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3-4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第一章 机械振动 第二章 机械波一、简谐运动1.概念: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象(x -t 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的振动.2.平衡位置: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3.回复力(1)定义:使物体返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2)方向:时刻指向平衡位置.(3)来源:振动物体所受的沿振动方向的合力.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1)动力学表达式:F =-kx ,其中“-”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2)运动学表达式:x =A sin (ωt +φ),其中A 代表振幅,ω=2πf 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t +φ)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叫做初相.5 定义 意义振幅 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描述振动的强弱和能量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时间描述振动的快慢,两者互为倒数:T =1f频率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相位 ωt +φ描述质点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二、单摆1.定义: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如果细线的伸缩和质量都不计,球的直径比线的长度短得多,这样的装置叫做单摆.2.视为简谐运动的条件:θ<5°.3.回复力:F =G 2=G sin θ=mg lx . 4.周期公式:T =2πl g. 5.单摆的等时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取决于摆长l 和重力加速度g ,与振幅和振子(小球)质量都没有关系.三、受迫振动及共振 1.受迫振动: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周期(或频率)等于驱动力周期(或频率),而与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无关.2.共振: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固有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越接近,其振幅就越大,当二者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这就是共振现象.共振曲线如图所示.考点一 简谐运动的五个特征 1.动力学特征 F =-kx ,“-”表示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k 是比例系数,不一定是弹簧的劲度系数.2.运动学特征简谐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而方向相反,为变加速运动,远离平衡位置时x 、F 、a 、E p 均增大,v 、E k 均减小,靠近平衡位置时则相反.3.运动的周期性特征相隔T 或nT 的两个时刻振子处于同一位置且振动状态相同. 4.对称性特征(1)相隔T 2或2n +12T (n 为正整数)的两个时刻,振子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位移、速度、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如图所示,振子经过关于平衡位置O 对称的两点P 、P ′(OP =OP ′)时,速度的大小、动能、势能相等,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3)振子由P 到O 所用时间等于由O 到P ′所用时间,即t PO =t OP ′.(4)振子往复过程中通过同一段路程(如OP 段)所用时间相等,即t OP =t PO . 5.能量特征振动的能量包括动能E k 和势能E p ,简谐运动过程中,系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6.(1)由于简谐运动具有周期性、往复性、对称性,因此涉及简谐运动时,往往出现多解.分析此类问题时,特别应注意,物体在某一位置时,位移是确定的,而速度不确定,时间也存在周期性关系.(2)相隔(2n +1)T2的两个时刻振子的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大反向.考点二 简谐运动的图象的应用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通过图象可以确定以下各量: 1.确定振动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2.确定振动的振幅.3.确定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振动图象上一个完整的正弦(余弦)图形在时间轴上拉开的“长度”表示周期.4.确定质点在各时刻的振动方向.5.比较各时刻质点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6.(1)简谐运动的图象不是振动质点的轨迹,它表示的是振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因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故回复力和加速度在图象上总是指向t 轴;(3)速度方向可以通过下一个时刻位移的变化来判定,下一个时刻位移如果增加,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就远离t 轴,下一个时刻的位移如果减小,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就指向t 轴.考点三 受迫振动和共振自由振动 受迫振动 共振受力情况仅受回 复力 受驱动 力作用 受驱动力作用振动周期 或频率 由系统本身性质决定,即固有周期T 0或固有频率f 0由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决定,即T =T 驱或f =f 驱 T 驱=T 0或f 驱=f 0振动能量 振动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由产生驱动力的物体提供振动物体获得的能量最大常见例子弹簧振子或单摆(θ≤5°) 机械工作时底座发生的振动共振筛、声音的共鸣等(1)共振曲线:如图所示,横坐标为驱动力频率f ,纵坐标为振幅A .它直观地反映了驱动力频率对某振动系统受迫振动振幅的影响,由图可知,f 与f 0越接近,振幅A 越大;当f =f 0时,振幅A 最大.(2)受迫振动中系统能量的转化:受迫振动系统机械能不守恒,系统与外界时刻进行能量交换.3.(1)无论发生共振与否,受迫振动的频率都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但只有发生共振现象时振幅才能达到最大.(2)受迫振动系统中的能量转化不再只有系统内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还有驱动力对系统做正功补偿系统因克服阻力而损失的机械能.三、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实验原理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 g ,可得出g =4π2T2l ,测出单摆的摆长l 和振动周期T ,就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2.实验器材单摆、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停表. 3.实验步骤(1)做单摆:取约1 m 长的细丝线穿过带中心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把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让摆球自然下垂,如图所示.(2)测摆长: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长L (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 ,则单摆的摆长l =L +D2.(3)测周期: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小于5°),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50次的总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4)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4.数据处理(1)公式法:g =4π2lT2.(2)图象法:画l -T 2图象.g =4π2k ,k =l T 2=ΔlΔT2.5.注意事项(1)悬线顶端不能晃动,需用夹子夹住,保证悬点固定. (2)单摆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振动,且摆角小于10°.(3)选择在摆球摆到平衡位置处时开始计时,并数准全振动的次数.(4)小球自然下垂时,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悬线长L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然后算出摆球的半径r ,则摆长l =L +r .(5)选用一米左右的细线.四、机械波 1.形成条件(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1)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2)质点不随波迁移. 3.分类机械波⎩⎪⎨⎪⎧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五、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 2.