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鸽子长着两只脚
猫头鹰长着两只脚
大雁长着只两脚
鸟长着两只脚
(二)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 研究结果指出,3-7岁儿童的三段论式逻辑推理的发 展可分为5个阶段。
1.不会运用任何一般原理 2.运用一般原理,并试图引用一些从偶然特征上做出
的概括,来论证自己的答案。 3.运用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已经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
一、理解概念: 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 维活动。
二、理解类型: 两种类型: 直接的理解、间接的理解。
直接理解是不需经过间接的思考过程就能立刻实现的理解。 间接理解的主要特点是时间上经历一个逐步展开的阶段 。
学前儿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不要求任何中介的思 维过程。幼儿期逐渐出现间接理解。
事物的本质特征,但只是近似性的,不准确的,不 能概括一切可能的个别情况,因而还不可能做出正 确的结论。 4.不说一般原理,却能正确而自信地解决问题。 5.会运用正确反映现实的一般原理,并做出恰当的结 论
(三)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 研究表明3~6岁的儿童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且类 比推理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提高。研究结果显示,三 岁以前的儿童还不会进行类比推理,四岁儿童类比推理开始 发展,但水平很低。 5岁和6岁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有所发展, 大部分儿童能够理解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但语言 表达不够准确,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还没有达到较高级 的水平。
二、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概念: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 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分类:
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学前儿 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些符合事 物客观逻辑的抽象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形式操作阶段(11岁以后)
在形式操作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运用假设、推理和演绎等高级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鼓励儿童提问和讨论问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多角度性,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能力。例如,可以让儿童讨论关于环保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提供适应的教材和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适应的教材和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 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使用简单的图画书和玩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基本概念;对于 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提供更复杂的书籍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能力 注重家庭教育
儿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02
和嗅觉等感知器官来获取对周围事
物的认知
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会进行简单的
03
探索,比如拿起东西、丢东西、摸
一摸等,以增加对事物的理解
PART.2
前操作阶段(2-7岁)
前操作阶段(2-7岁)
x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 事物,进行基本的想象和模仿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事物的固有属性, 例如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
2 -
01
02
03
04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复 杂而有序的过程,从皮亚杰的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学前 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经历了以
下几个阶段
PART.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01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感知和运动活 动来获得对世界的初步理解
-
THANKS
感谢观看
XXX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重点。作为教 育者,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不同阶段特点,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 思维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知和运动活动来获取对世界的初步理解。因此,提供丰富的 感知刺激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可以让儿童接触各种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和声音的物品 ,以增加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第一章测试1.个性倾向主要表现为:()参考答案:兴趣;理想和世界观;价值观2.个体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是积极能动的,表现出个体自身的经验和观点态度。

()参考答案:对3.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

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推动发展。

()参考答案:对4.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参考答案:青春期;潜伏期;性器期;口唇期;肛门期5.佛罗伊德认为:“防御机制是自我应付本我的驱动,超我的压力和外在现实要求的心理措施和防御手段,以解除心理紧张,求得内心平衡”。

()对第二章测试1.小班幼儿的兴趣多变,大班幼儿则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参考答案:从被动到主动2.《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个体成长的重要因素是()。

参考答案:环境3.“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生理成熟4.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参考答案:语言发展和感知觉发展上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有()。

方向性;不均衡性;个体差异性;连续性和阶段性6.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有()。

参考答案:爱玩、会玩;思维具体形象;活泼好动7.就个体发展的整体而言,在某一个时期,其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错8.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

()参考答案:对9.幼儿常常表现得活泼好动,难以控制自己,这是“抽动症”的表现。

()参考答案:错10.对3岁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不能说反话,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要具体。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天空中过往的小鸟、路边的鲜花会引起幼儿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

参考答案:无意注意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幼儿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

这种现象属于是()。

参考答案:注意的分散3.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这是()。

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的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分类,思维的品质,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等内容,欢迎学习知识。

学前儿童的思维第一节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一)定义【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或其它物体,请你从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它,其反映的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二、思维的分类(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1.直观行动思维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二)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1.聚合式思维(求同)2.发散式思维(求异):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1.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创造思维: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

