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14.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沪粤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三节《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单元第十一章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反映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知道比热容的单位J/(kg·℃)及其读法、含义。
(2)、会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
过程与方法(3)、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和进行实验,探究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联系实际,分析与比热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养成探索、思考物质世界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逐步发展学生对物理和科学的感情。
重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本领的实验、比热容的概念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现象:“夏日中午赤脚在河滩上和河水中行走感觉不同”提出问题:相同日照的情况下,河滩和河水物质不同,温度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本领提出问题:上节课活动1的实验中,当水的质量一定,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时间相等,说明:同种物质在质量相同、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不同物质(如水和沙子),质量相同、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否相同?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然后设计实验步骤1、结合上节课的内容,你认为本节课的实验应采用什么研究方法?2、若选择水和沙子为研究对象来做这个实验,那么,水和沙子的哪些量应该相等?3、实验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如何判断?对酒精灯有什么要求?4、实验中烧杯的规格不同是否可以,为什么?5、该实验要测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6、设计出你的实验记录表格。
设计完成后,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同学相互补充、完善。
各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后,引导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教案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
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
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社会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
学生用材料:秒表、温度计、水和食用油、烧杯、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六、教学过程。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①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
②不同质量的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是不相同的;
③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质量小的吸收的热量少.
教师导入:如果换用其他物质来做实验,结论是相同的.如果做物质的放热实验,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温度时,所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这是由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决定的.为比较不同物质吸、放热性能上的差别,物理学中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用多媒体展示并讲解:
1.明朗的天,碧蓝的海,人们漫步海滨,感受到海风迎面吹拂,会觉得十分舒畅.这样的风,多半是海风.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叫海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叫陆风.气象学上常把两者合称为海陆风.它们都是比较平和的风,因此,又被称为海陆清风.你知道海陆风是怎样形成的吗?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应如何解释呢?
实验记录表格:
(6)分析与论证:
①比较用水作为研究对象的各组实验数据,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如果水的质量增加一倍,其吸收的热量则几乎增加一倍,用煤油作为研究对象的各组实验数据也能得到上面的结论.
②如果要使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如果让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低.
(二)什么是比热容
1.(1)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然后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看过比热容表后,你对比热容概念有什么认识?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3节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与反思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翰辰学校李道友组长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3节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量概念,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热量的单位.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知道比热容的单位,会查比热容表,会用公式进行计算热量.【过程与方法】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理解一些简单现象,认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激发探究热情.2.通过比热容的运用,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比热容概念.【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一、情景引入投影几幅天气预报图片,由学生分析某一内陆城市某一天的气温变化以及同一天同一纬度某一海滨城市的气温变化.提出问题:同一天这两个地方的温差为何如此之大?激发学生思考,进而提出课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二、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活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1.提出问题: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是否有关?2.猜想与假设(只有两种可能):(1)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2)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无关;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有关,可能与物质种类也有关系,实验时,为了验证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思考问题:(1)如何选取物质:选取相同的两种不同物质,如水和砂石.(2)如何使水和砂石的温度升高?(3)如何比较水和砂石哪个升温更快?(4)如何判断温度的变化?(5)在考虑了上述几个问题后,谈谈你的思路.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教材P31活动1实验).分析论证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即不同物质吸热本不同.知识点二比热容设问: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异呢?引导学生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即必须让质量相同,温度升高也相同.很明显:如果质量都取1kg,温度都升高1℃,比较起来最方便.进而引入比热容概念.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的单位:它由质量、温度、热量的单位复合而成,类比速度等物理量的单位组成,组合出比热容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克摄氏度.3.速查比赛:比热容表中比热容最大的物质是:;它的比热容是: .4.基础训练:(1)1g水的比热容是:;1kg水的比热容是: .(2)冰的比热容是;可见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不同.学生演算:(1)2 kg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2)2 kg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3)比热容为c的物质,质量m,升高温度,吸收的热量Q= .(4)比较石和水的的温度变化:质量均为2 kg 的砂石和水,它们吸收7.36×104J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各是多少 ?5.分析活动开始时留下的悬念:同一纬度的内陆城市与海滨城市温差大的原因?学生讨论:1.分析海风的成因.2.水育秧问题: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你能解释原因吗?3.三峡蓄水后,对上游的气候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一、比热容的概念二、吸、放热问题计算三、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视频见课件.【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课件(1)
(1)一般来说,物体吸热温度怎样变 化?物体放热呢?