频率f :在波动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都是相同的,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3.波速v 、波长λ和频率f 、周期T 的关系公式:v =λT=λf机械波的速度大小由介质决定,与机械波的频率无关. 六、机械波的图象1.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用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连接各位移矢量的末端,得出的曲线即为波的图象,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2.物理意义: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四、波的衍射和干涉1.波的衍射定义: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小于波长时,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波的叠加原理:几列波相遇时能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4.波的干涉(1)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2)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5.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波同时还可以发生反射、折射. 五、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频率不相等的现象.考点一 波动图象与波速公式的应用1.波的图象反映了在某时刻介质中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图象的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如图.图象的应用:(1)直接读取振幅A 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 (3)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2.波速与波长、周期、频率的关系为:v =λT=λf . 3.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图象律表示同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考点三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1.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 . (1)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Δr =n λ(n =0,1,2,…),则振动加强; 若Δr =(2n +1)λ2(n =0,1,2,…),则振动减弱.(2)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Δr =(2n +1)λ2(n =0,1,2,…),则振动加强;若Δr =n λ(n =0,1,2,…),则振动减弱. 2.波的衍射现象是指波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大或者小于波长.3.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分析 (1)接收频率: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当波以速度v 通过观察者时,时间t 内通过的完全波的个数为N =vtλ,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完全波的个数,即接收频率.(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第三章 电磁波一、电磁波的产生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2.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电磁场. 3.电磁波电磁场(电磁能量)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1)电磁波是横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介质.(2)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为3.0×108m/s.(3)电磁波能产生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二、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1.电磁波的发射(1)发射条件:足够高的频率和开放电路. (2)调制分类:调幅和调频. 2.电磁波的接收(1)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2)解调:使声音或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的过程.第四章 光的折射 全反射一、光的折射与折射率 1.折射定律(1)内容:如图所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2)表达式:sin θ1sin θ2=n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折射率(1)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特性的物理量.(2)定义式:n =sin θ1sin θ2.(3)计算公式:n =c v,因为v <c ,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4)当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由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二、全反射1.条件:(1)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2)入射角≥临界角.2.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C 表示,sin C =1n.三、光的色散、棱镜 1.光的色散 (1)色散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形成由红到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彩色光谱,如图.(2)成因由于n 红<n 紫,所以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棱镜界面时,红光和紫光的折射角不同,就是说紫光偏折得更明显些,当它们射到另一个界面时,紫光的偏折角最大,红光偏折角最小.三、 全反射现象1.在光的反射和全反射现象中,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均是可逆的.2.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当折射角等于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了.3.全反射现象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去理解: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这时就发生了全反射.4.分析全反射问题的基本思路(1)画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临界光线,作好光路图. (2)应用几何知识分析边、角关系,找出临界角. (3)判断发生全反射的范围. 考点三 光路的计算与判断1.光线射到介质的界面上时,要注意对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1)若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而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不同色光偏折不同.(2)若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是否发生全反射,要根据计算判断,要注意不同色光临界角不同.2.作图时要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光线,如符合边界条件或全反射临界条件的光线. 3.解答时注意利用光路可逆性、对称性和几何知识. 4.各种色光的比较颜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 频率ν 低―→高 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 小―→大 同一介质中速度 大―→小波长 大―→小 临界角 大―→小 通过棱镜的偏折角 小―→大四、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实验原理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AO 对应的出射光线O ′B ,确定出O ′点,画出折射光线OO ′,然后测量出角θ1和θ2,代入公式n =sin θ1sin θ2计算玻璃的折射率.2.实验过程(1)铺白纸、画线. ①如图所示,将白纸用图钉按在平木板上,先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 ′作为界面,过aa ′上的一点O 画出界面的法线MN ,并画一条线段AO 作为入射光线.②把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 ′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条长边bb ′.(2)插针与测量.①在线段AO 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 1、P 2的像,调整视线的方向,直到P 1的像被P 2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依次插两枚大头针P 3、P 4,使P 3挡住P 1、P 2的像,P 4挡住P 1、P 2的像及P 3,记下P 3、P 4的位置.②移去玻璃砖,连接P 3、P 4并延长交bb ′于O ′,连接OO ′即为折射光线,入射角θ1=∠AOM ,折射角θ2=∠O ′ON .