如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均需要高水平的形象思维三、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度指思维的广阔性,指要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处样的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2.思维的灵活性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指外在的条件发生变化,主体采取灵活的方式,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3.思维的深刻性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的本质,对事物是否剖析的彻底。

4.思维的独立性指不借助于现成的答案和别人的帮助。

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独立性并非的人易受他人暗示。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36课时理论环节学时数:36课时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先修课程:学前卫生学开课单位: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理论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和有关专业课程(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奠定理论和知识基础的课程。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有浓厚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培养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能够运用有关的理论来解释学前儿童的心理现象,初步学会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三、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3.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1.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第三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1.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3.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4.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1.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3.学前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痛觉的发展4.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5.幼儿观察的发展6.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3.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4.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3.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4.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4.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5.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6.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7.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8.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9.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第八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2.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3.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4. 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5. 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6. 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7. 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8. 幼儿口语的培养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1.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3.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4. 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表现5.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6. 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第十章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1.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2. 意志行动的发展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 学前儿童意志的萌芽4. 幼儿意志行动动机的发展5. 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6. 影响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第十一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1.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2.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3.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4.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5.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3.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4.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第十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2.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3.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4.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5.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6.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7.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第十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3.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4.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以及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5. 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四、学时安排五、考核(一)主要考核内容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4.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5.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6. 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7.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8.幼儿视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的发展9.幼儿观察的发展10.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11.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12.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3.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14.想象概念及种类15.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16.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17.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18.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19.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20.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21.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2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3.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24.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25.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26.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27.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28.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29.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30. 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31. 幼儿口语的培养32.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3. 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34.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35.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36.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37.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38. 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39. 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40.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41.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42.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43.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4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45.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46.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47.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48.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49.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50.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5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52.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53.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54. 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过程性考核。

(幼儿学前教育)思维的作用和儿童思维的发生(资料)

(幼儿学前教育)思维的作用和儿童思维的发生(资料)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开展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皮亚杰认为刚刚出生的婴儿其动作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并不具有智慧。

也确实是说,初生儿还没进行真正的思维活动。

幼儿的思维是幼儿个体和周围现实相互交往的活动中产生和开展起来的。

幼儿思维活动从条件反射和感知觉活动开始。

首先幼儿在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形成对事物的感知觉,例如,不管妈妈穿什么衣服,幼儿都能认出自己的妈妈,这确实是皮亚杰所说的“客体永久性〞。

有研究者认为幼儿获得“客体永久性〞是早期儿童思维开展的转折,而且正是这种“客体永久性〞的感知觉有利于幼儿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为形成表象制造条件。

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能在头脑中形成对该事物的稳定形象。

表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但它为形成逻辑思维提供了根底。

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思维的形成过程中,从无条件反射到逻辑思维的形成,全然上个体不断地与外界相互交往中进行的。

当儿童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交往时,儿童思维操作能力〔如分析、综合〕不断得到开展;当感知觉、表象和语言相互作用时,儿童的思维活动就逐步产生和开展起来。

一般认为,儿童思维的开展是从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开展起来的。

那么如何说什么是思维,它具体又是如何开展的呢?第一节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开展中的作用一、思维的概念什么是思维?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概括性。

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这与感知觉不同,感知觉反映的是具体事物个别特性和事物的外部联系。

比方,幼儿拿着冰块,感到它是冰凉的,这是感知觉,而幼儿明白刚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全然上冰凉的,这确实是思维。

二是间接性,思维是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一些没有被直截了当感知的事物及其关系的过程。

思维离不开已有的知识经验,即必须在感知觉和经历的根底上进行。

比方,当小孩没有对东西轻重感的经验时,要求他去理解智力测验题“哪个轻?哪个重?〞是不现实的。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一节思维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备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并不是在出生时都已具备的,而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发展的。

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或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他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经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思维发生以后,不是孤立的进行活动,它参与感知和记忆等认识过程,使这些认识过程发生质变。

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经不是单纯的反应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的理解了的知觉,儿童的知觉也就变得复杂化。