(2)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 热量一样多吗?
(3)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 热量一样多吗? (4)水升温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跟 哪些因素有关呢?
水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多少,可 能跟水的质量有关,跟升高的温度有关。
(成正比)
比热容的定义:
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 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 (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符号:c。
常用单位: 焦耳/(千克·℃) 单位符号: J/(kg ·℃) 读作: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由实验可知,同种物质比热容 是 一定 的,不同物质比热容 一般 不同 。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分析比热表,可以找出哪些规 律 ? J/(kg · ℃)
水 酒精 煤油 蓖麻油
冰 空气
4.2×103 2.4×103 2.1×103 1.8×103 2.1×103 1.0×103
砂石 铝
干泥土 铁、钢
铜 水银
0.29×103 0.88×103 0.84×103 0.46×103 0.39×103 0.14×103
初温 加热 时间
20℃ 10min
20℃ 10min
末温 (1) 表 一 的 数 据 说 50℃ 明质量相同的水和
煤油升高相同的温 50℃ 度 所 吸 收 的 热 量
__________。 末温 (2) 表 二 的 数 据 说
明质量相同的水和 50℃ 煤油吸收相同的热
量时升高的温度 80℃ ________。
来看,这是由于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
4、小明从表中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 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B )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物质的比热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什么是比热容以及如何测量物质的比热容。
此外,本节课还将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以及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定义;2.掌握测量物质的比热容的方法;3.熟悉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4.了解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掌握测量物质的比热容的方法;3.熟悉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
教学难点1.理解比热容的公式及其含义;2.掌握比热容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通过实验现象,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2.简要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及公式。
2. 理论学习(25分钟)1.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2.详细阐述测量物质的比热容的方法,包括测温、加热、计时等步骤。
3.列举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
3. 实验操作(35分钟)1.按照先前讲授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2.在实验中让学生体验到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精确计时、准确测温等。
4. 讨论(15分钟)1.讨论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及误差;2.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实验结果计算出物质的比热容值。
5. 巩固练习(20分钟)1.布置类似实验的练习;2.提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要求学生进行计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比热容的定义及公式,掌握了测量物质比热容的方法,熟悉了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并了解了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加深了对比热容的理解,并体验到了精确计时、准确测温等操作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在课程结束后,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1.doc
重点难点: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
2、 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2—,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二)过程与方法3、 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彖。
4、 会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装配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 能经历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稈,体现学生去感受知识产生过稈的新课程理念。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三、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烧杯,电加热器,温度计,水和煤汕。
学生实验:烧杯,电加热器,温度计,水和煤汕,一部分小纟R 以煤汕探究对象;另一 部分小组以水为探究对彖,衿小组选取的煤油或水的质量应不相同,最好成比例关系。
四、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复习提问1、什么叫热量?2、 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C 吸收多少热量?思考作答 巩固铺垫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 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 热量多。
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 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 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别的物质也是这样。
思考引入新课五、板书设计:一、实验探究1、 猜想2、 制定方案:控制变量法3、 结论六、教学反思:第二节科学探究: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第一节第一课时比热容二、比热容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C 所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 容,符合“C” 2、单位:J/ (kg - °C)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2、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热量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四、教学设计: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热量一、热量的计算二、例题1、Q 吸二C ・ M ・(t-to) 例12、Q 放二C • M • (to~ t)六、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上册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1.通过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会进行简单的吸热问题计算。
4.能尝试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现象。
5.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并提高他们分析、归纳能力。
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难点探究不同物质吸、放热性能不同的实验,现象分析。
水、煤油各80 g、易拉罐2只、温度计1支、酒精灯1盏、火柴1盒、铁架台1套、秒表1只、多媒体设备、量筒(100mL)1只。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几幅图片,由学生分析沙漠地区某一天的气温变化以及同一天同一纬度某一海滨城市的气温变化。
提出问题:同一天这两个地方的温差为何如此之大?激发学生思考,进而提出课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新课教学(一)活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1.提出问题: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是否有关?2.猜想与假设(只有两种可能):(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无关;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提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有关,可能与物质种类也有关系,实验时,为了验证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讨论)4.方法研究:控制变量法具体做法:(1)如何选取物质:选取______相同的两种不同物质,如水和煤油。
(2)如何使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3)如何比较水和煤油哪个升温更快?(4)如何判断温度的变化?(5)在考虑了上述几个问题后,谈谈你的思路。
(学生交流与讨论、发表见解)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根据你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把你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下来:6.分析论证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即不同物质吸热本领不同。
典例解读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
小雨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
(1)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2)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粤沪版九年级上册《研究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1
常用单位J/(kg·℃),分别读做焦耳每千克开,焦耳每千克摄氏度,同时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相等的。
1 J/(kg·℃)=1 J/(kg·K)
教师提出问题:
①一杯水和一桶水的比热容谁大?