③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查出它们的正弦值,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④改变入射角θ1,重复实验步骤,列表记录相关测量数据. 3.数据处理(1)计算法: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sin θ1sin θ2,并取平均值.(2)作sin θ1-sin θ2图象:改变不同的入射角θ1,测出不同的折射角θ2,作sin θ1-sin θ2图象,由n =sin θ1sin θ2可知图象应为直线,如图所示,其斜率为折射率.(3)“单位圆”法确定sin θ1、sin θ2,计算折射率n :以入射点O 为圆心,以一定的长度R 为半径画圆,交入射光线OA 于E 点,交折射光线OO ′于E ′点,过E 作NN ′的垂线EH ,过E ′作NN ′的垂线E ′H ′.如图所示,sin θ1=EH OE ,sin θ2=E ′H ′OE ′,OE =OE ′=R ,则n =sin θ1sin θ2=EHE ′H ′.只要用刻度尺量出EH 、E ′H ′的长度就可以求出n .4.注意事项(1)玻璃砖应选用厚度、宽度较大的. (2)大头针要插得竖直,且间隔要大些.(3)入射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在15°~75°之间.(4)玻璃砖的折射面要画准,不能用玻璃砖界面代替直尺画界线. (5)实验过程中,玻璃砖和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第五章 光的干涉 衍射 偏振一、光的干涉1.定义:在两列光波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的光被加强,出现亮纹,某些区域的光被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和减弱互相间隔的现象叫做光的干涉现象.2.条件:两列光的频率相等,且具有恒定的相位差,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3.双缝干涉: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经双缝后形成两束振动情况总是频率相等的相干光波,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处出现暗条纹.相邻的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距离Δx 与波长λ、双缝间距d 及屏到双缝距离l 的关系为Δx =l dλ.4.薄膜干涉:利用薄膜(如肥皂液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光相遇而形成的.图样中同一条亮(或暗)条纹上所对应薄膜厚度相同.二、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方向而照射到阴影区域的现象叫做光的衍射. 2.光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当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光波波长小,或者跟光波波长相差不多时,光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3.衍射图样(1)单缝衍射:中央为亮条纹,向两侧有明暗相间的条纹,但间距和亮度不同.白光衍射时,中央仍为白光,最靠近中央的是紫光,最远离中央的是红光.(2)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不等距圆环.(3)泊松亮斑:光照射到一个半径很小的圆板后,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这是光能发生衍射的有力证据之一.三、光的偏振1.偏振光:在跟光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在某一方向振动较强而在另一些方向振动较弱的光即为偏振光.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是横波(填“横波”或“纵波”).2.自然光: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包括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这种光叫做自然光.3.偏振光的产生 自然光通过起偏器:通过两个共轴的偏振片观察自然光,第一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叫做起偏器.第二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检验光是否是偏振光,叫做检偏器.考点一 光的干涉 1.双缝干涉(1)光能够发生干涉的条件:两光的频率相同,振动步调相同. (2)双缝干涉形成的条纹是等间距的,两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间距离与波长成正比,即Δx =l dλ.(3)用白光照射双缝时,形成的干涉条纹的特点:中央为白条纹,两侧为彩色条纹. 2.薄膜干涉(1)如图所示,竖直的肥皂薄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2)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在膜的前表面AA ′和后表面BB ′分别反射出来,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并且叠加,两列光波同相叠加,出现明纹;反相叠加,出现暗纹.(3)条纹特点:①单色光:明暗相间的水平条纹; ②白光:彩色水平条纹. 3.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屏上某点到双缝距离之差为Δr ,若Δr =k λ(k =0,1,2,…),则为明条纹;若Δr =(2k +1)λ2(k =0,1,2,…),则为暗条纹. 考点二 光的衍射现象的理解 1两种现象比较项目单缝衍射 双缝干涉不同 点 条纹宽度 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宽 条纹宽度相等条纹间距 各相邻条纹间距不等 各相邻条纹等间距 亮度情况中央条纹最亮,两边变暗 条纹清晰,亮度基本相等相同点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属于波的叠加;干涉、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2.光的干涉和衍射都属于光的叠加,从本质上看,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的形成有相似的原理,都可认为是从单缝通过两列或多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在屏上叠加形成的.考点三 光的偏振现象的理解 1.偏振光的产生方式(1)自然光通过起偏器:通过两个共轴的偏振片观察自然光,第一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把自然光变成偏振光,叫起偏器.第二个偏振片的作用是检验光是否为偏振光,叫检偏器.(2)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光入射的方向合适,使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2.偏振光的理论意义及应用(1)理论意义:光的偏振现象说明了光波是横波. (2)应用:照相机镜头、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眩光等. 考点四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1.实验原理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纹间距Δx 与双缝间距d 、双缝到屏的距离l 、单色光的波长λ之间满足λ=d Δx /l .2.实验步骤 (1)观察干涉条纹①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②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③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④安装双缝和单缝,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二者间距约5 cm ~10 cm ,这时,可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⑤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①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②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 1,将该条纹记为第1条亮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另一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 2,将该条纹记为第n 条亮纹.③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 (d 是已知的). ④改变双缝间的距离d ,双缝到屏的距离l ,重复测量. 3.数据处理(1)条纹间距Δx =|a 2-a 1n -1|.(2)波长λ=d lΔx .(3)计算多组数据,求λ的平均值. 4.注意事项(1)安装时,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间距适当.(2)光源灯丝最好为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且靠近.(3)调节的基本依据是:照在光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原因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所致,故应正确调节.。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第三、四章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第三、四章总结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⑩NaAlO 2+HCl+H 2O=Al(OH)3↓+NaCl要求:1、掌握铝三角关系,能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2、能识别和绘制铝三角相关的图象并能求解。