同样,思维的参与使儿童的机械记忆发展成为意义记忆。

三、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思维好似儿童的情绪或动越来越复杂,出现了恐惧情绪、关爱情感、道德情感等高级情感,这些情绪和情感都与对事物的理解密切相关。

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出现了意志行动的萌芽,也使儿童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性后果。

四、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思维的发生使儿童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映的可能,从而出现了一时特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

儿童通过思维活动,在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中,逐渐的认识自己。

第二节思维的发生及发展趋势一、思维发生的时间及标志:儿童的思维在2岁左右发生,发生的标志是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

儿童的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的概括。

这时的语词只是代表某一物体的名称,没有概括的功能。

比如,小孩说的“灯”只是代表他自己房间里的那盏灯,而不是代表所有的“灯”。

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

儿童使用物体的动作,使儿童的概括方式发生显著的改变,儿童不再根据颜色来概括各种不同的实物,开始根据形状来概括。

陈国宁《学前心理学》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陈国宁《学前心理学》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 ①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经验来进行的。 • ②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做人。他们把自己的
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夹到小动物或玩具身上,是常有的事。 • ③表面性——指幼儿的思维只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
所以,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不能反映事物 的本质联系。 • ④片面性——幼儿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幼儿的思维常 常是片面的,不善于全面的看问题。
• 守恒的概念
• 所谓守恒,是皮亚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衡量儿童运算水平 的标志之一。守恒是个体对概念本质的认识能力或概念的稳定 性。
• 具体指对物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如重量、体积、长度等)的认 识不因其它非本质特征的变化而改变。
守恒
第五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儿童思维的真正形成是在2岁左右。幼儿期(3-6、7岁) 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 象性,它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幼 儿期末,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 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抽象概括性和自觉能动性。思维的发生使儿童 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映的可能,从而出现了意识特 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
一、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
◈ 儿童的思维发生与言语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即2岁左右。2岁 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1、所谓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 内部的动作(操作)。
• 2、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5个区别:
①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 ②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 思维的可逆性是指能够抓住一个概念中各种具体变化的本质关 系。前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没有掌握可逆关系,比如,问一个3 岁的女孩:“ 你有姐妹吗?”她说:“有”问:“她叫什么名 字?”答:“ 洋洋。”再问:“洋洋有姐妹吗?”答:“没 有。”

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思维逻辑发展

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思维逻辑发展

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思维逻辑发展儿童在学前教育中的思维逻辑发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对孩子的智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第一步,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思维逻辑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儿童的思维逻辑发展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从最初的感觉认知阶段到形成具有推理、分类、概念和问题解决等能力的抽象思维阶段。

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需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他们逐步发展和提升思维逻辑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儿童的思维逻辑发展。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游戏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景,引导儿童进行推理和判断,帮助他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儿童参与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来促进他们的思维逻辑发展。

实践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进行一些小实验或观察活动,让他们发现规律和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儿童的思维逻辑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引导性强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帮助他们建立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儿童自己尝试去解决,从中培养他们的推理和思考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通过语言的表达,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让儿童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还可以教授儿童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分类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总的来说,学前教育是儿童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A)

《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A)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A)1.学前心理学是研究___从初生到入学前___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__蒲来尔___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3.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可分为_纵向研究__和__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分为_整体研究__和_分析研究_;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分为__差异研究__、__相关研究__和__因果研究__。

4.儿童心理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一般将入学前分为三个阶段:0—1岁为__婴儿期__、1—3岁为____先学前期_、3—6岁为__学前期或幼儿期_ 。

5.动作、形象和语词的关系在学前儿童思维中的规律性变化,使得其思维方式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态:__直观(觉)行动思维__、__具体形象思维__、__抽象逻辑思维,其中___具体形象思维___是幼儿期儿童思维的典型方式。

6.以传统的气质类型为标准,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有四种,即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

7.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二、名词解释1.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2. 守恒:皮亚杰把概念的稳定性称为守恒,即一定数量(如长度、重量、体积、面积、数目、质量等)的物体,在其外形或空间位置改变而其数量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儿童能确认其数量的恒定性(不变性)而不受其它无关因素变化的干扰。

3. 社会性:是人的一种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4.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