②把一块铁皮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哪块的比热容大些?每块和整块比,其比热容有无变化?
学生阅读比热容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表中找出比热容最大的是哪一种物质?它的比热容是多少?物理意义是什么?
②冰的比热容是多少?水的比热容是冰的多少倍?
③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吗?(比较冰和煤油)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变吗?(比较水和冰)
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什么特性?
摸索什么缘故要引入。
摸索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
③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的实验探究,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操纵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通过查比热容表明白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样不同,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说明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学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查比热容表,明白了常见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然后回答问题:
①比热容最大的是水,为4.2×103J/(kg·K),物理意义是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取(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②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K)。水的比热容是它的2倍。
③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同,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可能变化。(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物态有关)比热容反映的是物质的吸、放热本领。
沪科技版九年级物理《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整体设计说明★比热容,是初中物理热学的重点概念,不仅抽象,而且涉及的物理量又比较多,单位又是初中物理中最复杂的单位。
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一方面方便教学的开展,使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温度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温度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并为以后继续学习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教法建议★通过科学探究物质的放热吸热规律,引出基本的概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课本上的文字、图画与结合搜集到的相关视频来进一步进行比热容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课本上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热容和热量的理解。
★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学法引导★《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这一节从实验入手,以探究物质吸热或者放热规律为例引入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比热容的学习,然后通过具体的比热容知识的讲解,介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并给出物体在温度变化中的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的公式;最后总结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量概念,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热量的单位。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知道比热容的单位,会查比热容表,会用公式进行计算热量。
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比热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比热容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5. 控制变量法:在进行物质比热容实验时,为了准确测量物质的比热容,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包括控制物体的质量、加热器的功率、加热时间等因素,以消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 比热容的实验操作:进行比热容实验时,首先需要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温度计、热量计、实验桌椅等。然后,将物体放在加热器上进行加热,同时记录物体温度的变化和加热时间。最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比热容。
解决办法:
1. 对于重点内容,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入比热容的概念,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2. 对于难点,首先进行控制变量法的原理讲解和示范,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并掌握该方法。在数据分析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图表、计算等手段,深入理解实验结果。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实验室、温度计、热量计、实验桌椅、计算机、投影仪等。
3. 实验报告评价: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我会仔细阅读并批改他们的报告,对其中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指出,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粤沪版九年级上册《研究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3
1.推导公式。
依照比热的物理意义,以及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就能够运算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吸取或放出的热量。
例1.2千克的水,使它的温度由20℃升高到100℃,水吸取多少热量?
依照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可知,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取4.2×103焦耳的热量。那么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取的热量应是4.2×103焦/(千克·℃)×2千克。这些水的温度升高了100℃-20℃=80℃时,吸的热量是4.2×103焦(千克·℃)×2千克×80℃=6.72×105焦耳。
使质量相同、温度变化相同,以便采纳“操纵变量法”研究问题。
建议实验时采纳二种物质:水、沙子。用酒精灯加热,并指导几名同学完成演示实验。完成测质量,观看温度计示数,
实验结果:当升高相同温度时,水用时刻最多,吸热多,沙子吸热少。
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不同物质吸取热量一样也是不同的,物理学里用“比热容”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粤沪版九年级上册《研究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3
课
题
比热容
新课标学习要求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把握比热单位读、写,查表能力。
过程与方法:参与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研究方法;尝试运用科学规律说明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意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将科学知识运用日常生活实践。
重
结果:水比热大,升温吸热多,降温放热多;水廉价。从比热表中可知,水的比热专门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情形下,吸取同样多的热量,水的温耀下,内陆地区夏季炎热,而冬季冰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温差大,一日之中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
点
与
难
九年级物理《132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沪粤版推荐
13.2《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3.2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第十三章第2课(2课时)【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教材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相同”。
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感受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放热本领。
用两幅色彩反差极大的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也为后面解释“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有什么不同”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要考虑到学生“设计实验”的难度,该实验中“热量”不是直接测量的量,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实验做好相应的铺垫。