3、掌握相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计算。

2、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要求:1、掌握铁三角关系,能书写相关化学 方程式2、掌握相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计算。

3、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附:1、焰色反应:用于在火焰上呈现特殊颜色的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的检验。

注:观察钾焰色反应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以便滤去杂质钠的黄光。

2、碳酸钠、碳酸氢钠:Na 2CO 3又叫纯碱,俗称苏打。

无水碳酸钠是白色粉末。

NaHCO 3俗称小苏打,也叫酸式碳酸钠。

它是白色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略小,水溶液呈微碱性,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即分解。

NaHCO 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用于制灭火剂、焙粉或清凉饮料等方面的原料,在橡胶工业中作发泡剂。

将碳酸钠溶液或结晶碳酸钠吸收CO 2可制得碳酸氢钠。

3、氧化铝、氢氧化铝 (1)Al 2O 3俗名矾土,是一种难熔又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

它的熔点、沸点都高于2000度。

(2)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它既能溶于强酸生成铝盐溶液,又能溶于强碱生成偏铝酸盐溶液。

氢氧化铝可用来制备铝盐,作吸附剂等的原料。

氢氧化铝凝胶有中和胃酸和保护溃疡面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等。

10、合金:钠 钾 黄色 紫色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本章知识结构框架硅及其化合物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二氧化硅二氧化碳类别酸性氧化物_酸性氧化物晶体结构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与水反应方程式不反应CO2+H2O H2CO3与酸反应方程式SiO2 + 4HF==SiF4↑+2H2O 不反应与烧碱反应方程式SiO2+2NaOH == Na2SiO3+H2O 少:2NaOH+CO2==Na2CO3+H2O 过:NaOH+CO2==NaHCO3与CaO反应方程式SiO2+CaO 高温CaSiO3CaO+CO2==CaCO3存在状态水晶、玛瑙、石英、硅石、沙子人和动物排放2、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的用途物质用途硅单质半导体材料、光电池(计算器、人造卫星、登月车、探测器)SiO2饰物、仪器、光导纤维、玻璃硅酸钠矿物胶、具有粘性,能做木材的防火剂。

化学必修一第三、四章复习提纲

化学必修一第三、四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提纲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大多数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二、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2、氢氧化物3、盐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硅、氯及其化合物”复习提纲一、C、Si单质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及用途1、自然界中的碳元素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而硅元素因有亲氧性,所以仅有化合态。

碳单质主要有金刚石、石墨、C60等单质,硅单质主要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大类。

2、晶体硅用作半导体材料、硅芯片和硅太阳能电池三、硅酸和碳酸的性质比较四、硅酸盐及硅酸盐材料1、硅酸钠(Na2SiO3)①白色、可溶于水的粉末状固体,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有黏性,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盐酸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

与CO2水溶液反应: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③用途:黏合剂(矿物胶),耐火阻燃材料。

2、三大硅酸盐材料:水泥、玻璃、陶瓷。

五、氯及其化合物1、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2),有刺激性气味,有毒。

2、氯气的化学性质:尾气吸收、制漂白液原理制漂白粉原理①氯水(浅黄绿色液体)的成分:三分子:H2O、Cl2(主要)、HClO 四离子;H+、Cl-、ClO-、OH-②氯水的性质:在氯水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相应离子反应3、HClO性质: 弱酸(弱于H2CO3),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杀菌、消毒),不稳定性,见光分解:2HClO = 2HCl + O2↑4、Cl2的实验室制法:(1)M n O2+4H C l(浓)==M n C l2+C l2↑+2H2O,反应中HCl体现酸性和还原性,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2K M n O4+16H C l(浓)==2K C l+2M n C l2+5C l2↑+8H2O,反应中HCl体现酸性和还原性,物质的量之比为3:5(6:10)。

高一生物三四章知识点梳理

高一生物三四章知识点梳理

高一生物三四章知识点梳理高一生物课程的三四章主要讲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代谢过程和遗传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这两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基因直接位于胞浆内。