5.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ﻫ(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ﻫ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ﻫ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ﻫ二、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ﻫ(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ﻫ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ﻫ课程内容: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ﻫ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ﻫ第三节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ﻫ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ﻫ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概况ﻫ学习目的和要求:ﻫ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前苏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建国后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2.概括性 (二)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将同一类事物共同 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抽取出 来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的特性。例如,尽 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的大小和内角角度不同,但它们都属于三 角形;在严格了解太阳运行周期的情况下, 我国总结出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即“二十四节气”。 思维的概括性使人的认识活动摆脱了 具体事物的局限,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 识范围,还对加深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有重 要作用。
(一)思维的发生标 志着学前儿童认识水 平的提高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在感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得较晚。人类的各种认识活动都 是在出生后逐渐养成的,思维的发生标志着人类的认识过程已经基本齐全, 思维的发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其他认识过程的质变。 在思维的指导下,知觉已经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在特征,还能够进一 步地理解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例如,在思维形成之前,学前儿童看到钟表 的指针一圈圈地旋转会觉得很有趣,思维的出现使他们理解了时间的概念, 知道短针指向12的时候是12点,短针指向5的时候是5点。在思维的参与下, 人类的各种认知水平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十四节气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 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 个方面或个别特征并加以思 考的过程。例如,我们可以 把几何图形分解成点、线、 面、角、体;把动物分解为 头、尾、足、躯体;把一篇 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 语等。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2.综合 (一)分析与综合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 行考虑的思维过程。例如,学生把无序的词语组成句子;教师在观察某学 生的品行、才智、性格等方面的基础上将他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由此形 成对这个学生的总体评价;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会对该商品的价格、 性能等方面做总体了解,然后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品购买,这些都属于综 合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进程中过程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分析与 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发现 事物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第三模块5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三模块5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三模块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五编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思维的发生及其在学 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了解学前儿童 思维发展的趋势,把握学前儿童掌握概念 的特点,判断和推理发展的特点以及理解 的发展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难点: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学前儿 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思维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儿童思维的发生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四)守恒法 目的在于了解儿童是否获得某些数学概念,或
者所获得的概念是否具有稳定性。
几种典型的守恒实验



1.数守恒 2.长度守恒 3.液体质量守恒 4.面积守恒 5.体积守恒 6.重量守恒
守恒
第五节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 的发展
老虎是一种动物。 鱼会游泳 蜜蜂不是小鸟。 判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语句表述。 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肯定或否定。 判断: 直接判断(长的漂亮是好人) 间接判断(做好事的是好人)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 式的结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各 种事物,其中有些就被成人作为概念的实 例(变式)而特别加以介绍,同时用词来 称呼它。儿童就是这样通过词(概念的名 称)和各种实例(概念的外延)的结合, 逐渐理解和掌握概念的。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 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 在这种讲解中,把某概念归属到更高一级 的类或种属概念中,并突出它的本质特征 是十分关键的。儿童只有真正理解了定义 (解释)的含义才能掌握概念。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1.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 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 思维的特性
(1) 概括性,即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 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
(2) 间接性,思维总是通过某种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
(二) 思维的分类
1. 按思维的水平及其凭借事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是一种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形象思维是一种以直观形象或表象为支柱 的思维。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复杂而高级的形 式。三种思维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 按思维时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法则,可将思维分 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三) 思维的过程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 比较、系统化和具体化等过程。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分析: 分析是把一个事件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并把这个整体事件的各个属性都单 独分开的过程。如把一篇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 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
2. 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思维一旦发生,就不是孤立地进行活动。它参与感知和 记忆等较低级的认识过程,而且使这些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 经不只是单纯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的理解的知觉,儿童的知觉也就 复杂化起来。
上面我们所讲到的“思维”的概念是人类典型的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在 个体身上很晚才能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儿童发展心理学是 一个以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而它所使用的思维概念要宽泛一些, 包含思维的萌芽以及迈向逻辑思维过程中的各种过渡形态。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老师又告诉孩子们蝴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很奇怪老师又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孩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去看动物的??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幼儿思维逐渐从动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中转移出来从而比直觉行动思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思维仍有较大的局限性
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 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联系。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 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 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6、7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幼儿阶段抽象思维仅 仅开始萌芽。
第一,幼儿开始获得可逆性思维。 例如,幼儿开始认识到如果在一堆珠子中减去几个,然后增加相同数目的珠 子,这堆珠子的总数将保持不变。 第二,幼儿的思维开始能够去自我中心化。 所谓去自我中心化是指幼儿认识到他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的有所不同,幼儿 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幼儿开始能够解决“三山问题”。 第三,幼儿开始能够同时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物体的几个属性,并开始认识到这 些属性之间的关系。 例如,幼儿开始认识到一个物体可以有重量和大小等几个属性,并且认识到 这些属性是可分离的。 第四,幼儿开始使用逻辑原则。 幼儿获得的重要逻辑原则是不变性原则,即一个客体的基本属性不变。另一 个原则是等价原则,即如果A的某种属性等于B,B 等于C,则A必然等于C。
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指思维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借助某些媒介与 头脑加工来进行反应。
2、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所反应的是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反应的是 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由于这一特性,人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 象和外部特征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圣才出品】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0.1 复习笔记一、思维的发生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一)思维的发生1.儿童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1)普通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①一般的心理学著作中定义的思维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以词为中介,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②一般性的思维概念指的是逻辑思维,它是人类典型的思维形式,个体身上很晚才能完全形成,而且它的形成也非一蹴而就,有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2)儿童心理学的思维概念由于儿童心理学是以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儿童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更广泛,包含思维的萌芽以及迈向逻辑思维途中的各种过渡形态。

