好奇心强、好动,利用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找准方法对策,促进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
例如结合两视图补充三视图的时候,引导学生结合给出的两视图分析物体的形态结构、位置、方位关系,将空间形状想象出来。
为了引导学生有明确的思维方向,可以给出一系列图形,引导学生分组探讨,证实自己的结论。
学生对于形体结构特征全方位理解后,再结合组成部分绘制出三视图。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新得到的知识,得出不同视图表达方案,方案制定的过程就是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提升。
(二)实现制图教学内容的创新,增强学生的图形绘制能力制图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强化学生的图形绘制能力。
紧密围绕“创新”来对教学主题进行定位。
机械手工绘图逐渐被行业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制图,虽然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手工绘图,但是不要作为重点展开。
将机械制图教学和CAD教学结合起来,是教学内容创新的表现,对于学生图形绘制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轴测图的画法在CAD中有介绍,CAD中画椭圆的方法很简单,例如通过轴侧追踪设置,将正交模式打开,轴测图就可以很好地绘制,如此一来也节省了不少课堂时间。
注重组合体视图识读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
创新教育方法论文(5篇)
创新教育方法论文(5篇)创新教育方法论文(5篇)创新教育方法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德育老师;角色转换角色是指与人的地位相对应的行为模式。
老师的角色是指老师在肯定的社会结构和教育结构中所持有的社会身份和地位,所承受的社会期望和自我期望,以及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的一整套行为。
每个时代都对老师提出了不同要求,并且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老师角色的内涵也日益丰富。
德育老师是高校老师中的特别群体,其角色定位不仅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直接影响到同学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甚至影响到同学个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理性思索和熟悉。
而德育老师角色能否恰当定位,主要就在于其能否适应时展的要求。
我们当前正处在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以其全新的要素——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使高校德育深受影响,德育观念、模式、方式和方法受到冲击并向现代化转向。
在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变过程中,重新为德育老师进行角色定位是新时期德育实践的迫切需要。
本人认为,高校德育老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应体现以下三个转换:即在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方面,要从权威者向对话者转换;在老师和教材教法的关系方面,要从遵从型向制造型转换;对于老师自身的进展要求来说,要从单一性的讲授者向更丰富的角色转换。
一、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方面:由权威者向对话者转换在传统的德育中,老师作为社会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人,代表社会实施教育,是社会权威的代表,对同学具有肯定的影响力。
老师的形象大致可分解成三种角色:一是道德学问的占有者和代言人,在师生结成的以道德学问授受作为基本内容的师生关系中,客观地存在着学问占有的不公平,老师在同学道德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同学自然把老师当成了学问的化身,老师也往往以学问代言人的身份自居。
二是道德的化身与道德规范的训诫者。
传统德育中老师经常以师表者的形象消失在同学的视线里,作为道德的化身向同学训以各种行为规范与准则,对同学的言行品性进行评说,以规范者的姿势来调整同学言行。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文档资料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机械设计基础”是机类、近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该课程是后继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在各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研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主要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
从中学刚刚升入大学的学生,实践经验较少,对于一些工程中的问题缺乏感性认识,所以以往的课程体系,容易使学生觉得不知所学的内容有什么用,因此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见,构建以机械设计为主线、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该体系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两个大的项目(如104页图所示):(1)以内燃机为引导的常用机构项目,该项目再分为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等子项目;(2)以减速器为引导的通用零件项目,再细分为带、带轮、齿轮、轴、轴承、键和联轴器等子项目。
新课程体系更加贴合工程实际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框架。
2.引入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工程实例。
由于“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学生接触实际机械的机会较少,容易形成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易觉得枯燥,遇到实际机械时又与理论知识联系不起来的情况,所以在理论教学中,应注意随时引入工程实例,随时注意基本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并且通过加强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3.借助有益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理论知识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要进行创新,就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经验与技能的学习,只有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才能顺利进行创新活动。
机械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践
机械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变化,机械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改革的压力。
机械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机械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和实践,探索如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师。
1. 指导思想的更新机械工程教育的改革首先需要指导思想的更新。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改革中,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始终将实践应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需要了解机械工程的发展脉络,掌握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融入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机械工程的改革还需要融入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传统的机械工程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与行业需求的实际接轨。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增加实践课程,如设计实践、创新实践和工程实践等,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跨学科融合,将工程师的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相结合,培养具备全面发展的工程师。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工程教育的改革还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力度不够。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应增加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设计、制造和调试等环节。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项目,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工程实践。
4. 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机械工程教育的改革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提升。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同时,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不断拓展学科边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指导与引导。
5. 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机械工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工程师。
因此,在改革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机械教学改革的重点及难点的探讨与对策
机械教学改革的重点及难点的探讨与对策一、重点探讨1.培养创新精神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了教育的当务之急。
而在机械教学中,也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突破创新是机械工程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机械教学的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2.提升实践能力3.推动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机械工程领域也需要与国际接轨,培养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
推动国际化发展成为了机械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竞赛活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1.理论与实践融合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向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却并不够重视。
在机械教学改革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成为了一个难点。
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师资队伍建设难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支撑,而目前机械工程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学科交叉能力和国际化水平较低,这成为了制约机械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学科交叉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成为了机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校应该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支撑机械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3.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随着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高校在机械工程领域拥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而另一些高校却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机械教学资源的不均衡,也成为制约机械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