而真核细胞则具有细胞核,基因储存在染色体上。

细胞的主要结构包括质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并通过细胞膜选择性通透性和免疫功能来维持细胞内外的环境稳定。

在细胞质中,细胞器起到不同的功能。

其中,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进行细胞呼吸过程产生ATP。

内质网则参与蛋白质合成和修饰,将蛋白质运送到不同的位置。

高尔基体则起到分泌作用,通过囊泡运输物质至细胞膜上。

溶酶体则参与细胞内垃圾处理和消化作用。

在细胞核中,染色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NA是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通过DNA复制过程实现在细胞分裂时的遗传传递。

而RNA则作为中间体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

细胞核还包括核膜和核仁,核膜起到保护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核仁则参与蛋白质合成。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个过程。

有氧呼吸通过线粒体参与,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大量ATP。

无氧呼吸是在缺氧环境下进行的,产生较少的能量。

此外,光合作用是由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参与的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葡萄糖和氧气。

遗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的基础是基因。

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DNA片断,控制着生物个体的遗传特征和遗传变异。

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将DNA转写成RNA,翻译则是将RNA翻译成蛋白质。

基因突变是基因序列改变的现象,包括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包括基因重组和性繁殖过程。

基因重组是指基因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重新组合,通过交换基因信息产生新的组合,增加遗传的多样性。

而有性生殖则是指通过两个个体间的结合来产生新的后代,同时有助于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的提高。

八年级物理二三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二三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二三四章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学科,主要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

八年级物理二、三、四章是物理知识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二章:电1. 电荷电荷是物质固有属性之一,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2. 电场电场是指在某一位置点,电量为1库的试探电荷所受到的电力大小和方向的描述。

常用单位为伏特/米。

3. 电势电势是指在某一位置点,单位正电荷的势能大小。

常用单位为伏特。

4. 电位差电位差是指两点间的电势差。

常用单位为伏特。

5. 电流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某一截面的物理量。

常用单位为安培。

6. 电阻电阻是指在单位电压下,通过一个导体所需花费的电功率大小。

常用单位为欧姆。

三章:光1. 光速光速是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常用数值为3×10^8米/秒。

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在平面镜、曲面镜等反射体表面的反射现象。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中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经过某些物质时,由于不同频率的光走不同的路程而出现分离的现象。

5.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些特定的物质时,由于光波的干涉而产生的弯曲或散射现象。

四章:声1. 声的产生声的产生是指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波传播到人的耳中,产生声音的过程。

2.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是指声波振动能量以机械波的形式传播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3. 声的反射声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边界时,一部分能量与边界相互作用,另一部分能量继续传播下去的现象。

4. 声的共振声的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振动时,另一个与其有机械联系的物体也在同样频率范围内振动的现象。

5. 声的干涉声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间中相遇,形成相互影响的干涉现象。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二、三、四章的重要知识点。

物理知识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积极参与课堂和实验。

八年级上册生物笔记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笔记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笔记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繁殖与发育一、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1.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一个新个体。

其最大的优点是遗传基因的重新组合,孩子的外貌、特征和身体素质可以随机组合形成,具有多样性。

也能够让人类和其他动物种群拥有较高的适应性和适应能力。

2.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个体用自身的生殖细胞(非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进行生殖和繁殖,产生与自身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后代。

其中的最大优点是快速扩展种群,并且能够维持自己基因的纯度,免受突变的影响。

二、人体的有性生殖1. 生殖细胞的形成人体的有性生殖细胞为精子和卵子,它们的形成过程叫做生殖细胞分化。

精子和卵子的形成分别在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内进行。

2. 卵子的产生与排出卵子的形成过程称为卵泡发育。

一次性排出来的卵子称为排卵,也是孕育生命的过程之一。

3. 精子的生成精子的生成过程称为精子形成,它发生在男性睾丸内。

精子的生成是连续的过程,不像卵子一次性排出。

三、能量供应1.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生命活动的细胞需要能够快速地制造新的细胞和组织,而能量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这也是精、卵的生殖细胞分裂和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用到能量的原因。

2. 营养物质的作用在发育和生长的过程中,营养物质是供给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

而生命活动的迅速发展又会占用身体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能量供应和营养物质的平衡对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四、发育过程1. 妊娠期妊娠期是指从受精卵形成到生产胎儿时的整个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受精和卵子移位到子宫; 第二阶段是妊娠期间的胎儿发育; 第三阶段是分娩。

2. 出生后出生后的孩子也需要营养物质和良好的生长环境,以垂直和水平两个方面的方式增加体重和身高。

此外,孩子的饮食状况和生活习惯也是影响身体健康和性格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异常情况1. 遗传疾病遗传疾病是指遗传工程中出现的疾病。

它们大多数是由隐性基因造成的,但是如果有一个遗传病基因,就有可能患上遗传疾病。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必背知识点一、海陆分布1. 海陆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形象地称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 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二、大洲和大洋1. 七大洲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面积排序:亚洲 (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