2.思维发生的指标(1)思维与其他认识过程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它的间接性、概括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特征。

这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品质。

(2)将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作为判断思维发生的指标。

3.思维的发生儿童最初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依靠动作实现的,最初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是用动作“设计”成的。

1岁左右,儿童手的动作开始出现了新的功能——运用工具和表达意愿。

这两种功能的出现为思维的萌芽提供了直接前提。

(1)表意性动作的间接性①表意性动作的含义表意性动作是指用动作表达意愿。

11~12个月的婴儿都会用手指向成人指出他们想要的东西,或者指向他们想去的地方。

②表意性动作包含着儿童对一系列关系的认识和分析自己的目的是拿取物体或出门玩耍,而依靠自己的力量达不到目的;成人有能力而且会帮助自己。

这时,手的动作已不仅仅是获得事物触觉信息的手段,也不仅仅是直接运用物体的工具,而成为一种具有象征功能的类似语言的符号,并使得心理反映具有了初步的间接性。

表意性动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机能——利用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一种高于感知和记忆的认知能力。

(2)工具性动作的概括性①工具性动作的含义工具性动作指的是按照物体的结构特征和功用来使用物体的动作。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发展概述(一)记忆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对学前儿童直觉发展的影响。

知觉是记忆产生的基础,同时个体知觉的发展也离不开记忆。

因为知觉的形成离不开个体的知识经验,而知识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就要依赖于记忆。

2、记忆对学前儿童想象和思维发展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和想象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把知觉、思维和想象结合起来,使儿童把知觉到的经验材料通过想象和思维进行加工,没有记忆,想象和思维就失去了工作的对象。

另一方面,学前儿童的想象与记忆经常分不开,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就是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3、记忆对学前儿童语言习得与发展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儿童语言的模仿、语词和语句的学习上。

首先,儿童要学习语言先要感知语音,学会发音。

然后,儿童要理解别人的语言,必须在别人把话说完之前先记住前面的部分,准确理解整个语句的意思。

最后,儿童完整表述一句话或一段话也需要把自己说过的词语暂时记忆,以使自己语言表述前后连贯。

4、记忆对学前儿童个性特征形成或发展的影响(记忆是儿童个性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对情绪情感的影响上。

儿童只有通过记忆才能对经历过的事情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1、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变化第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Ps:再认:出现,给提示,让你自己确认。

3岁儿童可以再认几个月前感知通过的事物4岁儿童可以再认一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4岁以后再认的保持时间可以更长些在再现方面,3岁儿童可以再现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4岁再现几个月前的事物。