对实验结果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只要求定性的结论。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出现的第一个由两个以上的因素决定的物理量,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计学生认知的困难。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在探究过程中,侧重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等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
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的单位J/(kg·0C)和读法。
应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事实。
理解计算热量的公式。
【教学理念】:重点:制定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比热容概念、热量计算公式。
难点:制定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评估实验结果,比热容物理意义及比热容知识应用。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看课文第63页图13-7,思考:在地球上同一纬度,为什么海滨城市早晚的气温变化不明显,沙漠早晚的气温变化很大?师:要解释上述现象就要了解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性能等有关问题。
二、新课教学师:物质温度变化时吸收、放出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讨论:可能与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大小、物质种类有关。
同种物质,例水烧开的时间与水的质量成正比;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时升高的温度多加热时间就长。
[初中+物理]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课件+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3. 【物理学与工程实践】如图甲所示,沿海地区的一种小型风力
发电机独特的尾翼结构能使其旋翼自动迎风。仅在海陆风因素的影响下,
白天
夜晚
图乙、图丙所示的情形通常分别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填“白
天”或“夜晚”)
4.汽车的发动机外有一个水套,利用循环流动的水冷却发动机,
这是因为水( B )。
量相等、初温均为20 ℃的煤油和水。若加热的时间相同,则煤油和水吸
相等
收的热量__________(填
“相等” 或 “不相等”);若煤油和水的温度都
水
升高到40 ℃,则_________需加热较长的时间。(c
水>c煤油)
12.如图甲所示,用加热器给初温均为20 ℃的A、B液体(mA<mB)
加热,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等。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图
B.50 ℃水的比热容比100 ℃水的比热容大
C.把一桶水由地球移到月球,比热容会改变
D.物质的比热容跟其质量和温度无关
7.在相同的阳光照射下,沙漠地区要比湖泊湿地处温度升高得
快的原因是( A )。
A.沙D.沙漠地区日照时间长
8.由吸热公式可得c=
吸
(− )
A、B液体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相同的温度,由于A液体的质量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B液体的质量,根据c=
可知,A液体的比热容大于B液体的比热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
沪科粤教版版物理九年上册_《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学案2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预习练习】1、内能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热传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内能与热量的区别?5、物体吸热升温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一)探究无知己的吸、放热性能活动1:探究水和砂石的吸、放热性能1、提出问题:根据P31图12-10提供的实例,为什么海水和沙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2、猜想与假设:同一时刻沙和水温度不一样可能3、实验设计:(1)如何才能使沙和水温度升高?(2)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沙和水哪个吸热升温快?理解:在加热方法相同情况下,加热时间的长短可表示。
方法: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长短;加热时间短吸热升温(快/慢)(3)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物质质量/kg 升高200C所需时间/s 升高400C所需时间/s沙水5、分析与结论: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沙比水需要的时间(长/短)。
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时沙比水吸收的热量(多/少)。
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相同/不同)。
想一想: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有别的方法来比较沙和水吸热升温快慢吗?让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看哪个温度升高得多;温度升高得多的吸热升温(快/慢)(二)什么是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0C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物质的比热容常用符号c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符号J/(kg·0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到目前为止,学生已学了很多探究实验,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是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反映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知道比热容的单位J(kg·℃)及其读法、含义。
⑵会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知道水的比热容最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这一特点,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和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实际,分析与比热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养成探索、思考物质世界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逐步发展学生对物理和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试验器材: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2.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设计此课时,从老百姓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着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
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相等的。
2、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符号:C 单位: 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3、C水=4.2×103 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4、热量计算公式:Q=Cm△t △t是指温度的变化量, m的单位只能用Kg.练案1、下列事例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的是()A、体积相等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B、质量相等的两块铜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2、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同种物质的比热一定不变B、只要温度升高相同,比热容小的物体一定比比热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少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比热容大D、比热容跟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都有关3、一桶水用了一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密度和比热容都减小B、它的密度和比热容都增大C、它的密度和比热容都不变D、它的密度减少比热容增大4、汽车冷却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是因为()A、水的比热容最大B、水比较便宜C、水比较多D、水的密度比较大5、某天然温泉浴池,温泉的出水温度平均为40℃,每天出水400t,人们使用后的水的温度为30℃,该浴池一天所用的温泉水向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课题:书写练习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正确地书写“轻”字难点:“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书写:斩、转板书设计:书写练习2、轻、斩、转我的思考: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六)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难点: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教学新课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