位置及特点:东半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西半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大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大部分)。

南半球大洲:南极洲、南美洲 (大部分)、非洲 (部分)、大洋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部分)。

2. 四大洋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特点:太平洋:面积最大,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呈 “S”形,位于南北美洲、南极洲、非洲和欧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之间。

北冰洋:面积最小,位于北极圈内。

三、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四、海陆变迁1. 变迁方式地壳运动: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证明地壳在运动。

海平面升降:如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古河道遗迹,说明海平面发生过变化。

人类活动:如荷兰的围海造陆,改变了局部海陆分布。

2. 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大陆在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五、重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东非高原等。

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西西伯利亚平原、北美大平原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1. 族群的定义- 族群指的是生态学中相同物种的个体在同一地区共同生活的群体。

在一个族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2. 族群的结构- 族群的结构包括数量、密度和分布等方面。

- 族群数量指的是该族群中的个体数量。

- 族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

- 族群分布指的是该族群在一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情况。

3. 族群的增长与减少- 族群的增长与减少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有关。

-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族群数量增加。

- 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迁入率小于迁出率时,族群数量减少。

4. 生态圈的概念- 生态圈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总体。

- 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非生物圈两部分。

5. 生态圈的层次结构- 生态圈的层次结构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 个体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生态圈中个体数量的统计单位。

- 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是生态圈中物种数量的统计单位。

- 群落是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是生态圈中群落数量的统计单位。

-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圈和非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

6. 生态圈的能量流动- 生态圈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进行的。

-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能量传递关系的链式结构。

-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网络。

- 能量在生态圈中通过生物的摄食和代谢产生、传递和消耗。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必修一数学第三四章知识点

必修一数学第三四章知识点

必修一数学第三四章知识点
必修一数学的第三和第四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基本初等函数:包括常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第四章:
指数函数:介绍了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以及应用。

对数函数:介绍了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以及应用。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转换:介绍了如何将指数函数转换为对数函数,以及如何将对数函数转换为指数函数。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四章相互作用力口诀牛顿运动定律顺口溜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四章相互作用力口诀牛顿运动定律顺口溜

相互作用力受力分析口诀如何攻坚力学题,受力分析是关键;受力物体做分析,分清施力与受力。

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受力分析分顺序,一重二弹三摩擦。

一般重力都存在,竖直向下永不变。

根据状态定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

拉力方向沿绳走,大小要看绳股数。

支持压力看题意,方向垂直接触面。

先有弹力后摩擦,顺序不能弄颠倒。

动静你要分的清,相对运动是依据。

想动未动是趋势,静摩擦力才存在。

物体二力平衡态,大小随着外力变。

超过最大就运动,方向永远反趋势。

物体运动是相对,动摩方向反方向。

大小与速度无关,接触面积不影响。

滑动大小三要素,材料压力粗糙度。

口诀分析:力学的问题是永远的难点与重点,多少高中生栽在这里。

道理力学问题难在哪里?知识点过于抽象,难以深入理解是个重要原因。

我们做受力分析,往往还有同学却把施力物体的力也算在里面,这样解题肯定解不出来。

我就要求学生你受力分析的时候,把施力物体给我指出来。

都说是受力分析了,肯定是分析受力物体的力啊,这些力肯定有施力物体啊。

你别把给别人施的力算在施力物体上了。

你给受力物体力了,总得要给这些力定性质啊。

不能给了个重力,还把重力的分力也给算上了。

同性质的力,一定要注意不能重复计算。

分析力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先后顺序,一般来说物体在地球上肯定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施力物体是地球,那么重力一定存在,方向永远竖直向下,只分析一次,不要重复。

其次分析是否有弹力,弹力分为3种,每种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心中一定要清楚。

有滑轮的时候,绳的股数是解题的关键。

有了弹力,才有可能有摩擦,这个顺序不能反,反了就没意义了。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他们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也有本质的区别。

静摩擦力存在的条件一定是有相对运动趋势,大小方向可以随时随着外部的条件变化。

一定要清楚,别老是认为静摩擦力的大小一定的,方向更是一定的,把这些固有的思维改过来。

把口诀背的熟了,解题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去分析。

有了相对运动,就可能产生动摩擦。

八年级地理上册考点、重要知识点精编第三、四章(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考点、重要知识点精编第三、四章(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考点、重要知识点精编第三、四章(湘教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特点:①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③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随着生产的发展,某些资源的总量变得越来越少。

3.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

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但可再生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应该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4.中国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

中国的矿产地区分布不均衡,多数矿产的人均占有量较少。

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结构不够理想,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能源矿产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

有色金属多分布在南方地区。

其中,居世界第1位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等。

5.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

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1.中国的土地国情是“人多地少”。

2.中国的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

但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其中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偏小,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08257+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第三、四章知识点详细(第一轮)