第二,影响学前儿童的记忆保持的因素a,儿童的认知水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机能的指尖成熟,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也逐渐增强,对事物感知的选择性、连续性、精确性都不断提高,记忆水平也会随之获得提高。

b,有关记忆材料的知识准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有利于在记忆对象之间建立各种联系,使回忆容易实现。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1]

《学前心理学》各章节重点[1]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它更多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展,即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培养思维发展学前思维发展教育教案

培养思维发展学前思维发展教育教案

培养思维发展学前思维发展教育教案教育目标:通过本教案,旨在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并促进他们的认知和创造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将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概述思维发展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引导学前儿童认识到思维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影响。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前儿童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促进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各种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前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教学步骤:一、思维发展的重要性1. 通过图片展示和口头解释,介绍思维发展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

2.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简单的思维练习,如找出图中的不同之处或排序一组物品。

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1. 使用拼图游戏或益智玩具,鼓励学前儿童进行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

2. 设计一些逻辑问题,如填空或找出规律,让学前儿童独立解决。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1. 给学前儿童提供一些主题或故事背景,鼓励他们用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2.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

四、促进问题解决能力1. 提供一些与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和解决。

2. 引导学前儿童关注并解决一些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 收集学生完成的绘画、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作品,进行综合评估。

延伸活动:1. 组织学前儿童参观科学博物馆或艺术展览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

2. 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学前儿童创造创造性发展的环境,如提供拼图玩具、画笔和颜料等。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前儿童将得到一系列的思维发展训练,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

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

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涉及到儿童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思维对于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的提高。

儿童的思维能力逐渐从感性思维向具象思维发展,他们开始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新的概念,能够判断和归纳事物的共性和特性。

思维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和解释外部世界的现象,丰富他们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探索能力。

其次,思维对于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天性善于模仿和创造,他们的思维活动在与外界的互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思维能够帮助儿童将多种感知和经验进行整合和重新组合,从而产生出新的观点和想法。

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可以在游戏、艺术、绘画和音乐等方面得到充分展示,思维能够促进他们的创造力的发展,并提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此外,思维对于学前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问题解决是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思维活动,儿童能够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儿童能够通过使用逻辑和推理的能力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生主要包括感觉运动和概念形成两个方面。

学前儿童的思维以感觉运动为基础,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动作实践,他们逐渐熟悉和掌握了周围环境的信息,形成了感觉上知觉和动作上操作的基础。

同时,学前儿童开始建立一些简单的概念,例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并能够通过比较和分类来区分事物。

他们能够将物体进行空间的转换,进行散列、逻辑推理等活动。

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主观、直观、能动、片面和固着,他们的思维过程主要依赖于感知和操作,缺乏抽象和联结的能力。

综上所述,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 N发N展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标志儿童各种 认知过程已经齐全
认识过程 发生质变
意义
情绪、意志、 社会性行为得到
发展
标志着意识和 自我意识的
出现
1111 222N2N
• 思考: 1、某3岁幼儿表现出入园分离焦虑,老师安慰幼儿说“妈妈
会来接你的”,你认为对幼儿有用吗?为什么?
3333NN 3333
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和学前 儿童思维的发生
NN
本章要点:
• 1、思维的概念及其特点; • 2、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 4、皮亚杰的学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论; • 5、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 6、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概念、判断、推理、理解等
的发展特点。
NN
第一节 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NN
一、思维的概念
•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望梅止渴”; “祖国的花朵”
• 表现为认识、理解、推理等现象
12121212NN
• 分析:影响我们思维 的因素有哪些?或 什么决定我们的思 考?;
• 为什么对同样一个现 象,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感受?
11111N1N1
• 2、小朋友不想洗澡,妈妈在洗澡池里放了些玩具, 说"我们来给鸭宝宝洗澡”,孩子就非常乐意地被“ 忽悠”了,为什么?
232323N23N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
一、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2岁左右 二、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语词概括的出现 • 1、直观的概括——事物的突出特征 • 2、动作的概括——视觉和触觉的形象 • 3、语词的概括——事物比较稳定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