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机械教学的整体水平,成为了机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校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力度,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提高机械教学的整体水平。
创新教育在机械基础课程实践论文
探讨创新教育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摘要:在机械基础课程是高校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创新教育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的文章,结合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对创新教育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实践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培养创新人才,更新教育观念的重要性。
关键词:创新;机械;课程分类号:th111创新设计体现了人们依据社会需要,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创造性地构思产品的完整思维过程,是设计构思的高智商思维活动。
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机理和过程,利用先进的现代设计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方案、结构的设计,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奠定牢固的基础。
当前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大多遵循原来课程的发展轨迹,甚至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还停留在以前中职教育时代。
在新的形势下,创新教育是整个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要培养创新人才,更新教育观念是先导,树立新的教师观是保障,加强实践训练是途径。
作为机械基础课程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学创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再加上我国对教育进行大力的推进,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都使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国策过程中,学生提升素质以及进行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近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试图就对机械基础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机械基础课教学创新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培养创新人才,更新教育观念是核心21世纪的人才应是开拓型、创造型、复合型的人才,应有宽厚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是他们基本素质的具体表现。
机械基础课程是工科院校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课程包括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公差及技术测量、材料学和加工工艺等多门相关课程。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
1·树立教育质量观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不能像过去那样单纯的追求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知识学习质量,而是要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让学生的知识积累、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素质都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浅谈机械类课程的创新教育
浅谈机械类课程的创新教育作者:师立景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6期摘要:机械设计类课程是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训练的主要课程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培养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机械设计类课程的创新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育;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思维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4-01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把创新教育贯彻落实带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去。
实施创新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是关键。
机械设计类课程是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训练的主要课程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培养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创新教育的实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必须对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等进行改革探索和尝试。
目前高等机械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加强和完善。
目前高等工机械教育的主要问题是:(1)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模式落后。
学生知识面狭窄,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有关新学科、新技术和新思维的知识。
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探讨新知识的创新欲望。
(2)教学方法呆板,过于重视考试和成绩。
缺乏启发式、研究式的学习氛围。
众多企业家强调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重理论、轻实践重计算推理、轻实验论证,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机械创新设计的论文
研究机械创新设计的论文
简介
背景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在机械工程领域中,通过引入新的理念、技
术和设计方法,创造出具有创新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的新产品或
解决方案。
在现代社会,机械创新设计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
展至关重要。
目标
本论文的目标是探讨机械创新设计领域的一些重要议题,并提
出简单策略来促进创新设计的发展。
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设计的重要性:介绍机械创新设计对于社会和经济的重
要性,以及其在推动科技进步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作用。
2. 创新设计的挑战:探讨机械创新设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限制、资源限制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3. 简单策略的应用:提出一些简单策略,如重视基础研究、鼓
励跨学科合作和推动创新文化等,以促进创新设计的发展。
4. 案例研究:通过实际案例研究,展示简单策略在机械创新设
计中的应用效果,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结论
本论文通过研究机械创新设计领域的相关议题,提出了一些简
单策略来推动创新设计的发展。
通过重视基础研究、鼓励跨学科合
作和推动创新文化等方式,我们可以为机械创新设计的进步做出贡献。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地研究和探索,以不断完善和改进机械创新设
计的方法和策略。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育实验网_机械创新教育策略论文
根据近年来对我院数控系毕业生的调查访问,反映教学的不足有如下几点:学得不活,不够扎实,用起来有困难;专业面过窄,基础知识深广度不够,工作中应变能力差;有的
内容不能很好地结合生产实际,赶不上时代要求;实际动手能力差。
这些意见虽然有的是
对总的教学来讲的,而作为机械类的主干课———机械原理,也确实存在着这些不足。
一、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21世纪的科技人才,机械原理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全局中,承担着培养学生机械系统方案创新设计能力的重要任务。
作为重点讲授的主要内容有:机构的组成和结构;机械中常用的齿轮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间隙运动机构等四大机构的应用、分类及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其
次是机械的平衡、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和机械的效率。
而对于机构的运动分析、力分析等
部分,根据实际情况作为一般的简介内容处理,学生可以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过程中自学
或进一步学习掌握。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探索与完善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素质教育,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创新意识融为一体,
近几年我们主要探索和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组织学生深入工厂进行典型实际机器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由于依托东风悦达起亚
汽车公司得天独厚的工程大背景,我院数控系等专业的学生从新生入校参观汽车总装厂到
去一些零部件生产专业厂认识实习及最后去有关专业厂进行生产或专业实习,为我们机械
原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我们除了注重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外,还充分利用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工程大背景的优势和条件,积极开设现场教学基地
并组织现场教学。
2.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程序设计专业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
所提高,但他们的程序设计和应用能力仍较差。
我们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采用大作
业的形式,将有关的解析法分段编程上机计算,再利用课程设计进行系统程序设计
3.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改革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由过去对一种具
体给定的机器或结构进行分析与综合,改为现在主要以进行机械系统总体运动方案的设计
为主。
4.开展了机械系统创意组合模型的搭接实验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机构搭接实验台创意
组合模型的搭接实验,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
三、考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和对知识的掌握及综合应用。
但单纯的笔试只能检验学生对书本上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难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课程不及格率较高。
为此,近几年我们
加强了平时考核,采取书面笔试考核为主,实际的能力考核成绩中占总成绩的60%左右,
而平时作业、实验及课程大作业成绩等占总成绩40%左右,充分加强了平时的考核,调动
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不断改进,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1.在教学学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对课程教学内容如何解决好“少而精与博而通”“、先进性和传统内容”“、系统性与趣味性”的关系
2.补充和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3.继续探讨和完善双语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4.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继续探讨和研究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
新设计能力的方法和手段总之,力争在有限的学时内增大课堂信息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有科学素养的工
程应用人才而努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