《08257+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第三、四章知识点详细(第一轮)

第三、四章知识点第三章舆论的三要素第一节:“舆论”之词解与相关定义1词解:《周礼❿考工记❿舆人》,“舆”本指车厢,转义为车;“舆人”原指造车匠,后指与车有关的人。

“舆者,众也”,“舆人就是众人,其社会地位在君主帝王之下,奴隶之上”“舆人”首先有田产,其次有人身自由。

2舆论的定义: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喻国明)。

3构成舆论的三要素:一是发出舆论的主体——公众;二是舆论的表达形式——意见;三是舆论的客体,即公众针对特地的客观对象来表达各自的看法、主张。

第二节:舆论的客体----问题的规定性4.什么是舆论的客体?舆论客体的特点是什么?(P57课后题1)答:与公共事务相关,同时又能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是舆论的客体。

特点:公共性、现实性、冲突性和反常性。

一.关于舆论客体-社会问题的解析5.从问题涉及的社会成员的数量性质角度分析,可以分为三类:私人性质问题、专业性问题和公共性问题。

舆论关注的是首先一定是公共性问题。

二.公共性公共性定义:是指超越个人和特定私人组织的特殊利益而追求社会共同利益。

公共性是公共利益的集中表现。

6.什么是公共性问题?(P57课后题2)公共性问题(名词解释或者选择):1.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2.与社会关系相关3.与社会观念相关的问题。

也涉及4.社会公共问题的转化7.分析社会公共问题的转化(P57课后题3)简要答案:公共性问题、私人性问题和专业性问题之间可以转化。

只要私人问题、专业问题与人们的公共利益、社会关系和社会观念形成冲击,私人问题和专业问题就会转化为公共问题。

三.冲突性和反常性8舆论问题怎样产生的?舆论产生的机制是什么(P57课后4题)答:冲突性、反常性问题才能引起公众的注意。

产生机制:1.社会实践与社会意识相适应-维系社会关系的和谐2.社会实践与社会意识的张力-社会问题的凸显3社会意识的调整-舆论问题的平息9问:舆论现实性有哪些具体内涵(P57课后题5):1.当前的现实性2.与历史相关的现实性3。

高一物理必修三四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三四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三四章知识点第一章: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

- 接触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非接触力包括引力、电磁力等。

2. 力的作用效果和叠加原理:-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大小。

- 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根据叠加原理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合力。

3. 力的单位和测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N)。

- 常用的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4.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F / 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面积。

第二章:力的作用和相互作用定律1. 牛顿的三定律:-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第二定律:F = m * 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 惯性和马斯克一体性原理:-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性质。

- 马斯克一体性原理是指多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们的加速度相等,且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第三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 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运动物体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力。

-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力。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没有非保守力(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 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表示为 E1 = E2,其中E1表示系统的初始机械能,E2表示系统的最终机械能。

第四章:机械功和功率1.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功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作用,用于衡量力对物体的影响。

- 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2.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 = W / Δ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Δt表示时间间隔。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分类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分类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一、病毒、细菌、真菌的比较:病毒 细菌酵母菌 霉菌青霉 曲霉【注意】1、异养分为:腐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获取有机物的营养方式)和寄生(从获得动植物体上获取有机物的营养方式)。

2、抗生素:微生物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一种物质。

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了解)1、生物圈中的“清洁工”: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分解生物遗体、粪便为生,可将生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归还到大自然中。

2、生物圈中的“氮肥厂”:生物圈中的固氮微生物(如根瘤菌)可把氮气转变成氮肥,供植物利用。

【例题】病毒: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A.个体十分微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B.没有细胞结构C.在寄主细胞里生活和繁殖D.可以独立生活2、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乳酸细菌B.衣藻C.草履虫D.肝炎病毒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的是( )A.烟草花叶病B.痢疾C.鸡瘟和猪瘟D.流行性感冒4、20XX年1—5月,在亚洲许多国家流行SARS(非典型肺炎),这种病原微生物属于()A.细菌B.病毒C.酵母菌D.曲霉5、下列选项中,能有效控制危害人体健康的绿脓杆菌的病毒是()A.动物病毒B.人类病毒C.植物病毒D.细菌病毒6、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A.自养腐生 B.异养腐生 C.异养寄生 D.自养寄生7、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细菌 B.水螅 C.烟草花叶病毒 D.蚯蚓。

8、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A.痢疾杆菌B.结核杆菌C.痢疾杆菌噬菌体D.大肠杆菌。

9、下列生物的生活方式属于寄生的是()A.噬菌体和痢疾杆菌B.流感病毒和醋酸杆菌;C.酵母菌和烟草花叶病毒D.大肠杆菌和青霉。

10、噬菌体属于下列哪一种病毒类型()A.动物病毒B.植物病毒C.细菌病毒D.微生物病毒。

11、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12、下列不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是( )A. 烟草花叶病B. 流行性感冒C. 鸡瘟和猪瘟D. 痢疾13、下图为某些微小生物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片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是[ ]________,它的结构组成是。

高一地理三四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三四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三四章知识点一、地理三章知识点:地壳的结构和地震地壳的结构:在地壳内部,可以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两个部分。

陆地地壳由花岗岩、片麻岩等构成,厚度较大;海洋地壳由较厚的玄武岩构成,厚度相对较薄。

而地壳以外,还有较厚的地幔和核心。

地震:地震是地壳因地壳运动而引起的自然现象。

地震能量的释放是在地震发生时产生的,这种释放会引起地震波,进而导致震中周围地区的震动。

二、地理四章知识点: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调查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系统。

它通过将不同的地理数据图层叠加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

地理调查:地理调查是指利用各种研究方法和调查手段,对地球表层空间结构和其变化进行观测和分析的过程。

地理调查可以获得大量的实地数据,用于验证理论模型、发现地理规律。

三、地理三四章知识点的应用地壳的结构和地震的应用:1. 在地震预测方面,通过对地壳结构和地震活动的研究,可以识别地震的发生概率和可能的震级,从而提前做好地震防范和减灾工作。

2. 在地质勘探方面,地壳的结构和地震活动可以帮助科学家找到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导矿产的开采和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调查的应用:1. 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规划师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提高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效率。

2. 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总结:地理三四章的知识点包括地壳的结构和地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调查。

这些知识点不仅提供了对地球表层结构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能应用于地震预测、资源勘探、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和实践应用前景。

第三、四章复习

第三、四章复习

两个单项式相加构成 多项式, 多项式,因此它有 项,最高次 2 − y3 项,该项的次数是 3 次, 项是 也就是说该多项式的次数是 3 次
区别
算术平方根 表示方法
你知道算术平方根、平方根、 你知道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联 系和区别吗? 系和区别吗?
平方根
立方根
3
a

0
a 的取值
性 质
正数 0 负数
a≥
0 没有
± a
a≥
0 没有
a
0
a 是任何数
0 负数(一个) 负数(一个)
正数(一个) 互为相反数(两个) 正数(一个) 正数(一个) 互为相反数(两个) 正数(一个)
无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整数集合: 整数集合: 自然数集合: 自然数集合:
3
9,
7,
π,
2, −
3
5,
1 , 4
5 − , − 16 , − 2
3
8,
4 , 9
0 , 25 ,…

16 , −
8 , 0,
25 , 25 ,
… …
0,
判断正误: 判断正误: 一定是负数( ①-a一定是负数( 一定是负数 ) )2Biblioteka − 8是 64的平方根
不 要 搞 错 了
64的平方根是 ±8
64的值是
8
64的平方根是
± 8
4
64的立方根是
若 数 一 平 根 4、 某 的 个 方 是 9 3 则 个 是 4 ; - , 这 数 2
5、若某数的一个立方根是4,则这个数的平方 若某数的一个立方根是4 根是 ±8 ;
6、(-4)2的算术平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年来,我一边认真工作,一边刻苦学习。

没有因为考试的紧张而放松对工作的要求,也没有因为工作的繁忙而放弃自学考试。

白天,我在学校踏实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辅导困难学生,精心批改作业,每年两个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工作都出色地完成。

夜晚,我在灯下伏案苦读,依据考纲要求逐章学习和理解。

临靠前一个月,我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晨起早读,记忆重点内容;夜晚巧练,解答思考题,做模拟训练,作业纸上洒满了辛勤汗水。

回首往事,忘不了每一次考试前的紧张、考试后的不安和拿到单科证书的兴奋,忘不了夜以继日苦读默背的情景。

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也是最难忘的经历。

自考的收获是丰厚的。

它磨练了我的意志,给予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把理论知识灵活地融入到平时的工作中,坚持理论指导实践;把自考精神贯穿于工作中,工作得到夸奖,每个任教班级的期末成绩都名列前茅。

理论书籍的学习提高了我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加深了对党的方针和政策的理解;而毕业论文的准备与答辩,又使自己在理论上得到(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升华,最终以“优”的成绩给自考画上圆满的句号。

回顾参加自考的这两年,我感受到了每一位自考生从艰辛到成功的历程。

从这没有校门的大学里,我真正地理解到了“自学考试”这四个字的意义。

从200x年我参加自考以来,在这条道路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两年的学习过程中使自己掌握了学习方法,变成了学习的主人,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为自己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我不知不觉地对我选择的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这两年的学习也是我在个人修养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本专业更深一层次的知识做好了准备。

通过学习是自己有了从事高一层级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这两年学到的专业知识必将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通过学习提高了工作能力。

除了工作方面的提高,毅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人生提供了丰富营养,将自己塑造成有用的人才,充分发挥个人作用,有效地服务于社会。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自学考试自我鉴定范文》相关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